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阳市2011年商贸经济形势分析
衡阳市2011年商贸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以来,衡阳市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坚持以民生为本,积极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实现了全市城乡消费、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外经合作、旅游经济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商贸经济“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商贸经济发展情况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5亿元,同比增长18.0%,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总体来看,2011年全市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消费环境优。从硬件来看:由于看重衡阳的商机,各大商业企业纷纷抢滩布局衡阳,比如年内开业的大洋百货、崇尚百货,还有即将入驻衡阳的沃尔玛,及正在建设中的商业步行街等等,加上现有的晶珠商业广场、鸿运数码广场、香江百货、摩登百货及各大专业市场等等,衡阳的商业网点不断增多,商业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消费购物;从软件来看:衡阳的市场监测工作严密有效。监测企业总数达101家,监测范围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监测商品包括21大类消费品和10大类生产资料。2011年,衡阳通过发布《衡阳商务预报》,有效监测、预报、引导和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通过狠抓商务综合执法,有力保障了市场的安全。这些都为衡阳的消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市场供给足。2011年全年消费品市场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无论是年初低温雨雪灾害的有效应对,还是仅用一天时间就平息了3月中旬的食盐抢购**,都可以反映出衡阳的市场供给是非常充足的。三是消费意愿强。近年来,全市各项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2011年全市范围又全面推广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已经全面实施的城乡医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等,现在衡阳基本上做到了各项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实现了人人有保障。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全市民生得到了持续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潜力因此不断得到提高和释放。尽管年内物价上涨快于往年,但从各大商业网点人气不减的现实和18.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较快增速,都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企业数量达到了326家,有进出口实绩100家,已同1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据海关统计,2011年衡阳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2.6亿美元,同比增长59.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近30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二。2011年,全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进出口均大幅上涨,且增速不断提升。全年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4.8%;进口2.3亿美元,同比上升183.4%;全年共有6个月进出口总额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11、12月均突破1.6亿,各月进出口逐步上升,特别是从9月开始,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二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均大幅增长,其中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2011年衡阳一般贸易进出口9.7亿美元,同比上升38%,占进出口总值的77%。加工贸易项下外贸进出口2.7亿美元,在2010年增长2.6倍的基础上再次强势增长2.4倍,占进出口总值的22%,所占比重比上年底上升12个百分点;三是国有企业进出口继续保持绝对主力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成倍增长。2011年衡阳国有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进出口总值的63.8%。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四是传统商品出口持续增长,手机零件、液晶显示板等IT产品进出口实现了突破。2011年全市出口无缝钢管6.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鞋靴7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出口铅酸蓄电池4021万美元,同比增长178.8%;2011年,衡阳首次出口手机背光板组件4209万美元,进口手机零件2291万美元,进口液晶显示板1905万美元。
(三)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11年,衡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和参加国、省各级大型经贸活动,成功举办了“湘商大会”;努力营造、积极宣传衡阳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推介优势产业及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了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引进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2011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568个,同比增长3.1%,实际到位内资168.7亿元,同比增长9.8%;新批外资项目109个,同比增长29.8%;合同外资总额6.96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实际利用外资4.9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2011年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招商引资“含金量”高。表现在所引进的项目中大项目、好项目多: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大型央企6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国际国内著名服务业企业8家。这些项目已经或正在落地中,投产见效后将对衡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招商引资亮点突出。2011年,衡阳成功举办了“湘商大会”,会上共签约项目165个,引资总额883.9亿元。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届最好成绩,也是衡阳在单次招商活动中引资额最大的一次。由于湘商大会的强劲拉动,2011年,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38个,列全省第三位;三是新批外资项目质量较高。从投资方式看:全年新批的109个外资项目中108个为外商独资企业。从项目内容来看:外资项目投资主要以工业项目为主,工业项目到位外资占总额的95%以上。
(四)外经合作继续扩大。开放的衡阳需要引进来,衡阳的开放也必须走出去。2011年,衡阳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外经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全年合同金额1032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293万美元,劳务输出4304人,年末在外5989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9.4%、159.8%、20%、61.6%。对外投资方面: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家,境外投资额3640万美元。目前,全市境外投资企业已达到11家,其中,衡钢、飞益达、隆得、泽达、安利佳等5家企业境外公司拉动进出口2.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方面:特变电工总承包多哥和中非两个国家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和水电站建设工程,总承包额2.7亿美元。2011年已完成合同的商务部分,并于9月与多哥签订总承包权益项目下正式合同2300万美元,总承包主体工程拟定于2012年4月正式动工。这是衡阳对外承包工程的重大突破,也是湖南对外经济合作新的亮点。争取国外政府无偿援助方面:衡阳县长安乡中心小学申报日本国政府无偿援助资金获得成功,目前项目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五)旅游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衡阳旅游市场活跃,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各项主要指标增长较快,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52.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30.9%;接待入境旅游客12.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04.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4.5%。2011年,衡阳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铁游受热捧。武广高铁对衡阳旅游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来自广东、湖北、香港等武广沿线省市的外地游客特别是团队游客急剧增长,根据统计,南岳衡山景区来自广东的游客中有70%以上的游客选择了乘坐武广高铁,蔡伦竹海、市城区的主要景点也接待了大量的高铁游客;二是自驾游成热点。当前,自驾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在南岳、蔡伦竹海等各大景区,随处可见挂有广东、广西、湖北、江西、云南等外地牌照的自驾游者。今年“十一黄金周”南岳共接待自驾游车辆达5000多台,仅10月5日一天,接待外省市自驾游车辆就达到了2000余辆;三是乡村游成新宠。酃湖水上度假中心、白鹭湖生态休闲园、东方庄园、怡心园、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及一大批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受到广大游客的宠爱,经常出现“一桌难求,一房难求”的局面;四是红色旅游成看点。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红色纪念年,罗荣桓元帅故居、忠烈祠、岳屏抗战纪念城、唐群英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
二、当前衡阳商贸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行业发展来看:一是批发业批发业没有保持昔日的繁荣。上个世纪,以珠晖区的服装鞋类家电等批发大型市场为代表的衡阳批发业经历了辉煌,其一度成为湘南批发中心。最繁荣时市场经营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年成交额在1996年即达到了7亿元。1990年在全省市场评估中,珠晖区批发市场被誉为建场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湖南第一市。但是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株洲、常德等市大型批发市场的兴起,由于软硬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与新兴批发市场相差较大,昔日的繁荣逐渐黯淡,不再是湘南地区经商户首选的批发市场。二是餐饮业未能脱茧化蝶。衡阳餐饮业竞争激烈,但能够走出本地,形成品牌连锁的现代经营形式的企业很少。衡阳餐饮店分布密度在全国地级市中居于前列,餐饮业新开张店数仍是层出不穷。但是总体来说处于低端竞争,脱不开价格竞争。主要在于菜系不鲜明、档次不高;职业经理人匮乏,现代经营模式不普及;企业规模普遍偏少,存活时间短。从居民消费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打开。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一般是老人和儿童。由于消费观念的保守和消费能力的不足,尽管有家电、汽摩下乡,万村千乡工程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和项目,但是农村市场和城市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平淡有余,繁荣不足: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一半以上,但乡村市场的零售量只占全社会的10%多一点;二是高档商品部分购买力流失。近年来,由于商品质量和价差以及高端消费市场秩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厂家“质量三包”和售后服务监管不力等等因素,赴外购物团大量出现和网购风潮盛行,导致部分购买力流失。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一是对外贸易总量依然偏小。2011年衡阳进出口总值排名在长沙、湘潭、娄底、株洲、郴州之后,居全省第6位,与衡阳大市地位不相称;二是出口企业积极性不高。受国际经济危机、国际汇率波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物流通关不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拓展越来越难,出口周折较多,风险加大,利润减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发展;三是出口占全市GDP的比例较低。2011年,衡阳GDP达到了1746.43亿元,出口10.2亿美元,按6.32的汇率计算,出口只占GDP的3.7%,与全国的25%以上的占比相比,差距非常大。
(三)招商引资面临用地难、用工难、通关难三大难题。招商引资的重点在于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全方位服务战略投资者,所谓“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要抓大项目、好项目”。但是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投资者对用地、用工的需求一般都特别大。土地是稀缺资源,从政策上看,国家一直都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确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从现实来看,衡阳的耕地资源并不富裕,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用地需求。而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青壮年人口相对减少、大学扩招导致可供用工的人才平均成长时间拉长、便利的交通加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生活条件的相对优越使本地人更愿意离乡务工等因素凑到一起,导致了内地招工难。这些都成了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衡阳的障碍。缺乏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大通关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也是战略投资者权衡的重点。
(四)旅游发展存在两个软肋。一是“一枝独秀”的软肋。一个地方的旅游要想真正发达,必须要有一个“百花齐放”的大旅游格局,简单地说,就是知名旅游景区景点要多。而在衡阳,南岳衡山一直是全市的龙头景区,是全市旅游的重点和亮点。其地位于外地游客而言:到衡阳旅游,就是要游南岳衡山;于衡阳本地而言:无一景区可以与其媲美。正因为如此,衡阳旅游一直以来都难以摆脱南岳衡山“一枝独秀”的状况;二是留不住客的软肋。衡阳的旅游留不住客、基本属于纯“门票”式旅游,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印象。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留不住客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是交通便利的优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是缺少更多的旅游吸引物,比如旅游配套休闲、度假及娱乐产品的开发不够等;其三还是南岳“一枝独秀”的问题。由于开发和宣传不够,外地游客对南岳之外的景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拉长衡阳境内旅游线路和时间的难度较大。旅游线路短,所需时间少,交通又方便,游客自然“朝来夕去”。
三、几点建议
(一)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市消费能力和水平。一是运用政策杠杆,全面释放消费潜力。2012年,中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出台配套措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农超对接”,积极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推进市场建设,不断增强消费引力。全面实施《衡阳市2010-2020年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行业规划》,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加快商业步行街建设,着力打造莲湖中央商务圈。加强高端零售商场和高端服务场所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继续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合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三是加强市场整治,大力营造消费氛围。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尽快建立健全肉品溯源制度体系、无害化处理机制,加强对重要商品、重要市场的监管,推进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和便利消费。
(二)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全面完善和提升衡阳开放平台。要尽快建成公路口岸并开关运行,要力争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并启动建设,要进一步提升衡阳至深圳(盐田港)五定班列运营效率,要积极推进十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二是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企业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外经外贸外资企业的跟踪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上规模出口企业和一批本地出口品牌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外经贸企业发展,争取全市外贸企业总量增加到30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100家。三是努力促进和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增强自营出口能力,逐步由贴牌生产向自创品牌生产,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同时,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一是用好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金字招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用好用活包括国家级示范区和重点承接地在内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的战略投资者。二是继续大力举办和参加各类经贸活动。要高水平策划、包装、发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在第七届“中博会”等国省级大型招商活动上成功对接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切实巩固招商引资成果。要建立责任推进、项目协调、跟踪督查、评价奖惩等工作机制,狠抓签约项目的落实,重点要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地、用工、通关等三难问题。使招商的成果,尽快转化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四)围绕破除软肋,提高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能力。要优上加优。比如对具有较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南岳景区,要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由观光型、宗教朝拜型向观光、朝拜、休闲度假等复合型产品转变,把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要力推新品。衡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南岳,还有很多很好的旅游景点。对于其他景点,要努力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提高它们的档次和知名度;要整合资源、打捆推介。从历史、人文等角度,以南岳为中心,挖掘全市各旅游景点的关联点、连接线,把衡阳的厚重历史、文化精髓有机地融合到各个景点,引导游客通过不同的景点去解读衡阳的历史、领悟衡阳的文化。
第二篇:一季度衡阳市经济形势分析
一季度衡阳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全力贯彻落实“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全省重要增长极”的宏伟目标,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开局实现稳中有进。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上行压力加大,须在下一阶段及全年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一、经济运行良好,开局稳中有进
(一)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保持13%以上的增速,延续着近年来较快增长的态势。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06亿元、167.89亿元、118.9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1.3%、33.7%,拉动GDP增长点数分别为0.7、8.0、4.4个百分点。
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达37.84亿元,增长35.2%,占GDP的比重达10.9%,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反映节能降耗成效的万元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率降低19.6%,为2007年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经济增长的内含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三次产业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生产来势较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60亿元,增长4.0%,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出笼家禽2849.33万羽,增长3.6%;水产品产量7.77万吨,增长6.3%;肉猪出栏313.26万头, 增长2.8%;生猪存栏550.03万头,增长3.9%。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19.8%,增速位列全省第五。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36.73亿元,增长20.3%,重工业105.39亿元,增长19.6%。从企业规模看,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13亿元,增长13.5%,高出上年增速10.5个百分点。从园区企业看,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30亿元,增长21.8%,高出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0个百分点。从产品行业看,有七成以上工业产品实现增长,其中
原煤产量、矿山专用设备、水泥增速在40%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行业发展排头兵,增速超全市平均增速164.6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发展。完成增加值118.91亿元,增长12.1%。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7.3%、9.2%。金融业快速增长,增长34.3%,高出上年同期增速28.9个百分点。旅游业稳中有升,游客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7.0%、41.8%,分别较上年提高5.1、5.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的17.2:47.5:35.3调整为17.3:48.4:34.3,与上年同期相比,二产业比重继续增加,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4%,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得到抑制,实现工业增加值46.0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4%,比上年四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
(三)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大幅提升
投资增长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6.17亿元,增长44.9%,高出上年同期增速7.1个百分点,高出上年12月9.1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1个,同比增加17个;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4%,较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9个,新开工亿元项目完成投资4.98亿元,同比增长30%。
消费持续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38亿,增长15.5%。必需消费保持平稳。吃穿及日用品类零售增长25.8%,增速与上比上年基本齐平。传统消费热点有所回落。其中:汽车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传统消费热点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回落12.8、12.4、19.7个百分点。文化消费成为新热点。一季度限额以上文化娱乐健康等方面零售额3.74亿,比上年增加了2.5亿,文化娱乐健康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外贸扩张较快。进出口总额达到4.22亿美元,增长106.1%,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9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7亿美元,增长76.8%,进口1.25亿美元,增长238.2%,增速分别高出上年同期63.6、233.7个百分点。
(四)民生事业继续改善,物价指数趋于回落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2元,增长15.0%,高出上年同期增速1.2个百分点,增幅为近4年来最快。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2元,增长16.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民生支出不断加大。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39.53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69.6%。
物价指数趋于回落。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比上年全年回落2.6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回落态势显现,上行压力加大
(一)经济增长面临上行压力。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处于复杂变化和比较严峻的状态,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经济上行压力加大。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总收入等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0.7、3.8、1.5、7.7个百分点,这种情况近年来少有。同时,部分体现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增速回落,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如工业用电量、邮电业务总量、存款余额分别增长6.7%、14.2%、14.6%,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8.5、6.2、3.7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受春节、天气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市75个今年新列重点工程项目、有56个未开工建设,未开工率为74.7%;125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有16个尚未复工、27个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项目等续建项目受环评、拆迁安置、资金筹措等因素影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完成全年进度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完成进度仅占目标1040亿元的12%,要想顺利完成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全年投资目标,后面三个季度压力很大、任务艰巨。
(三)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放缓。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增长14.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排名前10位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为负增长,增速分别为-0.7%、-9.3%;湖南金杯电缆有限
公司、衡阳建滔化工有限公司仅保持个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7%、3.7%;而作为全市重点企业的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增速仅为10%,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0.2个百分点,呈连续下降趋势,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速的提升构成巨大的压力。
(四)税收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税收增势明显放缓,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6.9个百分点,国税更是因政策性因素出现了-9.6%的增长,税收占财政的比重只有65.9%,呈现增速和比重双双下滑的局面,对后期财政增收构成较大压力。
(五)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房地产开发投资11.57亿元,下降3.4%,较上年同期下降46.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9.48万平方米,下降23.9%,较上年同期下降42.6个百分点。超过一半的县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负增长的态势。
三、对下一阶段经济运行走势的看法
2012年经济运行走势注定是十分复杂的一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由于欧债危机仍处于“危险阶段”,欧元区经济有可能继续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全国经济继续平稳回落,但总体经济趋于回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根据中国有关研究机构的初步数据,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约为8.4%。增幅将比上年全年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7.5%的政府调控目标。同时,今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这是该数据连续第4个月回升,预示经济增长显现回升态势。从衡阳看,经济发展在全省排位仍然靠前。尽管我市受去年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惯性影响,今年经济发展存在下行压力,但我市自身发展动力和后劲仍然很强,仍处于经济发展“快车道”。从一季度各市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来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依然靠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省第1;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2;出口额增速排名全省第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省第5。根据经济发展以往规律,进入3月份以后,工业生产和投资将进入正常的扩张周期,工业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加快,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劳动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必将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为此,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以及衡阳经济现状,我们认为,上半年全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不变,但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调,下半年经济将开始回升,全年呈现U形走势。
四、对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尽管一季度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开局较好,但是也要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伴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后期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甚至有可能危及全年计划发展目标的完成。下一阶段,建议在紧跟宏观政策调控的基础上,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加强重点行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分类指导,针对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协调解决生产要素供需矛盾。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尽早达产达效。加大对小、微型企业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各项政策,鼓励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特别突出重大产业项目,特别突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突出民生实事项目。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以富士康、欧姆龙、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为龙头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要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夯实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特别突出以衡州大道、南岳机场和城区扩容提质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民生实事惠及广大老百姓,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的适度回落有利于结构调整,目前应抓住结构调整转型机遇,发挥好投资导向作用,积极谋划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色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企业优化整合,培育本土品牌,提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继续抓紧做好耒阳煤矿的开工复产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煤炭供给,协调好电煤、化肥、钢铁等重点行业用煤,保障供应;统筹用电、用水工作,执行有序用电、用水措施,在确保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用电用水的前提下,对的高耗能企业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保持较快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加强成品油调运,稳定市场供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员工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优化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力供给;加大对全市实体经济,放宽贷款政策,特别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帮助它们摆脱发展困境,为稳定就业和提振经济增长发挥主体作用。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去年以来房产新政对衡阳房地产业投资影响加深。国家出台对二、三线城市的一系列政策更增加了部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这必将对开发企业的信心和投资产生一定影响。下阶段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监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衡阳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
第三篇:全区商贸商务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区商贸商务经济呈现出总量持续放大、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三季度商贸商务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商贸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3亿
元,同比增长23.6%,增幅高于大市3.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各经济强县(市、区)第一,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22%;
2、批零贸易销售额: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批零贸易销售额147.04亿元,同比增长23.6%,预计全年批零贸易销售额将达到202.3亿元,增长20%;
3、住宿餐饮零售额: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住宿餐饮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24.1%,预计全年住宿餐饮零售额将达到17.7亿元,增长23%;
4、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额132.31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将达到233亿元,增长10%;
5、商贸服务业税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商贸服务业税收8.7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全年商贸服务业税收将达到10.5亿元,增长24%;
(二)商贸流通业能级不断提升。
1、商贸企业:万达广场大力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广场业态和品位,今年以来已调整商铺13家,新引进百滋百特、dq等知名品牌5个;利时百货积极创新经营策略,着力吸引商气人气;麦德龙全面转型为现购自运批发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客户;石碶洛兹广场已于今年10月建成开业,开业当日实现销售200万元,目前日均销售达到80万;目前,全区限上批零贸易企业已186家,比增加11家,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已达到27家,比增加2家。
2、品牌引进:今年以来,已引进优衣库、lee、极地、大嘴猴等30个国际知名品牌;成功培育丽嘉盛业、文鼎阁成为国家五钻级酒店,万达石浦创建成为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店;积极引进24小时餐饮店和便利店,目前城区已有甬上传说“透骨新鲜”、甬上传说“鱼丰塘”、开开便利店等24小时餐饮店(夜店)12家;注重现有在建商贸区块的品牌业态设置,tesco乐购签约入驻best广场;中粮集团君顶酒庄签约落户舟宿夜江;御名阁等7个知名品牌落户南部商务区“银桥水阶”。
3、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动区内连锁企业规模化、规模企业连锁化,新江厦、开开等连锁企业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网络快速向农村拓展。开开连锁超市积极筹备在下应街道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三江超市借助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在城区及周边乡镇推行b2c网上购物;豪味达配餐公司日配送量已达8万份,每食屋冷链物流日均供应量已达100吨。
(三)商务楼宇经济迅速崛起。目前,全区拥有商务楼宇17幢,共66.6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49幢,共185万平方米;到今年10月底,楼宇入驻企业达到965家,入驻率达到77.1%,注册率达到78.3%;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商务楼宇税收6.34亿元,同比增长55%,预计全年商务楼宇税收可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42%。南部商务区的商会、广博丽景、豪如国际、恒元国际等7幢商务楼已售罄,华茂总部一号、国骅财富天下、博纳国际等9幢商务楼正在销售或准备销售,杉杉国际、布利杰总部、罗蒙大厦等9幢商务楼只租不售;已有杉杉、布利杰等2幢大楼投入使用,共有入驻企业10家,年内将有华茂总部一号、侨商大厦、利时商务大厦等8幢大楼投入使用,南部商务区二期15幢商务楼已于8月20日开工建设。
(四)汽车流通服务业继续看好。目前,全区已拥有汽车品牌34个、4s店30家,我区已成为市汽车4s店最多、汽车品牌最全、汽车销售量最大的区域;今年前三季度,我区汽车流通行业的销售额达到71.5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我区汽车4s店1-9月份的销售额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58%,汽车流通行业的销售额占全区社零的44.54%,成为我区商贸服务业的主力军,预计全年汽车销售额可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汽车4s店销售额达到84.1亿元,同比增长32%;今年前三季度,汽车流通业税收达到1.02万元,同比增长51%,预计全年可完成税收1.28亿元,同比增长56%。汽车消费的井喷式爆发,反映出消费需求升级的明显信号。
(五)项目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近年来我区商贸商务项目投入增势强劲,前景看好。“十一五”以来,全区已建成投资上千万的商贸商务项目72个,总投资额达到157亿元。目前,全区共拥有在建商贸商务项目29个,总投资额132.9亿元,拟建项目8个,总投资约72.1亿元。其中,南部商务区一期、联盛商业广场一期、舟宿夜江、南部商务区水街、凯旋明天商务
酒店、康城阳光酒店、嘉乐酒店、世纪东苑酒店、旺达酒店等9个商贸商务项目将于年内开业,奥特莱斯、国际会议交流中心、迪卡侬体育用品项目、四明广场、培罗成商业广场、钱湖天地商业中心、华元大酒店、凯联大酒店、雷蒙德商业中心等16个重大商贸商务项目在明年建成开业。
(六)商贸实事工程加速推进。
1、连锁便利店覆盖工程:今年1-10月,新开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共68家,全区累计新开连锁超市132家、连锁便利店385家,行政村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73%;预计到今年底,全区将新增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共80家,行政村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80%。
2、村级菜市场改造工程:今年1-10月,全区已完成村级菜市场改造19家,有21家村级菜市场正在改造中,预计年内可圆满完成100家村级菜市场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第一轮村级菜市场改造。城区菜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孙马菜市场主体工程已经建成,联心菜市场进行地上4层施工,完成总投资的60%,潘火新菜市场进行开业前期筹备工作。
3、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积极推进社区商业一条街建设,引导合理布局社区商业网点,鼓励发展早餐店、便利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等8种必备业态,今年以来,新确定都市森林等3个社区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创建对象,今年新增社区商业必备业态250余个,新增连锁商业网点40余家,全区已拥有区级商业示范社区6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7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
4、菜篮子主要商品市场保障工程:围绕“两荤两素”市场保障工程有关要求,积极引导菜篮子基地、菜篮子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完善管理制度,拓展区外经营,加快实现我区生猪18万头、蔬菜1.5万亩、水产0.7万亩、豆类制品3万吨的菜篮子供应标准。同时,严格实行蔬菜上市证制度,全区22家城镇菜市场和改造完成的11家村级菜市场全面推行农残监测制度,今年新增农残检测室(点)15家。
5、便民早餐工程:鼓励和引进新四方、来必堡等中式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开展早餐业务,进一步合理布局区内早餐门店,并逐步推进连锁早餐门店进镇乡;充分发挥豪味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作用,健全早餐车(亭)布点网络,今年以来新增便民早餐车(亭)10个。
二、存在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商贸商务经济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仍清醒地看到,我区商贸商务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不少的考验和挑战。
一是竞争态势更趋激烈。当前商贸业已成为各县(市、区)发展焦点,各类商贸优惠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众多商贸项目陆续启动或建成,目前我市人均商业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1.2平方米的水平。而随着海曙传统商贸中心的升级拓展,江东、东部新城新兴商贸板块的快速建成,江北多个城市综合体的启动,今后一段时期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人均商业面积还将攀升。我区虽地处中心城区,但作为新兴城区,商贸业发展面临老三区、东部新城的挤压和制约,在吸引人流、物流、商流等要素资源上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能级提升尚需突破。这几年我区商贸业虽然增速强劲,但规模质量亟待提升。主要反映在商贸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仍然呈现企业结构分散、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强的现状,连锁超市、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始终缺乏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本土商贸品牌龙头企业,如去年全国零售业和连锁业百强企业,我区无一家入围。因此,如何提升商贸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将是我区商贸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三是管理创新亟需提升。随着我区商贸业快速发展,一些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相继出现。如:行业的规范和服务、菜市场管理和提升、商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等等。如何充分履行商贸部门职能,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破解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加快形成与当前发展层次相配套的现代商贸管理服务体系,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商贸工作的重要课题。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局将“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精心组织参加四项活动、深入调研完成三大课题”,着力推进全区商贸商务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个目标
根据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四个优化升级”,积极扩大消费、锐意开拓市场、不断提升能级、努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管理,确保我区商贸商务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力争卫冕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综合大奖。
四项活动
一是办好11月18日的商务楼宇经济发展研讨会。该研讨会方案已制定完成,目前,已进入完善研讨会具体实施方案、邀请嘉宾、宣传推广阶段。
二是办好现代流通业专家讲座。计划在今年11月邀请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为区内主抓商贸工作的领导干部和相关商贸商务企业举行一次电子商务讲座,以开拓发展思路、丰富知识,促进我区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做好食博会参展企业组织工作。今年是我市第六次承办中国食博会,我局将积极协助做好200余位外地参展客商的接待工作。
四是做好·武汉周参展企业组织工作。组织三丰可味、紫云堂、赵大有、仕达等家企业赴武汉参展,展出面积约30平方米,涉及食品、日用品等60多种产名特优产品。
三大课题
一是切实理清明年各项工作思路。为确保明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区商贸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局及早行动并完成重点工作调研课题,明确将“搭平台、提能级、重民生、优管理、造氛围”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下步,将继续细化深化各项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二是加紧做好“十二五”相关规划。一是商贸流通业“十二五”规划。至10月底,我局已完成规划稿的第四次修改完善。下步,将继续做好规划的细化论证工作,走访相关镇乡街道联系落实专项配套规划,形成“一个中心规划+多个乡镇规划”的格局,着力发挥规划对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二是商务楼宇“十二五”规划。到10月底,已完成规划稿的第二次修改,并继续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是拟定新一轮商贸商务发展政策。以来,我区已先后两次出台商贸商务发展政策,在吸引品牌前来落户、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明年我区将出台新一轮商贸商务发展政策。前阶段,我们专门到萧山、平湖、上城区、诸暨、慈溪等地调研,目前已完成两个政策的初稿,政策的基本导向是坚持加大扶持力度、坚持注重产出和贡献、坚持注重扶大育强、坚持注重业态创新、坚持注重保障民生。
第四篇:2012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不容乐观,目前主要经济机构的预期多低于2011年。从债务缠身、复苏缓慢的美欧,到通胀高企、增速放缓的新兴经济体及,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似乎同步走到了在震荡减速中寻求转型的一年,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二、国内经济形势
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的背景下,2012年中国将面临实体经济加速放缓、虚拟经济扭曲加剧和风险上扬、结构问题持续恶化的问题,面临增速下行、通胀上行与经济转型等短期与长期问题叠加的多重压力,同时还要应对欧债危机恶化的外部冲击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复杂局面。
2011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这个总基调下,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产业政策都围绕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这也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总之、2012年国内经济总体会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三、煤炭行业形势
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单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煤炭新增产能仍将逐步释放,煤炭产量能够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而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放慢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如果国际煤价能够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相对平稳运行的话,国内煤价本身上涨动力并不足。
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可供利用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7.93亿吨至38.48亿吨。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用煤量占我国原煤年消耗量的90%左右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不会有明显下降(75%至77%),电煤消费量将达到18.79亿吨至19.29亿吨。钢铁行业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4.81亿吨。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66亿吨。
在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的同时,煤炭行业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这将使煤炭价格难以继续上扬。此外,高耗能行业的开工率下降,继而减少焦炭、电力消费,将加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可能会导致煤炭价格下行。
第五篇: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在宏观调控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工业结构加快调整,钢铁、有色等产业集中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步伐加快,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涉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运输等行业投资增幅扩大。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今年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领域特别是农村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启动了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应急工程建设。“两免一补”资助目标基本完成,中央免费教科书资助的贫困学生扩大到3000万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新进展,中部各省也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东部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资源加工和制造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全社会更加重视土地、淡水、能源、资源等的节约使用和集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第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当前,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力争使物价涨幅在后几个月降得多一些,为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物价创造条件。第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业态,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要高度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稳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对工业生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求取得更大进展。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要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构建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
目前经济生活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从根本上说,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驾驭中国经济航船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