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势及任务(“六五”普法征文)1
浅谈现阶段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势及任务
--------“六五”普法征文
(**站)
一、导论
新中国法制建设在30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宣传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实践证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要保持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二、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要立足于当前国情
任何国家的法制建设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因此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一)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将不可避免的遭遇人口三大高峰、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以及国民贫富分化严重的严峻挑战。
1、人口三大高峰
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的来临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虽然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控下,人口总和出生率将继续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之下甚至进一步下落,但这也决定了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走势,例如老龄化时代到来,性别比例失衡等。由此带来的社会总抚养比增大,卫
生医疗等费用增多等不利因素将使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财政能力受到制约。
2、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
由于近年来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引起了生态环境的退化,进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3、国民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0年年底超过日本,但与此同时,中国贫富分化差距越发巨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96。显然,这种贫富分化的现象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二)新时期普法重点对象的确立
结合当前中国国情,新时期普法的工作重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执政、公正司法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劳务人员尤其是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素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管理活动。
三、开展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具有的思维
(一)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需要确立“四大”理念
1、要确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积极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为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受教育者是主体,一切应以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要改变传统宣传理念,树立以受教育者为根本的思想。从受众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人民群众需求,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3、要确立“培育法制环境”的理念
法治环境的形成,仅靠普及法律条文,宣传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更高的层面,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构建有利于培养公民信仰法律,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的社会环境。培育法制环境,一是要强化对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宣传;二是要强化普法对法律权威的树立。
4、要确立“注重实效”的理念
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着宣传形式陈旧,缺乏标志性宣传载体,实效性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宣传教育形式必须改进,要加强市场化运作,开辟法宣的新途径,吸引公民自愿、广泛参与,逐步形成互动式、双向式的宣传教育模式。
(二)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需要创新思维
法制宣传教育者要勇于在工作思路上、内容上创新,用创新精神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通过创新,形成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巩固拓展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建设,进而有序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1、要围绕主体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应遵循由现象到本质再到价值的人类认识规律,既
要帮助普法对象掌握法律知识,更要激发不同层次的普法对象的内在精神,通过对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传播与渗透,最终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2、要区别不同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手段使其在主观意识上产生需求感。这样才能使教育对象理解、接受和固化特定的理念和价值观。
3、要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宣传教育手段要向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只有更多地依托各种媒介开展工作,才能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
四、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内涵
民主、法治、和谐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要服务于基层民主建设,要切实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并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保障。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同时,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正气。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除了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论观念、法律制度、法律体系和法律行为习惯外,还必须具有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尤其是严格、公正、文明的政法队伍。而这些法治文化要素的形成,需要多途径、多层次、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因此,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结语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理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
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xx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
第三篇: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
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xx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实践,提出这个“1234”工程,就是从不同方面加强思路的科学性、目标的远近性、对象的彼此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推进的整体性等要素的建设,使它们更趋完善、科学。当然,仅就普法“1234”工程的提出,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尽善尽美。但它不是孤立静止的,可以通过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更好服从服务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整体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的角度,以未来向度的思维,用全局全程的视野,去把握法制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层次,才能在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结中,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六五普法理论征文——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之我见
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了明显的增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搞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要法治保障。如何搞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我应当着重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农业等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新局面。
二是积极开展“法律六进”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要依法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职权,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和纠纷,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要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积极组织农村“两委”干部开展法律知识轮训工作,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天。重点学习与农村生产生活、民主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成为农民学法用法的带头人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实施者。“六五”普法期间,要努力在每个行政村“两委”干部中培养一名熟悉法律知识的兼职法制干部。
四是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结合农民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工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营造尊重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及时掌握农民工学法用法需求和依法维权情况。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业务水平和宣传演讲水平。积极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法律知识。要进一步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作用,定期开展针对农民群众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要加强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员在处理农村矛盾纠纷、促进农民学法用法中的作用。
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要加大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投入,提高现有阵地的利用程度,为农民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提供稳定的便利场所。力争在“六五”普法期间,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为每个村民小组或者自然村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农民家庭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县级以上电视台、农村广播网、农民夜校要开辟学法专栏,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向农民群众普法法律知识,力争推出一批农村法制宣传精品节目与栏目。
七是完善农村普法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把农村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要求,在“六五”普法期间,农民和居民的普法教材不应向其收取费用。
此外,要做好农村普法工作,还应当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以及“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扎实开展农民学法用法工作,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解决与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注重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三是坚持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支持农民学法用法守法,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民学法用法工作与国家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载体,努力提高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效性。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工作目标,采取便于农民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灵活施教,努力提高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第五篇:六五普法征文
六五普法征文
六五普法征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法制宣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法制宣传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普法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了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人民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一是树立
正确的普法观念。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群众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二是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要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上来;要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公民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要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公民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必须不断创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将普法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公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使普法的单向
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尤其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一是加大法制文艺的创作和演出。充分挖掘城市街道、社区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支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具特色的法制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法律的存在。二是加强与现代媒体联手。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全力利用影视、报刊、网络和广告发布载体等资源,以法制主题词句、动漫图片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还可以尝试市场化运做的方式,组建法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编写拍摄播出法制文化艺术影视作品和组织舞台演出活动,编导有关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生、法律与文化、法制史与社会发展等专题电视记录片,着力解决法制文化节的社会性、参与性。好的影视作品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可以使法制文化艺术的创作活动产生良性
循环,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有影响力的法制艺术影视作品。
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实践必须有所作为
普法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能决不仅仅是灌输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从法治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参与和推动法治实践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一是探索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践证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秉公执法是对社会对群众最好最直接的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可以考虑成立由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类代表组成的,针对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效能督察和评估中心,制定一整套督察和评估的程序、管理办法。通过群众投诉、媒体调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实施点面结合的检查督导,对发现并有证据显示的行政不作为、违法、违纪等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比如,在地方人大立法过程中,在政府政策制定中,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法院庭审时就可以组织和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把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特别是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劳动仲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中来,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法律制度的运行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法治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