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化生教研组高效课堂总结
理化生教研组“高效课堂”阶段总结
优质的科学管理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校领导的高度关怀和指导下,我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根本,从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从校本教研创新着眼,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着眼,做了大胆尝试。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在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氛围逐渐浓厚,形成了自律、和谐、探索、进取的动态化教学管理特色。现从三个着眼方面进行汇报。
一、取得的成绩
1、在组内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局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及学校关于《创建高效课堂工作方案》,使所有教师明确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确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2、组织组内教师先后进行了教研讨论、四中实地学习、以及与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培训,充分让教师认识到如何使课堂高效,如何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3、组织组内教师每人上了一节展示课,并推选生物老师李红代表本组参加了县级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大推进了我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性。
4、推选化学老师冯宜芳、生物老师何明义代表各科教师参加校内“高效课堂”汇报课。
5、坚持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积极研讨教案的制定和修改。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案的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教案、课件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原因是制定教案、课件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讨,不少教师没静下心来去精心设计。
2、课外学生的自学经常是个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不能有效地落实。主要是学生的自觉性差,课外能完成的人极少极少。
3、教师课堂教学没认真准备,没熟悉教案、教学的流程,导致随意性强,按自已的经验去完成教学任务。没将学案和教案有机的统一,形成了两张皮。
三、后续研究的方向
1、改变学案、课件编制流程。尝试采用“集体研究——主备人备课——集体研究——主备人改备——个性化备课”。
2、加强备课的管理。要求各位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好学案、课件的编制工作。
3、将课外自学调整到课堂。将整节课分成几大块,并设计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在课堂内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案。
四、推荐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合评”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课堂评价
自主学习即根据自学提纲,自已预习教材,自己完成学案。合作交流即根据完成学案的情况,有疑问的在小组内由小组长负责解决,存在共性问题的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即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通过小组共同合作进行探讨。
课堂评价即本节课学完后,对本节知识进行检测,以便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总结本节课教与学中的得与失。
这个模式可根据课的内容适当调整,可实行整节课,也可将整节课分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按此模式操作。
这个模式不仅适用于新授课,还适用于练习课、复习课。在练习、复习课中可让学生根据本节、本单元的知识提纲,让学生自主学生、合作交流,将练习、复习课中需指导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进行课堂评价。
第二篇:理化生教研组“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记录
理化生教研组“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记录
2012年3月6日,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开展了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与会教师结合近期所听的几节公开课,畅谈了自己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
尹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断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情不够了解,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灵活,这一点突出体现在练习课上。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有了一些解决方法,知识落实在课外的预习、练习中等等。此外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从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学到了不少。
刘老师谈了需要独辟蹊径;设计课堂教学要整体构思,做到前后呼应;要设计高潮使整节课凸显亮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上出每个年级的特色,要考虑了同学的学情。
最后,教研组长杨老师作了题为《追求课堂高效的多种途径》的总结性发言。认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光靠一个设计得紧凑严密、滴水不漏的教案是不够的,教案的实施是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之后,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增长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开拓了思维,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的高效牵扯到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及反馈等多种教学因素,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本次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方面面,是对新课改的一次理论升华,对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向意义。
理化生教研组
2012.3
第三篇:理化生教研组“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记录
理化生教研组“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记录
2011年11月25日,理化生教研组开展了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与会教师结合近期所听的几节公开课,畅谈了自己对“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
尹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断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情不够了解,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灵活,这一点突出体现在练习课上。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有了一些解决方法,知识落实在课外的预习、练习中等等。此外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从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学到了不少。
刘老师谈了需要独辟蹊径;设计课堂教学要整体构思,做到前后呼应;要设计高潮使整节课凸显亮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上出每个年级的特色,要考虑了同学的学情。
最后,教研组长杨老师作了题为《追求课堂高效的多种途径》的总结性发言。认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光靠一个设计得紧凑严密、滴水不漏的教案是不够的,教案的实施是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之后,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增长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开拓了思维,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的高效牵扯到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及反馈等多种教学因素,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本次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方面面,是对新课改的一次理论升华,对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向意义。
第四篇:理化生教研组总结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组教师在上级教研部门,我校领导的热心关怀和具体指导下,积极进取,团结协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勤恳耕耘,默默奉献,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加强校本教研,促进理、化、生教学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改更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改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坚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面对新课程改革大潮,理、化、生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的充实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时间——学习”的循环反复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我们组织订阅并学习相关杂志上有关新课改的文章,利用网络搜寻并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和追踪新课改的动态,正确把握理、化、生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并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提高备课质量 为保持我校优良传统,我组教师分别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年级,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我们采取由执教老师构思,写出简案,然后同课头教师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思路,想法、看法,课后共同分析、反思。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相互交流,也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理、化、生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3、利用听评公开课改进教学
我组每学期每人至少一节公开课,准备课时,先由执教教师先说,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设计本节课,执教教师再讲课,同组教师听课,同组评课,通过这样的形式,互相交流,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总之,通过“三课活动”凸现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老带新”的接队子活动。
二、强化常规工作,严格管理制度 依据学校要求,我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1、严肃听课、评课、考勤、材料上交等制度纪律,全组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2、严格评价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学校考评细则,做到了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工作;备课、作业、学习总结、听课记录、理化生的记录等工作,这样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三、重视备课工作、凸现合作精神 我们理化生教研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他们都把教好所接的的班级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在常规教学中我们相互探索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把精心准备的东西无私的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尤其在历年的中考过程中,要求要有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扎实开展复习工作,有时发现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借鉴,彼此都没偏私,在找题出卷子方面大家都能愉快地分工合作,在这些工作中我组教师工作做得很到位。
总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半年来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1、教学中还存在着“死教书、教死书、把书教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从生活走向理化,从理化走向社会”在STS教学中还较为肤浅;
3、部分教师给自己“充电”不够;
以上是对这半年工作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组会进一步努力,会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使我组教研、教改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理化生教研组总结
理化生地教研组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组教师在上级教研部门,我校领导的热心关怀和具体指导下,积极进取,团结协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勤恳耕耘,默默奉献,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加强校本教研,促进理、化、生、地教学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改更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改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坚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面对新课程改革大潮,理、化、生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的充实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时间——学习”的循环反复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我们组织学习有关新课改的文章,利用网络搜寻并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和追踪新课改的动态,正确把握理、化、生、地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并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提高备课质量 为保持我校优良传统,我组教师分别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年级,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我们采取由执教老师构思,写出简案,然后同课头教师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思路,想法、看法,课后共同分析、反思。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相互交流,也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理、化、生、地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3、利用听评公开课改进教学
我组每学期每人至少一节公开课,准备课时,先由执教教师先说,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设计本节课,执教教师再讲课,同组教师听课,同组评课,通过这样的形式,互相交流,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总之,通过“三课活动”凸现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老带新”的接队子活动。
二、强化常规工作,严格管理制度
依据学校要求,我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1、严肃听课、评课、考勤、材料上交等制度纪律,全组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2、严格评价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学校考评细则,做到了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工作;备课、作业、学习总结、听课记录、理化生的记录等工作,这样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三、重视备课工作、凸现合作精神
我们理化生地教研组有七位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他们都把教好所接的的班级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在常规教学中我们相互探索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把精心准备的东西无私的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尤其在历年的中考过程中,要求要有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扎实开展复习工作,有时发现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借鉴,彼此都没偏私,在找题出卷子方面大家都能愉快地分工合作,在这些工作中我组教师工作做的很到位。
总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半年来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1、“从生活走向理化,从理化走向社会”在STS教学中还较为肤浅;
2、部分教师给自己“充电”不够;
以上是对这一年工作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组会进一步努力,会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使我组教研、教改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理化生地科组 6月24日
理 化 生 地 科 组 总 结
理化生地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