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畜禽养殖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对畜禽养殖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疫情防治,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山亭区环保局联合区畜牧局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对粪便产生量为300吨以上的大型养殖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经过近半个月调查,该区鸡(鸭)存栏数量为1万只以上3万只以下的养殖厂有3个,粪便产生量为300吨。猪存栏数量为200头以上500头以下的养殖厂有7个,粪便产生量为400吨;500头以上的养殖厂有4个,粪便产生量为9000吨。牛存栏数量为100头以上的养殖厂有2个,粪便产生量为6500吨。其中猪的粪便产生量占总畜禽粪便量的58%。
针对调查:山亭区环保局联合区畜牧局和10个乡镇街道,给养殖户重新划定区域规划养殖。结合各个乡镇(街道)的情况,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搞好养殖规划。并转变思路科学养殖,通过宣传发动和政府引导,转变养殖户的养殖旧观念,引领养殖户改变养殖模式。再次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让养殖业主对棚圈进行改造,建立防渗漏、防溢流、防雨水淋失,防恶臭的粪便贮存场所,使畜禽粪便通过发酵变为有机肥,实现综合利用,切实实行环保养殖,彻底解决村民反映较为强烈的养殖业污染问题。
第二篇:畜禽养殖场生产管理相关制度
畜禽生产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
一、饲养员管理制度
1、出入生产区要经过消毒室消毒,如不消毒者,1次警告,2次批评,3次辞退。
2、吃饭时间不得穿工作服。
3、严格遵守羊只饲喂及羊只的运动时间。
4、保持圈舍、运动场的清洁干燥,每天清扫一次,每周消毒一次每月必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5、每天坚持对羊只健康观察,如发现羊只采食异常或其他症状必须及时向场长和技术人员汇报。
6、配合技术员做好羊只的配种、消毒、防疫等工作,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7、饲养员不得随意串舍,工具保持干净整洁且不得交替使用。
8、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妥善保管、及时维修、保养饲养工具。
9、服从领导工作分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二、饲养制度
1、实行六定
即定饲养数量、定饲料标准、定饲喂时间、定饲养工具、定饲养任务、定奖惩办法。
2、卫生四净:即羊体净、圈舍净、环境净、用具净。
3、饲料配方要科学,满足不同羊只的营养需要。
4、杜绝饲喂变霉饲料,冬季不饮冷水,夏季防暑降温,严冬防寒。
5、饲草实行严格量化管理,有效控制饲养成本。
6、草料投放要均匀,一顿少投勤投,严禁浪费
7、根据羊的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标准和方式,把握好三关(羔羊培育关、配种繁育关、产羔羊成活关)
8、做好防疫、防病工作。
9、种羊建档,系统、清楚,做到资料齐全,方便查询。
三、生产区消毒制度
1、消毒时间
每周1清扫圈舍后进行日常消毒;每月末的周六进行彻底消毒。(大扫除)
2、消毒剂的选择
日常消毒:生石灰或百毒杀与0.2—0.5%过氧乙酸按每月交替使用;每月末星期六消毒:1—2%氢氧化钠(火碱)。消毒液的用量为1升/立方米,泥土地面,运动场为1.5升立方米左右。
3、消毒人员职责
消毒由兽医技术员总体负责。包括消毒药物的选择、用法及用量。圈舍、运动场的消毒由各饲养员具体操作;草料棚及周围由饲料生产人员操作;用具、道路等环境有兽医技术人员操作;办公区由门卫负责具体操作。大门外消毒池、养殖区大门消毒室消毒液箱由技术员负责添加消毒液。做到消毒池、消毒室不缺消毒液。
4、消毒方法
(1)清扫与洗刷 场内灰尘较大时,先用水喷洒,然后在清扫。主要清除粪便、垫料、剩余饲料、灰尘及墙壁和顶棚上的蜘蛛网、灰土等。
(2)羊舍消毒 消毒顺序一般从离门远处开始,以墙壁、顶棚、地面顺序喷洒一遍,再从内向外将地面重复喷洒1次,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用清水清洗饲槽及饲养用具等。
四、药浴制度
1、药浴时间
剪毛后的10—15天内,应及时组织药浴,以防疥癣病的发生。如间隔时间过长,则毛长长不易洗透。
2、药物:
药浴使用药剂有0.05%辛硫磷乳油、速天聚酯(80—200毫克/千克),也可用硫合剂,其配方是生石灰7.5千克,硫磺粉末12.5千克,用水扮成糊状,加水300千克,边煮边搅拌,煮至浓茶色为止,沉淀后取上清夜加温水1000千克即可。
3、方法 羊出浴后在滴流台上停留10—20分钟。淋浴在特设的淋浴场进行,淋浴时把羊赶入,开动水泵喷淋,经3分钟淋透全身后关闭,将淋过的羊赶入滤液栏中,经3—5分钟后放出。
4、注意事项:
药浴前8小时给羊停止喂料,药浴前2—3小时给羊饮足水,以防止羊喝药液。药浴应选择暖和无风天气进行,以防羊受凉感冒,浴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先浴健康羊。药浴后5—6小时可转入正常饲养。第一次药浴后8—10天可再重复药浴1次。
五、驱虫制度
1、时间
母羊:应在产后5天驱虫一次,隔15天后再驱一次,年产两胎的驱虫4次。
羔羊:在1月龄驱虫一次,隔15天后再驱虫一次。种公羊:一年两次(春、秋)驱虫,每次间隔15天。产后母羊:健康母羊产后一个月驱虫。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即可。
2、药物
驱虫药物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丙硫咪唑,均按体重计算。羔羊在1月龄驱虫一次,隔15天再驱一次,用法用量按各药品说明计算。种公羊一年两次(春、秋),每次间隔15天,用量按各药品说明计算。产后母羊驱虫,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即可。
六、兽药使用制度
1、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无公害畜产品饲养管理准则》的规定,进行动物免疫,预防疾病。治疗和诊断疾病所用的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进口兽药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2、优先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的疫苗预防羊疾病。使用消毒药物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并应符合《无公害畜产品饲养管理准则》的规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二部)收载的用于羊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使用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微生态制剂。
3、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企业生产,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有兽药的标签必须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使用的抗菌素和抗寄生虫药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及其它注意事项。严格遵守规定休药期。
4、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全部药用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羊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名称(商品名、有效成分、生产单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用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商品名、有效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给药剂量、疗程等。
5、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和已经淘汰的兽药;禁止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的药物。
七、饲料使用制度
1、羊饲料指经过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使用的饲料,包括单一的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2、饲料原料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嗅、异味;青绿饲料、干粗饲料不应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不应在羊饲料中使用除蛋、乳制品外的动物源性饲料;不应在羊饲料中使用各种抗生素滤渣。
3、饲料添加剂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结块、发霉、变质;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取得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4、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霉变、结块及异嗅、异味;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羊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应遵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羊饲料中不得添加《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违禁药物。
5、饲料加工过程要求设施卫生、工厂卫生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卫生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定期对配料计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正常维护,以确保精确性和稳定性;微量组分应进行预稀释,并且应在专门的配料室内进行;配料室应有专人管理,保持卫生整洁。
6、饲料的饲喂与使用
羊饲料的饲喂与使用应遵照NY/Y5151;羊兽药的使用应遵循NY5148;羊的疫病治疗与防疫应遵照NY5149。
八、原、草料管理制度
1、每次进料品种、数量应按一个时期的用量计划,有饲料加工负责人提出申请,经领导批准,由供销人员采购。
2、每次原、草料入库、饲料出库必须交接清楚,点清数量,注明经手人和验收人,做好记录,保持帐料一致。入库开具入库单据,发料按栋按羊只数过磅发放,做好发放记录。每月汇总上报办公室。
3、库存原料、饲料需饲料加工负责人妥善管理,分类存放,排放整齐。经常检查,防治污染、虫蛀、鼠咬,确保不霉烂,不变质。
4、所有饲料加工,修理工具,用具等物品,必须妥善保管,使用后及时收回。不经批准,不得擅自挪用或借送他人。
5、严格按配方生产,注意清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6、饲料、饲草按规定时间发放,当次用当次领。
7、保证羊只的正常饲喂需要,不断顿。
8、根据羊只阶段饲喂需要,制定、调配配方,按阶段配方配比饲料。
九、物资、原料、药品采购制度
1、物资、原料、药品等负责人或保管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库存情况,做好登记。
2、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购的,一般物资、药品应提前三天、原料、草料须提前一周由负责人或保管员提出采购申请,报办公室会计处登记,由办公室备案并安排外勤购置。
3、提出采购申请需写明名称、产地、规格、数量、申请人员和时间。
4、外勤人员接到办公室采购通知,必须在三日内(急需的在一天内)采购回场。
5、采购要选定正规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保证质量,价格便宜,合理。
十、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1、所有记录应准确、可靠、完整。并每月将纸质档案记录装订存档。
2、建立完善引进、购入、配种、产羔、断、转群、增重、饲料消耗的完整记录。引进种羊要有种羊系谱档案和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3、建立完善饲料配方及各种预混料、添加剂使用记录
4、建立完善疫病防治和疾病处理及死淘记录。
5、建立完善羊只出场销售记录。
6、坚持日报表的填写,每日上报办公室。
7、对上述所有记录,技术人员必须每天做好纸质统计、登记。并每天录入微机档案。
8、上述有关资料许保留三年以上。
十一、生产例会与技术培训制度
为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建立例会制度。
1、每个员工必须参加公司的例会和培训,并建立培训记录。记录作为对员工能力的评估的依据之一。
2、例会内容:(1)各岗位人员汇报本周本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和职责履行情况、问题及解决情况。(2)布置下周主要工作,提出要求。(3)进行技术培训。
3、公司有计划的安排员工接受公司出资的外出培训,培训时可根据劳动合同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等事项。
十二、安全管理制度
1、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经理(场长)负责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与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与严肃处理。
3、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4、定期对电源线路,电器,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5、全场工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电器及设备的操作规程,按规程操作。
6、严禁在原、草料库和有易燃易爆物的地方吸烟和使用明火。严禁烟头乱丢乱扔。
7、为了羊只饲喂安全,严禁将烟盒、塑料纸、绳头、绳子、等不易消化的废物乱丢乱扔。
8、养成个人消毒习惯,外出和到隔离羊舍后都要消毒,保证羊只安全。
十三、考勤制度
员工请假,须有厂长批准,到办公室备案存档。如假期超过三天的,须经总经理批准。场长请假两天以内由总经理批准,超过两天由董事长批准。
病事假:员工因病请假,需出示乡(镇)、县级医院证明,一月三天以内,扣发假日工资的50%,超过三日者,按病假时间,工资全额扣发。
员工因事请假,必须先经批准,并按公司制度扣发工资。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丧假:在公司任职一年以上的员工,倘若直系亲属去世,可以享有三天有薪(标准工资)丧假,直系亲属指父母、配偶、子女。
婚假:在公司任职一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享受五天有薪(标准工资)婚假,婚假必须提前向办公室申请并附上结婚证书复印件。
十四、门卫制度
1、场内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时,必须在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区。工作完毕,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离开现场。
2、非场内工作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养殖区,并严禁参观。
3、生产或业务需要进入养殖场区时,需经兽医同意、场长批准后更换工作服、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
4、任何车辆进入厂区都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养殖区严禁外来车辆入内,若生产或业务必须,车身必须经过全面消毒后方可入内。在生产区使用的车辆、用具,一律不得外出,更不得私用。因本场业务需用出场的,回场必须先消毒后入养殖区。
5、养殖区大门要经常关闭,若车辆因业务需要开启大门,出入后由出入人员必须随时关闭。
6、如有不按门卫制度操作者,承担造成后果的全部责任。
十五、食堂管理制度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安心本职工作,服务态度热情,提供优质的就餐服务。
2、努力提高烹调技术,调剂饭菜品种,坚持健康标准,做到饭热、菜,保证员工吃饱吃好。
3、严格执行卫生操作,食堂内外经常保持清洁,炊具、家具、灶具清洁卫生。生熟分开,荤素专用,菜类新鲜,无腐烂变质食品。搞好环境卫生,无蝇、鼠、蟑螂等。严防和杜绝食物中毒发生。
4、食堂人员要讲究卫生,经常洗澡、理发、剪指甲,饭前饭后洗手,勤换洗工作服,不穿拖鞋。工作时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面向食品说话,咳嗽。
5、采购员要精打细算,讲究成本。根据员工饮食需求采购优质食品原料。不采购腐烂变质、发霉、生虫、虫蛀、有毒、有害、污秽不洁、掺杂掺假、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采购超过保质期及其它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做到保证质量,价廉物美。
6、要坚持就餐标准,荤素搭配,公司员工做到不浪费粮食。
7、保证按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准时供应饭菜,耐心和气,热情周到,维护用餐秩序,讲究文明用餐。
8、做到安全、节约用气、用电,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9、接待公司安排的临时来客用餐。
十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本公司卫生事宜,羊场及公司全体人员须一律遵照执行。养殖区环境是员工进行日常工作的区域,各岗位人员要按照分包环境卫生区域,每日进行清扫。每月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做到路面、路肩无杂物。
办公室内卫生由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清理打扫。
兽医室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由技术员担任安全卫生责任人,责任人负责兽医室内的安全和卫生工作,以及保养工作。
兽医室应保持实验台面和实验室地面的干净整洁,实验设备干净且维护良好。
实验器皿和实验容器做到用后及时清洁,非使用状态时保持器皿和容器的干净整洁。室内无苍蝇。
搞好员工宿舍环境卫生,宿舍要求保持地面、桌面清洁,屋内物品放置整齐。
饲料加工车间保持草料原料场地的清洁,工作后及时清扫。垃圾和霉变饲料及时运走。
保持饲料加工设备设施的干净,每周对设备清扫一次。
十七、会计管理制度
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预算工作。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组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搞好财务管理,做到财务清晰、帐实、帐证、帐表、帐帐相符、各核算环节不出漏洞。按规定组织编制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财务状况说明书和税务申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制定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不断的修订、完善、督促执行。负责向董事长和总经理报告工作。
负责原料、草料、物品、药品的入库统计和物品仓库的管理。负责公司内部事物的协调和外勤工作。
十八、清粪工管理制度
做好各羊舍内及运动场粪便的打扫、清理,每日一次。扫完、清完、运到指定地点。
每舍羊粪清理拉走后,要清扫存粪的现场,当天无残留粪便。清扫隔离舍后,必须先消毒再到其它羊舍清理。遵守场内劳动纪律和消毒、安全等管理制度。
十九、无害化处理制度
1、羊场要有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本场的疫病防治、消毒、灭菌、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需配备必要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如高温处理设备、发酵池、填埋井等。
2、羊患病或因病死亡时需尽快采取治疗、消毒、灭菌等措施,并查明原因,必要时取病料送专业机构做进一步检查。
3、当怀疑是重大动物疫病或新发现疫病时,应根据疫病类别上报疫情,并及时争取隔离、封锁、扑灭、消毒等措施,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不及时采取措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的,应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十、疫病监测及报告制度
1、根据《动物防疫法》和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2、羊场应选择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定期监测,同时,严密关注外来疫病的传入。
3、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免疫检测,疫病抽样检测。
4、羊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尽快向当地动物疫病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并及时对发病羊进行隔离,扑灭,对羊进行隔离及其圈舍进行消毒,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十一、防疫程序
(一)羔羊常用免疫程序
羔羊的免疫力主要从初乳中获得,在羔羊出生后1小时内,保证吃到初乳。对半月龄以内的羔羊,疫苗主要用于紧急免疫,一般暂不注射。
(二)成羊免疫程序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羊接种疫苗时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查看有效期。记录生产厂家和批号。并严防接种过程中通过针头传播疾病。
经常检查羊只的营养状况,要适时进行重点补饲,防止营养物质缺乏。尤其对妊娠、哺乳母羊和育成羊更显重要。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毒草和农药喷过不久的牧草。禁止羊只饮用死水或污水,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羊舍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
根据本地区常发生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前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使羊只从出生到淘汰都可获得特异性抵抗力,增强羊对疫病的抵抗力。
(三)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被预防羊群的年龄、妊娠、泌乳及健康状况,体弱或原来就生病的羊预防后可能会引起各种反应,应说明清楚,或暂时不打预防针。
2、对半月龄以内的羔羊,除紧急免疫外,一般暂不注射。
3、预防注射前,对疫苗有效期、批号及厂家应注意记录,以便备查。
4、对预防接种的针头,应做到一头一换。
5、如遇到阴雨天气时,防疫日期可适当提前1-2天或推迟1-3天。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xxxxxx公司,xxx(法人)总负责。下设:采购部、技术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后勤部。(如图所示)
1、采购部负责采购种羊、饲料、兽药、疫苗、器械设备等;
2、技术部负责羊场生产过程中防疫、驱虫、诊治、繁殖等有关技术工作;
3、生产部负责羊场生产管理过程中饲喂、打料、清扫、转圈等工作;
4、销售部负责种羊、育肥羊、羊粪、羊肉制品等的销售工作;
5、财务部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工资奖金的发放;
6、后勤部负责餐饮、门岗、生产工程中的协调工作。
第三篇: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
动物养殖场防疫制度
(一)一、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监测工作。
二、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抓好各项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
三、养殖场(小区)必须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养殖场(小区)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由场方兽医负责完成。使用的疫苗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并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供应的合格产品。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五、养殖场(小区)内动物的免疫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和程序进行,保持免疫密度达到100%。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对养殖场(小区)自定的免疫病种,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七、要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认真登记相关信息,动物免疫后要加施畜禽标识。
八、病畜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动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养殖场疫情报告制度
(二)一、发现一般动物疫情时要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和时限逐级上报。
二、发现下列情况必须快报,并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
1、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动物疫病;
2、二类、三类或其它动物疫情呈爆发性流行;
3、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
4、新发现的动物疫病。
三、动物疫情报告的内容要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动物数量、同群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四、报告程序:场方兽医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通知监管兽医,监管兽医到场,怀疑可疑时,马上报告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重大动物疫情需由省级以上兽医行政部门认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确认疫情并对外公布。
六、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也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三)一、要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定期消毒。
二、要至少备有两种以上消毒药物,不同品种的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三、养殖场(小区)正门要设有消毒池或铺垫浸有消毒药液的草垫。进出车辆、人员等要进行消毒。
四、生活区(办公室、宿舍、食堂及其周围环境等)每天清扫一次,每月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
五、更衣室每天消毒一次,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工作服每周消毒一次,采用药物浸泡法。
六、生产区:圈舍每天至少清扫一次,每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运动场地每周清理一次,每两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清理的垫料、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七、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消毒。
动物养殖场用药管理制度
(四)一、严格按照有关兽药管理的规定采购、保存和使用兽药。
二、禁止使用原料药、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和其他禁用化合物。所用兽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三、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休药期的时间,暂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应遵守肉蛋不少于28天、弃奶期不少于7天的规定。
四、建立并保存兽药购买、使用记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购入单位、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经过、用药时间、疗程、休药期等。
五、积极配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兽药质量抽检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的抽检。
六、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兽医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动物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五)一、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具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对养殖过程中病死动物及其排泄物、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对病死动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循“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即不准宰杀、不准销售、不准食用、不准转运,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四、无害化处理应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以焚烧、掩埋、化制、消毒和发酵处理式为主。
五、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情况做详细记载。
六、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七、采取掩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掩埋场所应在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对污染的饲养料、排泄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八、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动物养殖场检疫申报制度
(六)一、动物检疫工作实行检疫申报制,场方兽医具体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申报工作。
二、动物出栏、动物产品出售前场方兽医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三、跨省调入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场方兽医应当调用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同意后方可调用。
四、场方兽医应当按下列时间申报检疫;
1、种用、乳用动物提前十五天;
2、供屠宰或育肥的动物提前三天;
3、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用的随时申报检疫。
五、检疫申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现场申报;
2、电话申报;
3、寄送书面信函;
4、传真申报;
六、接到检疫申报后,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证明,凭证出售和运输。
七、跨省调用的种用、乳用,经过一个潜伏期的隔离观察,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养殖场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七)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畜禽养殖代码;
二、饲养种畜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三、种畜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养殖场畜禽标识管理制度(八)
一、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养殖场不得销售、收购、运输、屠宰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第四篇:关于下发《惠州市畜禽养殖场
附件一
惠州市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指南
一、规范整治要求 基本要求
(一)在我市境内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省政府《广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畜禽养殖备案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符合省、市、县《畜禽养殖发展规划》规定的总量要求和相关规定。
(三)必须在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外。
用地要求
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理土地承包(转包)或有关用地手续。国家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国家区别不同情况,对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也可同时办理征收土地手续。
(三)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
(四)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乡(镇)国土所要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或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要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则上不收取保证金或押金;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
(五)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畜禽养殖的,县(市、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
其中,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应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附属设施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也可同时办理征收土地手续。
(六)畜禽养殖用地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出让、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切实维护好土地所有权人和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因建设确需占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应结合规划布局和养殖企业或个人要求,重新相应落实新的养殖用地或协商一致后依法给予补偿,依法保护养殖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一)选址条件:
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间距不足的可以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开式自愿整合成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二)布局条件:
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或其它隔离设施(如防疫沟、绿化林带等);
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围墙、防疫沟、绿化带等);
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7、禽类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并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当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
(三)设施设备条件:
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包括车辆消毒喷雾器、消毒室内安装喷雾;
2、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
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焚尸坑、焚尸炉、湿化器或化尸井)、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四)其它要求:
1、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2、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3、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4、种畜禽场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诊疗场所3000米以上;
(3)有必要的防鼠、防鸟、防虫设施或者措施;(4)有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
(5)根据需要,种畜禽场还应当设置单独的动物精液、卵、胚胎采集等区域。
环境保护要求
(一)由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获得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1、生猪常年存栏量3000头以上(含3000,其它畜禽按30只蛋鸡、30只鸭、15只鹅、60只肉鸡、3只羊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的换算比例确定,下同)的养殖场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生猪常年存栏量3000头以下的养殖场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08年9月30日前,生猪常年存栏量500以下的养殖场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2001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的养殖场无需编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
(二)建成配套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并通过县(区)环保部门验收。
1、污水收集输送。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污水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2、污水的处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地消纳形式,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1)综合利用型:冲栏污水经管道沼气池,经处理后,沼气收集、脱硫后用于炊事、保温、照明、发电等;再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沼渣用作肥料还田;沼液部分直接还田作肥或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部分经氧化塘进一步净化后排入鱼塘养鱼,并经鱼塘净化后的水回用于冲栏、降温,实现污水综合利用、循环使用,污染物零排放。
采用此模式,雨水、降温用水通过雨水沟排入鱼塘,鱼塘水质须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沼液还田的应配套设置储存池及输送管网或运输车辆,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沼液的总量。
(2)达标排放型:畜禽污水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沼气池等)经处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的规定。
3、固体废物处置。畜禽养殖业必须设置固定的固体废物(畜禽粪便、沼渣、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储存设施和场所。储存场所要硬底化并设置顶盖,有效防止渗漏、溢流,防止降雨(水)进入。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4、恶臭气体排放。畜禽养殖场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恶臭气体污染环境,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的规定。
(三)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四)按规定建立排污管理制度,污染染防治设施操作规程等及环保档案。
二、规范整治程序
(一)申报。符合本指南基本条件的养殖场,在规定的期限内持申报登记表(附件)、养殖场位置图、场区平面图向县畜禽养殖整治办公室申报登记。
(二)审查。整治办收理申请后,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出具审查意见书(1000头(以猪计,其它畜禽按规定折算)以上(含1000)的养殖场由市整治办审查)。
(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养殖业主持市(县、区)同意继续经营养殖场的审查意见书,到相关职能部门输相关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整改,领取动物防疫合格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等。
1、办理用地手续。
(1)畜禽养殖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出让、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养殖用地,签订用地合同;
(2)用地合同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办开畜禽养殖场;
(3)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的用地合同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2、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1)选址预审:养殖业主规定进行选址条件选定的养殖地址后,向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兽医主管部门现场勘查后,作出是否符合选址条件的行政决定;
(2)批准选址后,养殖业主按照本指南规定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3)养殖场所及防疫工程建设竣工后,向所在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①《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申请表》; ②场所地理位置图、各功能区布局平面图; ③设施设备清单; ④管理制度文本; ⑤人员情况。
(4)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经审查合格,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3、办理环保审批,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1)养殖业主按规定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环境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
(2)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报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3)按规定要求建设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设施;(4)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设施建成后,向审批部门申请试运行;
(5)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设施试运行期结束前60天,委托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监测;
(6)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设施试运行期结束前20天,持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申请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设施竣工验收;
(7)按规定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第五篇: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
一、结合本合作社实际,制定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药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三、场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各圈舍出入口的消毒设 施、设备能正常使用定时更换消毒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四、进入场区的车辆及随车物品经消毒池或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随车人员经人行消通道消毒后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五、场内工作服、鞋帽、手套实行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消毒,不得带出。
六、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消毒;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和卸载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七、定期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 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同时,结合环境消毒,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止蚊、蝇孪生,消灭传播媒介。
八、发生一般性疫病或动物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圈舍、处 理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强化毒。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重大 动物疫情处置规定进行消毒。
九、按规定做好消毒记录。
免疫制度
一、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合本合作社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建立免疫档案。
二、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科学。
三、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工作,并自觉接受兽医主管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监测。
四、对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的畜禽,在病愈、体况健康后,及时补针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在隔离观察结束后进行一次强化补针免疫。
五、遵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六、经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自行采购或政府发放的强制免疫疫苗只限本场使用,不向场外销售。
七、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疫苗,保证疫苗质量。
八、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疫苗。疫苗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使用注射用疫苗时,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九、对失效、使用残余的疫苗,以及用过的疫苗瓶、药棉等废弃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真实记录疫苗采购、使用情况,记录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2年。
疫情报告制度
一、本合作社兽医定期对动物群体进行系统检查,观察群体健康状况,做好检查记录,并自觉配合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病监测工作。
二、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立即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在报告动物疫情的同时,采取隔离患病动物、禁止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场、限制人员进出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并保存完整动物尸体备检。
四、报告动物疫情时,以书面形式真实报告发病的时间和地点,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告疫情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紧急情况时用电话报告。
.
五、不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六、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的,在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确诊为重大动物疫情的,配合本地政府按照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
七、按规定做好动物疫情报告和诊断记录。
用药制度
一、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养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严把兽药饲料产品质量关,对所使用的兽药饲料产品要从正规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进货时严格审查产品相关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产品标签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
三、建立健全兽药饲料产品进货、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对兽药饲料的购进、使用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为溯源制度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物、违禁药物、非法兽用生物制品和其他违禁物质。不使用假劣饲料和“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发现有使用经销“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和假劣饲料的行为,及时向兽药饲料主管部门举报。
五、严格执行《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193号公告)、《部分国家及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265号公告)、《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560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658号公告)和《陕西省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等兽药饲料管理规定,确保安全
用药用料。
六、严格依法使用兽药饲料产品,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
检疫申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简称《动物防疫法》)和《陕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简称《条例》)及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检疫申报制度,动物检疫申报由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受理。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应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二、需提前进行检疫申报的,应依以下规定时间进行申报: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提前15天;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做好检疫申报登记并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动物检疫员,下同)到场(户)或到指定的地点实施现场检疫。
四、官方兽医应当依照相关最新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检疫规程,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同时加施检疫标志;检疫不合格的,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其处理费用由畜(货)主承担。
五、官方兽医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禁止吃、拿、卡、要,不得刁难报检单位和个人。
六、检疫申报人故意制造障碍或阻碍检疫人员实施动物检疫的(如已将数量较大的动物先装满车后才申报等),检疫
人员有权责令消除障碍或给予配合,否则不予受理。
七、严禁转让、卖买检疫证明,严禁检疫不出证或不见畜禽开证。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畜禽养殖场(户)应购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
二、对病死畜禽应及时化制或焚烧后深埋,禁止乱扬乱 放病死畜禽,更不得将病死畜禽销售、贩卖或食用。
三、化制池内的消毒液要保持足够的消毒量及浓度,确保消毒彻底。
四、处理病死畜禽做好记录,并注明死亡原因。
标识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二、畜禽养殖者应当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一)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屠宰前,查验、登记畜禽标识。
畜禽屠宰经营者应当在畜禽屠宰时回收畜禽标识,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保存、销毁。
六、畜禽经屠宰检疫合格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产品检疫标志中注明畜禽标识编码。
七、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养殖档案制度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各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养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六、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 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