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19-05-13 02:3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永州市零陵区千秋岭小学 周云

摘要:在当今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现代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能更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等方面探讨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会用、善用、巧用、切忌滥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学生的感知抽象,难于理解,再加上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单调的数据,乏味的演算,抽象的推理,的确没有其它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起来更容易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无疑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感知具体了,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那么,在数学 1 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近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会用”、“善用”、“巧用”,谨防“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要“会用”。

“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是改进数学教学手段的基石。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基本普及,绝大部分学校基本拥有多媒体,相当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班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逐渐走进了课堂,给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强力保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如何“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是数学教师必具的基本功。

首先,要加强数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学校要通过外派培训、校本培训、动手操作、课件制作技能大赛等形式加强数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基本功的培训,使每个数学教师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第二,每个数学老师每学期要将自己所教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都要制作课件,并作为教学常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合理恰当进行运用。学校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考核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实现数学教师现代技术全通关工程。要求教师做到人人能使用多媒体,个个能制作课件,凡适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必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数学教师熟练地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功,从而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夯实基础。

二、教师要“善用”

“善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臵,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了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我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就用课件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时,他们在经过火焰山时,非常口渴了。神通广大的悟空师兄摘得一个大西瓜,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1份。贪吃的猪八戒不准了,说“每人才1块啊,太小了。”此时,孙悟空想了一个办法,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2块。老师及时引导:同学们,现在你知道猪八戒的西瓜比原来分的多了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利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 3 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西游记》的故事,小学生本身就非常熟悉,且很感兴趣,再冠以数学知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作用,解决教师用语言或其他方式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体会很深。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是这一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课前利用电脑把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先分16份,然后通过动画演示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剪拼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会回答:剪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再演示拼32份、64份……转化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在直观中开发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再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己动手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3.运用信息技术,减少思维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高,教师不能用严谨、科学、抽象的推理讲解清楚,4 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因此,有些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例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在教学中通过运用课件演示,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去探索得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利用它的直观性强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单纯地把这些性质作为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因此,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切、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5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有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四、教师要“切忌滥用”

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有效结合,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就会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亲身去感知数学的原理、推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避免“华而不实”。计算机也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师练习课的课件上设臵了很多练习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3.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时,要注重板书设计。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不能因有多媒体,整个课堂成为“无字”课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 7 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王俊英 桑海燕《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定稿)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兰德锋 上饶市逸夫教育集团十二小 3340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机械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最终爱上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内容贴近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及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层次、效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有效运用

《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由此可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得认真思考。下面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有效运用,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创设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的互动是课堂赖以进行的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难以实现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使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实现成为可能。师生之间的互动或生与生之间互动,可以对学生彼此的学习提供信息和反馈信息,更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形成,进而敦促学生,特别是为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机会,利于转化后进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还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和思想上的交流,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让学生获 得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从而突破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这既满足学生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这对于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知识,不只是书本中的内容,它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作用深远。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完善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 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杜绝教师一手包办,端“现成的饭”给学生吃。如:在解决“为什么自行车、房屋屋顶都有三角形?”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三角形,分别用力拉一拉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学生马上就会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又如:在解决“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 成三角形呢?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原因,先让学生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问:你剪成的三小段能摆成三角形吗?有的学生大声回答说:能!。也有的学生却小声说:不能。这时我说:“为了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将剪成的三小段在桌上摆一摆吧。”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如果遇到困难,同桌可以讨论,商量解决。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讨,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有了新发现,争着汇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边相等时,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在演示中修正操作方法,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著名数学家波亚利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六、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避免进入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误区。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误区,值得教师注意:

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而忽视“内在美”。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而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比如,有些教学内容能用黑板、教具和语言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电脑,这样也简洁明了。第四,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等。形象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数学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总之,信息技术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最终爱上数学。但是,在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余胜泉,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1 [3]顾文忠,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学院》,2010.06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努力以崭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变得易懂易学而喜欢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丰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经常被认为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轻而易举地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东南西

北的位置与方向,我设计了《西天取经》的数学课件,虽然学生已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概念,但位置与方向知识仍然很抽象,它的引入效果对于今后学生正确判断图上某物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在刚上课时,我播放动画课件:“路在何方”音乐起,唐僧一行四人在四面环山的山地上向前行走,他们背后山坳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定格)。我提问学生:能说说他们是朝那个方向行走吗?生1:去西方取经呗!生2:因为他们背后远处太阳在升起。说明背后是东,东西相对。所以他们是朝西走的。……

在整节课上,我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位置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会了初步的判断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凭借多媒体课件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画面,以声、形、像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的眼前,变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因此,只要有效地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且准确把握、巧妙运用,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副自制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变化时,长方体的体积也随之发生变化,让这一教学难点瞬间突破,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这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课件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不同的颜色飞入,并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变抽象为直观,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不仅能清晰地展示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收。

1、利用动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 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的一系列演示动画。在演示的过程,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都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学习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面积公式时,利用下载的课件:屏幕上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屏幕左上角有“一堆”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将左上角的小卡片拖动到长方形中沿长摆好,每排摆5个,再拖动,沿宽摆放,可以摆放3排,再得出这个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积,继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积。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学,效果较好。学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湖口县第二小学 陈燕 邮编:332500

摘要

在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慢慢渗透教育界的各个方面以及教学教学环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当前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勤于思考、善于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怎样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最佳效果呢?为此,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促进小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有效的运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教学内容为主,在小学教学中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方法有很多的教师认为在小学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越多越好,形式越丰富越好。实际上,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中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主要是为整个小学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刻意的让教学在表面上更加多样化,真正的多样化是在教学内容上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使信息技术更加实用,我认为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然后结合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全面的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问问学生谁去过安徽黄山,对黄山了解多少,给学生讲解黄山景色秀丽,特别是黄山有很多奇怪的石头,特别有趣,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但是只是凭借着教师讲和说,学生还是不知道黄山到底有多美,那里的石头有多么怪和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将美丽神奇的黄山真实景色图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黄山怪石的一些图片,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烈,当学生欣赏完图片之后,再让学生通读课文,此时学生在一边读课文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多媒体中黄山景色秀丽神奇的样子,让学生回味无穷。由此可见,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二、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出发,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没有感觉到教学轻松,反而感觉到更加疲倦。其原因是没有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往往该使用信息技术的部分没有使用,不该应用信息技术的部分反而用了,这样整个教学就无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从学生学习实际需求方面出发,知道学生想要的,这样教师才会轻轻松松的进行教学。比如说,学生就想在教师使用多媒体之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让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小故事、有趣的视频等等。作为小学教师,不应该以讲课为主,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课上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也就是在平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下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所需,知道他们的想法,抓住他们的学习心理,这样学生才能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更加有效率。

三、挖掘有效的信息资源,取得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中,使得小学学科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前必须备好课,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和小学教学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应该挖掘信息资源,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还不能将信息技术约束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在各个单元中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取其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法,这样才能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通过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活泼爱动,如果教师在课上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爱动的心理,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将一些带有示范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同时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 给学生播放一些幻灯片,用flash 给学生播放动画课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完全集中起来,教师在课上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开拓学生学习视野,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五、灵活应用教学形式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之所以学习动机那么强烈,多数取决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学习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动机最大。学生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他们渴望能够多接触一些信息技术,他们也经常幻想要是教师能够给他们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多好。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能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教学形式的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享信息技术的奥妙,比如说,在学生阅读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学生在整个学习中,才能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整个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中,不仅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能够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开拓学生学习视野,为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增强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愿意学习的状态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所用教学优势,有效提高整个小学学科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伟良.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J].学周刊,2011(05).[2]贺壮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3(07).[3]刘红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4]陈琪.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纷呈[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3).[5]刘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联系电话:*** 邮箱:906388856@qq.com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浦口区行知小学

周昕 【提纲】

“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们应当转变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在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带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利于分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有效地改善学习。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是利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提供的是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探视环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开发并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准确定位,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能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中有关求平均数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身高1.5米的小明要趟过一条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他会有危险吗?在学生们的争议中,教师适时演示课件,有时小明能安全渡过,有时又遇到危险直呼救命。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突破了难点,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转变指导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占很大的比重。动听的音效,生动的画面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会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起到协调作用,效果远远比单一的讲解好。

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时,教师用课件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小强看到自己班的一块玻璃坏了,他测量玻璃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好心的他回家让妈妈买了同样面积的玻璃准备安上,你说,他拿的玻璃合适吗?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争论,学生的答案由课件一一演示出来。教师没有用以往的口述式指导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争论和演示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的方法指导由辅导讲解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内化知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倡导学生的学习要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空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但它不可能是学习的唯一资源。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与所学课程有联系的资料和信息。在学生自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在这个搜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对称”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包括网络搜索在内的多种渠道,搜集到各种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极大的丰富了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在学生感知大自然中的对称,自己动手操作中创造出的对称,运用视频效果展示对称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正是由于这个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受益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本身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但要学好每一节课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单位课时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对平面图形的复习和整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识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不断的动态转化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每一种图形的固有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样的归纳和知识整理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把看似支离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较为容易的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有关平面图形的“网”,使学生能很好的内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小组的探索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价值,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在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观念,转变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 苟玉国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 堂 因 “你” 而 精 彩 ______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永宁县宋澄小学 郑宏文 永宁县第三小学 盛会珍 [内容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家小学 杜令平马玉娟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民族地方,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幼......

    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剑阁中学 刘天琼 在新课改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