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城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横峰县新城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及县委十七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实施“1122”工程为目标,围绕“现代工业城”的总体定位,按照“做大空间、完善功能、打造环境、集聚发展”的要求,突出“一心两园”建设重点,将横峰建设成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新型生态现代工业城市。
二、规划原则
1、从横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发展战略出发,兼顾现实、适度超前,合理确定新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2、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部署、协调统筹发展。
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用地,以新城区开发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节省投资,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效益。
4、近远期相结合,注重长远,近期切实可行,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
5、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6、保持生态环境,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环保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构想
新城区是横峰县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集行政、教育、金融、商贸、健身、休闲、居住、创业为一体。区域四至范围为:浙赣铁路复线以南,沪昆高速以北,铁路疏解线以西,横弋交界线以东,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区域概念规划以“一心、两园”为主体,划为四大片区,即行政中心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莲花新区。
1、新城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分析新城区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自身优势及制约因素,研究新城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提出新城区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2、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计划。
3、新城区总体规划:根据拓展后的新城区规划范围,确定新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
4、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新城区土地使用性质,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新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按照“1122”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做好新城区近期建设。新城区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心,二园,五纵三横、四片区”,编制好新城区控制性规划,研究确定新城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阶段安排
全部规划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包括组成工作机构、招标落实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及制定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实施阶段。开展规划和研究,完成新城区总体规划框架,2010年 月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形成初稿阶段,整合规划和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10年 月底完成初稿。
第四阶段:成果上报阶段。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新城区工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上报县政府审批,此阶段于2010年 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横峰县新城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李必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新城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副组长:沈火忠(县发改委主任)付向占(县新城区管委会主任)杨朝雪(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淑卿(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主任)郑金双(县建设局局长)张照贵(县经贸委主任)李惠民(县交通局局长)丁芳水(县国土局局长)徐小华(县农业局局长)方岁林(县环保局局长)黄必胜(县水利局局长)黄先河(县统计局局长)陈 柳(兴安街道办主任)包亦龙(莲荷乡乡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城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由新城区管委会主任付向占担任。二○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规则
1.总则
1.1为保障控制性规划编制顺利开展,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则。
1.2各片区责任组织主体、编制单位和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应按照本规则要求,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1.3编制组织责任部门及编制单位应按本规则确定的选定编制单位、现状调研、概念规划编制、征求意见与专家咨询、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审查与成果公示、上报审批与成果归档等步骤开展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
1.4本规则应与《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六线”规划标定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技术文件及片区规划咨询合同配合使用。
2.工作组织与责任
2.1责任组织主体是指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签订的《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目标责任书》中各片区所对应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
2.2责任组织主体对规划编制项目负总责,承担规划编制组织工作,履行合同有关责任。具体负责总体进度把握,负责协助编制单位调研并提出发展设想,负责组织有关会议、听取汇报并提出审查意见,负责规划方案咨询论证与成果公示。
2.3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编制工作的协调、调度,负责规范性文件制定,负责规划编制技术把关和技术协调,负责规划成果审查、报批、归档等工作。
2.4编制单位应履行合同有关责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规划。具体负责现状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汇报与修改工作,负责编制成果、质量保障与后续服务等工作。
3.编制单位选定与现状调研
3.1编制单位选定工作,应按照竞争性谈判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责任组织主体参与,选定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分别承担各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签订委托协议。
3.2委托协议签订后,编制单位应尽快开展现状调研工作,负责征求地区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和片区内主要单位的意见,包括现状建设、使用情况、现状存在问题、地区及行业发展设想和规划、近期建设计划、招商引资情况等;负责调查已建成用地和建筑物已出地面用地的土地使用及建设情况。在现状调查过程中有困难的,可以向责任组织方提请帮助。
现状调查与分析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要求》,编制单位应对现状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3责任组织主体应承担现状调查的配合和协助工作,负责提出相关规划设想和要求,负责提供有关规划资料,对已编制的规划应明确规划时间、批复情况和遵照执行、参照执行、参考等执行建议,负责提供新审批项目有关资料。
4.概念规划方案编制、咨询与审查
4.1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概念规划初步方案后,应征求责任组织主体意见。责任组织主体应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编制单位。
4.2编制单位对概念规划初步方案修改完善后,将概念规划主要成果向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工作组汇报征求意见,由规划局各处室重点针对规划管理内容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经工作组研究初审后,编制单位报送概念规划主要成果简装本23套,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转发技术协调审查组各专业部门征求意见,各专业部门重点针对本部门相关业务内容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同时,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协助责任组织主体进行概念规划成果专家咨询论证,形成书面咨询论证意见反馈编制单位。
4.3概念规划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按照“块块”和“六线”分别审查与反馈的方式组织进行。
“块块”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由工作组按照“块块牵头、条块结合,条分散、块集中”的工作思路,总体负责并协调相关片区工作组、业务处室及专业部门审查意见的汇总、确认、反馈工作,其审查意见分为总体控制要求、规划管理审查意见和专业部门审查意见三部分。
“六线”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由市政处、用地处、规划处和编研中心按照“线上牵头、块块配合”的工作思路,分为红、黄、蓝线和绿、紫、橙线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相关控制线的动态衔接、技术协调和审查确认,以及协调汇总相关专业部门的审查意见。
“块块”和“六线”审查与意见反馈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原则性意见,应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确认。
4.4编制单位应按照专家咨询论证意见、“块块”审查意见和“六线”审查意见对概念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并提供8套转段审查成果,由工作组进行转段审查确认;同时,将红、蓝、黄“三线”的A0图纸和绿、橙、紫“三线”的A0图纸及其CAD电子数据分别提交“六线”的两个审查组,进行转段审查确认。
转段审查成果主要包括用地现状图、建筑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六线”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高度控制分区图、街坊划分图、其它需特殊提供的相关图纸(说明)以及概念规划各方面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
4.5概念规划转段审查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对于审查过程中无重大矛盾且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已基本明确的片区,由工作组专题研究确认;对于审查过程中存在重大矛盾或难以把握问题的片区,由工作组提出合理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局业务会研究确认。
4.6概念规划成果经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转段审查确认后,即可进入控制性规划成果编制阶段。
5.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公示与审查
5.1概念规划成果经转段审查确认后,编制单位应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关于街坊与地块规划的内容、深度要求,深化编制控制性规划方案主要成果,报责任组织主体。
5.2责任组织主体会同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针对规划方案主要成果进行初审后,由编制单位完善形成控规成果。控规成果编制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达到其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
5.3控规成果完成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责任组织主体共同组织市规委专家委员会和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评审论证,形成书面论证意见。
5.4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无重大问题的,由责任主体组织进行成果公示,并负责整理汇总公示意见。如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存在重大问题,应由编制单位重新编制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进行成果公示。
5.5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论证和公示意见,对控规成果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认通过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责任主体参与,上报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6.审批归档与后续服务
6.1由编制单位根据市规委审查意见,完善控规正式成果,报市规划局审核验收,其中强制性成果报市政府审批、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6.2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负责对控规正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相关成果归档。
6.3控规正式成果归档后,即开始进入一年成果试用期。试用期内,编制单位应对其规划成果质量负责,并提供相关后续服务。
7.其他工作要求
7.1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分析和落实上位规划、周边规划、专项规划、审批项目(包括在有效期内的选址、用地、规划设计要点、审定方案、建设工程许可)对该地区的要求。对于各类依法批准的“遵照执行”的规划和审批项目应严格遵循,如确需调整的,应做出说明;对于规划局业务会研究认可的“参照执行”的规划,原则上遵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并做出说明;对于其他作为“参考”的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其合理内容并进行整合。
7.2责任组织主体及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编制单位做出重点说明的有关调整意见,并明确提出书面意见。
7.3编制单位应按照工作阶段进行方案汇报,责任组织主体在每阶段规划方案汇报后应整理形成书面修改完善意见,并及时反馈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有责任配合责任组织主体完成有关咨询、征求意见、论证、公示和审查的有关工作,包括准备材料、参加会议、汇报、解释等。
7.4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和分析责任组织主体、有关政府和部门、专家、公众提出的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应予以采纳,对没有采纳的意见应做出专门说明。
7.5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编制工作“网上联席会系统”,进行技术协调、沟通与反馈。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10月
第三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要求
1、现状调查及分析内容
1.1土地利用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土地利用情况,按《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和部分小类,统计各类用地规模,列出现状用地汇总表。
在城市新区还应区分在建、已出让(划拨)未建等两类用地状况。必要时增加土地适用性、用地潜力等调查和分析评价。
对区内地形、地貌、山体、河流、绿化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对区内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列出名录,调查分析其发展意向。对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现有产权单位和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用地,应详细分析土地利用调整的动因、机会与可能性。
1.2 现状建筑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重要建筑情况,包括建筑用途、产权、面积、层数、质量、建筑密度以及风貌特色等。
1.3 居住人口分布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居住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1.4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按照文物、整体风貌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四个层次进行。
文物包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整体风貌格局包括历史轴线、古城商埠、道路街巷、河湖水系和环境风貌等方面; 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历史街区、古遗址区(地下文物保护区)、古建筑群和传统风貌区四种类型;
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古桥梁,还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
确定各层次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说明资源点等级、类别等状况简介和保护、控制 1
要求,提供现状照片资料,并进行评价。
1.5 公共设施调查
调查现状各级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与规模等情况,包括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福利等各方面,需分类统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和质量,并分析存在问题。
1.6 道路与交通设施调查
调查现状道路情况,包括道路走向、宽度、断面、交通流量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调查各类交通设施的分布与用地面积、技术指标等。
1.7 市政公用设施
(1)给水工程:调查现状用水情况,调查周边水厂、调节池、加压站、水压和管网情况。
(2)排水工程:调查现状排水情况,包括现状汇水、防洪、污水处理、河道污染、现状管网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3)电力工程:调查现状电力情况,包括现状用电情况、周边变电站、开闭所和现状电力线路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4)电信工程:调查现状电信情况,包括电信线路、周边电信局设置的情况等,分析存在问题。
(5)燃气工程:调查现状管网、储配气站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6)环卫设施:调查现状环卫设施分布和配建情况。
(7)其它市政公用设施:调查其它市政公用设施(如热力、消防等)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1.8 收集城市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资料
1.9 相关专业部门和片区内主要单位的意见
2.相关规划与管理信息整合2.1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内容;
综合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2 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专业、专项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综合专业、专项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3 本地区已编制的其它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综合其它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4 规划管理信息汇总
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划拨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与本分区有关的已审批规划和规划管理动态更新的信息等。
3.基本成果要求
3.1 基础资料汇编
详尽列出对规划编制有重要影响的资料以备核查。主要包括:
(1)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2)人口分布、土地利用、重要单位情况等技术经济资料;
(3)现有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地、风景名胜等城市重要现状情况;
(4)城市历史、环境及其它资料;
(5)城市上层次规划对该地区的要求;
(6)城市建设用地资料;
(7)相关的已审批规划和规划管理动态更新的信息等。
(8)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规划建设要求及近期建设项目内容。
3.2 调研分析成果
(1)分析说明:在详尽的现状调查基础上,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挖掘地区发展机遇和条件,提出规划思路和重点的建议。
(2)调研图纸:现状和分析图纸应准确反映片区现势情况,图纸内容一般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区位及发展条件分析图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分析图
●周边环境分析图
●用地综合评价分析图
●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图
●重要建筑现状与分析图
●人口分布现状与分析图
●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与分析图
●公共设施分布现状与分析图
●道路交通现状与分析图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与分析图
●相关规划与管理信息分析图
设计单位可根据片区特点条件或规划需要增加图纸内容,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区位及发展条件分析图除外)。
第四篇:“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初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教育教学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统领,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编制规划。现提出由教务处牵头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培训等三个子规划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统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和育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立足基本实情,着眼未来发展,制定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学校实情的高水平、高质量规划。
二、主要任务
教务处要紧紧围绕我校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建设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坚持依法管理,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深化“五个全面”,大力改革创新,加快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培训的改革,并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为契机,把评估整改工作与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编制原则
(一)坚持总体目标不动摇的思维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立足在“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延续并推进目标的全面实现。到2020年,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建设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核心竞争力、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要显著增强。专科、课程建设效果显著提升,教师队伍培养成果显著。
(二)坚持战略分析谋划全局的思维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放眼学校建设发展的全局,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要高度关注实践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新专业扩充、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师发展培训等关系全局性、永久性的重大问题。努力通过“十三五”的改革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突破,逐步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思维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着眼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和对策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规划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目标;既要有预期性指标,又要有约束性指标。要增强规划的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或片面强调,确保规划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四)坚持重点突出和特色发展的思维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对当前和未来的学科发展态势、内外部环境、可能获得的资源等进行客观分析,反复讨论,做好“减法”,聚焦核心,形成有重点、有特色的建设规划。
(五)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维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统筹兼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关系,需要彼此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师生、校内外、校企等各个层面的参与度。
四、编制具体方案
(一)前期工作阶段
1.确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成立教务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3.召开全处动员会,指导和布置教务处“十三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务发展培训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4.针对编制三个子规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核心问题,由教务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开展专题研究;
5.完成前期考察、调研和材料收集工作,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框架草案。为了做好该工作,积极动员各学院(部)参加前期基础工作,包括邀请学院(部)将本单位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培训规划做好一个建设计划工作,内容包括:对十二五的总结,找准问题,理清任务,构思和规划重大、有影响力的项目,形成特色发展的思路。
(二)文本起草阶段
在对“十三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教师发展培训规划的文本初稿;
(三)论证咨询阶段
1.通过走访省内外高校进行调研,并召开校内讨论会,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召开相关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分别审议“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教师发展培训规划;
2.根据论证和咨询意见,对“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教师发展培训规划文本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审定发布与落实方案阶段
“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教师发展培训规划提交教学工作会议讨论,并根据会议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最后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实施。
五、编制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建平
副组长:孟林华、史进、胡燕静
(二)编制工作组
教务处全体成员
六、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领会该方案的基本精神,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师生参与程度,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认识编制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工作中要勇于改革创新,提高规划质量。
2.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务处和各学院(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特别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培训规划的协调工作。
3.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任务,遇到问题,要及时向编制领导小组汇报。
教务处
2015年11月23日
第五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 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 xx 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 xx 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 xx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 xx 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
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
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
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
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
((一))总体规划编制。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
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
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四、进度安排
为确保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根据我县实际,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 研究阶段9(2019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2019 年 9 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
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年 x 月 x 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 4 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0(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2020 年 x 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 年 x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 xx 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0(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在 2021 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x 月前全部出台。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 2 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
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
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编制要求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篇二 “十四五”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 2021-2025 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维文旅认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要先解决好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
一 一.《 《“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承前启后的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成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在文化旅游领域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统筹发展的规划。应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符合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文旅和旅游领域的重大课题,找出重大问题的矛盾症结,提出管用实用的对策措施,让《“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项目统筹到国土空间规划中。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文化不等于旅游,文化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但文化资源、需求与旅游产品、活动密不可分,文旅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传统渗透,而是要着眼于产业一体化,以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既要认清文化和旅游的差异,也要通过规划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创新引领的规划。旅游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融合发展,旅游强调文化为魂,文化界非常在意如何有效地与旅游结合,从而落地文化价值。因此,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不在于它们是否融合,而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理念引领融合。《“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创新理念引领的规划,目前文旅融合的创新型开发还远远不够,更多是块状结合,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不多。
二、《“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但是,以往的融合一般属于自发性融合,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指导文旅融合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文化旅游融合须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是目前的文旅产品结合仅停留在文化表层,融合内容浅薄,形式单一,游客体验内容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文旅产品的设计总体上还处于简单融合、模仿的阶段,缺乏对现代元素、创意 IP 等内容的应用,产品创新性不足。
二是文化旅游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差距影响,我国旅游业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文化旅游的开发顺应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文旅融合程度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尚未形成大规模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聚集。因为区域差异,文化旅游发展要找准发展重点区域,树立典型示范项目。
三是文旅融合方法论体系尚未健全。在文旅融合的发展和研究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大多只停留在分析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思路、方式、结构等方法论体系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本身主动融合的层面很多,但两者在产业发展模式和架构上存在很多不同,需要探索科学系统的融合方式,实现产业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文旅品牌仍需持续培育。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大国,但是文化输出较弱,更是缺乏文化旅游方面的世界品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让中国文化旅游更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
三、《“ 十四五”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题调研等工作,并且统筹确定了 25 个“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组织各司局结合本领域工作开展前期研究,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新梳理文旅资源与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在传统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形成的,很难满足体验旅游时代的游客需求。我国地域广阔、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多种公共资源,均可与旅游资源进行融合,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分析框架,挖掘能够充分代表自身文化特质、对客源市场有吸引力、整合后能在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的旅游资源分析框架,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筛选出对规划区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内涵需挖掘。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但传统旅游资源的边界在延伸,文化旅游资源不再是单一的某个景点或具象的吸引物,它可以是一种城市气质,也可以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对应的规划编制中要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地方的资源价值;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其次,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内容在扩充。除了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以现代文化为支撑的城市创意图书馆、博物馆、音乐节、小剧场等都成为热门的旅游资源。
略(二)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当地文旅资源等级和分布,明确各地文化旅游发展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品,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区的文旅融合总体发展目标,并且明确产业增值、区域布局合理性、产业结构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等具体目标。
在充分了解当地文旅资源、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出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地区发展目标和文化定位,完成当地文旅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旅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培育形成文旅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组建跨界、跨域融
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形成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康复、餐饮、传媒等融合的产业体系。
(三)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原生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及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护和培养传承人,通过文旅保护与利用专题明确保护范围、规划目标、功能分区、建立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障措施等,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在分析历史遗存、民族服饰、特色民居、民间工艺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分析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仪式、语言、书法、舞蹈、音乐、戏曲、杂技、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构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为核心的开发利用体系。
(四)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多种创新手段,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注重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明确文创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领域,完成当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创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要挖掘文旅消费的新动
能,构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建设文旅融合创新业态系统。对于重点产业项目,应该确定行动目标,分解行动任务,保证重点项目的先行突破和落地。
(五)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统一部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性规划融合,推进“多规合一”。所以,《“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要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使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这也是《“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环节。
(六)针对重点领域明确战略导向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要明确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确保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针对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要有针对性的明确战略导向,挖掘其发展价值,准确把握其发展特色,并使其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尖刀,形成突破发展的结构。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应该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和创新点,明确发展目标,理顺发展逻辑,使其真正成为引领文化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