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总结11-12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 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信息技术总结2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围绕学校“以扬长教育思想为基础,确立扬我之长工作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研讨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电教工作达到预定目标。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以教务处“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加强交流和学习,与兄弟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到一些名校听名师讲课,有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管理好电教设备,责任第一,我们学校现有机房1个,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3、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制,落实电教管理等效课时制度,科学合理设置电教管理岗位,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制定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使电教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好工作记录和设备台帐工作,树立青年教师积极有为的进步形象。
4、管理好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开通以来,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我们组更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好网络资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放微机室以供教师查阅资料,学习,并积极培训老师上网知识。
5、抓好电教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使用登记表册,做到节节登记,清晰明了。对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以往的表册,严格按制度落实,做到课前定课,课后登记,不定时检查统计,上报统计结果,切实配合学校年终对教师的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有理有据,不弄虚作假。
6、积极推荐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这一学期,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今后,我们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本组教师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信息技术总结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可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会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由于我原来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掌握不是太系统,加之首次上信息技术课,在教学方法及经验方面难免不足。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半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心得体会。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如在教学四年级拼音输入法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让电脑来帮助你们做题?学生兴奋的说当然想了!用电脑来输入一些基本的汉字可能大家都掌握,但你们知不知道电脑还可用来给汉字组词,当我给学生演示后兴奋得直拍手,都激动的说原来电脑还有这么多秘密,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也好激动。还有在教授六年级的网页制作时,我先把自己做的精美网页给学生展示,并出示了一个自己写的留言本,同学们在课堂上用留言本可以方便的匿名留言、交流,学生的学习网页制作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都表示要开发自己的网站,做自己的留言本,用来跟同学们交流,有几个同学还想到了做一个聊天室。
2、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时,我先到语文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课文中需要的学习资料,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教学生在“百度”网里搜索关于“圆明园”的图片、课文的生字,词语和词语解释等,有些学生搜到了大量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加深了对圆明园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文,又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真是一举两得!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已在网上查找资料,呵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居然在“百度”网里搜索到了 “连连看”、“对对碰”等等一些“在线小游戏,”在网上玩起了游戏了!我真是服了这些小机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发到我的FTP空间上或是网站上,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有一件作品“发表”了,感觉会怎么样?以我们自己的体会就可以知道。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FrontPage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FrontPage时,我首先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页作自我介绍,网页中使用了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而且告诉每学生只要能上网的电脑就能看到这个网页,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或是介绍自己班集体的网页,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网页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超连接是怎么一回事,鼠标、时间的一些特效等等,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怀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随心所欲的制作简单的网页了。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六一节目排练等。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2004年现代教育技术
工 作 总 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我校教师的共识,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使其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课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目前,我校以三位计算机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通过不断改组、充实和完善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一个从上到下比较健全的格局。在人员分工上,做到人尽其才,职责明确,有分有合。校长主要负责规划设计、硬件建设、政策制定和人员配备;每日行政值班主持学校内网日常管理,年级组、学生版主主持外网日常管理;教导处分管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学校除了不断提高学校信息组人员的业务素质外,还聘请有专长的家长为信息管理出谋划策。
2.与时俱进,开展培训。
决定设备效益发挥的是“人”,发挥设备效益的途径是“用”,培训是“用好”的前提。我校对教师的培训包括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做到全员参与、内容落实、分层提高、与时俱进。在理念方面,我们要求教师树立三个观念:网络资源观(网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技能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效益观(我们从事工作和研究,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或成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将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列入继续教育内容。我们建立了校本培训机制,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至2004年底,全校90%以上的教师都通过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
随着校园网功能的开发、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又采取了“菜单式培训”和“工具式培训”相结合的持续培训模式,教师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帮助教师从被动使用到主动乐用。
3.完善制度,营造氛围。
学校制订的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意识、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在教师队伍培养中提出着力打造一支能将“传统教学艺术同现代化教学手段融为一体”的青年教师队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度规定。如35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在网上撰写教学反思,资深教师在网上评阅、交流;每天要用校园网络平台上课、布臵家庭作业;校内各管理层之间计划、总结、通知等公文传送一律通过局域网;定期检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并公布检查结果。二是措施引导。《学校教科研奖励条例》规定课件获奖与论文获奖奖励标准等同。三是活动激励。将每年一次的学校课件展示及评比活动制度化。四是榜样示范。校级领导率先实现办公无纸化,组织教职工学习、召开各类会议报告都使用多媒体。这些都为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人文环境奠定了基础。
4.软件配套,促进应用。
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教育信息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硬件建设上,我们由过去的“偏硬”转变“偏软”,提出 “硬件、软件两手一起抓” 的策略。软件建设采取购臵、合作开发、自己制作等办法。学校先后购买了与国标本相配套的所有学科教学软件,相关影视教学资源,还与专业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度身定做开发适应本校的校园网管理平台软件。
这些软件为校园网功能的开发提供了软件支持。学校还制订措施,鼓励教师自行研制教育教学软件,一批教师参加全市信息技术比赛,共有7个软件获奖,其中一等奖4个。
5.科研先导,开发应用。
学校网站建设是校园网功能开发与利用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网站建成“对内辅助学校管理、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对外树立学校形象、加强社会联系,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校网园师生大家建,边研究边应用边开发的是我们建网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全校师生参与了学校网站及班级网页的建设,邀请学生当校网园版主的作法更是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同,省少儿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2004年4月,我校省级课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通过了省专家组的中期评估,得到好评。专家一致认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校本性原则,建设能充分满足教育、管理需要,是能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网。在建设中应用,在应用中建设,师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学校网站的建设正在向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助教、助学的方向努力。学校将每周工作安排、各类通知、公文都放在局域网上,还利用自行开发的管理软件,对影像资料、教师论文与课件等实行网络化管理。许多教研组将一些试题、教案、课件放在网上,以便教师间交流共享。一些教师还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心理辅导,拓展了教育的途径。2004年,我校被评为南京市校园文明网络室。
6.主要成效。
(1)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臵,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分步推进的原则,使新增设备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老设备通过改造同样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以较少的钱建成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运用平台。(2)更新观念,锻炼了队伍。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也是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其实践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工作效率提高的过程,更是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3)拓展科研领域,开发了一批有价值的课题。目前,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项目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研究、运用现代媒体开展学生健康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等。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总结2
2009—2010学年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李宏生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学初的工作计划。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我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教学方面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搞好课改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备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寻找好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习、提炼、再加工为我所用。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从行动上,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次评价初都要对学生、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教师顺利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牺牲休息时间,陪着学生、教师进行评价,从旁指导,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进度、效率。
三、校务工作
校务工作相对于教学来说是繁重的。每一次的校务材料搜集、处理、打印、上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个任务都能顺利地完成,辅助领导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校务工作。每天都在上课、打印材料、处理学校、同事事务间忙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我深深感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信息技术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深入研究为我校信息技术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 周元兰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实现角色转变,培养信息意识
现在在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深,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等各种角色。这样的教学课堂教师的行为就是一种权威性,很自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特别是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我们应确立‚教学相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它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
二、把握学科特点,科学获取信息
社会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的知识、技能更新越来越快。纵观各个历史时期,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到的具体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而能力一旦形成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时时处处有用。我们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有80%以上的内容是应用软件的学习,在教法上,一个软件仅仅是一个载体,通过它能使学生学到一类软件的基础功能的基本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有共性的基本功能上,注意使学生通过某一软件的学习后,把能力迁移到其他软件和知识的学习中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习惯,终生学习的态度。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重在教给学生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自学,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获取,养成自学的习惯,做到课前预习,即对教材进行自学,能明确基本操作方法,并利用课后时间自我探究,对课堂知识进行加深、扩展。二是让学生学会动手,在教学中从操作、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反复讲述。课余可按班级轮流让学生上机实践,自选操作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只在作现场作指导。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科学地、合理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从小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提升学生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软件巨头比尔〃盖茨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独立操作能力‛、‚‘任务’探索能力‛、‚迁移能力‛。例如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中的制作书签一课的教学,我就是从收集书签开始,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书签产生兴趣,并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再集中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使学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书签。这样的教学需要学生收集各种资料,自己进行加工处理,得到想要的信息内容,为自己的课堂提供相关素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不以作用于学习者的未来为主要目标,而是定位于服务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定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以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去认识在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一个良好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督促者的重要角色,要不断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