第一篇:浅析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定稿]
浅析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开展“领导干部工作讲坛”活动调研文章
综治科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当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现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工作情况
1、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流动人员管理是公安机关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XX县由公安局牵头组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2011年已投入警力300人次,各部门和有关乡(镇)投入力量200人次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出租屋、中小旅馆等地进行检查。共清理整治流入城关地区暂住4523人,房屋出租1292户。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以房管人”和“以信息化管理人”工作模式初见成效。
2、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全县共接收刑释人员205人,解教31人,原单位安置25人,从事个体经营56人,其他方式安置66人,帮教205人。目前,全县以罗州乡、财神镇为试点,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前,城关地区巡逻警力在200人以上; 27个乡镇已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共190余人、建立交通协管中队共164人。全县已有视频监控探头1833个(其中,城关地区共安装600个,各乡(镇)办公楼、主要街道、派出所等共安装304个;有关县直单位〈含信用社邮政局下设乡镇的支社支局等〉共安装452个;中小学校、幼儿园共安装477个),全县共建立报警点100个(其中城关地区30个,各乡镇共70个)。保安公司共有保安人员484人。县直单位及相应的楼群院落落实值班守护人员207人。14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了治安警务室,落实保安人员151名,配备钢叉254根,其它必要防护警用设备92件。69个矿(工)企业已招聘治安警务室协勤人员118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共组建了“红袖套”队伍465支6491人。27个乡镇共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27个378人,同时,充分发挥457个村5个社区的村(居)民组调解、治保等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作用。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4、处置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坚持教育疏导、依法处置、必要时使用强制措施的原则,以《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及时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2010年已成功处置XXXX等突发性事件。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工程项目立项或开工建设之前,要求有关单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测工程开工后可能影响到群众的种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确保不引起群众性不稳定因素。三是以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为抓手,大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2011年以来,各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共接访来访群众176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87起。
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部门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中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数已高达了70—80人,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再就业非常艰难,现在大部分企业招聘工人均需要公安机关出据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这容易让刑释解教人员产生悲观情绪,有可能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民政、残联、公安等部门虽已采取措施,加大对这类人员的监管和帮扶,但在街偶尔也有流浪乞讨人员在乞讨。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力度亟待加强。近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二是城区重点整治缺乏长期有效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三是背街小巷存在治安盲区,没有视频监控探头,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虽然当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但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群众上访量逐年上升,个别缠访闹访人员长访不休;二是敌对分子通过电话等手段,作反宣传活动。三是随着东西城区建设力度的加大,部分涉及拆迁补偿的群众对政府的建设不理解不支持,对拆迁补偿的要求远远超出当前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一是要加强部门和区域合作,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按照“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建立起以村(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落实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形成抓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整体合力。二是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实时申报。三是对流动人口管和租赁房屋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对身份清楚、有固定生活来源、固定居住场所的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对无固定收入、无固定职业、无固定居住处所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或有前科劣迹的重点控制对象纳入重点人口管理,并掌握其身份、特征、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情况。在租赁房屋管理中,房主是重点人口的,承租的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出租房屋作为公共场所以及在治安状况复杂地段的,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其它的作一般管理。四是所有经营性旅馆必须全部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以便对在逃人员进行信息对比。五是公安部门要与计划生育、工商、税务、民政、房管、建设、医疗卫生部门就有关流动人口办证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以证管人”,提升管理效率。六是要通过政府筹资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合理规划新办学校或扩大城区现有办学规模,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儿童”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每所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儿童”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机关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校园的特殊情况,长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再增设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联网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一是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社会稳定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上访量,各部门工作中尽量不与群众有抵触情绪。二是加强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建设防止敌对分子从事破坏和宣传活动。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面对群众问题,着力解群众问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对无理缠访闹访人员和在项目建设中干扰和破坏施工,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依法打击,要用打击一批、教育一批的方式,着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第二篇:浅议户外广告现状及管理对策
户外广告是传播商业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带动广告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在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及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户外广告准入门槛低,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和长效政策引导,致使部分地区和地段户外广告泛滥成灾,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制约广告产业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管近两年来XX市XX镇在户外广告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若不及时深入地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实际的管理对策,就难以实现户外广告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XX镇户外广告设置现状
XX镇作为一个以商贸为主体经济形态的城市,近几年,广告业立足于大沪杭圈,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XXX皮草业、迅猛壮大的机遇,将广告与生活融合一体,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深知广告对企业及品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广告的重要性,广告行业迎来了异常繁盛的发展阶段。XX镇结合实际,在近几年也开展了户外广告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加强市区户外广告管理,提高户外广告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XX镇户外广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规划,广告设置无序。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所特有的风格和定位,户外广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因发展时间短,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等均未户外广告设置进行详细规范。而其作为建筑物、市政设施及其他场地的后加附属设施,又因牵涉到第三方或产权单位,以及广告商对广告商业价值的认识等因素,使得户外广告的设置一直以来没有很好规划,这给户外广告审批和管理部门加大管理难度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广告布局不合理、造型杂乱,破坏建筑物及城市景观,影响了市容市貌,造成了一定的视觉污染。
(二)行业自律欠缺,广告设置不协调。户外广告经营者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往往只顾自己户外广告的大小、样式、颜色等,没有考虑与其他户外广告之间的协调,户外广告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整体美感,破坏了城市街道的整体景观效果。户外广告与其依托的建筑物和设施之间本应有必然的联系,设置广告应充分尊重和考虑这种关系。然而商家往往只考虑自己广告的价值,无视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风格、形式、色彩等,破坏了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封门、封窗设置广告牌,使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功能丧失,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此外,广告公司之间没有相应的沟通协调组织,各自从自身利益考虑广告设施的建设,结果拆了建、建了拆,恶性循环。
(三)缺乏监管机制,安全问题堪忧。对于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认证及技术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户外广告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户外广告初期的数量少、规模小、形式单一,发展为数量多、规模大、形式多样,户外广告设施因设计、安装、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逐渐增多,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和专业的安全认证机构。20xx年“海葵”台风给XX户外广告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有3座大型落地广告牌被吹翻,1座楼顶广告被吹翻,灯箱被吹翻不计其数,足以说明了户外广告在设置时在要求广告商不偷工减料的同时也应引入安全监督机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改进XX镇户外广告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XX小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XX的户外广告市场也面对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针对镇区户外广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让户外广告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户外广告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高效开发、充分利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编制户外广告规划,要坚持“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协调统一、创新精品”的原则,可以将崇福镇区划分为三个层次的管理区域,突出重点,严格控制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户外广告。在禁设区内,严禁设置任何形式的广告,在严控区,严格限制设置数量和位置,一般区域按要求规范设置。规划分为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主要制定原则性、理论性、导向性、框架性的宏观控制性规定。基于户外广告的分散性、公共性、景观性及权属的复杂性和市场特征,户外广告规划既要考虑政府行为,也要兼顾市场规则。而短期规划以一年为期限,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尊重市场规律的较为灵活的规划模式。每年初,根据中长期规划,通过产权单位、广告公司等的参与,将各单位的需求、设置方案和规划结合,使户外广告符合规划要求,美观整洁,既能提升城市品位,又能符合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
(二)理顺机制,加强管理。健全户外广告各项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形成统一领导、目标和步调一致、高效快捷的户外广告管理体系。一是对内的配合机制。
第三篇:浅议户外广告现状及管理对策
户外广告是传播商业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带动广告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在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及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户外广告准入门槛低,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和长效政策引导,致使部分地区和地段户外广告泛滥成灾,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制约广告产业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管近两年来XX市
XX镇在户外广告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若不及时深入地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实际的管理对策,就难以实现户外广告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XX镇户外广告设置现状
XX镇作为一个以商贸为主体经济形态的城市,近几年,广告业立足于大沪杭圈,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XXX皮草业、迅猛壮大的机遇,将广告与生活融合一体,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深知广告对企业及品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广告的重要性,广告行业迎来了异常繁盛的发展阶段。XX镇结合实际,在近几年也开展了户外广告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加强市区户外广告管理,提高户外广告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XX镇户外广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规划,广告设置无序。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所特有的风格和定位,户外广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因发展时间短,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等均未户外广告设置进行详细规范。而其作为建筑物、市政设施及其他场地的后加附属设施,又因牵涉到第三方或产权单位,以及广告商对广告商业价值的认识等因素,使得户外广告的设置一直以来没有很好规划,这给户外广告审批和管理部门加大管理难度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广告布局不合理、造型杂乱,破坏建筑物及城市景观,影响了市容市貌,造成了一定的视觉污染。
(二)行业自律欠缺,广告设置不协调。户外广告经营者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往往只顾自己户外广告的大小、样式、颜色等,没有考虑与其他户外广告之间的协调,户外广告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整体美感,破坏了城市街道的整体景观效果。户外广告与其依托的建筑物和设施之间本应有必然的联系,设置广告应充分尊重和考虑这种关系。然而商家往往只考虑自己广告的价值,无视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风格、形式、色彩等,破坏了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封门、封窗设置广告牌,使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功能丧失,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此外,广告公司之间没有相应的沟通协调组织,各自从自身利益考虑广告设施的建设,结果拆了建、建了拆,恶性循环。
(三)缺乏监管机制,安全问题堪忧。对于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认证及技术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户外广告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户外广告初期的数量少、规模小、形式单一,发展为数量多、规模大、形式多样,户外广告设施因设计、安装、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逐渐增多,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和专业的安全认证机构。2012年“海葵”台风给XX户外广告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有3座大型落地广告牌被吹翻,1座楼顶广告被吹翻,灯箱被吹翻不计其数,足以说明了户外广告在设置时在要求广告商不偷工减料的同时也应引入安全监督机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改进XX镇户外广告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XX小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XX的户外广告市场也面对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针对镇区户外广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让户外广告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户外广告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高效开发、充分利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编制户外广告规划,要坚持“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协调统一、创新精品”的原则,可以将崇福镇区划分为三个层次的管理区域,突出重点,严格控制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户外广告。在禁设区内,严禁设置任何形式的广告,在严控区,严格限制设置数量和位置,一般区域按要求规范设置。规划分为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主要制定原则性、理论性、导向性、框架性的宏观控制性规定。基于户外广告的分散性、公共性、景观性及权属的复杂性和市场特征,户外广告规划既要考虑政府行为,也要兼顾市场规则。而短期规划以一年为期限,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尊重市场规律的较为灵活的规划模式。每年初,根据中长期规划,通过产权单位、广告公司等的参与,将各单位的需求、设置方案和规划结合,使户外广告符合规划要求,美观整洁,既能提升城市品位,又能符合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
(二)理顺机制,加强管理。健全户外广告各项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形成统一领导、目标和步调一致、高效快捷的户外广告管理体系。一是对内的配合机制。包括对设置户外广告的要求和标准的一致性、管理权限和范围的唯一性、规划编制的统一性;在户外广告审批、监督、管理、执法过程中,建立所涉及的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二是对外的制约机制。包括对户外广告设置单位设置户外广告的前置要求、建设完毕后的反馈及办证、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同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发挥社会参与作用。政府部门要引导广告公司、业主等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由行业自律组织来自我协调、沟通、约束、管理、服务。这不仅可降低政府部门的管
理成本和管理难度,也使政府部门、广告业主之间更加和谐,增进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共同促进广告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陈出新,完善监管。广告的创新在提升广告本身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应从户外广告的整体利益、长远效益来考虑户外广告与城市建设、市容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激励措施,鼓励新创意、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建设精品工程,改变户外广告品位低、形式单一等现状,实现户外广告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及媒体运用上的创新,引导户外广告向科学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制度,积极联合和协调有关技术、安全等专业部门、机构,对户外广告设置的安全性进行鉴定、认证等。户外广告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时,要由专业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和验收,设置单位在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时,必须提供由专业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和验收手续。平时由设置单位保养维护户外广告,在审批手续时,同样需要提交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安全检测结果,促进户外广告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第四篇:烟草专卖管理现状及对策
论海岛专卖管理工作现状、难点以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近年来舟山烟草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基层烟草专卖管理队伍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在新形势专卖管理精细化工作中,面对日益复杂的卷烟市场环境和“打假破网”的工作压力,目前的基层专卖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本人通过实地走访市场、数据采集比对等措施,对当前岱山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现状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打假破网能力和水平,为保增长提供规范的市场环境有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现状 难点 解决措施
一、专卖管理工作现状
岱山现有专卖所2个,检查队1个,编制专卖执法人员18人。从学历上来看,高中、中专及以下2人,大专及以上4人,其中法律专业3人,并有8人大专在读。从职称来看,有2名同志取得中级烟草专卖管理员资格,3名同志具有烟草质量鉴定资格证书。从年龄来看,50岁以上4人,40-50岁4人,30-40岁6人,30岁以下4人。从参加专卖执法年限来讲,3年以下的有3人,5年以上的有15人。2007年—2008年,全县人均查处各类案件8起。
岱山现有零售户1505户(截止到3月底),暂时停业6户,有无证经营户14户,无证经营率0.93%,其中高亭城区11户,衢山3户,均为社会弱势群体,在取缔方面存在较大社会压力。重点大户12家,其中高亭9家,衢山3家;
2007年—2008年全县共处理各类案件145起(包括2006年年底结余案件):从案件性质来看,假冒烟35起,走私烟8起,非法渠道烟52起,其中 1
持证户案件84起,占64.12%,无证户案件45起;从案件处理主体来看,自行处理92起,移送工商处理53起
从岱山查处案件规模来看,涉案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有24起,案件性质分别为无证运输12起、乱渠道8起、销售非法生产卷烟4起;1000元—5000元的有33起,案件性质分别为乱渠道15起、无证运输3起、无证经营15起;1000元以下的案件88起,案件性质分别为销售非法生产卷烟32起、无证经营34起、乱渠道17起、经营无标志外国卷烟5起。
从引发案件原因来看,当事人以赢利目的而主动违法经营的有116起,占88.55%,其中有8起案件系因人情关系引发的寄售,占6.11%,因货源短缺引发的案件为7起;从案件来源来看,举报案件27起,市场检查案件105起;从货源地来讲,涉案卷烟系当事人从县域外采购的有43起,占32.58%,在县域内采购的占67.42%;从涉案卷烟来讲,涉及中华烟案件86起、涉及双喜烟31起;从涉案卷烟来源来讲,当事人自行采购的有114起,占87.02%,送货上门的11起,占8.4%,他人赠送的5起,另有1起为托运查处。
2007年—2008年岱山共查处涉案当事人115人:从情节来看,初犯107人,累犯8人;从籍贯来讲,本地人130起,占89.66%,外地人15起,占10.34%。外地人基本上都集中在4家“两籍”人员上,也有少量背包作案人员。
法律法规的宣传情况良好,经烟户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举报投诉电话来相当的了解,通过实地走访,经烟户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较为了解,知道哪些行为违反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并且知道现在的举报电话为12313,在经烟户的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均张贴了片区客户经理、专卖管理员的联系电话和12313举报电话。但商人逐利的本性使得违法经营的情况还是大量存在。据统计,因逐利而导致的违法案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8.55%以上。
二、凸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来看,在当前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无证户的监管是个难点。
从案件情况来看,无证户发案率居高不下。特别是经过长期联合工商部门打击无证经营,现在存活下来的均是社会弱势群体时,烟草专卖管理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难以平衡。
(二)假冒烟依然是监管的重点对象。
从数据可以看出,假冒烟案件占全部案件数的将近四分之一。
(三)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传帮带作用体现不明显,老员工多年的执法经验与新员工理论知识的结合尚显不够,办理大要案能力欠缺。
(四)许可证管理监管情况复杂。
许可证管理后续监管存在借证经营取证难问题和夫妻老婆店在违法经营时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影响许可证管理的严肃性。
(五)情报网络建设不够完善。
尽管岱山烟草在2007查获了省标网络案,但情报网络总体上讲尚处于薄弱环节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举报案件总体上偏少。
(六)涉案卷烟以沪产烟为主。
岱山所查处的案件中,沪产烟案件达117起,占全部案件数的88.6%。根据走访调查,并结合历年来专卖管理工作的总结,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大致如下:(1)无证户问题。
其一,由于客观上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有合理布局等条件的限制,申办者不符合条件又想经营卷烟,产生了一部分无证零售户;其二,部分无证经营户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经营卷烟须办理烟草证或自认为有进货渠道而不办证;其三,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无证经营由工商部门负责处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无证户的管理;其四,社会弱势群体。这部分自认为属于社会帮扶对象的经营户,为谋生而无证经营卷烟。
(2)假冒烟问题。
其一,由于货源供应矛盾,导致在岱山市场出现了中华、双喜等假冒卷烟;其二,消费者的识假、防假意识不高,误购买假冒烟,从案件查处情况来看,岱山市场的假冒烟主要集中在中华、双喜和三五上;其三,假冒烟危害性宣传不够,使得部分消费者有高档的假冒烟比一般的低档烟危害性更小的错误观念。其四,存在外来背包兜售假冒烟的现象,特别是在部分休闲娱乐场所不同程度的发现假冒烟。
(3)人员素质问题。
其一,针对性教育培训缺乏。表现为“上面要求什么,下面抓什么”,“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对于烟草行政执法向刑事侦察的转化,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措施;其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其三,骨干带头作用不明显。
(4)许可证管理问题。
其一,夫妻老婆店许可证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形,丈夫许可证被查处由妻子接着申请,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此类现象并未禁止;其二,许可证合理布局的施行,使得实质上的许可证转让情形增加,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往往由于调查取证的困难,导致无法对此类现象作出有效处理;其三,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手段的缺乏,对部分违法零售户难以造成威慑力,导致累犯现象屡有所闻,影响许可证管理的严肃性。
(5)情报网络建设问题。
其一,岱山卷烟市场净化率高,客观上影响了情报线索的发展;其二,而持续的高压态势,使得非法运输往往采取“少批量多批次”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国家局旅客异地随身携带规定的出台,更是加大岱山这种消费终端市场查处的难度;其三,现行的违法卷烟奖励制度,使得象岱山这样的消费终端,非法卷烟数量较少而导致奖励不多,即使有情报线人,也往往由于情报 4
价值不大,对线人吸引力不足,导致网络建设不能有很好的突破,缺乏情报网络建设的连续性与长效性。
(6)涉案卷烟品牌集中的原因。
其一,地理原因。由于岱山与上海的地缘关系,导致沪产的中华、双喜烟在岱山发案率较高;其二,品牌原因。从数据和对零售户的调研来看,中华、双喜品牌在岱山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其三,货源分配问题,由于该品牌一直属于紧俏烟和人为的货源分配,导致“大户”不够卖,“小户”卖不光,在调查中发现了有大户向偏远小户购进中华、双喜的现象,甚至不惜以零售价购进平价售出。
三、拟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对无证户的监管。
无证户往往是私假非烟销售的重灾区,部分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无证户来销售违法卷烟,这就为“非法销售大户、‘第二烟草公司’、‘二传手’”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因此通过强化对无证户的管理,能够为卷烟打假破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注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是向普通的消费者群体倾斜,充分利用现有的“专卖宣传进渔农村、进重点工程、进社区”、“客户在线”、社区墙报等载体,切实加强烟草专卖许可证知识的宣传,破除部分群众心目中存在的“无证经营真烟没事”的心理,使得部分经营户“不想为无证户”;注重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在烟草部门可能的范围内,为社会弱势群体在经营卷烟、开办小店上开辟一条谋生的道路,减少此类人员的无证经营现象,并加强对其的帮扶,切实履行烟草的社会责任,使得部分经营户“不愿为无证户”; 5
注重与对应工商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工商驻烟草联络室的职责,在监管无证户上达成共识,使烟草部门移送工商处理的无证经营案件能够从重从快处理,达到处理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使得部分经营户“不敢为无证户”;注重三线互控,加大对客户走访,并及时在专卖人员、客户经理和配送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做到无证经营一经发现即进行查处,使得部分经营户“不能为无证户”。
(二)监管与宣传并重,严格市场监管。
专卖执法守土有责,规范的辖区市场是保增长的基础,在当前环境下,尤其要注重对本地市场的监管力度,密切关注本地卷烟市场动态。
要重视价格差大或畅销卷烟品牌的监管,如老版利群、中华和双喜等,密切注意大户进货情况,防止出现此类卷烟倒流;要突出对重点对象的监管,特别是有过“前科”的经烟户、“两籍”从员和无证户的监管,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查清其基本情况、经营辐射范围和活动规律,适时予以打击;要突出重点部位的临管,岱山地处海岛,岛际交通依靠船只。这就要加强对客货轮船的停靠点的卡口建设,有侧重地在各主要交通道口设置卡点,借助公安、交警的力量适时开展联合检查,采取错时检查制度,严密监控非法渠道卷烟回流动向,严厉打击非法渠道卷烟倒流、乱渠道购进卷烟等违法情况;要加大违法经营的处罚力度,利用工商、质监的行政处罚权,使得部分案件移送处理,加大处罚力度,使经烟户不敢违法经营;要加大对零售户的宣传,使其知道违法经营卷烟后果,知道哪些行为不能为;要特别注重假冒烟危害性宣传,精心制作假冒烟危害性的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使得假冒烟对身体的危害性宣传做到图文并茂,对普通消费者具有吸引力,提高普通消费者对假冒烟危害性的认识;要强化真假卷烟鉴别培训,开展不同层次的真假卷烟鉴别培训,适当向卷烟经营户和消费者介绍卷烟鉴别知识,提高普通社会群体对假冒烟的“免疫力”。
(三)拓宽渠道,转变观念强化情报网络建设。
要致力于解决“谁在涉烟犯罪”、“怎样在涉烟犯罪”、和“怎么样查处涉烟犯罪”的问题,关于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拓渠道,收集信息,拓展情报网络建设。
要注重以往信息渠道的再次开发和利用,适当满足信息提供的合理需求,形成稳定的信息来源。要关注海运中转运输违法卷烟的可能性,特别是岱山外岛的私人运输船只是否从事海路的假冒烟中转运输业务;要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从市场查找线索,建立完善“累犯”档案库、潜在违法户档案库、无证户档案库和“两籍”违法经营档案库,强化对此类重点户的数据分析,不断增强信息收集、分析、甄别能力,合理区分不同信息的价值,向市场要大要案;要注重经营理念,善于从案件中查找线索。市场监管不是为了简单的零售户监管,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岱山卷烟市场相对净化的基础上,对于少量假冒烟,不应“露头就打”,而应分析研究该案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着眼长远,树立案件经营理念,争取将小案办成大案,个案办成网络案;要加强协作,善于从信息中发现线索。要加强地区之间的情况共享与交换,形成全市性的情报交流机制,做情报信息的有心人,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善于通过情报共享来丰富自身的信息网络建设,扩大情报来源,善于以小见大破案件。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员结构。
从人力资源理论来讲,同质化绝对不利于一个团队的成长,也不利于其出成绩。要以人为本,引导培养员工,充分发挥新老员工的聪明才智,形成打假合力,为保增长服务。
要搭建员工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赛马选马”的机制,让优秀的员工能够展示自我的才华;要完善人员进出机制,使得优秀的员工向专卖执法岗位倾斜,同时让部分不能满足执法需求的人员退出执法队伍,确保专卖执法 7
人员满足当前的执法需要;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涉烟犯罪培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证据意识和办案技巧,确保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对接,减少举报案件办成无主案的概率;要加大对专卖尖子、骨干的培训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不求全面提高但愿一点突破,选好骨干苗子,注重培训提高,在专卖所队中形成所队长有一技之长,骨干能切实发挥带头作用的良好局面;要加强经验总结和案情分析,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示范作用,普及案件经营理念,通过对现有重大案件的经验教训总结与提炼,提高执法骨干人员在查处大要案时的处置能力;要完善带教人制度,充分挖掘老员工的执法经验,使得老员工的经验与新员工的理论知识能有机的结合,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你追我赶”氛围,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要切实加强法规员队伍建设,尽可能地将法律专业员工调整到案件办理岗位或法规员岗位,实行法规员的案件办理提前介入机制,强化对案件办理的把关,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要进一步完善专卖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机制,使得绩效考核向打假破网倾斜、向情报网络倾斜、向大要案倾斜,引导员工向这方面发展、朝这方面努力。
(五)严格监管,强化许可证管理。
要加强法律法规研究,尝试从个体工商户夫妻共同经营的角度,破解在许可证管理中夫妻老婆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利局面,严肃许可证管理;要在提高许可证含金量的同时,丰富许可证管理手段,大力推行停供、停业整顿、取消资格等许可证管理措施的应用,并不断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可操作性;要严格许可证的后续管理,开展许可证的实时监管,确保许可证的有效性,符合内管要求;要注重调查摸底,把好换证关,形成专业化的监管模式。借助三线互控、零售户举报和走访调查,加强对经营户的调查摸底,对存在一证多店、转让许可证、店址不符等情况的经营户要登记在册。在换 8
证时,根据经营户的主观恶意及许可证申办条件,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要强化许可证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与形式,开展烟草专卖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得经烟户能够严格做到持证经营,不私自关、转、停、歇业,规范许可证的管理。
(六)加大品牌培育,不断完善供应标准。
某个价位的卷烟集中在一两个品牌上,对品牌而言具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中华、双喜价位的卷烟来讲,除开地理的原因,单就品牌来讲,应当重点培育与之相竞争的品牌,引入或培育具有喜庆因素的卷烟品牌,从总体上提高此类卷烟的供应数量,使得因这两个品牌的卷烟因供应数量问题导致的违法经营降到最低点;不断加大客户服务水平,细分客户属性,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使得货源分配方案能真实反映客户的需求,消除当前存在的“大户向小户进货”的情形。
参 考 文 献
[1] 焦中明.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之途径探索[Z].烟草在线,2008 [2] 唐忠权.中华烟限供条件下的销售难题 [Z].烟草在线,2008 [3] 钱锦根.深入推进“三抓三促” 全面建设“规范、效率、活力”的浙江烟草 [J].中国烟草,2009.1 [4] 彭传新.深入推动工商协同营销全面提升品牌适应市场能力[J].中国烟草,2009.1 [5] 李毅中.在200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登)[J].中国烟草,2009.3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工作总结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XX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