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调研报告
潍坊滨海长运公司普法工作调研报告
我深刻的认识到随着普法工作的展开,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进而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将得到很大提升,崇尚法治、维护法律权威,将为国家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调研报告就本人所在单位围绕普法展开的工作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随即抽查,总结出公司采用方法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的建议。
一、调研对象
公司下属: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部门员工。
二、调研背景
2012年以来,所在公司,紧随国家政策,展开了多次普法工作。在每次的普法工作期间,我们公司都会以丰富多彩的普法形式展开工作,目前在我们公司所用到的普法工作方法有:现场的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宣传展板、法制书报、法制电视、法制网站、法制知识竞赛等。每次的普法工作我们公司还会通过组织考试的方式队普法的效果进行总结。
在这个背景下,本次调研活动将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析普法工作的效果和不足,发掘出最受欢迎的普法宣传形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经过2个月的时间,在各部门计划员的协助下,由本人亲自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25份,其中有效答卷23份。此次问卷设计为开放式问答形式,根据被调查人的回答:
1)约有97%的人认为在企业开展普法工作是必须的;
2)约有75%的人在普法期间能够在工作之余全方位参与普法工作;
3)约有85%的人希望能获得法律宣传资料、宣传小册子等载有法律知识的书面资料; 4)约有68%的人认为希望单位组织集中学习法律课程、开设免费的法律讲座或观看宣传片;
5)约有60%的人希望能悬挂法律横幅、标语、宣传画、制作法律黑板报、粘贴法制报纸;
6)约87%的人希望能通过公司局域网络点播的形式进行普法;
7)约有46%的人认为要从实际问题入手,采用法律咨询、法律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普法比较有效;
8)35%的人认为竞争奖励机制,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考试并对优胜者予以奖励等进行法律宣传更有效果;
9)约有17%的人认为要坚持长期宣传才有效;
10)25%的人认为普法宣需要进行的进一步深入;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的观点,如有两人提出应该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宣传。
四、普法效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大致能反映出在普法工作中公司员工的一些特点。
第一,多数员工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接受普法教育,强调引入竞争机制或长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也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说明普法工作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第二,多数人希望法律资料直接发到手中,或者等待他人组织学习,愿意主动通过网络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触法律的人相对较少,因此普法工作在公司具有较强的被动性。究其原因,除了公司员工工作之余没有时间精力等主观原因外,很可能是大多数人对获取法律知识、法律材料的途径不太了解,或者这些途径不太方便。
第三,有近二分之一的人希望普法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说明大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着不少困惑,因而对普法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普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法工作已经展开了二十几年,但效果与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通过在调研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到:
1)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法的效果
在本次调研中,部分员工对问卷没有认真回答,均流于形式,同在具体普法过程中一样,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对普法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例如,部分人员存在考前不看书,考试替考、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部分员工而言普法工作效果无限接近于零。
2)部分人员重工作效益,轻普法工作,影响普法效果
在公司制度下,员工的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年底采用工作产值考核,按产值发放年终奖,而普法没有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围,因此,当普法工作和员工正在完成的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普法工作就出现了上条中的现象。
3)法律意识淡薄影响普法工作的效果
对普通员工而言,“只要不犯法,法律就和自己很远”这种思想长期存在,影响了部分员工对接受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也导致了遇到法律问题无从下手,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忍为上的思想导致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样也影响到了普法工作的效果。
六、对普法工作的建议
不可否认,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普法效果有目共睹。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特别是为企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员工而言,如果没有进行普法工作,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和法律手段产生交集,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高度的发展,为共建和谐社会,了解法律、应用法律将成为每个人义务。为此如何在公司企业更有效的展开普法工作,结合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普法形式
1、通过短信的形式将普法宣传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阅读到相关法律知识。手机载体具有即时性、方便性、互动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根据社会各阶层人群的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知识,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递及反馈。
2、网络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广、表现力强等诸多优势,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门
户,将更加快速便捷。目前,全国普法网站有 200余家,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各大门户网站都开办了法治网页、频道、专栏、专题,网络法制宣传教育蓬勃发展,法制宣传覆盖面大大提高。
3、在普法竞赛方面还可以开展以法律为主题的“博客人气竞赛”、“视频竞赛”、“短信竞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
第二、普法内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
法律知识浩如烟海,仅从法律体系角度看,其博大精深、义理精微,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员,穷尽白首不能尽一经之感。因此:
对于企业普通员工,应集合自身情况,从法律意识层面上下功夫,向其灌输《宪法》、《刑法》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提升民众的法律心理和认知。同时应在广泛的层面上了解《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向其重点宣传《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个人所得税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能力。同时了解其它的法律法规。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让每个员工可以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三、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纳入公司制度考核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国有企业中,要想切实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工作的展开必须和公司的制度挂钩,必须和员工的考核挂钩,才能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员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必须有效提高,才能增强对普法工作的主动性。
第二篇:“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调研报告
某国有企业普法工作调研报告
长沙分校本部2009年秋季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肖丹
指导教师应丹
我就读法律专业期间所在工作单位原来是一个国有甲级设计院,经过多次改制现在成为国有企业,到2011年7月,我从事现职工作已经7年,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多次普法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随着普法工作的展开,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进而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将得到很大提升,崇尚法治、维护法律权威,将为国家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调研报告就本人所在单位围绕普法展开的工作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随即抽查,总结出单位采用方法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的建议。
一、调研对象
某国有企业下属: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设计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部门员工。
二、调研背景
2011年以来,本人所在某国有企业,紧随国家政策,展开了多次普法工作。在每次的普法工作期间,我们单位都会以丰富多彩的普法形式展开工作,目前在我们单位所用到的普法工作方法有:现场的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宣传展板、法制书报、法制电视、法制网站、法制知识竞赛等。每次的普法工作我们单位还会通过组织考试的方式队普法的效果进行总结。
在这个背景下,本次调研活动将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析普法工作的效果和不足,发掘出最受欢迎的普法宣传形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经过2个月的时间,在各部门计划员的协助下,由本人亲自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31份,其中有效答卷28份。此次问卷设计为开放式问答形式,根据被调查人的回答:
1)约有97%的人认为在国有企业开展普法工作是必须的;
2)约有75%的人在普法期间能够在工作之余全方位参与普法工作;
3)约有85%的人希望能获得法律宣传资料、宣传小册子等载有法律知识的书面资料;
4)约有68%的人认为希望单位组织集中学习法律课程、开设免费的法律讲座或观看宣传片;
5)约有60%的人希望能悬挂法律横幅、标语、宣传画、制作法律黑板报、粘贴法制报纸;
6)约87%的人希望能通过公司局域网络点播的形式进行普法;
7)约有46%的人认为要从实际问题入手,采用法律咨询、法律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普法比较有效;
8)35%的人认为竞争奖励机制,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考试并对优胜者予以奖励等进行法律宣传更有效果;
9)约有17%的人认为要坚持长期宣传才有效;
10)25%的人认为普法宣需要进行的进一步深入;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的观点,如有两人提出应该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宣传。
四、普法效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大致能反映出在普法工作中国企员工的一些特点。
第一,多数员工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接受普法教育,强调引入竞争机制或长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也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说明普法工作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第二,多数人希望法律资料直接发到手中,或者等待他人组织学习,愿意主动通过网络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触法律的人相对较少,因此普法工作在国企具有较强的被动性。究其原因,除了国企员工工作之余没有时间精力等主观原因外,很可能是大多数人对获取法律知识、法律材料的途径不太了解,或者这些途径不太方便。
第三,有近二分之一的人希望普法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说明大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实际应用方面存在着不少困惑,因而对普法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普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法工作已经展开了二十几年,但效果与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通过在调研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到:
1)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法的效果
在本次调研中,部分员工对问卷没有认真回答,均流于形式,同在具体普法过程中一样,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对普法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例如,部分人员存在考前不看书,考试替考、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部分员工而言普法工作效果无限接近于零。
2)部分人员重工作效益,轻普法工作,影响普法效果
在公司制度下,生产片员工的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年底采用工作产值考核,按产值发放年终奖,而普法没有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围,因此,当普法工作和员工正在完成的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普法工作就出现了上条中的现象。因此就生产片员工而言,普法教育的效果短期内不会十分显著。
3)法律意识淡薄影响普法工作的效果
对普通员工而言,“只要不犯法,法律就和自己很远”这种思想长期存在,影响了部分员工对接受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也导致了遇到法律问题无从下手,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忍为上的思想导致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样也影响到了普法工作的效果。
六、对普法工作的建议
不可否认,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普法效果有目共睹。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特别是为企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员工而言,如果没有进行普法工作,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和法律手段产生交集,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高度的发展,为共建和谐社会,了解法律、应用
法律将成为每个人义务。为此如何在国有企业更有效的展开普法工作,结合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普法形式
1、通过短信的形式将普法宣传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阅读到相关法律知识。手机载体具有即时性、方便性、互动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根据社会各阶层人群的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知识,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递及反馈。
2、网络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广、表现力强等诸多优势,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门户,将更加快速便捷。目前,全国普法网站有 200余家,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各大门户网站都开办了法治网页、频道、专栏、专题,网络法制宣传教育蓬勃发展,法制宣传覆盖面大大提高。
3、在普法竞赛方面还可以开展以法律为主题的“博客人气竞赛”、“视频竞赛”、“短信竞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
第二、普法内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
法律知识浩如烟海,仅从法律体系角度看,其博大精深、义理精微,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员,穷尽白首不能尽一经之感。因此:
对于企业普通员工,应集合自身情况,从法律意识层面上下功夫,向其灌输《宪法》、《刑法》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提升民众的法律心理和认知。同时应在广泛的层面上了解《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向其重点宣传《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个人所得税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能力。同时了解其它的法律法规。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让每个员工可以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三、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纳入公司制度考核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国有企业中,要想切实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工作的展开必须和公司的制度挂钩,必须和员工的考核挂钩,才能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员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必须有效提高,才能增强对普法工作的主动性。
第三篇:“六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五年规划
吴忠市红寺堡区南川康庄小学
“六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五年规划
2011年—2015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国家实施“六五”普法的五年。我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红教〔2011〕214号:红寺堡教育局关于印发《红寺堡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法治校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依法制校和依法治教的力度,注重德育和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按照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着力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适应社会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素质的提高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广泛、持久地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
三、主要任务
1、按照教育局“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和宣传《宪法》为核心,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以“学 1
法律、讲权利、讲义务、担责任”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是“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目标,《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信访条列》等法律法规,使全校师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成为自觉养成。
2、围绕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广泛深入学习和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教职工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意义、制度及条款内容;学习宣传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学生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员工依法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法律观念和提升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形成科学、系统、常态的法制教育网络,建立学生的过程评价融入法律内容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校的法制教育水平。
4、围绕德育与法制教育并重的要求,在发挥好德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引领功能的同时,注重法制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作用,建立依法治校与德育并重的长效机制。
四、“六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
1、“六五”普法的对象: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2、“六五”普法的要求
(1)《宪法》教育是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法律,把进一步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尊重《宪法》作为养成,培育法制观念、爱国意识的爱校情怀。在学习《宪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工作特点,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法用法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2)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法制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利用学校周边的法制教育资源,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教育、社会实践、法制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小品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进班级、法制进课堂”等“法制进校园”活动,利用校园橱窗、校内报纸、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平台使“六五”普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成效。
(3)根据学校“六五”普法工作的需要,集中法律宣讲人员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进班级”活动,保障学校“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
(4)学校普法办教职工进行二次法制教育讲座和法律知识考试,同时,对全校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考试。
(5)做好“六五”普法教材征订工作。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按照要求、数量,全面完成上级统编教材的征订任务,为“六五”普法创造有力的条件。
(6)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依法治理办公室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分工负责,确保“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7)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师生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
五、“六五”普法工作步骤与安排
学校“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到2015年12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依据教育局“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六五”普法规划,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5年,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突出法制教育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学习到位、资料齐备。
3、迎接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12月前,对“六五”普法实施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评估,查找漏洞、不足的问题,进行普法材料的整理归档,并迎接上级验收。
4、落实“六五”普法教育经费保障。学校适当安排教育普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推动对青少年普法的规律与特点的研究与探索,组织编写具有示范性的普法教材,法制宣传教育骨干的培训和全校师生员工考试、知识竞赛、讲座等发生的费用。“六五”普法教育的经费列入单位预算,专款专用,确保落实到位,以保证“六五”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学校“六五”普法领导小组 组 长: 马俊文(校长)副组长: 张学林(教务主任)成 员: 安思绪(政教主任)
鄢勇勇(总务主任)王
芳(教研组组长)王
迪(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吴忠市红寺堡区南川康庄小学校
2011年9月10日
第四篇:六五普法规划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2011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全方位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调研工作,对科学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市委依法治市办关于六五”普法规划调研内容,我们组织人力,深入部分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进行调研,并认真分析总结调研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法工作基本县情况
县情况介绍省略
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依托生物、水能、矿产、旅游四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黄姜、蚕桑、畜牧、青竹主导产业,壮大烟草、水电、矿产、医药、建材工业支柱,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一个依靠主导产业支撑、工业项目拉动、具有旬阳特色的县域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县gdp达到55.44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0.1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809元。
二“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基本经验:
1、完善三项机制,夯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责任
一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分管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协分管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健全了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并根据各级领导人员变更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包抓责任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职责,为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法治县创建工作列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综合考评内容,制定了《县对乡镇、部门普法依法治理、法治县创建绩效管理考评实施细则》,年终组织检查考评,核评结果作为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对部门综合考评指标分值一并奖惩兑现。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县级普法及创建经费按全县人均0.2元的标准,共9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按实际需要将普法、普法依法治理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县级各部门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专项支出,有力地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四大活动”,促进普法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为了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推进“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坚持开展好”四大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突出、学以致用、氛围浓厚、取得实效。一是坚持开展集中培训活动。以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和农村基层村组干部为重点对象,坚持常年开展法制教育集中培训活动。各级、各部门理论中心学习组把法律知识培训辅导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为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8月12日,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全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视频培训会,邀请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省政府法律顾问组成员王周户教授,为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务》的专题培训辅导。县委书记马赟在辅导会后,就全县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学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扎实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各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大执法人员学法培训力度。县经贸局、乡企局、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针对企业改制,规范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问题,对国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采取集中或深入企业的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全县中小学校在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的基础上,邀请当地基层政法干警,举办以案说法形式的法制报告会,聘请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实现了课堂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换届后村干部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牵头,分别组织在县委党校对全县319个村(社区)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期进行一次有关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人民调解知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村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各乡镇每年组织2次以上乡镇、村干部法律及调解知识培训.据统计,自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举办各类专题法制培训1060场次,53300人次。二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县主要公路干线制作固定宣传牌30块,固定宣传标语85幅,固定宣传厨窗、板报1950余块,宣传展板1200余块。县司法局开设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站,30多个县直部门和28个乡镇开设的网站也专设法制宣传栏目,在旬阳县电视台开办“法治旬阳”电视栏目,采用以案说法、法律解读的形式对观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了使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贴近实际,走进基层,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等部门组织编排了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主题的法制文艺节目,巡回全县28个乡镇及县直中小学校巡回演出,各乡镇结合新型农民教育、新农村建设,利用农民自乐班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共450场次,受教育观众累计12万人次。认真组织好每年“12·4”全国法制日活动。每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分别组织了县直20多个部门在县城祝尔康广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制作宣传展板,现场发放1万余份宣传材料,共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200人次,进一步营造全民学法用法氛围。三是围绕
“三项重点工作”集中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按照中、省、市关于政法部门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总体部署,县政法各部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县就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针对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抓好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特殊人群特别是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组织开展对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廉政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宪法和法治观念,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四是开展集中考试活动。我们从1999年开始,坚持每年编印一册《法律法规选编》,作为全县普法教材,发放到各类重点普法对象,并以此教材为内容,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干部职工学法考试,考试结果通报全县。通过坚持干部学法考试制度,各乡镇、各部门每年组织1至2次系统内干部职工法律知识考试或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起到以考促学的良好效果。
3、突出四个重点,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我们把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作为开展依法治理重要载体,突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四个重点,采取“分类抓点、示范引导、边探索、边总结、逐步推广、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一是明确抓点示范责任单位和工作任务。县委依法治县办制定了《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抓点示范任务分解方案》,围绕四个重点,县法治办、县司法局负责抓好3个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示范点;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抓好15个法治校园示范点;县经贸局负责抓好3个规模以上“诚信守法企业”的创建示范点,乡企局负责抓好5个规模以下的“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示范点,县城建局负责抓好3个建筑安装企业的“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示范点;各乡镇按照“完善、规范、提高”的要求,抓好2至3个高标准的“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点。以抓好以上各类示范点的创建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二是精心指导,总结推广示范点经验。各牵头部门按创建《实施意见》及各示范点创建的工作标准,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制定示范点的创建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落实措施,加强跟踪督促检查。各示范点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夯实责任、落实措施、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县物价局、公安局、地税局、环保局、林业局等22个重点执法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执法单位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行政执法工作运行机制。旬阳中学、赵湾初级中学、蜀河中学等中小学的“法治校园”创建示范点,在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法制教育与社会法制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管理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旬阳烟厂、县信用联社等企业的“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示范点,在健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制度和加强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义务统一并重的企业发展理念。各乡镇以强化“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点的“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增加对全乡镇辅射带动作用。三是总结推广、示范引导、整体推进。我们对示范点的好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了梳理总结,通过县委“送阅件”、县政府网站及有关部门网站,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会议等形式予以推广。县委依法治县办结合全县行政执法检查对上述四个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单位经验进行了全面推广,、通过严格检查验收,县政府先后命名表彰了构元乡、吕河镇等5个乡镇和环保局、公安局等7个部门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9月全市法治县(区)创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创建做法和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进一步推进我县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基本成效:
我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四个增强四个提高”:一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重大政策出台前,都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法律政策,请法律顾问把关,充分论证。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方面,自觉转变领导方式,实现了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转变。二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理念不断增强,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五五”普法期间在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岗位执法责任制,过错(错案)责任责任追究制,执法公示制,增强执法透明度,从机制上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法律,做到执法办案定性定量准确,程序合法,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公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公民遇事学法、有问题找董法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意识明显增强。近几年来,无集体进京赴省上访,越级上访、无理缠访、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各级、各部门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自觉性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中,注重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办事程序,把各项社会管理事务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法治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六五”普法对象分布变化及“六五”普法重点对象
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52553人,其中农业人口395108人,城镇人口57445人。有法律接受能力公民约为428500人,其中在校中小学生共65073人,农民常年在外市及外省务工人员约为10人,外省市在我县从事经营等活动等暂住人口5000余人。外出农民工和暂住人口的增加,是近几年普法对象分布的一大变化,也使农村普法增加了难度。
“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应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工职人员(包括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个体工商企业)、青少年、农民。
四、“六五”普法长效机制机制
(一)构建普法工作领导机制
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领导机制,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实施党政一把手问责制;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总体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督促、统一检查,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构建普法工作组织保障机制
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特别是普法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职责,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落实普法经费保障机制,县级普法经费按人均0.3元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乡镇普法经费按人均0.5元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县级各部门普法经费按工作需要列如部门专项支出。
(三)构建普法工作责任机制
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四)构建普法工作资源整合机制
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整合资源,使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工作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五)构建有效的普法工作考评机制
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考核和评估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列入对部门、乡镇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标准,实现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六五”普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疲劳状态。认为经过25年全民普法,该普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已经普及了,再搞也没有什么新花样。因此对“六五”普法应搞什么、怎么搞还不清楚,特别是长期从事普法工作的同志会存在凭经验、凭老做法工作的情况,缺乏工作的激情和创造力;二是各级普法办公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不足,县级普法办公机构一般是设在司法行政机关,普法办公机构为非常设机构,又没有相应的规格,很难承担面大量广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三是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只剩下留守妇女、儿童和无劳动能力老年人,农村普法成为盲区,难度增大。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与法制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五五”普法成果和“六五”普法宣传启动,增强全社会公民对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自觉参与“六五”普法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明确各级普法机构编制、规格,人员,赋予相应的职权,保障必要工作经费。县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应为常设机构,3至5人,副科级别,乡镇普法依法治理办公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2人,各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1人负责本部门普法依法治理业务工作。明确县、乡(镇)、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办公机构职权和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职能作用。三是加强对外出农民工普法宣传教育。有必要建立由劳动就业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培训的普法教育模式,对即将就业的外出务工农民,劳动部门和中介组织可以将法制学习列入就业培训的内容当中,通过考核、发证或推荐就业等机会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自觉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外出务工农民不懂法,克服企业自行学法的片面性。利用春节期间和农忙季节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时机,到车站、码头等聚集地设立律咨询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咨询活动。四是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手机载体、网络载体、报刊、电视等现代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大特点,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促进“六五”普法扎实有效开展。
第五篇:六五普法规划调研文章
六五普法规划调研文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部门,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必须切实增强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开拓、不断探索、积极作为,继续在各行各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正确认识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经历了五个“五年普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思想认识不足,基层领导重视不够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艰巨而又繁重,时间长、见效慢,不像一些短、平、快经济项目能够立竿见影,加之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较多,且各个部门都强 调十分重要,因此,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是“软任务”,正所谓“上面千条万条线,落到基层看不见”。普法依法治理便成为“开起会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普法依法治理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一项部门举措,理应由部门去做。
部门职责不明,协调配合不够
普法依法治理是事关全党全局的工作,必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当前企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是靠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尚未完全介入或鲜有参与,且各有关部门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有哪些职能、要尽哪些职责,均不明确。司法行政部门召集、组织、协调的职能又较弱,因而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依法治理力度不大,工作实效不明显
虽然我们在普法期间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但总体而言,表现为力度不够大、点不够多、面不够广、工作还不够深入,个别地方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书面材料里,贴在大墙上。
二、“六五”普法规划应强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指挥全局的权威的领 导机制,是实现普法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强化刚性保障机制。我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宪法,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无专门立法作保障,应尽快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组织、机构、职能、责任、义务等,确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权威地位。
三是要强化考核评估保障机制。“六五”普法规划要在量化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评估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定期检查验收,公开评比结果,普法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实行百分制考核评议。
四是要强化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是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建立健全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
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普法队伍建设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六五”普法期间,一方面可以通过单独列编的形式,彻底解决普法人员不足、不专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宣传队伍、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用。
六是要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针对大部分地区都存在 普法经费不足的现象,“六五”普法期间,要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增加。
七是要强化理论研究保障机制。动员一切有志于普法工作的人士特别是基层普法工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理论体系,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六五”普法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
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原则
“党委领导”是指各级党委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大监督”是指人大对法制宣传教育负有监督责任。在工作监督方面,人大常委会要对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监督,定期组织视察,适时提出意见、建议,以促使法制宣传教育顺利进行。“政府实施”是指各级政府对法制宣传教育负直接责任。根据中央的规定,司法行政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主管机关,负责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并做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法制宣传教育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也有配合、支持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义 务。这就是“全社会参与”的含义。
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原则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目标任务有所侧重。坚持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从长计议,制定好长远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又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同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发展变化的形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
(三)普遍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
法制宣传教育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从“一五”到“五五”普法的相关决议、规划等都明确规定普法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二是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其他与广大公民有密切关系的法律知识。
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性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重点对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二是普法内容突出重点。从全局看,宪法和与公民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从局部看,各地、各单位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 况有所侧重。只有突出重点,法制宣传教育才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实效性。
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法制宣传教育的灌输引导是指采取多种形式向公民传授法律知识,指引公民守法用法。自我教育是指法制宣传教育对象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坚持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对公民的灌输教育和引导,又要注重启发公民的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灌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达到最终的不灌输,即实现自我教育。灌输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选择,要以自我教育的可接受性为依据;自我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选择,又以灌输教育的要求为指导,两者相互制约,交替上升。这就要求,在灌输教育的启发性、渠道的多样性和对象的针对性上多下功夫,把科学的内容与生动的形式统一起来,把教育的要求与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我们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优化和创新讲堂、传媒及活动等灌输载体,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多用大众媒体手段,多用群众参与、民主讨论的方法,多用让人折服的例证和道理,确立公民在整个灌输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法律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把法制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广大公民的头脑中。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我国法制宣传教育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进行了25年,效果显著、成绩斐然、经验丰富,值得肯定和继承。但时代在发展,法制宣传教育所承担的具体教育任务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中要积极地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根据时代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一是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有效利用QQ、博客、电子邮件、论坛、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宣传载体,开展以法律为主题的“动画比赛”、“视频竞赛”、“短信竞赛”、“短信有奖竞猜”、“网络游戏竞赛”、“图片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普法;二是与文艺宣传相结合。创作法律宣传歌曲,制作法律知识彩铃,编写法律顺口溜、快板、相声、锣鼓词、表演唱、小品等,组织拍摄法制专题片、法制电影片等。尤其是流动人口聚居区域,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要通过文艺宣传形式扩大教育面,更好地发挥普法效果。三是与文化广场相结合。广场是百姓日常生活聚集之地,开展法制文化广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除表演节目外,可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免费法律咨询,当场为群众解答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从而达到普法效果。
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原则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原则,必须从教育与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要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理各行各业的规划,围绕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制宣传、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各部门、各行业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特点,重点学好与本部门、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认真制定和完善依法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大力提高行业依法治理水平;要重点抓好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及基层单位依法治理章程,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基层的依法治理。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遵循其规律,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