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湾镇林斜村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沙湾镇林斜村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林斜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24公里。沙湾镇康庄公路通村。当年畲民徒居于此,林木繁茂,故名林畲村。后汉人迁入,更名“林斜”村。辖林斜、田湾、叶处、山林砚、鳗段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36户,528人,其中畲族115人。耕地面积312亩,林业用地3335亩。盛产油茶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搞水干果开发,发展柑橘等千余亩,成为县级重点基地和远近闻名的专业村。
为切实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推进创建生态村工作顺利进行,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坚持把生态作为主题,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林斜村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并提交全体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全村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相应的工作责任。
二、真抓实干,确保成效 环境整治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各个方面,村两委会把整治工作结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调动党员干部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物质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1、显现三大优势,创建生态村条件基本成熟 村级班子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创建生态村的各项基本条件。
2、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正在进行村庄整治,村级道路根据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
3、村庄规划建设 专门召开党员、村民导标大会,讨论村庄的建设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追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并付出于实施。建立了村庄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依法办理公建、民建项目的审查、规范建设标准。村内各种建筑互相协调,实用美观,体现出农村新风貌。
4、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控制治理水污染。一方面通过抓好农村改水,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主要分三步走:
1、消灭露天粪缸,由于农户种菜需要有机肥,不少农户保留粪缸,对住户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面貌,在今年的村庄整治中,对所有露天粪缸进行消灭,统一以化粪池或沼气的方式进行处理;
2、全面推进三格式无害化处理,特别是新建房屋的农户,全部实行三格式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97%;
3、搞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的工程。
(二)我村通过危旧房改造,现已有23户农户入住新居。整个村庄村容整洁,幢幢新房更是给村庄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政治文明建设开明规范村两委会在村庄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站动堡垒作用,做到勤政廉洁,政治开明,工作规范,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四)生态文明建设风和日丽 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营建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村把村庄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1)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主要是道路和村庄规划区、公路两侧实现全面绿化。我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卫生改厕 全村农户基本安上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村卫生改厕率不断提高,全面取消露天粪坑。
(3)清洁能源利用 全村农户积极推广利用清洁能源,通过镇里的安排,还积极发动广大村民发展沼气,到现在,我村共有沼气40多户,既提供了燃料,又改变了村容村貌,还给农户提供了肥沃的肥料。
通过几年来对创建生态村工作的切实开展,我村现在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安居乐业,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虽然我们在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们将按照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各项长效管理工作。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林斜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日
第二篇: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镇北堡镇昊苑村
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的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我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展开工作,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营造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新农村形象。
一、基本情况
昊苑村位于110国道西侧,距高家闸收费站1公里,南至滚钟口公路,西至贺兰山1150等高线,北接镇北堡村, 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3户,1217人,其中贫困户38户152人,行政区域面积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04亩,其中种植经果林9200亩,生态林6400亩,农作物 4751.5亩,现有两个养殖小区,占地面积135亩,辖区内有四大民营企业(志辉公司、万义生态园、云山公司,恒泰元种禽公司,)一家外资企业(横滨碳素厂),现有村组干部9人,其中妇女干部1人,现有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6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业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
饮用水合格率为100%,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7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2%,清洁
能源普及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2%,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有机、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为12个,农药化肥平均使用率低于全市水平,村民对环境满意度100%.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使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发生了改变,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变,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
1、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
在西夏区区委、政府以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民俗教育活动,争创“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乡风文明进一步好转创造明礼节诚信,文明待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村庄道路四通八达柏油路近20公里,水泥硬化路10余公里,砂石路面30多公里,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旅游已初现规模,为我村打造生态旅游休闲村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绿化村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
村民以及辖区内的民营企业,积极植树造林绿化村庄道路以及公共空地是我村的绿化面积达到了140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以上,其中果林6800亩(农户种植1000亩)树种达120余种。
(1)镇北堡矿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采矿区进行复垦,并组织以云山公司为首的采矿业植树造林4000亩,恢复生态植被,建立生态园区。
(2)万义生态园起初开荒造林2000亩,且逐渐的发展为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主的生态园区,带动了昊苑村的经济发展。
(3)志辉公司建设的红柳湾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宏大,主要发展光管农业,旅游业,把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了志辉最大的经济效益也给我村生态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具体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成立创建机构
加强生态村工作建设的开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我们按照要求,多次召开村委班子会议和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把生态村创建做为一项重大事实工程来抓,认真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成立镇北堡镇昊苑村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马仕宁(支部书记)副组长:袁辉(村主任)
成员:周颖贺加来张彩霞牛启文
曹东旭张继雄何万林何振国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
广泛宣传、营造气氛。要掀起新一轮的环境综合整治宣传高潮,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标语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创建的知道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营造浓厚的活动氛
围,调动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发现并认真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随时制定有利于活动开展的好办法和好建议。
3、加强领导,长期坚持不懈
支部书记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工作,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4、生态效益赢得经济效益
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休闲旅游,发璞归真,崇尚自然,回归原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以生态文化内涵为主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普遍的期望,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把发展生态文化运动休闲新村作为我村长期的规划。
我村要以长期的信心和实际行动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村民赢得经济效益,为我村赢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果园。田园、自然风光等自然观光资源优势,把昊苑村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集吃、住、休、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新村”使其成为银川市乃至全国休闲旅游的一个好去处。
总之,昊苑村将以生态建设和自然风光为本,以现代农村建设为魂,把昊苑村打造成为整体形象鲜明,村民富裕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休闲示范村。
第三篇: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双辽市辽西街吉兴村两委班子带领着全体村民,围绕着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为吉兴村社会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出发,参照生态村建设目标要求,严格按照《辽西街吉兴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建设,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序实施,完成了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为确保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吉兴村根据城建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完成了《辽西街吉兴村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辽西街吉兴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制订了吉兴村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吉兴村的现有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2020年的把吉兴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中心村,最终实现全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村建设实施领导小组
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班子成员就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赵品德同志任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吉兴村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召开了班子会议,统一思想。随后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生态村建设动员员会等会议共7次,村干部上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使创建工作在党员干部中,在广大村民中扎根;其次是在村口、路边、村中设置固定宣传牌,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三是利用村宣传栏,张贴生态村创建宣传资料。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正是依靠“群众”这个有水之源,吉兴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创建成果才得以有效巩固。
四、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吉兴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从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6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粉刷了大小房屋3800m2,硬化道路主干道15公里,绿化2600m2。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吉兴村又投入50万元,重点打好了污水处理、“五乱”治理、村庄绿化三大战役,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道铺设3200米,清理垃圾1000多吨,开辟绿化带2400m2,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同时,还进行较高标准的庭院绿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吉兴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2、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进,吉兴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村民学校、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
3、生态村创建成效明显。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如今的吉兴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呈现出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正被农民所摒弃,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被农民所接受。创建文明生态村,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吉兴农民的欢迎。
第四篇: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着全体村民,围绕着县委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为##村社会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出发,参照生态村建设目标要求,严格按照《##镇##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建设,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序实施,完成了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为确保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村根据##镇城建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配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杭垓镇##村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和《##镇##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全套编制共分五章,同时制订了##村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的现有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2020年的把##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中心村,最终实现全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村建设实施领导小组
今年四月,##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张建仁同志任组长,村主任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召开了班子会议,统一思想。随后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生态村建设动员员会等会议共7次,村干部上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使创建工作在党员干部中,在广大村民中扎根;其次是在村口、路边、村中设置固定宣传牌,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三是利用村宣传栏,张贴生态村创建宣传资料。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正是依靠“群众”这个有水之源,磻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创建成果才得以有效巩固。
四、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6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粉刷了大小房屋3800m2,硬化道路主干道4500m2,绿化2600m2,配置垃圾箱32只。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村又投入50万元,重点打好了污水处理、“五乱”治理、村庄绿化三大战役,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道铺设3200米,建设“三格式”化粪池45只,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池达300m2,可供200余人排污;清理垃圾1000多吨,开辟绿化带2400m2,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同时,还对中心村进行较高标准的亭园绿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原创:wenmi114.com
2、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进,##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村民学校、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
3、生态村创建成效明显。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如今的##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呈现出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正被农民所摒弃,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被农民所接受。创建文明生态村,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磻溪农民的欢迎。
下一步工作打算:
##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县委县府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以及实用技
第五篇:湖上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昌西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概况
昌西村是周至县哑柏镇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全村共4辖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921户,3866人其中男性2116人,女性1750人,劳动力195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212亩,主导产业是猕猴桃种植,种植面积3860亩,是2011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1.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方面:种植、养殖业均衡发展,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50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基础完善,全村主要道路全面硬化,全村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1.3生态环境概况
实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同时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确保环境整洁美化。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湖上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良好,人居环境的道路硬化、绿化、村庄美化治理较好,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发展较快,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较高,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上达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地开发资源,在农业方面: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特色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湖上工业小区功能,兴办工业企业。二是创建良好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突出搞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解决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适宜性和安全性。三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增收。
3、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3.1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根据我村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型发展,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制订规划方案实施,实现全村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3.2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近期规划2008—2010年,远期规划2010—2013年
3.3 规划目标的指标 3.3.1总体目标:
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及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打造特色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村。
3.3.2阶段性目标:
近期,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经济初步形成;中期,全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态;远期,建成生态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农村。
4、重点任务和主要建设项目 4.1 生态农业建设
抓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建设,增加实际土地利用面积,在2007—2008年进行的破烂房整治活动中,共整理15000平方米,预计于2008年12月完工,通过宅基地整理,有效的把废地变为可循环利用的良地;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创建了油菜基地、优质稻基地、梨果基地、低改油茶基地,严格控制畜禽粪便的排放。4.2 生态工业建设
2008年要引进1家工业企业,形成优势,同时实行清洁生产,注重工业垃圾集中处理,使企业在兴建过程中做好环境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4.3 人居环境建设
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加大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于2008年开始规划,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实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5、实施生态村规划保障措施 5.1 加强生态建设领导
建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并确定专人负责。建设工程分工包干,各负其责,把生态村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来抓,一抓到底。5.2 鼓励各方投资,积极筹措资金
必须贯彻“社会共同参与,村民创建主体”的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筹资,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5.3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要依靠科技进步,从全局、整体上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使村经济发展实现对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破坏最小,产生效益最大的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产品。5.4 进行全范围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深入发动,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文化示范户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制订建立环保公德,提高村民生态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
6、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6.1 经费概算
根据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预算资金:(1)生态农业建设项目200万元。(2)生态工业建设项目3000万元。(3)人居环境建设项目220万元。
资金来源分析:生态村的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以上投入资金,本着以自筹为主,各级政府补助为辅,辅之以优扶贷款的原则进行筹措,千方百计使建设资金按时到位。6.2效益分析
该规划的顺利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