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xiexiebang推荐)
浅谈对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广饶县稻庄镇阳光花园10栋楼中单元201室
任玉新
邮编:257336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综合性 实践性 渗透 超越
“综合实践活动课”早就听说过,对这门学科最初的认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所有学科中都可以上的一种学科课型而已,更或是学校活动的另一种说法。
2007年秋有幸参加了在东营胜利职工大学举办的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远程培训,通过视频学习,才了解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实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教学层面或某一学科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与学科课程处于同一层面且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这一层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其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所以,它又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根据本校所具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放和实施。这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教师和学生变为主体,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同时也能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对课程概念的把握中,还应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特征和功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哪一级的课程。
弄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实意义,有必要县弄清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统的活动课的本质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从1992年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回顾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活动课的基本特性,如:活动课的内容是限定在班团队活动、晨会、体育锻炼、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活动课是以辅助性课程形态出现。另外,活动课过于注重学生的“作品”等等。总体上说,活动课的内容是限定在学校内,多为具体的、辅助性形态存在。
活动课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单一的课程结构,促进了形式的发展,但从活动课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活动课还有相当多的局限形,如:活动课的目标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实际关注不够,学生生活与社会依然脱节,未能从根本上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更新。等等。理解了活动课的不足对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课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它是一门“功课”,实施中较多注意的是活动课的内容而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层面的一个概念,教师在实施中要涉及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等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价值,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而不是作为某一学科或某一学科的补充而存在。
第二,由于活动课的内容缺乏课程领域的观念,使得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并无实质的区别,加之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圈定在学校之内,使得活动课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落入形式化,目标中的思想、道德以及志趣这些课程价值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得到发挥,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经常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以“主题”的形式,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实施“主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目标的要求,体现课程的价值;要求学生在对“主题”活动的范围要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课程从活动课过多的注重什么内容的设置,而转到内容是否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上面。
第三,活动课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依然没有摆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校在活动课的实施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方式来学习。相当多的学校把手工制作做为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或者通过某些技艺的模仿来展开,有的学校甚至将活动课变成某些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将学生的学习还定位在被动式学习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就是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倡导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来学习,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测量、实验、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特征。
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其它的问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这非常需要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重新认识和深刻地反思,需要我们在不断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其在本次课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让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之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成长的沃土,成为学生锻炼自己、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通过几个月的远程学习,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们学校必须开设的、迫切完善的一门必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一门经验性的课程,是对各种学习、生活、应用的一种整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上网搜集资料、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概括一句话讲,综合实践活动可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三级管理的课程,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必须开设的必修科目。
第二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强调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会责任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了如下感受: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地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富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第三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目的是要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从方案的设计到主题选择、活动实施,都应把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到首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再作“讲师”,充其量只能是“辅导员”。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提高。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可以从旁指导:选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更好,方案怎么设计更合理,活动实施中要及时发现新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及时反思总结、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等等。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经验的课程,因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这一基本理念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生活的完整性,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接触完整的生活,解决学科教学分科太细、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问题;二是强调生活的现实性,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当前真实的生活,在现实面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认识;三是强调生活的实践性,要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结合起来,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上。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目的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一种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是以实践行动为主线的学习活动,是学科教学书本知识探究学习的必要补充,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指导实践,提高实践的效能。
总之,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谈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谈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下面我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谈谈我个人见解: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篇: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如何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关键词:自主探究 兴趣 创新能力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另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中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动手技能,而且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市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我认为,劳技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它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融合起来,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满足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丰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价值标准,因地制宜开发各类活动资源,提倡学科渗透,鼓励文理交融,体现个人、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整合,既坚持整体规划,周密设计,又鼓励另辟蹊径,开放生成,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下面是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看法,我认为要上好一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兴趣,一节好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门课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前提,我们综合实践课的切入点是劳技课,劳技课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说《走进劳技世界》这一课,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各类劳技作品,有钩针钩的鼠、虎、狗;也有中国结饰香包、招财蛙、猫头鹰、金鱼、官靴;还有一系列的剪纸作品、粘贴作品„„,当他们看到这些只有在商场里才能买到的工艺作品时,一个个赞叹不已,跃跃欲试。
从他们的眼睛里、行动上,能够看到了他们抑制不住的渴望、自信„„,于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展现在了他们的作业中。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过去的劳动技术课授课基本上是模式化的:引入、教师示范或录像示范、学生操作实践、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谈劳动感受、教师小结。虽有学生实践环节,但学生明显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只是机械地操作练习,不能真正体现手脑并用。鉴于此,如果课前和学生一起定课题,课上由学生先自学、自做,遇到问题先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解疑、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教师的台上示范改为台下交流,和学生同学、同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实践、去体味、去创造,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学到技术。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伴,与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实践、创造,使教学过程成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能得到很大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生就能被成功的送上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快车道。
二、注重学生的“学”与教师“导”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的关系,这是劳技课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学生自主的“学”表现为: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云贵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地研究,争取自己创造。
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以及制作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活动的指导权赋予某一学科或某一位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努力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教师要促进学生各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必须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的活动解决问题,感受生活,活动既要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又要强调认识和理论对活动与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能从活动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要领才能取得改变学习方式应有的教学目的。例如上《风筝》这一系列活动课时,教师可不再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了,而是分阶段进行教学尝试: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让学生们去逛小商品批发市场,让他们通过看、做、问等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2.分类整理资料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如出剪报、写日记、画自己想做的风筝、做调查表等活动让同学们动口交流心得,进行资源共享,丰富资料储备。3.确定主题研究阶段。活动小组商讨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与同学们一块筛选他们手中的资料,根据重点再指导他们动脑进行深人研究。4.成果汇报阶段。各小组确定汇报方式后,教师在演练过程中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在成果汇报课上,学生大胆展示研究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成功地体验快乐。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开展“放风筝”大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因为实践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这种过程性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实现过程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也就是说,要实现过程性学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选择活动主题。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现在夏天来了,苍蝇越来越多,影响学生的学习,必须用一种方法来消灭它,如在教学《做蝇拍》时,课的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用的苍蝇拍,可让学生消灭几只苍蝇,使学生蠢蠢欲试、情绪高涨。在讲授演示时,可以说:“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看清老师的每一步,你就可以消灭更多的苍蝇,成为灭蝇战士。”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造打好基础。
可见,劳技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发生在狭隘的课堂空间中,而是发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和自我世界。我们在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也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真正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展的研究课题。
以上几点是我对劳技课的浅显认识。另外,我认为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动手技能,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意识的激励在学科课上教师一般按教材体例讲解,学生则被动听课,内容有局限,形式单调,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仍然是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多少技能,并以此作为目标;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尽量让孩子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很难主动探索和有所创造,劳技课具有实践、生成等特点,注重实践中探索,所以也就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实践证明,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创造性环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意识是在触发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各科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迸发出新的认识、新的设想。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过程是价值判断是否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反馈性的主要变量。研究性学习所谓“创作”,是指个人或合作小组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一种观念和行为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非常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它体现了学生人生中的“首创”历史和探索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活动的基础很多在于科技活动,所以利用现有条件,给与学生一些任务,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是在追求某种活动目标时比胜负、争高低的。竞争心理可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比如:给学生限定的材料进行小小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一次活动中,给学生,一块硬纸板,两根竹片,一把剪刀,一个锥子,看看哪组做的蝇拍拍的苍蝇最多,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所以学生兴趣浓厚,开始学生认为很简单,没什么,可做起来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比如:有的小组忘了打眼,捉不住几只苍蝇,所以在制作中把所有的东西都添加上去,但经过实验,发现不行。还有的小组扎的不结实,结果使用中弄坏了,不实用,学生就这样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边设计边改造边实验,制作出质量好的拍子。创新意识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所以说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参与性”,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发现,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选择“做什么”和“怎样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劳技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样也起着这样的作用。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研究怎样上好劳技课。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学员作业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 陈龙安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庄 重 手巧、心灵源于我的实践课„„„„„„„„„„„„杨淑霞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如何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乡镇:南沙河镇 学校:崔庄小学 姓名:刘锋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