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小衔接课题研究报告大全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香坊区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本学期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大班下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以教育叙事记录幼儿的在园变化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各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在活动方案中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地探索创设个别化活动环境,帮助幼儿积累主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任务卡提示,引导幼儿养成学会先看清、看懂任务卡,再进行思考操作的习惯。
“猜猜它的位置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们在同一项内容中设计了多个任务卡,即把活动要求分解不同层次。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卡上的提示,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后再自行对照答案图检查。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的练习机会,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我们还注重分享交流环节中的方法比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儿思维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猜的?谁的方法简单方便?”引导幼儿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二、从兴趣阅读切入,为学习习惯准备
大班下期的阅读活动,由于不同幼儿在识字量上的差异,造成在阅读活动中倾听、理解不均衡的问题。认字多的幼儿常常会因独立阅读而忽视倾听别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研讨,以兴趣阅读为切入,在阅读中创设情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我们分析阅读材料,根据不同内容和侧重点将以认读汉字为主的阅读、以看图讲述为主的阅读以及以观察情景的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运用策略性的引导,帮助幼儿关注倾听的重要,学会在仔细倾听,学会在倾听基础上的补充、评价。
在《看图说话》阅读本的活动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模式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按图的顺序独立阅读,鼓励不同识字量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然后,引发幼儿通过各自对阅读的理解、感受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享解决,这一过程是利用差异资源进行相互学习,运用细致的倾听展开活动的重要环节。最后的集体完整阅读、整体感受交流,使幼儿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个刺激幼儿倾听的机会。这个模式的运用,已收到实际的效果,对大班下期幼儿尤其适用。
三、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准备
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方式的转变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决定的,如果沿用过去的知识衔接,固定的活动方式则趋向小学化,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低落。我们认为,只有确立幼小衔接的观念,才能明确教育方法,让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乐意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持久性。
春游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将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努力地找寻幼小衔接活动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活动进行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的经验。活动从喜欢去哪的多项选择,到投票决定最终的目的地,到为春游准备什么合适的物品,给家长写通知书,分组策划春游活动内容,等多个活动组合,从情感上激发了幼儿留恋幼儿园生活、萌发长大了,独立做有意义的事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实践与探索,让我们领悟,只有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们感到,学会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是容易的,而掌握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具备幼小衔接的意识是难的,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摸索研究,在实践中反思才能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第二篇:幼小衔接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
单位:不老屯第一幼儿园 研究小组:张凤红高丽艳王雪梅王丽王礼物 撰 写 人:张凤红
日期:二O一一年八月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目的就是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让学前儿童掌握一部分知识技能,从而降低幼小有效衔接的坡度,使学前儿童能尽快地适应小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联合国有关资料也提出:“儿童要为入小学做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准备。” 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
二、研究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研究措施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铅笔、橡皮、尺子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臵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臵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汉语拼音,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心理方面的准备:
带幼儿到小学参观,让幼儿了解小学的课堂学习生活,课间十分钟,升旗仪式,参观食堂、宿舍等,并邀请一年级的老师们来园为幼儿上课,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
5.家长工作:
开学初,召开家长座谈会,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发放幼小衔接家教材料,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上的入学前准备工作,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继续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四、研究过程
1.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是每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们进行了重点交流。使幼儿家长知道幼儿园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这样家园就能更有效的进行配合,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专题讲座,许多家长都深深地感受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幼小衔接不仅依靠园方,还需要自己的密切配合。同时,家长们也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围绕幼小衔接工作能否每月组织一次家长会,针对每月重点更有效的家园共育;能否以更有趣味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拼音的学习;可否每月组织一次幼儿到小学的活动,让幼儿提前熟悉环境;可否加大早期阅读教育,增大幼儿的识字量,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等等。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卡、电话等多种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促进幼儿发展。
2.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5月份我们大班开展了“我要上学了”主题教育。在此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我心中的小学、参观小学、我的课间十分钟计划等。我们请孩子们背书包上学,学习整理书包,带领幼儿分月参观了小学,分别引导幼儿参观了小学的升旗仪式、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卫生间、课间操等,了解小学生的小学生活。同时,利用游戏“小老师”的形式模拟小学生上课的情景。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达到资源的共享。
3.将幼小衔接工作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点名环节开展“词语接龙”“词语对对碰”游戏,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散步环节引导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正数,倒数等,培养幼儿的数概念。在活动区中创设认知区,投放相应材料,不断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数概念的掌握程度。教育活动中,及时提醒幼儿上课时的坐姿、有事先举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声回答问题、不做小动作,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值日生,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教给幼儿使用学具的方法,离园时,经常给幼儿布臵一个口头作业,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等等
在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教育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篇:幼小衔接课题
幼小衔接课题
幼升小,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讨论与分析:
通过平日教学,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我们曾组织了听小学教师的课,但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第一步: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总结法。第二步: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2013年9月——2014年9月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2):明确分工,通过调查,确立课题研究。第二阶段:
1.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2)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3)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1)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2)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四篇:幼小衔接课题总结
大三班幼小衔接课题总结
——提高口语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科学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理论和探究;第二部分是实践――探究性活动程。在第一部分关于探究的理论阐述中,作者就与幼儿科学探究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我们对幼儿探究的特点、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和幼儿园探究活动程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二部分,作者将幼儿的数学探究、科学探究作为两个活动程领域分别进行了具体展示,并在分别呈现之后把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探究活动程进行了相互连接。科学探究从三方面展开:
一、激趣导入,玩后探究
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是引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很多教师不讲究上活动之前的激趣导入,要么直奔研究主题,要么说一些听起来与上活动内容有关的导语,平淡无味,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没有被充分调动,一开始就对活动程内容打了一个大折扣。幼儿对探索事物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态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备活动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小游戏、小魔术和小竞赛等活动,留给幼儿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想象力,这样,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
二、创设情境,问中探究
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地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是幼儿进行提问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论问题由谁提出,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环节能否激起幼儿的兴趣,能否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幼儿们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一边感受着科学探究的神奇,一边体会着亲手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的乐趣。这一切,让他们知道了科学的有趣,让他们产生了学习科学的欲望。幼儿们的积极很好的提高了科学活动堂的效率。
三、寓教于乐,趣味探究
一堂优秀的科学活动取决于:能否吸引幼儿的探究兴趣。探究活动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幼儿可以亲自感受甚至看到各种现象或事物的演变、形成过程,该过程不仅会让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还会激起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活动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更要巧妙地安排各种新颖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去进行科学探究。
四、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探究交流是幼儿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孩子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认识的过程。幼儿在实验探究中不仅观察了现象,记录下数据,还获得许多成功和失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们急于想表达,这是孩子的天性。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交流讨论时间和机会,鼓励幼儿凭现象思考,拿证据说话,学会定向观察和分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共识,同时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并引导幼儿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全班的记录,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共享,使幼儿的交流真正发挥作用。
五、拓展延伸,活动外探究
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幼儿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开展活动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原理是什么?如何能使纸更厚更光滑„„
在布置完活动外拓展延伸后,如何研究却常常不了了之。这样,幼儿的研究结果得不到展示和认可,严重地打击了幼儿活动外探究的积极性,认为所谓的拓展延伸只是形式。因此,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过程性反馈,并创造一个让幼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幼儿看,让别人来欣赏的机会,让幼儿在展示过程中得到幼儿的认同与肯定,从而获得成功感,进一步激励幼儿进行活动外探究活动的热情,真正把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推向社会、领进生活,由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孩子“心甘情愿”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真正与科学学习零距离。探究教学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通过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亲历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留下悬念,促进幼儿进行活动外探究,这一系列探究性教学过程来提高科学活动堂的效率,需要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在教育理念上的不断提升,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实践积累,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出努力。
第五篇:大班级小课题幼小衔接
大班级小课题《大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园大班教研团队进行了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已进行尾声,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小学的平滑过渡。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学期初已经开展了课间游戏跳绳、踢毽子、整理书包等生活上自理能力方面的接轨,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习惯的培养,现阶段我们主要以参观小学、快速计算、混班交新友、独立喝水娃等三大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3、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研究的内容
参观小学、快速计算、混班交新友、独立喝水娃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大班幼儿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成果
在五、六月份,孩子们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生活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大班孩子们通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让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第二,孩子通过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絮的生活;第三,通过混班交新友活动,让他们与同年龄不同班的孩子一起玩游戏、沟通、合作中学会与他人交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体验交往的快乐,萌发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第四,加强独立喝水锻炼,通过模拟小学生用水壶习惯,第一周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喝水,第二周,努力做到主动自己喝水。在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开展幼小衔接各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在这次课题探究中,我们注重幼儿生活能力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过程中,促进发展从中获得了快乐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