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陵乡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总结
长陵乡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公众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我镇按照市“行动办”的安排,积极开展以防控手足口病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小组,具体负责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制订有关的工作制度和企石镇防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召开有关职能成员和各村委(社区)会议进行部署,落实任务,专人负责,职责到人,责任到位,以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二)明确重点,广泛宣传。此次宣传开展以防控手足足口病预防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重点是做好学校、企业、社区和医院、窗口单位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以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手足口病,并将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个学校、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及每个人。
(三)落实计划,营造气氛。为营造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让广大群众认识手足口病知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手足口病宣传工作,我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宣传小册子、小折页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宣传。自活动以来,开展工作手足口病知识讲座2期;向10所学校、3所幼托机构、11个村卫生室等单位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等资料2万余份。二是举办手足口病知识培训班。在乡卫生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了二期全镇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培训班,参与人员有全乡卫生室工作人员、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约26人参加。
二、主要成效
自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来,我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各村、学校、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宣传活动以来,我乡宣传小组对乡小学,幼托机构、村民组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督导活动。在宣传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积极向学校托幼机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讲解教室、宿舍等密集场所的通风措施,督促落实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物品表面的清洗消毒,完善密集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在社区指导农居民加强住房通风,经常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清除,做好个人的卫生勤洗手及在疫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诊、报告;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3000份;经过宣传群众基本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提高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率,群众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的。
(二)医务人员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培训医务人员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技术,促进了医务人员进一步执行医疗规范,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做到能及时诊断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和对重急症病人的抢救,能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应对突发疫情的发生。
(三)政府控制疫情的组织措施实施得到加强。通过全镇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有效地调动了各村、学校对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政府领导、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共同应对的态势,为今后我镇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了应对准备,控制措施得到加强。
长陵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逛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逆免人畜洗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7、正确洗手的方法
第一步: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第二步: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第三步: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第四步: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第五步: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第三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手口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
二、多发人群及季节
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三、传播途径有哪些?
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主要以粪便、口或呼吸道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渗出液传播,即儿童大便、唾液、牙杯、毛巾、玩具、奶具、内衣及床上用品等。
四、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1、轻型
急性发病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
2、重型
可出现肌肉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以下几点可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1、家长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室内勤通风,勤晾衣被,注意家庭卫生。
2、家长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家畜、家禽要圈养,避免与人混住一处。
4、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前应充分清洗。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其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全愈。
六、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1、不易过多使用。垃圾、粪便使用1:10比例浸泡1小时,衣服、被单1:100浸泡30分钟晒干,厕所、地面、墙1:50喷洒,用量每平方米四两。
2、食具、饮具、奶具1:25比例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等1:50比例擦试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第四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第五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5-7月份是发病高峰。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9、10型,B组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对婴幼儿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患儿隔离期满后凭当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8.向发热、出疹儿童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育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