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9: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一篇: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

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位于潜山县东北部,毗邻桐城市青草镇,大沙河穿村而过,全居1510户,6098人,山场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5760亩,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均收入6820元,在源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环保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双峰居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立足本居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经济条件基础、生态环境现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决定,合理开发。

近年来,按照《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生态村建设规划》,全居人民建立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开发整理中低产田,遏制了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生态农业,基本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截止目前全居发展制刷生产、加工、销售企业400余家,从业人员3700人,将整理后的4300亩农田经营权以每亩每年350斤稻谷有偿流转给天裕农业公司,2011年全居人均年纯收入达6820元。

一、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搞好绿化造林工程,全居林带林、围村林建设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达到38%,农田林网化率95%,村内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100%,绿化覆盖率62%。

二是全居范围内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彻底进行了生活垃圾清除,每天专人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清除,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98%,同时集中人力、物力、时间在居内统一进行卫生清理。开展了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村民住房与周围环境协调,全居建设环保沼气池420口,沼气池与厕所改造相结合,即节约了能源,又促进了环保,同时清洁了环境,清洁能源普及率10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三是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控现象,水土流失治理率95%,加强了农田管理,进行中低产田改造,退化土地治理率达100%,农用化肥使用强度控制在280公斤/公顷以下,农药施用强度2.46公斤/公顷,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90%,农用薄膜回收率65%,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从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工业污染排放达标率100%。

四是成立了督导组,对全居的农户、制刷厂和天裕农业公司进行拉网式检查,达不到规划要求的,马上进行整改。五是对新上马的制刷加工企业和刷原材料加工企业严格把关,对其环保要求达不到国家标准,一律不准开工投产。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居委会将建设生态村规划列入了全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了居委会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居委会调整并充实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居委会党委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两委任成员,抽调三名年富力强的同志为专职干部,常年专抓这项工作。

(二)制订规划,科学实施。居委会结合本居区域特点的资源优势,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分析论证,结合对《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生态村建设规划》的分析阶段实施,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制定出具体方案,组成了四个专业队伍进行实施。

(三)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建设生态村,利国利民,惠泽万代,是双峰居委会上下的一件大事,为此居委会积极与镇党委、政府结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举办讲座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地从事到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四)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根据生态村建设规划要求和目前我居的实际情况,居委会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投资300 余万元进行了灌溉沟渠整治,进行了围村、道路两旁的绿化,绿化率达100%,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了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先进的栽培技术培育、种植,同时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作用,使每个适龄劳动力掌握了1-2门科学致富技术。

三、下一步打算

通过全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以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领导小组不散,工作力度不松,做到经常研究,经常布置,经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制,每年进行总结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利用居委会宣传阵地和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意识,更新村民观念,转变村民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延伸生态建设内容,加大配套投入,结全居人民一个水清、天蓝、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生态村建设规划

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生态村建设规划

(2011-2021年)第一部分 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貌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农村,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广大群众对改变落后生活方式和脏、乱、差居住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安徽省顺应这一要求,适时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标志着我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创建文明生态村,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一是硬化道路;二是净化庭院;三是绿化村庄。要保证这项工作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条件是把村庄建设规划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规划经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论证,并依据《村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条例》、《源潭镇总体规划》进行编制。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文明生态的内涵、原则和任务

(一)文明生态村的内涵

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

(二)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常抓不懈、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部分 规划编制 第一章 村庄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臵

源潭镇双峰居委会是原双峰乡所在地,位于潜山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毗邻桐城市,距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仅38公里。便捷的交通将在此云集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传运四方,为双峰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居委会现有人口6098人,1510户,居委会党委下设了3个党支部,142名正式党员,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60亩,林地6000多亩,土地肥沃,主要农 产品为水稻、小麦、油菜等。

(二)水文地质

源潭镇地形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西北为大别山边缘山区,东南为丘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源潭镇境内淡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红旗水库、黄鹤塘水库,有大沙河、鲁坦河,两大河流穿境而过。

即将开工建设的下浒山水库就在境内水沙河上游。

(三)气候特征

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足,日照期长,霜期短,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无霜期242天,冻土深度0.10米,冬秀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风向为西南风。

(四)村庄建设概况

现状:村民住宅为两至三层商住式为主,民宅排列比较整齐,但布局混乱,分散用地浪费。

村内街道比较整齐,路面为水泥路面,全部硬化。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村内高、低压电力线路均改造完毕,有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全居农户实现了集中供应自来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全部由下水道排放。

村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内制刷小作坊较多,居住、生产加工、销售混杂在一起,相互干扰严重,企业的噪音污染对村庄居住环境及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企业有待集中布臵。

2、建设用地结构松散,公建用地布局分散。

3、居民住宅布局较为混乱,人均用地面积过大用地浪费,建筑质量较差。

4、村庄内部街道无绿化、公共绿化建设落后,缺少供居民娱乐的公共绿化空间,人居环境比较差。

5、文体娱乐设施缺乏,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规划技术路线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双峰居委会发展实际,确定指导思想如下:

1、规划应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2、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落实“生态美化、亮化、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并突出地方特色。

3、重视生态环境结合地形地貌,河流水面、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力求最佳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5、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二)规划原则

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打破千篇一律的规划模式,把村庄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村庄,本规划依照以下原则:

1、以国家颁布的《村镇规划标准》及《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源潭镇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并在规划设计中贯彻执行;

2、坚持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法规、充分挖掘村镇用地潜力,节约建设用地,减少耕地浪费,尤其控制宅基地,逐步实施退宅还耕,不遗余力地节约每一寸土地;

3、深入调查,确定合理的规划结构,以达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的要求。

4、充分考虑村民的居住习惯,生活特征,美化街道、创造洁净、卫生、方便、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5、注重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使村庄建设具有超前性。

6、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水环境,为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地做出贡献。

7、坚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准确定位村庄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适应村庄发展的规律,立足本地优势,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协调经济发 展、文化建设、商品流通,促进双峰居委会的发展。

(三)规划依据

1、《村镇规划标准》(GBS0180-93)

2、《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3、《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2年4月)

4、《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暂行)(2006年2月)

5、《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2006年7月)

6、《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2006年7月)

7、《源潭镇总体规划》(2010年-2015年)

8、《源潭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2020年)

9、双峰居委会相关基础资料

二、本次规划任务,目标、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任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及居住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旧村建设选址随意,布局散乱,致使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阻碍了村庄建设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以上建设背景结合村庄建设现状,拟在村庄旧址基础上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村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同时满足村民建设要求,本次规划任 务重点是:

1、合理布局用地,划分居住组团,完善公建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2、控制建设用地,认真执行土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3、竞选住宅选型,本着经济、美观、舒适、实用的原则,选择住宅造型。

4、美化村庄环境,以造型丰富、色彩亮丽明快的建筑与丰富的绿化相结合,创造宜人、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

立足于双峰居委会土地现状,人口及建设现状的。充分利用土地,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生态村”的规划目标,力争实现经济繁荣、各业昌盛、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与时俱进,全民建设小康村。

(三)规划期限

为有利于宏观调控村庄发展,指导村庄建设,本次建设的期限为2011-2021年。

(四)规划范围

村庄总体规划的范围确定为村域行政划分范围,村庄建设规划的范围确定为现状村庄建成区。

第三章 村域总体规划

一、社会经济规划 双峰居委会今后十年村域经济的发展的中应以第二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1、农业方面: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全局出发、综合组织生产力全局,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土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种植,改善生存环境。

2、第二产业方面,双峰居委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我居广泛的制刷生产加工群众基础,新具规模的刷产业市场,实现优势带动、推动全居经济快速发展。

3、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我居广泛的生产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物资集散的职能,积极谋划专业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完善配套休闲、餐饮、购物等服务业,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运输服务业,促进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4、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配臵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5、完善和配套幼儿园教学设备,搞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办成年学校、文化站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素质,规划期内,儿童入学率达100%,100%的少年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95%的青少年完成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业,全居劳动力10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70%的劳动力具有 专业技术水平。

6、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水平,满足全居防疫就医的需要。

二、村庄建设规划

依据源潭镇土地利用规划在村域范围由界定禁止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

禁止建设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历史足迹保护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区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省、县道路两侧的控制区划定为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内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非农建设区:将村庄建设用地和村域内其他,非农建设用地划定为非农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内可以规划建设、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和采矿采沙等活动。

控制发展区,将村域范围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划定为控制发展区,控制发展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凡在控制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开发的,须征得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根据双峰居委会所处的地理位臵,将双峰建成区东面(即前面)的大片农田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规划的双峰居委会建设区及发展备用地(后面)划为非农建设区,村庄建成区 与东面禁止建设区中间划定为控制建设区,可以进行合法的建设开发。

三、基础设施规划

在村域范围内确定公路、电力、电信路线、变压器,垃圾收集地等基础设施的位臵及走向,加强村域机耕路建设,结合村内贯穿南北的沟渠进行绿化建设、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第四章 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建设现状

双峰居委会地势比较平坦,村庄建设用地比较集中,村民住宅绝大部分为二层楼房,建筑布局相对规整,但由于院落大小不一前后左右错落,布局较为灵活,住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村民内部道路结构基本清晰,道路较宽敞通畅,主路与街道路面全部硬化,通组道路部分硬化。

住宅组织为二层楼房院落为主,大部分布局规格为东、西朝向居多。

村庄采用自来水管道集中供水,由于村内企业众多,耗电量较大,供电需求紧张。

除中心村庄结缘街有排水设施外,其他没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除各户自行消化一部分外,随街道依地形自然渗透,排放;雨水则依地形排放,容易在两季造成积水,现状 垃圾堆放较随意宅前屋后空地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景观。

(二)存在问题

1、村庄内缺乏公共绿地,沿街绿化无序发展,庭院绿化亦有待增加,未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化体系。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公共活动场地,村民生活多有不便。

3、村庄整治环境有待完善,村庄内行道树、排水沟、垃圾收集点设施缺乏、不配套。

二、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

规划要求村庄各项建设,必须在严格执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在完成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前提下,注重环境综合效益,进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力争实现全方位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规划目标。

(一)村庄性质,建设规模与发展方向

1、村庄性质

根据双峰居委会地理位臵,主导产业和综合条件分析,本次规划确定双峰居委会是以刷制品加工为主的中心村。

2、建设规模 ①人口规模

双峰居委会2011年现状人口为6098人,按0.5的折算系数折合常住人口,规划采用分项指数法进行人口规模预测,规划期末按10000人控制。②用地规模

为响应国家节约建设用地,保护农田的号召,规划建设多层住宅楼,进行生态家园规划,改善居住环境,节约土地。

规划建设用地,按原则不超出150平方米/户控制遵循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新增村民住宅安臵问题。

③发展方向

鉴于双峰居委会建设现状,本次规划本着节约建设用地的原则综合分析确定双峰居委会建设规划应在现有基础上以旧区改造为主,先建设住宅小区,逐步搬迁,改造后拆迁空地留作发展备用地。

(二)规划布局

1、布局原则

①准确分析用地条件,科学确定村民用地发展方向 ②正确处理对交通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合理布局。③改善村庄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创造良好村庄环境。

④节约土地,合理确定村庄各类用地布局中及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⑤远近期结合,提出远景设想以确保规划的连续性。

2、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建设现状及规划要求,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二 区、一绿地”。

一心:即在村庄内部结合公建建设地休闲广场。二区:指规划的工业小区、住宅区。

一绿化:指在村庄内沟渠的两侧建设的绿化带,为居民提供茶余饭后的休闲空间,并有力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街道绿化、实现“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结构。

(三)主要用地规划

1、村民住宅用地规划

居住功能是中心村的核心功能,为提高住宅档次,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景观、规划双峰居委会山区柴庄片进行拆迁,拆迁后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设计本着美观、实用、方便、舒适的原则,注重形式新颖、功能合理,以求创造美观实用的现代化农村住宅,配套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路网结构,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村民居住质量。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村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配备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针对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①行政管理类,规划居委会为方便群众搬迁新建,并同时建设党员活动中心。

②文化教育类,保留村、小学、并建设高标准的篮球场,完善教育设施,幼儿园设臵在小学的西侧,并同时建设标准 化双峰初级中学。

③文体科技类:现状村内文化娱乐设施欠缺,规划文化活动站设臵在村庄中心部位,并结合休闲广场设臵居民健身场地,广场中可放臵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形成村庄的综合中心,树立村庄形象,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④医疗卫生类:现状村内有卫生所一处,个体诊所四处,规划扩大卫生所基础设臵建设配套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水平,加强管理、方便居民就医,满足人们看小病的需要。

⑤商业服务类:根据村庄特点,在村庄规划住宅区中心布臵商业门店,小型超市,蔬菜店,主要服务于本居村民和工业区外来打工人员以及流动人口的餐饮、食宿、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带动全居服务业,增加村民收入。

造型丰富的公共建筑,最能体现城镇建设的风格及水平,规划要求建设实施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追求城镇景观的整体性、并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创造良好的村庄形象。

3、工业用地

双峰居委会工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式制刷为主、居住、生产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规划积极响应工业“进园进区”的号召,所有村民内部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逐渐向工业区转移、实施规模建设,统一管理综合治理,共同发展。

4、道路交通规划

①现状: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是道路系统不完善,部分道路路面狭窄,居民出行不便。

②布局原则: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道路网络。

③路网结构:规划主干道为三横四纵的方格网道路结构。

④道路等级:根据该村实际,双峰居委会村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主路红线控制的为24米,两侧路面各宽8米:采用砼路面,人行便道各宽2米,道路两侧设排水暗沟,为一块板式,次要道路为14米,路面宽度为6米,支路为10米,均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5米,宅间路为4米。

所有道路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按0.3%-3%控制。相交道路的转弯半径可按5-10米长控制,道路选线充分考虑现状利用现状道路。力求减少拆迁量,尽可能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

规划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分期建设,先建车行道,其余可做绿化或保留现状。

⑤亮化建设

路灯按主路两侧设臵,灯杆高4-7米,间距30-50米,巷道采取单侧布臵,间距50-70米。(四)专项规划

1、绿化建设

村庄绿化包括村庄生态防护绿地,村庄公共绿地,小区的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化,道路绿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①村庄生态防护林地

结合村庄整体规划,在拆迁后的空地上沿村庄中心道路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保护村庄的整体环境。

生态防护林地的建设过程中适当考虑园林设计,经济林、防护林的建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化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生长的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经济效益高、观赏效果好的新品种,注重长青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结合,以丰富绿化内容、美化村庄环境。

②中心绿地规划

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特色,在居住小区的对面结合各种公建布臵中心绿地,使之成为居民茶余饭后游乐休闲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作为抗震防灾的疏散要求,保证必要的空地,并设臵部分体育健身设施,满足人们体育锻炼的要求。

③住宅区公共绿地绿化

在住宅小区地中心部位布臵公共绿地,绿化主休为各类果树、观赏树木、花草美化环境,丰富生活,规划要求宅前 屋后的空间在满足交通、停车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绿化,提高宅间绿地质量,保证居住环境的优美。

④道路绿化

街道绿化以行道树为主,作为绿化的补充,形成绿树成荫的街道空间,减少污染,提供绿荫,美化村庄,规划要求合理选用行道树树种,增强其观赏性。

⑤树种选择原则:以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并有广泛苗源的乡土树种为主,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速生种与慢生种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同时引进适宜的外来树种,丰富植物种类,利于优化美化环境。

总之各类绿地都应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使绿化覆盖达到60%以上。

通过以上措施、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手法,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防灾规划 ①抗震规划

双峰居委会村地处地震烈度为8度区规划要求一般建筑物构筑物按8度设防。重要机构及易产生的次生灾害的设施提高一度设防。

建设物结构设计必须满足要求,主要电力、通讯、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基本烈度地震发生时,应保持正常运行;通过街道,绿地、广场组织减灾疏散。②消防规划

现状及存在问题: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及消防队伍居民消防意识淡薄,大部分房屋为砖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不容易控制。

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各项规定,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合居委会设立消防指挥中心,成立消防小组,准备足够的消防工具。

②合理安排可靠的防火水源。

③各类建筑物必须留有不小于3.5米的消防通道。④规划考虑利用绿地、广场、体育场所等作为防灾的避难、疏散用地。

3、环境保护规划(1)规划措施

①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完善排水设施,修建污水,雨水排放管道 ③充分绿化,净化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④改变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规划以天然气、液化气为主要能源。

⑤加强交通管理,降低噪声污染。(2)环卫设施规划

双峰居委会村内现状没有环卫管理站,主要街道均无垃 圾收集点,公共场所没有公共厕所。

规划依照有关规定及建设需要,作以下规划: ①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为100%,无害化处理100%,粪便处理率达100%,在生活区按70-90米服务半径设垃圾收集点

②在公共中心区及人流密集的生活区按照服务半径150米考虑设臵水冲式公厕。

③沿主要街道设臵果皮箱、主要每隔50米-80米设一处,一般道路每隔80-100米设一处。

(五)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完善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等市政设施。①给水工程规划

现状给水为各户明井或水压井,水源未经处理直接饮用,水质不能保障。

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建设日产2000吨的标准化自来水厂,水源取自大沙河水。主要设计用水标准;村民生活用水120升/人、日。

公共建筑绿化用水标准:取村民生活用水的50%,60升/人、日。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理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标准,按生活用水量的1.2倍考虑,144升/人、日。

管网漏失量及未预见水量按村民生活水量的20%计算,用水量预测,远期规划人口10000人,供水量普及率100%村庄全天用水量6000立方米,平均每小时用水量250立方米。

2、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没有完整的排水设施,雨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致使村民建成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

规划村民排水体制采用两污合流制,在主要道路上布臵排水暗沟、采用分散、就近重力自流充分利用现有坑塘作为受水体,排水暗沟宽0.3-0.5米,深1.0-1.5米,排水应排入村庄中部沟渠的排水体系。

3、供电工程规划

供电电源为村内现有变压器,规划结合道路建设,合理组织路线,敷设方式采取地下、地上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安全隐患。

4、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①邮政:设邮政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书信往来等邮政业务。

②通信:与邮政代办点合属办公,到2012年电话普及率按30门/百人计,需要安装电话560门左右。

③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系统:建立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以电信网为基础,以Internet为手段的“信息高速路”,使传统的电信向智能网转变,实现通信的全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和宽带化。

5、燃气规划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结构不断优化,双峰居委会现状燃料以作物秸杆为主,为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规划利用液化气、天燃气、沼气为气源。

三、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1、生态村建设规划作为双峰居委会实施文明生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一经政府批准,应严格执行,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各项建设活动。

2、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全方位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于有利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行为,政府应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促其实施,对于阻碍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行为,则采取必要的限制政策及适当的经济手段。

3、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林,以加快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美好家园。

4、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的宣传,增强村民的规划意识,自觉执行规划和相关法规。

第三篇: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自省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村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坚持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积极依靠群众,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水磨关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省级生态村。下面就创建工作作以总结:

一、基本情况

水磨关村位于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距永昌县城10公里处。水磨关村是焦家庄乡乡政府驻地,焦新公路横贯全村,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全村辖八个社,576户,2146口人,共有党员76人,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12名,占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7名,占10%;女党员10名,占14%。共有村干部5名,村“两委”班子各5人,交叉任职1人。耕地面积3790亩,人均1.8亩,属河水灌溉区,主要以大麦、小麦和日光温室种植为主导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90元,并获得的“金昌市市级文明村”称号。目前,我村正在积极筹建水磨关湿地公园,围绕亮点、看点、卖点、游点规划好全村旅游产业,特别在街、路、馆、园等设施建筑上融入骊靬文化元素,在进园视角、产业发展、住宅布局等方面要体现与骊靬文化相匹配的特色创意,将水磨关村建成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

二、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堡垒作用

紧紧抓住支部班子战斗堡垒这一核心,把现有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好,增强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切实提高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通过村两委会,在议事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和工作业务学习,建立学习型村两委班子。通过开展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党风廉政建设制、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强化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村党员干部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要牢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把村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改善村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按照洁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的总体要求,村上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会,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将创建省级生态村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成立了创建生态村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做好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全村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大宣传教育,做到齐抓共管

生态建设需要全村上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加大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造成良好的生态氛围,不断提高齐抓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学习会,传达并学习省、市、县关于生态村创建文件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市内创建试点村和先进村参观学习,用活生生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建热情。参观回来后,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益处,调动了群众参与修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抓好“法定节日宣传”。充分利用了每年的“3.12”植树节、“3.23”世界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让大家充分意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四是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的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着力培养村名的生态意识理念。五是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资料、致村民的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文件精神。自创建以来,我我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000余份,在重点地段张贴宣传横幅10幅,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将生态建设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参与中真正意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四、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规章制度

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省级生态村环境保护规划》和《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规划方案既有针对性,有具备指导性。为了抓好创建工作,村上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制度保障,强化村民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的意识,引导和规范村民的行为。

五、主要工作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纯收入,近年来,我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广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成立8个合作社,2011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向各村民小组长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村民小组均成立保洁队伍,并落实长效管理办法,对保洁员进行考核,靠实责。全面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村社主干道路、小广场以及道路两旁进行整修和绿化,达到美化环境造福子孙的目的。全村共有 眼饮用水井,饮水合格率达到100%。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我村自筹资金20余万元建立水磨关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配臵垃圾清运车2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设臵1处垃圾收集点,每2户农户门前摆放果皮箱,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宣传栏。建立村庄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收集清理机制,基本达到村庄垃圾全收集、全清运。2011年生活垃圾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70%,村域内没有工业厂矿,无工业污染排放。

(四)加大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村十分重视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设臵基本农田保护区,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新修渠道、维修机井,提高农业税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将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合理化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截至2011年,我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村委会历来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每年都进行植树造林和林地补植补造工作,绿化覆盖率达到39%,高于我市农村绿化覆盖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72%,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 %上升到 %,这些指标平均达到或超过创建国家生态村的创建要求。

六、工作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生态村的工作,村内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为肥料、饲料和燃料,乱堆乱放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村民生产沈国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建生态村可以从多个环节促进农民增收,首先是推广新型能源技术,通过“一池三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以此节约农民的日常开支,其次是推广农业生态新技术,通过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水平,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减少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增加农民收入。再次是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在养殖方面的收入。

(三)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通过生态村的创建,在全村实现了生产田捡垃圾由乱推乱放向集中回收、专人定时清理转变;实现村内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到处乱排、乱堆、乱放向集中堆放、专人管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转变;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村民砍伐树木、铲草皮、用作物秸秆炊事向可再生新型能源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大量生产使用化肥农药想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转变;实现了畜禽养殖由原来的传统养殖向科学的养殖方式转变;实现了广大农村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向村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转变;实现了由农民有原来散漫无人管束乡村规约束自我竞争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破坏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

七、下一步重点工作

在此次国家及生态村创建过程中,我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这只是初步的阶段,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期望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村民的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改变等,对此我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种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责任,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思路,找准工作重点,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为重点,加快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争取以全村带动全乡其他村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各项管理条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好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完善垃圾收购清运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和保持村内净化、绿化、美化的优美环境质量目标。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和创建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彻底改变不重视环境保护的陈旧思想,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总之,借助此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活动的机遇,我村将继续加强领导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各项制度和责任制,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把水磨关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村。

水磨关村村民委员会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 作 总 结

为了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要求,我村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示著,村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村创建省级生态范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保证近几年来,查山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制定了调整产 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工农结合、以工带农,全面推进全乡经济可续发展展的目标。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目标,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建成100亩花卉基地、完成200亩小流域治理、建成容纳200户居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开展后,村、支两委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实施。村、支两委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讨论会,及时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协调、有序开展。

二、大力宣传,全民参与,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

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开展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支持。村村、支两委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体村民对创建生态村活动和保护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设立宣传版面,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对创建生态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三是定期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和个体户代表进行座谈,并设立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曝光、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家纷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从自身做起,消除不文明行为,并自觉对违反创建要求的人和事进行监督举报,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针对村当前的实际情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请信阳市城建规划设计院为我村编制了生态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村村、支两委认真按照规划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的抓好落实。

(一)、加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几年来,我们实施了“三通”工程,修建“村村通”公路20.5公

里,完成了农网改造项目。“三通”工程实施后,村内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种、养殖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欢天喜地,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村的干部好。

(二)、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牲畜粪便污染问题。采取宣传发动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全村己建成召气池210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2010年,信阳市环保局授予我村“市级生态村”称号。

(三)、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和农户安全饮水工程。一是新立项安全饮水工程1处,总投资达125万元。二是是新打80米深井l口,配套机房水塔1座,水泵电机及出水管1套,铺设DNI00供水管,实现居民新村示范点集中供水。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商业富村的新路。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樊东新村、平西新村、月湖山村创业园、马庄新村等8个项目,已投入资金1.2亿元,初步形成了沿明查公路2公里的工业园区,为全村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

(五)加大争资跑项力度。2008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国土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引进资金100万元。

四、建章立约、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确保创建机制持续运行 创建活动开展后,我村围绕创建目标,健全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编制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公约,强化政策宣传与执法监督力度,确 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使创建活动正常开展,持续运行。

五、主要成效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查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村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创建活动推动了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村内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10元,饮用水合格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塑料农膜回收律达60%,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如今,一个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农舍齐整的生态村己呈现在人们面前。

今后,我们将会把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创建成果,防止出现反弹。重点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进一步完善好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对新建项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村内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美化、靓化、净化、绿化村庄环境。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对畜禽粪便及污水实行综合利用,引导养殖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道路。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扩大创建成果,把创建工作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最终实现村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

平桥区查山乡村 2012年6月1日

第五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XX市XX区XX乡XX村 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

Xx乡是xx市北郊的一个农业乡,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为了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配合xx市生态环境及北郊水厂建设步伐,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抓住“十一五”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努力创建生态乡镇和生态示范村,积极开拓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渠道,建立城郊乡村旅游基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xx村是xx乡的一个布依族行政村,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是xx村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xx村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战略,而“生态村”的创建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xx乡xx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宏伟目标,全村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创建“生态村”。并深刻认识到,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x乡xx村位于东经XXX°XX′XX″至XXX°XX′XX″,北纬XXX°XX′XX″至XXX°XX′XX″之间,地处xx市北郊,xx区东北部,距市行政中心XX公里,距区行政中心XX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XX公里,全村面积XXXX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二、地质地貌与土壤

xx村位于贵州高原黔中丘原区,苗岭山脉中段,地势东西高,北高南低。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等,主要岩石有白云岩、石灰岩、残积红色粘土、煤系、夹层状碳酸岩等。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岩溶地貌发育,地貌类型多样;地貌区域差异大;地貌多层性明显。山脉水系展布受地质构造及现代地貌作用的控制,形成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

xx村土壤主要为黄壤,pH值中性偏酸,部分为沙壤土和石灰土。土壤肥力较高,富含有机质,其中上等土占32%,中等土占41%,下等土占27%。

三、人口环境资源状况

全村辖x个村民组,XX户,总人口XXX人,全村村民均为布依族,是xx乡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该村林业、大理石和硅石矿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林地XX公顷,耕地面积XXX公顷,其中水田XX公顷,旱地XX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 以上,绿化覆盖率达73.8%。林木茂密,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环乡柏油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教育事业

几年来,xx村借国家在巩固“两基”、“普实”达标成果验收的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力量得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很大提高。2011年,xx村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

(二)医疗卫生

近年来,xx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加强,村里建有卫生室一个并配有相应技术人员,能满足村民就近看病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521人,占全村人口的98%。2010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卫生村寨。

(三)文化建设

近年来,xx村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村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村农家书屋现有藏书1000余册;村内共有计算机5台,建成了电子查阅平台并投入使用;建有4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个,全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人口和计划生育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基本建立,群众计划生育观念明显转变。

(五)社会其他事业

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电话,全村乡村公 路全面贯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4人,享受养老待遇59人。

(六)经济发展状况

xx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抓好种植养殖业。一是着重抓了400亩核桃和100亩的秋锦梨种植,形成了100亩香葱和100亩辣椒种植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种养畜的小额贷款,加大对二元、三元杂交猪养殖以及特色养殖的扶持力度,指导和帮助村民进行生产经营。同时,xx村充分利用大理石资源,进行加工业,2011年,xx村农业总产值达XXX万元,工业总产值XX万元,其他产值X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年。

第二章 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实施污染治理工程,营造优质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工业

进一步完善生态网络,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以延伸产业链和壮大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原始农业向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转变。以公司加农户运作模式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建生产、观光、销售一体的经济大循环。

(二)实施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构建生态资源体系。实施退耕还林、天保林和绿化工程,不断丰富森林物种。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综台治理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确保全村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积极引导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广种、养、看、买结合的循环模式,加快发展集循环经济、生态种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立体农业。不断巩固生态村创建成果,积极打造国家级生态村,提升乡村生态环境。

(三)加快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进一步加强村内及通村道路和农村进户路硬化;新增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加大沼气池建设和改圈改厕力度,将村庄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综台整治大气环境,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以沼气,石油气,柴草桔杆气化炉替代煤,减少烟尘排放;以清垃圾、清污泥、清障碍、清沟渠和改路、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改院、改房屋立面、为主要内容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搞好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乡村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收运处理,按照“分散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思路,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0%。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和传统服务业向生态服务业转型。充分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六月六”布依风情为主的综合生态旅游景区群,把xx村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大村。

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建设,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大 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高村民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生态村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下的生态村建设公众参与机制。把xx村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大村、生态农业高产示范村。

二、工程方案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照xx村加快经济的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着力推进xx村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一是以晚番茄、辣椒、秋锦梨基地为载体,抓好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带建设,示范种植基地以高效、优质新品种、特色品种、稀有品种的示范推广为主,采取平衡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同时将瓦窑晚番茄、辣椒基地做强做大,树立瓦窑香葱、辣椒品牌。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立特色养殖示范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原材料生产基地,走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一体化经营道路。

(二)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新村建设中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把瓦窑组、大寨组、小寨组一带建设成为具有布依风情的特色新村,凸显新村风貌,建设人文新村、新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二是加大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柴草桔秆气化炉及沼气池的使用,使更多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使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5%以上。三是认真实施好农村人饮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农民饮 水条件,户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

(三)以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新区为目标,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按照 “逐步培植和构建品位高、地方特色浓郁、规模大”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一是着力培植乡村旅游精品:将xx村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农场为一体特色旅游胜地,增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三产的逐步增长。二是逐步提升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重点抓好旅游公路、景区配套设施、餐饮企业及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完善瓦窑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标识标牌。三是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提升xx村旅游的档次和知名度,拓宽推介宣传渠道,积极对接省、市、县旅游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不断提升xx村旅游知名度和档次,加快推进“旅游兴村”步伐。努力搞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申报工作,确保获得国家级验收。

(四)加强环境保护,统筹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瓦窑。

1、强化科技文化建设。一是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让村民熟练掌握1--2门实用科学技术,有条不紊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计划。二是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力度。实施“天保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制止乱砍滥伐林木违法行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全力打造平安瓦窑。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境安全应急处理和日常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各类环境安全事故的发 生。二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健全“一队两会”(村治安联防巡逻队,村治安保卫委员会,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群众组织,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及时处理环境民事纠纷,化解群众矛盾,做到预防摸排在先,依法及时处理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纠纷和污染事故。

4、全面做好社会保障事业等工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社会保障长效运行机制,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强乡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关心贫困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保护好群众应得利益。不断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疫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妇幼保健达到规定要求,加大乡村危房改造力度,使低收入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五)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

xx村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较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特色浓郁。xx村的发展定位是生态村、旅游村、经济强村。因此,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实施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xx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将为xx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绿化、美化工程

xx村绿化覆盖率超过66%,按xx村规划要求,继续加强天保林,荒山造林工程、开展乡村道路两旁和“四房植树”、加快景区绿化建设,使全村的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2、生物多样性保护

因xx村森林覆盖率高,在总体生态建设中对绿化树种、景点建设、新村布局应尽量满足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对全村 古树、珍稀名木实施挂牌保护。

3、生态果、蔬菜园建设

生态果园建设与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后建设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争取近年内将xx村核桃、秋锦梨种植基地和香葱、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

(六)xx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环境优美是生态文明村必备条件。xx村的社会、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论是总体生态环境、绿化水平、还是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xx村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建设阶段,很多基础设施正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而且,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的生活活动对xx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产生影响,同时也给管理带来困难。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不具备应有的公共设施,例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消纳的硬件设施,公共厕所,家禽家畜的圈舍建设等与环保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对xx村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村,进一步改善全村的整体环境,xx村支两委根据全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不同的现状,将继续实施和采取以下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和对策。

第三章 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xx村创建全国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对村容村貌整治、农家乐 等景点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设专门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体办公,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

1、组织重视。为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村支部制定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保证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以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头模范作用,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内容。

3、建立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以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创建工作进度进行监督。

4、组织实施。村支部书记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创建工程,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三、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创建全国生态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完成,xx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明确创建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及建设重点,建立一整套创建工作的保障体系和推进机制,并将创建工作中建设的重点工程、任务和规划指标逐一分解,分别落实到各 10 个创建工作成员单位,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头上,从而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保证了牛场xx村全国生态村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实行政策和制度保障

(一)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战略政策。《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了要推行清洁生产,为我村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过渡到全面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大宣传,做好培训,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册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清洁生产,提高社会各界对清洁生产的认识。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户、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进行清洁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二)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的政策

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为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提供资金保障。因此,xx村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坚持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政策,努力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落实村支两委人员相关职责,为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提供制度保障。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扩大垃圾收集、清运、清扫和卫生填埋的垃圾消纳成果,消灭村内的卫生死角。

(二)在村庄实施建设修建沼气池、修建系列村寨污水 排放系统以改善xx村的水环境,提升总体环境质量。

(三)改善村内道路,设立了公厕、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全村XXX户实施了改厕改圈改灶,大部分村民用上了沼气等清洁能源。

(四)抓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浆砌排水沟、配置垃圾箱、清除乱搭乱建

六、实施清洁工程

着力实施镇村清洁工程,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村容村貌良好形象,更好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的客观需要。

(一)扎实抓好村庄的环境整治,努力发挥示范带作用。

(二)积极抓好村组卫生竞赛,力促工作有效推进。组与组之间、寨与寨之间,比整体规划,比工作作风,比长效管理,比清洁文明活动。

(三)完善激励机制,保障资金有效投入。在清洁工程实施过程中,村组自主申报,向上级财政申请一定的配套扶持。

(四)结合“四在农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按照“重点突破、面上跟进”的理念,体现地方特色,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四有五通三改三建”为切入点,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环境优美乡村建设工程,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生态的和谐。

七、实施农民素质工程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只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目 标才得以实现。

(一)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确保全镇农村劳动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不断增加。

(二)全面推进 “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探索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使每个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项务工本领,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八、拓宽渠道,资金投入到位

开展全国生态村创建工作,加大投入是关键。在开展创建工作过程中,乡、村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创建工作资金纳入财政计划,保证创建工作的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缺口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但单靠政府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创建工作的需要,为此,还本着“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建设资金以地方筹集为主,国家与地方投资相结合,村外与村内资金相结合,个人与集体、政府三结合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同时,通过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公益事业,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企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绿色食品加工等项目,使创建工作形成社会化、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九、人人参与,创建宣传工作到位

创建活动涉及家家户户,单凭村两委班成员的力量是达不到目标的,因此,xx村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提高 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让他们全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一)在村各主要路口设立固定的生态村创建宣传牌,定期悬挂有关生态村的内容横幅,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生态村创建活动精神,宣传各类生态常识。

(二)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制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让群众了解生态村创建内容和做法。

(三)重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宣传生态村的概念和作用,在创建过程中,使党员和村民代表走在前列。通过精心设计载体,拓宽宣传渠道和平台,让群众不但了解了生态村的知识,提高了村民的认识,还激发了村民共同参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进程,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全村总动员,家家齐行动,人人都参与,共同树形象的良好创建工作氛围

十、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一)通过强化宣传,依照法律、法规及村民卫生公约和强有力的工作制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实施综合整治有效改善环境的脏乱差现象。

(二)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各项环境整治和改善的村规民约。例如:垃圾的消纳处理,村庄的保洁制度,改建扩建房屋的申报制度等等。使乡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有章可循。

(三)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了垃圾收集清运、环境卫生保护、绿化等一系列的乡村环境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监督队伍。

(四)加强农家乐等景点管理,做到“布局合理、管理有序、整洁卫生、环境优美”。

第四章 工作成效

长期以来,xx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省、市、县镇各级党代会的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创建生态文明村寨为契机,负重奋进、开拓拼搏、努力奋斗,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全村呈现出一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xx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使xx村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更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环境的改善,xx村的环境资源优势更为明显,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各项经济发展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xx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良好的休闲旅游胜地。

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xx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抓好种植养殖业。一是着重抓了500亩杨梅种植 和200亩的茶叶种植,形成了400亩辣椒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种养畜的小额贷款,加大对二元、三元杂交猪养殖色养殖的扶持力度,指导和帮助村民进行生产经营。

二、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在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无公害农业产品的同时,xx村还充分利用大理石资源,进行加工业,2011年,xx村农业总产值达509万元,工业总产值62万元,其他产值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77元/年。

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

几年以来,在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完成了xx村中低产田改造,串户路硬化,改善村内道路,设立了公厕、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全村101户实施了改厕改圈改灶,大部分村民用上了沼气等清洁能源。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环境的改善,xx村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各项经济发展已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四、生态旅游、文化村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瓦窑地热资源的发现、特色家庭农场开办,结合现有的布依民族风情、生态观光等休闲文化娱乐的开展,xx村集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

五、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xx村村支两委历来高度重视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大力进行改厕改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坚持绿化与美化同步,带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转变了农民生活习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六、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壮大。xx村充分发挥地理和生态优势,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了全国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生态农业道路,主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资源深度开发,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

七、宜居环境逐步形成。近几年,xx村环境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村内环境和面貌明显改善。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xx村的总体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全村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66%,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全村的布依风情村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生活垃圾得到了及时的清扫、清运和处理。清洁优美的乡村环境与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相互辉映,互为衬托,使xx村更显示出优美乡村的本色,xx村正向着“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的目标阔步迈进。

第五章 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xx村的创建工作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依然成长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逐渐解决和弥补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体污染防治做得还不够。目前,村集体经济缺乏仍是制约全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活污水还不能完全无害化处理。

二、农村污染治理不尽人意,特别是农药农膜的使用,还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给xx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较大压力。三、一些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农户居住 的环境存在脏乱差状况,日常的环境卫生管理、清扫工作有待加强。

四、村两委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不够,管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五、是全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有限,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三产发展受到区域和资金的制约,经济指标增长困难。

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七、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相对薄弱,农业附加产值不高,由于财力困难,对今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来一定困难,难以改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八、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与活力不够,对组织尚有一定依赖思想。

第六章 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使xx村面临着众多新的机遇:一是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的发展期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投资倾斜政策。三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创了发展的新优势;四是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金阳新区建设xx市行政中心北移、贵阳高新区的建设;六是村两委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建设xx村发展xx村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xx村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下面几点:

一、遏制人为破坏生态,强化资源开发生态监管

切实加强对xx村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对村辖区资源开发、旅游开发、交通等建设项目严格进行生态监管,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从严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和违法行为。

二、突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一)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各方面的污染源进入农业保护区。

(二)强化管理,防治其它污染源进入村辖区;

(三)加强污染物管理,确保水源水质;

(四)加大宣传,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

(五)加大对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大生态农业建设,普及生态能源

xx村目前的生态农业已有一定的规模,为今后生态农业建设打下了基础。今后的重点,一是抓好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继续着力抓好特色种植农业;二是抓好生态型的特色养殖业;三是抓好沼气建设,在全村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力争在五年内普及率达到95%以上;四是抓好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五是加大对生态农业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加森林绿化覆盖率

巩固国家生态村创建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增加森林绿化覆盖率是很重要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全村到五年后,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为此,主要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作好规划布局,培育森林资源;二是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植树造林和管护工作,从严查处和打击毁林开垦和滥伐林木的行为;三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查缺补漏,对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荒山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力度。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继续以“一气五清八改”为创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继续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并提高路面质量,使全村各居民点都通硬化公路,以乡村旅游公路网串联起各乡村旅游景点;

(二)加大对全村人畜饮水和村集中供水的设施投入,确保村组饮用自来水的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三)推进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力争互联网联通农户;

(四)加速全村新能源建设步伐,使全村新能源使用比例逐步提高;

(五)继续增建垃圾桶(箱),在适当地点建立垃圾转运站,以确保生活垃圾能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处置;

(六)建设好其他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国家生态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建成功后如何巩固、坚持下去,这又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通过二年多的创 20 建工作,全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协调发展,成效明显。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各顶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级生态村。

XXXX

xx市xx区XX乡xx村民委员会

年XX月XX日

下载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潜山县源潭镇双峰居委会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滩镇苏孟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河滩镇苏孟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按照“省级生态村”的总体要求,我村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XX镇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XX镇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按照省、市、区环保局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XXX村......

    双城村申报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曲子镇双城村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根据《2011年环县国家级及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环政办发[2011]42号文件)要求,我镇双城村实施了生态村创建。镇村高度重视,......

    龙源口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龙源口镇墩上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龙源口镇墩上村在镇党委、政府及市、县的关心重视与大力扶持下,在多效并举保护珍稀的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

    黄潭镇卫生院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材料

    黄潭镇卫生院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 汇报材料 基本情况 黄潭镇有5.6万人,34个行政村及村卫生室。黄潭卫生院建于1954年,是一个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基层医疗卫......

    XX镇XX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

    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县环保局、城建规划局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XX镇内学村创建国家......

    源潭镇2011年度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总结

    源潭镇2011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铁路爱路护路联防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维护铁路治安......

    红旗区小店镇关屯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材料

    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关屯村 申报省级生态村 资料汇编 红旗区小店镇关屯村 二O一一年五月 红旗区小店镇关屯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 作 总 结 一、 关屯村基本情况 关屯村位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