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8: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第一篇: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密级: 编号:

注:(宋体4号,左对齐,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项目名称

(测绘专业名称)专业技术总结

(注:黑体 2号,居中,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编写单位名称 二О一О年六月二十一日(注:仿宋体4号,居中,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项目名称

(测绘专业名称)专业技术总结

(注:黑体 2号,段落格式:居中,缩进: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编写单位(盖章):注:仿宋体4号,段落格式:左对齐 编 写 人: 注:仿宋体4号,段落格式:左对齐

二О一О年六月二十一日

(注:仿宋体4号,居中,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审核意见:注:仿宋体4号,段落格式:左对齐 审 核 人: 注:仿宋体4号,段落格式:左对齐

二О一О年六月二十一日

(注:仿宋体4号,居中,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目 录

(注:黑体3号,居中,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无,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项目概述.....................................................4

1.1 项目来源...................................................4 1.2 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作业率的统计。.........................4 1.3作业区概况.................................................4 1.4已有资料利用情况...........................................4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4 2.1引用文件...................................................4 2.2设计执行情况...............................................4 2.3主要技术问题处理...........................................4 2.4作业技术...................................................4 2.5经验和教训.................................................4 3 测绘成果质量情况.............................................4 4 上交测绘成果和资料清单.......................................4

(注:宋体小4号,左对齐,缩进: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1 项目概述(注:黑体小4号,左对齐,行间距1.5倍)1.1 项目来源(注:黑体小4号,左对齐,行间距1.5倍)

测绘项目名称、专业测绘任务来源;专业测绘任务内容、任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注:宋体小4号,左对齐,左右位:0 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为0,行间距1.5倍)

1.2 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作业率的统计。

测绘项目计划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投入人员、设备、作业工期等。

1.3作业区概况

简要说明测绘项目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交通情况、气候情况等。

1.4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说明测绘项目所收集到资料名称、年代、形式、数量、主要质量情况、评价以及资料利用情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引用文件

测绘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校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和专业技术设技书及补充技术规定等。

2.2设计执行情况

说明和评价测绘项目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重点说明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技术的更改内容、原因和报批情况等。

2.3主要技术问题处理

描述测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报批及达到效果情况等。

2.4作业技术

详细描述测绘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总结应用情况等。

2.5经验和教训

总结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遗留问题和对今后生产建议和意见等。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情况、达到的技术指标、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等。上交测绘成果和资料清单

说明上交测绘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数量等。

第二篇: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一.项目技术总总结的主要内容

1. 概述部分

1> 任务的名称、来源、目的,作业区概况,任务内容和工作量。

2> 生产单位名称,生产起止时间,任务安排,组织概况和完成情况。

3> 采用的基准、系统、投影方法和起算数据的来来源与质量情况。

4> 利用已有资料的情况。

2.技术部分

1> 作业技术依据:包括使用标准、法规和有关技术文件等(下同)。2> 仪器、主要设备与工具使用及其检验情况。

3> 作业方法,执行技术设计书的技术标准的情况,特殊问题的处理,推广应用新

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经验教训。

4> 对新产品项目要按工序总结生产中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别对发生的主要技术问题,采用的措施及其效果等,要详细地总结,并对今后和产提出改进意见。

5> 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的主要措施,成果质量和精度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存在重大问题及处理意见。

6> 对设计方案、作业方法和技术指标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7> 作业定额、实际作业工天和作业率的统计。

二.地形测量的技术总结(全站仪测图)

1.概述部分

1>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情况。2>测区的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困难类别。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等高距,图幅分幅的编号的方法。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 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 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 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 作业方法、质量的有关技术数据

1> 图根控制测量:各类图根点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2> 全站测图:测图的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特性,仪器检验情况,外业采集数据的内容、密度、记录的特征,数据处理和成图工具的情况等。

3> 测图精度分析与统计、检查验收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的结果等。4> 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效果。

4. 技术结论

1> 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 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 经验,教训和建议

6.附图、附表

第三篇: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范文模版)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综述

一、地形图要素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二、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1—3.4条款规定符号表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等级控制点均按图式3.3条款符号表示(不含图根点),分别在点名前加级别代号,A、B、C、E;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或代水准联测)的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至0.001m;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注至0.01m。

三、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墙角如防震加固垛的房屋,以垛外角测绘。

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表示。城镇内的老居民区,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

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所有分割线均用实线绘制。A、房屋性质注记一般1—2层注“砖”、3—7层注“混”、8层以上注“砼”。B、房屋层次注记凡楼顶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不记层数;楼顶层阁楼、小型楼梯间低于2.2米的不记层数;房屋地下室不算层数,在房屋性质后加注“D”字。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D、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²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E、走廊、悬空走廊及挑楼(多层房屋、上部是楼房、下面是走廊)。均依《图式》4.3.1.3表示。F、阳台落地的按房屋测绘,不落地的一般阳台宽度在图上大于1.5mm的依《图式》4.3.1.3表示。不落地阳台距地面高度不足1米的按落地处理。G、栅房只表示固定的,临时性的不表示。H、房屋、河岸边、码头及大型桥梁等地的台阶用图式4.3.3条款表示。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一般不表示。I、室外楼梯宽度在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螺旋式楼梯根据投影图形描绘。支柱不表示。旁边加注“梯”字。

4、垣栅

A、围墙高度在1米以上的应表示。栅栏,半墙半栏的以1/2认定,墙基高度大于1/2的用围墙表示,栏高度大于1/2的用栅栏表示。B、篱笆、活树篱笆、铁丝网只表示正规的、固定永久性的;临时性的易的不表示。C、单位和大的居民院落大门应表示。有门墩的用图 式4.3.7、4.3.8符号表示;没有门墩的大门用4.3.6条款表示。D、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支柱(架)、墩不分建筑材料,图上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实测表示,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按其形状相似的符号表示。E、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垛符号向里绘在外侧的轮廓线上。F、围墙宽度图上大于0.5mm时依比例尺表示;图上宽度小于0.5mm时,用黑实线加黑块符号表示。黑块符号一般向里绘。墙上有电网者加注“电”字。

四、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并调注其性质。

1、汽车检修槽用图式5.1.3符号表示,并加注“车”字。修车台以实际形状绘出,加注“车台”二字。

2、2、厂矿内的吊车表示方法分两种,一是龙门吊,二是天吊,龙门吊指地面上有轨道的桥式起重设备。天吊指架空轨道的桥式起重设备。轨道及端部柱架位置均实测,中间的柱架一般不表示,两轨道线的连线符号一般绘在轨道线中间,详见《图式》5.2.2。

3、厂矿内地面上、车间之架空的及走廊式传送带均用图式5.2.3表示,有支柱的应实测表示,地面下的用虚线表示。

4、水塔、烟囱基部轮廓在图上大于3.6mm的实测表示,图上小于3.6mm的用独立符合表示。

5、露天设备毗连成群的用地类界测绘其范围,在范围线内配置符号,有专名的加注专名。单独的,实测轮廓线并配置符号,其范围在图上小于2.5mm时用独立符号表示,符号底线中心为实际位置。次要的、无方位意义的露天设备不表示。

6、粮仓群用地类界绘制其范围,在范围内配置符号,并调注粮仓个数,有围状物的用围状物符号表示。

7、独立、固定的大型宣传橱窗、广告牌及砖墙银幕、大型的迎宾墙均用《图式》5.4.5符号按真实方向表示,符号底线为实际位置。横跨道路的广告牌根据图上的负载量择要表示。

8、永久性的温室、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但其内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某一侧是砖墙结构的,用《图式》5.3.7温室符号表示。

9、居民地外固定的、大型饲养场,实测轮廓线,按《图式》5.3.6加简注表示,临时的,各家各户小型的猪、羊圈不表示。

10、发射或按收无线电信号的天线杆、架设备,用《图式》5.5.7表示,并分别加注“微波”、“差转”等字。电视接收天线一般不表示。位于楼上的不表示。电视发射塔用《图式》5.5.8符号表示。

11、地磅分棚房内、雨罩下、露天的三种,其表示方法按《图式》5.8.4符号表示。

12、露天货栈用水泥、石块砌有正规的高出地面平台时,实测轮廓线用实线表示,加注“货栈”二字;无固定平台的以范围线绘出,加注“货栈”二字。有围状物 的用相应符号表示。

13、花坛高出地面0.2米以上的用实线表示,低于0.2米的绿化地用地类界绘出范围,内加花圃符号;如有观赏灌木围边的,用狭长灌木符号表示其边界;花坛内如有针叶、阔叶树时,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花坛内如有散树,要配置其相应符号。

14、草坪用11.4.1天然草地符号表示,加注“草坪”二字。

15、粪池直径图上小于1.5mm的一律不表示。

16、公共垃圾箱实测位置,中间加绘《图式》5.5.5符号。

五、交通及附属设施

1、公路分等级公路等外公路两种,等级公路注记等级代码用四条线表示。国道、省道要加注路线编号等级代码及路面材料(图上每隔15—20cm注一个);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毫米时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毫米时按1毫米绘出。

等外公路用两条线表示,并加注“9”字(图上 每隔15—20cm注一个)。

2、市内的道路及街道,按路涯宽度表示,不注等级代码,只注路名及性质。

3、农村或市郊的一般水泥路、宽度超过3米的按等外公路表示、宽度小于3米的按大车路或乡村路表示;农村居民地内部宽度小于3米的水泥路按内部道路表示。

4、公路、街道按其辅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地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5、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 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等绘出。

7、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如“钢”、“砼”等字。桥面上的人行道图上宽度大于1mm的应表示。

8、能通车辆的漫水桥、浮桥用《图式》6.6.2表示,并注“漫”、“浮”等字。

9、大车路(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乡村道路一般不注名称及路面材料。当路面宽窄不一致时,取平均跨宽度绘出。

10、道路两旁的公共汽车停车站(市区、郊区)及路标均应表示,若公共汽车站一组多个杆牌时,选取中间的一个表示。小型的候车棚不表示。

11、过路涵洞要表示,不依比例尺的只绘符号,依比例尺的按其实际宽度表示并测注高程。

12、十字路口的信号灯用《图式》6.5.6.C符号表示。

13、铁路平交道口、公路收费站、车辆检查站设置的栏木用《图式》6.5.8符号表示。黑点表示栏杆的端点,绘在支柱的位置上。

六、管线及附属设施

1、电力线分为输电线和配电线,输电线路(一般380伏以上,变压器的输入线路)均为高压线,图上以双箭头符号表示,配电线路一般为低压线,图上以单箭头符号表示。

2、地下电力线、通信线用虚线表示,虚线长度8mm,图上每隔3—4节绘一节相应电压符号,并实测电缆标(桩)位。

3、位于道路两侧附近、建筑区、居民地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仅在杆位或转折分岔处绘出线路方向。

4、电线入地用《图式》7.1.7符号表示;断头线在电杆处注“止”字;电线进房应示意绘出。

5、电话接线箱位于电杆上的用杆上变压器符号表示;位于地上的用《图式》7.4.6电信手孔符号表示。

6、临时性电话线、广播线、照明线不表示。

7、管道分为架空的、地面上的、地面下的、有管堤的四种,分别用《图式》7.3.1—7.3.4符号表示,管道的支架实际位置表示,当支架密集时,直线部分可取舍。

8、通信线分岔点位于电线上的以实际位置绘制,并绘出通信线符号。

9、同一杆架上同方向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

10、地下管道检修井按实际位置测绘,不区分井盖形状,只按检修井类别用相应符号表示。重点表示主干管线和辅装路上的检修井。居民地、厂矿机关内的检修井择要表示。

11、居民地内的公用水井和水龙头应表示,各家各户的水井及水龙头不表示。

12、主要道路上的污水篦子应表示,居民地、厂矿企业单位内的污水篦子不表示。

七、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的水涯线沿上边沿线绘,加注“塘”字表示,不绘坎子符号;若池塘边沿有明显陡坎的用坎子符号表示,加注“塘”字,塘内不绘水线。

2、主要用来养殖的池塘应加注性质,如“鱼”等。

3、沟渠

(1)沟渠内侧上边缘用水涯线表示,其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表示,在图上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每条渠均需加流向符号。(2)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符号表示。(3)堤岸坎投影宽度在图上大于2mm的用斜坡符号表示,图上小于2mm的用堤坎符号表示。

(4)如堤的内侧成两层的,顶层堤脚与沟缘间有可通行地段的,以符号《图式》8.3.2“b”符号表示。(5)渠堤高度0.5m以上,堤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绘出,外侧边沿用坎子符号表示,内侧边沿用水线表示。(6)渠堤高度0.5m以上,堤宽在图上小于1mm的 坎子与水线重合表示。(7)渠堤高度0.5m以上,但顶部总宽度在图上小于1mm 的按单线水渠表示,不绘坎子符号。(8)坎子下的水渠应分别表示,坎子符号不能作为渠边线。(9)地下灌渠用《图式》8.3.4符号表示,并实测出水口。(10)废弃的沟渠及经常无水沟渠用《图式》8.3.5符号表示。

4、河流、塘边、渠边有围状的均应按其符号重合表示。

5、水井应按《图式》8.5.1符号分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两种方法表示,并测注高程和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自流井、温泉井等加注“流”、“温”等字。

6、设在房屋内的机井,以房屋符号表示,旁注“机”、“井”二字。

7、泉用图式8.5.3符号表示,符号方向按泉水流向真方向表示。作为河源的应与河流不间断地描绘。依泉的性质加注“矿”“温”“喷”等字。

8、干旱地区的水窑用井的符号表示,加注“窑”字。干井、枯井加注“干”、“枯”等字。

八、地貌和土质

1、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a、首曲线是指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线划粗为0.15mm)。

b、计曲线是指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线划粗为0.3mm)。

c、间曲线是指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虚线长度6mm,线划粗0.15mm)。

2、等高线遇到各种注切、独立性符号时,应隔0.2mm;遇到房屋、双线道路、双线河渠、水库、湖、塘、冲沟、陡崖、路堑等符号时,绘至符号边线。

3、谷地、鞍部、山头、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 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应绘出示坡线符号。

4、地形形态壁立,有明线上棱线,坡度大于70°,难于攀登的陡峭崖壁用陡崖符号表示。

5、陡坎高度超过所测图1/2等高距的应表示。并应适当测注比高或坎上、坎下打高程。

6、梯田坎地相互交接表示应主、次分明,形象逼真。

九、植被

1、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类别特征和分布范围。

2、在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植被符号可配合表示,但不得超过三种。

3、植被符号除灌木林外均应整列式表示,符号左、右、之间的间距为20mm,符号上、下间距10mm。

4、有林地、灌木林植被符号应散列配置,符号相互间距为10mm。

5、散树、行树、独立树按《图式》11.3.7和11.3.8符号表示。

6、地类界符号与地面上有形的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形的线状符号(如等高线、境界、架空和地下的管线等)重合时,需移位表示。

十、注记

1、水平字列—各字中心连线平行于南、北图廓。由左向右排列;

2、垂直字列—各字中心连线垂直于南、北图廓。

3、雁行字列—各字中心连线为直线且斜交于南、北图廓,排列顺序按《图式》119页例图表示。

4、屈曲字列—各字字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且依线状地物的弯曲形状列排列。

5、各种注记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向北图廓。但街道名称、河名、道路注记、管线类别注记的字向和字序按《图式》119页例图表示。

6、注记的字隔

(1)接近字隔—各字间隔由0.5—1mm。(2)普通字隔—各字间隔由1—3.0mm。(3)隔离字隔—各字间隔为字大的1—5倍。

7、图名字隔—图名为两个字的其字间为两个字,三 个字的字间为一个字,四个字以上的字间一般为2—3mm。

8、农村居民地、厂矿及其它单位、湖泊、水库等跨越两幅图时,其本图面积较邻图小时,将名称注在图廓间,图内不注。

9、境界通过内图廓时,在图廓间需注出区划名称。

10、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时x标在前,y坐标在后;1:1000地图取至0.1km(如10.1—21.0)。

11、字体及字级注记按《图式》12.1—12.5规定注记。

12、高程注记

(1)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1:1000测图30m,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2)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3)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修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交换处。(4)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5)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6)计曲线要加注高程,字头朝向高处(向北、东北方向、西北方向)。(7)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高程点位应实测表示,一般注在点的右方或下方。(8)双线堤、双线田埂的中心每隔2—3公分注一高程,双层坎子的中间部分、大型花坛内部均需测注高程。

(9)明显的独立地物应测注高程。

(10)路堤、路埑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十一、符号的尺寸及定位点和定位线

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符号的规格在一般情况下,符号的线粗0.2mm,点大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段长为0.6mm。

3、以虚线表示的线段,凡未注明尺寸的,其实部为2.0mm,虚部为1.0mm。

4、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符号,在其图形的中心。

5、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独立石等)在底线中心。

6、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风车、路标等)在直角的顶点。

7、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气象站、雷达站、无线电杆等)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8、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两端点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注:高压线路、铁路位置及高度应重点标注。

第四篇:技术报告编写要求

附件3:

技术报告编写要求

技术报告由工业企业、科研单位等技术申报单位编写,具体要求如下:

一、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本技术领域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2、技术和工艺流程特点;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设计参数;

4、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分析;

5、鉴定或专利授权情况;

6、研究开发、中试和推广应用情况。

二、附件。可证明技术先进、效果明显,知识产权清晰的文件(可提交复印件),包括但不限于:

1、查新报告、鉴定或专利证书;

2、尚无应用项目的提供中试验收报告和检测、监测报告,已有应用项目的提供申报表中“主要应用情况”栏所填所有项目的验收报告和检测、监测报告;

3、技术转让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证明文件。

第五篇:测绘总结编写的技术规定

测绘总结编写的技术规定

作者 : fffsky | 分类 : 测量资料 | 超过 683 人阅读 | 已有 0 人留下了评论 说明:CH 1001一199

1General rules for drafting technical

summarie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Al 幅面的要求

Al.1 测绘技术总结报告的正文和封面宜用A 4(210mm X 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印和拍摄缩微制品。有困难时亦可采用16开白纸(184mmX 2 60mm),Al.2 报告的封面在书写、打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与复印。一般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洲绘技术总结编写的要求、层次和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范围内的侧绘成果技术总结的编写工作,其他测绘成果的技术总结编写工作亦可参照执行。基本规定

2.1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技术方案、作业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质量和主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说明,以便于用户(或下工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制、修订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积累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侧绘成果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永久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2.2 技术总结分项目技术总结与专业技术总结。项目技术总结系指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成果验收合格后,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专业技术总结是指项目中各主要侧绘专业所完成的侧绘成果,在最终检查合格后,分别撰写的技术总结,由生产单位负责编写。工作量小的项目可将项目技术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

技 术总 结 经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随侧绘成果、技术设计书和验收(检查)报告一并上缴和归档。

2.3 编写的依据

a.上 级 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

b.技 术 设计书、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c.有关 专业的技术总结。

d.侧绘 产品的检查、验收报告。

e.其 他 有关文件和材料。

2.4 编写的要求

a.内容 要真实、完整、齐全。对技术方案、作业方法和成果质量应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生产的新品种要认真细致地加以总结。

b.文 字 要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c.项 目名称应与相应的技术设计书及验收(检查)报告一致。幅面大小和封面格式参照附录A执行。项目技术总幼的主要内容

3.1 概述部分

a.任 务 的名称、来源、目的,作业区概况,任务内容和工作量。

b 生产 单位名称,生产起止时间,任务安排,组织概况和完成情况。

c.采用 的基准、系统、投影方法和起算数据的来源与质量情况。

d.利用 已有资料的情况。

3.2 技术部分

a.作 业 技术依据:包括使用标准、法规和有关技术文件等(下同)。

b.仪 器、主要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及其检验情况。

c 作 业 方法,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殊问题的处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经验教训。

d.对 新 产品项目要按工序总结生产中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别对发生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要详细地总结,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e.保 证 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成果质量和精度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存在重大问题及处理意见对设计方案、作业方法和技术指标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9.作 业 定额、实际作业工天和作业率的统计。

3.3 附图、附表

a.作业区任务概况图。

b.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c.成果质量统计表。

d.上交测绘成果清单。

e.其他。

4.5.6 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b.控制点布设图。

c.仪 器、工具检验结果汇总表。d.精度统计表。

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下载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结编写格式要求

    总结编写格式要求 1.标题(一级标题)用二号宋体,居中;二级标题用三号宋体,三级及各下级标题字号均为小三宋体,目录用小四宋体;凡为标题均需加粗,每错一处-0.1分,该项扣分不超过0.5分; 2......

    测绘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觉中我已来到单位15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学堂进入了社会,又从青少年变成了中青年,从措手不知到熟能生巧,我已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测绘工作者。这是15......

    “岗位技术总结报告”编写要求

    道路工程系2012届毕业班顶岗实习与答辩过程文件 附件1-4 毕业论文(项目及岗位技术总结)撰写要求 一、施工实习技术总结的总体要求 二、施工技术总结写作的一般要求 三、毕业......

    房产测绘技术总结(汇编)

    房产测绘技术报告(范文) 2013-08-28 17:04:11 来源: 测绘论坛 一、项目概况 1、×××房屋坐落于××区××街××路××号。 2、开发建设单位及委托方简介:(略) 3、委托协议(合......

    技术标编写总结

    编写技术标的几点心得  需学习之处 一、外观 1、目录前一页,附“集团或公司简介”,宣传业绩。 二、 工程概况 1、编制原则第1条为“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要求的原则”,响应性好。 2......

    1-4 “岗位技术总结报告”编写要求

    道路工程系2012届毕业班顶岗实习与答辩过程文件 附件1-4 毕业论文(项目及岗位技术总结)撰写要求 一、施工实习技术总结的总体要求 二、施工技术总结写作的一般要求 三、毕业施......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作业要求及内容[精选]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

    技术总结要求

    技师、高级技师技术总结撰写要求 一、学习经历:主要反映报考人在学历方面的状况,多年来参加培训的情况以及自学课程及掌握的程度。 1、学历:何时、何专业、什么学校毕业: 2、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