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
我们常常把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称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说它是转折点,是因为孩子到了小学,有很多方面不一样了。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家长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学前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二)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我们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我们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们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四个要求:
一、是学习兴趣浓,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贴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
四、是学习成绩好,学习是阶段性的深入,成绩是越来越好。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顺利的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
谢谢大家!
第二篇: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正规的基础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两个相邻但又存在较大差异的学段。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受教育的过程。
那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呢?
1.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式”教育 幼儿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只是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加强幼儿适应性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应从幼儿入园起就开始着手准备,既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幼儿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幼儿,随着知识的不断渗透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幼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摆脱“智育至上”的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学会自我更新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3.加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 社会性发展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是幼儿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和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来发展其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来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通
过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来发展幼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的社会化技能等。这既是今后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4.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在促进幼小衔接这方面,幼儿教师承载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儿园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吸收高学历的师范类人才,多请专家型教师来园进行指导,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积极配合下,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变幼儿教师当前所处的不利现状。
5.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衔接应是双向的,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等。当然,“双向交流”并不单只研究教学方面,还包括如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方面。
6.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以形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共识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幼儿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习惯,都直接受家长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等方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传授给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发展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该对幼儿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并调整教育目标,使家园合作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应以能力衔接为重点,做到全面而系统;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要在关心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和健康;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避免幼小衔接走向极端。(昌乐县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董萌萌)
第三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家长的我们又怎样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文档仅供参考
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第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家长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就更应文档仅供参考
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孩子的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大班老师从孩子升入小学后在教学已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们在大班第二学期会开展主题“我是小学生”,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家长应该在这一年里,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幼儿园会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家长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文档仅供参考
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文档仅供参考
世界!
第四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第五篇:吉水县中心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该如何准备?
一直以来,幼儿园与小学存在很多差异,如环境:幼儿园要求环境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而小学教室却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教学。诸多的因素造成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如幼儿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食欲不振、睡眠不足、课堂违规现象多等。
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它广泛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使幼小衔接活动更科学,更合理,使幼儿轻松起跑,我们就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的准备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使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小衔接的“主角”是幼儿,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二、幼儿园的准备
1.老师要加强对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
理能力,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如:让幼儿有序地学习穿衣服、鞋袜、简单叠被子等。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待幼儿完成不了,教幼儿有礼貌地请他人帮忙。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经常为幼儿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设想各种自救方法。幼儿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应变能力后,遇事才能从容应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引导幼儿逐步从兴趣教学转向动机教学。
大班是幼小衔接训练的最佳时期。幼儿的互动往往从兴趣出发,往往喜欢的事爱干,不喜欢的就不去理会。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心里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里特征同时并存、相互交叉。老师因势引导、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拔苗助长!
3.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前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引导幼儿走向阅读区,让孩子像爱玩具一样爱上图书,出现积极、主动的阅读行为,使幼儿上小学能迅速进入角色。
4.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
进入小学孩子便会掉进作业的海洋,而幼儿园不要求写字。通过游戏、绘画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手腕。为了幼小顺利衔接,当幼儿进入大班则训练幼儿书写能力。如:坐姿、握
笔姿势、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空间、方位感知能力等。这是体现阶段性与连贯性统一的教学方法。
5.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入园时间拖拉、做事磨蹭、缺乏时间管理能力。面对小学的严格作息时间,许多幼儿到了小学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导致幼儿在起床、到校、上下课时间、作业时间等都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的准备
家长的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的独立能力。如:会开门、窗、扫地、倒垃圾、擦桌椅、会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第二,家长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和孩子一起去购买,把孩子上学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对待。第三,抽出时间带孩子一起去小学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小学认识很多好朋友。学到很多本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心态、期待进入小学生活。
四、小学的准备
小学也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要抓准“起跑线”:
1.合理调整低年级孩子作息时间。尊重科学育儿,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合理安排孩子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布臵一个充满童趣又体现小学环境的小天地。让孩子感到陌生又熟悉,即整洁又漂亮,让孩子心里喜欢上小学。其次,允许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配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合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最后,引导孩子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孩子的自豪感,创造机会让老师和孩子认识,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交流接触。
3、重视游戏,在教学中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把孩子的兴趣引导至主动学习当中,使孩子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做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及其观念的转变。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吉水县中心幼儿园:王淑华201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