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通信发展十周年
纪念通信发展十周年
(一)这十年,是无锡通信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无锡人民享用电信服务最实惠的十年。十年来,全省通信行业在抓好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有效地融入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通信行业改革与发展中使全省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共享着通信改革发展成果。指数型增长,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20年发展历程,人们如此评价。
一组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评价。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1997年用户达到1000万户,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户增长到2001年的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达到3亿;2006年2月,达到4亿。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奇迹。今天的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4.87亿户,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GSM和CDMA网络容量全球最大的国家。曾经,移动电话在中国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移动电话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年,6.3亿秒,平均每1.2秒就增加一个新用户。20年巨变,让世界惊叹!而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的改变,而且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到与信息相关的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引领国民经济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移动通信作为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7.5%,其中移动通信收入达到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远远高于电信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7.3%,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再次提升到48.41%。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每一个行业的起落都与行业强势企业的兴衰紧密相关。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在国际电信领域颇具竞争力的大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壮大,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以中国移动为例,该公司在2003~2005年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保持在1.1%以上,同期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2%以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移动累计上缴利税1670.08亿元,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230万个。
――促进相关行业进步。评价一个行业,不仅要看其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多少,还要考虑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移动通信就是一个辐射性、渗透性、倍增性极强的行业。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业务的不断创新,具有“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优势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不仅促进了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了相关行业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了信息化新农村的建设,而且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和生活工作方式,为和谐信息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在政府部门,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使公务人员出差在外也可处理公文,更重要的是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和百姓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进行了对接,使得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拉得更近、政务更加透明、监督更加有力、措施更加便民。在警务系统,有了“移动警务通”,公安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够实现对人口、车辆、逃犯等信息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社会安全指数随之上升。在煤炭行业,移动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可对矿井主要扇风机运行情况、瓦斯超限作业情况、瓦检员工作状态等事关煤矿安全的关键环节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并将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广大农村,“农信通”、“农业新时空”等信息化服务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搭建了信息之桥„„可以说,移动通信技术及业务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拉动作用。
――方便城乡人民生活。以前,手机有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大哥大。为什么这么称呼?因为手机刚上市时,一部要上万元,通话费也十分昂贵,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用得起的奢侈品,只有“大哥”级的人物才能拥有,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35.3%,随处可见用手机沟通信息的人士,偏远山区的农民也用移动电话连通了外面的世界,有些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甚至接近100%。在房子涨价、汽油涨价、猪肉涨价的今天,移动通信费却在不断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在移动通信走入大众的同时,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也在日益提高,短信、彩信、Wap、彩铃等移动增值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甚至影响催生了新的文化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还在防灾、救灾和重要活动的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筑起不可替代的“生命线”。从2002年中国游客在越南海上遇险到2006年东南亚海啸,从近年来肆虐我国沿海各地的台风到不久前发生在云南普洱的地震„„在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急需救援扶助的危机关头,畅通的移动通信网络为救援赢得了时间,及时的短信通知为生命赢得了机会。
(二)十年之前,省级通信监管机构在种种质疑目光中启程;十年之后,我们迎来了监管大进步、地位大提升的格局。
从围绕行业、服务行业,到立足行业、融入地方,监管目标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促进竞争、引导发展,到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监管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组队伍、明职责、打基础,到添手段、扩内容、做品牌,监管阶段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市场监管和网络管理“两项业务”到互联网管理和重要通信保障“两翼齐飞”,监管重心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对企业转型的热切关注到投身监管战略转型,监管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全国五百人行政编制到多渠道招贤纳士,监管队伍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默默无闻、偏于一隅,到放大声音、做出优势,监管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 归结起来,从“管什么、怎么管”到“退后一步、站高一步”再回到“管什么、怎么管”,监管方位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么多的变化,始于一个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的过程;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来自所有通信监管工作者不断创造的累积。
(三)如果没有一点精神,是不会有这么多变化的。对过去十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总结并发扬实践中形成的通信监管精神。我想,其中起码应包含以下元素:
科学谋事的精神,就是跳出行业看监管、放眼全局找位置。作为垂直管理部门,我们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抓好传统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上来,如主动为软件和服务外包园区企业开辟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勇于任事的精神,就是不以力薄而志短、不以位微而不为。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我们始终保持了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不怕受委屈,就怕“边缘化”,敢于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冲破了瓶颈,打开了局面,提升了地位。
创新做事的精神,就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我们深知,探索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探索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努力发挥在互联网技术平台、应急通信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实干成事的精神,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发展解难题。我们努力抓好“村通”工程这样的让百姓受惠得益的好事,干好共建共享这样的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办好网络环境治理这样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提升了监管高度、体现了监管价值。
(四)跨过十年的时光门槛,如何才能立足更高平台审视自身,站在更大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这需要我们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方位有一个更为明晰的判断。
其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国工业化已进入由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城镇化进入由城市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阶段,市场化进入由企业改革为主转向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国际化进入由扩大出口、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阶段。在此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通信监管支撑“两化”融合、服务“五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二,政府改革不断深化。以“大部门”制为突破口,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帷幕。顺应这一大势,通信监管必须从过去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公共行政型转向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的公共管理型,从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和过分注重内部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和更加注重战略管理,面向产业融合提升科学监管的能力。
其三,行业转型不断加速。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行业转型已从最初的思想观念、业务网络转型,发展到投资结构和方向、运营体系、组织架构的系统转型,从企业转型为主发展到企业、政府、社团组织等各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的整体转型。
(五)我是谁?不止是痛苦的哲学家或诗人会问这个问题。置身于急剧变化环境中的我们,也不得不反复追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能干点什么?
我似乎想明白了,不久又陷入迷茫,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一直在变——无论外部,还是内部,抑或每个人自身。可以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绝对的变中寻找相对不变的因子。现阶段,我想我们至少要当好这“四者”。
一为“促进者”——促进科学发展。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的倍增、辐射和渗透作用。
二为“服务者”——服务群众需求。要着力增强改善电信服务的普惠性,着力完善保障电信服务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影响电信服务的突出问题,使电信服务水平每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为“建设者”——建设和谐行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实际利益,促进用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行业与社会等各方面良性互动。
四为“维护者”——维护安全稳定。坚持发展与管理同步,加强对互联网的发展指导,提高应急通信指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作为经济社会重要承载基础的安全保障能力。
(六)事实上,一种对于监管复杂性的预期,一种对于变化的处之泰然,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深深保持的——不是“要我变”,而是“我要变”。
监管范围要从传统通信网转向多网并举。随着技术的发展、业务的演进以及政策的调整,我们既要管理通信网,更要管理互联网,还要思考广电网。监管对象要从基础运营企业转向产业链多类经营主体。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可能凭三家运营企业之力就完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抓大放小”。
监管措施要从协调为主转向协调与处罚并重。政企分开之初,我们凭行政协调打开了工作局面,但这种协调方式致使监管权威性不足,且越到后期越是明显。要把维护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监管方式要从行业封闭型转向社会开放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使得通信监管部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广泛沟通;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宣传。
监管运行机制要从临时性和突击性转向科学性、持续性。一方面要把十年里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转化为经常之举;另一方面树立常态监管、制度监管的思想,实现由突击性间断式的监管向时序性连贯式的监管转变。
(七)十年阶段性成就,不代表前行之路从此平坦。事实上,前进的道路从来就不会平坦,何况我们走的是一条转型之路?无论多么崎岖,都不要轻易怀疑所选的路。不是脚下的路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脚和脚上的鞋还不太适应要走的路。只有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是小成则满,而是永不自满。我们对通信网比较在行,但对互联网以及广电网相对陌生;对市场监管比较熟悉,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思路不宽;对推进信息化有所了解,但对推进“两化”融合的办法不多。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不是小难即畏,而是攻坚克难。过去十年,许多事能办而未办,其实是我们自己束缚了手脚;许多事想办而办不成,是因为犹豫迟疑而贻误了时机。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不是小进即缓,而是与时俱进。在我国通信领域,传统观念的束缚依然存在,旧有经验的局限在所难免,条条框框的阻碍需要革除,局部利益的羁绊亟待突破。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不是小步慢跑,而是快步向前。我们有手段,但不太会整合利用;我们有能力,但不太会借力借势;我们有实绩,但不太会对外宣传;我们会“务实”,但不太会“务虚”。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八)最近,有研究者在比对了近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得出观点:新世纪应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因为真正的变革往往产生于头十年之后。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之作,但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发展需要时间,变革需要时间,做任何事都需要时间。过去十年进步毋庸置疑,但我们更大的光荣与梦想应当寄望于未来。
过去十年的实践已使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没有任何挑战能够动摇我们为民的信念,没有任何困难能够磨灭我们追求卓越的意志,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奋力前行的步伐。
(九)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留得住时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止得住通信监管的铿锵脚步。我们怀着责任、怀着使命、怀着理想,度过了激流般的十年;我们又带着激情、带着挚爱、带着追求,迎来了新的征程。
我们深知,十年只是一个数字,世界不会因为经过某个时间节点就焕然一新。2011年是2010年的延续,我们的希望在延续,我们的困难在延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梦想在延续——我们之所以不屈于压力、不惧于前进,是因为我们一直走在一条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这梦想是建设电信强国,这梦想是构建和谐行业,这梦想是让更多更好的通信发展成果为人们所共享。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背起行囊,往前去闯。
让梦想远航
对于大多数通信行业监管者来说,面对过去的十年大概有这样的感叹:
十年前,这样的日子不是我们选择的。十年后,这样的日子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十年前,尽管我们不是很情愿,但我们服从分配来了,面对崭新的事业,我们充满豪情,我们克服困难,我们学习监管理论知识,我们创新监管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为飞速发展的通信业增添一份力量。
十年中,我们付出太多,一些老领导已经退出“江湖”,一些年轻的新兵正跃跃欲试;十年中,一些充满历史镜头感的画面已经定格,一些“会议”、“发言”、“争论”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一些人和事已成“尘烟”……我们有必要总结我们的经验,以利前行;有必要总结我们的得失,重新上阵;我们有太多的甘苦要倾诉,有太多的情感要抒发,还有很多的思考需要“直言”。
十年一梦,这梦中有希望、有痛苦、有“搏杀”、有“太极”……
十年如歌,这歌声代表着我们曾经的激情与梦想,这歌声代表着我们曾经的年轻与希望……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事业是需要梦想和希望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远方,执著前行,期待行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环科园营业厅
2012.7.25
莫美伊
第二篇:纪念大学毕业十周年
纪念大学毕业十周年
大学毕业十年了,总感觉像是一晃而过。但却谈不上有什么事业,房奴、孩奴,车奴,仅此而已。若说这十年已是为今后路夯实了基础,倒也罢了。关键是未来的路我依然还是没有坚定的方向,有时还很矛盾。一只手拿着论语道德经,一只手拽着经济学。生活的压力,世俗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到了这个岁数都已经很突出。可另一方面,内心却也很渴望宁静与平和,看了些修身养性的书。这恐怕是我最近经常失眠的原因。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年华易逝,岁月无情。这么多年,追逐过高学历,也追逐过创业,可到底是只听说别人成功,自己也只是得了个不高不低的文凭,拿着一份稳定的不能再稳定的薪水,成了一个普通再普通不过的人。早已了没有当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豪情和执着,也更没有当年的勇气和资本。而是彻底沦落到了有奶便是娘的境地。似乎彻底变了。再没有以前果决,也没以前执着,有的只是为那年复一年的忙碌烦心,以及找不着自己的失落。
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得到一个二本学校的offer, 底薪加奖金3000多元(那时还算比较高的)。但那时一心想要继续深造,觉得那么点钱光养活养活自己还行,但要同时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却很难。我选择了读研,并为自己设计好了将来,读研读博然后出国做博后,这条路虽说是艰辛清苦,但毕竟按部就班,只要努力跟恒心,是可以预见将来的。虽比不得创业做生意赚钱,但毕竟风险较小,最关键的是那时候我总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能真正的做些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情。所以同学都徘徊的时候,我却有着坚定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从研一就开始认真的准备。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实验室,充实的让人侧目。整栋实验大楼总是我最早去最后离开。整整三年,我几乎都这么坚持着。一点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只是有过偶尔的怀疑。连其他课题组的导师都觉得这样的学生才是在做研究,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压力。我老板对学生严格甚至刻薄,而且还小气,尽管我有多不满意,但是我都尽量克制,不让他挑到错处。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努力与成功并不存在着必然的正比关系。科研远比学习和体育运动要复杂的多。因为课题好,方向好,那些根本不怎么进实验室的人发的文章档次都比我高,而我们老板那时候是搞一些简单的工艺开发,也名不见经传,经费少的很,根本没钱去做一些好反应。记得那时连薄层色谱板还得自己铺,用过之后把硅胶洗掉,然后再自己铺,重复利用,更别提买那些过渡金属催化剂了。累死累活也发不了什么好文章,都把时间让费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上面了。那时候我算是失望透了,本想着好好努力发几篇好文章为下一步深造铺路,这么下来是彻底无望了。但到底没有挫伤我的锐气,毕竟还可以考博。但我发誓考博不再选做应用的导师,我要报考国内最好的科研院所,做研究做好的导师。这是我从考研时候就确定了的梦想,但是当时我却因为担心考不上而调剂读自费,选择了曲线进攻,在填报志愿前放弃了。但考试的结果却让我遗憾至今,因为我的成绩是完全可以上这个所的,这是我的一次错误的重要选择。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导师的人品和导师的社会关系对学生以后的成就最为重要,甚至要超过专业方向本身。看看当今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近亲繁殖现象就可想而知。想想有的导师为自己的学生推荐好的工作,好的学校深造,甚至出国。我就愤懑,想着自己这三年竟是错付了。老师从来没有管过我这些事,也不知道是否有能力管。也许他只是在做好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板的较色,却忘了还有师生情谊,学生前途的这个考虑。更可气的是本属于我的成果却让别的学生享受。研三的一年是我最困难,最累也是最无助的一年。总感觉是一个人在战斗,心理苦闷,却也无处诉。谁让自己当初非得要选择这么个老师,非得要对有机化学感什么劳什子的兴趣呢。虽说痛苦,但却也没有气馁,我寄希望于考博可以改变。
研三即将毕业的时候,几番周折考上了博士,同时也拿到一份高校的工作 offer,但工资并没有比我本科时找的工资高。虽说感觉到这几年学历贬值比较厉害,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回归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管不了那么多,毕竟我的梦想没有变。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小心翼翼挑选的导师却不再与我报考的学校连挂。我只能留在报考学校的导师课题
组里。很不幸的是我的博导也是偏向应用,对这种纯粹的有机全合成并不感兴趣。并且也是侧重应用开发,学生们也发不了什么好文章,发不了什么好文章对我打击比较大。但是不做点应用不拉点课题现如今是不可能,只要能,似乎谁都愿意,连有机所的导师都已经不再做吃力不讨好的全合成了。但那时我不这么想,偏执的厉害,还是转不过湾,对合成艺术很是向往。而且对于拿学生来作为廉价劳动力谋取自己的利益并且有意推迟一年毕业这个做法却让我更难以忍受。我总想早点开始博士的课题,希望能够早点毕业,但却得等一年后才开始,得先忙着帮导师干点私活。我开始有点动摇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但却总是事与愿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太偏执了?抑或是我太单纯。还是原本就不存在我要的那种学术?我越来越怀疑,像我这样的性格,我这样的经历,在这条路上又能走多远?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读个硕士就对自己的现状如此不满意,博士读出来这要求还不知道高到哪去了?我不过是个只知道一味的打拼努力,过分的看重专业本身的人,又如何能够立足。学校也并不单纯,导师也并没有更高尚。无非都是谋生的手段而已,自己又何苦执着。既求财,又何必在这浪费时间,反倒落得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骂名。尤其假清高道貌岸然的玷污神圣的学堂,不如就彻头彻尾的俗人好了,要赚钱不如到企业去。有了钱,一样能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做很多事情,一样可以有价值,不过异曲同工而已,又何必抱残守缺呢?忽然想到这么些年光顾着追求那点浅薄的理想反而忘却了生活本来的意义,也忘记了身上本来的重担了,心里真是惭愧不已。家里原本就穷而且父母亲也年迈,也许眼下或者将来我更需要的是钱,得尽快多赚点钱让父母亲早日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这几年学习学习,只顾着自己省吃俭用,压根就谈不上有什么生活可言。话虽如此,但我依然纠结,纠结了半个月,也颓废了半个月,忽然觉得一个人心理没有依靠,没有了方向是多么的煎熬,多么的痛苦,结果大病了一场,也算是祭奠那逝去的梦想。痛定思痛,我几乎没有跟导师商量,也没有跟身边的朋友商量,只是把主动退学的决定告诉了导师。就这样放弃了,放弃了从大学开始就为自己设计好的路。这是我在大学毕业后的一次重要选择。但也就是在这时候不久,我遇到了我的终身伴侣。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那个时候,国内的CRO行业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特别是上海,所以对做合成甚至是化学的人来说,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记得那时候去药名康德,硕士的工资是5400每月,博士正好乘以二,好学校毕业的还能更高,而且奖金是每个季度发一次,年终还有更多,满两年还有两万块钱的奖励。那时只要是个博士,就能带队当个组长,也不管你是无机材料还是高分子化学,抑或是光学,更别说专业对口的有机化学,海归就更别提了,机会多的很。即便硕士干个几年当个组长也是容易的很,那个时候有这行工作经验的人很少。甚至于很多其他专业的人也加入了进来。小公司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真是深受鼓舞。身边不停的有人尝试创业,鼓噪创业,我也张罗着,留心着,但却总觉的学的还不够,业务还不够娴熟,故而至今未踏出那一步。孰知机会不等人,现如今这个行业虽然继续,却远非昔日可比。盘子越来越大,吸纳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差,机会也越来越少,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不满的声音充斥着任何聚会,就跟现如今的中国社会一样。员工不再信任老板,总觉得老板别有用心。就跟现如今人民不相信政府一样。颇有风声鹤唳,唯恐天下不乱之状。而我也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七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但是却无所获。的确,这个行业是到了该转变的时候了,十年了,很多老板通过CRO行业赚的盘满钵满,但是一线的员工却是遍体鳞伤。十年过去了,现如今的应届生工资跟十年前比几乎没有什么提高,人员比例里,硕士是主体,博士跟本科加起来跟硕士一样多,博士也已不再机遇那么好,一样得亲临阵线,小海龟也不例外,远非昔日可比。但是如今物价却不知涨了了多少。05年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大米、肉类、蔬菜,水果的价格不过是现在的一半,那时候我住的地方房价是6000元每平,现在却要2万。工作了这么多年,工资的确也是涨了一倍,但是现如今的购买力却还不如那时,实际可以说是没涨。所谓的白领,尤其是我的那些从事CRO行业的同事们(被他们自己称为合成民工),白天干着被他们自己称之为不如民工的活,晚上回去住着群租房。衣着邋遢,囊中羞涩。眼前的苦对任何人来说都没什么,但是最大的痛苦应该是他们能够预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的未来—如果他们还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因为有太多像我们这样的前辈,干了那么多年了,一无所有,除了疲惫身子。可是不干这个,他们能干什么呢?所以都在纠结着,干,心有不甘;不干,衣食无着。毕竟干这行的人,尤其是一线的人,都来自农村,至少家里都不宽裕。没有资格啃老,反而却有着比锦衣玉食的人更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改变命运乃至有一天能够飞黄腾达的欲望却又如此强烈。只能说悲催。但我想悲催的又何止是我们这些人,还有更多的人。现如今大部分的所谓白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不都这样么?但是又能指望谁呢?别人你是靠不住的,现如今唯一靠得住只有自己。成功必定只能属于少数人,却没有指定哪些人。正如我那些头脑活络的同学,尽管比例是低的,但是终究还是给人以希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十年了,从一个窝飞出来的鸟已然见了分晓,在同学中有自己开公司的,有出国留学,有在高校混的,有在中学教书的,有跑销售的,也有像我这样在企业干的技术民工。刚毕业那会,差别都不大,一味的哭穷叫苦,那些工作的同学们倒有点羡慕这些读研的同学了。起初,大家还经常联络,我宿舍一哥们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来学校所在的城市拓展业务,那时候不过是个小业务员,连住宿差旅费都得自己设法解决。这许多年未联系,忽然听说自己搞了个什么传媒公司,资产过亿了。我这心里呀真是五味杂陈。我这哥们在大学时候是不务正业,只要跟专业有关的书从来不看。但却也爱看书,是个文艺青年,才华横溢,写的一手好字。成天忙于花前月下,应酬不断,对朋友倒也算是很好的。那时也给我们展示过他写给别人的情书,劲爆火辣,在我们班也算是泡女先锋及高手了。他那时候给大伙传授追女孩子的经验是胆大心细脸皮厚。虽说是戏谑,但也确实很符合他的性格。对谁都是一张笑脸,一团和气,很少见他跟谁翻脸。他也有独处的时候,却也不像是个纨绔子弟。时间长了却也觉得他甚是有想法。尽管家里也穷,却一身轻松,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包袱。虽说学习不上心,但是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很执着。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去了学校捧铁饭碗,他却选择了做销售,并且立马就能换个人似地。尽管刚开始或许没有老师稳定,光鲜,现如今光说钱和地位就属他了,也算是求仁得仁,功德圆满了,但是身后的艰辛与曲折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再说说我研究生同学。那时候CRO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要找有机合成的工作的话很快就找到了,而且在当时的众多同学中,工资还算高的,所以还有不知就里的同学很羡慕。而且在学校的时候,我的刻苦勤奋和科研业绩也都算是好的。但是有很多同学却知道这个工作很辛苦没有干这个(想不到不怕苦不怕累有时反而是件坏事)。但是现如今却一个个工资比我高。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毕业后半年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他如果要做我这一行,当然也是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的,但是他不想,一是他觉得这个工作苦,二是觉得他自己不适合搞科研(尽管咱这个就是操作工的活)。所以他执意要找其它工作,客服或者销售,甚至最初都是以本科的身份去找到工作的,一开始薪水很低,但是一旦有了一个好的工作经验,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局面就好弄了。最终他还是如愿以偿了,开始的三年他的工资都不如我,现在却是我的两倍。这兄弟做什么事都慢半拍,但是有一股铆劲,就连找女朋友都是这样,一定得美女,最后也都如愿以偿。有时候,起点低点并没有什么,关键是得在对的路上。否则坚持将变成南辕北辙。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就话也许并不是那么天经地义。如果明知入错行为什么还要将错就错呢?也许是发现的太晚,再没有改变的勇气。也许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选了什么专业,而在于你选择了做怎么样的自己。勇气和胆识远比知识重要。也许成功本就属于小部分人,可是连尝试改变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让成功眷顾?就拿这个遭万人嫌的有机合成外包行业来说,再怎么不好,却也总有一些人获得了机会。同样创业,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诚然,要成功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在我们这样到处充斥着不公平,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国度。但是非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睿智和超乎常人的勇气才能更有机会。需要在正确的时候作对正确的事,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作出正确的抉择。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入学到现在,我做出过了太多的抉择。从高考那时起,因为家里穷,而选择了免费而且有补助的师范教育,而我自己其实却对医学和法律更感兴趣。考研时因为担心调剂而选择稳操胜券的学校。工作的时候因为经济压力和好找工作而选择了CRO。这些年更是因为房奴、孩奴,车奴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选择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选择。我看的见将来,却抗拒不了现在。有理想,却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坚持。勤奋有余,胆识不足。总是在没有能力的时候承受着太多的包袱,为什么就不能先将包袱寄存,先忙着赶路抑或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等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来背上这些包袱,解决这些包袱呢?那时我并不不懂这些道理,所以才会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顾虑重重,痛苦的选择哪并不想要的选择。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我,上进,勤奋,热爱专业,却并没有获得些许的成就。一直以来,我总在追求技术上的进步,知识上的丰富。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里面,又有多少是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成功的呢?也许是时候做些改变了。下一个选择我必须正确!
寄望那些刚准备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慎重的选择。成功不外乎就是在正确的时机做了正确的选择。切莫本该朝气蓬勃的时候却忧心忡忡。也不要在自己很弱小的时候背负太大的压力。更不要基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忘记了自我,或满足眼前利益而忘记了长远打算。眼前的利益较之于长远的发展并不重要,因为毕竟还年轻。起点再低,毕竟还有向上的空间,但若方向错误,那则是南辕北辙。
第三篇: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
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
公司成立十周年,知不易,当惜现在。发感言,有豪迈。念元老,重感情。夸新人,多厚道。十载不易,一路走来。回顾初具之迷茫,看现在之担当。万千感慨。己不为元老,亦不为新人。来此两载,见证十周年庆典,心有感慨,随念畅想以激心智,恢弘气度。展望未来,一体努力。以己小孔,窥视大体。创百年企业,当创新企业文化先行。文化走百年,企业走百年矣。文化创新,突破人才瓶颈,让厚道得以传承。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业不图大,强则而立。文不过时,创新则久。十载风云路,人才进进出出。积淀出厚道的企业团队。若走百年之规划,需有百年厚重之文化铺垫与气度。看今朝之厚重氛围,适合企业发展之人才挤挤。十年发展历陈不易。深知无才则业之不立。要完成由赶着走到领着走的质的转变。必须广进人才,优化结构。培养人才,创新文化。积淀厚重与担当。时下,资本尚不丰实,积累尚为首要。所做事,无科技专利。何长于同行。修百年展望,当文化独特立林。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时时知我们独特优势在什么地方。十年庆典,从初具迷茫,到独具担当。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知不足而倍加努力。有担当而不忘回馈。今资本积累尚且不够,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团队协作亟待提高。有庆典畅想可激励心智,落实行动,规范管理。脚踏实地,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地做好每一笔业务。方是实现目标之真经矣。正所谓:十年庆典知不易,感念元老齐努力。
气度恢弘有畅想,厚重文化百年立。
几点感想,小写于此。
2013年9月29日
第四篇:纪念父亲去世十周年
纪念父亲去世十周年
今天是父亲的纪念日,几位儿女、儿媳去父母亲的坟前祭拜,前去为老父亲送些“财宝”,父亲虽离开我们已十年了,但我每每想起操劳一生的父亲,而我却还没有机会尽点孝心的父亲,禁不住会泪流满面。
父亲走了,走的匆匆,没留下任何遗愿;父亲走了,走的从容,没留下任何遗言。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祥和、朴素的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儿物质财富,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教导我们如何做事、做人。
父亲勤劳、忠厚,勤俭、平易近人,跟他相处的同事和老乡都说他是个好人。有词为证:
勤劳毕生为乡亲表率,忠厚一世乃邻里楷模。寿近七旬睦邻精神今犹在,含笑九泉勤俭作风永世传。
——于2005.8.10
兰英题词。
我们按照传统的丧仪为父亲出了殡。村里一位老大娘抹着眼泪说:这世上又少了一个好人,一个受苦的人!——呜呼!梁里马的梁医生说: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么年轻就走了,真是好人不长寿啊„„父亲终于安息了,在那个金秋的日子里,可恶的病魔将他吞噬。他走了,静静地饱含着泪水,没来得及和我的母亲和我们儿女说一句话就匆匆走了,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也一并离开了爱您和您爱着的亲人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此情此景,怎不让我们这些子女痛心疾首。
父亲您一生历经艰辛,为子女的养育和成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由于我们兄弟姊妹多,父亲虽没有固定工作,但由于父亲的辛劳、勤奋、使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经济条件不错。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父亲是儿女们心中的天,是儿女们生命中的阳光!在父亲宽大的心胸中,我们一家人就依靠着这一片蓝天而快乐地成长,虽然年少时经历过一些辛酸和痛苦,但更多的是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温暖了我们,照亮了我们人生的希望!
当父亲静静地躺在灵柩里时,有谁能体会此时儿女们的悲凉:一柩之隔已是两重天,在那一边父亲您再也听不到儿女们的呼唤、哭泣;我们也永远见不到父亲您的容颜和笑貌。让我们遗憾、痛心的是我们竟然没能找到你“近期”的照片,翻遍了才找到父亲几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同别人的合影,个人的仅是身份证上的照片。让我们自责的是当时已有条件自己拍照片,可无知的我们只知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孩子照了那么多,却没有为您拍一张,更没有拍一张家庭合影,我那时想以后有机会拍的,谁知却成了终生的憾事,所以说什么事当时想起就要做,不能等待以后,因为也许没有了以后。我们望着您那笑容依存的遗照,我等心如寒冰,匍匐在您的遗照之前,用泪水为您填一曲婉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父亲坟前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相见,相顾却无言,醒来枕巾湿一片,心悲寸肠断。
父亲!2005年8月9日凌晨,当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全家20多人的哭声冲破了秋天的黑暗,清凉的秋风随着在为你而悲鸣!父亲,您远走了,真的远走了,在我们的痛哭声中您的灵魂随着那一缕香烟飘逝到了您那个再也没有痛
苦,没有忧愁的极乐世界去了,愿你的灵魂在那边安好。
父亲生于战火烽飞多灾多难的1937年,国苦家贫,家里人常常为一顿饭而忧愁,从而父亲养成了一生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为了生计,小小年纪的父亲用幼嫩的肩膀过早担起家庭的的重负。
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八、九岁就同祖父学习做木活,十三岁就开始一人去洗马学校做桌子。父亲一生除做木活外,还做过:扣坯、拉据、修岳城水库,大炼钢铁、村九队的会计、队长、1981——1988年去山西于次建筑楼房等,到1989年回村务农。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只有每年的春节在家,他是位寡言少语,富有责任感且待人温和的人,决不大声怒斥我们这些孩子,可能由于父亲很少在家,我一见到父亲心中就有点怕,所以很少同父亲交谈,直到1996年我大学毕业回乡教书,从此我同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没什么事就和父亲一起闲聊,父亲是一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所以同父亲交谈很轻松也很投缘,大小事我们父女两个就一起商量,很美好也很温馨,可惜这样的机会今生再也没有了„„
父亲一生艰苦,却活得很坚强。在以前那个艰苦的年代,父亲都是靠自己,自力更生,撑起了我们这个家,是家庭的脊梁。
如今,父亲去了,走得时候是那么的从容和安详,生命的弧线划得是那么完美和有尊严。从今以后,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再也看不到父亲的音容笑貌,但是,父亲的容貌和声音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父亲走了,悲伤之情,难以言表。愿父亲安息,我们活着人也要继承父亲坚强的性格。
父亲,今年的3月5日凌晨6时许,我的母亲完成了她81岁的人生旅途,关闭了她饱经沧桑磨砺的心窗,撒手人寰,乘鹤仙去,同您相聚,不知您二老是否已相见,愿二老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平安、和睦,保佑我们这个大家庭,继续生息、繁衍、昌盛。
在父亲离开我们十周年的祭日里,我为父亲写下只言片语,寄托女儿的一片哀思!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岁月怎样变迁,在每一次的回首和凝望之时,我都会清楚记得您的慈详面容和谆谆的教导。父亲,我们做儿女的会永远地怀念您,愿您同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女儿:潘雪彩
农历:2015.8.9
第五篇:结婚十周年纪念感言
结婚10年,我们走在路上常常一左一右,回忆这十年的生活,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感言,一起看看吧!
结婚十周年纪念感言【1】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但十年的婚姻在人的一生中,却不能说它是短暂的。这个十年来得极为不易,这十年,载满一路的艰辛,蓄积一怀的感念,流淌一生的温暖。因为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婚姻,就没有我们幸福。明天就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因此,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与我走过十年婚姻的爱人说声感谢!
感谢你,挽我走进婚姻的殿堂,有了一个属于我们的家;感谢你,赐予我可爱又调皮的儿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可是家最不可少的东西;
感谢你,一路上我们搀扶同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没有扔下我,我也没有丢下你,无论艰难困苦;
感谢你,与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在这十年里,只有我知道你受过多少的难为,吃了多少的苦,也只有你才不会嫌弃我贫穷、寒酸,因为你爱着你,我也爱着我;
感谢你,为了我们一家人的幸福,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而无怨无悔,多么的难能可贵!
感谢你……十年的婚姻,在慢慢地走向朴素和平实,只要我们的心中永远怀有十年前一样的那份坚持,下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婚姻还是一样地幸福!感谢你——老婆!
结婚十周年纪念感言【2】
10年说长不长,说不长还挺长,人生10年寒窗可成材,婚姻呢?10年的婚姻是否可以铸造成型呢?
今天是我和你结婚10周年纪念日,也就是俗称的“锡婚”,10年才能把婚姻炼成锡,看来婚姻这个工程是如此浩大而耗费心血的啊。不过有了第一个10年就会有第二个10年,也就会有第三个第四个10年,只要我们生命的在延续,那么去把锡炼成银、金甚至为钻石也不是没有可能。
17年前同窗时,没有想过会成一家人。10年前的今天,我们很意外的结婚了。结婚10年,我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我们每天讨论最多的是教育孩子、事业前途;
结婚10年,我们走在路上常常一左一右,坐在一起也没什么话,但是并不表示我们已不再在乎对方,只是没有了那么的形式;
结婚10年,我们去吃饭,也不用再商量半天吃什么好,只需一个人点菜,两个人都能吃得心满意足;
结婚10年,我们不再为生日或各种纪念日、节日挖空心思准备什么礼物,只要在一起就是好的,即使对方偶尔忘记,也可以原谅;
结婚10年,我们不再强迫对方一定喜欢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我们有各自的兴趣,但会时常交流互相欣赏。我们也不再要求对方时刻陪着自己,我们有各自的社交活动,但会相互提醒,共同进退;
结婚10年,我们朝夕相处,十分清楚对方的不足,所以才能及时互相指出。我们也最明白对方的优点,所以才能送上最恰当的赞美与鼓舞;
结婚10年,我们最关心的是对方的健康与安全,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相亲相爱一世,一起慢慢变老!
10年的婚姻岁月轮回中,我们由10年前懵懂、缠绵的少男少女变成了现在为生活而波奔的人父人母,无情的岁月已剥去了我们脸上往昔的那份纯真和青春取而代之的是沧桑及无奈。
回望走过的10年,平淡中蕴涵着相互的爱意,争吵中包含着相互的改变,忙碌中充满了生活的乐趣,烦恼中也孕育出点点幸福。岁月不可回,但前方还有路,激情也许已经成灰烬,但爱却可以相互搀扶走完漫漫人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