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法及法制宣传大全
伽师县信访局普法及法制宣传
工作总结
我局在“六五”普法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六年规划》。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了我局“六五普法” 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同时,为切实加强“六五普法”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法制环境,也有效地促了进我局信访工作的依法开展。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工作,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副局长**、**同志为副组长,**同志为普法专干以及全体干部为成员的普法工作小组,使普法活动有了组织的保证。
二、加强法制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普法的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各类法制方针、政策,宣传普法活动的意义,宣传各地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重要部署、重大举措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局信访工作实际,以《信访条例》、《宪法》、《土地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为普法教材,使普法工作有了实质的内容,更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更好地指导开展信访工作。
三、坚持学法用法、依法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为适应依法治理和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我局信访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信访工作的依法开展,根据县“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我局于2012年5月制订了《**县**局2012年-2017年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教育对象及主要内容,制订了具体实施工作步骤。同时,根据规划结合实际,在开展工作中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要求,引导群众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反映自身的诉求。规范自身行政行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群众上访事件,极力地维护社会和谐氛围。
四、落实责任,确保“六五普法”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完善机制,普治并举。在工作中,我局把信访局普法教育和推进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普法工作制度,在全县信访系统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年度百分考核,量化评定等工作方法,完善保障机制,做到“四个落实”,即机构落实、经费落实、教材落实、“法律六进”工作任务落实;二是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严格接访办信程序,把普法与接访办信有效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三是创新形式,注重实效。结合《**县**局2012年-2017年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围绕“抓信访、保稳定、促和谐”这一总体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将学习时间、写心得笔记和测试时间日程安排到天,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即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教育与法律宣传相结合、文化活动与理论测试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普法教育与解决单位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普法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确保实效。四是积极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遵守职业道德,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工作宗旨,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坚持文明接访、依法办事。
六、在普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贯彻执行“六五”普法规划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二是对上访群众的法制教育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普法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改进。目前,“六五普法”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巩固普法成绩,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我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依法办理信访工作的意识。同时要通过法律进村进社区、举办法制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版面、观看影视节目等载体,广泛开展法律宣传,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极力配合好我县的各项经济建设。要继续依法开展信访工作,尽力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3.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建设。继续抓好岗位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建设,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类的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实际工作水平能力。
4.建设好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中心”为工作平台努力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第二篇:法制宣传_维权普法
法制宣传 维权普法
第一部分、大学生权益内容简述
大学生权益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时期,作为国家普通公民和高校受教育者两重身份应享有的权利与权利的行使而带来的利益之和。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决定了大学生权益内容由作为国家公民的普通权益和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权益两部分组成。因此大学生维权内容一般分为普通权益和特殊权益两类。(一)大学生普通权益
大学生享有的普通权益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所享有的除《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外其他包括《宪法》《民法》等基本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大学生享有的普通权益主要包括财产权和人格权。
1.财产权: 财产权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其依法取得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如大学生对依法取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以及自己的生活资料、学习用品等拥有的所有权。财产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不得侵犯和非法限制。
2、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主体依法所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现代社会,人格利益被视为人的最高利益,人格权的维护,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律先进与否的标志之一。我国《民法通则》以宪法第38条为根据,对人格权作了比较充分的规定。人格权和财产权一样,是公民的法定权利,是绝对权利,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和侵害。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人格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健康权。健康权是健康权和身体权的统称。健康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以保持其身体机能安全为内容的权利,健康包括肉体组织和生理及心理机能3个方面。无论对哪一方面的侵害,都构成对自然人健康的侵害。身体权是以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性为内容的权利。
(2)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决定、使用和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权利。姓名权的内容包括自我命名权、使用权、姓名变更权,以及禁止他人侵犯自己姓名权的权利。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任何滥用、假冒、干涉他人姓名的行为都是违法的。(3)荣誉权。荣誉是一种正式的积极的社会评价,是社会对民事主体的一种奖励,它是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程序、对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特定民事主体所给予的证明评价。荣誉的内容带有专门性,荣誉的授予、撤销、剥夺的形式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荣誉所包含的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又包括精神利益。(4)隐私权。隐私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包括个人情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隐私权的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5)名誉权。名誉是社会公众对特定人的道德品质、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名誉的权利即为法律上的名誉权。大学生名誉关系到其在校的地位、人格尊严以及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赖皮,法律保护学生的名誉权。(二)大学生特殊权益
大学生特殊权益是指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依据《教育法)X4高等教育法》之规定所享有的与其特殊身份相对应的权利。大学生特殊权益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使用权:使用权是指大学生充分合理地使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图书馆书刊资料等的权利。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使用权是保障大学生享有良好教育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2.参与权: 参与权是指大学生参加学校围绕培养学生成才而设立和开展的各类学生组织和活动的权利。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高等教育法》第57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3.奖贷权:奖贷权是指大学生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及申请贷款的权利。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高等教育法》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学习努力,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学生,有权提出贷款申请,以解决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4.公正评价权: 公正评价权是指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我国《教育法》规定,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5.申诉枚: 申诉权是指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机构和组织申请救助的权利。我国《教育法》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部分、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大学生维权过程始终并对维权行为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合理原则、最优选择原则。
(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大学生权益维护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大学生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指大学生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合法原则具体包括的含义有:大学生维护权益的内容应该是合法的,如果维护的权益内容是违法的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相关规定的,法律不给予保护;大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程序必须是合法的,大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如果未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合法权益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二)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大学生维权过程中应遵循公序良俗,不能只为了维权而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风俗习惯。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在维权过程中的体现。
(三)最优选择原则:最优选择原则是指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进行维权时,应从保护自己最大权益的角度出发去选择维权方式。最优选择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遵循生命健康利益大于财产利益的原则从而选择适当的维权方式;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选择维权方式时,应遵循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的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指导大学生最大化的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以牺牲较大利益而维护较小的权益。
第三部分、大学生权益维护基本方法 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基本方法“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即通过合法程序裁判社会活动中一切纠纷时对受损害者的合法权益给予补救的普遍的法律保护制度。大学生权益维护又称为大学生权益救济,指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受害的权益进行救济。大学生权益维护的方法依据其权益的不同可以分为维护普通权益的方法和维护特殊权益的方法两大类。
(一)普通权益的维护方法
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国家公民时,享有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同样当其基本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进行维护时,作为公民所能采取的维权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我国公民维权的一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自卫: 自卫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或者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己权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实施的合法行为,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自卫的内涵包括以下3点:实施自卫行为的前提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威胁,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处在受侵害或威胁的条件下,或只是自己假想受到侵害或威胁从而实施维权行为的都不属于自卫行为;自卫行为必须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或受到威胁时而实施的,如果侵害行为完成之后而实施自卫则属于事后自卫,是不合法的;采取自卫行为的方式及维权的程度必须合乎法律规定。2.协商、和解: 协商与和解是指被侵权的公民依法自行与侵权人相互沟通、交流,从而达成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案与共识。协商与和解是被侵权人救济自己权益常用的方法,但协商与和解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合法。即此种侵权行为能不能协商与和解,用何种方式进行协商与和解以及协商与和解的结果都必须合乎法律规定。
3.调解与仲裁: 调解是指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调解与仲裁选择的机构与组织是基于双方当事人具有共同意愿的基础上产生的哪个机构或组织具有调解与仲裁的权力或具有多大的调解与仲裁的权限,不是依据当事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依据法律规定的。4.诉讼:‘诉’是告诉、控告的意思;‘讼”是争论、争辩的意思。诉讼俗称打官司,就是指告于司法机关以争辩是非曲直。诉讼按照任务和形式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司法诉讼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终的途径。公民根据权益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依据法律的规定来选择司法诉讼。
(二)特殊权益的维护方法
大学生因为具有大学生的身份而享有特殊权益,大学生的特殊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进行维护,通过什么程序和方法进行维护,这已经成为教育、法学等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我国,学生权益的维护与救济是教育法的应有之意,我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救济途径和程序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依据以上规定大学生特殊权益维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陈述和申辩: 陈述和申辩是指大学生在学校作出对自己的处分决定前,如果对将要作出的处分决定所依据的程序、事实或定性不服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和机关进行陈述和申辩。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大学生通过陈述和申辩的方法,可以减少作出不合法、不合理处分决定的几率,降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2.申诉:申诉是指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者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时,向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理由,请求从新处理的制度。申诉是由我国《教育法》所确定的一项法定救济措施,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注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一条重要渠道。他是大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在维护救济大学生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权益保护知识
大学生的哪些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正当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者干脆忍气吞声,曾经的天之骄子,似乎在一夜之间沦为了“弱势群体”。
据调查,大学生在购买产品、中介服务、求职就业领域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最为突出。作为时尚、电子、影像等消费产品时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低劣、实物与广告宣传差距过大、大学生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电器售后服务极为缺乏等,涵括眼镜、电脑、MP3、手机、服装、鞋帽、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等;中介服务方面,受到投诉最多的莫过于房屋出租中介,兼职介绍中介。
第三篇: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普法资料
红场镇“12.4”法制宣传资料
社区矫正—“没有围墙”的改造
服刑,本来是在大墙之内进行的事情,千百年来一直如此。而当“社区矫正”这个名词进入司法界后,罪犯的服刑方式起了变化,有一部分罪犯的服刑地点由高墙耸立的监狱变成了普通市民生活的社区,换句话说,就是在家里、在社会服刑。
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于今年3月1日施行。作为“舶来品”的社区矫正,是我国行刑社会化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大探索。
我办特编印此期法制宣传资料,让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来了解下社区矫正:
● 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行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 哪种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下列五种人员适用社区矫正: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裁定假释的;
(四)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五)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 社区矫正工作由哪些人员和部门承担?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 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社区矫正主要就是通过社区管束、教育、感化、心理治疗以及公益劳动等手段,来纠正罪犯不良的心理倾向,对罪犯进行管理和监督,让他们不再重新犯罪,不再危害社会。社区矫正和监狱服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在人性化的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心理上的矫正,让曾经失足的人很快能够融入社会。
● 矫正对象的哪些行为会受到警告呢?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红场镇普法办公室 编印 红场镇“12.4”法制宣传资料
努力和大家的帮助,真正回到社会,成为有用的人。
-红场镇普法办公室 编印
第四篇:“四五”普法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四五”普法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武昌区县统计局
区统计局“四五”普法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县保密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保密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了保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现将XX年以来区统计局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保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区统计局管理着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统计信息资料,是重点保密部位。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好保密法律法规,区统计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单位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工作,对保密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局保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成立了以分管机关的副局长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涉密人员为成员的县统计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四是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保密制度,使保密工作有章可循
为确保保密工作有序进行,按照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领导干部保密守则》、《保密组织职责》、《保密会议的保密措施》等保密工作制度。制度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保密行为进行了规定,对保密组织的职责和保密会议的保密措施也进行了严格规定,使保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确保了保密工作有序进行。
三、注重学习宣传,增强全局人员的保密意识
为增强全局人员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区统计局认真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一是结合“四五”普法,组织全局人员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二是认真组织全局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三是积极派人参加市保密局举办的保密知识培训,增强涉密人员的工作水平。四是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以供大家学习。通过学习,使同志们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资料管理,确保各种文件资料的安全
加强对各种资料的管理,是确保其安全性的关键。为此区统计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各种文件资料的管理。一是严把文件资料的进出口关,即,凡是各种文件、资料的进出均由局办公室统一负责,特别是上级发的“三密”文件,实行专人保管,年底交区保密局,多年来,区统计局没有发生一件“三密”文件丢失的现象。二是文件的传阅实行直传,不横传。本局在传阅文件资料时,先由文书管理人员登记,用专用资料夹呈相关领导阅批后,再由文书管理人员送达其他领导或相关股室阅办,这样杜绝了文件资料在横传中容易丢失,且责任难以划分的问题发生。三是严把统计数据资料出口关。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统一由综合股负责,外单位或个人需要数据资料,必须出具单位介绍信方能提供,提供时,一式两分,并注明用途,并加盖公章方能有效。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其一是局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档案库房安全设施齐全。其二是需查阅档案只能在阅览室进行,一般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室。其三是外单位查阅档案,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和分管领导签批意见才能进行查阅。同时规定档案资料不准外借。其四是不准向废旧收购点或废品收购人员出售有关的文件资料。其五是销毁有关材料时,需有局保密、档案领导小组人员的参与,并监督纸厂将有关材料打成纸浆后方能离开。
五、加强网络管理,确保网络运行安全
近年来,区统计局加大了统计自动化建设力度,开通了系统内部网,制作了网页。为切实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县统计局一是规定局网络由网络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二是建立网络和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三是加强网络系统防护,安装好防火墙。四是坚持做好文件资料的保密工作,对保密的文件资料用不上网的计算机处理。五是积极与县保密局和网络安全管理搞得好的部门联系,探索网络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五年来,区统计局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县保密局的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局人员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年来,区统计局没有丢失过一份“三密”文件,没有一件泄秘的事件发生,得到了区保密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区统计局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保密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使保密工作再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2011年民族宗教系统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美丽峰社区宗教人员普法教育2011年工作
计划
2011年是“六五”普法启动之年,为切实做好我美丽峰社区民族宗教系统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任务目标,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现制定2011年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1、大力开展民族宗教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民族宗教工作分管领导、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和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成员、广大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中继续普及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等与民族宗教工作相关的法规规章。
2、大力推进“法治进场所”活动,促进依法管理。围绕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和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培训,深入进行以《反分裂国家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从事宗教活动的意识。加强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法制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场所建设、管理和宗教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
3、大力推进“法治进社区”活动,以学习宣传《宗教事务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信访条例》为主要内容,把民族宗教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局机关对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社区干部和广大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崇尚科学,自觉抵制和打击封建迷信、基督教私设点和非法乱烧香点等现象。
4、抓好抓实少数民族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给外来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发放有关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着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引导他们守法经营、依法行事。
布尔津镇美丽峰社区
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