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督查、督办制度 共同调解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城区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调解工作。
2、调解工作坚持:“防激化、创三无、争先进”为主要目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3、经常向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不违法。
4、调查了解并及时掌握每个家庭及其它不安全因素,做到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教育,及时化解,使一般纠纷不出单位,重大纠纷及时报告。
5、建立调解登记薄,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使调解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调解委员会要经常组织调解人员进行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熟悉调解工作。
7、调解人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要扎实,方法要灵活,头脑要清醒,政策要明确。
人民解委员会主要职责
1、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民事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
2、及时发现,依法调解,妥善处理和疏导矛盾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避免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
3、通过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居民遵纪法,尊重社会公德,努力减少民间纠纷的发生。
4、搞好矛盾纠纷信息工作,及时将辖区内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调处情况及建议,向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各矛盾纠纷调处机构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
2、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的8号、18号、28号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排查,并作好登记上报工作;
3、各基层社区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的结果,每月7号、17号、27号报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
4、各排查单位将排查的不安定因素认真汇总,及时调处,按时上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在单位、家庭住址等。(二)、发生纠纷的情况。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以及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和要求等。(三)、纠纷的调解过程。包括调解纠纷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主持调解人员和参加调解人员的姓名,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以及调解人早对纠纷的看法和处理意见等。(四)、调解结果。调解结果包括调解成立和不成立两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进行记载。调解成立的,主要记明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调解不成立的,也应该记载不成立的主要原因。(五)、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应注明移交的有关部门和移交的承办人。
矛盾纠纷交办制度
1、县城区办事处调处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分流交办;
2、对应分流交办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填写交办单,当事人持交办单到指定单位处理;
3、对于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分流交办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协助,共同处理。
督查、督办制度
1、调处中心对应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实行转办、交办制度,由对口单位负责办理;
2、调处中心对分流案件的调处情况随时进行督查督办;
3、通过督查督办,确保矛盾纠纷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得到依法、及时处理
共同调解制度
为使发生在我辖区及附近单位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妥善正确的调处,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本制度。
1、不论为主持调解还是协助调解,均应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
2、积极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纠纷激化;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敦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
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复,而对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所进行的检查访问制度。
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造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
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纠纷回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
3、回访的对象主要是当事人和知情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收集群众的反映,以便全面了解情况。
4、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进行回访时,要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继续进行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等思想工作,督促双方履行协议。
5、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束调解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了解矛盾纠纷解决与否及发展动态,劝告当事人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依法办事,不可感情用事,扩大纠纷事态,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
6、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每次回访必须有详细的回访纪录并存档。
调解工作总结评比制度
1、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一年两总结制度,半年初步总结,一年全面总结;
2、总结内容是:半年或一年来开展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估介,调解、预防纠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工作中的教训、失误及其原因,以及今年工作的安排;
3、参加人员为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及各基层调解委员会成员;总结的目的是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克服缺点,改进工 作。、4
第二篇:大调解制度
大 调 解
工
作
制
度
伊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制度
1、协助调解委员会领导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2、制定调解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做好调解申请登记、印发调解文件、通知等工作。
4、按调解规定程序做好争议当事人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并做好调解前的核实调查工作。
5、制定调解事项的时间安排,做好各项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6、组织调解,做好调解记录,填写好调解书。
7、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履行调解协议,调解结束按事结案并整理案卷。
8、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争议预防工作。
9、做好调解资料的整理归档及管理。
10、按做好调解工作总结,统计上报工作。
11、做好调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2、完成调解委员会和镇其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
例会制度
1、调委会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会议,总结研究当月工作情况。
2、学习有关调解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
3、研究发生和调解纠纷情况、交流工作经验。
4、检查纠纷情况、登记簿册填写情况。
情况报告制度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并积极有效、稳妥地进行调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制度本制度。
1、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报档案、完善调解记录和处理结果记录,设立情报报送员。
2、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处,对处理过的矛盾纠纷要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反馈情报,防止反变,严防民转刑矛盾的发生。
3、对所发生的矛盾纠纷,随调处、随报告。对无法处理的矛盾纠纷更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严格控制事态发展。
4、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机构要每月向镇调处中心报告一次本月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情况,重大事件需一事一报。
领导接待包案制度
1、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安排轮流参加调处中心值班接待,现场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咨询,每月至少一次。
2、对坐班接访的矛盾纠纷可以当场解决的,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实行跟踪督办。
3、调处中心负责值班领导批示内容的具体落实、分流、督办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送相关领导。
4、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明确由一名领导干部亲自负责处理。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矛盾纠纷,应由领导包案处理:
(1)到中央、省、市、县重要场所或重要会议会场的非正常集体访。
(2)长时间未解决的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纠纷问题。
(3)市、县领导批示件中的重要案件。
(4)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纠纷问题。
(5)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大或涉及本地区多个部门责任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问题。
6、包案领导应负责主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审核签发结案报告。
7、凡领导包案处理的矛盾纠纷问题应本着急事先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8、将领导包案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
9、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将对领导包案的办理情况加强督查,每季度对领导包案件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10、对领导包案后因行动迟缓、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包案领导的责任。
社会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
1、调处中心要建立矛盾纠纷协调会办制度,增强解决矛盾纠纷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2、镇调处中心各成员单位以及纠纷当事人所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增强合力。
3、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可召集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就该纠纷进行协调会办,及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
4、参加会办单位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推不诿。
5、调处中心对协调会办过程进行督查,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6、调处中心在会办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听证认证制度
1、对反映强烈、复杂、疑难、涉及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的矛盾纠纷隐患问题,呈报分管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领导审阅,确定是否召开听证认证会。
2、听证认证会一经确定,矛盾主体双方必须参加,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信访、新闻媒体等参加。
3、听证认证会前期准备工作由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并安排准备相关资料。
4、矛盾纠纷相关人推举参加听证认证的代表不得超过5人,发言按主持人指定的顺序进行。
5、会场必须保持肃静,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干扰和影响听证认证会的正常进行。
6、对于听证认证结论中的有关问题,采取现场解决或限期督促落实的办法解决。
7、听证认证工作结束后,涉及的听证认证材料交区司法局及相关部门整理,归档。
8、听证认证地点根据情况临时设定。
矛盾纠纷公示公告制度
1、及时将矛盾纠纷调处的情况进行公示公告,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2、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时间不得少于5天。
3、对公示公告后群众反馈的意见由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受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向群众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对署名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本人或单位。对违规违纪的,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督查回访制度。
1、调处中心对各村调解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对分流指派后的纠纷及时进行指导和督查,指导村建立调解责任制,并定期了解掌握调处进度和调处结果。
2、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管辖不明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调处,明确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服从调处中心统一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调处任务。
3、调解中心办公室对已调结的矛盾纠纷,应采取适当方式回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和群众对调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
4、回访中发现调处工作有失误的或矛盾纠纷有重新激化可能的,应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置,并及时请示汇报
5、调处中心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本中心自行调处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定期回访和随时回访,进一步稳定情绪,巩固调解成果。
奖惩考核制度
1、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分年中与年终两次考核,考核采取记分方法。
2、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具体负责考核工作,对年中、年终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各村各单位综合考核内容。
3、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单位、政府评选先进的依据。
4、对年中、年终考核落后的单位分别采取黄牌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措施,对单位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
接待受理与分流指派调处制度
1、对申请调解的纠纷当事人有关部门要热情接待,及时登记受理。
2、调处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及有关成员单位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纠纷,按照分工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
3、对当事人申请人调解的纠纷不履行对口范围的,有关单位必须向调处服务中心报告,由调处服务中心统一按规定指派分流,4、对受理的重大疑难纠纷,受理部门调解有难度的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综合力量调解。
5、各调委会对服务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必须及时进行调处,并将调处结果在二十日内报服务中心。
重大纠纷快报制度
1、各村调委会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纠纷,应受理的当日上报镇司法所;
2、对受理己激化或受理后虽经调处仍趋激化的纠纷,应及时报镇司法所;
3、快报内容包括: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涉及的人数、调处措施的落实等;
4、镇司法所对接报的重大纠纷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处,并于接报当日(最迟次日)将调处结果上报县司法局;
5、纠纷快报实行一事一报。
矛盾纠纷统计分析制度
1、镇调处中心应当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统计。
2、按要求及时填写月报表、季报表、全年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3、根据统计数字对全乡发生的矛盾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预案、防范措施等,并以书面形式按半月或月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联动联调工作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调的合力。各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根据纠纷的特点,相互配合,积极调处。
2、相互毗邻的村之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联合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涉村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本镇内涉及两个以上村的,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或召集相关村人民调委会联合调处。
3、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村难以调处的涉及多部门的,乡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调处;必要时,成立专门调处小组开展调处工作。
调处回避制度
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调处社会纠纷案件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以及与该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有权申请其回避:
1、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它关系,可能 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调解中心领导决定调解员和记录人的回避
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制度
1、各村、直单位对矛盾纠纷的苗头和倾向要及时向本级调解办反映,调解办应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应对措施,需要由上级部门协调处理的要及时向上级调解办反映。
2、对旱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移民、拆迁、征地补偿等敏感问题或敏感时期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应提前进行研究预测,责成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事前防范,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3、各村、直单位应定期对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摸排,汇总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
1、每月开展两次为矛盾纠纷排查,如遇特殊情况可做临时调整。
2、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处服务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矛盾纠纷排查。
3、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参加排查工作,不得无故缺席。
4、对排查出的纠纷和参与调处的纠纷,每个领导小组成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在领导小组例会上通报。
5、每个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要撰写一篇关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的调研文章。
社会矛盾纠纷限期办结报告制度
1、各有关部门、单位对调处中心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或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向上移送。
2、重大繁杂或跨地区的矛盾纠纷,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办结后,属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含调解未成的)要填写《分流调处结果反馈表》,及时报调处中心;
4、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及时向调处中心书面报告原因。属调处中心直接组织调处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按照《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制度》办理
档案管理制度
1、上级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照片音像资料等应妥善保管,及时整理归档;
2、调处中心相关工作资料,如当事人申请、原始证据材料、调查、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等应及时装订归档,做到一案一卷;
3、对各类档案必须编制检索目录,按分类装订,保证档案资料的整洁完好;
4、矛盾纠纷案卷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遵守保密规定
首问负责制度
1、实行首问负责制。负责值班接待的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或预约调处有关矛盾纠纷,应当按照“首次接访,全程跟踪,负责到底”的原则处理。
2、对分流到有关部门或下级单位调处的矛盾纠纷,要随时掌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度,及时了解调处结果。
3、对于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要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要及时提供相关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有关事宜。
调解组织学习制度
1、政治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个星期五下午进行政治学习,内容主要按照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的统一部署并紧密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方法采取个人自学基础上,集中座谈,交流学习体会,提倡做学习笔记。严格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质量。一年组织2-3次学习检查主要是看笔记、组织汇报交流和考试。把政治学习纳入评先创优工作内容,结合年终考评一并进行。
2、业务学习制度。调解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每周集中半天学习业务知识,内容以调解业务为主,同时注重现行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学习,一般采用阅读法律、领导和专业人员辅导讲座、调解个案分析研究等形式,突出新时期调解工作新业务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严肃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调解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学专业书报杂志,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篇:社区大调解经验材料
推进“大调解”工作开展构建和谐稳定“三姓”
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
三姓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2473户、7105人,是市中心的老式居民区,具有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员多的特点。
近年来,我们三姓社区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从为居民、商家服务赢取信任支持入手,坚持综治维稳组织建设与社区党委、居委会建设一起抓,通过“联调联动、源头预防”有效维护了区域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区、街组织开展“大调解”体系建设后,我们发挥智之极致,力之极限,在街道的帮助下,构建起了力量整合更加全面、收处信息更加快捷、矛盾调处更加有效、保障措施更加有力的新型“大调解”组织网络,自x月以来,社区内矛盾信息掌控率达百分之百,零越级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百分之百,零寻衅滋事。
一、发动群众,全面采集信息
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全面强化矛盾纠纷的情报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了发现、反馈的及时有效,规范了台账建设。
一是持续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起了覆盖区域19个庭院、124个楼道和区域内134家大小单位,共计296人的信息员队伍;按照社区包片主任的责任区,分别建立信息24小
1时反馈网络;根据居住地逐人明确工作区间、职责;统筹规划信息员培训项目,八月初已由社区民警、街道综治维稳办和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人员联合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强化了信息发现反馈的工作流程、第一时间稳控调处的方式方法,提升了信息员对发现、反馈、临时处置重大事件和及时调处群众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律师、法官对信息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二是坚持摸排方向紧跟民意民愿。按照区、街定期开展集中排查要求,责成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和社区警务室每周组织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工人等积极力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并在走访前根据季节变化、市政建设等一个时期内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相关内容,统一研究当前最有可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主题。如:在x月开展入户走访前,明确了巡查供热情况的主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及时归类,综合协调,源头解决了xx街xx号百余户居民供热等多起不稳定问题。
三是全力促动群众主动寻求调解。将服务群众赢取信任,作为促动群众主动反映矛盾,自觉接受社区调解的主要手段,联合中国邮政xx公司,结合社区一口式受理,开通社区服务群众一站通,将代收代缴水电气热等14项费用,代办牌匾审批、代办老年证、调解矛盾等20项政务,代订餐、爱心服务车、上门理发等8项服务,及其他共计42项惠民项目纳入其
中,制作一站通服务联系卡逐家发放,赢得了群众好评;在x个大院设立社情民意反馈箱,在社区大厅设置矛盾受理窗口,方便群众反馈信息;利用市民学校、社区党校各种宣讲契机,讲解社区调解的成功案例,坚定群众对社区调解的信心。自x月以来,群众主动寻求调解案件同比增加15%。
二、三措并举,源头化解矛盾
坚持“抓早、抓小、抓源头”的调处理念,通过持续强化人民调解,联动相关部门、周边单位,构筑起了“三姓”调处防线。
一是做贴心人,让人民调解润物细无声。吸纳辖区“三官一律”、有威信群众成立调解员队伍,突出人民调解工作的亲情、友情、人情感化力度,全力将社区干部、片警、调解员打造成居民群众的亲人、朋友。先后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邻居节,组织社区群众与附近商家单位联合打扫庭院卫生,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道创建活动,增加了群众之间、群众与社区间的情感积淀,实现了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和增加群众对社区干部、调解员认可度的双赢。活化调解形式,将一日起诉讼世代结冤仇的理念广泛宣传。综合运用灌溉调解,普及政策法规;背对背调解,消减双方过激情绪;换位思考调解,努力达成双方需求等多种调解方式,成功调解了xx街xx饭店油烟外串,引发该院xx名居民不满等多起矛盾纠纷。
二是搭连心桥,用“三调联动”解民忧。在街道帮助下,开通与街道职能科室、驻街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渠道,以社区矛盾受理窗口为依托,及时向相关部门分流反馈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适时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搭建相关部门与群众的连心桥;按照“条块结合、协同联调”的工作原则,坚持将社区人民调解贯穿区、街行政、司法部门调解的始终,充分利用人熟、事熟的有力优势,与区、街相关行政、司法部门联合开展调处,自7月份以来,共联动相关部门完成调处工作xx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借助区、街开展庭院改造、裸土地整治、“3531”等惠民工程契机,全面消除诱发群众不满的各类因素,先后配合相关部门完成xx街xx号改造、组织群众完成区域楼门庭院灯维修等多项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系同心锁,聚辖区单位力量排民难。倡导群众、单位、社区一家亲理念,集聚辖区单位力量,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源头消减一切可能引发群众不满的问题。即:与xx物业联合,开办“xx为民服务日”,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破损设施;与xx商场联合,创办“xx爱心俱乐部”,专门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组织辖区单位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建和谐活动,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疑难问题。如:协调xx经营公司,无偿提供闲置场地用于周边往来顾客停车,解决了顾客经常将车停放居民院,影响居民出行的问题。
三、强化保障,满足工作需求
坚持把工作的实际需求作为前置要件,举全社区之力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实现了“大调解”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一是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依托社区党委、综治维稳工作站、调委会,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和社区警长任副组长,治保会、调委会骨干,社区民警、辖区规模较大单位负责人、有威望群众、律师、法官、检查官等为成员的“大调解”组织机构,明确工作流程,逐案限时办结;同时,延伸“大调解”组织触角,在居民和单位商家中广泛组建调解员队伍,形成了按院、按单位设立“大调解”小组,按楼道、按场所布置调解员的工作布局,形成了在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社区内各方力量都能第一时间投入联调联动的高效运行格局。
二是汇聚满足工作的财力物力。将社区“大调解”工作经费列入社区经费重点保障项目,明确综治维稳经费中用于“大调解”工作的经费不低于xx%,年用于“大调解”工作的经费达万余元。强化社区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专门的社区调解庭,设置了当事人、旁听人、调解员座席,配齐配强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同时,在社区大厅设立专门矛盾调处受理窗口,统一开展登记受理、咨询服务,在xx律师事务所建立调解台,开展调解,提升了工作成效。
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即:建立定岗定责机制,对信息员反馈和窗口受理矛盾,按区域责成相关调解员负责;建立调处联动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由发现和受理人组织需要配合人员,协调相关区、街行政、司法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联合解决问题;建立群众自选制度,让主动寻求调解的群众,自选调解员调解;建立回访制度,要求调解员根据调解案例的实际情况,适时回访当事人,避免矛盾复发;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周组织成员对一周内的调解案例进行分析研判,固化有效方法,提升工作成效;建立调解员培训制度,采取以老带新,言谈面授的形式进行帮教体验,提升调解员工作水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每月组织群众联合对调解员、信息员进行评议,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学校)表示感谢,在社区张榜公示,树立威信,并呈报给街道,对表现一般的,及时进行教育培训。
第四篇:社区调解档案
社区集中调解日制度
每月10日定为社区基层集中调解日,组织社区“两委”干部、社区调委会和居民代表,对全社区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登记,并现场调处;并利用调解日这一天,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和社区调委会成员学习与居委会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是加强工作宣传。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充分了解设立“基层调解日”有关情况,引导群众在10日当天向社区调解人员反映问题,并参与调解。
二是疏通排查渠道。利用每月1日、15日矛盾纠纷例行排查和“基层调解日”当天社区两委集中排查及群众自发反映问题三条纠纷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各类纠纷苗头和不稳定因素。
三是加强分类调解。对重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在“基层调解日”当天调解;对复杂疑难纠纷,由社区调委会提前调查情况,制定调解方案,通知纠纷当事人在适当的场所、时间调解;对适合在居委会集中调解的复杂纠纷,在社区调委会的主持下,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参与,从法律和道德上进行集中评判;对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纠纷,及时签订调解协议书。
1、社区调解工作领导小组
2、社区调解委员会
3、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社区矫正委员会
4、社区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
社区安置帮教委员会
5、社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6、社区【六五】普法办公室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学习、会 议 制 度
1.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组织社区调解小组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调解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需要。
2.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调解工作会议,交流调解工作经验,研究、分析本辖区的矛盾纠纷的形势和特点,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二、纠 纷 排 查 制 度
1.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建立健全纠纷排查网络,并做到随缺随补。
2.坚持每周一排查制度,重点事件、重点时期要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排查,每年的重大节庆活动之前要重点排查。
3.对排查出的纠纷、上访苗头,要及时调解或处臵,坚决防止矛盾激化。
4.建立畅通的排查信息渠道,排查情况尤其是重大纠纷、上访苗头要及时上报,重大疑难纠纷要做到一事一表。
三、纠 纷 调 处 制 度
1.纠纷的受理:民间纠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和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受
理调解,或者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2.调解准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况,了解双方的要求及理由,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查核实,作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3.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专门设臵的调解场所进行,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便利当事人的其他场所进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可以公开进行,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本单位)群众旁听。但是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的除外。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在调解前应当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结。4.调解协议及履行: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调解协议由纠纷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应当作好当事人的工作,督促其履行。
(二)如当事人提出协议内容不当,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协议内容不当的,应当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之后,经再次调解变更原协议内容;或者撤消原协议,达成新的调解协议。
(三)对经督促仍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就调解协议的履行、变更、撤消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登 记、归 档 和 统 计 制 度
1.街道调解组织要建立统一标准的工作档簿,受理、调处纠纷要认真登记,规范记录,并定期订卷归档。
2.社区(企业)单位调委会应每月按时将调解情况、纠纷件数、纠纷调处典型事例上报街道调解委员会或司法
所,并力求作到准确无误,调解委员会汇总后按要求上报街道司法所。
3.上报各项数字应真实准确。
五、报 告 制 度
1.社区调解委员会对涉及到的群体事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和苗头、可能激化的纠纷和苗头,应立即报告司法所或办事处领导,并作好安抚和调处工作。
2.对已发现因调处不当而引发为“四类”案件的,应在一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司法所或办事处领导。
3.重大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重点排查,应在每个工作日向司法所或办事处领导报告当天排查情况,不报告视为情况正常。
六、回 访 制 度
1.社区调解委员会对排查的苗头、隐患和已调处完结的纠纷,要坚持回访。
2.对已调处的一般纠纷要坚持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回访;对复杂疑难的纠纷应在调处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回访次数不得少于3次;对移交出的纠纷,应在移交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了解移交情况。
3.回访中应重点了解当事人的思想、行为是否正常,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等等。目的是巩固调解成果,防止反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社区两委联席会议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持,由各两委成员重点汇报所掌握的矛盾纠纷情况,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2、调委会每周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例会,由调解主任主持调委会成员及调解小组组长等人员参加,由各成员和小组长汇报在工作中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分工负责调处制度,重大活动、节假日及时召开排查会议。
3、各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纠纷排查会议。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主持,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党小组长、居民代表参加,汇总居民在生产生活当中存在的矛盾纠纷,制定调解方案和措施。
社区重大节日、重要时期民间纠纷排查制度
(一)重大节日,重要时期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期要主动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及早动手、提出预案、科学安排、明确责任,共同做好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重大节日、重要时期的民间纠纷排查应采取“会站式”、“拉网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集中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把民间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重大节日、重要时期民间纠纷排查要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治安问题的民间纠纷,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结合辖区实际进行排查。
(五)通过排查,要摸清底数,建立台帐,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复杂疑难纠纷,要深入研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对调解不了的复杂疑难纠纷,在做好控制工作的同时,及时上报。对不属于调解范围的,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对发现的犯罪线索,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对发现的犯罪线索,应及时报告公安局。坚持防止因久拖不决和调解不当致使纠纷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
案件和集体上访案件。
(六)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通过科学分类,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准备客观的掌握和预测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七)重大、紧急情况要随时报告。
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一、对辖区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认真登记造侧。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报到接待工作和就业联系工作。
二、建立帮教工作档案,建立健全帮教工作组织,确立帮教工作人员,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法制教育、技能培训。
三、经常和“刑释解教”人员谈心,及时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状况,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做好刑满释放人员五年、解除劳教人员三年的管理登记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和工作总署;
二、依照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规定,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控措施;
三、以个性化教育为主,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改造;
四、组织、督促、检查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五、依照有关规定或政策,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实施奖惩;完成上级社区矫正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本单位普法对象学习全民普及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配合街道党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负责起草依法治理规定和本单位有关的制度,并抓好落实。
四、负责本单位普法宣讲员的选拔和培训。
五、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社区干部学法制度
一、村级干部要带头学法,并做到学用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
二、将普法列入工作议事议程,同中心工作同计划、同布臵、同检查、同总结,做好普法领导工作。
三、建立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每两月至少保证学法一次,学法时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社区普法对象学法制度
一、普法对象要在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的管理指导下,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学法活动。
二、普法对象在集体组织的学法活动中,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三、普法对象要积极认真的参加上级或本单位组织的法律常识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必须进行补考。
四、普法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辅导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法对象要保证自己与家庭成员遵纪守法。
社区普法学习考勤制度
一、建立集体学习制度,设立学习考勤记录簿,指定专人负责,作好出勤记录工作。
二、普法对象应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活动,无故迟到、早退或不参加者,给予批评教育。对不参加者进行补课。
三、参学参考人数不得低于应参考参学人数,干部95%,村民 80%,并考核及格。
四、学习出勤情况应于每季度末汇总报村普法领导小组。
五、考勤记录将做为年底评选“五好家庭”或“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依据。
社区普法考试制度
一、对所学法律进行统一考试。
二、普法对象要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并参加考试。
三、按照街道的统考试卷考试。
四、参考人数不得低于80%,并考试及格。
五、试卷由普法宣讲员负责阅批并存档,村干部试卷交街道普法办阅批并存档。
六、建立学法成绩登记簿。
第五篇:社区调解工作计划 (精选)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社区调解工作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中心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为打造平安社区和推进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组各企业将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全面掌握有效调处本辖区、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调解组织,加强工作责任。
在完善调解组织的基础上,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碰到居民户发生矛盾不管是白天黑夜,要做到随叫随到,公平合理,及时调处好各类矛盾纠纷,同时要继续保持吸收“五老”人员的良好方法。
三、预防解决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是调查摸底。对各类矛盾纠纷要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全面排查。把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发现问题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三是认真调处,要按照调解纠纷的程序和方法操作,做好格式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工作计划《社区调解工作计划》。每月上报一次矛盾纠纷信息。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表上报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把矛盾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各组、各企业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狠抓落实。
2、务求实效。按照“面上不漏系统,系统不漏企业,社区不漏居民”的要求排查梳理到位。
3、健全机制。建立健社区、组、户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分析及应急预警机制。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制:
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工作原则,党支部书记负责人民调解工作,把维护稳定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全面抓,主管人员具体抓”的要求,把好调解关,处理好群众反映得意见和要求,不能调解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有效的防止群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
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所以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人民调解宣传资料和有关报刊杂志。
三、遵守调解工作原则、纪律。
四、积极向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五、坚持民间纠纷分析报告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回访制度,认真做好调解登记,统计工作,及时向街道司法所反馈信息。
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团体和集体的力量,倾心听取意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把社区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