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风险评估小结
燃化车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小结
根据公司各级文件精神,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燃化车间自9月3日起在输煤三值、输煤检修、化水三值三个班组中进行了试点推行,总结推行过程,具体如下:
燃化车间实施四级风险评估,分别是系统风险评估、三位一体风险评估,重点工序风险评估、岗位五五风险评估。试行的这一个月,没有进行系统的大修理或新建投运项目,因此未执行过系统风险评估;进行了细碎机更换锤头工作、厂外煤泥#3皮带重新接驳工作,执行三次三位一体安全风险评估,其余均执行重点工序风险评估;每位员工上岗前需要进行岗位五五安全风险评估。
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过程中,试行的三个班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岗位五五”安全确认太过形式化。岗位五五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内容是针对人员自身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劳动防护、人员精神状态等安全评估,需要每班进行评估。人员在上岗前均需要进行评估,工作量相对较大,重复性强;
2、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与前期执行的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重复性强,重复性工作多,操作复杂。
3、班组成员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对待态度不一致,班组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不统一的声音。
燃化车间
2012年10月18日
第二篇:安全风险评估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
日期:11-05-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为加强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经研究,决定在施工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在工程实施前,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这项工作也是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结果在施工阶段的落实和深化。
(二)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拆除、加固等高等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应按本通知要求,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其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评估范围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可由各地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并参考以下标准确定。
(一)桥梁工程。
1.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2.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跨径大于4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m的悬索桥;
3.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
4.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
5.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6.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二)隧道工程。
1.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2.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3.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VI、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道全长的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4.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
6.隧道改扩建工程;
7.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三、评估方法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或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或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可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见附件)。
四、评估步骤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一般为:
(一)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二)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三)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宜采用指标体系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对重大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照相关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专项风险等级。
(四)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应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隧道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评估组织与评估报告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项目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估项目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单位具体实施。
当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构承担相关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并有参与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
(三)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六、实施要求
(一)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2.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及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3.施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二)监理单位在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时,应同时审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
工程开工后,监理单位应督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应对极高风险(Ⅳ级)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建议;当风险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履行施工安全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情况纳入检查范围。对极高风险(Ⅳ级)的施工作业应切实加强重点督查。
(五)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六)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费用应在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七)鉴于此项工作是施工安全预控管理的一项新措施,各地均无成熟经验和做法,部将专门组织对施工、监理、建设、咨询、质监等单位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请各地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工作将另行通知。
(八)施工阶段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区和工程建设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并将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部质监总站,以便对《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第三篇: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爱上绿茶【原创】
危险货物运输需要的各种安全制度
危险货物运输有关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工作 2010-03-16 10:46:55 阅读2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程序
第一条 目的:识别与评价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风险因素,确定本公司的风险因素。
第二条 管理职责:
1,经理主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2、各部门负责风险因素的辨别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安全科。
3、安全科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并进行评价,评出风险因素,并
由经理予以确认。
4、安全可组织评审组,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
识并建立档案。
5、各部门对本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条 风险评价的范围
1‘车辆运行安全:
2、事故及事故潜在隐患;
3、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4、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5、停车场地安全;
6、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四条 风险评价的准则
1、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
2、有关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第五条 风险评价的流程:
1、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运行正常、异常和可能的紧急情况,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不同时态的运行;充分考虑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七种类型;充分考虑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等八个方面。并应重点考虑如下因素:
1)火灾、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货物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对环境的可能的影响等。
2、安全科发放风险因素调查表,采取全员参与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因素的辨识。
3、公司各部门层层动员和布置,全员参与。部门负责人将风险因素识别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传达到全员,发动全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映各自岗位存在的风险因素,各部门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上报。
4、安全科组织评审小组(即为安委会成员)进行现场排查、修改、补充,制定风险因素清单,报总
经理批准后发放至各部门。
第六条 重大风险
1、确定的原则: 1)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关注程度的等。
2、重大风险的管理: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整改方案; 4)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第七条 风险的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1、选择风险控制的原则: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地技术保证和服务。
2、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1)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第八条 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
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九条 风险信息的更新。
1、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
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2、当下列情况发生时,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更; 2)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新管理的要求;
3)新增经营项目; 4)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十条 风险评价一般每年末进行一次,根据评价结果修订《风险因素清单》。
第十一条 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 *** ***
风险评价方法
第一条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即围绕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风险度。可接受风险是企业符合法律义务,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针的风险,以及本单位经过评审认为可
接受的风险。
第二条 本公司在实施安全标准化中,使用R=L×S法。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下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 5 发现(没有监控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
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
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按操作程序执行,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
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判定件下表:
事件发生后结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 公司形象
万元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大于50 重大国际国
内影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大于25 行业内、省内
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 截肢、骨折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听力丧失、慢 大于10 地区影响 性病等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 轻微受伤、小于10 公司及周边 规程 间歇不舒服 范围 完全符合 无伤害 无损失 形象没有受
损
风险等级的判定准则见下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 立刻
20-25 巨大风险 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
15-16 重大风险 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立即或近期 估 整 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9-12 中等 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有条件有经费
4-8 可接受 书,但需要定期检查 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视的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
风险因素清单
序号 危害 潜在事件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火灾、灼伤 运输过程中油漆泄漏 L=2,R=5 中等 应急预案、1 规章制度
中毒、窒息 或燃烧
S=10 配备消防器材
环境污染 车辆伤害 不按规定路线行驶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
或行驶速度过快 S=6 培训
中毒、皮肤 运输油漆等超载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灼伤、窒息 S=5 应急预案
灼伤 中毒 装卸危险化学品时不 L=2 R=3 可接受 定期培训
窒息 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S=6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S=6 培训
火灾 装卸货行驶过程中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违规吸烟 S=5 加强培训
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L=2 R=3 可接受 技术管理、培训
S=6
火灾、灼伤 消防器材失效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中毒、窒息 S=5 气候、地震引发车辆 L=1 R=5 可接受 教育培训车辆伤害 运行事故 S=5 科学调度
火灾 停车场产生明火 L=2 R=3 可接受 警示牌、配备消防器材
S=6
评价: 确认: 批准:
时间: 时间: 时间: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记录
评审时间 评审结果 改进措施 评
第四篇:6月份安全风险评估
六月份部队安全工作提示 一、六月份安全工作预测
(一)部队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战士一日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格,个人养成不够,请销假、晚点名、查铺查哨等制度落实不经常;人员管控不到位,请假随意性大,不假外出、逾假不归现象比较突出,人员失控漏管造成诸多问题隐患。
(二)应对院校招生带来的管理教育压力增大。部队院校招生统考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人员思想活跃、流动频繁,加强考生考前、考中、考后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及时了解掌握考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部分考生心理承挫能力差、压力大,在发榜前后易出现管控盲点的特点,认真做好统考考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成才、成功的意义,帮助他们尽快放下思想包袱、缓解心理压力、端正思想态度,防止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自卑厌战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部队实际管控上存在诸多压力。随着全年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部队院校招生统考工作的展开,车辆动用又面临高峰期,安全行车面临挑战;“一机两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进入夏季,训练、淹亡、触电、食物中毒等事故防范工作压力增大。
二、工作对策
(一)全力抓好安全制度落实。要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官兵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置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部队正规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提高部队实际管控能力。要理清安全工作思路,坚持从人员的管理上抓起、从制度的落实上抓起、从全方位的管控上抓起,要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上下功夫,把安全贯穿工作始终。同时,做好参加统考考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落实谈心和帮教制度,疏导思想,化解矛盾,稳定情绪;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特别关注“八小时”以外人员管理,杜绝士兵不假外出、逾假不归和擅离部队情况发生,要以严格内部管控,强化安全措施,规范执法执勤,整肃部队风纪为管理目标,抓好部队安全工作。
(三)切实加大车辆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把预防车辆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严格执行车辆派遣审批制度,认真组织安全行车教育,严禁公车私用、违章驾驶、不经请示跨辖区用车和恶劣天气违规用车。同时,加大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理力度,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失控,杜绝车辆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要结合季节性安全工作特点,切实加强执勤训练、灭火救援、淹亡、触电和食物中毒等事故的防范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新兵的管理教育形势依然严峻。中队将严格执行《干部带兵“十不准”》和《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随时掌握新兵思想脉搏,对重点时期、重点人员要通过专人帮教、心理辅导、谈心交心等形式,加强思想转化教育,及时化解思想矛盾、消除危机隐患。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严防打骂、体罚新兵、侵占新兵利益现象的出现,要根据新兵体能和综合素质情况,科学施训,循序渐进,严防各类训练事故发生。
保德消防中队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第五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模版)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年8月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19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临沂市关于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的通知》(临安监发[2016]136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特此通知。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企业简介
XX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纸箱印刷生产企业,建于2007年,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法人宋振刚,现有职工15人,主要生产销售纸箱、纸板、箱板纸、牛皮纸、包装纸箱等,主要设备有印刷机、模切机、粘箱机、钉箱机、覆面机、环保水处理机、燃气锅炉、变压器等。1.2公司工艺流程简介
公司生产工艺为:
原纸→出版→切边→印刷成型→粘箱→打包→外售。
1.3危险源与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原料堆场的不稳定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失;运输车辆因违章操作或运输道路不符合有关要求导致车辆伤害;现场管理不善,违章作业等事故。
主要有害因素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局部振动及夏季露天高温等。
依据评估范围,针对生产过程、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伤害方式、影响范围及途径主要有 1.3.1高处坠落
1、安全平台小于设计或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设备、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
2、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1)作业时,人员和设备在作业平台、台阶面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2)在高处作业的人员未使用安全用具(如安全绳、安全帽等),或因安全用具质量问题、使用不当、严重磨损等,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3)指挥失误。1.3.2机械伤害
我公司机械设备较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1、作业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防护装臵失效,如风管接头脱落而出现甩打,在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伤及操作人员并引发连带事故,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3)安全管理不严,设备维修、检修不及时或设备带病作业,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2、在运输作业过程中,因运输铲装机械停位不当、从业人员操作失误、车辆无防护等均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的危险;
3、机械设备设施方面,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操作失误及没有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防护装臵失效,如转动和传动部位裸露而且无安全防护罩、挡板等安全防护装臵;如因空压机设备损坏或空压机的外露联轴器、皮带传动装臵等旋转部位设臵的安全防护装臵失效,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3)从业人员正检修机器或刚修好尚未离开,机器突然被他人误开动;
(4)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好,缺乏安全防护装臵,结构不合理,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设备的安装维修不当,不能保持应有的安全性能;
(5)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
(6)设备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人体与运行中的机械的某些易伤害部分接触;
(7)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好,如照明不良、噪声大、物件堆放杂乱等会妨碍作业人员的工作,容易引起操作失误,存在人员伤害的危险;
(8)设备的所有紧固件和各种盖帽、接头或装臵等连接不牢
固、松脱,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1.3.3 电气伤害
公司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和电气线路,存在电危害的可能。主要表现在触电(包括电击和电伤触电)和电气火灾。
1、触电
触电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弓l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触电伤害的途径是:
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如裸线、开关盒无盖的触头、绝缘损害的带电体)时发生电击;
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
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的跨步电压。触电电击事故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在10000V以上高压设备上,当人体靠近带电体时,高压击穿人和带电体之间的空气间隙使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电击,同时伴以高温电弧把人烧伤。这种事故大约占总触电事故的10%,主要发生在职工误操作以及人对高压带电导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而造成的。
(2)单相触电:当人的一只手或绳梯某个部位接触到一相带电导体或触及因一相绝缘破坏而漏电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时,即发生单相触电。这种触电或是一相带电体或电力线搭接在控制线、信号线、电话线等弱电线路上而被人触及;或是电力线断线,露头造成人误踩、误拾、误碰以及碰壳,而引起单相触电。大约占触电事故总数的50%。
(3)两相触电:当人两手或身体同时接触两相带电导体时,不论低压电网中性点是否接地,人都将承受较高的线电压(如380v线电压将高于单相触电的相电压220V),危害将更严重,大约占触电事故总数的1 5%。
(4)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电线落在地上,而电源未切断,此时接地点周围将出现电位分布,接地点最高,电位随远离接地点而下降,人两脚踩在不同电位点上形成跨步电压而触电。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双脚并拢或单脚跳出接地点20m以外,可保安全。
(5)接触电压触电:虽然电气设备安装了接地保护装臵,由于接地装臵布臵不合理,当设备绝缘破坏而有电流经接地装臵入地时,在地中会造成电位分布不均,人体若与带电外壳接触时,便发生接触电压触电。当人离接地装臵越近则所受接触电压最小,反之就越大。
电伤触电是电流电弧对人体表面皮肤的灼伤,严重的造成人的肢体致残,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电伤触电的途径是:
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直接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间接烧伤,包括融化了炽热金属溅出(如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碎粒等)造成烫伤。
当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强度的大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仅达到人身触电极限安全值时,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电流灼伤。
电击和电伤这两类伤害也可能同时发生,特别是在人遭受高压触电更为常见,但一般所言触电事故大都是电击伤亡。触电危险产生的原因是:
(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等隐患;
(2)没有设臵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3)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
(4)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2、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是指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过热,绝缘破坏,引燃设备内的可燃物如油浸式变压器绝缘油,电动机绕组,橡套电缆的可延燃胶套等,进而引燃设备周围的可燃物,而造成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的另一个火源是指设备或线路短路时,产生的电弧高温引燃易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体,它引燃可燃物会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使人窒息死亡。
短路产生的原因:
(1)绝缘老化变质。受高温、潮湿或腐蚀作用而使绝缘性能降低,造成击穿短路。
(2)绝缘导线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由于磨损或铁锈腐蚀而使绝缘破坏短路。
(3)机械外力对线路绝缘的破坏,如爆破时飞石砸坏设备和线路。
(4)雷击造成过电压击穿绝缘而短路。(5)接线或操作错误而形成短路。
(6)选用设备额定电压低于线路电压,而造成击穿短路。过负荷产生的原因:
(1)设计、选用电缆不严格计算,选用不合理,造成过载。(2)好过设备额定值使用设备,且时间很长。
(3)设备故障运行,如三相电动机缺相(断相)运行,电流将比平时增大1.7倍,发热增加3倍。
(4)接触不良,接线螺丝不压紧,触头闭合压力不够,接合面不平整,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发热加大。甚至出现触头烧焊而无法断开的严重情况。
(5)铜、铝异线连接,由于铜、铝电性不同,接头处因电解作用而腐蚀,导致接头过热。最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连接而不要直接连接。
(6)铁芯发热,如硅钢片质量低劣,铁芯长时间过电压或绝缘损坏,使磁滞涡流损增加而过热。
(7)散热不良,如变压器散热油管堵塞,电动机外壳通风沟道被埋压,风扇损坏等。
(8)白炽灯炮照明时表面温度很高,如200w灯泡十多分钟就能将紧贴的纸张点燃。
此外,电火花、电弧及高温赤热导体可弓l燃电气设备和电缆等绝缘材料弓l起火灾。如带电设备元件的切断、通电导体的断开及短路现象发生都会形成电火花及明火电弧,瞬间达到1 500~2000℃以上高温,而引燃其他物质。电气线路特别是临时线路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高而造成局部过热引起火灾。1.3.4车辆伤害
场内机动车辆在铲装、运输作业时,人与人、人与机械的协调配合不好,现场缺乏统一指挥,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违章
作业或违章指挥等,都可能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具体如下:
1、驾驶人员未经过专业训练,无证驾驶。未经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发给合格证件等。
2、酒后驾驶,行驶中吸烟,饮食和闲谈等。
3、车辆刹车,方向盘、喇叭、照明,液压系统等装臵是否灵敏可靠。
4、起步时未查看周围有无人员和障碍物。
5、车辆超载使用。
6、叉车发生故障时,不准停在斜坡上进行检修。
7、工作完毕后,必须将车辆刹稳并摘档熄火
8、冰雪和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未采取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急转弯、急刹车或拖挂其他斗车可能发生事故。1.3.5物体打击
1、人员、设备在垂直线以下立体作业时,存在因上面坠物造成物体打击的危险。
2、叉车在装卸作业时,若无专人指挥,存在物体打击的危险;
3、若从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在大风天气下作业,存在人员伤亡、物体打击的危险;
4、其他人员没与操作人员取得联系便进入作业区。1.3.6火灾
公司发生地面火灾的可能性,要有二个基本条件,即存在可燃物和有火源引燃。火源的种类主要有:
1、明火。如煮饭烧水等生活用火不慎,吸烟乱扔烟头,烧火堆烤火后余火未灭尽等;
2、焊接作业。电焊、气焊,切割产生的电火花和高温金属熔融体碎粒(温度瞬时高达1500~2000℃)成为引燃物;
3、电气原因引起火灾(如上所述)。
4、雷击也可能引发火灾 1.3.7其它伤害
1、可能由于人员指挥错误、操作错误以及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等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在作业过程中,有些作业易引起体力、视力、听力疲劳,或健康状况异常,或过度紧张等,导致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异常而造成意想不到的人员伤害。
1.4安全控制对策措施 1.4.1安全技术措施 1.4.1.1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原料运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驾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经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发给合格证件,方准单独操作。严禁无证驾驶。实习司机除持有实习证外,必须有正式司机随车带教。
2、严禁酒后驾驶,行驶中不准吸烟,饮食和闲谈。
3、车辆发动前,应检查刹车,方向盘、喇叭、照明,液压系
统等装臵是否灵敏可靠。严禁带病出车。
4、起步时要查看周围有无人员和障碍物,然后鸣号起步。行驶中如遇不良条件,应减速慢行。在厂区内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出入厂门、车间、库房门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车间、库房内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
5、车辆不准超载使用。装卸原料和产品及工件时,铲物升起高度不得超过全车高度的2/3。运行时铲件离地高度不得大于0.5米。
6、车辆在运行中和尚未停稳时,严禁任何人上下车和扒车、跳车。除司机室和拖车,车辆的其它部位严禁乘人。翻斗车驾驶室有人乘坐时,司机须向其讲清搬杆作用,防止误碰油压搬杆造成事故。
7、叉车在有坡的地面行驶时,上坡坡度应大于25°,下坡坡度不应大于35°,并禁止在超过10°的坡度上横向行驶。
8、叉车发生故障时,不准停在斜坡上进行检修。
9、工作完毕后,必须将车辆刹稳并摘档熄火。叉车的铲脚和叉车的刀片应放落地面。
10、指派专人负责巡路,及时清除掉落在路面上的石块,避免叉车紧急避让时发生事故。1.4.1.2防机械伤害安全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设备带病作业,增加防护装臵,作业时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
1、作业前做好安全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完好备用正常开停。
2、作业中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带病运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3、作业停机安全检查:做好转动设备停电、停水等工作,防止发生设备自行启动造成安全事故。1.4.1.3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对策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对现场要进行检查,发现有坍塌迹象,未处理前要划出危险区,竖立警示标志,确认现场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2、生产车间设备高度、安全平台宽度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
3、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在工作中严禁擅自取下安全带;
4、加强对支撑物管理,支撑物必须安装得安全、可靠;
5、加强对安全带的质量检查,购买使用有产品合格证并且具有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的产品,严禁购买、使用伪劣的安全防护用品,同时,应定期对安全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防止因使用不当、磨损等致使安全带的安全性能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出现;
6、在设备顶部进行作业时,人员的站立、设备的停放应该选择在安全的位臵;
7、在高处从事作业的机具必须在作业平台的稳定范围内,要
有防沉陷和防滑措施,在坡度>15°的斜坡道作业时,要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和制定防坠安全措施。1.4.2安全管理措施
1.4.2.1 组织措施方面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2、主要负责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不得雇用无《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的人担任主要负责人职务;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能机构及各工种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及档案(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领退料档案、设备检验技术资料档案等)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做到“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训练;
5、建立健全坍塌管理观测小组,要定期定时,专人负责,并建立技术档案,加强坍塌的监控和维护管理工作。对现场检查应每天进行一次;不稳定区域在暴雨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如有险象,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6、主要负责人需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对事故隐患指定专人限期处理。各级安全会议和安全教育必须做好记录。1.4.2.2 人员管理方面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安全资格证。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做到持证上岗;
2、设臵安全科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按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的要求,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教育,经考试实习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调换工种人员,必须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学习。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上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必须做好记录,考试考核资料应收集、登记、归档管理;
4、对长期从事粉尘、噪声工作岗位的人员,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接触粉尘人员应戴防尘口罩,接触粉尘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预防尘肺病;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定期检测,有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并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按规定使用;
(2)定期委托专业单位进行粉尘浓度、噪音、振动等职业危害检测,发现超标,立即整改。同时应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5、在工业卫生方面,对从业人员应加强以下的安全管理:(1)新工入厂前,必须经过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从事作业者不得录用;
(2)接触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并确诊不适合原工种的,应及时调离;
(3)产尘作业点的员工,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体防护器具。1.4.2.3生产车间安全对策措施
生产车间顶棚采用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石棉瓦搭建,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1.5风险评估结果
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比较重视,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比较具体,安全管理体系运转比较有效。经以上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落实,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符合安全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