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
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镇党委书记××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县第一大镇。为认真落实省、市创建文明生态村会议精神,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我镇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工作来抓,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现把我镇的几点做法汇报如下:
1、因村制定,搞好规划。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结合各村生态环境、道德风尚、文体设施、社会治安、生活水平和班子建设等综合情况,将镇××个村分为四种类型。××、××、××、××、××、××、××、××、××、××、××10个村为一类村,到××年底,率先达到生态村标准。然后总结经验,借以推广。到××年底,××、××、××、××、××、××、××、××8个二类村完成生态村建设。××年底,××、××、××等13个三类村达到生态村标准。其余32个村为四类村,规划在2007年至2011年用五年时间使这些进入文明生态村行列。
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镇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职主抓此项工作,各村成立由支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负责生态村建设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喇叭广播、印发明白纸、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使创建活动
得到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我镇计划组织××年、××年规划内的18个生态村干部到××、××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开阔村干部视野,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干自己想干的事,解决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发挥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加速推进我镇创建文明生态村进程。
3、找准突破口,搞好净化绿化工作。由于一类村经济状况较好,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因此,我镇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净化绿化工作上。一类村位居县城,净化绿化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城的环境和品味,为此,我镇明确10名副职每人分包一个一类村的生态建设工作,首先抓净化,根据各村规模和经济状况,各一类村成立由2至5名人员、2至3辆拖拉机组成的垃圾清运和清扫队伍,并为他们建档备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奖惩,统一发放工资,建立了城
区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即产即清即整的原则,做到村内大街小巷一天两清扫,产生的垃圾定点收集,随时清运,日产日清。同时,为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新增垃圾点36个,并对各村的垃圾点统一进行了编号。其次是抓绿。要求一类村居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易成活、树冠面积较大的梧桐、白杨、槐树,庭院内种植葡萄、瓜蒌、花草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入。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在创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按规定进行相关处理。
4、抓村民道德,促生态村建设。一类村经济条件较好,但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为改变群众落后愚昧的生活习惯,培养群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对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十星级文明户定期评比,并张榜公布,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
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各村要建有文体活动场所,供村民们学习、休闲、娱乐。以××村为例,由于××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每周都定期在文化中心举办交谊舞、秧歌、卡拉OK等活动,不仅本村群众积极参与,还吸引了一大批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的干部群众,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镇以10个一类村为典型,分批实施、整体推进,加快我镇生态村建设步伐。到2011年底,我镇××个村将全部达到生态村标准,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破除各种陋习,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篇: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打赢创建文明生态村攻坚战
××镇党委书记××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县第一大镇。为认真落实省、市创建文明生态村会议精神,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我镇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来抓,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现把我镇的几点做法汇报如下:
1、因村制定,搞好规划。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结合各村生态环境、道德风尚、文体设施、社会治安、生活水平和班子建设等综合情况,将镇××个村分为四种类型。××、××、××、××、××、××、××、××、××、××、××10个村为一类村,到××年底,率先达到生态村标准。然后总结经验,借以推广。到××年底,××、××、××、××、××、××、××、××8个二类村完成生态村建设。××年底,××、××、××等13个三类村达到生态村标准。其余32个村为四类村,规划在2007年至2011年用五年时间使这些进入文明生态村行列。
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镇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职主抓此项工作,各村成立由支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负责生态村建设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喇叭广播、印发明白纸、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使创建活动得到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我镇计划组织××年、××年规划内的18个生态村干部到××、××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开阔村干部视野,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干自己想干的事,解决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发挥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加速推进我镇创建文明生态村进程。
3、找准突破口,搞好净化绿化工作。由于一类村经济状况较好,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因此,我镇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净化绿化工作上。一类村位居县城,净化绿化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城的环境和品味,为此,我镇明确10名副职每人分包一个一类村的生态建设工作,首先抓净化,根据各村规模和经济状况,各一类村成立由2至5名人员、2至3辆拖拉机组成的垃圾清运和清扫队伍,并为他们建档备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奖惩,统一发放工资,建立了城区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即产即清即整的原则,做到村内大街小巷一天两清扫,产生的垃圾定点收集,随时清运,日产日清。同时,为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新增垃圾点36个,并对各村的垃圾点统一进行了编号。其次是抓绿。要求一类村居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易成活、树冠面积较大的梧桐、白杨、槐树,庭院内种植葡萄、瓜蒌、花草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入。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在创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按规定进行相关处理。
4、抓村民道德,促生态村建设。一类村经济条件较好,但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为改变群众落后愚昧的生活习惯,培养群众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对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十星级文明户定期评比,并张榜公布,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各村要建有文体活动场所,供村民们学习、休闲、娱乐。以××村为例,由于××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每周都定期在文化中心举办交谊舞、秧歌、卡拉OK等活动,不仅本村群众积极参与,还吸引了一大批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的干部群众,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镇以10个一类村为典型,分批实施、整体推进,加快我镇生态村建设步伐。到2011年底,我镇××个村将全部达到生态村标准,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破除各种陋习,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篇:势如破竹 强势推进 全面打赢“三改一拆”攻坚战
势如破竹 强势推进 全面打赢“三改一拆”攻坚战
——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一席谈
文/陈悟宪
“开局很好,形势喜人!”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日前接受笔者专访时介绍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势如破竹,声势浩大的“改、拆”风暴在浙江大地上强势推进。1~7月,全省已拆除违法建筑6747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4.9%,所有市都已完成拆违任务;进行“三改”536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3%。
拆出了发展新空间 改出了美丽新环境
今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雷厉风行,强势推进“三改一拆”,抓住历史机遇破解历史性难题。呈现了社会呼唤拆、干部坚定拆、群众逼着拆的可喜景象。
——拆出了发展空间。通过“三改一拆”,我省上半年已腾出土地7.81万亩。其中拆出违法占地5.01万亩,腾出改造用地2.8万亩,可有效缓解供地不足。
——改出了美丽环境。城市主要道路、河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和商业街区、车站码头、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场所的形象大为改观,有效改变了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
——促进了民生改善。已改造城中村2304万平方米、旧住宅区1616万平方米。通过整体拆迁或环境整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消除安全隐患,缓解了居民停车难、出行难、绿化难等问题,使27万户受益,提升了生活品质。
——推动了转型发展。全省改造旧厂区1444万平方米,以用地零增长实现“空间换地”,推动“腾笼换鸟”。大批低小散企业得以拆除,低素质的产业工人得以返乡,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了社会风气。各地依法行政,动真碰硬,铁面无私,不论涉及到谁,违建必拆,没有特殊。党员干部带头自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监督,刨除了违法建筑滋生的社会土壤。做到了正本清源,清风正气,还法律以尊严,还社会以公正,还百姓以公平。
——提升了政府公信。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各地乘势而上,一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得到了解决,改变了过去拆软不拆硬、挑着拆、捡着拆的“选择性”现象。真正拆出了公平,改出了正义,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锻炼了干部队伍。各地把“三改一拆”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把拆场当考场,促使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着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能驾驭全局、敢抓敢管、勇往直前、富有团队精神,各方面起表率作用的“狮子型”干部。“顶层推动”全省齐心 “抓铁有痕”工作得法
“拆违是天下第一难”。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顶层”推动便见效。
多年积存的老大难问题,曾让多少干部头痛,曾令多少百姓抱怨。然在“三改一拆”行动中,迅即迎刃而解,赢得一片赞誉。这位负责人认为,“„三改一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须归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审时度势,智慧决策。”
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和现场会,亲自作动员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赴各地调研指导“三改一拆”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都非常关心支持“三改一拆”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亲力亲为,抓调研督查,抓工作推进,抓典型示范。各地各部门展现了高度的执行力,将“三改一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密部署。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借势借力,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如火如荼……
工作方法上,也大有可圈可点之处。
夯实基础工作。围绕学习先进、促进平衡、规范台账统计、保证社会稳定等工作重点,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部署了“四互三看”活动,相继开展了第一季度考评、各市循环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了规范台账和统计工作等文件,建立了各市联系点,开展了明查暗访。近期,又对行动迟缓的8个县(市、区)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加大了督查推进力度。
强化法规配套。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审议通过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省高级法院和省住建厅、国土厅、经信委、法制办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做好政策配套。
注重部门配合。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力助推面上工作,形成了“大合唱”的局面。省纪委抓好监督检查;省委组织部强化组织保障;省民宗委积极治理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省司法厅注重发挥法律服务作用;省财政厅专门下达了专项经费;省信访局做好接访稳控;省综治办和水利厅、交通厅、环保厅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各市相关部门立足本职,共同做好组织保障、政策研究、考核指导等工作,合力推进。
创新工作机制。各地注重把“三改一拆”与治水、治污、治城、治乡等结合,建立健全领导联系督导、部门与联系镇街捆绑考核、排名通报、约谈问责、党员干部零违建报告、重大违建挂牌销号和公安保障、司法保障、纪律保障等制度。积极采取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城管信息系统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三改一拆”行动。
营造浓厚氛围。“摄像机比推土机管用,笔头比榔头有效”,各地十分重视舆论先行,为“三改一拆”鸣锣开道。省委宣传部专门部署“三改一拆”行动宣传报道,省级主要媒体和各地报网广电都开辟了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定期公布违建“黑名单”和各责任主体考核排名,树立正反典型,加强激励与鞭策。
“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声势浩大的„大合唱‟。”事实雄辩地证明:“三改一拆”,拆出了气势和氛围,改出了形象和面貌,用出了效率和效益,赢得了群众口服和心服。
再接再厉强势推进
坚决打赢攻坚之战
日前,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肯定了近8个月来的“三改一拆”工作,强调要巩固成果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强势推进,坚决打赢“三改一拆”攻坚战。
“这是在„三改一拆‟进入攻坚期的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的高度重视和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这位负责人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发出的进军令和冲锋号,给“三改一拆”行动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气可鼓不可泄!”次日,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即召开扩大会议,进行深入学习贯彻。决心再凝人心,再鼓实劲,义无反顾,切实做好这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坚决实现省委、省政府的预定目标。
——咬定目标,强势推进。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将3年拆违1亿平方米和改造1.4亿平方米的总任务,一次性分解到各地。由城及乡、由易到难,向纵深推进,做到该拆尽拆、应改尽改。鼓励进展较快的市保持良好势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3年任务2年完成。
鼓足气势,攻坚克难。各地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重点突破占用农耕地,影响公共安全和重大建设,严重影响城乡规划、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城郊接合部等的违建;先行拆除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财政供养人员的违建,以及妨碍公共利益的大型、典型违建。
强化考核,“鞭打慢牛”。进一步组织开展结对比促活动,督促进展较慢的市、县克服障碍,迎难而上,迎头赶上。对改拆项目进行逐一核查,所有改拆数据都要经得起监督检查。
——规划引领,拆用结合。做好拆、清、改、建、用的结合文章,以改带拆,以拆促改,以点带面。“即拆即清”。已安排改造项目的要按照规划施工建设,未安排改造项目的要做好绿化、硬化,做到拆一处、清一处,改一处、建一处、美一处,真正让发展得空间,让群众得实惠。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改造和拆后利用方案。各地要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功能更新提升相结合、与城市设计相结合,与实施上位规划相结合、与各专项规划相结合。要更加重视农村的规划设计。避免低效利用、重复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美丽家园。
注重拆改创新。继续将“三改一拆”与治城治乡有机结合,提升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治水相结合,推进“四边三化”、“清洁河道乡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提升城乡环境;与“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长效,全面“禁新”。认真组织宣传贯彻《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督促各市县制订实施办法,依法推进“三改一拆”。依法严厉打击顶风违建,严防违建回潮、反弹,确保在清理老账的同时不欠新账。要实施动态监督防控,“即查即拆”,第一时间制止新增的违法建筑。
完善机制,坚持“块抓条保、分级负责,综合执法、合力推进”,整合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力量。健全考核办法,实行季度考评、考核,督促各县、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积极创建“无违建县”。首先要抓好无违建道路、无违建河道、无违建小区、无违建社区、无违建乡镇等的创建。将“无违建县”创建纳入“平安浙江”考核,分期分批达标验收。
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要集中报道一批“三改一拆”行动先进典型,展示改造前后、拆违前后的变化与成效,营造深入人心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2020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
2020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四篇
本文仅供参考
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1】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押马村、柳树坪村、沙湾村干部群众“精准扶贫”的弦就一直紧绷着。2017年7月20日我们“情牵脱贫攻坚”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调研小组从千里之外的湘潭来到了碗米坡镇。
经过十天的调研工作,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十天不只是调研十天这样简单,它也是我现在对生活态度的对照。
这十天我不仅看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写实画作的简捷洒脱、《血色湘西》的荡气回肠、自然留给湘西的青山绿水白云、先祖留给湘西的木质结构的吊脚楼……,还看到了湘西人们为了生活辛苦劳作的一幕幕,更触动我的心弦。
这时,让我为你们分享这一幕。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为了补修好房顶上的漏洞,把瓦片一块一块、整整齐齐的放在背篓里,然后从山下背到山顶上,我们用沉重的脚步走到老奶奶的跟前,用颤抖的声音对老奶奶说:“奶奶,你这是背到哪里去啊?你家里人呢?”老奶奶用一口吞吞吐吐的湘西话回答我们:“要背到山上去啊,家里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老奶奶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远去,看到这一幕我们的心很沉重,肩上的担子更沉重。
这十天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有土家姑娘温柔婉转的歌声,小桥流水的潺潺声,村民用船桨击打着水面声,森林里鸟儿对唱的欢歌声,晚上一片蛙声、蝉声相混合就好比集市的热闹景象,听的声音还是百姓对政府的赞美声。
当我们在问村名“你对当地的扶贫满不满意呢?”这个问题时,村民的回答都是:“国家政策好,哪有什么不满意的嘞?”就好像他们先前就商定好这样回答似得。国家帮百姓修马路、新修房子、搞搬迁、搞开发,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所以百姓对政府赞不绝口。
这十天,在碗米坡镇的所见所闻所查甚是让人心寒,更是让人深思。
一、家中有孩子读书,学费支出较大。
二、除了农作物,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单一,山下村民主要以种植收入为主,山上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粮食需要去集市购买。
三、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老人在家中农务,年轻人长期外出务工,没有资本从商,缺乏经验和技术,致富的观念淡薄。
四、村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理所当然。
五、自然灾害长发生,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因病、残致贫。
七、交通严重落后,物价昂贵。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因交通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人们要发展,首先先解决贫困原因。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政府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种植一些高价值,高价格的农产品,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想要真正带动贫困区的经济,国家必须加强贫困区的交通建设,让贫困区与外面连接更密切,还需引进项目让贫困区百姓一起致富。
在这几年,柳树坪村、押马村、沙湾村干部们的努力下,三个村子的扶贫情况有明显的成效,如:政府帮村民改造房子、新修马路、安装自来水、将山上的村民搬迁到县城里、在当代发展高效农业(大棚)等等。希望湘西能尽早脱贫,希望中国能在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社会。
这十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在带队老师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工作认真;在同伴身上学到乐于助人、吃苦耐劳;而且还在湘西人们身上学到了对生活艰苦不懈的态度与精神。
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2】
通过学习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深深感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英明。消除贫困是多少人的愿望,实现这个愿望可谓功德无量。
作为教师我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脱贫攻坚出一把力。立足教育岗位扶贫先扶智,提高贫困儿童受教育水平是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课的教案,让自己的教学扎实有效。使更多贫困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不让这些贫困生因为贫困而在享受的基础教育资源上与其他学生拉开档次。从而使贫困生在学业上有更多地接受大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机会。从而能够切实的提高其就业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可以对贫困生在学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要想方设法提高贫困生在上课听课方面的效果。课后要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提高其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这些都是提高贫困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
要消除贫困除了扶智还要扶志。要在教育工作中侧重于对贫困生的扶志,要逐步树立起他们远大的人志向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来战胜眼前的困难。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以使一个人乃至一群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要知道一则励志的故事有可能就会拯救一个颓废的灵魂。
要帮助贫困生脱贫还可以在生活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照顾。可以通过捐助或组织捐助物品,钱款等方式自主贫困生完成学业。也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来从不同层面给予贫困生以适当的帮助。使贫困生不因为贫困而辍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想让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要在教育方面使他们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都言简意赅的阐明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责无旁贷。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都应该尽一份绵薄之力。
着力点也很好抓住,就看有没有好的眼光能抓住工作的要点和重心。能抓得住关键点,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老师,手里没有多少资源一样也可以在扶贫攻坚领域有所成就。
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3】
自年初来,乡镇党政加强组织领导,深入细致调查摸底,认真制定减贫计划,主动对接部门帮扶,精心统筹各级资源,艰辛落实减贫措施,扶贫攻坚有一定起色。但经多方观察,目前的工作进度和成效,与国家“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有不小的差距,与贫困户脱贫的渴望有较多的不足。如何体现“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要求,实现“精准滴灌”的举措,从而达到各方满意的效果。针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工作研究时参考。
一、“思想扶贫”树发展观念。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病,要找准病根。当下就一个具体的贫困家庭而言,农户思想中有痼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助其脱贫,就有必要去除贫困户成员思想上的病根,特别是要把脉成员中当家人的思想,进行开导。有的贫困户认为贫困是宿命,历数本人、本家诸多不顺,不相信命运可以改变,不相信帮扶可以带来不同生活。这就需要我们用帮扶热情去感染他们,用积极态度去影响他们,用美好生活去激励他们。
有的贫困户认为低保至上,低保很稳定,有固定资金收入,帮扶是临时的,是一阵风,人走事完,扶过即返贫。这就需要我们宣传自立自强的成长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靠救济不如靠自己,靠社会救助不如建设家庭经济基础,保住吃饭仅仅是微小的起步,还要给子孙后代提供发展后劲。
有的贫困户认为帮扶就是“及时雨”,缺什么,国家、单位就应该解决什么,送点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反复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厌其烦地说服建成长期增收项目的实惠,还要花时间说明帮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是要对全社会负责的。
有的贫困户认为扶贫是平均主义。不论哪个部门来帮扶,不论资金从哪个项目传送,不论有没有使用条件,都是一个国民福利,户户都该得、人人都一样,谁多谁少都不合理。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帮助分析其自身条件,宣传解释扶贫政策,传达财经纪律,更需要设计好项目、资金、措施启动或使用的制度,要在帮扶行动中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要取信于帮扶对象,要依靠基层“两委”开展群众工作。
二、量体裁衣定脱贫方案。
解决好思想问题的同时,就是如何给每个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走上增收致富脱贫的顺道了。凡是如实按要求进村入户的单位和干部,都会了解每个贫困户的成员和条件是千差万别的,要想用一个便利的模式或简单的程序成功帮扶一个具体的家庭户,是困难的。唯有一户一法,一人一事,才可能实现政策对接,才可能落地生根,才可能开花结果。全家无病无残的,要看看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历。如果有,就根据有无学成的技术或经验,给予推荐企业就业;其中有决心搞特色种植养殖的,就可以给予购种或育雏补助,也可以帮助贷款贴息。如果没有务工经历,那要从家庭小规模种养殖扶持起步,积累一个周期经验后,再帮助适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家庭劳动力有病残的,就要根据身体条件判断并商量适合种养的具体品种,要推荐小家禽、小手工等简单易作的增收项目。也可以帮助落实合适的特殊技能培训,到吸纳残疾人的企业岗位就业。
现在一般居家的,以50-65岁的中老年农民居多,他们的小规划种养经验丰富,但大户经营经验缺乏,又容易受规模经营吸引,往往决心大,但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条件,对具体的经营项目不能合理提供意见。我们就应帮助其挑选小型的产业项目,发挥农户自身经验优势,找到致富的路子。
三、选好对象重示范引领。
万事开头难,局面靠起步,示范作引领。当前,基层组织不欢迎送温暖式带来的分配矛盾,农户不满意现金物资形成的不平等待遇,扶贫就需要开拓更宽阔的路径。如果将“赠送”转换为“激励”,心理矛盾将会大大降低。动员各家各户养殖的时候,往往担心其折价变卖畜禽,快速消费,从而失去增收意义;甚至因为农户不愿付出辛劳,拒绝单位的种养殖帮扶项目。如经过情况了解,认定贫困户完全能够实施种养,就不必心急求得一步到位,也不必一次性户户落实,可以发挥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作用,物色动员有思想有条件的少数几户,培养成专业户、种养大户,先做到养起来,活起来,富起来,自然会让周边的群众心动眼热,“原来我也可以做”!
一旦有人成功,那么其余的贫困户连小规模家庭养殖也会主动提出的。
四、管家服务助长效增收。
精准扶贫与走亲戚式的送温暖质的区别在于“不脱贫不脱钩”。当前入户扶贫,亦表现出入手难、维持难、见效难。如何进一步推进贫困户精准扶贫?我认为需要仆人精神,要采取管家式服务,从扶持对象的优选、种养项目的商定、资金措施的落实、帮扶部门的跟踪,均要站在农户的角度去思考,去跑腿,去动嘴,甚至先学会后传授,直至贫困户能独立操作,并且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性支持。还要在全过程为每个贫困户建立服务台账,关键环节乡镇党政及驻村干部必须亲力亲为,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坚定保障。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4】
为了检验我省各地的扶贫工作成效,使我省精准扶贫档案更加完善,脱贫攻坚作战图更加精准,精准帮扶工作更加有成效。经省政府的研究决定组织高校大学生在暑期开展“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
湘潭大学在这次活动中共组建了91只调研队伍275名老师和志愿者参加,深入调查湘西保靖县和永顺县两个县的乡镇地区的贫困情况。环境与资源学院在这次活动中共派出了三名老师和6名同学组建了三只调研队伍赴湘西调研,我们学院的三只调研队伍的带队老师分别是刘国华书记、张壮宇老师以及李晓鹰老师。
我所在的队伍是由章壮宇老师带队,赴保靖县碗米坡镇的柳树坪村、沙湾村以及押马村这三个贫困村做调查。
当大巴到达保靖县时已是下午。烈日当空,一下车,一股热流扑面而来,我心想着这十来天注定不一般。在保靖县政府开过大会做简短培训后,我们便不作停留马不停蹄地赶往我们扶贫调研的第一站——柳树坪村。
去柳树坪村的乡镇中巴车在整洁干净的柏油路上驱驶着,在车上的我们只注意到了干净的柏油路以及柏油路旁那秀丽的水光山色,初来乍到的新鲜感以及这秀美的湘西美景让我无暇去猜想接下来所见闻的。到达柳树坪时,已是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西下。立刻开展调研已经不便,便在贾村长家吃过晚饭在村委会住下。接下来两天便是调查村委周边的两个组。在这两天的调研中看见了不同家庭的不幸与贫困,也听见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户贾姓人家,丈夫在修水电站的时候不幸身亡,从此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所有的重担落在了一个妇女人家身上,抚养小孩读书,照顾年迈患病的公公。在我们调查的时候也能发现这是一位懂的生活的女人,即使生活贫困、房屋破旧,但依然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而我们作为一个调查者,怜悯同情根本无济于事,而对他们的帮助就是真实地记录情况,向上反映。通过这两天以来的观察,柳树坪村的这两个组的村路建设比较好,家家户户都能通,而且都能用上自来水。但是柳树坪这两个组的贫富差距较大,家庭富裕的活着小康生活,家庭不幸的贫困潦倒。而在山里边儿的普溪组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第三天我们进去普溪组,这里组里各家各户基本一样,破旧的木房,崎岖的小路。每家每户都有病患全是是贫困户,有各种各样致贫的缘由。
在这三组调查完以后,柳树坪的调查也就结束了。村长的全程陪同让我们的工作方便很多,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令我印象深刻。总结这个村的特点就是交通比较便利,村路修的比较好,人均自来水有保障。但柳树坪村的贫富差距较大,贫困户较多患病且无钱医治,房屋被白蚁蛀蚀。
在柳树坪村的调研结束后,我们便立刻赶往了沙湾村,沙湾村在柳树坪村的上游,对面就是首八洞民族特色村,美景自然没有话说,沙湾村的村民住的较为分散,所以在沙湾村的调查分为两个部分,即为山上和山下。但还分为两个地区,所以在沙湾的调查比较艰难,要爬两次大山。山下的村子情况较好,村民们出行都比较便利,贫困程度也轻一点。所以到达沙湾的下午我们就把山下傍水的贫困户给调查完了,第二天由于当地赶集十点多我们才开始上山,背着水带着资料开始爬山,烈日炎炎,村秘书领路,一步一步向上爬,藿香正气水都喝了好几瓶,在半山腰遇到了赶集回来的村民,他们背上的背篓里边全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米以及生活用品,他们住在那山上,农作物不好种植,所以只好拿微薄的收入换取必需品。种植得最多的还属玉米,没有产业,没有固定的收入。当我们到达山上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山上的人家也基本一样全是木房子,破破烂烂,村中也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在调查过程中有一幕让我们所震撼,一位杖朝之年的老奶奶背着一大篓的瓦片颤颤巍巍的走着,为了修补她家拿破旧的屋顶,心中感慨万千。当我们调研完山上之后下山已是黑夜。沙湾的第三天看见的都一样。
在沙湾村这四天以来,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沙湾村的风景秀丽,可以发展旅游,而且沿河可以捕鱼。山下的人完全可以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好起来,但或许是因为成本问题,亦或是思想上的落后,人们根本没有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给利用起来。
押马村,与柳树坪村隔河相望,全村有三组共三百多户人家,其中贫困户七十多家。这是我们调研的最后一个村,相对于柳树坪和沙湾村来说,押马村整体来说相对好一点,但同样的依旧有贫困的,我也不一致列举,因为贫困的根源都一样。沙湾的贫困户比较少而且相对集中,所以我们花了一天就弄完了。
通过这十来天的对这三个村三百三十八户贫困户的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贫困户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些贫困户中,多半为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其中患病的也多,劳动力少且长期在外。有想要经商或者从事产业发展的也难有成本支撑以及技术指导。白蚁等自然灾害致使房屋破旧。且村中无学校,孩子上学一般都要去镇上或者县城,需要租房陪同,教育成本大。且个别贫困户的思想因为政策的保障而越加落后,整天无所事事即使能做也不做,等着政府救济。
我想,这些问题致使农户带上了贫困户的帽子,且想要摘掉这顶帽子也并不是每人补助多少钱就能摘掉。各个乡镇应该解决其根本问题,对贫困的家庭进行产业帮扶,开发项目,培训技术使村民们不闲着。且大力加强思想上的教育,不能整天只想着国家的政策福利,政府的救济,而是应该自己动起来致富。在教育这一方面需大力扶持,只有小孩教育好了思想才好先进,才会有机会走出大山,摘掉贫困户着一顶帽子。
十来天的奔波跋涉,走遍了个户人家,看见了村里人家的淳朴与善良,也见到了贫困疾苦。只能感叹这世间的幸福一样也不一样,这世间的疾苦各不相同又如出一辙。我愿这湘西秀丽的山水被世人所见,湘西的贫困户也越来越少。
第五篇: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张福山
新发朝鲜族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族乡,素有“歌舞之乡”和“水稻之乡”的美誉,301、111两条国道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为1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6万亩,人口11712人,辖7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其中新发、东光两个村是朝鲜族聚居区。新发乡东光村2006年被确定为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全区北疆文明大通道创建试点村,该村以优美的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文化、欢快的民族歌舞、独特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众多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2006年全旗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按照“试点先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对东光村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划。两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旗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帮助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了村部综合楼、民族广场、民族敬老院、水泥环路、餐饮一条街和民俗馆,改造茅草房30栋,安装路灯20盏,清理垃圾5000立方米,植树1.2万株。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生态新农村壮丽画卷已初步绘就。
一、创建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为确保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成效,首先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指导、检查和督查工作,并制订《东光村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实施方案》;二是利用召开干部大会和村民大会的形式在全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同时利用宣传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社会宣传,达到了家喻户晓。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把实施试点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握建设重点,突出项目带动,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切实负起组织领导和推动的责任。成立了9个文明生态村创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搭配专门的工作人员40余人,班子成员人人抓项目,具体工作人员人人有责任,实行每周项目进展汇报制,做到了干部工作有动力、群众创建有热情,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实施项目拉动,推进创建工作进程
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生态新农村样板,我们狠抓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民俗风情旅游业的开发。争取资金150万元修建了从301国道通往东光村长2050米、宽5米的水泥环路,极大改善了交通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路两侧栽植了观赏灌木树带和各种花卉,美化了村屯环境;其次,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了长270米、宽30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同时建筑了五栋民族特色餐馆,凸显了朝鲜族文化风情,打造了民族餐饮和旅游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善人居环境。在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设计院对东光村屯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在东光村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8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两侧安装了20盏路灯;在水泥环路和村主要公路修建木栅栏围墙3700延长米;讨论通过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在水泥环路两侧安放了垃圾箱17个,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卫生。在上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乡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劳动,在村屯规划、施工现场、项目基地都留下了干部和群众心血和汗水。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同时得到了共建单位阿荣旗森警大队全体官兵的大力支持,在警民共建中形成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强大合力。
(三)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乡党委结合东光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一是以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从加强水稻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对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清淤改造,同时引进了沙沙泥、长粒香、农粳12和农粳13等优良水稻新品种,并在成功注册了“阿伦新”优质大米商标的基础上,提升了加工水平,提高了包装档次,使“阿伦新”远销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等地,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领域。通过文明生态村创建,加强了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农民务工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今年春天以来,仅东光村到韩国和日本打工的朝鲜族农民就有73人,到国内各大城市韩资企业打工的70人,年收入800多万元;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乡党委政府在东光村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旅游文化资源,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破旧茅草房30栋,建特色餐饮一条街民俗餐馆5栋。截至目前,东光村民族特色餐饮业已发展到15家,吸引了大量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等地的游客,每个业主年收入预计可在10余万元以上。通过对典型的引导和宣传,基地建设的带动,鼓舞了全村农民参加文明村建设的博大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四)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文明和谐新村
文明生态村创建首先要从文化上下工夫,从特色上找出路,对此,我们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突出文化主题,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特色为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2006年在东光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其次,为给农民群众提供读书看报、文化娱乐的场所,申请资金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2平方米的朝鲜族综合文化活动室,今年9月份,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又给我们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成立了东光村“农民书屋”;第三,为弘扬民族文化,乡党委和政府投资10万元组建了朝鲜族新发艺术协会,购买了服装和乐器等设施,艺术协会成立后紧紧围绕文明生态村创建编排了一批相关的文艺节目,并进村入户开展演出活动,两年来,该艺术团承担全旗大小接待演出80多场。民族广场、综合活动室、艺术协会这三位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引导,提升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内涵,带动了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突出特色,打造民俗旅游名村
东光村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和民族歌舞文化,加上日新月异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各界领导和众多人士的关注。2006年全市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和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文明村创建现场会期间,来自内蒙古的各界领导和来宾在东光参观视察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2007年6月18日和19日,在全旗首届丹敖节期间,东光村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迎来了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40余家新闻单位记者和全市200多名各界旅游朋友的光顾;刚刚过去的旗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在东光村成功举办了迎旗庆新农村建设成就展,得到了参观来宾的一致好评。今年的9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在阿荣旗视察期间,到东光村进行了参观指导,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和取得了成果给于了成分的肯定。截至目前,东光村民俗馆和新农村建设成就吸引了5万余名人士参观,来宾在东光村不但感受到了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而且独具魅力的朝鲜族歌舞文化、特色美食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这些都已成为阿荣旗打造文化大旗的头牌,也使东光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区朝鲜族民俗第一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三年之内改造所有的茅草房;按照“民俗游、乡村游”的发展规划,打造朝鲜族民俗文化风情园;
(二)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
(三)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四)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使东光村每家都建上沼气池,并合理开发新能源。
总之,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克服了建设时间短、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困难,全乡干部群众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可难,取得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强力推动了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抓手,把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创优争先,为把东光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乡人民政府
张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