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8:2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第一篇: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调研组

2011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繁荣与振兴,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大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文化,是强化“软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荆州文化底蕴深厚,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对于增强发展大荆州活力,推动荆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一个城市的影响力,不仅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2003年8月27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条新闻:“全球IT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首期投资金额高达3.75亿美元,超过上海的芯片厂,是成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外资项目。”在此之前,上海、杭州、西安、苏州、成都5个城市争相引进英特尔,最后“花落”成都。一位著名城市战略观察家在分析这个案例后得出结论:软实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认为,成都的文化软实力在引进英特尔项目时得到彰显,它以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吸引来全球IT业巨头。

分析被称之为欧洲文化摇篮雅典、建筑之都罗马、雕塑与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水上之都威尼斯、文学与艺术之都爱丁堡、音乐之都维也纳、电影之都洛杉矶、会展之都汉诺威、汽车之都沃尔茨堡等9个文化名城主题文化的历史演变情况,以及国内陕西西安“东方神韵”、陕西榆林“书香榆林”、黑龙江齐齐哈尔“鹤翔九天”、河南濮阳“千年龙韵”、河南固始“根亲品牌之都”、四川眉山“东坡故里、千年魅力”、河北北戴河“海情世界名人”、福建晋江“中国服装之都”、河北香河“世界家具之都”等9个城市开展主题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世界名城的主题文化总是以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起点,在同一主题下不断集聚不断提升而形成的;世界名城主题文化在形成城市特质产业集群,汇聚产业与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名城的发展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世界名城的形成标志,包括城市形态高级化、城市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品牌名牌化。

国内城市打造主题文化的工程大多处在规划阶段,但也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无论是古典文化元素还是现代文化元素,都已经成为各地争夺的新的战略目标。第二,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正从基础设施等硬实力竞争转变为主题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第三,围绕主题文化构建新的特质产业,或者说,城市主题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新形式。第四,城市文化的主题具有共享性和可漂移性,行动稍慢就有可能被别的地方捷足先登。

(二)荆州统筹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宜早谋划。改革开放以来,荆州先后举办过楚文化节、国际龙舟节、凤凰音乐节、关公刀会等多项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的主题没有一项能够延续下去。除了经济实力等因素外,主要是对自己的文化主题定位没有形成共识,缺乏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系统规划,如城市发展规划重硬件轻软件,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成为最薄弱环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系统整合;荆州文化建设工作未形成强大合力;缺少一部指导中长期文化建设的政策规定。此外,如产权归属问题资产配置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理顺。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荆州最大的比较优势。如“东方雅典”、“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等评语,就是省内外知名文化大家给予荆州的最好评价。这些评价应该被视为荆州的文化软实力。如果我们巧借这些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好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高水平谋划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荆州实现弯道超越、振兴崛起将指日可待。目前,荆州正按照“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中国钾都”、“淡水渔都”、“文化楚都”,努力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地市级明星城市。由此可见,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应作为荆州提升软实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二、对荆州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思考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抓手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要把荆州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楚都,主题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一)文化楚都建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荆州文化在全国全省的定位。荆州文化在国内文化体系中,应确立“中国南方最大古都”的形象;荆州传统文化在湖北省域内,应确立“湖北传统文化中心城市”的形象;荆州现代文化在湖北省域内,应确立“湖北现代文化副中心城市”的形象。

2、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结构方式。荆州文化谱系非常复杂,建议突出楚文化,做强三国文化,拓展宗教文化,秀出水文化,盘活民俗文化,构建以“楚文化”为主,以其他文化为辅的“一主四辅”主题文化。从历史渊源来看,楚文化在上述文化中处在最上游,起源最早,其他文化都是在传承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品牌价值来看,楚文化在全世界独具魅力,是公元前同时代人类文明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恒星,应该让楚文化成为荆州城市的第一记忆、第一名片;从文化独占性来看,与三国文化在国内多个城市的竞相争夺相比,荆州是当之无愧的楚文化之乡,建设世界文化楚都无可争辩。

3、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产业集群。只有把城市主题文化元素嫁接到现代产业链上,让文化繁荣与产业升级同步前进,文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荆州浪漫的楚文化、精彩的三国文化、养生的水文化,可以衍生设计动漫、文学、影视、歌舞、戏曲等多个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主题文化的打造过程,也是文化产业的构筑过程。

(二)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初步设计。城市主题文化设计不能简单复制历史文化元素,必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从历史沉淀中寻找积极进步要素。

1、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品牌。在2008年“一句话叫响荆州”主题征集活动中,“文化之都,清水之城”获奖,后来改为“清水之城,文化楚都”。作为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概念语言,可以概括为“清水楚都”,简称“清水楚都荆州”。这种主题文化应看作是荆州独有的古典文化、水乡文化和古都城文化。

2、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价值观。荆州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非常丰富,比如“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业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从这些人文精神中提炼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将其转化为市民的思想理念。经过反复比较,我们初步筛选出“尚农、精工、诚信、浪漫”作为荆州城市主题文化价值观。这些人文精神都能在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等荆州文化历史遗存中找到大量史证,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许多鲜活的物化对象,又能适应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3、荆州城市主题文化的特质产业集群。一根火腿肠可以做成“双汇集团”,一包韩药可以做成《大长今》。荆州可以在“清水楚都”的主题文化平台上创作大作品,造就大企业。一是观光朝觐产业集群。该产业在荆州正处于起始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可以构筑相互关联的6大板块:古迹观光,包括荆州古城核心旅游景区、国家大遗址荆州片区景点(熊家冢、八岭山、纪南故城等);博物陈列,包括荆州博物馆(古丝绸、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文字、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古玉等);历史名人纪念,包括关公祠、关公庙、张居正旧居、屈原广场等;庙宇朝觐,包括关公朝觐广场、二寺(章华寺、普堤寺)、三观(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荆州名人馆扩建工程等;地方民俗表演与体验,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地方戏曲曲艺民歌演唱等;漆木器、古剑、丝绸、竹雕等仿古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楚文化浪漫主义风格是最能转化为创意产业的精品,可以大力发展以对节树盆景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业,以《垄上行》为代表的现代广电业,以《呀吙咿嗬》为代表的创作剧目,以《楚乐迎宾》为代表的乐曲表演,以“荆河戏”为代表的民间文艺节目,以桃花村楹联为代表的楹联艺术创作,以《三国·荆州》拍摄基地为代表的影视制作基地。此外,建筑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在荆州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三、荆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一)唤醒路径。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将荆楚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是在荆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上建造“虎座鸟架鼓”大型城雕,凸显楚文化形象。二是提高文物修复能力。加快荆州文保中心建设,将该中心建成中国南方最大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三是提高文物展示能力。建设好八岭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熊家冢博物馆、楚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荆州博物馆扩建为大楚文化园,分类建设中国古丝绸博物馆、战国青铜器博物馆、大楚漆器博物馆、楚简博物馆、中国古玉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四是做好历史名人主题公园建设。将荆襄外河湿地公园建成屈原主题文化公园,将雄楚公园建成楚庄王主题文化公园,将太师渊公园建成张居正主题文化公园,将古城城南护城河一线建成关公主题文化公园。五是重点推进楚文化、三国文化两大主题公园建设。将垄上行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将荆州名人馆扩建工程打造成楚文化主题公园。六是可用荆州历史名人来命名道路、广场等,以强化人们对历史名人的记忆。

(二)激活路径。打造城市主题文化,要把封存在历史时空中绚丽斑斓、瑰丽无比的楚文化从历史中请出来,从书本中搬出来,在现实中活起来,变成可视、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走文化产业化之路。一是加强楚国古丝织品的仿制与创新,形成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时尚装饰品。二是把古丝绸、古漆器上的精美图案和楚简牍上的书法,引入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视角元素,融入商业广告的平面设计中,让这些图案与色彩在市民记忆中牢牢扎根。三是重建丝绸产业链。让古丝绸织造艺术唤醒江汉平原的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养蚕缫丝织造产业链。四是经典故事改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影视作品和文艺节目。

(三)传习路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开展教唱荆州本土戏曲、地方民歌的活动,荆州本土文化会随走出去的学子而声名远播。建议在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让中小学生背诵一段《楚辞》,演一段楚剧,唱一首荆州民歌。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红泥陶罐制作和楚绣技法,让荆州文化元素渗透到后人的血液里去。在社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企业、社区的作用,引导各种民间力量举办文化活动,政府每年对注册的节庆活动予以适当经费补助。一是借鉴北大、清华合办划艇比赛的模式,组织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二是支持街道社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或办博物馆、戏曲舞台,或办休闲农庄、织绣作坊。三是注意城郊卫星乡镇、村落文化形象规划与塑造,打造一批如荆州区桃花村的特色村落。四是调动民众力量兴办博物馆等,支持民间收藏人士展示收藏品。办特区。借鉴西安曲江新区模式,创办两个有影响的主题文化特区。一是按照南方水乡园林城市主题要求,将荆州古城建设成综合性博物馆。以荆州古城为基础打造核心旅游景区,保护依水而建的建筑风格。在若干旅游景区开设江汉平原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让手工艺人集中开办作坊,展示民间高超工艺,制售民俗特色商品。二是办好国家大遗址荆州片区保护特区。

(四)学术路径。借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经验,在荆州组建“中国(荆州)楚文化研究院”,积极整合国内外楚文化研究资源。研究院要广揽中外高级研究人才,通过讲学或定期举办楚文化与古都文化高峰论坛,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网络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担任顾问或理事,为市委、市政府指导荆州文化建设提供咨询意见。■

(执笔:张端芳 李如义)

第二篇:提升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新世纪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际竞争力 国民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新时期,我们将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历史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内容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其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们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具有强化精神、思想先导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力量的综合体现,其作用有:

第一,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

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第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夯实物质基础,提高硬实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第三,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世纪的文化竞争,我们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优秀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成就,更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而又对外有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化,且能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和影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有切实措施。

第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掀起发展的热潮。同时,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采取合乎传播规则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融入主流,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我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主流文化市场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包括要不断扩展外贸的基础。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第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以至于美国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瞄准学术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大胆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将哲学社会科学家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来看待,把软实力当做硬任务来抓,并积极主动地经常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家,向他们进行咨询,进而将他们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六,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既要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又要加到文化的传播力。

第三篇:提升文化软实力(范文模版)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王斌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眼点。在城市发展日趋人文化的今天,城市的理念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型跃升为经营型。经营就意味着竞争,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角逐,也是文化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的衡量标尺,对于连云港来说,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已经将她作为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后起之秀,定位为苏北沿海开发的龙头城市,我们在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后发崛起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则是指软实力中的与文化相关的部分,它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文化品牌的创造力、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文化环境的吸引力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效力,既是一个城市在竞争中为之努力的进程,也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完美目标。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但是,客观地讲,我市与周边一些发达城市相比,特别是与苏锡常地区相比,综合实力的提高仍然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表现在文化基础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等方面,其中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的主体——人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包容精神的不振,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忆往事,我市的发展曾经多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都可以从思想观念上找到原因。当我们面临新一轮崛起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动力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城市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使之在建设富有特色的当代城市文化中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灿烂光彩,从而彰显城市自信,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一种凝聚力。这方面,我市历史文化工作者几十年来,付出了世人为之赞誉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如何将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激发城市创新的活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就是一篇需要去认认真真做的文章。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政策,统筹规划,把握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所谓文化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带有全局性的架构安排,是重点与一般、先行与缓办、亮点品牌与铺垫项目的有机统一。以我市来说,继续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就是一个战略重点;但同时也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智力努力打造像徐福东渡、镜花缘、海州二刻等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通过学术研讨、文化旅游、出版专著、文物保护、演艺造势、影视媒体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它们与西游记文化共同形成一种“集约”式的文化“组团”,产生一种始终激励人心的主轴效应,政府的作为就是运用手中的行政资源予以指导和推动,并通过职能部门、民间社团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实现战略目标。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整体上看,应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之路的转型期,发展文化产业正逢其时。对我市来说,由于原先的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及苏南一带长三角地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是那么尖锐,产业布局中有很大的绿色、低碳空间,因此在我市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夯实沿海开发的产业支撑,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与环保、新医药、新传感网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农业与海洋旅游观光业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十分需要给文化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中留予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其中既要有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部分的投入,同时更多的应该是市场化运作,要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号召力和政策效应,大力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

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其品位的象征,它不仅表现在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量与质的方面;也表现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等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方面;还表现在大众娱乐消费空间如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广场等所体现的现代人文气息等等方面。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把爱祖国,爱家乡落实在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上,就像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的牧羊人能随意地向客人如数家珍似地讲述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那样,如果我市的市民也能信手拈来地讲一段西游记和镜花缘,说一说秦东门和将军崖,哼一曲五大宫调和淮海戏,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豪的城市;更上一层,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市民都能像普通美国人,对南北战争时期留下的至今不到300年的历史文物都视为珍宝那样,爱之惜之地对待我市每一处千百年以上的古石刻、古建筑、古遗址,那就证明我们这座城市是一个充满文化自觉的城市。就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言,当今之世,在文化多元的声浪中,不乏有拜金主义、损人利己、腐朽低俗的文化噪音,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历史文化中的优秀积淀和当代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与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人文的关怀结合起来;把唱响主旋律与广泛性、普及性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从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倡导文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持之

以恒、锲而不舍,我们这座城市就将成为一个具有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家园,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民众中提升了。

打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营销。现代城市需要输入一种经营理念。所谓城市经营就含有营销学上的一定意涵。当然,远不是那种简单的商品营销,而是在一种在更大空间和时间上的城市综合实力的营销,通过这种营销换来的是城市的人才汇聚、国内外知名度和城市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从而吸引投资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才需要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上努力打拼。一是要打出名人名片牌,特别要打出与近现代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名人名片牌。南通人打出张謇名人名片牌就打得很好。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南通人讲到南通文化几乎是言必称张謇。同属江北名流的海州人沈云霈,在海属地区大兴近代实业,力主东陇海铁路以海州为终起点,为使连云港成为今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他是我市近现代实业的奠基人。而且,其诗词歌赋、书法作品亦颇有造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但宣传得不够,挖掘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更有甚者套在沈云霈头上的“大地主”、“保皇党”、“封建余孽”、“复辟狂”等等紧箍咒似乎还没有彻底解禁;既使是正面评价他的文章,每到赞颂之后总留有一笔但书。其实纵观沈云霈一生,功大于过,特别是对家乡的近代经济的历史贡献,可以说功德无量。对于历史人物,毛泽东早就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对沈云霈这样的历史人物,要放到清来民初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保皇”、“复辟”固然可以评论,但主要的是要看他对那个时代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贡献和建树,看他在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上是否顺应潮流,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个楔入点上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有功于港城人民的沈云霈来。因此,我们主张恢复沈云霈故居,建立沈云霈纪念馆,矗立沈云霈雕塑,出版沈云霈年谱和研究专集,开展沈云霈实业思想研究活动并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沈云霈是一张不可不打出的名人名片牌,岂能熟视无睹、等闲视之。二是挖掘整理名人名事牌,如孔子相鲁会齐侯故事、李宝水师抗金故事、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王同疏浚蔷薇河保民故事、万毅将军指挥连云港保卫战故事、陈毅元帅智擒郝鹏举故事等等,史书上、方志里、民间流传中有许多版本,需要研究、整理、包装,推出一批出版物、影视剧和纪念地,为我们的地域文化壮色,为城市形象添彩;三是要把人文景观旅游、风光旅游与地域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文化亮点结合起来。现在的情况是缺乏点与线、线与面的结合,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譬如将军崖岩画、孔望山造像、东海庙遗址、徐福村遗址、花果山西游记景观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互不相关联的、孤立的点,其实如果从中国道教的源头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看,从天神星象崇拜——巫术信仰——黄老崇拜——多神崇拜一路走来,它们之间确实又有一条道教文化(包括佛教)的线贯穿其中。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类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连云港道教文化游”这一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不但能激活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也将极大搞活旅游的经济收益,两者相

得益彰,何乐而不为?然而,眼下的历史文化研究有一种倾向,似乎年代越久远,神秘色彩越浓厚,考证起来越玄奥莫测越好。放着现存的、可行的、具体的人文景观不去操作和整合,放下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事不做,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和人才“空转”。克服这种倾向,固然需要历史文化研究人士研究课题的自觉调整,也更需要在社科领域营造一种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学术氛围。当然,社科主管部门在科研规划上也要有所侧重。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正确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城市竞争的上上之策,也是一个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远大目标。对此,我们既不可望洋兴叹,无所作为,也不可企图一蹴而就,一举成功。既然是软实力,就要靠软功夫。政府主导和拉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民间的参与和企业的投入是一个积累过程,薄积厚发、蓄势待发,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能保持一种按比例的均衡同步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扬别人没有的文化优势,最终就能将我们这座山海相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海滨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和谐相融、生活幸福、具有尊严的东方大港。

分享0

第四篇: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文化建设。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任何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改变人类思维、理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事实和影响,都被称为文化的一种因素。

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我们还要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资助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历史责任。

即将到来的各种盛会,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千载难逢的机遇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 实力”(Soft Power)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

④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⑦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⑧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篇:关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愈显紧迫。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新××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文化建设不断加快,呈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文化馆(站)379个,居委会文化体育活动室4733个,建成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面积总计3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县市区、社区、小区三级衔接,大、中、小配套,高、中、低互补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二是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加强。袁州区的××评话、脱胎漆器制作工艺,万载县的开口傩、得胜鼓、烟花制作工艺、夏布制作工艺,樟树市的药俗和丰城市的岳家狮八个项目均已申报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目前,全市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文化艺术精品迭出。“上高县摄影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3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农民摄影艺术之乡”,《寒儒求监》获国家文化部“田汉创作奖”,《小镇霸王花》、《派饭》、《春渡》等剧目参加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袁州区的版画将赣西文化特征的装饰雕刻、剪纸刺绣、漆器图案和民间彩灯融入创作中,在全国版画界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有20件作品被国家选送到奥地利、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国际版画大展,有17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四是文化品牌效应显现。围绕“心圈廊”战略构想和打造“江南生态休闲城市”目标,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禅宗文化、农耕文化、月亮文化三大品牌,特别是今年月亮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作为“嫦娥的故里,明月的家乡”的文化特色。

在看到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文化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文化设备较紧缺,文化人才不足,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从总体上来看,我市滞后的文化建设现状已经开始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这就要求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把住时代的脉搏,呼吸时代的空气,沐浴时代的风雨,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品。为进一步抓好我市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重点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抓好“四项工作”

(1)教育强市。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美好××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我市在教育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资源,“两基”教育在全省率先达标,正在向高标准、高质量“普九”迈进;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全省领先;高等教育早已步入“大众化”行列;××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招生,××学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综合性本科大学。要立足现有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院校,鼓励各种资本兴建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或分校,强化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2)卫生兴市。近几年来,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公共卫生水平得到提高,基层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升。特别是2005年8月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后,通过创卫这个载体,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说创卫创出了效益,创出了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的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理顺各个方面的关系,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巩固创卫成效,使创卫的成果让全市人民共享。

(3)体育活市。我市积极实施“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突出发展”战略,以体育促进经济,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4年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和数十项国家级比赛,××体育中心、××水上运动基地分别为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和国家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体育事业见证着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打好、打活这张特色牌,使全市体育品牌无形资产迅速扩张升值成为全市的一个亮点。

(4)旅游旺市。我市有着得

下载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荐)

    李开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驱动力、感召力、竞争力、生产力。文化发达的城市,经济贫困是一时的;文化贫困的城市,经济发达也是一时的。软实力,硬道理,如何打造......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摘要: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制度、文化、国民、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从其外延上来说,它主要表现......

    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 【导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浅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浅谈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迅速发展、各民族国家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

    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

    浅谈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浅谈文化软实力 摘要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 其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