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贸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外贸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市对外经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外经贸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市开放型经济总体稳定发展。2013年,我市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003.29亿美元、657.1亿美元和346.19亿美元,进出口和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7%,进口比上年下降1.4%。我市合同利用外资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3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我市核准中方境外投资额15.71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6.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11.1%;境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我市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08.08亿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47.1%。
一、2013年我市对外经贸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合力推进,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氛围。全年市领导牵头组织开放型经济专题会议和调研活动30余次。刘奇书记出席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卢子跃代市长到任后即赴国展中心和外贸企业调研指导工作;洪嘉祥副市长在重点工作、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亲自部署、精心指导、狠抓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会及市咨询委专题调研审议开放型经济重要课题。开放型经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推进,联手推出一系列外经贸增促帮扶的政策措施,市有关部门领导赴全市百家重点外经贸企业调研、服务,为近3000家中小微外经贸企业负责人开展业务、政策、信息等面对面服务指导。加强公共服务。依托外经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发挥网上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市外贸小贷公司等作用,帮助中小微外经贸企业融资14.6亿元。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市及县(市)、区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发挥外经贸法律公共服务平台等作用,帮助外经贸企业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并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加强外经贸信息公共服务,为2万余家外经贸企业不断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深化“千方百计”外经贸服务,为基层、企业和客商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二)把握关键,创新方法,促进对外贸易稳增促调。举办“扬帆奋进争破千亿”宁波外贸稳增促调主题活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有关政策的通知》,营造全市外贸发展良好氛围,全年进出口额逆势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出台了《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服务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出台了《市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实施办法》,启动了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全年净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85家,全市外贸经营资格备案企业突破2万家。探索市场采购贸易“宁波模式”,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入驻企业已达90余家,进出口额超10亿美元。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海曙出口基地和宁波保税区进口基地建设,支持世贸通、商贸通等外贸电商服务平台发展。深化进口贸易升级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加快发展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等11项重点工作。重视进口贸易主体培育和引进,成功举办了首届XX进口商品展和宁波进口商品常年展。提高国际市场开拓水平,组织企业参加涉外展会的展位数上万个,为赴境外新兴市场促销人员免费提供人身意外综合保险。重视出口基地培育和出口创牌工作,已拥有国家、省、市级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出口基地41个、出口名牌313个。引导企业拓展境外直销渠道,新增境外营销企业(机构)158家。开展了进出口企业业务增促和回归工作。做好产业安全和预警工作。指导并扶持“菲特”台风受淹遭损企业恢复外贸生产和经营。
(三)创新机制,加强招商,促进利用外资再上台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招商工作的若干意见》,优化外资引进考评办法,加大招商实绩奖励力度,组建了市国际投资促进局。完善了国际招商服务体系,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外资大项目审批落户难题,全年新增合同利用外资千万美元项目161个,其中合同利用外资上亿美元大项目6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30亿美元。发挥重大招商活动引资平台作用,成功举办了浙洽会、民企对话世界500强、欧洲·宁波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并抓好成果转化工作。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国际招商,加大考评、激励和通报工作力度,引进了美国米高梅等优质大项目。提高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水平,围绕“五个一批”做好服务工作,首次开展服务外企“先进窗口”评选活动,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一批难题。
(四)扩大合作,加强联动,促进甬企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境外经贸合作区、墨西哥政府机构等合作,举办各类境外投资促进活动10余场,累计核准境外中方投资突破50亿美元。加强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协作,扩大甬企与央企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合作业务,成功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建立了重点外经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市、县(市、区)、企业、商会“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健全涉外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外经工作数据库建设,对4700家企业开展了“走出去”工作调查,掌握了全市有境外投资意向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做好相关服务促进工作。抓好境外投资大项目促进工作,促成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等一批重大境外项目批准设立。推动境外甬企投资创业三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贝宁和澳大利亚等贸易中心运营,支持中策尼日利亚工业园建设,促进申洲、百隆东方等企业合作兴办越南工业园。全年新增境外企业(机构)206家。
(五)夯实基础,加强服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力促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100亿元。完善全市服务外包考评办法、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大了对离岸业务、龙头企业招引和数据入库等增促力度。拓展服务外包市场,组织企业赴日本、意大利及北京、大连等地参展,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发挥省、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培训从业人员6500余人次。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工作,摸底调研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运行情况。加大外包产业宣传推介力度,承办了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宁波)峰会,在重要媒体开展相关系列报道,扩大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对外影响。继续做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开展了申报示范城市综合评价,跟踪推进申报工作。
(六)重视提升,加快整合,促进重点开发区域不断发展。健全重点开发区域合力促进机制,编制了《宁波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XX市重点开发区域制造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指导意见》。组织各重点开发区域编制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和激励措施。加快整合提升步伐,指导相关开发区域编制整合提升方案,开展了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前期研究和申报工作,启动象保合作区开发建设。加强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化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培育工作,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开展了重点开发区域数据收集统计和跟踪分析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对外经贸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坚定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共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实力不足,先进制造业外资大项目引进困难,“走出去”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基础依然较弱,开发区整合提升面临挑战,外经贸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对外经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等。
二、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发展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力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总体判断,2014年我市开放型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求进态势,但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仍然较多,各级、各有关方面在对外经贸工作上仍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商务工作、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育优势,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和体系,促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出口增长6%,力争增长7.5%;进口增长4%,力争增长5%。合同利用外资65亿美元,力争突破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力争突破40亿美元。境外中方投资增长15%,力争增长18%;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12%,力争增长15%。服务外包执行额和离岸执行额均增长20%,力争均增长25%。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市对外经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外经贸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市开放型经济总体稳定发展。2013年,我市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003.29亿美元、657.1亿美元和346.19亿美元,进出口和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7%,进口比上年下降1.4%。我市合同利用外资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3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我市核准中方境外投资额15.71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6.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11.1%;境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我市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08.08亿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47.1%。
一、2013年我市对外经贸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合力推进,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氛围。全年市领导牵头组织开放型经济专题会议和调研活动30余次。刘奇书记出席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卢子跃代市长到任后即赴国展中心和外贸企业调研指导工作;洪嘉祥副市长在重点工作、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亲自部署、精心指导、狠抓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会及市咨询委专题调研审议开放型经济重要课题。开放型经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推进,联手推出一系列外经贸增促帮扶的政策措施,市有关部门领导赴全市百家重点外经贸企业调研、服务,为近3000家中小微外经贸企业负责人开展业务、政策、信息等面对面服务指导。加强公共服务。依托外经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发挥网上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市外贸小贷公司等作用,帮助中小微外经贸企业融资14.6亿元。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市及县(市)、区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发挥外经贸法律公共服务平台等作用,帮助外经贸企业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并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加强外经贸信息公共服务,为2万余家外经贸企业不断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深化“千方百计”外经贸服务,为基层、企业和客商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二)把握关键,创新方法,促进对外贸易稳增促调。举办“扬帆奋进争破千亿”宁波外贸稳增促调主题活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有关政策的通知》,营造全市外贸发展良好氛围,全年进出口额逆势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出台了《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服务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出台了《市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实施办法》,启动了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全年净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85家,全市外贸经营资格备案企业突破2万家。探索市场采购贸易“宁波模式”,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入驻企业已达90余家,进出口额超10亿美元。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海曙出口基地和宁波保税区进口基地建设,支持世贸通、商贸通等外贸电商服务平台发展。深化进口贸易升级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加快发展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等11项重点工作。重视进口贸易主体培育和引进,成功举办了首届XX进口商品展和宁波进口商品常年展。提高国际市场开拓水平,组织企业参加涉外展会的展位数上万个,为赴境外新兴市场促销人员免费提供人身意外综合保险。重视出口基地培育和出口创牌工作,已拥有国家、省、市级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出口基地41个、出口名牌313个。引导企业拓展境外直销渠道,新增境外营销企业(机构)158家。开展了进出口企业业务增促和回归工作。做好产业安全和预警工作。指导并扶持“菲特”台风受淹遭损企业恢复外贸生产和经营。
(三)创新机制,加强招商,促进利用外资再上台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招商工作的若干意见》,优化外资引进考评办法,加大招商实绩奖励力度,组建了市国际投资促进局。完善了国际招商服务体系,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外资大项目审批落户难题,全年新增合同利用外资千万美元项目161个,其中合同利用外资上亿美元大项目6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30亿美元。发挥重大招商活动引资平台作用,成功举办了浙洽会、民企对话世界500强、欧洲·宁波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并抓好成果转化工作。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国际招商,加大考评、激励和通报工作力度,引进了美国米高梅等优质大项目。提高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水平,围绕“五个一批”做好服务工作,首次开展服务外企“先进窗口”评选活动,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一批难题。
(四)扩大合作,加强联动,促进甬企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境外经贸合作区、墨西哥政府机构等合作,举办各类境外投资促进活动10余场,累计核准境外中方投资突破50亿美元。加强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协作,扩大甬企与央企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合作业务,成功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建立了重点外经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市、县(市、区)、企业、商会“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健全涉外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外经工作数据库建设,对4700家企业开展了“走出去”工作调查,掌握了全市有境外投资意向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做好相关服务促进工作。抓好境外投资大项目促进工作,促成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等一批重大境外项目批准设立。推动境外甬企投资创业三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贝宁和澳大利亚等贸易中心运营,支持中策尼日利亚工业园建设,促进申洲、百隆东方等企业合作兴办越南工业园。全年新增境外企业(机构)206家。
(五)夯实基础,加强服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力促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100亿元。完善全市服务外包考评办法、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大了对离岸业务、龙头企业招引和数据入库等增促力度。拓展服务外包市场,组织企业赴日本、意大利及北京、大连等地参展,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发挥省、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培训从业人员6500余人次。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工作,摸底调研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运行情况。加大外包产业宣传推介力度,承办了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宁波)峰会,在重要媒体开展相关系列报道,扩大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对外影响。继续做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开展了申报示范城市综合评价,跟踪推进申报工作。
(六)重视提升,加快整合,促进重点开发区域不断发展。健全重点开发区域合力促进机制,编制了《宁波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XX市重点开发区域制造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指导意见》。组织各重点开发区域编制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和激励措施。加快整合提升步伐,指导相关开发区域编制整合提升方案,开展了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前期研究和申报工作,启动象保合作区开发建设。加强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化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培育工作,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开展了重点开发区域数据收集统计和跟踪分析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对外经贸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坚定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共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实力不足,先进制造业外资大项目引进困难,“走出去”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基础依然较弱,开发区整合提升面临挑战,外经贸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对外经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等。
二、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发展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力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总体判断,2014年我市开放型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求进态势,但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仍然较多,各级、各有关方面在对外经贸工作上仍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商务工作、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育优势,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和体系,促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出口增长6%,力争增长7.5%;进口增长4%,力争增长5%。合同利用外资65亿美元,力争突破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力争突破40亿美元。境外中方投资增长15%,力争增长18%;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12%,力争增长15%。服务外包执行额和离岸执行额均增长20%,力争均增长25%。
2014年我市对外经贸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
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提升为重点,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优势,打造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坚持扶优扶强和帮小助弱并举,促进外贸业务模式创新,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提高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支持企业加快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力促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改革外贸展会举办方式,提高境外直销水平。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加快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设,扩大中高档产品出口。大力拓展进口贸易,促进市场采购、保税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新型贸易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抓好公平贸易工作,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一批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总部型外贸实力效益企业,组织专家对相关企业进行“会诊”,指导制订企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外贸实力效益企业经营者交流组织,落实“一企一策”,加强服务协调,力促外贸实力效益企业做大做强。
2.抓好外贸育苗工程。选定一批成长型外贸企业,在通关便利、出口退税、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帮扶工作,发挥网上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外贸小贷公司、世贸通等服务平台作用,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降低企业拓市场风险,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3.加大进口贸易促进力度。设立市进口贸易促进中心。促进宁波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梅山保税港区汽车整车口岸建设和运营。推动各县(市)、区建设进口商品专业市场。优化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进口贸易监管服务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进口业务,扩大进口规模。
4.加强招商引贸工作。鼓励在异地开展进出口业务的我市外贸企业回归业务,招引通过宁波口岸出口的外地企业落户我市,鼓励外贸500强企业和拥有原油、成品油等进口资质企业来甬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招商引贸推介活动。帮助我市重点外贸企业争取重要商品进出口经营资质。
5.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深化市场采购进出口贸易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深化试点内容,推广成熟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试点。指导我市企业用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扩大小商品出口规模。
6.办好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等重要展会。办好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争取长期落户宁波。改革消博会运作方式,提高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抓住浙新理事会召开的有利时机,办好新加坡(宁波)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经贸合作活动。改革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组展参展工作。加快宁波国展中心建设,办好进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XX进口商品展览会。
7.推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按照电子商务“一区二城一中心”建设要求,促进XX区、XX区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海曙出口基地和宁波保税区进口基地等平台建设。培育世贸通、商贸通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拓展进出口业务。探索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报检、退税、融资、信保、外汇、统计政策创新和工作突破。
(二)提升国际招商水平,力争外资引进新突破
坚持外资工作“一把手”工程,创新国际招商组织、推进和破难机制,加大外资大项目推进协调力度,加强外资引进考评激励措施。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加强引资、引技、引智和引商有机结合,突出招大选优引强,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大外资项目,重视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强金融投资、物流贸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工作,力争在教育、卫生、体育、养老、育幼、保健等民生项目利用外资取得新成果。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拓展引资渠道。积极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承接外资溢出效应。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完善国际招商网络,扩大国际招商队伍,提高联动招商水平。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实施重点产业国际招商促进计划。根据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4+4”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选择新材料、新装备、海洋高技术、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等五大产业领域制定国际招商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制订专项招商方案,组建专业招商小组,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确定相关招商对象,组织专题招商活动。
2.创新重要招商活动举办方式。按照“整合提升、资源共享、节俭办会、务求实效”的原则,整合浙洽会、海洽会等重要展会资源,办好“两会两展”。按照“小型化、专业化、多领域、求实效”等要求办好欧美宁波周。
3.加强国际招商网络建设。增强我市驻上海招商办事处力量,争取在北京、台湾设立招商机构。整合各地驻外招商力量,采取合作招商、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国际招商水平。优化代理招商机构,完善我市对外招商网络,新增国际招商联络促进点5个。提高与国际中介机构招商合作水平。建好全市国际招商客商信息库。
4.健全招商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以市国际投资促进局为主导、市涉外单位参与、市有关单位支持、市及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联动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市国际投资促进局招商力量,明确工作目标,创新招商绩效考评激励措施。加强市县招商工作交流,鼓励各地招商骨干在市国际投资促进局合署招商。加强基层招商机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
5.开展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年活动。建立全市外资大项目协调推进和外商投资企业难题破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外商投资常态化服务和集中性破难有机统一。建设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全市外商投诉处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改进优秀外商投资区域评比工作。
(三)发挥“走出去”带动作用,力求外经合作新成效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新要求,健全境外投资合作促进机制,更好地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提升国际经济合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支持我市企业拓展境外投资创业领域,兴办加工制造、贸易营销、研发设计、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等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发挥招商作用,带动贸易发展,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我市企业抱团出击,创建境外投资创业基地,降低投资创业风险。深化我市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国开行等合作,加强甬企与有关央企项目对接,扩大对外承包工程等合作业务。加强与境外城市、园区和机构合作,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外经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增促机制,创新管理工作,提升外经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推进甬企境外创业三大基地建设。打造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中策尼日利亚工业园开发建设,推广申洲、百隆东方等企业合建境外产业园经验,争取在越南、柬埔寨等国设立宁波工业园,打造境外营销基地,支持贝宁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心等贸易中心招商招展,加快贝宁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办好墨西哥中国投资贸易交易会,培育一批境外营销示范企业,创办更多境外营销企业(机构)。打造境外资源开发基地,培育一批能源矿产、农业、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开发龙头企业。
2.落实对外承包工程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制定并实施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三年行动措施,加快我市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步伐。深化央地合作,推动我市企业与中地海外、中成套、葛洲坝等央企合作并取得成效。深化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合作,推动商会在我市建立分支机构,开展重要课题研究、境外工程展会组织等合作。引进各类外经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中外咨询机构的合作,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服务。
3.开展本土型跨国公司培育工作。引导我市企业打造本土型跨国公司,调研制订我市本土型跨国公司认定办法,确定我市首批本土型跨国公司,并出台相关服务措施,促进我市企业国际化进程。
4.建设全市境外投资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好宁波对外投资合作网,对千家企业开展“走出去”业务培训,加强甬企境外投资创业经验总结推广,扩大“走出去”信息来源。进一步落实外经工作便利化服务措施,为我市企业赴境外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5.创办境外宁波商会。选择我市境外企业较多的国家(地区)及境外三大基地,引导相关甬商创办宁波商会,以维护甬商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促进我市“引进来”等工作。
(四)提升服务外包工作水平,促进国际服务贸易新发展
以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推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扩量提质,争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特色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力度,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发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完善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培育一批文化产品出口基地,促进国际文化贸易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打造服务外包集聚区和特色园区。促进海曙、江北服务外包集聚区建设,加快启动园区建设和企业招引等工作。打造一批市级外包特色园区,促进高新区软件园二期、宁海蓝色慧谷服务外包园区、鄞州科技信息产业园等建设。提升省、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发展水平,出台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园区公共服务,提高园区项目招引水平,完善园区建设工作考评,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申报和培育一批新的省、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2.提升服务外包招商水平。按照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求,指导有关园区制定项目招引计划,促进有效招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协会、机构和服务外包中间商的联系,拓展服务外包招商渠道。发挥全市各招商机构作用,开展服务外包招商促进活动。加强服务外包业务培训,引导更多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
3.加大服务外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国际发包市场研究,搭建发包信息推介服务平台,为我市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提供商机。继续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加专业展会,组织国内外重要发包商来甬推介业务,扩大企业接包机会。加强国际认证促进工作,增强企业国际接包能力。
(五)抓好整合提升工作,迈开重点园区发展新步伐
完善重点开发区域提升发展机制,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整合提升。优化工作考评,完善统计工作,整合资源要素,合力推动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加强对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和产业分类指导,引导产业错位发展,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提升我市重点开发区域综合竞争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争取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整合宁波出口加工区、机场与物流园区、象山新桥片区等区域,争取获批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并逐步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化。
2.加快开发区整合提升步伐。力促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余姚、奉化、宁海、象山、镇海、慈溪、鄞州等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批。推动慈溪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和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促进慈溪滨海新区和鄞州经济开发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推进象保合作区开发建设。
3.加强特色产业和园区培育。确定各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形成错位竞争发展格局。鼓励重点园区打造特色园区,形成核心竞争力。
(六)提升服务水平,争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根据国内外经济新形势和开放型经济工作新任务,更新开放型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实施行政审批再提速行动。按照“一放、二理、三确保”的思路,进一步下放外经贸审批、备案权限。梳理办事程序,清理审批事项。确保所有外经贸审批事项即时即办、重大疑难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确保所有外经贸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办理,确保外经贸审批事项无有效投诉。
2.实施公共服务再提升行动。优化“千方百计”服务产品,不断满足外经贸服务对象需求。开展信息、人才、政策、融资、法律等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及时更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3.实施人才素质再提高行动。健全市县两级外经贸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机制。重视外经贸高端人才和实用人才培训,继续举办外经贸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组织重点产业国际招商实务培训,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境外投资创业、外经贸政策等专题培训。全年培训各类从业人员1.3万人次。
4.实施难题破解再深入行动。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进程,主动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承接改革溢出效应,加强相关改革措施的借鉴、复制工作。抓好开放型经济前瞻性和实务性研究,完善外经贸业务运行监测体系,更好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基层和企业拓展业务。加强开放型经济工作联动,深化外经贸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业务合作和工作配合,围绕事关全市开放型经济改革创新、提升发展的重大问题,落实全市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开创新局面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乡镇外贸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乡镇外贸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县“三大战役”提升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切实提高全县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县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4年外经贸工作主要成绩及特点
2014年1-11月,全县出口创汇完成6729.8万美元,占年计划96.69%,同比增长31.61%,其中生产企业占比52.31%,全年预计完成7100万美元,占年计划102.01%;1-11月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70万美元,占年计划98.5%,预计全年完成2005万美元。
今年以来外经贸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华谊食品仍然成为我县出口的主力军。1-11月,华谊食品出口3462.2万美元,同比增长511.48%,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该企业仍然占据全县出口的主导地位,且发展势头强劲。
2、江西圣农填补我县进口空白。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福建圣农集团投资的,也是一家进出口企业,今年从美国、荷兰等国家进口了成型机等机械设备,约进口60万美元,成为我县进口的新生力量,填补了我县进口空白。
3、招商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旅游工业类项目不断增多。方家山景区、九龙湖度假区、圣农食品、金的电器、景田实业等一批旅游工业类项目,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部分项目现已建成投产。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抓好华谊等省重点出口企业,同时招大引强高新产业,跟踪服务珍展鞋业,并鼓励当地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流通企业占据我县出口创汇一定份额,灿辉进出口、汇聚通贸易、恒利达实业等流通企业出口占全县出口百分之四十以上,是我县出口的有生力量。
5、着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出口,增强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一年来外经贸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外贸工作上新台阶
从县领导到局领导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全县外经贸发展,对全县重大外经贸活动、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及其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及时果断地进行协调并做出正确决策,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县上下重视和支持开放型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发展外经贸的合力。
2、狠抓出口目标落实
华谊食品1-11月出口3462.2万美元,是我县出口大户,2013年被省商务厅列为120家全省重点出口企业,由于对日政策及汇率变动等因素,2013年华谊出口还未达到1000万美元。今年,全国烤鳗出口形势良好,通过与企业的协调沟通,华谊食品今年出口已突破3000万美元,力争成为全省出口大户。
3、培育外贸出口增长
一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企业出口,先后组织华谊食品、珍展鞋业、灿辉等出口企业的外贸人员参加了省市商务部门举办的外贸政策宣讲、外贸业务知识等各种培训班,使企业了解国家对外贸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如:参加全市原产地工作会议、全省外贸稳增长和市场开拓专题培训班、财园信贷通政策宣讲会、全省加工贸易政策培训班等。
二是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参加商务部外贸形势调查问卷、2014年进出口调查问卷、开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调查问卷等,主要是进一步改进外贸服务工作,了解2014年进出口特别是近期出口订单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形势研判和今后工作,及时为企业争取政策及相关扶持措施。三是做好省商务厅来华谊调研,找准和摸清影响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主要是调查摸清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影响出口退税进度的原因,海关在何种情况下对出口产品进行查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效果如何。
4、扎实推进落到实处
(1)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江西华谊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县出口大户,今年我局向企业宣传国家政策,将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支持外贸中小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文件转发给企业,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境外市场考察等项目,使企业用好用活国家政策。2014年帮助华谊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3.28万元,其中:电子商务资金1.5万元,国际市场考察资金1.78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2)组织企业申报进口贴息资金申报。为了加大生产额度、提升产品质量,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的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从荷兰、美国进口设备,所引进的设备均符合,我局与县财政局对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进口贴息资金申报进行初审。
(3)为支持我县中小微企业扩大出口,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局组织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申请“财园信贷通——出口企业”融资贷款。目前,华谊企业正在积极申报该项融资贷款。
三、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新劳动合同法施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一些出口企业出现了布局向外调整、订单转移等产业隐性转移苗头。从周边情况看,兄弟县迅速崛起、咄咄逼人的态势,给我县的外资外贸工作形成巨大的压力。从我县情况看,还存在着出口企业偏少,招商思路不宽,招商方法不多,外资项目来源不广等问题,外资利用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014年是全县“三大战役”提升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切实提高全县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县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4年外经贸工作主要成绩及特点
2014年1-11月,全县出口创汇完成6729.8万美元,占年计划96.69%,同比增长31.61%,其中生产企业占比52.31%,全年预计完成7100万美元,占年计划102.01%;1-11月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70万美元,占年计划98.5%,预计全年完成2005万美元。
今年以来外经贸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华谊食品仍然成为我县出口的主力军。1-11月,华谊食品出口3462.2万美元,同比增长511.48%,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该企业仍然占据全县出口的主导地位,且发展势头强劲。
2、江西圣农填补我县进口空白。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福建圣农集团投资的,也是一家进出口企业,今年从美国、荷兰等国家进口了成型机等机械设备,约进口60万美元,成为我县进口的新生力量,填补了我县进口空白。
3、招商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旅游工业类项目不断增多。方家山景区、九龙湖度假区、圣农食品、金的电器、景田实业等一批旅游工业类项目,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部分项目现已建成投产。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抓好华谊等省重点出口企业,同时招大引强高新产业,跟踪服务珍展鞋业,并鼓励当地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流通企业占据我县出口创汇一定份额,灿辉进出口、汇聚通贸易、恒利达实业等流通企业出口占全县出口百分之四十以上,是我县出口的有生力量。
5、着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出口,增强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一年来外经贸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外贸工作上新台阶
从县领导到局领导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全县外经贸发展,对全县重大外经贸活动、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及其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及时果断地进行协调并做出正确决策,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县上下重视和支持开放型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发展外经贸的合力。
2、狠抓出口目标落实
华谊食品1-11月出口3462.2万美元,是我县出口大户,2013年被省商务厅列为120家全省重点出口企业,由于对日政策及汇率变动等因素,2013年华谊出口还未达到1000万美元。今年,全国烤鳗出口形势良好,通过与企业的协调沟通,华谊食品今年出口已突破3000万美元,力争成为全省出口大户。
3、培育外贸出口增长
一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企业出口,先后组织华谊食品、珍展鞋业、灿辉等出口企业的外贸人员参加了省市商务部门举办的外贸政策宣讲、外贸业务知识等各种培训班,使企业了解国家对外贸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如:参加全市原产地工作会议、全省外贸稳增长和市场开拓专题培训班、财园信贷通政策宣讲会、全省加工贸易政策培训班等。
二是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参加商务部外贸形势调查问卷、2014年进出口调查问卷、开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调查问卷等,主要是进一步改进外贸服务工作,了解2014年进出口特别是近期出口订单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形势研判和今后工作,及时为企业争取政策及相关扶持措施。三是做好省商务厅来华谊调研,找准和摸清影响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主要是调查摸清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影响出口退税进度的原因,海关在何种情况下对出口产品进行查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效果如何。
4、扎实推进落到实处
(1)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江西华谊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县出口大户,今年我局向企业宣传国家政策,将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支持外贸中小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文件转发给企业,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境外市场考察等项目,使企业用好用活国家政策。2014年帮助华谊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3.28万元,其中:电子商务资金1.5万元,国际市场考察资金1.78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2)组织企业申报进口贴息资金申报。为了加大生产额度、提升产品质量,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的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从荷兰、美国进口设备,所引进的设备均符合,我局与县财政局对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进口贴息资金申报进行初审。
(3)为支持我县中小微企业扩大出口,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局组织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申请“财园信贷通——出口企业”融资贷款。目前,华谊企业正在积极申报该项融资贷款。
三、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新劳动合同法施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一些出口企业出现了布局向外调整、订单转移等产业隐性转移苗头。从周边情况看,兄弟县迅速崛起、咄咄逼人的态势,给我县的外资外贸工作形成巨大的压力。从我县情况看,还存在着出口企业偏少,招商思路不宽,招商方法不多,外资项目来源不广等问题,外资利用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2015年总体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质扩量、多元开拓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对外开放水平,努力为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15年是我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之年、关键之年,做好外贸工作意义重大。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服务民生”理念,紧扣“扩大开放”主题,把“稳中求好、好中求快”作为总基调,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这个主题,拓展外资外贸,攻克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的难点,全面推动各项外贸工作优质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撑。
(二)明年工作目标
1、外贸:明年外贸出口目标7000万美元。
2、外资:明年实际利用外资目标2000万美元。
(三)2015年对外贸易发展工作创新务实措施
2015是实施“十二五”对外贸易发展规划最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之年,做好对外贸易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我县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努力搭建政府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与金融部门和税务部门沟通衔接,为外贸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及时足额到位,缓解外贸经营企业资金紧张,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企业的互惠双赢。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外贸主体。认真做好政策的梳理、分析,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支持外经贸的政策。按照wto规则和外经贸发展的要求,创新扶持方式,完善促进政策,切实提高政策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走访企业、宣讲有关外经贸政策、贸易便利化措施及培训帮扶等手段,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特别是深挖工业园区企业出口潜力,鼓励和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继续将“保增长、稳外贸、增亮点”作为外经贸工作的核心来抓。坚持与重点企业的工作联系制度,积极协助解决重点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今年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的企业和产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下降滑势头。
3、大力培育新的出口企业。首先是认真做好从政策入手,将发展对外贸易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公布于企业;认真做好大力发展和壮大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凡有出口潜力和能力的企业都要赋予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其次是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丰富产品种类和科技含量。除了对我县原有外贸企业进行了有效管理,巩固我县原有的传统出口产品和市场,还要尽可能的挖掘培育新的外贸企业和产品,壮大外贸出口产业板块。全年要培育1个出口1000万美元新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全局班子成员联系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并实行跟踪服务。重点扶华谊食品、珍展鞋业等企业。
4、是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利用网络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动我县更多的外贸企业成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会员,积极争取利用江西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我县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出口商机。
5、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瓶颈,积极争取和落实各项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积极与金融部门和银行沟通衔接,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企业的互惠双赢。同时,要认真争取和落实各项促进政策,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出口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工贸易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用好国家及省里已出台的支持出口的政策外,并协助企业及时申报相关扶持和奖励配套资金。
6、进一步优化引进外资的环境。强化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平台的利用外资功能,做好现有外资企业的服务,努力实现“以外引外”。扎实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加强对外商投资大项目跟踪责任制的检查落实,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总之,2014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任务也更加艰巨,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研究,增强外经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快推进我县外经贸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篇:气象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气象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XX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围绕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大局,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业务与服务能力建设、防雷社会管理和党风廉政、气象文化建设等工作,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是大力加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建设。
1.做好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报值守班制度和应急制度建设。今年以来,针对我县连续出现的阴雨雪天气、梅汛以及7、8月出现的罕见持续高温少雨、“菲特”强台风、雾霾天气,我们积极主动向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发送气象服务材料,向社会各界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累计对外发布气象信息内参58期、为农服务材料42期、气象呈阅件4份、重要天气报告7期,各类预警信号47次,接受各类媒体采访百余次。有效支持了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面对今夏60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我局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促XX县政府发文成立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并在全市首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应对“菲特”强台风服务中,县气象局呈报的《受“菲特”外围影响,6日夜里至8日我县将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专题服务材料受到了县委书记姚高员的重视,作出了“县气象部门对这次台风分析及时到位,望进一步密切关注,做好雨情风情分析,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批示。全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县‘菲特’台风特大洪涝灾害抗洪救灾先进集体”荣誉,2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2.做好节假日和重要时节气象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春运、高考、中考等重要时节气象服务,发布天气展望与跟踪预测、预报服务信息。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我们制作了春花作物气象服务等一批专题材料,加发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指导全县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为县两会、姚庄桃花节、大云杜鹃花展、万人义务植树周活动、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等制作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决策服务产品26份,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3.进一步深化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今年1月,我们与县交通部门正式签订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共建备忘录,联手推进目前全国唯一以县级单位开展的综合交通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对重要交通干线开展专项气象服务。8月,与县环保局签署合作协议,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发布上进行合作,并于上周四开始率先在XX市县域实现对pm2.5指数的日测日报,每天向市民播报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浓度、级别、状况等指数。继续推动与邮政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合作共享,不断创新办好由市县镇联合制作的《农业气象》影视节目,保证每两周一期在嘉善电视台《跑农村》栏目播出。今年以来,嘉善《农业气象》影视节目已播出20期。积极探索电力、旅游行业的气象服务工作,上半年首次为西塘古镇创新制作《旅游气象服务信息专刊》2期,发布《电力气象专题服务材料》3期。有效维护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传统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抓好嘉善气象微博等新兴平台的管理,嘉善气象微博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十佳优秀政务微博。
4.不断提升气象科技化水平。在全市县级率先实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经进入试运行状态。积极开展农业小气候预测预报、水稻生长气象要素监测试点建设。在县园艺所、干窑镇等地建成3个农业小气候观测站,与中科院遥感研究所联合立项的《XX县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干窑富硒大米气候品质论证的前期调研项目顺利推进。《基于“3s”技术的嘉善城市防洪指挥系统研究》项目被列入2013年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获财政补助经费9万元。
5.稳步推进气象综合观测工作。根据省、市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启动建设1个新型自动观测站,6月底开展试运行。继续加强一般站与各区域站的探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所辖区域自动站进行了多次维护和常规标校,各区域站的数据传输及时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常规资料传输及时率达到100%。开展新一轮观测值班环境改造,对观测室内部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完善,对2台观测业务微机进行调试更新。同时,新气象业务大楼内部装潢工作进展顺利,防雷所、气象台、决策室、底楼大厅的显示屏正在安装调试阶段,决策室大屏有望于年内实现与乡镇的视频互通、联网指挥。大楼绿化工程完成政府招标程序,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二是大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创建为龙头,大力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准备和应急工作。
1.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水平。协调推动县政府下发《关于公布201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通知》,新增10家单位列入第二批重点监管范围,积极指导这些单位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积极筹备与县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示范(标准)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力争在年内实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道)全覆盖。县政府相继下发了《XX县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XX县霾天气应急预案》等文件,完成了《XX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XX县中小河流洪涝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嘉善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实施方案》文件的起草工作,待审核后正式发文,有效加强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加强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年初,我们对部分乡镇(街道)协理员进行了调整,对《XX县气象协理员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了再次修定,并召开了全县气象协理员会议,要求气象协理员在气象灾害发生时及时上报灾情,在平时每月至少上报一次气象服务需求、气象服务情况反馈等信息,便于气象部门抓住服务要点进行针对性服务。截止目前,全县气象协理员共发送各类信息材料36份,照片160张。3.继续推进防灾减灾服务团队建设。调整完善由业务副局长为队长,各部门专业人员为骨干的防灾减灾服务团队,对农业大户、规模企业、气象灾害多发区域和全县防雷重点单位开展重点走访调研,及时了解需求,大力加强防御意识和防御知识宣传。根据走访了解,共发布《农业气象情报与预报》22期,《农事专题分析》3期。编制完成了《2013年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2013年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及《2013年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同时,不断深化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农作物分类跟踪服务等为农服务创新做法,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的需求。
4.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气象科普宣传。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为契机,组织宣传小分队进村、入企、到校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同时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世界气象日专题节目和针对雾霾天气的专题片,分别在《民生十分》百姓故事栏目和《嘉善新闻》播出。到目前,全局共开展科普宣传12次,举办科普讲座3场次。局气象地震科普馆接待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群众和各级单位参观达到6批次约1000人次。
三是大力提升气象社会管理工作。充分结合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勇担责任,强化气象社会管理工作。
1.推进气象审批服务提能增效。今年,气象窗口新增了一份便民告知书,主动提供6家防雷技术服务机构供其自由选择。同时,窗口开展了气象审批网络申报、进度查询、办结短信提醒、保险理赔气象证明网络申报就近取件等多项便民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办理防雷工程委托事项提速率达50%。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气象行政许可实际提速95%。积极参与县重点工程竣工联合验收。今年3月,嘉善气象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被授予全县服务窗口最高的“三星级服务民生满意办事窗口”,浙江省气象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先进单位等荣誉。
2.扎实助推“平安嘉善”创建工作。年初与县安监部门联合下发了防雷安全生产工作有关通知,公布了2013年全县85家防雷重点单位名单,并逐步开展检测和帮助整改工作。嘉善防雷所会同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对全县301家工贸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全力助推全县2013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切实做好全县亮化工程和西塘景区的防雷安全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认真做好中小学校舍防雷安全定期检测工作,到目前防雷定期检测学校41所,194幢建筑物经检测基本符合防雷要求,基本完成今年学校已建校舍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加强防雷常规检测和施放气球管理。对已建建筑物超过有效期的重要单位主动上门或电话联系,并逐步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全年防雷常规检测用户单位332家,比去年增加15%以上,对检测中不符合防雷要求的单位,积极帮助落实防雷措施。另外,对气球施放工作进行全面整治,确保气体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的安全,积极查处各类违规施放活动。3.深入推进防雷服务回访制度落实。到目前,共收到服务对象回访表296份,回访率达到100%,回访满意率100%。通过回访制度的落实,动态了解社会对防雷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科技含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确保防雷科技服务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四是大力推进气象队伍建设。把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作为抓好工作的前提,着力强化队伍建设。
1.以效能为核心,提升气象队伍素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和系统上开展的“激情干事拼搏年”、“三比一争”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树形象、创一流”等活动,落实青年干部到联挂村(社区)进行蹲点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慈善献爱心活动,参与“红色联盟·互动共建”,与结对村、企业6名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积极参与XX县“善文化·道德讲堂”读书会、红五月体育健身、第九套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以活动凝聚人心,提升合力。
2.以廉洁为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系统上开展的党风廉政教育月、职业道德教育月和地方纪委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工作,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年初,局主要领导与分管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与下属职工层层签订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了廉政教育专题学习、观看主题影片等“十个一”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气象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成果,使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了全新提升。
五是积助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4月27日,全县召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推进大会以后,我局紧紧围绕XX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握机遇,全力做好气象助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文章。1.积极争得支持。县推进大会之后,我们主动向省市气象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获得了省市级局的高度重视,省气象局黎健局长作出了要求嘉善创建气象科学发展示XX县的批示,要求市县局及时制定方案。市气象局积极筹划与XX县政府签定共推“县域科学发展、气象现代化示范”合作备忘录,并及时指导嘉善气象局开展气象科学发展示XX县建设,帮助制定了《浙江XX县域气象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初稿,确立了率先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引领区、气象社会管理规范化先导区、县级气象业务集约化先行区、国家地方气象事业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并在省局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作了工作汇报。省局班子领导黎健、徐霜芝、王国华、王东法相继到XX县气象局对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李小平副县长还赴省局就政府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示XX县建设有关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2.务实制定措施。按照县域科学示范点建设和气象科学发展示XX县建设要求,今年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将着力推进“四大工程”,确保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大力实施“设施提质工程”,以气象局新大楼建成为契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与交通、邮政、旅游、环保、电力等部门合作,开展智慧交通、城市积涝预警、古镇西塘旅游、灰霾监测预警等气象服务及项目配套建设。大力实施“服务提效工程”,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打造嘉善气象行政审批的效率品牌,提升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实施“平安提升工程”,大力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高水平实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全覆盖,推进全县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中小学校舍的防雷安全检测,助推“平安嘉善”建设。大力实施“队伍提能工程”,大力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好、作风优的干部职工队伍。
3.全力争取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创造一批可学的经验和可展示的点、争取一批可用资源的要求,我们对可争创的点和可争取的资源进行了梳理,排出了今年的争创计划。在创造1个以上工作经验、工作品牌或先进荣誉方面,今年我们将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单位示范标兵,目前申报材料全部已经上报;探索建设无人机遥感气象服务与应用示范基地。在获得至少1项省级以上先行先试的试点项目方面,今年我们已经在全省县级试点建立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正在最后调试,同时我县已经被列为全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试点县。在争取一项有含金量的可用资源方面,XX市气象局已经把嘉善作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县,在项目、人才、技术、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与支持。在培育至少1个以上可看、可学的示范典型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气象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成果,在全省条线真正打响嘉善气象局廉政文化示范品牌。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们将始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狠抓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助推XX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让气象发展成果广泛惠及全县百姓。一是全力推进气象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我们将继续向上级作好汇报和争取,力争建立一个由省市县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气象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和推进工作组,并进一步完善出台工作方案,积极向国家局争取资源和资金,形成工作推进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创造经验、争取资源上实现突破。
二是着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以嘉善气象局新大楼建成为契机,大力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以《XX县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为抓手,推进无人机遥感气象服务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争取县政府发布《XX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嘉善气象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继续深化“基层综合体制”改革工作。按照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综合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内设机构和地方事业机构调整,积极探索在乡镇建立气象分局,从体制和机制上,理清职能,为气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四是扎实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继续加强梅汛、寒潮、台风等区域性多发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完善与农经、水利等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建设,进一步畅通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深入推进XX县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防雷中心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全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试点县建设步伐,切实履行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力助推“平安嘉善”建设。五是认真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气象服务工作。抓好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和气象融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大棚小气候监测试点建设,加快建好一批农业气象监测设施、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农业大户信息库,开发好农业气象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农业监测、预报、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六是努力构建公众气象和专业气象服务体系。着眼于满足行业服务需求,推进水利、农业、环境、交通、建设等行业中气象及相关类观测信息共建共享,积极与县交通部门合作,大力推进交通气象合作项目建设,逐步探索建立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城市防洪等专业专项灾害预警和行业指数预报服务。
七是继续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以各类创建考核为抓手,完成201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创建,切实完成下达的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村(社区)创建任务,力争实现标准化镇创建全覆盖,标准化村(社区)创建达到50%。充分发挥气象联络员、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作用,进一步完善部门防灾减灾联动机制,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八是着力推进气象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根据气象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推进气象职工走进基层,深入基层,以基层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领,加强气象业务和服务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在工作实践中做好现有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为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和技术支撑。
九是继续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好群团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台站标兵和省级“文明单位”;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断加强机关勤政、廉政建设。
第四篇:社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社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新园社区各项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社区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理念,以服务居民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立脚点,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了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是我社区今年的重点工作,我社区通过整合资源,组织社区共建单位、居民党员志愿者、学生志愿者,通过修补破损道路和围墙、补种绿化、清理堆积物牛皮癣、更新垃圾桶等措施对社区环境进行整治,全体社区居干齐心协力,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的精神,确保了迎检工作不在我社区失分。
2、完成了365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今年我社区将二楼瑜伽室收回,进行装修粉刷,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提档要求,建设了面积为60平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改善了社区硬件条件,方便居民办事。
3、完成了金华市残疾人爱心家园的建设工作。今年我社区全面完成了残疾人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立了残疾人爱心家园,设立了5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组织残疾人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并为活动室安装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康复器材,包括双轮助力器,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液压式踏步器,腰部放松器,下肢功率车,偏瘫康复器等,为社区老人、残疾人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完成了月亮湾老年活动室等文化场地的建设。经过多方协调,我社区今年投入资金对三楼进行了漏水维修并粉刷布置,配备必要的活动用具,添置了7件老人健身器材,三楼设立了两间乒乓球活动室,其它房间分别设置成书画室,日间照料室,健身房,配置健身器材,目前该活动室已经投入到正常的服务运行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活动文化交流的平台。5、2013年12月31日顺利完成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4、今年向科协申请在城南公园西侧安装了长10米的标准宣传长廊。进行普法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的宣传。
二、以区域共建为载体,为居民办实事
和谐社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社区共建领导深入社区,高度重视扶持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共建工作中,社区坚持立足自身,通过共建发挥辖区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今年共筹集共建资金9.05万元,用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今年完成实事6件:
1、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了城南公园路灯改造;
2、创建了社区残疾人“爱心家园”,安装了残疾人康复器材;
3、完成了社区365办事大厅的改造;
4、对社区3楼活动室进行了屋顶补漏;
5、抓好社区“三化”工作,巩固创卫成果,完成创国卫的复查工作;
6、开展各类文体及便民服务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共建牵头单位的重视表率下,共建单位群策群力,创新活动内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整治社区环境,塑造优美舒适的社区形象
环境卫生整治是社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社区狠抓“三化工作,加大“门前三包”的督查力度,完善社区保洁队伍管理,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所属辖区每日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积极处理。督促保洁中心做好辖区三姑殿城中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并对其每月实施动态考核。为喜迎新春,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为居民营造“文明、整洁、有序”的节庆气氛围,社区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干干净净迎春节”活动。今年四月份是全国第二十五个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夯实创建基础,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爱国卫生月活动。社区充分利用宣传窗、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居民在社区多功能厅举办了灭“四害”及h7n9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同时向居民发放春季预防传染病知识等健康宣传小册子,增强居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发动各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开展辖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对小区绿化带内的杂草、垃圾及堆积物进行清理。4月份共组织共建单位、学生志愿者、驻金官兵、党员共计60余人对辖内的公园、小区、城中村进行了卫生清理整治,更换了破损垃圾桶45只,并对小区内绿化缺损进行了补种,共补种绿化300平方。10月份,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当好东道主,文明办二体”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国卫复审迎检工作,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文明省二体,清洁金华城”为主题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市共建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共建单位共计60余人参与卫生整治及文明劝导活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社区大力开展春季灭鼠活动。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开展灭鼠宣传发动,向居民发放灭鼠药物20公斤,开展室外统一灭鼠投药活动,投放鼠药70公斤。
2013年是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年,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社区组织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召开迎检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对小区楼道堆积物、绿化带杂草及外围卫生进行清理整治。为营造氛围,社区在辖区内悬挂横幅8条,更换宣传窗12个;社区积极发动党员、小组长20余人开展辖区卫生巡逻检查,劝阻不文明行为;社区组织金华八中、交通技师学院、第一职高及金职院学生志愿者共计100余人进社区开展“共建美好家园,迎接国卫复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社区雇工在三姑殿城中村及城南公园清理房前屋后堆积物、杂草,并组织人员在辖区各路段蹲点清扫,在此次卫生整治工作中共清除卫生死角6处,清除“牛皮癣”1500余张,清理150余个楼道堆积物,清理建筑垃圾、废土及杂物12吨,清洗垃圾房2处,清洗垃圾桶90余只。清理绿化带杂草及垃圾800余米。铺设彩条布50余米,共有180余人投入到此次迎检整治活动中。
四、开展科普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文明环境
社区围绕中心工作,设计载体,开展居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起来。为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我社区每月在文化宣传长廊张贴健康教育墙报、健康处方、创卫小知识等,利用黑板报、楼道海报等书写标语,邀请专家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当前我省出现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我社区在小区内开展了防控h7n9禽流感知识宣传活动。活动展出了防治高血压、防控h7n9禽流感知识宣传展版十多块,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社区提醒居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尽量不要接触活或死亡禽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社区在牵头单位的支持帮助下,依托社区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了法制宣传、保健知识、消防知识、环保知识、计生知识等教育。同时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社区和谐。社区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社区的文化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具有节日特征的文化活动。如庆元宵猜谜活动、庆“三八”社区文化展示活动、庆“六一”文艺表演及庆端午包粽子比赛等活动,让社区居民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二是配合形势,开展邻居节活动。4月26日,社区组织社区的文艺团队—社区婺剧戏友社在城南公园开展了婺剧表演活动,通过文娱活动陶冶情操,增进友谊。社区还组织社区书画苑的老年朋友,开展以书画会友活动,社区书画爱好者们现场作画,利用“社区书画作品展示交流区”展出学员作品,一方面展示了学员的书画技艺,另一方面也面向社区居民,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更为其展示了一种健康、高尚的娱乐生活方式,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使邻居之间更加亲切。
五、立足“安民”,优化社区治安环境。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社区党支部围绕构建和谐新园这一工作目标,牢固树立“稳定就是发展”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冯颖华为组长,以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各网格内对关心社区事业,能够带动群众和对网格情况较熟悉的人员为成员的新园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网格在社区社会管理综治工作站和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和行使职责,全面推行创新社会管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突出领导抓责任,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抓落实,真正形成各司其职、步调一致抓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矛盾排查调处报告制度。社区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会议,并及时向街道信访办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二是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包案制度。对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落实领导包案制,集中时间人力,着手解决处理。三是信访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查找问题症结,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四是信访矛盾形势分析评估制度。社区坚持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对辖区信访矛盾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群体上访苗头提前介入,安排人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增强辖区居民群众防邪、反邪思想意识,营造浓厚的反邪防邪社会氛围,2月27日,社区在多功能厅组织开展了“深入居民,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面对面宣讲”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通过向居民发放反邪教相关宣传材料,面对面的进行“反邪教”基本知识宣传,还向居民讲解了国家针对邪教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相关邪教危害社会案例。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居民群众的自觉识别和防范各种邪教的能力,引导居民群众正确识别邪教,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5.12社区组织居民在月亮湾小区开展人员防灾疏散演练及发放防空防灾应急手册,通过演练活动,使社区居民进一步熟悉了防空防灾警报信号,了解了防空防灾,紧急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增强了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6月20日在建党92周年来临之际,社区党委组织三个支部党员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一开展,增进了党员之间的了解,激励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务知识水平;为消除出租房电气安全隐患,预防因违规用电及电气故障引发的事故,我社区按网格化要求对辖区内63幢出租房用电及消防安全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在各楼道张消防安全温馨提示及用电安全温馨;为切实加强国庆期间安全防范工作,有效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等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并在各小区楼道张贴“节日安全防范告之书”,强化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在辖区内发放食品安全“九不”准则宣传资料100余份;为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流动人口知法、学法的思想意识,社区在三姑殿城中村设点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禁毒知识。社区选取与流动人口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主要包括:宪法中有关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社会治安处罚条例、劳动法、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禁毒有关知识等。通过开展专题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法律素质,对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权、诚信经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12月4日上午在社区多功能厅组织居民、党员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民主法治思想,并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逐一讲解;并获得了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及开发区“十佳社会服务管理站”荣誉称号。
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把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一)、社区共有育龄妇女1572人,今年全年共报出生婴儿15人,其中男孩7人,女孩8人。共完成四项手术12例,其中取环4例,放环5例,人流2例,绝育1人。全年新婚登记27对,再婚登记3对,申请2胎3对,领取独生子女证9人,知情选择的开展,使我社区育龄夫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
(二)、3月和9月进行的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活动,三查率均达到99%以上。同时为社区的外来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三查、发放避孕工具和其他服务项目。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生协活动:
(1)、1月,春节走访慰问活动,重点走访独生子女家庭困难的群众,开展关爱女孩行动;(2)、3月5日,社区联合金职院的学生举办了学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3)、5月组织计生协会员进行包粽子比赛,并将成果赠予计生困难户;(4)、为庆祝5.29计生协会员日,社区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了清洁一条街、发放计生宣传资料活动。(5)、9月为社区70岁以上计生协会员送上老年节礼品及免费健康检查及咨询。这些活动加强了社区计生协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计生协队伍中来。
七、立足于便民利民,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服务居民是社区工作宗旨,社区的每项工作也是紧紧围绕服务居民开展的,社区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办理程序,今年向前来咨询办事的人员免费发放宣传单500余份,通过宣传窗、楼道张贴发布用工信息400余条、就业政策宣传单100余份、医保缴费通知300余份、发放社保补贴通知240余份。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造册登记,社区现有在册登记就业失业人员415人,今年成功的帮助失业人员5人就业和1人创业。2013年3季度“4050”社会保险补贴人员72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65人,个体经营人员7人。加强社区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做好每年的认定工作。社区现有退休在册登记人员445人,其中铁路退休人员19人。今年新增登记84人,社区居委会对每一位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了解,并向每位退休人员发放了联系卡。今年5月份,社区劳动保障站通过各网格对资格认证内容的张贴宣传、电话通知、上门服务、完成企业退休人员一年一度的生存认证工作,将在册登记人员388人和铁路退休人员15人全部资格认证。二0一三年按照开发区工作部署,对企业退休人员入户走访,向2户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发放春节慰问金2000元,同时对老同志重病住院慰问20人,社区及时派员对退休人员病故3人进行上门慰问。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关系到社区居民利益的工作,为了使得此项工作顺利,在各小区门口宣传窗张贴办理社会保障卡程序及缴费通知,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对扣款不成功人员和未缴款人员进行逐个电话通知,告知参保人或监护人。目前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461人,其中:新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52人,通过登记、电脑输入,确保无差错。同时发放社会保障卡71张。
八、2014年工作思路
1、开拓思路,多方筹集社区经费,抓好社区创收工作。
2、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线工作。
3、做细做实计生基础信息,抓好计划生育长效化管理。
4、继续做好环境整治,保持社区环境卫生。
5、做好信访重点对象企退人员、志愿兵群体、计生失独家庭的动态排摸调查和稳控工作。
6、做好小区管理工作,确保小区和谐稳定。
7、结合社区实际,争创社区特色。
第五篇:环保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环保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区环保局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力打造“美丽北仑”。
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在我区召开了全省“四边三化”现场会议,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议;6个县、市区参观了我区电镀行业整治项目;6月27日,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技术核查。截止10月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0家,处罚款332.7万元,排污费实际到帐4729.9万元。按国家新标准(aqi),1-10月份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2%,与去年同期相比,优秀天数增加了14天。
一、以生态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
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陈利幸书记专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抓好长效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年初,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华伟区长部署工作任务,听取生态文明建设、四边三化等汇报,多次深入基层现场调研,督促落实生态创建和环境保护工作。王正东副区长主力抓创建工作的落实,带领各相关部门考察先进区调研生态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有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
全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了生态创建工作网络,相继出台了生态区建设工作任务书、创建奖励、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创建过程中,区生态办作具体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对各街道、乡镇、各部门下达了主要工作任务,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逐项攻克,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并与区内河办、绿网办加强了工作指导和协调,报社、电视等媒体定期跟踪,进展情况每季度实行通报,使奖励考核、督查机制更加到位,协调机制更加顺畅。
(三)创建成效显著。
今年,我区六个街道、一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街道、3个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已通过省环保厅审核上报国家环保部,2个社区创建省级绿色社区已上报市环保局,9个单位创建XX市环保模范单位资料已上报,32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资料已上报市环保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美化、环境洁化、绿化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底顺利通过现场验收。四边三化工作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完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典型案例汇编,完善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材料,并上报国家环保部。6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技术核查,在年底将进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考核验收。11月7日顺利完成2013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二、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有效提升环境质量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最迫切的问题着力,以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按照“整治一个、提升一个,整治一片、靓化一片”的要求,全面开始涉及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八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
(一)水体环境综合整治。
经过一年的内河水质综合治理,全区内河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水清、岸绿、流畅、洁净”的现象初步显现,老百姓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极大地提升了实现内河水质“保四争三”目标的信心,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8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含工业污水)接近90%。一是深入开展河道整治。根据区委、区政府对XX区内河水质综合治理的要求,不断深入开展对区域内河水质综合治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柴桥、大碶等街道最后“50米支管”的接入工作,整治过程中共排查工业企业近150家、餐饮服务单位20家、区内主要医院5家,已有100家工业企业及15家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了雨污分流。同时积极配合区内河办、水利局等部门做好对河道清淤的通水验收工作,完成500多公里河道清淤,清理河岸垃圾近20万吨,河道面貌和行洪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全面整治畜禽养殖场。对全区328家畜禽养殖场进行关停或污染治理提升改造,截止目前,计划保留的7个养殖场已全部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改造提升,321个应关停转产养殖场已基本关停或完成搬迁,投入治理资金约5900万元。据初步测算,每年可减少约6万吨左右的畜禽污水排入河道,基本解决了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现象。
三是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印染行业,召开全区印染行业整治再提升动员部署会,下达具体整治要求。目前,盛丰纺织、武田纺织和侨泰兴纺织三家企业中水设施已建成投运;中新腈纶和宏泰化纤两家化纤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治提升任务。酸洗行业,对66家酸洗行业进行整治。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整治思路,将38家企业关停或淘汰酸洗工艺,28家企业进行整治提升。目前,38家中已有11家企业落实了关停、15家企业已取消酸洗工艺,3家企业已替代酸洗工艺。28家中已有8家完成整改;13家企业已完成50%以上的进度。四是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做好小浃江饮用水源地调整协调和对接工作,对全区16个农村在用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专项集中检查,结合水质监测对饮用水源安全情况及时预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始终把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环境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制订出台了《XX区十二五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强化执法,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周边同类县区。通过整治,较去年,我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15.8%、2.3%、2.9%以上,切实提高了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满意率。
一是开展扬尘污染综合防治。今年出台了《XX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落实责任。目前,区住建局公布了扬尘防治举报电话,区交通局要求区内400辆混凝土车加装防漏箱,有效防止车辆滴漏撒。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北仑电厂等6家企业的相关粉尘治理工作。目前,北仑电厂、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台塑集团热电(宁波)有限公司扬尘整治已完成90%,开发区热电已完成方案设计。
二是开展有机废气专项整治。今年完成了21家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工作。聘请化工专家对区域内重点化工企业的有机废气整治工作进行现场指导、问诊把脉,对每家企业整改进度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目前,21家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预计年底前如期完成。
三是开展机动车尾气污理。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XX区逐步限制黄标车及无标车通行工作方案》、《XX区重型车辆排气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和《XX市XX区第一、二阶段实施黄标车及无标车限行的通告》。7月15日开始对黄标车(无标车)实施第一、第二阶段限行工作,启动开展淘汰黄标车工作。通过集中核发和设立常规窗口,目前已经首发、补发汽车环保标志32611张。lng车辆拥有量达468辆,居全省首位;清洁能源公交车已达到272辆,占总运营车辆的40%以上,普及率位居全市首位。
四是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园区内)污染整治涉及企业共20家。目前按照整治提升相关要求,已推进化工行业(园区内)企业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7家,同时35项整治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内容。废塑料行业,废塑料行业整治已全面完成,经过全面整治和部门联动执法,11家整治淘汰的企业中,10家未经环保审批的企业已被依法进行了取缔,余下1家作为重点的整治对象已搬迁至春晓,目前项目已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并正式投产。
(三)土壤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扎实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整治,以农业用地和污染场地为重点,以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以土壤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
一是制定出台《XX区清洁土壤行动方案》及《XX区清洁土壤行动监测计划》,明确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任务。
二是实施关停企业土壤修复试点工程。对区内已关停的浙江善高化学、新碶下三山电镀企业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调查,组织对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对应的污染因子土壤监测,组织开展土壤修复工程。
三是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控制废弃物焚烧等重点行业二噁英减排量。督促区内9家二恶英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委托监测,督促宁波金川铝业公司安装高效除尘设施,提高二恶英去除效率。与市监测中心联络,做好二恶英监督性监测委托及企业联络工作。
三、以工程项目为主导,大力推进污染减排
(一)推进工程减排,确保国家减排责任书落实。
大力督促推进落实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利用综合手段积极推进北仑电厂5台机组脱硝工程,截至11月,国电北仑第三发电、台塑热电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三家企业8台机组均已完成脱硝设施改造,国电北仑第一发电1#机组低氮燃烧器和scr脱硝改造也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全区燃煤机组中配备脱硝设施的机组占比将达到60%以上;在确保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对北仑电厂7台机组的烟气脱硫旁路取消工程排定计划,目前已取消4台,根据上半年环保部核定,机组综合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实际脱硫效率高于95%;进一步规范启停报告及减排考核制度落实,加大对宁钢烧结机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超过4000吨。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3个多亿资金进行废水、废气和固废方面的提升整治,其中2.5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焚烧炉计划于年底前投运、自备锅炉的脱硫脱硝工程正在按进度实施过程中。
(二)加强监督检查,做好监管减排和结构减排推动工作。
为进一步深挖结构减排潜力,结合印染行业整治,积极推动协调维科精华敦煌针织、兴洋浙东毛毯等重点污染企业于7月15日前完成关停。进一步规范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脱硫旁路启停报告及监管工作制度,上半年烧结机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2500吨。台塑热电1#机组scr脱硝工程已于4月20日通过168小时试运,全部三台机组脱硝效率不低于70%。
(三)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一是启动初始排污权交易。严格准入,从项目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以总量定项目。正式启动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超过1吨、氨氮排放量超过0.1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2吨以及重污染行业项目全部通过交易取得初始排污权指标;前三季度,符合交易政策的4个项目全部实行“先购总量后获批复”,全区执收的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达1700余万元。
二是核发排污许可证。全面启动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今年计划将全区105家申领a类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发放完毕,明年1月1日起正式执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并启动排污许可证执法工作。目前,全区电镀行业20余家企业已核定完毕,并进入公示阶段;全区印染行业已基本核定完毕。
(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提升产业层次,2013年,我区下达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有16家,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有35家,通过验收的有9家,截止到目前,我区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有162家,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初步核算,预计我区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减率分别为1.2%、2.0%、14%和4.3%。
四、以管理创新为突破,持续加大环境安全管理力度
(一)项目把关前期管。
严格把握空间准入、总量准入和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准入原则,杜绝“两高一资”等不符合环保规范的项目。针对新管理模式,严格入园标准,注重建设项目选址,突出园区产业集聚,培育主导产业链。结合城区改造和现有项目“扩改”,实施“退二进三”,“以新替老,以轻代重”,加快九大产业基地的建设。2013年10底,共初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80件,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划、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90个。
(二)重大项目重点管。
不断加强三同时项目监管,对新建和已投入生产的项目坚持做到监督人员、日常监管、督促整改、处罚措施、及时验收“五个到位”,对尚未完成验收需要整改的企业,采用定期短信平台发送提醒与现场回访等手段,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环评及环评批复要求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实行跟踪负责制,全程跟踪整改。2013年10底,对296家企业进行了“三同时”跟踪,完成三同时项目验收156家。
(三)敏感企业创新管。
以全国及省市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为平台,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创新执法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多手段”的“三化一多”环境监管新模式,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持续营造环境监管的高压态势。继续依托环保夜巡队,在我区范围内的敏感异味点和重点企业进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定点式巡查,及时排查环境隐患问题。据统计,2013年10底,共出动执法人员1402人次,检查各类敏感异味点4008个,发现敏感异味问题151个,处理夜间重要信访投诉123个,检查企业3297家,处理问题企业45家。针对区域内异味、河道污染、废水偷排、污泥倾倒等重大环境问题,做到“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受理投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妥善处置。通过环境信访问题的有效处置,促进监管“后督察、回头看”机制的落实。
五、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切实提高环保工作效能
(一)加强监管监测队伍建设。
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来提高队伍素质,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拓宽学习渠道。组织监管人员参加市组织的两期业务知识集训营。积极引进专家外援进行辅导,拓展更加专业化、实用性的知识。开展自助式技能大讲堂,课后开展心得讨论,使所学内容得到很好地吸收与巩固。今年来,监管人员开展了8期业务讲堂,监测人员人员开展了13次内部培训,组织了监测站技术人员进行2次专项考试,参加外出培训25次。
(二)加强硬件设施系统建设。
做好空气质量自动站的建设工作,在去年完成招标的基础上,完成了戚家山点位的选点和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春晓点位自动站的选点工作并积极推进安装等工作。加强辐射监测工作,在今年上半年辐射仪器到位后,结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工作,首次开展了区域内45个点位的电磁和电离辐射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工作。加强应急监测准备应对环境风险,今年重点修订了《XX区环境保护应急监测技术方案》,对我区的危险化学品重新进行了梳理。参加了4次应急事故的监测工作。
(三)强自身,加强倡廉建设。
坚持廉政教育,强调思想品德、人生修养,廉洁自律,做到警钟长鸣。全面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组织执法人员以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行为准则为标尺,开展工作作风自查自纠,重点对现场执法行为不规范、风纪风貌不整等行为进行自查,坚决纠正工作中庸、懒、散、慢、拖、瞒的问题,提高服务宗旨意识,强化组织纪律,加大对基层监察人员的廉洁性教育,完善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六项制度”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规定和机关干部“正风肃纪”事项规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创生态区难点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先进开发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二经济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需加大“腾笼换鸟”、“低产地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水平。三全民生态文明素养需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污染减排压力大。尽管我区污染减排成效显著,但由于北仑临港工业区的定位,重化工比例大,且临港大工业处于建设投产期,新增污染排放量大。临港重点工业的产能扩张无疑进一步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根据市下达减排任务和我区经济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区减排余地不大,形势严峻。
3、大气整治需加力。虽然整治大行动等措施一定程度优化了北仑城区空气质量,但由于北仑煤耗大户主要集中在火电、印染、化工行业,再加上码头运输、装卸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扬尘等问题,煤炭扬尘消耗量持续攀升,烟煤型颗粒污染物仍是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扬尘问题仍为群众关注投诉的热点,需进一步加大扬尘治理力度。
4、环境监管需强化。近年来,尽管环保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企业管理者整体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管理不到位现象频发,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尤其是异味问题保持零容忍,信访数量不断上升,群众突出反应的重点信访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难度大,需着力建设和完善全天候、全时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十二五”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推进之年。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平台,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相结合,紧扣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两大核心,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
切实履行区生态办协调、监督职责,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争取在2014完成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技术核查。确保在2015年之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力争到2018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推进基层生态创建工作。建成1个市级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5个市级生态村、创建省级、市级环保模范(绿色)单位6个。
出台关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北仑的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北仑行动计划》。
(二)全面开展大气复合型污染防治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临港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做好工业烟粉尘、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污染、有机废气污染整治等工作,推进配套管理制度及政策出台,强化部门联动及考核,切实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具体包括:
建立机动车排气抽检路面执法队伍,全面开展监测执法,推动冒黑烟车辆治理,鼓励引导黄标车淘汰工作。
(三)实施减排重点工程。
结合火电行业新标准的执行,确保全区燃煤机组在2014年7月1日前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改造工作,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提前进行“十二五”全区减排核查和自我核算工作,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十二五”减排冲刺做好充分的工程和技术准备。
(四)深化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
对照时间节点抓实做好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确保省、市、区三级任务圆满完成。
(五)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发放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
完成全区所有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主要是b类排污许可证);完成40余家市控以上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对全区领取a类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收取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进一步规范新项目总量评估办法和初始排污权交易程序,倒逼企业主动治污。
(六)加强信访处理,打响环保监管夜巡品牌。
在目前夜间巡逻队的基础上,开展全天候24×7不间断巡查工作,全面打响“环保110夜巡队”品牌。实行环保投诉即时响应和处理机制,环保投诉中心城区在半小时内到场,及时处置各类环境问题。
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及村委建立健全环境信访联动协调机制,继续保持与公安、法院的高效联动工作态势,逐步增强环境监察综合调处能力。
(七)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水平。
以环保110夜巡队和危化中队为骨干,以乡镇环保员为补充,构建全方位监管网络,对宁钢、台化等重点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完善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开展应急拉练,有效提升协同作战综合应急能力。
(八)提高服务水平抓好审批工作。
根据上级对项目审批的总体要求,通过减少、规范、宽进简批、联审联办达到便捷高效的审批目标。通过服务好、速度快、要求严、素质强四个方面努力抓好项目审批工作。
(九)提升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
通过拟定危险化学品源调查方案,完善应急监测方案及制定建立相应的方法,继续开发区域针对性的应急分析手段。开展定期应急监测培训和不定期的应急拉练提升应急实战水平。
做好监测监控中心实验室的装修和验收工作;以数字环保建设为契机,做好监测站各类监测结果的信息化工作,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自动传输。
(十)推进信息公开工作。
不断拓展环境信息公开内容加快环境信息公开。
1、组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合理运用各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我区生态创建、环境治理的工作成效,充分展示我区上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战略的坚定信念和具体行动。
2、空气质量对外实时报道。包括:报纸日报、屏幕实时报道、网络实时公布。
3、通过网络问政、专题讲座、专刊报道推进生态文明、环境监管及空气质量等知识的普及活动。
4、建设完成XX区生态文明教育馆,展示北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播生态文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