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五篇)

时间:2019-05-13 18: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

第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

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由于经受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为此,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全程审计尤为重要。两年来,正阳县审计局积极开展干部届满、调离、晋升、辞(免)职、离(退)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省委书记马忠臣的重视和肯定,马书记要求省委组织部认真调研并在全省推广正阳县审计局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制度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1998年,正阳县委制定了《关于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全程审计监督的意见》,并成立了由抓组织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纪检、监察、组织、审计、人事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情况,搞好协调,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办制定了《正阳县乡镇领导干部、县属企业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全程审计监督实施办法》。审计局还实行了“双保证书”(被审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向审计工作组保证,对提供的会计账簿、凭证、资料是否真实完整、负责;审计组长向审计局保证,对审计质量、审计结果和执行审计纪律负责)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精心准备,制定方案

审计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审计的进程与质量。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成员要进行明确分工,根据审计任务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文件,收集资料,掌握信息,归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制定审计方案。这是审计前准备工作的重点。应根据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审计范围、目的和要求、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审计方案,同时还要设计必要的表格。下达审计通知书。被审单位按审计通知书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审计组按审计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准时进点。

三、严格审计程序,突出审计重点

程序是结果的保证。(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门下达审计委托书。(二)审计机关成立审计工作组。(三)根据任务和要求,由审计组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四)进点三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五)进点后召开“四个会”:1 被审单位领导班子会;2 职工代表会;3 中层干部和基层负责人会;4 离、退休干部职工座谈会。(六)审计组写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和党政一把手的意见,并向审理会和组织部门汇报。(七)召开审理会。首先,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即审计组长、分管局长、审理会三级复核,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要素齐全、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其次,对违纪违规问题定性处理上要严格把关,做到定性准确,选用法律法规适当有效;第三,对审计报告内容在文字上反复斟酌,力求表述清晰,合乎逻辑,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评价要以准确的数字为依据,言之有物。(八)对被审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审计的重点主要是八查八看:一是查任期内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有无偷漏税金现象;二是查任职初期和离任时的家底,看国有资产增减情况;三是查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合法,看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四是查任期内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看有无损失浪费问题;五是查任期内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看有无虚报漏记问题;六是查任期内农民负担是否合规合法,看有无乱加码、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问题;七是查任期内配发的办公用品、通讯设备是否清理移交,看有无转移、藏匿问题;八是查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和党的方针政策情况,看决策有无失误,有否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有无贪污受贿问题等。

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什么?

开展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正确评价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商业银行领导人员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尚处于试行阶段,审计机关和商业银行内部都在积极探索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本文结合对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情况,对审计中应把握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作一分析。

一、审计评价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

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是领导人员任期内各项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目前,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商业银行监控和考核的经营指标很多,各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用于考核和管理的各项指标也不少。依据商业银行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原则,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特点,对商业银行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应重点围绕业务发展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的完成和增减情况进行审计评价。

业务发展指标用来评价任期内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水平和领导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的总体增长情况,存、贷款的增长和市场份额占有情况,以及其他中间业务品种的拓展情况等。安全性指标用来评价任期内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质量状况和资本充足率情况。资产质量主要是不良贷款的占比及增减变化情况,各种垫款及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等其它表外资产的质量状况等;资本充足率即资本净额占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重点分析该比例是否符合国际通行的惯例和人民银行监管规定。流动性指标用来评价任期内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随时满足存户兑付现金及重要厂商获得贷款要求的能力,主要包括资产流动性比例、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以及备付金率等。盈利性指标用来评价任期内商业银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利润的情况,包括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增减变化情况,利息回收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或股利分配率等。上述指标的基础数据可通过银行的综合计划部门、信贷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法定统计报表和决算报表取得,并加以审计核实。

二、审计评价损益的真实性及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损益是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内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损益的真实性及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的审计,应有针对性地抓住对损益影响较大和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审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分析汇总报表及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报表,通过账账、账表、电子与纸制报表的核对,审查有无多报、少报或随意调整盈亏等问题。二是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在完全弄清应收应付利息、表内表外利息核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审核对收支影响较大的利息收支,金融机构往来收支;结合业务经营的品种,本着“有业务,就应有收入”的一般原则,核实各种中间业务的收入、各项投资和固定资产处置清理收益是否全部计入账内;核实各项准备金提取和核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存在不按规定随意调整损益,多计、少计各项收支,转移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问题。三是审计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是否严格划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基本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基建程序,各项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占用信贷资金、截留收入、虚列支出和以物抵贷、以租代购等购建或变相购建固定资产问题;固定资产账实是否一致,有无账外固定资产等问题。四是对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损益的真实性程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界定领导人员应负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三、审计评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及金融法规的执行情况

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生命线。一是审核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抽查正常类贷款,核实有无未按规定通过“借新还旧”、“更换借据”等方式将不良贷款列入正常类贷款,导致贷款形态反映不实的情况;审查各项垫款和表外业务,有无通过各种违规操作,隐瞒不良资产的问题。二是审查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和违规放贷情况。详细审查任期内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看其是否存在有章不循、“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放贷等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三是审计业务经营的合规性。结合财务收支和自办公司的审计,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担保等业务的审查,是否存在高息揽存、账外经营、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违规办理信用证、违规担保、信用卡恶意透支和逃套外汇等问题。四是综合分析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对隐瞒不良资产、违规放贷、账外经营等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分析原因并界定领导人员应负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四、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情况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审计中,一是测试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按照有关金融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等,重点了解、查阅财务会计和业务经营方面的内部控制文件和记录,测试、观察并访谈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如,财务方面是否建立健全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制度,信贷方面是否建立了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中心的风险防范体系等。二是验证各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结合损益、资产质量和执行财经金融法规的审查进行实质性测试,检查分析是否存在有章不循、有令不止、违反制度等现象。三是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内部案件发生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审查纪检、监察、稽核等部门的案例报告,掌握商业银行内部发生的经济案件情况,分析发案率和发案点,揭露内控制度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同时看其是否按规定对一些违法乱纪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四是对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界定领导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五、审计评价重大经营决策及其结果情况

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作出的重大经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发展与兴衰。一是事先拟好提纲通过座谈会和个人谈话的方式,对领导人员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经营决策及其结果情况进行了解。二是注重审阅有关工作和经营情况的总结报告、领导人员讲话材料、述职报告以及会议纪要等资料,全面了解领导人员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的事项、程序、实施情况和产生的效果情况。三是结合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综合分析经营决策的结果。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了重要正面效果的决策,应以事实和数字为依据予以肯定;对造成不良后果的重大问题应进行原因分析并界定领导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六、审计评价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

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情况,可以反映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结合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情况,通过查阅任职期间各年度的年终工作总结、年度信贷业务分析报告、领导人员的述职报告和银行汇报材料等,分析领导人员任期内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情况。是否有效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并自觉服从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如自办实体清理脱钩工作是否彻底,违规账外经营等问题是否清理并杜绝等;是否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总体要求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生产和建设,支持企业深化改革,资产重组,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等。

七、审计评价个人廉政和遵纪守法等情况

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人员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个人的廉洁勤政、遵纪守法情况也应列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人员可通过向外部的有关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员工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核实,结合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查,对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是否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有无以权谋私等个人经济问题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不同点

在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些同志认为,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先实施财务收支审计。这是一种误解,正确区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对于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体会是:

一、审计的目的、内容不同

我们在对某类资金占用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进行审计时,属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目的是以证实其真实性,合规合法性为主,检查主体只是对这个单位,检查其合规合法和效益,对领导者个人应负的责任只是这个项目审计的从属内容。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检查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外,还要检查领导人在任职期内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是否履行了经济责任,如任职期间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有关责任制考核指标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指定落实的有关事项。否则,审计目的、重点不清,将影响审计质量和结果。

二、审计的程序、原则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在准备、实施、报告阶段不太复杂,且针对性强。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准备阶段不论领导人自行离职还是组织调动都要在组织人事部门下达调令前进行,要坚持“先审后离,调一审一,未审不调”的原则,审计部门在接到委托审计通知后,要合理确定审计实施方案和日程时限安排,并将需要审计的内容、范围、要求告知有关被审计人员和有关部门,要其作好相应准备,同时除要求领导人所在部门、单位提供有关资料外。还需领导人按时提交有关经济责任书面(述职)材料,对重要的经济事项要进行分析研究;在实施处理阶段,要对领导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目标资料进行认真核实,对发现问题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人员述职报告中谈及的问题,审计人员有权要求其作出明确答复,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进行延伸审计。

对领导人应负的直接和间接责任要划清责任归属。如要区分前任与继任领导人责任,对遗留问题要区分形成和解决责任,同时还要区分层次责任,明确领导人自身决策同主管领导部门行政干预和执行人员所负责任,报告阶段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告上级部门,还要按常规下达审计意见、决定,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等重大经济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审计的对象、范围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资产负债、资金运用等会计资料,审计范围主要是财务收支状况,财务成果真实性,合规合法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则是全部经济管理及资金活动,审计范围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

四、审计的报告、结论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对发现的违纪违规等问题,只作出不真实、不够真实、或不合规合法等审计结论,或经过审计证实其真实、基本真实、或合规合法,并针对存在问题直接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而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要将审计内容归类汇总写出结果报告,除财务方面不仅要作出是否真实合规合法的结论外,还要对领导人所在部门,单位各项财产,财务等家底状况以及审计时间界限作出全面结论,对领导人任期内应履行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反映与评价,为上级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

五、资料的取证与核实也不同

财务收支审计的有关资料,可直接从会计报表、账雹凭证中取得,并通过计算核实。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的可从财务收支审计中取得,有的需要通过外埠取得,如对项目投资决策审计时,就需要从有关合同,有关企业账表以及有关部门经济计划统计等资料中取证。

总之,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最基本内容,但经济责任审计则包含着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讲,财务收支审计是一种专项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具有全面审计的性质。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根据任务的要求,要兼顾到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对重要审计事项应坚持审前培训,以便使审计结论更具客观公正,全面真实,保证审计质量。

2.关于经济责任的时间,要尽量做到与现行财务、会计和统计报告期相一致,截止时间可考虑定于年底、季末或月末,以便核查。对任职期限较长的领导人的审计,要抓住重点,可考虑以近几年的工作为主。

3.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注意可比性,如对比有关财务经济指标,要注意与其历史同期数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资料的真实性,以便正确地反映业绩。

4.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应尽量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移交处理的有关事项,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避免悬而未决的事项。

5.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下查一级,即哪一级任免管理的干部,由哪一级负责审计。

6.要严格按审计规程办理,对查出的问题,必须有根有据,能经得起历史的检查,减少审计风险。

浅析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受法定代表人主管领导和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对经济组织在任期内的工作成果进行鉴定,明确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活动。

近几年来,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出现的审计难点较多,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的内涵很大,审计的内容难以确定;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审计的方法难以确定;经济责任的明晰度低,审计的评价难以确定。致使一部分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了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现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浅析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如何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思想,抓住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目前,进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尚未真正实施“先审计后离任”的制度,往往是领导干部已经调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担任新的职务后,才提请审计部门去审计。客观上审计成了“马后炮”。鉴于这种现象,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人员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做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更新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职责。同时,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今后审计机关从事的主要工作之一。教育审计人员更新思想,坚定工作信心,增强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服务观念。抓住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从被审计者的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抓住四个方面的重点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情况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具体的审计重点包括:

一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管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情况,全面反映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末资产的真实性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的收益水平。从而进一步审查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四是抓住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审查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成本管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认真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作出评价。

二、改进方法,确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既关系到组织部门如何正确使用干部和被审计者的前途及声誉,又关系到审计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突出审计重点外,还须改进审计方法,进一步区别党政部门和企业法人不同的审计对象,确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主要审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任期内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主要审查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隐瞒收入、设置帐外帐及“小金库”等问题。有无截留规费收入,专项经费,违反专款专用原则,滥发奖金实物等问题。

2.任期内资产、负债情况。主要核实任职初和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会计核算各项资产的真实、完整情况,确定资产的真实实底,有无帐外资产和负债问题。

3.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主要核实任职初和离职时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有无损失浪费、流失等问题。

4.任期内财产物资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核实有无转移、隐匿、丢失、损失等问题,是否办理登记移交手续。

5.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资)金的收支、划转、管理及缴纳情况。主要核实有无隐瞒、少缴、漏缴、托欠、截留、挪用等问题。

6.任期内主要经济责任。主要核实任期内单位和个人存在的违纪方面的问题。有无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等问题。

(二)对企业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主要审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核实产值、销售、利润、技改投入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平均增长幅度,评价其工作实绩。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主要审计国有资产投入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审查有无浪费、损失、流失等问题。

3.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情况。主要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弄虚作假,搞假报表,搞两本帐,应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否按规定计提和交纳。

4.债权债务情况。主要核实其真实性,分析帐龄期限,判断其呆帐、坏帐和死帐情况,摸清债权债务的真实底子。

5.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对照财经法规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和执行情况,审查有无管理混乱和私设小金库,偷漏税金,乱发私分等违纪问题。

6.财产物资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审计企业法人代表使用的通信器材、电脑设备、空调电器等财产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有无脱离财务管理,形成帐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7.职工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解缴情况。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法定的项目、标准,及时、足额上缴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有无隐瞒、托欠、少缴、漏缴、截留、挪用等问题,明确企业领导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8.任期内主要经济责任。主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位和个人的违纪问题,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应负的经济责任。

9.上级领导或企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三、客观公正,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由于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以数字和事实为以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总结近几年来我局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我局在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企业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始终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公正,始终做到不脱离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客观地评价业绩和责任。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二是坚持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

三是坚持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职能,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评价。

四、实事求是,处理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们积极探索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关系,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首先,正确处理好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关系。经过近几年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审计机关与纪检部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建立了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五部门联席会议,正确处理好与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确定了每年末将下年度计划审计的单位名单提供给审计局,列入审计局年度工作计划;凡属于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均由区组织部统一下达书面审计通知书。再由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领导干部离任时后三年的经济责任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移交给纪检、检察部门处理。从而规范了审计程序。

其次,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关系。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前,与其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并与其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了解被审计单位得经济性质、经营规模、经济状况及效益情况;摸清被审计者任职期间有关经济责任及经营管理概况,为有的放矢地制定审计方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关系。为了使被审计者和被审计单位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我们每进驻一个审计点都要召开座谈会,与被审计单位现任领导和离任人谈话,与有关的中层干部谈话,与和审计事项的各类人员谈话,广泛听取意见,搜集资料,为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质量,防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在审计实践中总结出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几点工作经验:

(一)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一但忽视审计风险的控制,将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增加审计风险意识,刻苦学习钻研审计专业知识,尽快掌握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专业水平。

(二)搞好审计风险预测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矗在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的审计风险。通过调查了解事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突出审计重点、明确审计内容、确定审计方法、划分审计范围。

(三)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处理决定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执法的随意性。同时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审计质量抽查、复核、考核制度,严格审计质量标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力争每个审计项目都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努力减少和降低风险因素。

(四)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开好职工座谈会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保证。在实施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和汇报,对于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自我认定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与单位职工座谈会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查证,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辩明是非,努力消除审计风险。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消除不利因素,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充分利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的职能,促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开展和进行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七忌、七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后,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的评述。长期以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的问题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只“拦路虎”。笔者认为要破除审计评价的“拦路虎”必须做到“七忌”,坚持“七要”。

一忌感情用事,要客观公正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而被审计者十分关注审计的评价,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绝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或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感情好坏,以感情论功过,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而增大审计风险。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公正的评价。

二忌空洞无物,要力求具体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切忌大话、套话、空话连篇鉴定式的评语,诸如出色地完成了经济指标,建立了内控制度,加强了管理,有开拓精神等等,这种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评价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要坚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采用写实、量化的方法给予评价,力求做到具体可信,文中见人。

三忌界限不清,要实事求是

审计评价不能违背客观事实,笼统地进行评价。必须限定在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切忌不可增大时间跨度和本任领导工作的范围,把所有的成绩归功于一届领导的政绩来评价,或把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责于一任领导而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前任与后任的责任、前任与后任的政绩,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任期的经济责任。

四忌责任不明,要是非分明

在审计评价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审计人员怕得罪人等原因,往往存在指出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突出问题,但没有分清这些问题应由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因此在评价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分清责任。既要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又要弄清是主观责任还是客观责任,还要分清是客观失误还是主观故意,真正客观地明确领导应负的责任。

五忌主观武断,要慎重结论

审计评价中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切忌主观臆断而作出不切实际的审计评价。如某某同志一贯清政廉明或某某同志没有经济问题等武断的结论。而要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以保证审计评价的正确性和稳妥性。

六忌超越范围,要依规办事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被审计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离任时总希望审计机关给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给社会给组织一个好的交待。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会出现超越权限、范围来评价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如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政绩突出等等。这样虽然被审计领导满意,但这是不合规、不合适的。审计评价必须严格按照中央两办《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只能就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而且只对相关的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七忌言过其实,要恰如其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必须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切忌不可言过其实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也不得为照顾被审计领导的情绪和要求,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如把“小金库”写成资金账外循环,把偷税说成漏税,把有意做假账说成账务处理不规范等。对查出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应作出准确的定性和正确的处理。经济责任审计中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和规避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高层次的监督工作,其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与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项目的审计。那么,控制和防范这个项目的审计风险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及原因归纳于后,供商榷。

——审计对象提供会计资料不全面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财政拨款项开支的会计资料提供的较为完整,而且从会计资料看,这些单位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都未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隐患。

——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内容不真实。一些部门、单位为使其离任领导顺利升迁,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如对某个行政部门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一年里仅会议费开支高达30万元之多,而招待费却没有分文支出的记载。审计人员顿感疑惑,对该单位会议费开支进行了内查外调,结果发现这个部门把一年中的招待送礼费22.6万元、购手机及话费3.5万元等都作为会议费报销入账。这种由会计资料的不真实,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的情况,无形中给审计机关带来了审计风险。

——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情况复杂,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从已审计过的离任领导看,一般任职期限达5—8年,最短的也有3年左右。这些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繁多,在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再加之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说不清楚,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潜在着审计风险。

——领导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难以区分。理论上讲,领导的主管责任是指未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领导的直接经济责任是指领导认同或批准的决定、规定和制度,或直接经办、直接签署的意见、直接签字报销,或被明确告知又无反对意见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而实际工作中,两种责任很难区分。因为对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进行区分和评价需要界定清楚个人责任,界定个人经济责任又要涉及到历史的与现实的、主观的与客观的、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环境等因素。再加之多数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又不直接分管财务,除大宗开支经会议研究外,日常开支指定一名副职审签。所以在承担个人经济责任上时常出现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现象,使得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界定不准,审计风险加大。

——应审的经济事项没有审全审透。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在审查期限上一般以离任者近三年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及损益等作为重点内容和范围,其它年度仅作为抽审的范畴。这样做容易使任期内的所有经济往来或漏审或审的不深不透,导致离任者审计结果不完整,评价离任者的依据不充分,增大审计风险。

——依法定性处理难。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终的审计结果要落实到具体人,落实到具体人的具体责任上。定性处理,遇到地方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甚至“撞车”时,给审计机关依法定性处理带来了难度。如果按国家法律、法规定性处理,被审计单位及离任领导难以接受;如果按地方政策办事,则存在明显的有法不依问题。如采用后者,无疑存在审计风险。

——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审计机关作出的评价五花八门。如:离任领导与时俱进、锐意改革、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离任领导遵纪守法,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也有的在没有对离任领导任期内全部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就评价为“离任领导在任期内没有个人经济问题”,等等。言过其实或不正确的审计评价,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如何防范和规避经济责任审计中产生的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措施:

第一,明确和规范“承诺制”的法律与经济责任。建议审计署尽快出台对违反“承诺制”的处理处罚办法,明确“承诺制”的法律、经济责任。对出具虚假、违法承诺的单位和个人既要追究法律责任,又要承担经济责任,使实行“承诺制”真正对被审计单位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第二,制定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建议审计署应尽快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等法规,明确离任领导的审计范围、时限与方法,明确离任领导经济责任界定、评价的标准,明确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准则的处理处罚办法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作业标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

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干部的素质教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业务能力、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刚直、廉洁、效率、严谨的审计队伍。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技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换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有关干部考核、考察、任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得到直机。一些行业也先后出台了本行业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使审计部门在组织实施审计时有章可依,对规避审计风险提供了保障。但是,要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不仅要全面、准确的认识经济对任审计的涵义,还要搞清经济责任审计与其它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抓住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经济出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切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我认为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征独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项目,经济出任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人所从事、参与的生产授自活动以及反映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料。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依法评价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的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负责人在管理企业任营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为主管部门使用干部的提供参考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其它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控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收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的目标不同

1.其它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l)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帐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

(3)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

(4)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2.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

(l)弄清审计期间范围终止时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家庭”和经济活动中的遗留问题。

(2)对被审计人在管理职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明确被审计人对其管理职责范围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

(4)明确被审计人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行为。

(三)审计结果的报告形式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结束后,由审计机构向授权和提请审计的部门提交审计报告。不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其它审计的审计报告则由审计组向派出机构(或)单位提交。当派出机构对审计报告无异议时,可根据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处理决定。

(四)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各有侧重。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把内控制度评审作为实质性测试的突破口.效益性只是对财务管理的综合评价。而对于任济责任审计来说,对内控制度的评审和效益性分析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一关键。这是因为,内控制度健全与否涉及到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能力,效益最终也最能。体现管理者管理水平、衡量其经营业级大小的重要指标。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突出特点

(一)受托性。受托性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它审计类型最明显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又有别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必须是在得到上级部门或者单位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才予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

(二)专一性。相对于其它审计来说,经济责任审计仅就授权或提请要求审计的部门在授权或委托书中所指明的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包括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和审计内容的范围。审计的时间范围是被审计人的任职期间,审计的内容范围仅局限于被审计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非对其德、勤、能、绩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其次是审计内容本身的专一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规进审计风险的需要。再次是审计对象的专一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是指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人,不针对其他人。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后审计行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无法也不可能进行事前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挂职能是评价。评价是审计机构完成对内审计人审计过程之后,向委托部门表明的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最终意见。为管理部门提供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经济监督是其间接的职能和作用,是一种宏观监督,是审计评价的延伸和升华。

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

我们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区分它和其它审计的目的,不是割裂经济责任审计和其它审计的联系,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和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牵涉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参与审计的人员应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在与被审计或被审单位有利害关系时,有关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

(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着重控制影响审计质量的如下几个环节:

1.必须在接到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的授权或委托书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应及时调查了解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资料数据。发送审计通知书时也应抄送被审计人。需要指出的是,在审计通知中,应明确要求被审计人限期(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向审计组提交述职报告并附相关资料。

2.严格按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所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取证工作。除发现有重大的违规违纪问题需投采取详查法外,对任期时间跨度大,经济活动繁杂的单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如用抽样法进行取证。视听证据和言辞证据也应重视。所有的证据都应按规定的程序采取,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审计证据应紧扣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要避免被无关事件的干扰,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4.在审计结束,从目审计报告时,对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审计报告中所列的每一事实都应有相应的证据和依据做支撑,所表述的内容非专业人员也应该一看就懂。审计报告着重回答的是“是什么”,没有调查清楚或者似是而非的事项不应列入。

5.经济责任评价意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当审计报告清楚地表明“是什么”的时候,合乎逻辑的评价也就顺理成章了。审计评价既是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阅,着重评价人的因素对于相关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但事关被审计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部门利益和党的干部政策。因此,应本着慎重、负责的态度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范围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依照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做出评价建议,提出审计意见。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党和我国政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和治理贪污腐败,促进廉政建设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与其他审计相比较,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又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加上审计环境污染等因素,其审计风险较高。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由于审计结论的不实和对被审责任人责任作评价的不恰当,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损失:

(1)导致党和政府用人不当。按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领导干部任免处理的参考依据之一。如果审计结论失真,对被审责任人的责任评价不当,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干部任免和使用,会造成党和政府用人失误,不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2)伤害好干部的积极性,姑息偷懒渎职,纵容违法犯罪。如果审计报告失实,对责任人评价不当,使得勤奋廉洁、切实履行责任的干部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而偷懒、渎职之人却可以蒙混过关,甚至可以得到奖赏,结果只能挫伤了好干部的积极性,而助长了偷懒、渎职的风气。如果审计中忽略了大案线索,致使责任人任期内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没有被发现,违法犯罪分子得以逃脱甚至得到重用,客观上造成了纵容违法犯罪的结果。(3)影响审计机关的信誉和形象。客观、公正是审计执法最基本的准则。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如果审计机关出具了不实的审计报告,必将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信誉和形象,使审计机关不但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而且会失去党和政府的信赖与支持,从长远看会直接影响审计事业的发展。因此,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努力防范和降低风险,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要有效控制与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以以下几个方向入手:即净化审计环境,完善审计管理体制,规范审计行为,统一评价标准,强化审计过程管理。

1.治理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环境。要有效控制与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须要从多方面治理审计环境。

(1)治理法律环境,使审计有法可依。要尽快修改、补充、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理顺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克服审计中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问题。要尽快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一方面从法律上明确审计人员执法的权限,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减少审计工作和审计判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从法律上明确被审单位和被审责任人应提供完整、真实资料,协助审计人员审查的义务;明确阻碍审计、违规造假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有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审计风险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2)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加强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客观公正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若有利害关系时,要实行回避制度。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查、进行判断与评价时保持独立性,做到审查与判断不受他人干扰。要加强审计独立性,就要逐步理顺我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克服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要在法规上限制党政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预。同时,要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努力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审计。

(3)改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认识到审计人员不是万能的,不能期望审计能发与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在被审责任人与有关人员共同串谋,且手法高明的情况。应该让社会各界理解,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有被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另外,各方应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在责任人离任前执行,离任者应在原岗位接受审计并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应在离任前妥善处理和解决。只有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党政领导和被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审计人员才能更好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2.加强审计 工作管理

(1)强化政策观念,依法开展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要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强化政策观念,依法开展审计。①依法开展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要由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委托,审计人员要恪守审计权限,严格按委托书开展审计。②依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审计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审到位。③依法取证、定性与评价。审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审查取证。对问题的定性和对责任人的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作标准,切忌主观性和随意性。④依法使用审计结果。审计结果的运用也不能有随意性,要摆正审计工作在干部考核管理中的位置,做到“参谋而不决策,尽职而不越位”。总之,真正做到依法审计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必要手段。

(2)突出审计重点,严格程序。①要在审计内容上要紧紧围绕委托书的要求以及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抓住被审责任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展开审计,对重大问题及重要情况进行重点审计。为审好重点,要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周密部署,统筹安排,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注意利用被审单位已有的预算执行审计或财务审计的结果。准确地抓住重点并查深查透,就可以保证审计质量。②严格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不能强调时间紧、任务重就简化审计程序。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应评估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预计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符合性测试阶段可以增加向组织人事部门了解被审单位班子情况的程序。实施实质性测试时,要严格对照国家有关的法规,认真核实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还可以增加群众评议程序,以实现职工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结合,抵御审计风险。对重大和疑难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处理。③要建立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检查制度。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坚持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复核,一方面可以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对待经济责任审计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逐层把关,多重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健全审计质量检查制度的同时,应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从另一方面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

(3)客观评价,谨慎作好审计结论。①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要逐步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要有根有据。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要注意有无潜亏和短期行为。审计结论不能让投机者占便宜,让改革者吃亏。审计报告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要实事求是。②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审什么就评什么,要有针对性。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有分寸。③评价要注意责权分清原则。对所发出的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该由谁负责任,使有问题的人跑不了,没问题的人冤不着。对被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还要分清是主管责任还是直接责任。④评价可采用对比方法。在评价中进行分析对比,把实际数同计划或预算比较,同同级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同历史水平比较,等等。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4)区分责任,转化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当审计风险的产生涉及到审计以外的其他部门时,应注意区分责任,让其他部门或个人承担相应责任。例如,要求被审单位会计就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承诺”,让他们承担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会计责任;审计中遇到审计人员不熟悉的专业难题时,可以请专家出具意见书;对审计评价有疑异时,可以民主评议表作为佐证;审计中发现违法违纪的蛛丝马迹时,要及时请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等等。总之,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注意运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界定经济责任

近几年的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审计中,经常发现一些预算单位未严格按预算使用财政资金,主要表现是:编制、批复预算时属于A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时用于了B项目;另外,部门预算批复后,频繁追加预算现象也较普遍。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这些问题,首先审计人员应查清违纪违规问题的基本事实;其次分析问题的直接原因;第三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其步骤:一是了解预算单位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管理当局对宏观经济形势、本单位事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对制定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对编制部门预算是否给予充分的重视及预测、计划、预算的准确性;预算单位预测、计划、预算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对预测、计划、预算的管理和风险控制;预测、计划、预算的管理方法;人员职责分工及授权等;在对预算单位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系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或流程图法将内部控制程序的运行情况表述出来。以下用流程图法表述某一预算单位计划、预算内部控制的程序及说明:

(一)计划内部控制流程图及说明:

(二)预算内部控制流程图及说明

一是对预算单位计划、预算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作出评价:该系统所建立的控制点与审计人员按经验或控制模型所列的控制点一致,整个控制活动完整,表明该系统的控制是健全的。

二是确定对预算单位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范围,如果预算单位未建立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系统或系统未有效运行,则不需要进行符合性测试,直接进入实质性检查阶段,目前经对预算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评价,认为控制系统是健全的,则需要选择关键控制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对预算单位计划、预算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作出评价:该预算单位在预算活动中,各控制点的控制已经执行并且适用,关键控制点基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有的控制点仍存在控制薄弱现象,如:计划编制完成时间;专项计划、预算在项目论证方面存在差异。

三是在对预算单位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符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该系统固有风险低水平,控制风险中等水平,检查风险中等水平。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和改进预测、计划、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提高预测、计划、预算的准确性。

四是根据该系统综合评价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检查的程序和范围,重点检查预算单位制定的计划是否滞后,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是否建立在对项目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存在为争资金,虚报项目的现象。

如果预算单位的预测、计划、预算内部控制是健全的、运行是有效的,但仍发现频繁追加预算资金现象,审计人员应及时反馈信息,有关部门应对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提出质疑,检查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分析预算资金批复率等。

在审计实践中,只有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正确界定经济责任,维护审计部门客观公正的形象,才能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更好地为宏观经济运行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的依据是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的标准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单位的章程、合同、预算、计划等。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监督、考察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而且有利于鼓励政绩突出者,鞭策工作平庸者。

一、审计评价的内容

1.财务活动评价。即对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分析、考核财务盈(亏)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金结构,评价资本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企业资产分布、周转使用情况和负债程度,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金筹措、资金运用,评价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成本管理、利润分配及其真实性,评价是否责权利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原因,评价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及其对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

2.效益评价。即在对财务活动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包括:分析产值利税的实现程度与往年相比较,评价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分析投资计划的完成,评价其对企业今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设备更新、技术换代的程度,评价企业发展后劲。分析投入和产出比例,评价企业挖潜增效的可能性。

3.管理水平评价。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析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性,评价管理控制机能。分析经营决策对整个企业的影响,评价是否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分析企业职员的知识结构,评价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前途。分析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收益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管理成果。4.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评价。分析财务核算制度,评价经济核算体制的健全性。分析采购、销售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成本费用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资金筹集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投资决策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利润分配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

二、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评价对象。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中办、国办发布的《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也只能是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业绩、相关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等问题。

2.要划清责任界限。划清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界限,不能将前任领导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当成是现任领导的成绩或问题。划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领导个人负责。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有的问题是由一般工作人员造成的,领导只负主管责任;有的问题是领导直接经手或亲自指挥的,领导应负直接责任。

3.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查清被审计者所在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的基础上,就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为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在财政、财务管理和廉洁自律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即是所谓的“有所为”;所谓的有所不为,即审计不能包揽一切,审计评价是对微观经济责任的确认,审计工作不能代替组织部门对于干部应负经济责任在内的全面考核。同时,审计评价时对非审计事项不得进行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得评价;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得评价。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不同理论观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两个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人员)的经济责任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进行了界定。但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或者说应站在什么样的出发点上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上仍存在一些争议:

第一,认为应限定在财务收支的范围内。通过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的进行客观评价,来界定和评价领导干部(人员)的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第二,认为应以干部岗位职责为出发点。通过对干部履行其职务、职责情况进行评价,以明确其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第三,认为应从全面考核干部管理的角度入手。利用审计方法,将干部监督、纪律监督和人事监督等手段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人员)经济和非经济责任从经济角度进行的监督与评价。这实际上是把经济责任审计视同为责任审计。

二、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对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认识,理论上存在一元、多元和联合主体三种不同理论。

第一,一元主体论。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干部,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只能是政府审计机关,而不可能是社会审计组织和其他审计部门。

第二,多元主体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由政府审计机关进行,但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除由审计机关直接审计外,还可由社会审计组织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第三,联合主体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应由纪检、人事和审计等部门联合共同组成,审计组长可以由审计部门人员承担,也可以由其它部门人员承担。

针对审计主体能否把审计任务委托给其他审计机构,审计主体再对其认证的做法,也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特定单位领导干部(人员)及其所主持单位的经济活动,但对领导干部(人员)的界定存在两种认识。

第一,党的领导、政府(部门)领导、董事长、总经理等单位一把手及拥有较大权力的单位二把手都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第二,审计的对象只能是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的董事长。党的领导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经济责任,故应不予审计;总经理不属于企业的法人代表也不该审计。

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第一,狭义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只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并只在此范围内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该理论强调只审计通过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的微观经济责任(依法行政或经营、规范管理、创造效益),其考核指标的结果必须是通过审计取得的。

第二,广义论。认为仅仅审计财务收支是不够的,特别是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还要审计该领导所在地区综合经济指标的真实完整性、重大经济决策和重大经济项目的效益性,以全面评价其经济责任情况。

第三,委托论。强调审计是一种委托关系,应在对微观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只对委托者要求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核实与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几个原则

随着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审计实践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和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原则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原则一,权责对等的原则。权责对等是职级设计的基本要求,权是领导干部实施管理职能的基本权力,责则是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有权无责导致权力的滥用,有责无权就无法使权力落到实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不能是有权无责,从而造成评价的缺位;也不能有责无权,导致评价越位。权责对等原则设置指标体系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原则二,协商一致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正,全面履行职责。为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由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审计机关一家的事,无论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计划的落实和审计结果的利用都必须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当然,其指标体系的确立也应由这些部门共同协商,以保证指标体系范围的宽窄适度。

原则三,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从干部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越多、范围越广,干部使用的准确性就越高、风险就越小。但经济责任审计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审计,它的实施主要依靠审计部门、借助于审计手段,因此,评价指标必须是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的,不然的话,既会带来审计风险,也会由于无法审深审透造成评价失误,进而影响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对于评价干部必不可少而常规审计手段又无法审深审透的个别指标,可借助于联席会议制度或通过其授权,实施联合审计。

原则四,分开设置的原则。分开设置有两层含义: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异,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分开进行。二是就单一种类的指标来说,也应分为基本指标、选择性指标和前瞻性指标等不同层次。基本指标是指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完成的审计指标;选择性指标是充分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而设计的指标,该种指标依不同委托单位的特殊要求而设计,一般来说这类指标仅靠审计机关一家难以审深审透;前瞻性指标是从发展的观点设计的一类指标,该指标从目前看并非可行,但随着社会及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深入,在未来有可能审计的指标,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也可进行试点。

原则五,纵向指标与横向指标相结合,以横向指标为主的原则。纵向指标是指自己与自己相比的指标,包括今年与去年、本期与前期、现任与前任的比较指标。横向指标是指同类行政单位、同类企业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的比较指标。纵向指标考核事业的进步与否,横向指标则考核其发展的速度。一般情况下,纵向与横向指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当变化不一致时,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以横向指标为主。这些比较指标不必重新计算,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

原则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的原则。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如财政收入增长量与财政收入增长率、利润与利润率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够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使其定量化,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或以偏概全。当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的来看,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要全面推行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审计监督覆盖面小。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开展得比较早,但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已经开展的地方大多也是审计县级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但是,将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对象限定为县级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果不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力度,不及时查处和纠正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就不利于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也不利于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尽快实行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已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2.少数部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干部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形式而已;有的在干部已被提拔任用后,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标准等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按照中办、国办规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抄送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对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不公开披露。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4.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不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业绩的评价和鉴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一点是非常明晰的。但有的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审计过程中只偏重于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对一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审计风险很大。另一种是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有的干部管理部门把经济责任审计定位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全面考核,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理解为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的评价,认为领导干部经过审计后没有发现经济问题就意味着“清正廉洁”,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不是客观地分析运用审计结果,而是将审计结果的运用简单化、绝对化。

5、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1.尽快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当前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的问题:一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应从县级以下逐步扩展到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不得新任职务;经济责任审计还要体现事中监督的原则,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也要接受审计监督。二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部监督管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审计监督如何与纪检、组织监督有机结合。三是正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确定审计结果的运用标准。只有尽快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全社会全面推行,并更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2.依法审计,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审计机关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干部管理部门要正确运用审计结果,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任用和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促使审计机关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3.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办、国办规定,中纪委、监察部、中组部、人事部和审计署已联合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全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事项,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据了解,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审计以及干部管理等各相关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作用也没有具体落实。为了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各级纪检、监察、审计以及干部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尽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资料清单-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资料清单

请在我方到达贵公司现场工作前准备下述资料,此资料清单是我们需要的一般清单,在现场审验时尚需根据具体发现的问题,公司也应准备进一步提供资料。

1.公司营业执照、公司章程、验资报告、任期用章记录 2.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

3.任职内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 4.任期内有关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检查事项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的资料

5.被审计人的任免文件、任职期限及工作履历,被审计人兼任子公司负责人的任免文件

6.企业负责人关于任期的述职报告,主要包括任期内的主要业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中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等

7.企业情况介绍材料(按审计组提供的格式撰写)8.董事会、总经理会、专业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及决议

9.任期内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账簿、报表、对账单、账户明细、科目余额表)

10.企业的管理情况,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内部决策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内部财务核算制度、业务操作规程、授权与审批制度、费用开支审批办法等

11.企业有关财产损失审批及税务部门批准处理的文件 12.任期内企业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任期内企业经营目标及其实现情况

13.任期内的纪检监察材料、举报材料

14.企业职工花名册(含姓名、部门、职位、性别、联系电话)15.审计组在现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含长期投资方面的材料)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项目外勤主管签名:

200X年XX月XX日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提供资料清单

经济责任审计需提供资料清单

一、综合类资料

1、公司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公司简介、公司章程或协议、工作总结3、2015年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形成的决议以及其他重要的文件、记录4、2014例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5、公司2015审计报告、专项说明、管理建议书、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清产核资以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等事宜出具的有关报告

6、财务会计(包括主要执行的会计政策、估计)等管理制度及内部机构设置(组织机构图)、职责分工资料、在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情况

7、经营目标任务书、责任书

8、领导班子薪酬手册

9、政府部门或上级公司对企业检查的处理、通知文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及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检查事项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的资料

10、重大投资项目及其实施结果,对外投资明细表及有关协议、合同

11、重大资产处置情况

12、重大设施、设备经营租赁协议

13、重大拆迁补偿协议原件

14、中材集团所属单位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审核表(盖章上报集团版)(报告使用)

15、内控手册和制度汇编

16、上例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

17、列入集团低效无效资产明细表

18、合同台账、大额的交易协议、合同。

二、财务类资料1、2015财务报表(包括财务报表纸质及及excel表格)、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2、被审计单位期末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全部账户情况(包括已经注销的账户):开户行名称、地点、账号、金额及全部对帐单、余额调节表和银行询证函

3、银行账户开立清单

4、外币开户及收支情况表

共 2 页 第 1 页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提供资料清单

5、期末存货盘点表、期末固定资产盘点表、证券及债券投资期末盘点表

6、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项明细表、账龄分析表、对账函

7、应收票据备查簿

8、长期投资的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本会计报表、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

9、与被投资单位资金往来、存货交易、固定资产交易。

10、房屋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的产权证明;各种车辆的行车证;大额设备采购合同

11、固定资产明细表,内容:名称、购置及入账时间、折旧年限、累计折旧、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12、在建工程明细表,内容:项目名称、立项及批准文件、施工合同

13、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明细表,产权证明。

14、长、短期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及反担保协议。

15、期末纳税申报表、纳税鉴定、减免税文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16、营业外收支原始依据、批复文件

17、关联方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负责人;关联方交易项目、金额、定价政策、款项支付情况、未支付款项原因。

18、贵公司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情况:金额、担保形式、担保期间。

19、贵公司存在的诉讼事项说明。20、未入账资产、潜亏等情况说明

共 2 页 第 2 页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请企业根据资料清单准备并及时提供经济责任审计所需基础资料,如有必要,审计组将根据审计需要提供补充资料清单。

原则上,所有资料应于审计组进驻企业之前准备好,并于审计组进驻当日进行交接。

本资料清单所指审计期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通用类清单各单位均需准备,特殊类清单,各单位根据所处行业特点对应准备。

第一部分:通用类清单

一、综合类资料

1、企业组织结构图、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税务登记证、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2、公司基本情况介绍(根据审计组模板编写);

3、企业信用报告(详式,人民银行打印),银行开户及销户清单;

4、董事会、经理办公会会议纪要及会议记录;

5、XXXX年末和XXXX年末的详细架构图(包括股权关系)与审计期间的分支机构列表;

6、审计期间,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简历、职责分工,各部门负责人简历、职责分工及部门主要职能等;

7、审计期间,“三重一大”有关的制度清单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及执行情况统计表;

8、审计期间,历次股权变动的转让协议、审计报告、评估报告、产权交易所交割单、划转文件、评估备案表、上级部门批准文件;

9、审计期内的组织结构变动情况;

10、内部控制制度汇编等内控体系文件与主要经营业务流程图;

11、审计期间,报送国资委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控有效性调查问卷及中央企业12项重点财务内部控制资料清单;

12、审计期间,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

13、审计期间,外部专项审计报告,如小金库的检查治理报告、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整改情况报告等;

14、审计期间,有关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检查事项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的资料;

15、审计期内的内部纪检监察报告、举报材料(如有);

16、审计期间企业全面预算报告;

17、审计期间企业的滚动发展战略规划,工作计划,投资规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18、审计期间各职能部门的定期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内部经营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如有);

19、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基本情况;

20、领导班子成员职务消费情况及是否有兼职取得报酬情况等;统计全体员工审计期间平均薪酬情况;(包括与经批准的预算执行情况对比);

21、审计期间,上级核定的企业经营目标及其实现情况;上级部门(单位)对本企业的各类考核指标以及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分析;审计期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22、审计期间企业对内、对外各类发文清单;

23、审计期间企业对内、对外公章使用记录;

24、审计期间投资项目统计表,以及各项目可研、审计、评估、法律意见、立项、批准、投资后评价资料;

25、审计期间,账销案存资产清理情况表,账销案存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26、审计期间,企业本级及合并口径逐期财务报表变动、主要经营状况指标变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7、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总结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不足,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等;

28、审计期间未决诉讼事项统计表;

29、审计期内存在对集团合并范围外部单位贷款和担保以及提供资金的,提供贷款、担保、反担保和抵押等协议,及相关董事会决议文件的相关编号;

30、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清单及功能介绍;

31、不良资产统计表、担保事项统计表、拆借资金统计表、账外资产统计表及其他重要事项统计表;

32、审计期间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持有下级子企业、辅业改制等企业的股份情况;主业企业职工持有辅业企业股权情况;企业职工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情况;

33、企业主要业务板块、盈利重点等分析材料,总结企业主要竞争优势及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主要业务板块XXXX-XXXX年连续四年指标数据统计表(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存货、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

34、审计期内处臵资产清单(土地、房屋建筑物、车辆、机器设备等)以及相应的转让协议、评估报告、内部及上级部门的批准文件。请提供闲臵资产统计表;

35、期初(XXXX年末)、期末(XXXX年末)职工情况介绍,目前企业职工花名册(含姓名、年龄、部门、职位、性别、联系电话);

36、审计期间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

37、审计期间重大重组、改制、改革情况列表说明及相关资料;

38、审计期间重大投资(含固定资产投资)经营项目列表、重大经营投资决策列表、重大资产损失列表、涉及诉讼事项列表、担保质押情况及相关资料;

39、审计期间投资计划、资金预算计划及上述两项的执行情况分析;

40、审计期间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新增及处臵或转让投资明细表,涉及股权变动的,提供转让协议、审计报告、评估报告、产权交易所交割单、划转文件、评估备案表、集团批准文件;

41、审计期间功效挂钩清算结果及功效挂钩基数的批复;

42、XXXX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及批复;

43、车辆、房屋建筑物以及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所有权证书登记表及所有出租、融资租赁合同,涉及处臵房屋建筑物的,提供评估报告、转让协议;

44、审计期间海外业务、项目的情况简介以及经营情况的相关资料(如有);

45、上级单位下发的工效挂钩工资文件及批复;与上级单位签订的《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

46、企业有关财产损失审批及税务部门批准处理的文件;

47、清产核资已销案资产销案证据材料,案存资产案存资料,目前仍存在案存资产未销案的,请企业说明相关原因;

48、税费资料,如缴纳税种、税率,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批准文件,各税种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汇算清缴资料。

二、财务类资料

1、会计核算办法(若各单位与上级部门核算办法一致,注明即可;若各单位根据上级单位核算办法制定细则,请提供);

2、XXXX年至XXXX年全级次久其决算数据,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财务决算专项说明、管理建议书,合并报表底稿;

3、XXXX至XXXX年高风险业务情况介绍及相应的盈亏分析;

4、审计期间资产质量情况说明;消化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前潜亏情况及涉及金额;

5、财务部门机构设臵图、岗位分工及岗位职责介绍;

6、审计期间,非主业投资情况及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文件;

7、审计期间财务会计资料,如审计报告、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往来明细、科目余额表、序时账、企业填列的财务明细表、会计凭证、财务状况说明书,审计期间的现金盘点表;

8、审计期内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短期待摊费用等摊销、折旧计算表;应收类往来款项账龄及坏账准备计提明细表;各类资产盘点表及盘点分析报告;

9、审计期间各期供应商、销售客户名单,包括采购(销售)品种、采购(销售)量、采购(销售)金额;并请包括供应商、销售客户办公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如存在大量零散客户,可提供前20名销售客户上述信息;

10、审计期间前十大工程项目相关的审批资料及招、投标相关资料;

11、审计期间包括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开办公司等在内的关联方清单(涵盖关联方名称、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公司主营业务,最近会计的与公司的交易情况);请提供关联交易及往来统计表;如审计期末存在集团内部往来的,提供明细表,双方往来不符的请提供差异产生和不符原因的说明;

12、存在集团内部往来的,提供明细表,双方往来不符的要提供产生和不符原因的说明;

13、存在长短期贷款和集团担保的,说明目前贷款和担保的变化情况;

14、存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的,提供明细表,提供款项性质、超过1年未能支付的原因说明;

15、存在本单位租赁他人资产或他人租赁本单位资产的,提供协议、租赁价款确定依据的说明;

16、审计期间应收款项管理报表系统有关资料,包括应收账款(合同正常经营项目应收、逾期应收、在建工程、竣工质保期及完工工程应收等)、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收客户合同工程款、账销案存应收款等明细表及报告;

17、审计组在现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现场审计时提供)。

第二部分:特殊类清单

一、建筑施工类

1、XXXX至XXXX年新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文件、项目审批单、工程预算、项目的立项标准、工程设计施工图、评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咨询评估报告。(注:可以先提供合同台账清单)

2、XXXX年-XXXX年工程合同台账、变更索赔台账、设计变更签证、分包合同台账及签订的合同、协议(包括业主合同及分包合同、变更协议)、完工项目的工程完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最后一期对外、对内结算报表、存在暂估工程量的:必须提供相应依据,包括经营部门经过审批的工程量计量单、相关的资质证书。

3、关联方清单(包括集团内部和外部的)、供应商清单 4、3年的存货盘点计划及盘点表、物资采购台账及合同、采购相关的审批文件、物资收、发、存报表、存货减值准备计算表。

5、XXXX至XXXX年年终固定资产盘点计划、盘点表、盘点结果处理的相关资料、固定资产卡片账(折旧、减值的计提依据)、大额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等)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报告、采购合同,所有长期资产产权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车辆登记证、无形资产证明书(鉴定书)等)、无形资产摊销的计算表、长期资产处臵的审批报告。

6、建造合同信息表、完工进度计算依据。注:各公司可以先提供建筑合同明细表电子版,包括各所属项目部的建造项目明细表,对于有项目管理系统的,把权限事先给审计组开通)

7、对于各项目部上交机关管理费的,给我们上报建造项目明细表时,一定要把管理费抵消后的数据,并提供抵消过程明细。

二、勘察设计类

1、审计期间各年供应商、分包商、客户名录,包括销售(分包)金额,供应商(分包商)及客户办公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如存在大量零散客户,可提供前20名客户上述信息;

2、审计期间前十大勘察设计项目相关的审批资料及招投标相关资料,合同及合同变更资料、成本预算、各节点进度确认资料;

3、前十大设计项目成本归集资料,包括人工成本分配表等。

三、制造类

1、审计期间新签订的前十名客商销售、采购、长期资产购臵、运输、租赁合同(复印件);

2、审计期间存货盘点计划、盘点(按类别)汇总表(复印件、加盖公章及经手人签名),盘点明细表(电子版)、库龄较长存货明细表(电子版)、盘点结果汇总表(复印件、加盖公章及经手人签名);

3、审计期间存货及固定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表及处理意见;

4、审计期间新增在建工程立项、工程合同、转固的手续及说明、预算文件及工程进度统计表;

5、审计期间生产成本计算所有资料(电子版);

6、审计期间国内前十大客户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出库单、第三方货运单据以及客户的验收单或消耗确认单

7、审计期间前十大供应商采购合同、发票、入库单、第三方货运单据、验收证明、以及仓库台账

8、审计期间销售部门月报表或销售台账、应收账款发生及回款台账;

9、审计期间各月水电蒸汽耗用情况统计以及产能、产量、销量的统计台账。

10、审计期间重大费用类合同(包括租赁各类资产合同台账)。

四、投、融资类

1、BT、BOT、工程总承包业务

XXXX年至XXXX年PPP、EPC、BOT、BT和土地整理开发等项目各年的项目明细表,包含项目的甲方信息、内容、类型、地理位臵等简介情况,项目工程进度,项目运营预算及成本收入汇总,可研报告预测收入及利润,以及下述资料:

(1)前期阶段: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评估报告,政府支持文件和与政府之间的特许权协议,回购担保合同,项目公司和各项目参与方的谈判文件,项目的立项文件,股东会、董事会会议决议等决策程序文件,BT、BOT合同,项目公司成立的相关基础资料

(2)B阶段:勘察设计报告,概预算文件,施工建设合同,承包分包合同,监理合同,竣工验收报告,质量检验报告;

(3)O阶段:运营方案和运营管理各类文件;

(4)T阶段:移交方案、移交申请报告、移交协议等各种移交资料。

(5)关于BT项目,按照公司制度规定,股份所属三级公司不得进行投融资项目投资;另外,对于BT或BOT项目重点关注是否有银行保函,业主的还款承诺或担保不能够化解回款风险。

2、长期股权投资

(1)提供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同、协议、出资证明、验资、审计、评估报告等文件;

(2)提供对外投资的批复文件

(3)账面若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请提供计提的依据。

3、固定资产投资(含在建工程项目)

(1)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3)项目进度情况(4)竣工结算报告

(5)国家专项贴息或补助资金拨款通知文件(如有)(6)世行、亚行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需提供贷款合同(如有)(7)有股份公司出资或补助资金的建设项目需提供出资相关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或类似文件(如有)

(8)单位成建制(含三级公司)搬迁的建设项目需提供搬迁相关文件(如有)

(9)按规定必须报股份公司批准的建设项目需提供股份公司批准文件(如有)

(10)报建项目的集团公司董事会决议或总经理办公会纪要、土地使用证、法律意见书

(1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台账

(12)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清查表(最近一期盘点表)

五、房地产类

1.开发项目相关资料(1)开发企业资质证书(2)拆迁协议、拆迁许可证(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国有土地使用证(7)施工许可证(8)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9)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勘察设计合同(10)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11)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含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12)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13)入住通知单、购房者签署的房屋验收合格书(14)工程投资概算、预算报告

(15)规划、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验收报告或批准使用文件(16)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7)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进度资料及工程竣工决(结)算报告(18)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19)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20)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销售合同统计表(21)土地出让合同及市政配套费协议书

(22)如有合作建房者需提供合作建房政府批文,及合作建房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

六、物流贸易类

1、企业开展贸易业务的子企业户数、贸易业务规模、贸易品种、贸易模式(实物贸易、提单仓单贸易、融资性贸易等)、收入占比统计表;

2、审计期间银行流水与仓储提单;

3、业务流程图,收入确认原则;

4、审计期间,购销业务合同管理制度及购销合同台账,金额前30名的购销合同,合同执行情况表;

5、对关联方的借款明细表及借款合同,垫资、抵押及担保统计表;

6、业务介绍(主要产品采购量、主要销售对象、销售市场和销售量、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及行业相关资质证书;

7、主要管理制度,生产工艺流程图(含产、供、销业务);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流程图;审批流程图、审批权限设臵等(请标示业务流通过程及各阶段的票据、单据名称);

8、应收款项账龄明细表、与客户的对账资料、相关销售合同等;

9、提供XXXX年、XXXX年、XXXX年年终存货盘点计划、盘点表、盘点结果处理的相关资料,存货的收发存明细表(电子版),成本计算资料(电子版);

10、提供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存货减值准备计算表(电子版);

11、审计期间的生产报表;

12、提供XXXX年、XXXX年、XXXX年年终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盘点计划、盘点表、盘点结果处理的相关资料,折旧计算表;

13、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的大额采购合同及付款单据;

14、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XXXX、XXXX、XXXX账龄明细表,如存在资金往来,请提供相应的借款合同;

15、提供XXXX、XXXX、XXXX主营业务收支表(电子版);

16、提供XXXX、XXXX、XXXX成本结转计算表(电子版),以及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明细表(电子版);

17、提供XXXX、XXXX、XXXX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相关的大额合同。

18、提供XXXX、XXXX、XXXX大额营业外支出的相关授权文件。

第五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

1.任命文件;

2.任职期初的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审计报告、资产盘点表等; 3.任职期初的未完成的合同、未完成的在建项目; 4.任职期初的组织结构、人员情况;

5.第3项中的合同完成情况、在建完工验收及审核情况; 6.任职期间的主要的经营管理策略和目标;

7.任职期间的组织结构及人员变动情况,对经营管理的影响说明; 8.任职期间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9.任职期间的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10.任职期间的投资的处置情况;

11.任职期间的重大的合同及其完成情况;

12.任职期间的各年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资产盘点表等; 13.任职期间的企业或个人受到的奖励、处分; 14.任职期间的各年的民主评议情况; 15.任职期间的重要的会议纪要;

16.任职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职工培训、进修等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17.任职期间的职工福利情况;

18.任职期末的未完成的合同、未完成的在建项目;

19.任职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审计报告、资产盘点表等; 20.各年工作总结、述职报告; 21.各年的账本、凭证。

下载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2009.2(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

    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资料

    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资料1、 被审村干部的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任期目标计划及其制定的依据和完成情况;任职前后所在村的资产、财务收支、经营成果、经......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提供的审计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提供的审计资料 (一)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及财务内控制度情况; (二)任职各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以及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文件和会议机要; (三)......

    经济责任审计应提交的相关审计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应提交的相关审计资料 (一)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交的主要资料 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各年度财务收支报告、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其他财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