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打篮球教学设计说明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4课《打篮球》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德胜小学 张远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在学生学习了13课《玩气球》认识了空气的性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空气研究的课。《打篮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让学生通过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注射器里的空气” 和“给瘪的篮球打气”,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空气的其他性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探究与发现:
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
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法的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小组器材:注射器、橡皮等。演示器材: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课件展示浙江某幼儿园的小朋友篮球比赛运球的场景并提出问题: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上台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和充足气的篮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打篮球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篮球充气后会弹起来与社会的关系,体验空气科学的发展。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提出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引出“注射器里的空气”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汇报,让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1、研究拓展:给瘪的篮球打气
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观察并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
3、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1、说说运球时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
2、课件展示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在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利用压缩空气洗车、给轮胎充气的场景。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这节课的板书,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抓住重点板书课题和最后总结空气的性质。
第二篇: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4课打篮球教学设计说明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4课《打篮球》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执教: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 刘绪龙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在学生学习了13课《玩气球》认识了空气的性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空气研究的课。《打篮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让学生通过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注射器里的空气” 和“给瘪的篮球打气”,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空气的其他性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实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实验,尤其对实验的细节还是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探究与发现:
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
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法的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小组器材:注射器、橡皮等。演示器材: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课件展示浙江某幼儿园的小朋友篮球比赛运球的场景并提出问题: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上台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和充足气的篮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打篮球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篮球充气后会弹起来与社会的关系,体验空气科学的发展。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提出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引出“注射器里的空气”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汇报,让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1、研究拓展:给瘪的篮球打气
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观察并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
3、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1、说说运球时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
2、课件展示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在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利用压缩空气洗车、给轮胎充气的场景。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这节课的板书,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我抓住重点板书了课题和最后总结的空气的性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下几点: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科学打篮球教案
课题:
14、打篮球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
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知识:
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是怎样利用空气性质的。教学方法: 观察研究。教学准备:
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注射器(活塞密封好)、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1、课件展示校园里打篮球的场景。
打篮球是我们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
2、让学生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足气的篮球,汇报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感觉。
二、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行猜测。(学生分组猜测,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来,教师可以执照课本第47页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体积的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开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刻度。
3、汇报讨论。注射器内的空气有哪些变化?注射器内空气占据的位置为什么变小了,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研究拓展
引导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来进行实验,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全班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
三、总结与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
2、教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
3、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课外研究。
四、知识应用
1、解释拍球时看到的到现象。
2、想一想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压缩空气,并说说压缩空气在这些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打篮球》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打篮球》教学设计
南漳县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
尹松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是怎样利用空气性质的。教学方法: 观察研究。教学准备:
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注射器(活塞密封好)、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1、课件展示校园里打篮球的场景。
打篮球是我们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
2、让学生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足气的篮球,汇报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感觉。
二、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行猜测。(学生分组猜测,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来,教师可以执照课本第47页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体积的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开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刻度。
3、汇报讨论。
注射器内的空气有哪些变化?注射器内空气占据的位置为什么变小了,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研究拓展
引导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来进行实验,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全班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
三、总结与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
2、教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
3、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课外研究。
四、知识应用
1、解释拍球时看到的到现象。
2、想一想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压缩空气,并说说压缩空气在这些物体中起什么作用。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后坝小学:潘胜莲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201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