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班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小结
五(1)班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小结
田荷军
一、研究对象情况:
党恒,男,2000.02.02出生。党恒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经常联系不上人,从小由姑父张建宏抚养长大,从感情上看,他缺乏父母的关爱。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不足。
该生书写潦草,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错误百出,学习成绩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乱花钱,爱购买小零食;课间活动时,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劳动积极,有吃苦精神。
二、采用方法名称: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2、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4、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5、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6、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三、教育指导过程:
通过和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责任和作用,建议他们多和孩子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习上先帮他树立信心,通过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让他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用同学之间的友情和老师的关爱来弥补他缺失的父母之爱。
三、教育结果: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党恒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能积极发言,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根据他的特点,同学们一致选举他为劳动委员,工作开展的也很不错。但该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自制能力较差,学习上偏科严重。
第二篇:留守儿童课题自我小结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自我小结
碛塄中心小学 郭培亮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研究,并得到各位成员的信任和支持,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虽然研究的时间不长,而且大量实际的工作由其他课题组成员承担,却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这段时间里我所做的工作作一下小结,以总结过去,认识不足,找出与同行的差距,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
一、对留守生课题的认识。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留在当地就近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构建家庭与学校,远程与近程的立体网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准备阶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根据课题计划,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1、摸清学校留守学生的情况,指导课题组成员认真填写课题组下发的相关调查表,并及时上交课题组。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专业文章,浏览网络中留守生研究的成果,用专业的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
3、为了更好地收集处理各项资料,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家校联络档案。
三、课题的实施
对于该课题,我以前没有涉及,是一个外行,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需要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去做,在实践中总结提高。怎样开展好这个课题,经过思考,我是这样做的。
1、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座谈会,全体成员形成定期交流探讨的氛围。
2、找学生谈心聊天,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留守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其他同学相比,大都存在更多的问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疑惑,给予疏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
3、与学生家长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对于外出的父母,他们又何尝想背井离乡,丢下年迈的双亲与幼小的孩子。他们在外时刻思念家中的孩子,而孩子们又何尝不是翘首期盼父母的归来呢?因此,根据课题的要求,我给学生家长一一发短信联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告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学校设立的亲情号码,以便持久地进行沟通交流,近程与远程相结合,有实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近程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我班上留守学生都是隔代监护的,老人们由于事务繁忙,加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往往有心无力,有力无法,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家访,我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用新观念、新方法看待学生的表现,提出有效的对策。家校共建,远程近程结合,形成立体网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阔别已久的真心真爱。
5、将他们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扬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课堂上,有意识地用各种方式关注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用眼神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回答问题,只要他们举手,就偏重与他们;他们有进步了,就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大力表扬他们。
四、效果分析
通过这初步的实施,他们明显地进步了,特别是五年级的几个孩子,一改过去沉闷忧郁的心理,脸上经常露出微笑,上课回答问题较以前明显积极了,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性格变得开朗些了,提出问题时,要么在认真思考,要么小手举得老高,上自习也能够做到安心学习,课外活动也看到了他们活泼乐观的身影,全校师生都说他们进步很大。
第三篇: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矫正》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府谷县碛塄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
本课题从2009年2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调查研究、多方收集资料、努力探索对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上多加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高效,力争通过后期的努力,顺利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碛塄中心小学地处府谷县城南12.5公里处,校址在碛塄乡碛塄村,属黄河沿岸纯农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养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少农民进城务工,致使学校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 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虽然有关“留守儿童”的课题在全国各地都有研究,有些早已结题,但针对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大、学习成绩差和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的实际,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于是成立了该课题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学习情况。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3、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帮助留守儿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
2、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3、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0年7月)。
1、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全面实施方案。
2、定期研究、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各班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开学初,我们利用多数家长都在的机会,记录好他们的家庭背景,向家长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性格、爱好、有何病史及优缺点;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认真填写《“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做到心中有数。
2、各班成立“一帮一”和“手牵手”活动小组。对班上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此之外,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
3、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自 觉性强,自立能力突出,在道德品质和学业上出类拔萃。我们发现了这些苗子后,就及时树为标兵,让留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优秀留守学生榜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更多的留守学生向他们学习。到现在为止,我校的校风和学风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充分利用班会及课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要求各班充分利用好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五节的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把各种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5、让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他们的身边,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但是,作为人师的应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用爱心关怀“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这不是父爱和母爱却胜似父爱和母爱的师爱,并在师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让老师把好每个“留守儿童”的脉,从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比如我校的一些老师给生病的同学买药吃,并亲自送到家中交给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送书籍和衣服;把在教育台上看到的《心理访谈》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把在网上查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问题学生”身上等等。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感激和社会的好评。
6、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我校教师借助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指导“临时监护人”的科学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7、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1、增强了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3、家长转变了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重视家庭教育,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4、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心得体会和相关的论文。
5、在教学方式的探索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一些新的课型日渐成熟。
6、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儿童的档案。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观察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进步、心理变化、体能发展、思想演变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力求让外出务工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留守孩子。能够安心在外工作。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承担课题研究主要任务的教师都是一线教师,研究工作往往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使得研究人员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得不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实效性。
2、受教师研究能力的限制,在研究策略上还有许多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效果。
3、留守儿童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老师发现,在分析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时难免有所偏差。
4、、“留守学生”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
5、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辈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高,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6、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在外, 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所以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而学校教育只有在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产生良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学校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有些调皮的儿童抓住这个空挡,在校欺骗老师,在家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既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的永恒话题,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简单总结,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我们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府谷县碛塄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2年10月24日
第四篇:《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课题研究段研究小结
“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关爱留守学生 构建和谐校园
——课题“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第一阶段(2009.9-2010.1)小结 在我国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人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儿童留守家中。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我们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的贵溪市实验中学中,同样生活着一大群这样的孩子,为此,我校于2009年9月率先在全市提出了“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旨在把“企业的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有力推动,是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巨大贡献。因此我们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各班班级管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确保了“留守学生”健康、活泼、茁壮的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009年9月,我校成立了“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课题小组。
课题共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和启动阶段,第二阶段是研究实验阶段,第三阶段是课题总结阶段。该课题的研究,以贵溪市教研室童翔主任、初中部校长姜锋华,副校长李美庆,初中政教主任李健勤为顾问,以程仁喜副主任为组长,龚平德、阮丽娟老师为副组长,于丽连、李水才、刘海英、张学群、朱丽敏、高松福、陈乐强、徐广松、桂志福、黄少锋、曾红玲、刘志娟、李倩、卢玉桂为组员,由政教处负责牵头,班主任协办。在开题会上,我们就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关爱“留守学生”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安排及工作要求。
二、采集信息,学习理论,研究讨论,为课题研究作准备。
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广泛采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开展专题理论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组员们的写作理论知识,把握有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三、深入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学校课题组认真组织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造册,建立档案。对“留守学生”家长姓名、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联系方式、留守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等主要表现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
四、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讨论会。
自承担该课题实验工作来,我们全体课研组人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资料,研究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分析了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理论假设,经过探讨研究,结合本校留守儿童实际,拟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目标、确定了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
五、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留守学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校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力创设人人关心“留守学生”;个个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为“留守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空间。但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对此,我校将坚持不懈地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家”,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 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0.2-2010.7)研究小结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生产力。研究实验第二阶段已经结束。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特对此阶段的研究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课题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每新学期开始,对新入学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登记,逐一将“留守学生”的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个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全面掌握他们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并将留守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思想状况逐一登记,建立健全详实的成长档案。同时还对原来就读的留守儿童通过教育后发生了变化的信息进行重新登记,并形成了制度。这样,就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真实、原始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2、学校实施寄宿制,让留守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家的温暖。课题组一方面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另一方面积极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的氛围。学校实施全寄宿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每个房间配制了电扇、空调,生活有生活老师专门负责,冬天每两天提供一次热水洗澡,衣服由洗衣房专门清洗。班主任每周至少两次到宿舍和学生沟通交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的关爱。班主任老师随时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有针对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开启他们幼小的心门,解开他们的心结,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这样,不仅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而且还为那些遇事拿不定主意的留守儿童出谋划策。另外,我们根据留守生的特殊性,开展了充满关怀的集体活动。针对留守学生,各班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比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与关爱,通过这些活动,把留守学生融入班级,学校生活中,留守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理解了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了感谢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增强了学习、生活的动力,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积极学习教育理论,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实践。(1)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课题组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让教师从各个层面吸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优秀的、有价值、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这一阶段,课题组先后组织了2次理论学习,2次专题讲座。课题组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理论之后,还严格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为此,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让他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交流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体会、感悟等多方面的内容。自己在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实践中的所感、所悟、所获在全校性交流会上作了发言,这些交流的经验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同时也做到了全校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经验资源的共享。
(2)以教研促教学,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课题组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时,有中心发言人,有学习内容和中心讨论议题。本阶段的“感恩”主题班会课的比赛,对留守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他们的情感,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尝试了怎样引导他们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感谢父母、并最终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十二节主题班会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广大教师纷纷效仿,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品德思想教育,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4、创设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管理环境,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且繁杂的工作。为了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课题组积极督促教师们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各种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认真记载,包括家访、会议、主题活动、谈心、总结等内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则一方面积极指导教师开展各种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和督促教师的教育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 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10.9-2011.1)研究小结
在前期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安排课题的成员继续以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谈话法等调查情况,据调查,“企业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 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单亲教育”型)50%;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隔代教育”型)30%;与其他亲戚在一起(“寄养教育”型)20%。
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亲情联络情况所占比例
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 20% 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 80% 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 10%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100% 非常想念父母的 90%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1)监管人监管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②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③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企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 课题研究 第四阶段(2011.2-2011.7)研究小结
自本课题开展研讨以来,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要了明显的改善,这得益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改善。
从课题的调研我们就发现,学生存在着诸多的不良的习惯,要培养和纠正这些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有成效。
我校政教处研究课题于09年9月至11年9为课题研究阶段。两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学生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
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
2、祖辈无端溺爱 产生自私心理。
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
4、形成逆反心理 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
5、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二)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相应对策
1、尊重学生 细心关爱
2、目标导航 循循善诱
3、真情包容 积极疏导
4、细心策划 持之以恒
(三)、改善现状的建议
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为了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进城打工都是不少人的选择。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我们认为,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从政府角度看,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怀,这关怀应该不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样重要;孩子自己,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家长应提高素质 做好表率
2、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学校要真情关爱 全面呵护
第五篇: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研究
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2011.1—2012.9)
由我校承研的国家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研究”已顺利完成了第三阶段工作。现将第三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初步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们还加强了领导,形成了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1、通过研究,初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
2、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
3、通过研究,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美好环境,为总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完成情况
1、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落实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根据第三阶段工作计划,我校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使他们的心灵不再漂泊,不再孤单寂寞。另外,我们还设立了“倾情电话”,免费让学生跟家长联系。并且利用农远工程网络,建立了九中留守QQ群,让有条件的留守儿童家长可以和孩子网络视频通话,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
3、切实实施了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结对帮扶是我校针对留守学生的一项关爱传统。本阶段,我们让学校有条件的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一是要求帮扶教师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二是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就在身边,以对他们缺乏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加强资料收集。主研人员按时上交了各种实验心得、总结,岂不是还指派专人收集整理相关课题资料,并装订成册。
5、撰写了相关的实验课题报告。本阶段,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工作会议,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解剖我校
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了初步的课题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垫江第九中学校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