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一个民间故事
大家好,今天能和姐妹们共同探讨学习“美丽庭院”创建,我感到很荣幸。当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正在积极开展,这是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农村面貌的改造提升离不开妇女姐妹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为大家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勤俭持家
二是“美丽庭院”创建实施方案
两个问题:
1、五美的标准?
2、美丽庭院创建原则?(引领性、群众性、长效性、惠民性)
有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馒头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是日子也是难以维持。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子儿女,身体力行,勤俭持家,日子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第二篇:春节的民间故事有那些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色彩浓厚的节日。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民间故事有那些,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三、春节的民间故事有那些
故事一:熬年守岁的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故事二:万年创历法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
故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故事四:“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
故事五:腊八粥的故事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
故事六: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故事七:老鼠嫁女的传说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民众鲜明的爱憎。
故事八:贴春联的传说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联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就符。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优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连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拒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付对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老百姓家,除夕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出巡,埃们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提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故事九:过年放爆竹的传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传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主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深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暴烈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它可让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的吉利平安。
据说唐代时,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程串做成“编炮”(既鞭炮)。燃放爆竹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故事十: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第三篇:高中生介绍一个民间故事
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介绍一个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1
滕县的北部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两山东西相对,象是一对情人在诉说着什么。原来它们诉说的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这姑山脚下住着一位双眼都瞎了的老嬷嬷和她的独生女英姑。英姑水灵灵的眼,细细的腰,朱唇银齿,乌眉青丝。英姑不仅长得比西施还俊,而且心地善良,山里山外,都夸英姑的心眼好,都赞英姑的模样俊。多少小伙子整天围着英姑转。英姑白天上山挖莱打材,晚上灯下纺线织布,娘俩相依为命。英姑都十八了,还没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来老娘年纪大了,又两眼双瞎,得人照顾;二来英姑早就相中了一个人,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个身强力壮、心地善良的小伙子。每天早晨,一个上山挖莱打柴,一个下山帮耕犁田。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终身。瞎眼的娘也很乐意,就准备在这年“七夕”给他俩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英姑正在溪边洗衣服,可巧被来此游山玩水的县官撞见了。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岁了,家里现有两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寻花问柳,是有名的恶棍、色鬼,这回见英姑年轻貌美,就要抢娶英姑,英姑宁死不从,县官又恼又羞,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派人抢走了英姑,又杀死了老嬷嬷。英姑那个哭呀、那个闹呀,死也不屈从。她心里想着他的憨夫,哭着她的老娘,光想找机会逃出这虎口。后来,在打更老人的帮助下,逃出了衙门。县官可气极了,带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纵身跳下山涧。憨夫得了信,来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两边的山头,也从山顶跳下了悬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脚下的乡亲们心里都很难过,就在这两山的中间为他俩修了一座庙。从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2
关胜、林冲收服神火将魏定国上了梁山,在大寨聚义厅摆宴庆功。正在喜庆时,戴宗急急跑上大寨,向宋江、吴用禀报:“兖州太守把打虎将李忠捉进城中。那太守扬言捉住宋江,一齐送到东京请功。”吴用听后怒道:“这个贼太守,一向和我梁山为敌。何人前往相救李忠兄弟,取下兖州城?”
魏定国听后言道:“我刚上山,寸功皆无,我与兖州赵太守有旧交,他知我前来围剿梁山,但不知我已归顺大寨,替天行道。我带数百名义卒,再跟几位有心机的弟兄前往。可不动一刀一枪将李忠兄弟救出。皇上调我敕书还在我身上。我应当即前往,怕夜长梦多,一旦时间长了,皇上定会将我归顺义军事儿通报天下,再取城池救李忠可就难啦!”
没等宋江开言,吴用一揖道:“魏定国兄所言极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当即下山。”
宋江道:“就依魏兄所言,石秀、燕青、刘唐、时迁兄弟扮成副将前往,随机应变!”他话音刚落,遂听一声怒吼,如晴天劈雷一般:“我得前去!”大家看时,见李逵瞪着一双环眼,怒不可遏:“为何不让我去?”
宋江怒道:“你粗鲁任性,这种细事,怎敢派你,不须厮杀,你去坏事!”
李逵道:“哥哥息怒,我听魏哥哥的,我不言语,给魏兄牵马也行。”
魏定国一抱拳道:“李逵兄弟愿去,就让他去,委屈李兄给我牵马好了。”
当即起兵,第二天一早来到兖州城下。一杆“魏”字旗飘在当空。魏定国坐在马上,向城上喊道:“城上兄弟回禀赵太守,就说他旧时好友魏定国拜见,有大事相商。”
城头兵卒看看旗号,都是官军,急急跑上大堂回禀。赵太守听说魏定国前来,定是商谈剿灭梁山之事,带着数名兵丁,前往城头细看真伪。赵太守一登城头,魏定国一眼望见,抱拳喊道:“赵兄,我这里有礼了。”赵太守一看果真是魏定国。魏定国接着问道:“为何紧闭城门?”赵太守道:“你有所不知,近日梁山贼寇常来骚扰。前日拿得一贼李忠,怕梁山发兵前来,为防贼寇,只得紧闭城门。”魏定国道:“皇上有旨,让我前来调兵!”赵太守道:“快开城门。”
魏定国跟随赵太守,率数百名义军进了城,来到府衙。赵太守忙命摆上酒宴。魏定国先宣圣旨,赵太守听旨后,急忙人席。正吃喝之间,突然有兵卒道:“禀太守,京城传旨官驾到。”魏定国听此一惊,以眼示燕青、石秀。燕青、石秀紧按利刀。赵太守跪下接旨。那燕青手疾眼快,传旨官展旨刚要宣读,被燕青“刷”地一刀将传旨官脑袋砍掉。赵太守一惊,石秀刀搁在他脖子上:“不准动,你勾结水泊贼寇,假传圣旨,其实你早和梁山有暗约。快快写令,将那水泊贼头李忠交给我们。”
赵太守:“天大冤枉,我和水泊贼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能和他们……”
刘唐怒道:“将兖州所有官员拿下。”一个个衙役,都被义军逼住。
赵太守吓得浑身筛糠,结结巴巴道:“你们别、别误会。”
魏定国道:“兖州城已被义军包围。我已归顺水泊义军,替天行道,实话相告吧,把李忠给我,留你一条性命,保你城池安全。”赵太守道:“说话可算数?”
魏定国道:“你写令,我们带李忠出城,你再追赶,保你不死!”
赵太守只得写令。李逵、刘唐带领三十名义军来到大牢。一进牢门,李逵抡起板斧杀将起来,刘唐接出李忠,他们拿着令箭来到西门。魏定国一声令下,三百余名义军也已到西门。魏定国这才放了赵太守:“我们离城五里,你可在后派兵追赶!”说罢大队人马离开兖州。赵太守翻脸不认账,立即下令追赶。他们追出五里之遥,那赵太守怪叫:“你们这帮混蛋,怎么把梁山贼寇放走了?快再追!”官兵一下涌出城来。那赵太守催马扬鞭:“不要放跑了叛贼魏定国!”正在他暴跳如雷时,前边追赶的退了回来。赵太守一怒:“谁再后退一步,格杀勿论!”“刷刷”两刀杀死两名官兵。赵太守像输红眼的赌徒,坐在马上催官军穷追,一下追出十几里。突然一队义军杀来,又一队截住退路。端坐马上一白面将军,骂道:“你这贼子,魏定国将军留你一条性命,你却恩将仇报,加害魏将军,留你何用!”话到箭到,一箭射进赵太守咽喉,太守当即栽下马来。官军一下乱了营,被义军大杀一阵,死伤无数。这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小李广花荣。遵军师吴用之令,在此等候截杀追赶官军。官军退回兖州,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城了。
后人有诗赞道:
魏定国巧把计献,智取兖州救李忠;
取胜速退兖州府,吴用伏兵大事成。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3
济州城郊有个金家岗,金家岗有个金大坚。金大坚家庭贫苦,父亲早故,只得靠他上山打柴,母亲纺线维持生活。这里有个他上梁山前,卖柴的故事。
金大坚从十岁起就开始上山打柴,打柴要经过碑林寺。碑林寺碑很多,多是历代书法家撰写的碑文,名家铁笔刻写而成。他天天上山,都要在碑林认字、写字,久而久之而成了刻印记的金臂匠。
他是如何自学的呢?每天上山要认一字,写一字,从点、撇、勾、捺学起,没有钱买纸笔,他就在地上练,山石上划,一练就是十年。他还要天天挑柴到济州叫卖。
当时济州城街面很窄,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两边街面店家谁也不愿让放担卖柴,怕影响自己的生意。金大坚只得挑着柴担漫街叫卖,没有放担的地方。
一日,他来到顺河街叫卖,将担子放在一家无字号剃头铺前,店家不撵他,他天天把柴担放在那里。天长日久,就和店家昆熟了。
这家无字号剃头铺的师傅姓张名二川,膝下只有一女,名叫三叶。父女俩相依为命,剃头为生,苦度时光。
又一天,金大坚家中断了炊,没有吃早饭就去山上砍柴,又急急忙忙挑着到城里卖,卖了钱好买米粮下锅。金大坚忍着饥饿,强打精神,挑着柴担赶到城里,把柴担放在剃头铺前,头晕放下,只得叫女儿三叶把金大坚扶进店里。三叶把金大坚扶在椅子上躺下,让他歇歇。见他是饿昏的,就端来一碗热米汤,一勺勺喂他。不一会儿,金大坚醒了过来。从那以后,他非常感谢二川父女救命之恩。一直想答谢他们。怎样答谢呢?他想啊想啊。一天,金大坚忽然想到剃头铺没有字号,为何不挂牌字呢?问师傅:“你这店铺,为何不挂牌字呢?怎么不写一个呢?”叹了气:“我穷得丁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请人写啊!”
金大坚说:“牌宇是店铺的门面,有了牌字,你头剃得好:人家会说在店理的发,无有店名人家怎么传扬呢?这样吧,师傅,如果你不嫌弃,找块木板,我写怎样?”
师傅说:“那敢情好!”立即拿过一块木板。金大坚从腰里掏出笔墨,饱蘸一笔,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把牌字写好,挂在店门上。人们谁看谁称赞字写得好。再看店名为“五顺理发铺”。二川父女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人们称赞,他们看看字也感到写得不错。
不久,济州府从京城来了个巡抚视察济州,路过五顺理发铺,看那字写得好,越看越感到这字集数名家之优,创出新意,就进店理发。作陪的官员,只得立站两旁。巡抚坐下让理发。十分认真,他理着发,巡抚问道:“你这店的题字,是哪家大人写的呀?”
二川道:“是个打柴的后生。”
“他叫何名?”巡抚问。
“叫金大坚。”二川答。
“住在何处?”巡抚追问道。
“住在金家岗!”二川回答。
巡抚理完发,站起说:“此人不寻常,学识渊博,你父女叫何名,从店名可以猜到啊?”
二川道:“那您就猜猜,猜准理发钱不要!”
巡抚道:“你女儿叫三叶,对也不对?”二川道:“对、对,太对了。”
“取你父女二人名字题店名,一般人是起不了的!”巡抚交了银两道。
“不要钱啊!”
“那可不行,就看一眼这店名和字,也值纹银二两啊!”巡抚说后,又对其他官员说:“抬轿直达金家岗!我要亲访此人。”巡抚理发交银二两,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扬出去。二川可发了财。达官贵人,一般百姓,排队也要到五顺理发铺理发。
相传那巡抚到了金家岗,未见到金大坚。他已被戴宗、萧让请上了梁山大寨。当了一名专造一应兵符印信的头领。梁山玉臂匠金大坚,从此名扬天下。后人赞道:
二川三叶父女善,大坚放担结情缘;
巡抚明眼识英才,人们都赞金大坚。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4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5
又是相王。但此相王非彼项王,这个相王是个开天辟地式的神话般人物,土家族的祖先,土家族发源地的开拓者。
话说五千年前,在今长阳县清江流域有一个伟大的部落首领,以武力征讨四方,使自己的部落成为清江流域最为强大的部落。叫务相,人称相王。有一日,项王率领兵马逆江而上,去远征清江上游一个还未臣服的部落,来到盐阳。
统治盐阳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王,她的美,据说世上所有的文字都无法形容,只有天上才得一见。于是人们称她为盐水女神。那日项王正在江上行船,忽然听到山崖边传来一阵优美的山歌,然后盐水女神出现了。一时间江水停流,众人痴呆,只有优美的歌声在林间树梢飘荡,女神的长发随风起舞。痴迷的男人目光在女神身上停驻。盐水女神是专程来接务相的。她早就倾慕这位人世间不凡的伟丈夫,巴人部落的大英雄了。
她深情款款地邀请众人到她山寨里歇歇脚,于是众人停舟上岸,去盐水女神的山寨留宿。这一停留却非止一日,务相和女神结为夫妇,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英雄美女,人们都说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他们送上万千祝福。相王欣获美女,女神喜得英雄,郎情妾意,真个甜蜜无比!
好景不长。虽在温柔乡里,相王却并没有忘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仍然在计划着统一清江各部的宏图伟业。然而,自从嫁给务相之后,盐水女神一头从天庭堕下凡尘,一心一意去爱她的丈夫,不愿和他有片刻分离,何况上出师远征?何况,远征的路上还有别的漂亮女子!于是昔日的女神开始百般阻挠相王的出征。她只想用柔情蜜意来挽住郎君的心,过平凡的恩爱日子。
悲剧性的日子来临。相王早已部署好行军准备,这日天刚微亮在江边整装待发。为了他的梦想,温柔梦乡已顾不得了。就在他出发的命令刚下之时,突然清江上刮起了大风。只听山林间“扑楞楞”一阵响,无数的乌鸦从林间飞向天空。领头的那只巨大无比,带领着众多的乌鸦在空中盘旋,一时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江上风浪越来越大,相王的船队根本就无法启程。
相王的属下跑来问他怎么办,相王凝视着那只的乌鸦默然无语。属下说:“大王,今日出师,乌鸦是凶兆,此番来得这样奇异,我看暂且收兵,请法师占卜一下再说吧。”
相王摇了摇了头,缓缓地从身后取下铁胎龙筋弓,抽出一支雕翎,脸上悲伤片刻,复又坚毅绝决。天上的乌鸦越来越多,不时发出阵阵刺耳的叫声,千万只乌鸦的叫声响如奇异的巨雷。士兵们都默默地注视着相王,只见他缓缓地弯弓,搭箭,瞄准那只的乌鸦,“嗖”的一声响,箭杆穿透空气的声音盖住了一切噪乱的鸦鸣。只听一声凄厉地惨叫,遮天的鸦阵顷刻不见,江上风止浪歇,艳阳初升,在江面上射出万道金光。然后众人看到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从天空坠落下来,随即有鲜血洒下,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而又诡异。紧后尘土飞溅,众人看清了,原来是盐水女神。原来,盐水女神幻化成乌鸦,是要阻挡相王出征,想要挽住夫君的心。然而相王却没有多看一眼躺在血泊之中,眼中尚有热望尚有哀求的盐水女神,转身一挥手,大喝一声:“出发!”
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地逆江而上,留下昔日的女神在江边慢慢地合上双眼。没了歌声和舞蹈,山林从此寂寞。
务相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清江各部,人称相王天子。当回忆起盐水女神时他有没有流过泪?没有人看到,只知道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魂魄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世世代代,至今如此。
高中生介绍一个民间故事相关文章:
第四篇:即墨地区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即墨地区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即墨地区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匿名网友分类:历史话题被浏览29次2017.01.24请微博专家回答检举
孤独尤里来自团队:快乐助人乐帮达人采纳率:55%48级2017.01.24 民间故事很多也有意义!即墨县令断案--审砚 吉县令奉诏进京任职。临走时,在胶莱运河码头,他看见一班书生将一船房推倒,那船户叫屈不迭。于是上前询问何事,秀才们说,因乘船赶考,被船户偷盗。吉县令便命船户和秀才们到驿馆等候。吉县令坐定后问案,五个秀才禀道:“我们到莱州府考试,住在船上,被船户乘机盗走衣服玩器等物一宗。”船户说:“五位相公雇小的船,说好来回一个月付船钱十两。现只有二十七天,相公们为少付三两,就以盗贼冤屈小的。”吉县令喝道:“相公们以船为家,你当负有照管之责,如有差错,难辞其咎!”船户又禀道:“他们有两个管家在船上照管的。”吉公不理,叫左右将船户锁起来。吉县令又问秀才们:“有失单吗?”齐声应道:“有。”吉公叫拿来看,只见单上无非是些道袍衣被香炉之类,还有一方端砚。吉县令点头说:“既然都是秀才,便请教一篇。”即唤驿夫将五张桌凳摆开,赶走闲人,叫五名秀才各自坐定。秀才们以为真要作文,不禁技痒,宁神静气,坐以待题。吉县令却道:“不敢劳诸位作文,只是要你们画出失去的端砚的式样。”五个秀才因相隔较远,无法串通,只得各自画个式样。吉公一看,大笑道:“怎么一个端砚却有五种式样?做秀才要挣出身,却又这样无耻无赖,丧尽良心。若让尔等管理百姓,一定是个贪官;使尔等执掌朝政,必定是个卖国贼!三两船钱并不多,可惜过于阴损!”秀才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吉县令遂命他们报上姓名,上报提学使,依律罚停考五年。即墨县令断案--审贼 一天,有个叫黄珂的惯偷,听说某富人娶媳,便趁乱混入洞房,藏于床下。当夜,两个新人关门上床。新郎熟睡后,鼾声如雷,盗贼听到床上无其他动静,便从床下向外爬。新娘却还醒着,听到床下有声,用力推醒新郎说:“床下有人!”小偷赶紧伏地不动,新郎说:“没有。”新娘道:“还是取火照照。”当时叫醒家人,点灯照见盗贼,把他拖了出来,绑在中堂。正要拷打,贼却急中生智道:“别动手!我是你家新娘亲口约来的。此女原与我通奸,她约我来取妆奁,以续旧好。”众人听了惊愕不己,议论纷纷。房中新娘闻之,羞不可当,欲悬梁自尽,幸亏被新郎救下。次日,家人将盗贼送官,盗贼不等吉县令发问,便将昨夜的话又说了一遍。吉县令喝道:“夜入民宅,非奸即盗。你既然认奸,待将那女子抓来,就可画供成招。”令将盗贼收监。吉县令又密唤一美貌使女,交给衙吏。然后升堂,将贼押出跪下,并叫带来“犯妇”跪在一旁。吉县令说:“你两人照直说来,免受刑罚。”女人故作娇羞,半晌方道:“犯妇谨守闺门,哪有此事,请青天大老爷为民妇做主。”盗贼看了一眼女子,说:“你我几次云雨,并亲口叫我躲在房中床下,赠我金银首饰,如今怎能推赖?”吉县令命二人对质。盗贼便凑到女子身边说:“你与我通奸情密,叫我如此,今又不认账,害我招认做贼,我死也不放过你!”女子只是叫屈。吉县令对盗贼说:“是否另有女子与你通奸,与此女无关?”盗贼发誓道:“她与小的通奸已久,声音学得来,画貌画得出,就是她!“吉县令呵呵大笑,命公差将盗贼押起来道:“你还敢说有奸情吗?她是我衙内的使女。我早就看出你是个盗贼!”便喝令皂隶将盗贼当堂打死。即墨县令断案--审鹅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名叫吉禹(字水元)的进士任山东即墨知县。此人勤政爱民,他在任三年,吏才精敏,尤以善断疑狱著称。一天,有个农民拎着一只活鹅进城走亲戚,在转身小解时,鹅被人偷去。那小偷狡猾,将鹅过了称。乡下人追上后,两人争夺互殴。捕头姓胡,赶来查问,双方各执一词。胡捕头说:“你二人各说说鹅重多少。”农民说:“半月前称过的,四斤七两。”小偷说:“小的鹅重五斤三两”胡捕头取秤一称,果是五斤三两,便将鹅断给小偷。乡下人不服,仍揪住小偷不放。正吵闹时,吉县令到了,小偷便将捕头的审断禀告吉县令,农民则痛哭不己。吉县令想:“一个何等狡黠,一个又何等质朴,这乡下人肯定有冤屈。”便对小偷说:“这鹅自然是你的,但不知喂些什么,养得这么肥壮?”小偷说:“喂得是糠秕之类。”吉公又对农民说:“鹅是他的了,但你也猜猜这鹅吃些什么?”农民说:“吃的浮麦。”吉公便命人取刀剖开鹅的食袋,只见里面仅有浮麦。吉公双目直视小偷,冷笑道:“为何一点儿糠秕都没有?”小偷只得叩首服罪。范知县巧断梅花案 明洪武年间,即墨县来了位新县令,姓范名均贤,年三旬.精明强干,颇有抱负。他上任的第二天,城东北哨庄有个唤做张小六的青年,抱着个不满周岁的女娃前来报案。范知县问:“你有何事?”张小六哭道:“老爷啊,我妻昨夜被人抢去了!” “嗯--”范知县皱了皱眉头,说:“讲得具体点。”张小六拭去腮上泪水,说:“昨日深夜,一阵暴雨过后,喊声四起,门窗大开,我妻惨叫了一声,再就不见踪影了。”“你妻何名?“
“梅花。”
“你妻娘家何处?”
张小六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范知县勃然大怒,斥道:“你这刁民,敢来戏弄本官,哪有成婚后生了娃子的还不知岳母籍贯?”随喝令左右,重打四十。张小六央求道:“老爷息怒,请容俺说说根由,再打不迟啊!”范知县威严地瞪他一眼:“讲!”“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突然风起云涌,暴雨谤沱,我和老娘正在炕上吃饭,忽听屋门‘吱呀’一声,定睛一看,进来个十七、八岁的俊俏姑娘,彬彬有礼地坐在俺炕沿上,说要宿在俺家里,俺家只有两间破草房,那里能容得下这么个大闺女?俺娘苦口婆心地劝她另找个宿处,姑娘硬是不肯,并说看好了我家门风,还相中了我这憨小伙。俺娘虽被她这坦诚、中肯的谈吐所打动,但对她的身世和由来一无所知,疑云满腹,便对这一桩自天而降的喜事犹豫不决。姑娘看透了俺娘的心思,便直接了当地说,她叫梅花,是某高山上修炼了五百多年的梅花仙女,因强妖通婚,逃遁出家。”张小六说着说着,怀中的女娃子哇哇哭起来。范知县说:“这孩子大概饿了。”遂差人取来一些点心送她。张小六收下点心,“ 磕头道:“谢老爷恩典!',范知县说:“不必过谦,请说下去。”张小六说:“我和梅花成婚之后,恩爱极深.一家和睦,靠着勤俭持家,日子过得红火,谁料遇上晴天霹雳… … ”范知县听罢,不觉油然火起,决意破案。遂叫来手下人赵洪、高宜问事。赵、高皆为久居官场的精细人,人际亲密,晓事颇多。思忖一霎,齐声道:“老爷,这案很可能是西湖兰歹毒所为。”范知县问:“缘由若何?”赵洪首先开口:“这西湖方圆几十里,水深数十丈,湖里有条八百多年道号的鲤鱼精,凶狠之极,又因其面、眼睛和躯体皆呈深兰色,故得绰号兰歹毒。兰歹毒作孽多端,每隔一、二年出来‘选美’一次,历届县令无可奈何,只好朝他烧香磕头。”范知县挥拳怒斥:“兰歹毒啊,今朝你可作到尽头了!”却说范知县当下带领赵洪、高宜及张小六父女来到湖边,但见湖水连天,远近扬波,塔影倒斜,柳丝摇曳。看了这一湖春水,范知县心涛大作,不由计上心来。他焚上一炉香,双脚踏着“十”字,口里念念有词。咒语刚毕,忽见湖水大开,当中闪出一条明净大道。范知县偕众而入,行约二个时辰,面前出现了一座宫殿,殿门口虾兵蟹将,侍立两旁;门眉之上悬挂一横幅大匾上书:墨水宫殿:门口右边站一须发皆白的跛脚老翁.老翁趋前问道:“君欲何往?”范知县说:“前来寻访鲤老先生。”跛脚翁随将他们引进殿内,好大一会儿,从后殿走出一个兰脸大汉,恶狠狠地问:“无名鼠辈,到此何事?!”范知县见这兰脸汉子如此骄横,猜透这就是兰夕毒了,冷笑道:“今日专来向鲤老先生讨要民妻梅花。”兰夕毒哈哈大笑:“不知死的小小芝麻官,敢来闯我龙宫?拿下!”顿时,剑戟乱舞,刀枪横飞。范知县右手一擎:“住!”只听“档啷”一声,枪刀剑戟跌落在地,虾兵蟹将踉跄相撞。兰夕毒暗暗着慌,知道这次大事不妙,装模作样地说:“我劝你快快回去,不要多管闲事,不然,你就后悔莫及了。”范知县愤然回道:“兰夕毒!你在我的辖区为非作歹,霸占民妻,罪重难饶。除暴安良正是本官天职,何言闲事?!”兰歹毒翻弄着白眼,无言相对,只是气哼哼地叹气。范知县见其黔驴技穷,乘机道:“鲤老先生,凡间有句俗话,叫做‘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今日你若不把梅花交出来,断难同意!”兰夕毒见范知县凛然不惧,步步紧逼,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把宫中妻妾妃姬都唤来,任你辨认,若认得出梅花,我情愿十八乘大轿相送,若认不出可别怨爷爷无情喽!“ 范知县合掌道:“妙哉!咱们就依你之言为约。”只见兰夕毒左手一扬:“来!”话音未落,从宫后走出一群妙龄女子:妖娆倾国色,悠悠传风韵:秋波之中闪愁波,喏喏声内含怨声。范知县见此情景,心里暗暗骂道:“兰夕毒啊,你抢来多少美女,破坏了多少美满家庭,若不除你,我有何脸面见父老乡亲?!”他轻轻推了张小六一把:“靠前去看看,看哪个是梅花!” 张小六顺着东西“一”字形队列,逐个查看,心里不禁大惊:这群女了竟是一样的装束,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身姿,一样的模样。兰夕毒看透他的表情,心中暗喜,话中带刺地说:“喂,仔细查看查看,一定要找出个梅花来。”张小六越发手足颤抖。赵洪、高宜的脸上也变了颜色。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在这个节骨眼,范知县从张小六怀里一把夺过女娃子,朝她脸上狠狠“掐”了两下,女娃突然大哭。就在这大哭声中,范知县瞅见队列中有一女子悄悄落泪。他上前一把拉住:“梅花,给你孩子!”梅花吻着孩子跪在地上谢范知县救命之恩。兰歹毒一看傻了眼,再不敢口出狂言,乱施淫威了。只好依约行事,备轿相送。当范知县和赵洪、高宜及张小
六、梅花等乘轿走出湖来,只见范知县右臂一扬,从空中招来一个霹雳,“咔嚓”一声,把兰歹毒击死了。从此张小六和梅花重得团圆,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湖周围的群众也欢天喜地,安居乐业了。钓剑 即墨市古城村,是汉代壮武县的故城址。在村东头有棵两搂粗的老自果树,树底下有口井,传说井里有把宝剑,是当年在这里做官的严大人镇妖时投下去的。相传很久以前的汉代,有个严大人来壮武县做官。他到任那天,就看见田野土地荒芜,城里的树木断枝折干,屋上瓦碎草翻,一片凄凉景象。奇怪的是太阳还没落西山,家家户户都关上门了。严大人心里很纳闷儿。夜间,严大人伏案看书,突然狂风大作。好象要把房屋和树木从地上拔起来似的,腊烛被扑灭了,窗外黑乎乎的,闪着鬼火,传来鬼叫声。严大人毛骨悚然,摸起剑来守护在夫人的身旁。狂风和着鬼叫,旋卷着房顶,撕打着门窗,直到鸡叫方才停息。严大人一宿没得安宁,第二天清早就请来几个百姓询问原因。
百姓们战战兢兢地说:“大人,这城里每天黑夜刮妖风,闹鬼叫,把屋上的瓦刮碎了,草刮光了,有好几户人家被雨漏塌了房屋逃难去了。大人孩子都吓破了胆,日出三竿才敢敞门,也没有心思到地里去干活,不等黑天就得关门堵窗。”“ 风从何而来?” “是从东门白果树底下那口井里刮上来的。”严大人听罢百姓的禀告,便来到东门的白果树底下察看。粗大的白果树,象死不死,似活不活,虽是春天,稀疏的枝叶却没有绿意。树根露出地面,树干从底到顶一半无皮,裸露着烟熏火燎般的木质。树底下有眼砖砌的大窟井,阴森森地望不见个底。严大人看罢,心里明白了几分。
晚上,严大人取出祖传的宝剑,拜了三拜,将宝剑拉出鞘来,霎时间,屋里充满了金光。此剑乃是他严家世代相传的异宝,先辈们用它降妖除怪,化险为夷。剑上有七颗凸起的金星,故而得名七星剑。他把宝剑佩在身上,带领卫士巡城。巡到东门白果树下,己交三更天。一阵冷风把白果树叶子吹的唰唰直响,忽地从井里喷出一团闪着鬼火的乌烟扑向白果树,接着“嗷”地一声,蹿上一个青面撩牙,头长双角的妖魔,喷烟吐火,腾空而起。
严大人坐在马上,手持宝剑大喝一声:“妖魔看剑!”只听“嚓”地一声响,宝剑出鞘。一道金光把妖魔团团围住,作恶成性的双角妖,见金光把它围住,大吃一惊,急忙喷烟吐火,刮起妖风。严大人忙把宝剑一晃,金光四射,刹住妖风,驱散烟火。他又把宝剑一点,宝剑射出无数颗金星,劈头盖脸地把双角妖砸下井去。周围烟雾缭绕,月亮象个无光的大铜镜子挂在天幕上。严大人嘘了口气,将宝剑入鞘,带领卫士回衙。刚走几步,就见乌烟鬼火又从井里喷出,双角妖叫着蹿上来。严大人拔出宝剑,心道:“我走,妖魔出,要镇住它,必将宝剑投入井下。”严大人手托宝剑,心潮翻腾:“剑,乃是我传家之宝,价值连城,又是我防身之物,怎舍弃它?”恍惚中他看到:妖风骤起,树木折干断枝;屋顶草飞瓦碎,百姓战战兢兢;流浪在他乡沿街乞讨的老人和孩子… …
严大人把祖传的宝剑摸了摸,吻了吻,翻身跳下马来,跨上井台,冲着井内怒声喝道:“妖魔,我叫你永世不得翻身!”奋力将宝剑投下井去。瞬间,烟消云散,明月当空,壮武城异常安静。严大人有个独生子,长的惹人喜爱,严大人夫妇拿他当心肝宝贝,掌上的明珠,起了名字叫宝珠。宝珠从小在顽童当中象个凶煞似的,不是把这个打出了血,就是给那个打去了皮。百姓们不好意思去找严夫人,就把自己的孩子拉回家去,不准再找宝珠耍。宝珠长大以后,就背着父母和狐群狗党混在一起。百姓们见着他都摇头叹气,背地里痛心地说:“严府出了败家子了。”严大人秉公执法,爱民如子,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来,严大人病故了。全城百姓无不痛心落泪,为了纪念严大人为民镇妖的功绩,请来能工巧匠,铸造了他手持宝剑的镇妖铜像,立在井旁。严大人死后,宝珠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整天和狗朋狐友吃喝玩乐,胡作非为。百姓们看在眼里,恨在心中。严夫人劝阻无效,拿他毫无办法。严大人为官清廉,遗留下一点微薄的积蓄,不到两年的工夫,就被宝珠花了个精光。
严夫人是个很讲面子的女人,见儿子把家底糟踏净了,又羞又恨。养了这么个孽子,自觉无脸见人,整日不出大门。宝珠看看家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换钱花,非常生气。往日门庭若市,如今冷冷清清。更可恨的是百姓们对他另眼相看。心里怨恨起自己的父亲:“人家做官都发大财,积攒的金银孙子辈都花不完。这个倒好,钱没攒下,还把祖传的宝剑扔到井里去了。”无意中想到宝剑,宝珠心里豁然亮起来:“咦,祖传的宝剑价值连城,为何不把它捞上来?妖魔出来,我就搬到他乡去住。卖了宝剑,我就成了大富翁了。”他越想越得意,越想越高兴,涎水都淌到了地上。怎么才能把宝剑捞上来呢?只会吃喝玩乐的宝珠脑子和猪一样笨,怎么想也想不出个法儿来,就把他的想法悄悄的告诉他的老婆。
宝珠老婆好吃懒做,整天打扮得妖里妖气的,外号叫“迷人精”,一肚子鬼点子。只见她柳叶眉皱了一皱,琉璃珠似的眼珠转了两转,裂开那逢人就笑的小嘴,对宝珠挖苦道:“亏你还是个五尺长的汉子,连怎么个法都想不出来。常言道:‘宝剑不离鞘’。就好比你和我,你就是把剑,我就是个鞘,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咱爹把剑扔到井里去镇妖,是把光腚剑,你能找着那个鞘,就能把宝剑从井里钓上来。”宝珠听了老婆一番话,恍然大悟。便道:“那个剑鞘往哪里去找?“
“去问问咱娘,她准知道。”为找剑鞘,宝珠来到母亲面前又是磕头,又是问安,口口声声从今往后一定听母亲的话,严夫人见儿子要学好,打心眼儿高兴,便道:“宝珠,你要是早听娘的话,不会有今天。你是宦门之后,要为你爹长脸啊!”
宝珠毗着牙笑笑,说:“娘,我一定听您的话,为您争口气。俺爹为民镇妖,全凭咱祖传的宝剑。我两手空空,不但没有祖传的宝剑,俺爹连个剑鞘都没叫我看见。”严夫人听宝珠说起祖传的宝剑,心里非常难过,双目饱含着泪水说:“为了百姓,你爹把宝剑投到井里去镇妖。宝剑是咱的传家宝,是你爹的心爱之物,你爹死后,我把剑鞘放在棺材里,伴他陪葬去了。”
宝珠得知剑鞘下落,暗自高兴。黑夜里和他老婆扛着撅,拿着锨,偷偷地挖开他父亲的坟墓,劈开棺材,找到剑鞘,连夜来井台钓剑。宝珠老婆把剑鞘用结实的麻绳拴好,叫宝珠鞘口朝下放到井里。宝珠扯着绳子一起一落地钓着,老婆在井旁给他看望着人儿。宝珠趴在井沿上钓剑,不时地向四周扫视,唯恐别人看见。他隐隐约约地听见好象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借着皎洁的月光,看见父亲的铜像对他怒目相视。宝珠不敢和父亲的铜像对视,低下头去,心里象揣着个兔子,蹦蹦地直跳,扯着绳子的手也哆嗦起来。
这时,井底下一道金光冲水而上。“是宝剑!”宝珠高兴地差点喊出声来。只见剑尖朝上,闪着金光,剑和鞘形成一条直线,, '吱”的一声尖响,宝剑入鞘。宝珠高兴若狂,急忙收绳。宝剑刚刚钓出水面,井底下闪着鬼火的乌烟就往上升。同时,传出了双角妖魔的嚎叫声。宝珠吓懵了,扯绳的手哆嗦着不听使唤,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宝剑钓上来。宝珠拿剑在手,转身而逃。仓遑中,被栓在剑鞘上的绳子拌了个趔趄,一头撞在铜像上,只觉得脑袋“轰”地一阵,两眼直冒金星,晕头转向,脚站不稳,一步踏空,身子掉进井中,他死劲地抓住井口上的砖,连声大喊: “救命啊,救命!”井口是用碎砖砌的,长期风吹雨淋,早己摇摇欲坠,宝珠死劲的抓,砖头被抓塌了。宝珠惨叫一声,连人带剑往井下跌落,他老婆闻声探下身去拉他,也一头栽下井去。双角妖魔刚蹿出水面,随着惨叫声重坠井底。
从此,宝剑无法钓上来,双角妖魔也永远被镇于井底。井边的白果树不再遭受妖风和鬼火的侵袭,枝叶茂密,硕果累累。全城的百姓喜笑颜开,无忧无虑,安居乐业。此回答由管理员
金锤小太保
推荐为最佳回答。补充回答00分享到
第五篇:民间故事
成语、民间故事篇
目录
1、大禹治水„„„„„„„„„„„„„„„„„„„„„2
2、神农尝百草„„„„„„„„„„„„„„„„„„„„2
3、盲人摸象„„„„„„„„„„„„„„„„„„„„„2
4、三个和尚„„„„„„„„„„„„„„„„„„„„„2
5、木兰从军„„„„„„„„„„„„„„„„„„„„„3
6、唐僧取经„„„„„„„„„„„„„„„„„„„„„3
7、三打白骨精„„„„„„„„„„„„„„„„„„„„3
8、“枇杷”和“琵琶” „„„„„„„„„„„„„„„„4
9、狐假虎威„„„„„„„„„„„„„„„„„„„„„4
10、女娲和人 „„„„„„„„„„„„„„„„„„„„4
11、农夫和他的儿子 „„„„„„„„„„„„„„„„„5
12、种瓜人„„„„„„„„„„„„„„„„„„„„„5
13、两颗种子„„„„„„„„„„„„„„„„„„„„5
14、朋友之间„„„„„„„„„„„„„„„„„„„„6
15、快乐的泉水„„„„„„„„„„„„„„„„„„„6
1、大禹治水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2、神农尝百草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
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他走遍山山水水,品尝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看它们是苦是甜,是寒是热。为此,他曾经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毒药,才没有被毒死。神农摸清了百草的药性,配成药方,传给后人。于是,人类有了医治病痛的办法,能更健康地生活和劳动。
一次,神农尝了“断肠草”。这种草有毒,他来不及吃解毒药,就中毒死了!神农是为人类的健康而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
3、盲 人 摸 象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人牵着大象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请让开一点儿!”一个盲人说“象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也说:“对,摸一摸就知道象是什么样了。”牵象的人把象拴在书上,他们就去摸。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四个盲人你争我吵,都说自己对,谁也不服谁。牵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
4、三个和尚
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寺庙。他勤快地挑水,缸里的水满了,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生意盎然。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在挑水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缸里没水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儿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寺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起争先恐后地挑水灭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
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又亭亭玉立了。
5、木 兰 从 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出征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青的姑娘!
6、唐 僧 取 经
唐朝和尚玄奘为了研究佛经,踏上了去佛教发源地——印度的万里征途。在边境要塞瓜州,玄奘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听说玄奘要去印度,就劝他说:“这条路太难走了,又是沙漠,又是雪山,你可千万别拿生命冒险哪!”玄奘说:“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老人听了,非常感动,就把一匹会认路的老马送给了他。玄奘谢过老人,骑上马进入了茫茫大沙漠。
沙漠里真热呀!玄奘解开皮水袋想喝口水,一不小心,水袋落到了地上,水全洒了。玄奘忍着干渴,继续前进。他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半夜,一阵凉风把他吹醒了,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突然,老马狂奔起来。跑了一阵,一汪清泉出现在眼前!原来,老马记起了这绿洲上的清泉。玄奘高兴得直掉眼泪。
过了整整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孙悟空除妖
唐僧骑马去取经,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狡猾,骗过唐僧师徒仨。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闪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白骨精三次变化模样,分别变作了什么?为什么要变化?结果怎样?
7、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到西天去取经,路过一座高山。山上有个妖精,想吃唐僧的肉。她变成一个美貌的姑娘,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走到唐僧面前说:“师父,饿了吧?我这罐里是香米饭,瓶里是炒面筋,请师父用餐。”
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出这个女子是妖精变的,举起金箍棒就打。那妖精急忙脱身走了,留下一个假尸体。
过了一会儿,妖精又变成一个老妈妈,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猪八戒说:“不好,师兄打死的定是她女儿,那老妈妈来寻人了。”孙悟空认出她还是妖精变的,举棒便打。那妖精又脱身走了,又留下个假尸体。
妖精仍不死心,又变成一个老公公,走到悟空面前,说是来找他的女儿和老妻。孙悟空笑着问:“你看,那边两个人是不是你的老妻和女儿?”说罢,一棒将妖精打死。唐僧一看,地上一堆骷髅,脊梁上有行字,写着“白骨夫人”,原
来这是个白骨精。
8、“枇杷”和“琵琶”
明朝的时候,有个姓袁的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
县官接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枇杷”写成了“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张回帖,叫人连同这框枇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帖上写着:
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主人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枇杷”和“琵琶”读音一样,但枇杷是一种水果,琵琶是一种乐器,意思完全不同。这样的字词我们会经常遇到,大家只有认真区分,才不会闹出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
9、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0、女娲和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大地上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世界有了些生气。女娲想,应该再添一点儿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生气勃勃。
她来到一个水池旁,挖了些黄土,掺和了水,仿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了一个小东西。女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人”。说也奇怪,这个小东西一落到地上,就活了起来,高兴地叫着,欢喜地跳着。女娲心里充满了惊讶和喜爱。她捏呀,捏呀„„许多活泼的小生灵从她手里落到地上。她捏累了,就找来一根强子,蘸上泥浆向地面上挥舞,溅落的泥点居然也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此,大地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人,世界就生动活泼起来了。可是,人总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使人类延续下去呢?
女娲又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他们结合在一起,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一位长者用了什么简单的办法,让八个兄弟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呢?
11、农夫和他的儿子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有八个儿子。这些男孩子从小就总是打打闹闹,争争吵吵,让农夫费了不少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儿子们越长越大,可吵吵闹闹的毛病一点也没改,农夫为此日夜担忧(yōu)。
有一天,农夫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者,请他帮忙想个好办法,让这些孩子能明白他们这样做是多么愚(yú)蠢(chǔn)。
长者让农夫把他的儿子都叫到一起,然后取出八根筷(kuài)子,一人分了一根,说:“你们把筷子折断吧。”
“折断这么细的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哈哈,真是可笑!”男孩儿们嘻(xī)嘻哈哈地说。果然,他们轻松地就把筷子折断了。
长者又取出一捆(kǔn)筷子,说:“那么现在呢,你们谁能折断这一捆筷子?”
大儿子抢(qiǎng)先拿过筷子,两手用力折,脸都涨红了,筷子还是好好的,连弯都没有弯一下。其他的男孩儿也很不服气地试了试,也没有人能把筷子折断。
农夫感激地看着长者,对儿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想一想,细细的筷子捆在一起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kuàng)是八个强壮的人呢!”
这番话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轻声地互相道歉(qiàn),亲亲密密地搀(chān)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12、种瓜人
战国时候,梁国的梁亭和楚国的楚亭两地搭界。两地人都种瓜。
梁亭人勤劳,精心耕作,园子里的瓜结得多,色泽鲜亮,又大又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楚亭人有些懒惰,常常误了施肥、浇水。园子里的瓜又少又小,味道也不好,没人买。
楚亭人眼看梁亭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却过着穷日子,便起了坏心眼。这年,梁亭人的瓜秧长势好,开始结瓜了。几个楚亭人趁着夜色,溜进梁亭人的瓜园里,用手指轻轻掐伤小瓜,使瓜枯死。
这事很快被梁亭人发现。村里的年轻人非常气愤,也要去掐楚亭人的瓜。一位老人制止他们,说:“如果这样以恶报恶,两地人定会结下仇恨,纠纷不断,祸及子孙。”
“那怎么办?”年轻人问道。
“依我看,不如我们趁夜里给他们的瓜地施肥、浇水,让他们的瓜也长得好。”大家照老人的吩咐做了。
楚亭人看到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自己施肥、浇水,既感动,又惭愧,便向梁亭人赔礼认错。
从此,楚亭人也变得勤快起来。两地人和睦相处,交流种瓜经验。瓜儿年年丰收,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13、两颗种子
从前,有两个少年,他们都有美好的理想。
“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两个少年去请教一位老人。
老人给他俩一人一颗种子,说:“这是普通的种子。谁能够找到保存它的最
好办法,谁就能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几年以后,老人要他俩谈谈保存种子的情况。
第一个少年拿出一只丝绒袋子,又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盒子。他打开盒子,揭开蒙在上面的绸缎,说:“我把种子好好地收藏起来,整天守候着它。”老人一看,种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就摇了摇头。
第二个少年,脸晒黑了,两手长了老茧。他指着漫山遍野的庄稼,兴奋地说:“老爷爷,我把种子种在地里,坚持浇水、施肥、除草,收获一年比一年多呢!”
老人听完,高兴地笑了:“孩子,理想就和这种子一样,只是守着它,不会长大;只有用汗水浇灌它,才能变成丰硕的果实!”
14、朋友之间
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进,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凭着坚强的意志,艰难地迈步。
远远地,他们看见前面有一棵树。他俩高兴极了,拼尽力量向前走去。来到树下,只见树上挂着两个金黄的果子,一大一小。两人看了,都坚持要对方摘大的,自己吃小的。争来争去,谁也没说服谁。后来,两人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其中一个人醒来,发现朋友不见了,树上只剩下一个小果子。望着一行远去的脚印,他心里有点纳闷。于是,他摘下果子,拖着沉重的脚步,继续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他发现朋友晕倒在前面的小水洼边,忙跑过去扶起他。这时,他看见朋友手中握着的果子,比自己的更小„„
15、快乐的泉水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传说: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许多人都想得到它,可是始终没有人找到过它。
村子里有一个名叫顾自家的财主,他从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没有一个朋友,日子过得很不快乐。他想得到快乐,决心去找“快乐的泉水”。
走了好几天,在茂密的森林里他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顾自家说:“老人家,您知道‘快乐的泉水’在哪里吗?”老人家说:“我可以告诉你,但你能答应我一个条件吗?”顾自家一听,心中暗自高兴,说:“可以。”于是老人说:“找到泉水以后,必须分给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喝,使别人也得到快乐。”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只好答应了。
顾自家照老人指引的方向,又走了好多天。一天,他翻过一座大山,在山后找到了一个石洞,上面刻着“仙泉洞”三个字。他照老人的吩咐,在石门上敲了三下。门“呀”的一声开了。他走进去,看见洞里果然有一股清清的泉水,泉水旁坐着一个人,就是在森林里遇见的那位老人。
白发老人装了满满一大瓶“快乐的泉水”交给顾自家,再三叮嘱他说:“你带回村去,一定要分给每个人,千万不能独自享用啊!”
顾自家捧着瓶子往回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泉水,那老头却要我分给大家喝,真是岂有此理!这瓶泉水是无价之宝,绝不能分给别人喝。我要把它世世代代传下去,让我的子孙也能永远快乐!”
顾自家高兴地回到家里,关上了门窗,把妻子叫到跟前说:“我找到‘快乐的泉水’了!千万别让人知道。”说完,就把瓶盖打开了。啊!倒出来的不是什么泉水,而是大大小小的毒蛇,吓得他立刻昏死过去。
他的妻子捡起瓶子一看,只见里面有张纸条,上面写着:“只顾自己快乐的
人,永远得不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