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结(0801)
毕节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总结
2007年,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到毕节调研,明确了毕节地区作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开启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旅。近年来,在地委行署、省局(公司)的领导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局《关于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一基四化”的要求,按照“新三化”的目标,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提升,全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入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新阶段,建设目标不断明确、认识不断提高、方法不断创新,在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土地流转方式探索、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专业化服务领域拓宽、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以黔西、威宁为重点的“东西两翼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动全区烟叶生产发展”的战略已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毕节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起步于2008年,从毕节、大方、黔西三县市三个试点开始,目前已形成“一整县、十单元、4镇乡”整体推进的形势,8个县市均有示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烟叶工作,烟叶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产管理、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烟叶特色进一步彰显,“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逐步形成。
(一)高水平规划现代烟草农业、分步实施单元建设
在2008年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局“系统规划、整县推进、单元实施”要求,从2009年开始启动全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全区规划坚持“四个密切结合”,即与烟叶生产布局调整密切结合、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密切结合、与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密切结合、103 与基地单元规划相结合,在做好基本烟田规划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基地单元、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生产组织方式、业务管理模式、烟草种植制度、产业配套、品牌导向、科技创新、基层队伍建设等。目前,黔西、大方、威宁规划已通过省级以上评审,其余县市已完成地区级评审,正按程序上报省级评审。根据规划初步成果,全区规划37个基地单元,与11个卷烟工业企业14个卷烟品牌实现对接。同时制订了以基地单元为载体、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三年目标,其中2010年建设10个基地单元,2011年建设14个基地单元,2012年建设13个基地单元,“十二五”末全面完成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任务。
按照规划,2010年全区认真组织实施了10个基地单元建设,其中黔西县5个、大方县1个、毕节市2个、威宁县2个,分别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中华”,湖南中烟工业公司“芙蓉王”、“白沙”,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利群”,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双喜”,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贵烟”品牌,湖北中烟工业公司“黄鹤楼”等品牌对接。在一个基地单元内,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时建设,优化种植布局,统一栽培品种,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标准。通过基地单元规划建设,今年已将全区58个烟叶工作站优化为52个,330个收购点整合为302个,计划到2012年,全面实现基地单元管理,烟叶站整合为37个,烟叶收购工场34个,129条收购线。
(二)抓好整县推进示范,积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经验 严格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以黔西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通过省局(公司)领导挂帮,地委、行署领导挂帅,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领导联系帮扶,黔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县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等措施办法,黔西县现代 104 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工作在生产组织化程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专业化服务、标准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基层站点整合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县5个基地单元,870个生产主体,种烟面积83333亩,户均种植95.7亩。其中烤烟专业合作社18个,种植面积7832亩,占9.4%;家庭农场165个,种植面积21961亩,占26.3%;种植专业户687户,种植面积53540亩,占64.2%。全县已完成烟水工程投资17083万元,灌溉面积20.75万亩。2010年配套建设育苗工场、烘烤工场、机耕道、有机肥发酵工场、烟叶站、信息平台、防灾体系建设。黔西县委、县政府配套了土地整治、复垦等项目,投入资金1191万元,改善了烟叶生产土地条件。全县成立综合性服务合作社5个,共有社员306人,合作社下设育苗、机耕、植保、物资配送、烘烤、和分级专业队,全面实施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管理,提升了烟叶工作水平。将原来的8个烟叶工作站、57个站点整合为5个基地单元管理站、25个站点(烟叶工场),压缩了管理层级,减少了人员用工,有效整合了自然生态及人力资源。
(三)引导提升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奠定现代烟草农业基础 依托各试点基地单元育苗工场(大棚)、烘烤工场(集群烤房)、机耕道、农机具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结合各地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烟农耕作习惯,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烟农专业合作社三种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种植,试点种植面积16.42万亩,占总约定种植面积的23.66%。其中:
(1)种植专业户3618户,种植面积122472亩,占74.4%,户均33.85亩。同比分别增加2864户、98334亩、1.84亩。依托集群烤房,让具有生产能力的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经济条件较好,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易流转,育苗、烘烤设施完善,烟水、农机具、机耕道配套,种植规模稳定的区域,105 发展种烟专业户。
(2)家庭农场172 个,种植面积 24627亩,占15%,户均种烟面积143.18亩。同比分别增加123个、18903亩、26.36亩。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生产管理能力的人员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集中100亩以上土地,进行烟叶生产集约化经营。
(3)烤烟专业合作社49 个,种植面积17081.8亩,占10%,平均348.6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当地经济条件一般,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土地不易流转,育苗、烘烤设施完善,烟水、农机具、机耕道配套,种植规模稳定的区域,引导组建生产经营性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依托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集群烤房),引导烟农组建“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性、经营性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以两种形式组建,一种是依托育苗工场和集群烤房,组建5-10户,100-200亩规模的联户经营型合作社。另一种是依托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组建500-1000亩规模的联户经营型合作社,并进行产业配套。
(四)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烟叶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适度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引导成立各类专业化服组织,按照合作社组织程序依法组建产生综合性服务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会,拟定合作社章程,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合作下设育苗、机耕、植保、运输、烘烤、分级等专业服务队,由合作社统一承揽业务,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核算,统一支付工资,统一设施维护,统一利润分红。目前,全区共注册基地单元综合性服务合作社8个,社员1680人。其中育苗专业队25个,有作业人员262人,育苗14.2万亩;机耕专业队15个,作业人员488人,机耕面积8.38万亩;植保专业队17个,作业人员403人;物资配送专业队20个,作业人员425人;烘烤专业队61个,作业人员640人; 106 分级专业队79个,作业人员352人。通过开展专业化服务,推动了烟农专业化进程的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烟农效益。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
按照现代烟草农业“打牢一个基础”的要求,本着“综合配套、整村推进、整片开发”的原则,将烟水工程、密集烤房、机耕道和农机具等进行系统设计、配套建设。
1、烟水工程建设
截止2009年底止,全区共投资84271.634万元、完成烟水配套工程项目195个(处),包括修建提灌站75个、管网8643km、沟渠68km、水池2779个308044m3,水窖40828个1460742 m3。塘坝28个2173913 m3;覆盖基本烟田面积104.81万亩。
2、集群烤房与烘烤工场建设
截止2009年底,投资6.8亿元,建成密集烤房23228间、普改密烤房6347间,可承烤57.45万亩烟叶。标准化烤房承烤面积占2009年总面积的81.4%。
全区从2008年开始建烘烤工场,已经建了大方县高坪、金家坝、黔西县林泉、杨柳、重新、织金县茶店等烘烤工场。2010年黔西高家井、威宁牛棚、秀水烘烤工场正在建设当中,今年可投入使用。
3、农机具配臵: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配套烟草部门投入,加强农机具的补贴配臵力度,逐步实现烟叶生产主要过程机械化。2006至2009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62.1万元,采购农机具2253台(套),能满足约18万亩烟田耕作需要。
4、烟路建设:全区投入资金1597.83万元,已建成烟路79Km,66.86公里在建。
5、育苗棚与育苗工场建设:全地区因地制宜建设育苗棚,以四 107 联体大棚建设为主、大中小棚配套建设。到目前为止共有育苗小棚51155个、中棚80个、大棚2149个(面积57.38万平方米),100%实现集约化供苗。2010年在大方双水、黔西林泉、重新、威宁秀水、牛棚全部建设标准的育苗工场,基地单元育苗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积极创新,围绕“节约资源、降焦减害、节能减排”打造特色基地单元
坚持科技创新,在基地单元开展特色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山地醇甜香型特色烟叶形成机理研究、精准施肥与水肥耦合研究、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示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秸秆压块替代煤炭烘烤烟叶技术研究、散叶烘烤示范、烟田微量元素需求研究等,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在烟叶生产中的贡献率。搞好设施综合利用研究,坚持普惠制的原则,积极探索育苗大棚和烤房等基础设施闲臵期间的综合利用途径,充分发挥设施的综合效益,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以烟为主、产业配套、生态特色、特环烟草”种植模式研究,积极发展低碳烟草,开展有机烟、生态烟生产研究,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不断提高基地单元技术创新水平,以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引领烟草农业的健康发展。
(七)工、商、研、校共建基地单元,增强基地单元发展动力 卷烟工业企业深度介入基地单元建设,以品牌需求为导向,确定烟叶质量目标,工商联手、共同探索基地单元“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收购、打叶、销售等业务管理标准流程。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合作在黔西林泉基地单元共建信息平台,探索烟叶质量全程跟踪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聘用本地知名农艺师代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负责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与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合作共建 108 行业地市级技术中心,建立基地烟叶生产、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卷烟上水平”;与湖南中烟合作,以实际行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9月7日对威宁贫困问题的批示,按照“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企业使命,探索以烟为主、产业配套的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省烟科所合作,充分挖掘毕节山地清、醇甜香型烟叶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作物学博士后创新工作站、员工职业培训学院等。
(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图数一体和信息的双向互动
在运用国家局烤烟生产收购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自身实际,借助相关单位、部门的技术力量,开发系统、建立平台,与气象部门、电信部门等共建信息平台,服务基层,方便烟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烤烟生产管理水平。
1、在林泉单元开发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3G技术,对合同签订、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烟叶生产收购等进行有效监控,实现图数一体化管理。
2、应用即时气象短信息服务系统,自动监测当地的气候,经气象局专业处理后,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烟农,使烟农能即时掌握当地的气候情况,提前安排好烟叶生产,降低烟叶生产的风险。
3、开通短信互动系统,按节令把烤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烤烟生产收购政策、烟农服务项目等群发给烟农,使烟农能及时地按技术要求对烟田进行管理,及时地了解相关的政策,全面接受服务;同时烟农也可把生产收购过程中烟草物资供应、补贴发放、技术服务等信息反馈到烟草公司,实现信息对称,双向互动,多渠道监督的功能。
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成效
(一)现代烟草农业规划体系逐渐形成,目标方向进一步明确。109 通过试点、示范、整体推进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全区规划成果的逐步完成,相对固化了今后一段时期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内容、进度等要求,为下一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做有方向、推有目标提供了支撑。
(二)试点辐射效果明显、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试点引导、全员培训、政策激励、理念为先等办法措施,形成了全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理念普遍运用、试点相互学习、示范辐射全面的良好氛围,学有榜样,追有先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理念已被运用于全区烟叶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为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创造了条件。
(三)烤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较快提升
2007至2010年,全区种烟主体分别为11.56、10.17、6.34、2.52万个,逐年减少趋势明显,四年来共减少了9万户。户均种烟面积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增加,2007至2010年,户均种植面积分别为6.1、7.59、11.14、27.62亩,四年增加了21.6亩。
(四)专业化服务效益进一步显现
通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亩用工数由37.9个降至20.69个,减工17.21个,按每个人工成本按40元计,每亩用工成本可减少688.4元左右,效果明显。目前各地专业化育苗、机耕、烘烤等专业化服务正逐步推广普及,较好地解决了烟农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跟不上的问题,减轻了烟农种烟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五)烟叶单产适度提高,质量持续改善
试点2年平均单产150.05公斤,均价762元/担,平均亩产值2286元,普遍高于大面积生产。试点单产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面积单产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的平均单产也由2007年121.44,提高到 110 2009年140.5公斤,呈稳步上升趋势。上等烟比例从35%上升到44%,均价从464.24元/担,提高到742.56元/担,高于全省734元/担的平均水平。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4年得到国家局通报表彰。
(六)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地区烟水工程覆盖基本烟田面积104.61万亩,占基本烟田总面积的81.25%,为烤烟及其它农作物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同时附带解决了山区30多万人畜饮水困难。尤其在今年严重干旱期间,一些大型引水工程如威宁中水烟水工程、大方双山引水工程等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不但保证了人畜饮水,而且还确保了烤烟正常移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近3万座密集型烤房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烘烤成功率,减少了烘烤损失,降低了烘烤成本,增加了烘烤效益,同时烘烤技术难度和劳动强度明显下降。烟路、烟机、防雹增雨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增强了烟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放心种烟、安全种烟、轻松种烟目标的实现。
四、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2007年,毕节地区确定为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后,地区行署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全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毕节地区局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抽调精兵强将配合,把试点建设作为烟叶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2008年,黔西、大方县、毕节市政府、县分公司,相继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2009年11月3日,地区局(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后,成立了以陈文相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毕地烟办[2009]430号文件),地区局(公司)党委5个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负 111 责制,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调度,及时解决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力促进了全地区现代烟草农业的开展。
(二)强化学习、广泛宣传、主动协调,创造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现代烟草农业是烤烟生产的统领,是发展的方向。为了搞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地区公司领导小组组织各级各部门加强学习,学习党中央发展现代农业的纲要,学习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局实施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要求、投入政策、建设规范,提高了对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烟农的全员参与,地区公司、各县市分公司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正确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单位部门的帮助、支持。地区公司、县市分公司层层召开现场会及专题培训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及时报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闻,宣传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政策及要求,形成行业内外讲现代烟草农业、做现代烟草农业、人人参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以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以规模化生产作为基础,规模化的基础又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2007年试点建设以来,通过组织学习,召开群众会,走访烟农、村委会主任,调查基地单元内基础设施情况,烟农种烟情况等,引导烟农自愿组建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经过探索、总结、提炼,在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上由不懂、不会到逐步领会;由重视设施建设轻软件建设到软硬并重;由依葫芦画瓢到创新发展,可运行、可复制;由拉郎配到自愿组合自我发展。黔西县林泉单元红瓦房合作社就是钟山杨柳合作社的影响下,2009年由村支书组建的联户经营模式的合作社,经过一年的运行,初见成效,2010 112 年合作社规模由原来的250亩扩大到350亩。现在林泉单元已经成立的5个合作社,都是烟农在自愿自发的基础上,烟草公司及政府帮助协调建立起来的,运行情况良好。
(四)密切工商联系,实现“三个定位”,满足市场需求 自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以来,毕节地区工商合作就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规划之前,我们就与各卷烟企业进行了对接,就基地单元选点、建设内容、合作机制、进度安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共识。基地建设中工业企业主动参与,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湖北中烟、贵州中烟等有关人员与我们多次进行互访与交流,及时签订了基地合作协议及科技项目协议,工业公司聘请贵州省烟科所、青州烟科所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全程参与生产、单元建设、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工业主导、科技主力、商业主体的作用,逐步实现基地单元的“区域定位、特色定位、风格定位”,基地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发展顺利。目前初步实现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对接的卷烟工业企业11个,其中6个单元以上的2家,3个单元左右3家,2个单元左右3家,1个单元的2家,且大部分为国家局重点骨干企业。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毕节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取得一定进步,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正在全区逐渐形成,但回顾近年来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导致推进速度慢,难度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及土地流转的需求矛盾上;二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后,生产主体管理要求与生产主体管理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重点体现在经营性、服务型合作社的运行管理上;三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集约化经营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政策不配 113 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各种生产经营服务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影响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推进。
五、下步工作打算
从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现代烟草农业首先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前提;规模化种植是基础,其核心是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如何解决合作社运行中资金困难、合作社内部外部的利益分配、对合作社的监督与管理及烟草部门投入的可经营性资产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八配套、四大体系建设综合实施的要求,进一步做到重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按规划、遵规范、因地制宜全面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主体运行、合作组织运转的一系列制度、标准。
(二)因地制宜,在提升专业户种植水平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烟叶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应在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前提下探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管理模式,实现适度规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烟草投入可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可经营性资产经营利益分配的科学合理,充分体现烟草投入的普惠,进一步加强对服务质量、标准、价格的督促,真正实现服务合作社服务烟农的目的。
(四)加强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及农机设备研究,拓展农业机械在烟叶生产各环节使用的范围和频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率。
(五)在各级政府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搞好资源整合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烟为主、产业配套的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
114
第二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自2009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创立了。。。示范园。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转变烟叶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以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为主体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体的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来管理,作为做大、做强、做优烟草产业的主攻方向。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协调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先导,加速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是制定政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了《县烟叶基础设施管护暂行办法》,同时预算资金设立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基金。
三是成立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两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烟草工作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职能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烟叶生产、收购、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两烟市场管理。并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需要,从国土、建设、水务、农开等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和充实县烟草工作办公室的力量。设立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基础设施、土地流转、生产科研、信息资料、资金管理、环境维护等8个工作小组。
二、烟草为主,部门整合,充分发挥烟基设施的效益。
烟基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烟基建设中,我们着力“三好一大”,确保“三性”,即:着力规划好、建设好、管护好,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的真实性、质量的可靠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三、合理流转土地,创新组织形式,实现烟叶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 1
化。
我县是老烟区,种烟历史悠久,烟农种烟技术熟练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外出务工和烟叶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县烟叶生产长期以来是各家各户种植的小农模式,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种烟户数不断减少,生产规模徘徊不前。在此状况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我们的一个新课题,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以土地流转为前提,以培植职业烟农为支撑,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创新,实现烟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规模化生产,破解了劳动力少和部分土地闲置两大难题。
四、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几年来,我们在烟草部门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作用,努力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创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广发模式和模式,特别是丘陵山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的创建,为丘陵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成果在我县彰显。一是烟叶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二是烟叶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三是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得到实现;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得到加快;五是广大烟农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认识更加清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更加高涨。这些所体现的只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现实成效,更重要的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深远意义,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引导、带动、推进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惠及的不仅是烟农,而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在此,我们对各级烟草部门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三篇: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探讨
以整县做好基地单元规划设计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探讨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09年的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2010年起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思路,分期分批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把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作为整县推进的载体。随后,中国烟叶公司根据国家局指示精神下发了《 关于做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的通知》(中烟叶生[2009]58号文件),《通知》文件中指出:在市级公司的统一领导和单元建设统一规划下,县级分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对烟叶风格特色的需求,在辖区内根据生态环境集中建设,规模种植的原则,按照5万担左右的种植规模进行单元建设并设置基层站,在各单元中与工业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厂办基地关系,由县分公司与工业企业共同完成技术体系的建设,县分公司对各单元人员进行综合调度和区别管理。
今年8月份以来,我县适逢《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口支援兴国县的意见》(国烟办[2013]326号文件)的出台,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全县上下欢欣鼓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很快颁布了贯彻落实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意见。现就以整县做好基地单元规划设计,推进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一探讨。
一、厘清现代烟草农业概念
现代烟草农业是指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进生产组织以单个农户为主向规模化转变、推进生产方式由以分散经营为主向社会专业化服务转变、推进生产手段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转变、推进管理方式由传统手段为主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达到降低烟农生产投入、降低烟农劳动强度、降低烟农经营风险,增加烟农种烟收入,实现烟农简单、轻松、愉快种烟。
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向科学;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所替代,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形成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大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思路、专业化分工(即工业化方法)、信息化手段。
对于现代烟草农业而言,应该同样具备上述现代农业的特征。试分析如下:
(1)烟叶生产手段机械化程度高。基本实现烟田育苗、移栽、灌溉、施药、采烤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大大降低烟农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2)基本烟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得到治理,植烟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烟农收入大幅增加。
(3)科技贡献率较高。广泛应用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科学技术,使科技对烟叶生产的贡献率达60%以上。
(4)经营管理现代化程度高。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经营烟叶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高,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达到较高水平。
(5)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生产经营实现企业化、品牌化。
(6)风险保障程度高。可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
(7)烟农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健全。烟农素质大提高,能接受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经营头脑和经营能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二、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做好基地单元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当前乃至将来我县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更好地实施单元建设的必要保障。根据我县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目前又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要重点抓好一基四化:
(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打牢烟叶生产基础。要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原则,继续扎实推进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搞好综合配套,加强机耕路建设,积极为机械化耕作创造条件。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确保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烤房建设。根据基本烟田规划和规模化种植发展要求,结合各产烟乡镇烤房建设实际和烟叶发展趋势,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安排、体现先进性和实现适度集中的原则,大力加强烤房建设。逐步淘汰标准低、容量小、性能差、煤耗高的普通烤房,积极发展密集烘烤能力,加快实现专业化密集式烘烤。要加强烟叶基层站建设。基层站是联结广大烟农、基层地方政府的重要纽带,是搞好烟叶工作的基础环节。要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基层站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努力建成一批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综合性工作站,整体提升基层站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2)加快发展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由之路。要紧紧抓住农村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市场化意识快速提高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要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种烟农户。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促进烟田向种烟能手集中。积极引导合理轮作,注重发展以烟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经营,努力提高适度规模种烟农户的综合收益。要推动烟叶种植向优势产区适度集中。在严格计划管理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推动烟叶种植逐步向优势产区适度集中,努力扩**片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千亩村、万亩乡。以烟农为主体,积极探索烟草企业、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组织和烟农的不同联结方式,进一步总结完善烟草企业+村组+农户、烟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努力提高烟草农业组织化程度。围绕增强十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十多个重点骨干品牌的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烟叶基地化建设。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
(3)稳步推进集约化经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密集使用生产要素和不断提高要素生产率,实现烟叶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既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要整体提高烟叶生产科技水平。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支撑。要着眼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认真搞好烟草农业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对烟草基因组计划、高香气低危害烟草新品种、无公害烟叶工程、基本烟田治理工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等科研专项的重点攻关。要不断推进烟叶技术进步,加大土壤改良、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密集烘烤等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基本烟田综合生产能力。要围绕重点骨干品牌原料需求,加强工商技术互动,突出烟叶风格特色,优化生产技术体系,增强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基层烟叶技术技能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不断提高科技运用和转化能力。要坚持精耕细作和节约发展。立足于耕地资源高度紧张的县情,必须切实改变粗放型外延式烟叶生产方式,坚持精耕细作,注重土地和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注重节约发展,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友好,保持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保障。要加强行业内外技术合作,鼓励自主创新,加快研制功能集成、先进适用的烟草农用机械,着力改善烟草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升机械装备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因地制宜地拓展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优先解决起垄、采收、编烟等用工量大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4)深入拓展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要进一步细化专业分工。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特别是育苗专业化的成功经验,注重面向市场,积极推进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伸专业化服务范围。重点推进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要积极培育职业烟农。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持续提高种烟收入占烟农家庭收入的比重。在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努力培育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稳定性强的烟叶生产工人。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普遍开展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烟农素质,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社会化大生产观念,支持和正确引导与烟叶生产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烟农协会、烟农互助组发展,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扶持专业队、专业户发展,促进与烟农利益合理联结机制的形成,注重让烟农得实惠。积极探索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式,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5)全面加强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基础管理水平,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适当增加投资,改善基层烟叶单位的软硬件设施,加快实现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传送。进一步扩大烟叶信息收集范围,拓宽烟叶信息收集渠道,逐步完善信息收集、传送、发布的程序和办法,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全面推广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适时集成到烟草行业统一信息平台上,实现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要加强烟叶全过程管理。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把信息化管理从烟叶经营环节延伸到生产管理环节,贯穿于合同种植、入户预检、编码收购、原收原调、委托加工整个烟叶业务流程。积极推行电子合同,坚持以合同为主线,全面加强烟叶种植、收购、调拨、加工及仓储管理。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积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推广应用GAP生产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更加符合实际的技术标准、生产标准和管理标准,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行和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重视对烟叶生产环境和烟叶质量的检验检测,建立完善烟叶质量可追溯制度。探索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精准烟草生产。
三、基地单元建设与基层管理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烟区基本烟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等措施的不断跟进,烟农种烟效益不断显现,基本烟农队伍得到进一步巩固,标准化生产不断落实,烟叶质量不断提高,为各卷烟工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
(1)特色定位,划片建设
在一个基地单元中根据目前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及交通条件,同时按照各基地单元千担规模为一片区的划分原则,本着密集指导,节约管理成本的精神,选定一个中心区域或以合作社所在地为半径,按照三日为一个指导周期划分子单元。
(2)风格与技术配套,实现差异化管理
基地单元依托工业企业对于烤烟品种、烟叶品质的需求,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综合条件,由工业企业、相关研究单位及当地烟叶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形成一整套涵盖育苗、平衡施肥、成熟采收及烘烤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并根据技术方案要求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可行性强的具体考核方案进行人员考核,各单元技术方案相互独立,实行人员考核差异化管理。
(3)突出管理要素,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烟叶生产在特定时期和不同技术环节有着不同的工作量,各环节技术在掌握上也存在着难易性,同时不同技术环节在时间上也会产生重叠,例如在育苗时期同时进行着冬翻冻土、平衡施肥等技术环节,而在采收烘烤时期又存在技术相对密集、技术难度大等特点,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随着专业化分工建设的深入,信息管理员和仓管员岗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岗位也相对固定,建议按照基层站用工要求需分别设立专职站长1名、专业育苗3名、专业植保3名、专业平衡施肥员3名、信息管理员1名、仓管员1名、专业烘烤员5名,同时在技术密集时期,按照1000担/人的标准聘请技术辅导员,协助技术指导工作。
(4)集烟站综合智慧,整体提升工作效率
细化工作流程,实现专业化分工,责任到人。根据县局(分公司)下发的工作计划及考核要求,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计划及管理权限下发到每一个专业人员,充分利用各人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结合专业技能,按照各自承担的专业工作,从工作计划入手,细化到各生产环节,通过站长结合上级要求审核后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各项工作的阶段工作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由各专业人员对其他人员进行事前培训,事中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督查考核和事后兑现奖罚。如此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由于管理层思维单一和技术偏差造成的管理和决策的混乱,同时能够充分激发所有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人翁的工作热情,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5)明确权属划分,确保可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
一是明确产权和管护责任人
①实行烟草农机、育苗棚和密集烤房群等可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处置权分离制度。其所有权、使用权一律归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育苗、植保或烘烤专业户所有,受益权为广大烟农所有,烟草行业拥有其处置权。未经烟草部门批准,将补贴购置的烟草农机转卖他人的,补贴新建的育苗棚和密集烤房群改建、拆毁,县局(分公司)要收回烟草农机、育苗棚和烤房群补贴款。
②按照谁所有、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育苗、植保及烘烤专业户对补贴购买的烟草农机、新建的育苗棚及密集烤房群进行管护。
③烟草局(公司)要督促生产厂家及时开展售后服务,提供相关配件。
二是建立项目档案
①购进补贴的烟草农机,其主机和配件上都要有铭牌标识,铭牌标识上要印制统一的编码;补贴新建的育苗棚及密集烤房群也需设立标识牌。
②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县局(分公司)要做到一机、一棚、一烤房一档。档案中要含有烟农申请书、补贴合同和其他相关文件。
三是检查验收
县局(分公司)每年组织一次验收,市局(公司)组织一次复查,省局(公司)进行抽查后报请国家局验收。
四、工商联动 共谋发展
随着工商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同卷烟工业在烟区所建厂办基地对原料风格特色需求的差异性不断显现,而目前烟叶风格特色单一性制约了厂办基地建设的开展。国家局提出的基地单元建设是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厂办基地的一个很好的整合,既能够继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步伐,又能满足不同卷烟工业对原料不同风格特色的需求,使烟叶生产得到更好的巩固和发展。
(1)以特色定位,配套技术措施。由工业企业就厂办基地烟叶特色需求进行具体定位,明确风格要求,同时针对风格特色要求与县分公司合作共同制定技术体系(包括:烤烟品种育苗、平衡施肥、打顶抹杈、采收烘烤等),确保所产烟叶满足特色质量要求。
(2)建立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措施。基地实施开始,由工业企业负责组建基地烟叶质量评价体系,每年对部分所产烟叶样品进行全面综合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发现问题,针对基地内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改革、更新,不断完善基地烟叶配套技术,优化烟叶特色品质。
(3)建立紧密的供求关系。基地建设初期,由工业企业和市烟草公司签订烟叶购销合同,确保基地内所生产的烟叶全等级由工业企业收购,确保基地烟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技改经费。基地建设初,由工业企业委派技术人员,针对基地烟叶特色品质需求,就相关技术对基地内烟技员及部分烟农进行系统培训,为达到各生产技术环节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工业企业也需提供必要的试验经费作为生产技术优化的手段。
(5)共同完善基地烟叶生产条件。基地的综合持续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烟用机械,因此,需要工业企业协同烟草部门,共同完成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引进基地内适用的先进烟用机械,优化基地烟叶生产条件。
第四篇: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唐慧云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如何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宁远县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牢固树立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烟,坚定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烟水、烟田、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壮大烤烟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宁远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现状
立足于农业大县这一基本县情,烤烟已成为我县的富民产业,烤烟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县一直是永州最大的烟叶产区,烤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近来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烟工程,成功打造了“九嶷金叶”品牌,享誉全国,供不应求。2010年,我县成为全国32个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县之一,大机遇必有大发展,我县把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发展的新方向,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政企联手,克难奋进,全县烟叶产业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2011年,宁远烤烟生产工作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共落实种植面积70187亩,收购烟叶18.36万担,跻身于全省“三强”。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移栽质量、管理水平和烤烟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烤烟带来税收1.15亿元,烟农收入1.88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统一思想,围绕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狠抓工作落实,目前来势很好。截至2月20日,全县苗床已间苗补苗的有苗率达98.42%,出苗率比往年要好。全县共流转土地62909亩,翻耕起垄74770.6亩,沤制火土灰434858担,全县初步落实种烟面积78496.8亩,占计划面积的98.2%,全县1140座新增烤房已全部开始动工建设。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到位,必将为我县2012年现代烟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巩固烟叶发展基础,宁远不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仅2010年就投入烟基建设资金7760.06万元,其中烟草行业投入7007.47万元,共修建沟渠128条71.5千米;整修塘坝9座;建设提灌站2处;建设机耕道路103条68.114千米;2011年投入资金近一亿元,建成工场项目5个,抓好了舜陵和水市镇15个村的烟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在仁和、中和扩建了育苗大棚4个。建设密集烤房群13处240座,服务烘烤面积4800亩。配套通用机械491台(套),专用机械46台(套)。全县13万亩基本烟田的保障能力得以增强,万余烟农不再“靠天吃饭”。
(二)烟叶生产“四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实现规模化种植,2011年全县有效流转土地5万亩,5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户430户,种植烤烟3.8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47.6%。集约化经营成效初显,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建有育苗工场7个,育苗棚1129个,实现了育苗集约化。通过专业化服务,每亩可节约用工10.2个,减少人工费用612元,节约生产物资成本63元,共计降低生产成本近700元。特别是仁和镇旺利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在仁和烟叶工场开展了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种植早熟西瓜、大白苦瓜和丝瓜等,还试行了浅水栽培芹菜、葱蒜等时鲜蔬菜,增加收入20万元。全县初步建立了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设立基本烟田、烟农、专业合作社等信息档案,生产阶段还建立了烟叶生产信息短信和“烟草120”服务平台,根据烟农和烤烟生产各时段的要求,及时为烟农提供咨询和服务;烟叶工场采用了信息化和智能化集中控制技术,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三)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取得新成效。核心烟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大改善,生产组织形式的大变革,不仅培育了一批“铁杆烟农”,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去年以来,我们引导烟区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实行县直单位联村办点,广泛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北屏、仁和两个基地单元内100多个行政村,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整合有关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220个,村村通了水泥路,开展了“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特别是永连公路沿线21个烤烟特色重点村,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村庄改路、改水、改厕等进程加快,成为全县有名的生态样板村,一幅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支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美丽画卷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烟草农业的有序推进,基本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有效促进了烟农增收致富。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当前,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整县深入推进,宁远烟叶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规模种植逐步稳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烟农收入逐年攀升,烟田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烤烟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在烤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导致烟叶种植规模不稳、制约烟叶竞争力有效提高的不利因素也逐步显现,成为制约宁远烤烟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基础建设较为滞后,效益提升难度大。部分乡镇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烟叶产区生产保障能力差,烟叶发展一直比较粗放,烟农基本靠天吃饭,使得烟叶质量难以稳定、可用性差,烟叶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市场中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工业企业对优质烟叶的需求。烟叶要发展就必须向提质增效的新层次迈进,就必须提高烟区抗击自然灾害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从2006年起,烟草部门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左右,不断将发展重点向大镇、大户转移,烟田基础设施投入向基地单元倾斜,配套烟水烟路建设。由于烟田分散面广,“胡椒面撒得不够宽”,基础设施规模效应很难发挥,部分烟区生产条件仍然未能彻底改善。由于种烟面积仍然较分散,机械化普及率不理想,导致集约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进而使种烟的比较效益下降,出现了一些经济作物与烤烟争田地的矛盾,加之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烟农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这已成为困扰我县烟叶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成为基地单元建设水平和烟农收入提高的瓶颈,影响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烟叶提质难度大。现代烟草农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到烟叶生产实践中,推动烟叶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刚刚起步,标准化生产水平仍然不高,烟民对标准化生产认识还有差距,依然按照传统的“老经验”“老办法”来种植烟叶,烟叶质量提高难度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大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烟叶生产的分散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烟叶质量不稳定。
(三)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规模种植难度大。目前,我县多数流转土地都是上半年转包给烟农种烟,下半年土地发包农民自己种晚稻。2011年由于旱情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流转土地未能插下晚稻,插下晚稻的也因种烟季节推迟,导致粮食产量低,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土地发包农民没有自给粮食,宁愿自己只种一季稻谷,也不愿将土地转租别人种烟。部分乡镇水源条件好的田土,以往土地流转年租金为150-200元/亩,现在一些农民提出要500元/亩,流转难度明显加大,直接影响了种烟大户的引进发展和规模化种植水平的提高。
三、坚定信心、明确措施,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各种要素必须协调互动,必须深化烟叶是基础,基地为依托,科技为先导的认识,围绕基地单元“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目标,围绕走烤烟调结构、富民强县同发展的路子,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稳定并提升优质烟叶产出,优化烟区基础设施环境,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升种烟比较效益等方面继续努力,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稳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县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比照郴州桂阳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烟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组织领导上,继续实行一把手工程;在政治措施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优惠政策上,加大税收分成比例;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培养种植专业户和烤烟种植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指导上,加快烟农专业化合作步伐,实行专业化服务;在烟叶收购上,坚持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力保护烟农利益。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已经启动二年多,仁和、柏家坪镇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为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品种布局,推行连片规模化种植。按照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要求,分步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向种烟适宜区转移、向科技水平高的产区移转;向种烟大乡(镇)、大村、大户转移;向有技术、有劳力的种烟专业户转移,实现适度集中,形成规模。推广水市镇的做法,将集体土地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外发包,改变一年一租、租金过低等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增强烤烟后续发展潜力。
(三)立足现有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基地单元项目建设,整县推进机耕路网、机械、育苗大棚等项目,推广农机示范园作法,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烟区零散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整合捆绑使用农业、国土、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发挥“解渴救急”作用。
(四)坚持科技兴烟,打响自有特色品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推进“一基四化”,提高种烟比较效益和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品质稳定、风味独特的“九嶷金叶”品牌上项目,加强与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承担科研项目,着力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烟叶,全面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以教育创新培训方式为依托,加大烟农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培育有文化、素质高、有发展潜力、懂管理的新一代职业烟农,为烟叶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五)创新发展机制,探索组织新模式。以“政府支持、农民自愿、行业指导”为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烟田有效流转,建立烟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增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以烟叶种植大户为主、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辅的组织形式,同时引导建立合作社(服务队),实现“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协调金融、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搞好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服务和指导,为新型组织模式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新型组织模式发展壮大,实现烟叶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六)强化优质服务,维护广大烟农利益。烤烟是我县最大的订单农业,是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农村多方互利共赢的产业。在这个产业链中,烟农才是根本,只有烟农乐于种烟,种得好烟,烤烟才有大发展。烟农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是效益,即种烟要划得来;二是烟草部门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对引进来的外地烟农,要扎根本地一直种下去,优质服务不可少。我们不仅要在当前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中以较高的收益赢得烟农的“忠诚”,还要以优质的服务争取烟农的热情,这样才能确保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坚定走现代烟草农业之路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扶持烤烟产业,各级各部门要继续为烟农在贷款、用电、土地流转等方面排忧解难。烟草部门要把烟农当作“衣食父母”,进一步端正经营与服务的思想,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要发扬在一线为烟农服务优良作风,生产过程悉心指导,收购环节公正对待,确保烟农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唐慧云系宁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第五篇: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实践总结
福建省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武夷山脉环绕,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自然气候、丰富的耕地资源,比较适合发展优质烟叶。
2008年,福建省南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烟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紧紧围绕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发展规模种植、产生规模效益、建立职业烟农队伍的工作目标,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在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中,南平市局(公司)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
2008年,南平市局(公司)在全市各试点村投资2285.5万元,建设烟田基础设施项目175个,其中与国土部门联合立项53个,建设高标准农田9300多亩。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分项管理、分项实施、分项验收,确保当年立项、当年竣工的“三统三分一确保”原则,实行两种类型建设运行模式:一种是“联合项目、部门建设”,指联合建设项目规划区中国土与烟草项目无交叉的区域,实行部门建设。另一种是“联合项目、联合建设”,指联合建设项目规划区中国土与烟草项目有交叉的区域,实行联合建设。通过与国土部门的联合建设,增加了建设资金,扩大了建设成果。
(二)、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促进适度规模种植
一是采用“烟草规划、村委组织、烟农自愿、专业户承包”的土地流转模式。在试点村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采取租赁经营、地块互换、返租倒包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二是以烟农协会、烟农合作社等组织为载体,建立土地租赁档案,集中分散出租的土地,由烟农组织出租给烟农。
三是烟农自发进行土地流转,通过以田换田的形式,促进土地的集中连片,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
(三)、探索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
一是探索建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2008年,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由烟农自发组织,注入资金14万元,挂牌成立了“绿源”和“原叶”两个烟草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共有烟农16户,种植烟叶166亩。合作社实行“统一分工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核算收支”的运行管理方式,在土地流转、组织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体现出规模效益。2008年,两个烟草专业合作社的亩均成本低于种烟大户68.58元,亩均效益高出种烟大户186.51元。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组织。2008年,南平建阳市小湖镇成立了“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从事农机服务的农户本着“自愿、民主、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组成,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等职能,按照“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修理、统一收费标准、分户管理收益”的方式,为烟农提供烟地冬翻起垄、中耕培土、插秧、收割、短途运输等综合性服务。
三是继续完善烟农联合体或互助组的生产组织模式。烟农联合体按照“六统六分”、“五个集中”、“三个互相”、“一个要求”的原则开展工作。“六统六分”,即统一规划田块,分户种植管理;统一烟田机耕,分户整畦起垄;统一调运物资,分户使用;统一技术培训,分户督促落实;统一防治病虫害,分户承担成本;统一售烟时间,分户入库结算。“五个集中”,即集中学习培训,集中种烟田块,集中进行移栽,集中初分预检,集中售烟入库。“三个互相”,即互相帮助,调节用工;互相学习,交流技术;互相督促,共同提高。“一个要求”,即烟农联合体在烟叶生产中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当好驻村烟技员的助手,做好政府、烟草部门联系烟农的桥梁和纽带。据统计,在南平全市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中,烟农联合体或互助组织有101个,包括种烟农户621户,种烟9952亩,平均每个联合体种烟98.5亩。
(四)、积极探索专业化生产服务模式,实现减工增效。
在专业化生产中,我们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扩大专业化服务范围,在育苗、机耕、病虫害防治、采收、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环节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探索专业化服务模式。通过实施商品化育苗,每亩烟叶节省成本5.82元;通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每亩烟叶节省用工0.06个,减少成本3.15元;通过实行专业化烘烤使每亩烟叶减少用工1.3个。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是加强试点村硬件设施的配备。2008年,全市各试点村建立了7个培训中心,配备51台电脑,培训烟农达4163人次。二是加强与通信、气象部门合作,建立农信通短信平台,实时提供农情信息、天气预报和灾害防范服务。三是建立面向烟农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南平市局(公司)利用“南平烟草客户在线”平台,增加了现代农业模块,实现了信息的发布、采集、查询、交流等功能,使广大烟农能通过网络了解烟叶生产的政策、技术和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