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主体框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第三章为汽车与交通安全,第四章为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第五章为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第六章为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第七章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第八章为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九章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第十章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第十一章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在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在这里运用一些地方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合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阐述我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通报,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及现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0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主要特点有: 1.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交通事故发率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发生率较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是因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通过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讨论,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分析。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比较能够系统概括事故原因的结论。
1、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人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1)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和增长速度过高,安全驾驶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都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酒后驾车、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原因,造成反隐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这几个主要因素。(2)从行人分析。行人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随意翻越护栏、横穿或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行进车辆反应迟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导致各种事故。(3)从非机动车驾驶人分析。有些人骑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技术不熟练等均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2.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种类繁多,动力性能差别较大,安全性能难以保证,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原本就不宽裕的路面状况雪上加霜,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直接推手。3.道路因素。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硬件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道路结构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着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流中车型构成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这些都恶化了交通安全状况。另外有些地区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或下坡路段过长,道路景观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其他诸如转弯半径过小导致侧滑、驾驶员视距太小导致视野盲区太大等不良设计,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4.其他因素。随着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激增,轿车愈加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非职业驾驶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的规范操作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
三、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要彻底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从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来看,交通事故控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行车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执行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素质。2.加强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交通事故中主要的人员损伤方式是碰撞,因此优化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应该加强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加其工作可靠性,有助于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3.提高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系数。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高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高等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但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有些道路没有基本交通控制手段,坡道弯路没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及交通监控设施等,这些是事故隐患,应尽力予以排除。
通过本学期交通安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提高了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会规范我以后的驾驶行为,衷心感谢刘老师的精心授课!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主体框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第三章为汽车与交通安全,第四章为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第五章为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第六章为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第七章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第八章为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九章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第十章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第十一章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在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在这里运用一些地方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合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阐述我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通报,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及现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0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主要特点有: 1.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交通事故发率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发生率较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是因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通过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讨论,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分析。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比较能够系统概括事故原因的结论。
1、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人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1)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和增长速度过高,安全驾驶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都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酒后驾车、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原因,造成反隐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
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这几个主要因素。(2)从行人分析。行人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随意翻越护栏、横穿或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行进车辆反应迟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导致各种事故。(3)从非机动车驾驶人分析。有些人骑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技术不熟练等均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2.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种类繁多,动力性能差别较大,安全性能难以保证,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原本就不宽裕的路面状况雪上加霜,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直接推手。3.道路因素。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硬件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道路结构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着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流中车型构成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这些都恶化了交通安全状况。另外有些地区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或下坡路段过长,道路景观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其他诸如转弯半径过小导致侧滑、驾驶员视距太小导致视野盲区太大等不良设计,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4.其他因素。随着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激增,轿车愈加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非职业驾驶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的规范操作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
三、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要彻底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从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来看,交通事故控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行车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执行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素质。2.加强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交通事故中主要的人员损伤方式是碰撞,因此优化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应该加强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加其工作可靠性,有助于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3.提高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系数。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高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高等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但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有些道路没有基本交通控制手段,坡道弯路没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及交通监控设施等,这些是事故隐患,应尽力予以排除。
通过本学期交通安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提高了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会规范我以后的驾驶行为,衷心感谢刘老师的精心授课!
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摩托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逐渐在农村家庭普及。同时,中央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群众购买微型车和摩托车财政予以补贴,刺激了机动车消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迅猛增加。然而,一方面是机动车辆的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管理上的不到位,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形势不容乐观,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县政府办、县交通运输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xx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xxxx县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东西横距66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山地较多,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东为丘陵、平畈,西为高山、河谷,西部为海拔750米以上的山地,最高峰过风垭,海拔1500米;中部和东南部多为海拔200—6o0米的低山丘陵;东北部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岗,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天气多变,省道及乡村道路的交通条件十分复杂,道路交通险工险段多,是全省山区公路大县。“xxx”以来,xxxx县公路建设以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构建农村公路网络为重点,着力“等级路”、“断头路”、“扁担路”建设,“一线串珠、循环到村、连接到组、辐射镇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辐射状、循环式、网络化的公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11个镇(区)的282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建设总里程累计达到2366.7公里。截至2012年底,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3844.2公里,其中列养公路607公里,其中省道4条240.4公里,县道17条366.6公里,非列养公路3237.2公里,其中乡道1277.2公里,村道196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常年行驶在xxxx县农村道路上的重载车辆、拖拉机、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各类车辆不低于10万辆。2012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34起,死亡10人,受伤25人。其中农村道路交通事故12起,占34%;死亡4人,占25%;受伤14人,占31.11%。数据表明,xxxx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和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安保设施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和制约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㈠安保设施不够完善,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路道路普遍狭窄,坡陡弯急,等级低下,平交路口多,无标志、标线和安全警示标志,基本没有修建安防设施,一旦遇到雨、雾、雪、冰冻恶劣气候,极易发生车辆翻车坠崖事故,只要发生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另外,维修保养差,行车困难,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2012年,xxxx县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由于省市计划有限,资金投入不足300万元,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㈡行驶车辆构成复杂,安全性不高。农村机动车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种类繁多,车辆既用作生产,也用于代步。特别是摩托车作为山区群众代步工具,十分普遍、且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xxxx县西南山区东巩、巡检、板桥等镇、村群众的摩托车拥有量高达5万多台,几乎一家一台以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群众所购的车多数质量低、性能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为拼装车辆或报废车辆,而且一些车辆长期不上牌办证,不进行检验,不维修保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现象十分严重,存在很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㈢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尽管交通运输、交警、农机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部分群众受到了一定教育,但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淡薄,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章的后果和危害,占道行车、超速行驶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大多数农村群众驾驶员基本未参加正规的驾驶培训、不学习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驾驶车辆靠经验、凭感觉,心存侥幸,冒然上路行驶,不考虑安全后果,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风险。
㈣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任务繁杂,警力缺乏,在对农村公路交通进行管理时常采取专项治理方式进行,受时间、地点限制,效果不明显。一旦上路开展清理整顿,违章者、执法者经常上演“游击战”,违章者驾车或躲或藏,交警撤退,违章依旧。山区镇交警中队采取划片管理,一般一个中队负责几个镇的交通管理任务,管理面大、管理频率低,对偏远镇、通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㈤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由于群众安全意识淡漠、交通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农村道路三轮车、拖拉机等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且超载行驶、无证驾驶行为比比皆是,拖拉机无牌无证、超速行驶、酒后驾驶、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公路上打场晒粮、晾晒秸秆等占道行为随处可见。由于对农村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难度大,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致使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事关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与广大群众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如何顺应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出现监管不严、隐患突出、秩序混乱等问题,努力创造一个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的和谐农村道路交通环境,促进农村道路交通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建议如下:
㈠建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关键。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仅靠公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交通运输、交警、农机等职能部门必须整体联动,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拟方案、定措施、抓落实,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一是要研究制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行政执法考核事项,实行量化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启动政府问责制,切实把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特别是要落实到镇(区),使交通安全真正成为“政府民心工程”。二是要落实好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级定期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三是要构建县、镇(区)、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全区域覆盖,建立健全各级道路交通安全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及各单位的力量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㈡大力培育农村客运市场,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交通运输部门要合理制订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落实路、站、运一体化建设,搞好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衔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从源头上杜绝拖拉机、三轮汽车非法载客问题,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二是要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吸引各方资金参与农村客运,保障农村客运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三是客运公交企业要大力开展城乡公交扶民帮困活动,采取“两免一减”措施,即带货乘客免收货运费和特困户、伤残军人、病残老人免收车费以及学生减半收费,引导群众乘坐客运公交车辆,有效解决群众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㈢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根本。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和义务,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一是要拓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在镇(区)、村委会、集市、学校等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墙头宣传标语,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和专栏,做到有群众聚集的地方就有宣传标语和警言警句。二是要针对农村点多面广、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等特点,用群众语言、典型案例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行车、乘车、走路等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要把农村学校作为宣传场所,将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遵守交通法规。
㈣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安全通行条件,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农村道路标准化建设,对新修的农村道路要通过交通流量分析和公路线形设计,按照国家四级以上标准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省道、县乡道直接连接的“丁”字和“十”字平交路口数量。二是要加强农村道路安保设施建设,在坡陡、临崖、临水、急弯的地方和居住区、学校、三岔路口、桥梁,尤其是一些“丁”字和“十”字路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防护设施,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三是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养护和隐患排查治理,明确隐患整治责任主体和时限,加强检查督办,力争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㈤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重点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保障。交管、交警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突出重点难点,加大对农村道路的监管力度。一是要坚持在农村道路上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以“四查”工作为突破口,即实行点、线、面相结合,利用节假日、赶集日人多车多时突击查、事故多发地段重点查、偏远乡村定点查、农忙季节巡回查的办法进行路面管控。通过严厉打击,严管重处,有效加强路面控制,将山区公路违章率降到最低。二是重点解决机动车辆无牌无证问题,联合镇(区)、村基层组织和农机管理部门逐村逐户开展摸底调查,摸清机动车及驾驶人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适时组织交警部门深入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办理车辆牌证,召集农村驾车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等。在办牌办证等过程中,应在政策许可条件下,充分照顾群众利益,适当减免部分收费,从而提高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公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驶人员无证的突出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违章现象的恶性循环。三是对拖拉机、三轮汽车载客、无证驾驶和驾驶无牌无证车辆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管。对无牌无证车辆一律实施暂扣,达到报废条件的坚决强制报废,未达到报废条件的帮助其完善相关手续,对即将报废的车辆强制予以报废,消除交通事故隐患。对农用车载客等违章现象从重处罚,同时,及时开展说服教育,向群众阐明利害,让农村群众理解、支持交通管理工作,监督、拒绝参与违章交通行为,缓解在执法过程中与群众直接的利害冲突,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效果。
第四篇:道路交通安全排查报告
渠县锡溪乡中心学校
道路交通安全排查报告
渠县锡溪乡人民政府:
近日,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小组,在校长雷晓全的带领下,对校园周边学生过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排查,发现以下路段交通状况欠佳,给师生正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锡溪码头是客货码头,每天均有运沙车辆(车辆且均属于超载车辆)通过学校大门前公路,上放学期间给师生的出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且该路段是个下坡路,重型车辆极易刹车失灵,道路上未增设减速带,车辆(且均属于超载车辆)通过时不减速,师生过往时通常绕道而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荆家河梁子处的桥梁因多次被洪水淹没致使桥面大面积垮塌,现路面极其狭窄,到中心校读书的荆家河梁子方向的学生仍在通行,学校经多次教育学生不要通行此桥,但仍有部分学生通行,这极易造成学生掉下桥梁造成学生伤亡事件的发生。
3、锡溪中心校校门口附近(锡溪社区所辖)的桥梁无护栏,向光、龙井方向到中心校读书的学生很多,但经常发现学生在桥面上打闹追逐嬉戏,学校已多次教育学生过往桥梁走中间且不要在桥面上打闹追逐嬉戏,但若不小心极易掉入桥下发生伤亡事件。
鉴于以上原因,学校建议:
1、在中心校校门口增设减速带、划定斑马线,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安装限速探头,协调交通、运管部
门加大对校园周边大型车辆的治理;
2、对荆家河梁子桥梁建议锡溪乡人民政府予以封闭;
3、对中心校校门口附近(锡溪社区所辖)的桥梁建议锡溪乡人民政府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上级支持安装护栏以保证通过的行人安全。
特此报告
渠县锡溪乡中心学校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道路交通安全
目录
1.人的因素...........................................................................................4 2.车辆因素...........................................................................................4 3.道路因素...........................................................................................4 4.管理因素...........................................................................................5 5.环境因素...........................................................................................5 6.交通法规因素...................................................................................5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5 3.依靠科技进步................................................................................6 4.严格执法........................................................................................6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6 6.改善道路条件................................................................................6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机动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这么多的交通事故不仅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更给不少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灾难。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以及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因素;对策
Factors influencing on road traffic safe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 motor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but also pose, so much traffic accident is not only to bring huge economic loss for many families more at the same time bring irreparable disaster.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solve the our country road traffic safety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raffic accident;Road traffic safety;Factors;countermeasures
绪
论
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一章
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节
人的因素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在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急剧上升,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3.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4.管理因素
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目前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公安部门担负道路安全立法、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及安全宣传教育等职责;交通部门担负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路政及制定相应标准法规等职责,负责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宏观安全监管工作;城建管理部门则参与城区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城市公共交通及定制相应标准法规等工作。
5.环境因素
道路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现代交通运输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安全、准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气象因素制约。交通运输属于对气象具高度敏感的行业。伴随道路运输的繁忙而来的就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与恶劣天气有关。不利的气象条件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6.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的了解,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力也明显不足。
三.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舆论宣传,增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使预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驾驶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生活常识列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中,所以说,深入持久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据国外经验可知,不少国家都把交通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从而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重大的进展,交通事故得到遏制。个人财产得到零损失。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我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通力合 作,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维护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实行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依靠科技进步
现代交通管理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要从我国的国情和混合交通的特点出发,大力开发应用交通事故的预防、交通事故控制技术,事故快速勘察和紧急救援系统,通讯网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及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素质的研究等课题。
4.严格执法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用科学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维护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交通违章不被认为是违法行为,方方面面干扰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规难以贯彻。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数是汽车事故,汽车安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一旦发生能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6.改善道路条件
我国现有108余万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路况差,普遍缺乏安全设施,多数地方连必要的交通标志都没有。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孟宏伟.道路交通管理,群众出版社,2000.2、韦怀乾陶清廉道路交通管理调研论文集,1999.3、郑高峰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社会化的探讨公安部交管局信息网,2003年10月21日 4.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王俊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