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一、教研目的
1、探索园本教研活动的模式,深化并拓展教研活动。
2、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学会反思,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并把握其作用点与作用时机,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4、切磋交流信息技术技能,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前期准备、活动时间、地点、对象 1、11月17日,确定参与执教教师名单,提供语言教学活动故事“甜蜜的家”,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执教年级,各人撰写活动设计。2、11月21日,执教教师在五幼集中备课,讨论各年级教案“甜蜜的家”;扫描图片、发邮件给执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3、12月6日,执教教师在典雅居幼儿园试教,现场研讨调整活动设计,指导录音技术。4、12月7日,各园调整教学课件。
三、活动的方式与过程(活动精彩片断实录)
(一)活动方式:
1、观摩教师抽号入场观摩活动
2、集体教学现场观摩
3、现场研讨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4、现场抽号,观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活动,形成上下互动。
(二)活动过程: 第一版块:开场介绍 开场:
徐:我们知道,现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参加现场教研的老师来自我们区不同的幼儿园,有执教的老师,也有积极参加但非执教的老师,欢迎!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吧,请大家进行一个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
(1)南京市第五幼儿园徐老师(2)南京市典雅居侍老师赵老师(3)南京市江心洲幼儿园倪老师李老师(4)南京市第五幼儿园巫老师张老师
2、选材介绍
(1)故事的来源:东方宝宝 2006.4《甜蜜的家》(2)选择故事的目的:
可以说很多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是因为动画片有情节,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情境,选材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因此我们考虑再三,决定选用故事“甜蜜的家”作为本次语言教学的教材。这样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二版块:心灵对语
就本故事谈谈课件设计的依据?课件运用的策略?效果怎样?问题在哪里? A: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根据三组对话为重点,在三组对话中设计了动画,其他都用了图片。设计时从角色对话为出发点,用课件作为辅助,在情景中进行角色对话表演。问题:幼儿跟读时比较混乱。
徐:建议——幼儿跟读时,在声音无法消的情况下可将声音最小化。
B:设计之初了解了故事,对大班幼儿比较简单,请大班幼儿创编故事。课的开始请幼儿看故事,将故事的结尾提到前面,让幼儿了解家的情感,为了目标服务,将故事进行了调整。通过房子在外形上的变化,让幼儿感知房子在前后的变化。问题:房子在前后的变化上,无法让孩子感知家的温暖。
C: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对话对孩子是个难点。将难点前置。设计了三个游戏,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通过动画、动作、音乐三方面感知三个动物形象。使用了重难点前置、游戏化的策略。问题:音乐的选择上,孩子们进入了家之后,选择关于家的音乐,让孩子感知家的温暖、温馨。
徐:制作课件过程中,大家是如何选择背景音乐的?
A:设计初思考悲伤和欢快的音乐进行情境烘托,最后选择《让爱住我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D:课件准备很费心,从幼儿的年龄角度去设计。小班在意烘托家的温馨。中班重于幼儿语言角色。大班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E:教师重视故事情感方面的提升和体验。问题:反观自己的设计,体现情感方面的学习还不够。
F:现代技术教学运用到教学中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通过活动,课件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如何充分开发课件资源,徐:教师应该提前预设几个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到课件中,丰富活动。幼儿园大多以动画、游戏的形式出现,要将各种知识点融于课件中。
23号教师:三个老师制作了三个不同的教学软件,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有些电教手段还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希望五幼能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42号教师:教师选择幼儿的年龄层不同,课件让三个活动出彩。第三版块:智者见智 徐:有这样一种看法:“故事画册本身已经具备了色彩、画面的效果,再运用电教手段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你是如何理解的?
A:图书和课件的教学效果不同,图书可以培养安静,课件在视觉上冲击。
B:课件给孩子直观的学习
C:图书可以让大班的孩子有早期阅读的价值。小班的孩子没有观察的水平,在小班,课件的教学价值比图书高。课件的受益时间很长。12号教师:课件和图书有本质上的区别,小中班更适合运用课件。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适宜用图书。
24号教师:课件的动态适合小班幼儿。大班的孩子适合运用早期阅读。孩子可以运用思维理解图片,发展孩子的扩散性思维。
徐:活动中可以运用视频,不一定要做课件。
徐: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其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D:最大的价值就是小朋友在活动中更快、更有兴趣的学习本领。C:可以使课程更好的整合。音乐、语言、情感的整合。B:让孩子有直接的感受,可以用课件讲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受能力比使用图片、教师讲述更好。让孩子了解社会,走在社会最前端。图片、图书是静止的。
倪老师:电教手段是服务教学,从属于教学,主角是教学。信息技术不能抢教学的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为了达成目标。信息技术是为了完成目标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是服务教学,烘托教学,有助于幼儿对教学的理解、目标的完成、重难点的达成。阅读是对人思维的一种促进;信息技术是架设一个理解的情境。第四版块:快乐分享
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有些夸张。可是制作课件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痛苦总是伴随者幸福,制作课件的过程是有些痛有些苦,可是当精美的课件呈现在眼前,吸引了几十对乌亮的小眼睛的时候,你还会说苦吗?下面进入互动环节快乐分享。
1、现身说法—录音技术介绍 分享交流:使用了什么方法录音?
A:用MP4录音出现问题,用麦克风在电脑上录音,孩子和老师一起。B:用MP3录音,选了安静的环境,直接插入PPT。(演示MP3录音)
C:用电脑的录音机录音、和音乐混声、插入文件。
2、现场演示声音的录制(1)Mp4录制声音
(2)演示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录音机的使用方法(编辑声音、插入声音、与文件混音等)活动小结:
徐:3-6岁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而多媒体课件就象是一座桥梁,把幼儿形象思维与所学的抽象知识有效地嫁接起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也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教研活动就到这里。我想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吧。这次教研活动得到了典雅居、江心洲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也感谢区进修学校、托办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感谢进修学校倪主任的精心指导!更感谢承担本次教学研讨执教的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
四、专家(教研员)引领(评价)
今天教研活动就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这个主题,从选材、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课件的趣味性以及课件呈现的时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讨论,不仅仅是以技术手段的精美与否为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为教学服务的一种功能的体现,即运用时机、运用效果、重难点的突出、强化及解决。只要我们重视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形式、方法,也重视了运用时机和策略,信息技术手段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大价值。
五、活动反思(成功与不足:课堂效果、幼儿反响、观摩教师反响;教学方法、策略比较;教学媒体使用的比较;教学理论的支撑)
(一)成功与不足:
1、执教教师能认真分析、把握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出语言学科特点。如小班重点是通过欣赏故事,体会“家”的温暖和幸福,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积极参与游戏,对活动感兴趣;中班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大胆创编角色对话“我的家在„„”;大班则根据故事情节、线索,迁移已有经验,用较连贯的语言续编故事。
2、能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制作课件、画面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突出主题。如:小班感受“家”的孤独,用了“二泉映月”作为背景,虽然幼儿不懂“二泉映月”,但是配上流泪的“小房子”图片,个中的气氛幼儿自然就感受到了。中班在感受家的温暖时,加入了非常有甜蜜爱意的“让爱住我家”背景音乐,欢乐祥和的“家”氛围,在幼儿的活动中荡漾。
3、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及教学内容,考虑课件呈现的时机和呈现的方式,运用色彩、动画、声音来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小班主要利用课件设置游戏情境,中班突出角色的对话,而大班设置问题悬念,引发幼儿续编。
4、三节活动都经过从个人备课到集体备课再到试教调整,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不断反思。相互之间虽不熟悉,却也能真诚交流,为调整活动主动献计献策,形成了研讨、反思四人学习型组织,并结下了友谊。
5、本次教研活动是突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因此事先作了充分的考虑,在计划中特别显现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带头、辐射作用。如:录音技术手段的运用,既有常规的方法,如,Mp3,MP4,又有用电脑、话筒直接录音,去渣留纯,以及剪辑、混音等技术的使用介绍。这些技术虽然不是多高深,但是用精用好,还得在实践中多摸索,多积累,其中也有不少的别别窍。通过技术切磋交流,也为姐妹园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学习机会。
6、由于教师教龄及个人教学经验不一,对课堂的把握、驾驭能力不一样,由此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也会有些影响。从现场教学来看,个别活动显得有些沉闷,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被调起,挑战性不够。教师还不能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活动方案。
第二篇:“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反思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反思
泸西一中政治组课题组
《诗经·小雅·鹤鸣》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借州上参赛课和教研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的机会,我有幸和卓蓉、张海梅两位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同上一节课(必修2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并从中学习经验。本文从个人视角对此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旨在从研究活动中总结得失,虚心借鉴学习另外两个老师和整个教研组宝贵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专业成长。
一、进行集体备课,求同存异
为给本次教学明确主攻方向,帮助我们更好的发挥个人所长,教研组就教学内容的布局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组织了集体备课。
此次集体备课在大致方向上努力求同:教学资源方面,三位老师共同准备资料和相关素材,实现资源共享;教材处理上,均采取相似的策略(“民主实践”部分知识包含“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两部分,均采取重点突出一块知识的学习,带动另一块知识学习的策略,最终结合学情分析“泸西县是农业县,人口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对农村也了解”的情况,决定以“农村居民自治”为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活动设计上,一致认定本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应放在安排学生活动,创设情境,体验民主管理,体会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上。
集体备课既要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要强调发扬教师的个性。教研组长张敬春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对我们三位教师在内容把握上的求同表示认可,同时允许并鼓励存异,强调个性化教学,以“我”为主,突出同课异构中教学组织的多样性。集体备课后,我们开始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保证我们能表现自己的风格,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指导教师及组内其他教师并未对我们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进行过多的指导。结果表明,这一做法,事实上达到了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估比对的目的,这才是课例研究最原始真实的宝贵资料。这一环节真正让我领会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明确方向,高效备课,各施所长,个性教学。最终我和另外两位老师的主体教学内容相差不大,但是具体的教学情境预设和问题设计则各不相同。其中,卓老师追求教学贴近实际,为搜集教学中的一手资料走访了学校周边的多个社区,并用相机等及时记录了影像资料,其教学设计对我触动很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很显然,对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方式教学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吸引力无疑是致命的,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带来的碰撞迫使我去比对和反思自己与他人的不足之处,也真正让我感受到同课异构活动中“异构”的强大魅力。
二、教师课前说课,未雨绸缪
以往的大部分说课事实上都是课后说课,我们对这种说课方式虽然习以为常,但是有的说课仅仅是对所上内容的简单重复,时效性并不高。追求实效的说课要变课后说课为课前说课。对听课者来说,通过执教者的课前说课可明确听课任务,使听课时有关注的中心,思考的重点,听课效率提高才能使课后评课做到评之有理、言之有据,避免评课出现执教者得不到启发,参会人觉得无聊乏味的情况。对执教者来说,课前说课可切断课后说课“补救”课堂不足的后路,促使执教者更加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同课异构最大的优势是:就相同的课题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不同处理、不同设计、不同呈现及不同效果,让参赛和观摩教师既有对比和比较的可比性,又有借鉴和学习的参考性,对教师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有直接的触动和促进作用。但后上课教师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优势给教研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上课和评课的高效,我们的做法是变课后说课为课前说课,“既听你是怎么说的,更关心你是怎么做到你所说的”,课前说课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三位教师课前各进行了约五分钟的简单说课,基本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听课教师也了解了上课教师的意图,对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课堂关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课堂实施及观察、收获和发现。
通过对三位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了诸多的优点,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聚焦记录当中部分优点和问题,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共同探讨和共同反思。
1、课堂呈现异曲同工
(1)教材处理基本合理,均突出重点但各具特色。教材处理采取相同的策略,民主实践部分采取重点突出“农村村民自治”的学习,带动“城市居民自治”学习的策略。这样的处理符合我们农业县农村学生多的学情,但具体实施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一位教师用知识目录的方式,类比推理让学生总结城市居民自治知识;一位教师以问题单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发现和完成知识学习;一位教师直接以存在错误和问题的材料呈现,要求找出错误之处这种方式体会城市居民自治。三种处理指导思想和总体策略相同,但具体措施和方法上各具特色,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和魅力。
(2)课堂设计环节完整,结构紧凑。三位教师的课堂结构基本一致,大体都遵循:“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质疑讨论——发现总结——知识小结——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顺序,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学生的学习配合很默契,可以看出三位教师的课堂功底是很扎实的。
(3)情境问题预设巧妙,生成自然。村干部选举有人贿选你作何选择?如何解决农民饮用水不卫生的问题?如何长效解决农村垃圾乱丢乱放的问题?村民集资的资金的使用与监管等?这些情境问题的设计,使得三位教师的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纷纷建言献策,有的同学还现身说法,具体讲他们村存在的问题,具体讲他们村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
(4)课堂活动安排合理,参与体验,贯彻三维目标。基于上面情境问题的设计,模拟村委会的选举、村民会议的决策、村规民约的制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简单的体验了一把“村官瘾”,充当了一回“村民”,一方面对基层民主自治有相对更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身边事情的关注和关心。很好的契合了这一课的主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三位教师的课堂实施中发现的共同问题。
(1)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但在环保高效还可再研究和改进。例如对教材第一目情境导入“基层民主自治历程”的处理上,教材以年份、重大事件及法律颁布把基层民主自治历程呈现出来。但三位教师均把它通过PPT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PPT完成问题,结果那么多的文字,密密麻麻的让学生看来很是费力,属 于典型的出力不讨好的处理方式。建议PPT呈现所要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阅读教材即可,这样既避免教师重复而低效的劳动,也方便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当然,对多媒体运用的选择、方式等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2)课堂设计环节严谨,稳妥有余创新稍显不足。也许是比赛选拔求稳的影响,也许是集体备课带来的后果,抑或是平常的课例研究形成的惯性,三位教师的课堂实施,在结构和环节上,出现稳妥有余创新稍显不足或者大胆闯大胆尝试的劲头不足的问题。具体说,“同课异构”的“异构”上差别还不是太大。例如对村民自治的学习,都是按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四个小环节的顺序分别举例或者探究,最终形成对村民自治的整体印象,这么处理好处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也许是考虑时间因素,三位教师在这四个小环节的推进中花费时间最多者为15分钟,最少者仅为10分钟,时间的长短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这四环节上三位老师都是平均用力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每一个环节体验和感悟都似蜻蜓点水,导致对村委会作用体会就不深刻,最终对基层民主自治意义的体会也就谈不上深刻,难以落实公民政治参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政治生活》的学习,知识理解不是问题,相信才是最大的挑战。建议一例到底或者四个环节中安排突出当中其一,或者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把某问题展开深入,正反两方面例子强化等,让学生进入情境问题中,探讨并提出相对科学和可行的措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效果应该比平均用力要好的多。比如新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其实牵涉决策、管理和监督,但重点突出决策或者管理,让学生进入角色,就垃圾分类、垃圾摆放、垃圾运送处理、资金来源等集中探讨,课堂的气氛可以更好,效果更实在。
(3)课堂活动安排基本合理,但细节还需雕琢。比如模拟村委会主任的选举,简单确定提名候选人二人,候选人三句话演讲,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选出村委会主任,选举结束。作为课堂活动,这样安排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是可以的,课堂观察看得出来学生也很兴奋,但这么一来可能产生几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认为村委会选举就是如此这般不严谨不严肃,整堂课的基调就被这个不严谨的活动定下了,影响后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最终甚至影响学生对民主政治的正确判断。建议出示一下村委会选举的标准程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态度。
(六)评课议课、聚焦研究。
让教研组教师尤其是三位执教教师高兴的是,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长和一名副校长参与了听课和评课活动,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三位执教教师也是不吝赞美之词,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课后评课,聚焦教材处理、导入设计、活动安排等重点问题,这是我们课例研究时评课的做法。由于此次活动还肩负选出代表参加县选拔赛的任务,所以评课还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上面听课总结重复的就不做分析。
1、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体现。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当中,新课改之后的高考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竞赛,贯彻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方法必然成为大赛的指导思想。所以评课时我们考虑了这个因素,觉得三位老师均能坚持和贯彻诸如以学生为中心,开发课程资源,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等新课程理念,运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年轻教师善于学习的特点。但也暴露了部分问题,显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还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加深和体会,更有待在实践中运用、探索、总结、提升。当中两问题比较明显:(1)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与价值挖掘需要提高。三位教师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是是小组内部分工任务不明确。没有小组长,小组讨论如何组织?没有小组讨论记录员,交流时依据的是小组成果还是发言人的成果?另外,展示的机会很少,则小组讨论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判断小组讨论的效果和成果?没有评价和评比,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靠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在三位教师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给我们的印象,不客气的说就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2)自主学习。A教师以知识单为核心,强调对民主管理的理解;B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自学;C教师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民主管理。自主学习各有千秋,前两个方案更类似于预习,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可能更直接。C方案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一部分问题自主学习解决,一部分问题无法解决,可留到小组合作或者教师讲解在解决,既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课堂的调动与控制。三位教师都是借班上课,而且是课前才知道在哪个班上课。这么做的弊端是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不深也不全,好处是可防止私下操作 5 的可能(如提前让学生知道问题等当然,他们不会这么做),也有利于考察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例如,一个问题有三方面的答案,但学生只回答出其中一方面,究其原因,可能是受情境问题的限制,可能受学生知识见识的限制,也可能是学生思维存在问题,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和设问,也可引导学生回忆类似知识补充相关知识,或者举例引导思考,也可多角度提示这类问题要考虑的因素等,这样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会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点上要注意防止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提出问题后,不注意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不断的提示、暗示、甚至亲自上阵解决问题,给出答案(偶尔为之亦可以也属正常,但绝对不能是常态),教师的控制太强,属于“越位”或者“错位”。一种是提出问题后就等着,等不出答案等不出结果也不能进行调整和引导,或者学生信马由缰偏离主题也不进行干预,教师太过放任,属于“缺位”。三位教师的课堂,这两种极端都未发现,很好。总的来说,希望教师的课堂语言更精炼一些,对学生的提示和引导更自然一些。
二、同中求异,取长补短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同中求异的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本次授课中,我们三位教师都讲一个共同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课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但是在上完后有很多地方确是迥然不同的:
教学风格不同
卓蓉老师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通过几个相关联的探究活动串成,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活动的设计偏重形式而淡化了内容,而没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内容,让内容和形式的更加紧密结合;张海梅老师则更倾向于讲授法教学,稳扎稳打,相对较平稳,课件设计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学的灵活性还稍欠火候;和两位老师相比,我的教学风格居于两者之间,我把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来进行问题教学,但是在授课结束后发现自己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问题设置不够准确到位,有些问题甚至是为了问题而问,问题没有真正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明显落了下乘;
问题和问题之间的衔接过于生硬,痕迹明显,需要进一步雕琢构思; 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到位,由于课前想着要把相关知识点完成,导致有些平均使力,重点不够突出,进而也造成时间不够的问题。
教材处理不同
对教材处理的不同处理同样可以看出不同教师的授课思路,在讲开始的自治历程时,我和张海梅老师用的笔墨稍微多了些,而卓蓉老师却是一笔带过,事后我想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又是非重点,大可蜻蜓点水,把重心放在后面的基层民主自治上显然要更好些。在这一点上卓蓉老师显然比我们要明智得多,今后我会更专注地处理教材内容,经过深思熟虑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不会再过多的计较微笑的芝麻而错过西瓜。
异中求同,共同进步
虽然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不同,但是在我们三个老师身上我还是找到了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共性问题,我们会一起参详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都不够老到
本次授课的三位教师都是年轻教师,虽然在教学形式方面都有与时俱进、教学设计上相对而言较理想、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共同点,但是和老教师相比,在重难点的把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过多的关注活动设计的环节而无意中弱化了重点,难点也没能很好的突破。另外,在学生引导,设问启发方面还不能游刃有余。我想这些是一个想起积淀学习的过程,我们会以此为契机,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教学核心内容一致
虽然环节设计各不相同,但是整节课下来,我们三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内容产不多却是一样的,这说明了参考课标,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后的备课提供了一些帮助。
3.教学的艺术性需要努力去学习
在讲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我们三位老师都用了差不多同样多的时间,事实上在课下我发现了,村民自治讲完了,自治的方式就已经成型,讲接下来居民自治完全可以带学生依葫芦画瓢,而没有必要一个一个顺着讲,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更有效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性。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花烂漫的春天,我们又迎来了我古鄯片区同课异构校际历史教研活动。在此,我代表总堡乡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我校马澳星老师、李海鹏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二节精彩的历史教学展示课,感谢她们的精心准备,辛勤劳动。
今天会议流程是这样的:
1、以学校为单位同伴相互交流5分钟对观课情况进行汇总。
2、由我校马澳星老师、李海鹏老师对自己这节课的理解,设计的思路,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预设的达成度进行教学反思。
3、片区学校历史老师根据各自观课点交流发言。
总堡-柴沟-古鄯-隆治-西沟-东沟
4、总堡乡中心学校李全义副校长总结发言
今天我们举行的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那么两位老师从整堂课的构思设计、师生互动、小组活动、课件设计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师生活动更有时效性?哪位老师设计的哪个小组活动更有针对性?我们始终没有将二个老师的教学效果比个高低,分个上下的意思,因为我们始终就在追寻一种高效的课堂,也是我们举办同课异构活动的初衷。下面我们请二位老师说一下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的思路,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预设的达成度教学反思。
教育界有句名言:交换一个苹果,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一种思想。接下来,就请各校历史骨干教师就按观课点进行议课。总堡-柴沟-古鄯-隆治-西沟-东沟
感谢各位老师的发言,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艺术,但理想的课堂教学和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停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下面有请中心学校李校长对本次的同课异构的交流研讨活动做总结点评。
相信在我们古鄯片6所学校的共同研讨下,在兄弟学校的不吝赐教下,我们定会打造出更多的优质课堂,见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绽放更多的教研之花。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让我们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在同课异构中收获精彩。教育没有领域,教学更不应该有地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同仁们经常到我们总堡中心学校学校来做客,最后,再一次感谢两位作课教师及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 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 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2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320xx年3月28和29日,我校15名语文老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由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讲授相似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参与这次的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陕师大附小王林波老师《童年的发现》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他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在导课部分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交流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王文丽老师的朗读录下来就是教学素材,现场的朗读引来在座所有老师的阵阵掌声。杭州市崇文实验中学的虞大明老师的作文课别具特色,给出材料,用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童话体裁进行创编。小组合作,各尽其能,在短短的5分钟孩子们完成了童话创作。当然这五分钟的创作得益于虞老师55分的精彩教学引导。最后说课环节虞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的:为了学生自信愉悦的习作,我们该做些什么?上海的戴建荣老师的课太精彩了,我个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一堂课,不如说这是一场话剧表演。
《将进酒》在我上学时对它的定位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掌握句式结构,理清字词句的意思,最后再背诵,很枯燥,很痛苦。而戴建荣老师运用了“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的古诗吟唱教学法。老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实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教师把可以托付的内容尽量托付给学生,学生则彰显了巨大的潜能。我觉得不是在听课,是在欣赏语文教学艺术。课堂中没有表演式的花架子,有的是扎实、真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戴老师堂堂一个七尺男子汉,但他温柔的声线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第一位老师,煽动着每一个人的情感。学生大概不懂古诗的平仄,戴老师不厌其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平仄包括有哪几个声调的字,如何处理平仄声长声短,教学生从读到唱到吟,至半读半唱,这节课学得很实在,学生们始终没有丝毫的厌倦,反而沉浸其中更令我耳目一新。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4为了促进“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从根本上强化教师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生本”理念。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赛课”,踏踏实实地经历了“文本解读——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研讨过程。这一过程中,既欣赏到了教师个人的风采,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在比对整合中,促进了专业水平的发展。
一、存同——“生本”理念无声润泽
“同课异构”中,“同课”是教学的基础,即同一文本,相同的教学内容,它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便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而我这里所谈的“存同”中的“同”,是存在于积极倡导“聚焦生本,致力改课”这一大环境下的,学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生本”这场春雨无声地洗礼,我们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我们会用同样的理念来支撑教学。在这次赛课中,我们四人虽然设计不同,但都渗透了“生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针对文本阿联酋今昔环境的鲜明对比,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发现阿联酋变化之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继而再次深入文本,探究原因,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们都接受着“生本”理念的润泽,并实践于教学,这样的“同”,是理念的飞跃,思想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更上一层楼后极目远眺的愉悦。
教师“生本”理念的同,在实践中就会悄然摒弃原先学生机械学习的“同”,利用话题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开拓学习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于是“同”又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发现四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平日创设的自主、合作的氛围下,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渐学会质疑,通过自主感悟和小组交流来商讨问题,在小组的汇报与组际间的补充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会合理选择相关文章加深感悟,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更具时效性,这样的“同”,体现了改课“理论说的通,实践有效果”的无限魅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的“同”性,这些“同”让我们看到了“生本”理念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实效性,更坚定了我们改课的决心,同时,同一理念下不同的展现形式则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价值有所体现。
二、求异——个性思维彰显风采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虽然有着许多“同”,但由于教师个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即是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解析、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课异构正是给了教师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异”让我的课堂绽放光彩!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沙漠中的绿洲》中,作者用沙漠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绿洲的多和美,画面的对比阅读凸显的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勇气和智慧。研读建设绿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全段围绕三句话展开,总起句:“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过渡句:“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中心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我关注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的是什么?是环境的恶劣:没有土、没有水、没有花草和树苗,启的是什么?是阿联酋人民的行动: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我稍做整理,发现围绕“代价”,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就可整合成一个体系,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
2、整体性的教学设计:
鉴于我对文本的认识和课时的需求,我以话题架构学生、文本、课堂,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以“比较阅读”推进教学流程:
⑴、在单元文本的比对中,感受“绿洲”
以小云雀的心愿导入,勾连单元组主题,在与单元课文的比对当中,激发活用学生已知内容,让学生发现创建绿洲不仅存于小云雀的内心世界,还存在于所有人的期盼当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⑵、在旧知新识的比对中,走近“绿洲”
将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学环节紧扣相连,融于小组合作的策略中,先学后交,通过新旧知识的比对,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既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更利于有效教学效果的形成,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词、文、课外资料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绿洲的形成有整体上的认识。
⑶、在鲜明画面的比对中,欣赏“绿洲”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昔日阿联酋和现今阿联酋的对比),运用己有生活的感知经验,通过沙漠、绿洲两幅画面的对比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感受阿联酋变化之大,由感引发思,思考变化原因,由感促读,读中有悟,潜移默化中受到阿联酋人民人定胜天精神的熏陶。
⑷、在“代价”的比对中,升华“绿洲”
围绕“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话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如读句、圈词、批注、赏读等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识,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和我们生活实际中种植花草树木所付出的代价比对,最终感悟出阿联酋人民所花费的代价之大,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整理出板书,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将学生个性的回答整理成一个体系,从中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
⑸、在人文呵护的比对中,追求更美的“绿洲”
通过老师激情的语言,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对大话题进行思考和感悟,在感受阿联酋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基础上,领悟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环保意识的渗透,追求于创建自己心中的“绿洲”。
3、明快的教学节奏:
我希望我的课堂节奏是明快的,这样能够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朗读环节:这里没有土,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植物,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爽爽快快的三个买,不正能体现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花费的财力代价之大吗?这种明快的节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变式朗读方式是我在一次无意间的交谈中听到的,设计时我就设想,在我的教学中是否能够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呢?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土是咸的,水是咸的”“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句式是如此的整齐,明快!于是教学中,我就将变式朗读融入其中“泥土没有——买,买来后挖去;淡水没有——买,买来后埋上,植物没有——买,买来后种上。”这样,我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将学生的思维整合成一个体系,简单的回整,变式的朗读,让课堂节奏愈发明快起来,难点就在这整合之间得以突破。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追求课堂上更多的“异”性,这些“异”让我们欣赏了“百花齐放 春色满园”的美景,当然,我们追求的是“异”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创新思维也要有度,一位追求的个性如果目无原则,欠缺实效则毫无意义,异构不同展现开拓了视野,同课异构的价值更加鲜明。
三、共融——多元发展海纳百川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同”的存在指引和激励你的发展,“异”的追求,只为“采得百花酿成蜜,博采众长功自成”。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存同求异,在专题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评课,比较鉴别、存同求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520xx年11月27日 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 于 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第一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高亮荣 老师第二节:洋思中学: 封涛 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 詹慧 老师 第四节:杜郎口中学 刘桂喜 老 师四位 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封涛 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 封涛 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习,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语言经典、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620xx年12月4日,我们一行四人赴参加XX市“送课下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来自义桥中学的卢**老师和运河实验中学的王**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市教研室邓老师、县教研员刘老师和来自于各学校的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点评。本次活动收获颇多,现将最深刻之处如下。
一、尝试板块教学
板块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新趋势。本次活动的两节课都采用了板块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邓老师专门对板块教学的产生、发展、如何形成、划分板块等问题做了细致的介绍。板块教学告诉我们,对教学的把握要从整体入手,在理解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风格、学生的实际等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安排,呈板块状呈现。这样就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使教学思路、线索更加清晰,有利于更加合理安排内容。当然,邓老师也一再强调,并不是强制推行板块教学,只是供各位老师借鉴参考。
二、注重基础知识落实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低估学生能力,但是也不是太高估学生能力。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时间还短,对于如何学习历史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学习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该有的指导和强调。如提示学生标记、记录,难写、易错的字随手写一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都是必须的。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这个标准有很多。但是假如学生上完一节课,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甚至字还不会写,这节课绝对不是成功的课。本次授课的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知识的落实,这相比好多公开课、优质课重形式、轻落实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注重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包括史实、史观、史论等,其中史实占到了绝大部分。如果仅仅将史实内容平铺直叙的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即使知道了、记住了相关内容,对于历史的本原仍然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史料教学,提供适合于教学、多种形式的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融入历史,感悟历史,提高领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再者教材上提供的材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是最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用好这部分“天然材料”。
四、切莫盲目跟风
近年来在教学上一直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去各地、各校学习所谓的先进经验。固然,这些名校的创新措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引进的这些经验要符合本地、本校的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如邓老师专门提到了小组的座位问题,明确质疑学生这样坐真的好吗?再比如某校学习杜郎口后,舍弃了已使用多年的多媒体,转而在班里用上小黑板。再者要求老师只能讲多少多少分钟等。需要我们学习的不仅仅名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更要学习他们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灵武市中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灵武一中盖俊
2009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泽民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习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泽民老师的辅助性练习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
扣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教研平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