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研究必备书目
语文教学研究必备书目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网站 发表时间:2009-5-13 6:15:38
访问次数:453
第一类,教科书
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把教材读透,读厚,读薄,读成顺手拈来的一缕清风、一流山泉等等,把六册教科书融会贯通。另外研习小学、高中教科书,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衔接,就如同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得那样:小学语文功底深厚,初中语文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衔接渗透。
第二类,语文教育史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点语文教育史的书”。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
《问题与对策》、《中学语文教育史纲》、《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国外语文教学概况》、《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等。
第三类,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了解一点,思维开阔一点。特别是语文界泰斗三公的著作。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朱光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陈望道有《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陈望道论语文教育》。郭绍虞《郭绍虞论语文教育》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吕叔湘《语文常谈》、《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张志公文集》
(三)“语文教学论集”刘征(刘国正)文集》
(一)“语文教育论著”陈原先《语言与社会生活》。张中行先生有《流年碎影》、《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谈文论语集》、《文言读本续编》。?启功先生有《汉语现象论丛》。
第四类,当代名师专著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于漪、高润华、陆继椿、钱蓉芬、陈钟梁、徐振维、朱兆麟、杨墨秋、过传忠等人的25篇课文的“上课实录”)
于漪老师,有《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
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
李吉林老师有《情境教育的诗篇》
魏书生《听魏书生老师讲课》及其相关著作等
三联书店: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之一”则是《话说周氏兄弟》、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实录》、王乾坤《文学的承诺》。
张世英的《新哲学讲演录》,王一川的《文学理论讲课录》,吴炫的《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
北京师大出版社有《启功讲学录》。《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
另外,小学语文界有四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贾志敏。他们的课堂、他们的书也可一读,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五类,新生代名师专著
小学语文教师窦桂梅有《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中学语文教师中:
余映潮老师有《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怎样教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初中生应该怎样写满分作文》等
程翔老师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教改探索集》《播种爱心》《语文人生》《课堂阅读教学论》等
李卫东有《听李卫东老师讲课》 肖家芸有《语文活动式教学》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作文》
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听韩军老师讲课》
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等 万炜《班主任兵法》
魏智渊《听魏智渊老师讲课》 唐江澎上课实录
我的观点是:研究一至两个名师足矣,多了有时无所适从。读书要读出自己来,也要读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才是有真正追求的有思想的语文老师。
第六类,理论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王尚文《语感论》、《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语感论》。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李维鼎《语文言意论》、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语文课程理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 第七类:相关专著
美国学者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海德格尔语录《人,诗意地安居》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先生主编《理论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 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 蒋成瑀教授《语文课读解学》 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
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 刘锡庆《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
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张中行《作文杂谈》
第八类,文化经典
《西方名著入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莎士比亚戏剧集》《忏悔录》《约翰克里斯多夫》《泰戈尔选集》 “国学”:曹伯韩《国学常识》
台湾学者韦政通《中国的智慧》、美国艾德勃《西方的智慧》、《中国文化概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四书章句集注》
杨伯峻有《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李泽厚《论语今读》 《说文解字》《史记》、王伯祥先生《史记选》 编年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纪》
《老子》:台湾陈鼓应《老子今译今注》和《庄子今译今注》
《墨子》: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荀子》《韩非子》《晏子春秋》 《世说新语》,《昭明文选》《中国文学史纲》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唐诗三百首》、《唐诗选》、《唐人七绝诗浅释》、钱钟书《宋诗选注》 朱祖谋《宋词三百首》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现代)名家词选》 《古文观止》、《古代散文选》张岱《陶庵梦忆》
《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古典文学鉴赏论》 四大名著《》《》《》《》;《中国古代游记选》(上、下)《唐传奇选编》《吕氏春秋》《搜神记》等等 第九类,试卷和相关教辅
编制试卷和应用试卷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相关教辅的选择也能见证教师的甄别能力,但具体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十类,专业类报刊
余映潮先生说过: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我这里推荐几种:《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世界》《中学语文园地》《中学生阅读》《作文导报》《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习报》《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周报》《新课程报语文导刊》《语文教学之友》《创新作文》等等
第十一类,综合类时代报刊
广泛涉猎也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我推荐的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诗文博览》《意林》《散文选刊》《杂文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特别关注》《课堂内外》《青年导报》等以及一些大报如《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新民晚报》等的副刊等等。
第十二类,哲思类著作
《毛泽东选集》《论求知》《黑格尔选集》《夫洛伊德》《宽容》等。第十三类,最新教育类丛书(个人修养类)
如大夏书系出版的图书有《幻想之眼》《前方是什么》《学生第二》《写在新教育的边上》《教育实话》《教育所思》《守望教育》《教育碎思》《师道实话》《教育的十字路口》《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坚守讲台》《玫瑰与教育》《我的教育苦旅》《做一个书生校长》《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等
专项评选《教育时报》评选出的二十本经典教育论著
《陶行知教育名篇》《我的教育苦旅》《窗边的小豆豆》《做最好的老师》《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爱弥尔》《不跪着教书》《赏识你的孩子》
第十四类,其他类
这类书是比较庞杂的书之分类,如《明清小品选刊》《闲情偶寄》等。还有一些普及性读物,如八十年代的五角丛书系列,最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等等 第十五类,本地名家著作
如安阳师院教授唐景龙、洪珉、张平治等的学术著作,睢正民等人的诗集等也应该纳入我们语文教师阅读的范围。
第十六类,工具辞书类
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离不开常用的工具书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常备的工具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辞源》或《辞海》一种即可、《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词典》《古文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成语大辞典》等。
第二篇:语文教学研究
1.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从画横线的文字中概括出两个主要信息点,并就其分别简述自己的认识。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页。
您的答案:叶圣陶先生的这几句话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命名来由、理据;二是怎么学语文,主张学语文应当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自从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就很不一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有人认为,语言就是语言文章;也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化。连语文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怎么可能教好语文?常常见到的现象是,一篇课文,甲老师有甲老师的教学内容,乙老师有乙老师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完全不一样,美其名曰叫做上出个性,那么,语文的共性呢?人人都教的是自己理解的语文,自己心目中的语文,很个人化的语文,在中学所有学科教学中,真称得上是个奇怪的事情。今天,我们真得回头再掂量掂量叶老的这几句话。第二个问题:怎么学语文?叶老主张听说读写并重,言之凿凿,我们当谨记。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读写而忽视了听说,因为考试不考听说。这种功利短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看到听说的潜在价值、隐性价值、长远价值,要看到听说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不过我们认为,在听说读写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思”,许多语文名家十分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章熊、宁红彬、欧阳黛娜。另外,“听说读写”在排列次序上似乎写成“听读说写”似乎更合理一些,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先有输入,后才有输出。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
52.第2题
以下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您的答案: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答: 语文是工具和人文的组成部分,也是因此,语文才具有人文性,同时也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集就是语文的特点。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果顺序。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答: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家都能认识到:“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又有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尽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因为任何文章都由其内容决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桂林山水》是赞美、惊叹、欣赏,《十里长街送总理》则是沉痛、追思、怀念,《泼水节》是欢乐、喜庆、幸福,《匆匆》则是惋惜、追悔、自责,等等。)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就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以“中华不振”贯穿课堂,抓住描写租界不公的段落,来感悟文本,既进行读写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爱国、报国之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而支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完全达到了这一要求。而且,笔者认为,这也
是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看起来是在进行工具性的训练(如果硬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开来说),但学生在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的同时,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阐发和接受了所读文章的人文因素。”这一论断的自我实践。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就如我们今天观摩到的《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开始让学生读完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时,他教给学生遇到长的文章,可以抓住主要事件概括文章内容。当学到“披挂象鞍”一段时,他先让学生读文,找一找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唆对象鞍的情感,当学生找到“泪光闪闪”“摩挲”等词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对嘎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这是教给了学生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想象嘎唆见到象鞍时,会想到什么?然后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这样就读懂了嘎唆的心,运用这样的方法,带着你们的激动来读,这是训练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整节课,老师都用这种训练意识来引导学生,犹如天街小雨般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7
作业总得分:92.0
作业总批注:
第三篇: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对话中的标点符号
李斌
写好人物的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人物的对话中,标点符号对正确区分人物的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的写作中,许多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使对话含混不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要让学生在对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非难事。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1、妈妈说:“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
2、“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妈妈说。
3、“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妈妈看了我一眼又
走近我,“给妈妈说说好吗?”
4、“今天在学校,你做得最棒的是什么事?”
“如果你真想听,我就告诉你吧。”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看出,对话中最重要的是懂得冒号和引号的用法,而且对话最主要的方式有四种:
1、对话人在前的;
2、对话人在后的;
3、对话人在中间的;
4、不出现对话人,只出现对话的。我们先找到对话人的对话,也就是需要分角色朗读的部分,加上普通句子的标点符号,再加上引号。对话人在前的,在表示对话的提示词后加冒号;对话人在后的,在句末加句号;对话人在中间的,前面的对话和后面的对话都需要用引号引起;不出现对话人,只有对话的,每一句对话单独用一次引号引起。
无论任何知识都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复习。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一定能掌握好对话中的标点符号。
第四篇:语文教学研究
【声音】语文课堂三大“时髦”该降降温了
文|吴华(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材到底什么样?对“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的多元解读究竟带来了什么?多媒体、慕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12月21日闭幕。两天的论坛期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不约而同地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时髦”现象开炮。
时髦一:鼓吹民国教材
孙绍振: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
谈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民国教材热”,今年78岁的孙绍振颇不以为然。“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的语文课本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
“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当时学的很多东西也还记得。”孙绍振回忆说,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时,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
孙绍振还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有些还夹带着方言,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美化民国时期的课文是胡扯,毕竟当时很多批判的文章今天还在呢!”
至于近来流传甚广的《开明国语读本》,孙绍振则表示,这并不是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读本”,也就是课外读物。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接受一些无端的指责。
“还有一些学者和书商,一边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
时髦二:传统故事重新解读 孙绍振、于漪:这是脱离文本的过度解构
“孔融让梨是否剥夺了其他兄弟谦让的机会?”“愚公移山是否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下不少传统故事都被重新“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孙绍振表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但在孙绍振看来,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如果说这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老师们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是否也应该对这种„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于漪也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这种多元解读是用解构主义的办法把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进行了脱离文本的误读,语文课堂如果一味照搬,就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时髦三: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
温儒敏: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阅读兴趣 陈平原:慕课是“不因材而施教”
现在不论什么学科,也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对此,温儒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表示,他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没有黑板,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比如讲曹操的《观沧海》,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陈平原则对近年来大热的“慕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慕课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到每个一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因材而施教。”他认为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趋势是小班化,十几个人。我必须看着学生的眼睛才能讲的好课。”
陈平原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至少语文教育是这样。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
“你可以培土、浇水、施肥,但要种子自己长出来。如果给个配方就能做出来,那就不是语文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延伸阅读:
民国老课文都是美文?脱离文本随兴解读该不该? 不正确的批评,害惨语文教育 文|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纵然现今的语文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但因此就承受诸多无妄批评和指责,是不是也同样没道理?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典型,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也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12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12月20日的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盘结在语文教育身上的外界干扰实在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不作澄清,任其混淆视听,必然会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危害。
民国老课文没你想得这么美
孙绍振几年前编撰过语文教材,谈及这段经历,他直言:“不只是痛苦,真是痛得„皮开肉绽‟”。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本身,“谁都能对语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在中学的各学科中,或许没有哪一门学科承受的非议比语文学科更多。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针对有学者认为的“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一说,78岁的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时接触的正是“民国老课本”,有一本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孙绍振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文章遣词造句中时而有语病,时而夹着方言。
但书市上,借着“民国老课本”热销,不少出版商笑弯了腰。在诸多民国老教材中,最受追捧的是由叶圣陶编写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孙绍振说,《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实际上在当时不是主流的语文教科书,而是给学生课外阅读的读本。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有些学者和书商,一边在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在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有学者甚至把这种现象称为“书商的诡计”。问题是,在对语文教材的诸多批评中,这类“诡计”被发现了吗?
美国学生“多元思维”值得中国孩子学习?
除了教材,语文课堂受到的外界侵扰也不少。到上海赴会前,孙绍振刚读了一位学者写的文章,大意是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被搬到美国课堂后,美国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孔融让梨”故事做了更加多元的解读。美国学生的活跃不难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孔融的父亲很有问题:“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孔融:“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还有学生对分梨的行为产生不解:“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在文章的写作者看来,美国孩子对一则文本有多元的解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胜出中国孩子很多。
“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孙绍振认为,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因此,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一位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皇帝的新装”、还是“愚公移山”等故事,在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上,很多老师确实都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名,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畅谈对故事中各色人物的看法。以愚公移山为例,如今的中国课堂里,也能听到“愚公把山移掉,这种做法是不环保的”、“愚公的行为很愚蠢,他可以自己搬走”等言论。乍眼看去,中国的孩子也和美国孩子一样很善于发散性思考,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离开文本的随兴解读,本不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要义。”
语文教学被太多貌似“正确”的意见纠缠
“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多意见听上去很正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也讲述了一条让他“印象深刻”的见解:包括名家学者在内,很多人主张,语文学习关键在阅读。比如,“学生语文学不好,关键是读书太少”、“学生如果爱读书,书读得多,语文素养自然上去了”。
徐默凡说,假如这些听上去很对的意见被架之于一位钢琴教师头上,相信众人就不会皆以为然。“如果一位钢琴老师告诉学生,我的课只是培养兴趣的,提高钢琴水平更多是课外要欣赏钢琴名曲,这样你的钢琴水平自然提高,考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解雇这位钢琴教师。”
以此为例,徐默凡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直接的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语文技能。但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语文课堂被各种貌似正确的声音、意见所包围,一些显而易见的教学误区却没有机会得到澄清。
(来源:文汇报-文汇教育)
第五篇:语文推荐书目
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薄伽丘《十日谈》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莫里哀喜剧卢梭《忏悔录》红与黑双城记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 简爱卡门施托姆《茵梦湖》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地下室手记》 在路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安娜卡列宁娜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莫泊桑 《一生》 中短篇小说易卜生《 玩偶之家》
杜拉斯 《情人》《广岛之恋》纪德 《窄门》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中短篇小说卡夫卡 《变形记 》《一道圣旨》《乡村医生》《在法的门前》
芒果街上的小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加缪《局外人》包法利夫人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卡尔维诺 《不存在的骑士》
古希腊神话故事 郑振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纯真博物馆》
《追风筝的人》《 灿烂千阳》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罗生门》
《小王子》 圣经全球通史史记元杂剧《洛丽塔》四大名著
普希金 《别尔金小说》《你好,忧愁》
《苔丝》王尔德小说戏剧了不起的盖茨比麦田里的守望者
《娱乐至死》托马斯潘恩《常识》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王安忆《长恨歌》曹禺四大话剧
巴金《家》鲁迅《呐喊》《彷徨》老舍 中短篇小说 《骆驼祥子》
沈从文《边城》汪曾祺废名林语堂《京华烟云》
张恨水张爱玲小说《再生缘》张承志《黑骏马》
《你别无选择》
电影:《广岛之恋》、《情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风筝》、《香港制造》、《新龙门客栈》、《青蛇》、《人猿星球》、《鼹鼠》、《五百年后》、《樱桃的滋味》、《小黑板》、《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野草莓》、《北京杂种》、《天堂电影院》、《400下》、《筋疲力尽》、《第七封印》、《费城故事》、《狗镇》、《卢旺达饭店》、《罗生门》、《罗拉,快跑》、《阳光灿烂的日子》、《现代启示录》、《放牛班的春天》、《苏州河》、《发条橙》、《七宗罪》、《黑暗中的舞者》、《低俗小说》、《红》、《白》、《蓝》、《公民凯恩》、《教父》、《星河战队》、《星球大战》、《黑客帝国》、《本能》、《华尔街》、《12猴子》、《天地玄黄》、《银翼杀手》、《人工智能》、《阿甘正传》、《不羁的天空》、《猜火车》、《这个杀手不太冷》、《盲井》、《伊万的童年》、《偷自行车的人》、《17岁的单车》、《像鸡毛一样飞》、《重庆森林》、《小武》、《沉默的羔羊》、《活着》、《霸王别姬》、《大象》、《楚门世界》、《中国》(安东尼奥尼)、《全金属外壳》、《野战排》、《发条橙》、《银河系漫游指南》、《2001太空漫游》、《飞越疯人院》、《异形》、《马路天使》、《悲情城市》、《两根大烟枪》、《肖申克的救赎》、《末路狂花》、《美国往事》、《国家的诞生》、《蓝丝绒》、《奥林匹亚》、《意志的胜利》、《少数派报告》、《鸟》、《帝国的毁灭》、《愤怒的公牛》、《公民凯恩》、《上帝之城》、《逍遥骑士》、《樱桃的滋味》、《V字仇杀队》、《阿甘正传》卡萨布兰卡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天堂电影院 海上钢琴师
这个杀手不太冷辛德勒名单战马天堂的孩子搜索死亡诗社时间管理局 纳尼亚传奇看得见风景的房子天使爱美丽魔界三部曲当男人爱上女人第五元素 三傻大闹宝莱坞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地狱神探蒂凡尼的早餐
断背山 钢琴别恋剪刀手爱德华
诗歌:莎士比亚十四行洛尔加里尔克冯至叶芝迪金森华兹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