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3 02: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能力和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应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全新的面孔悄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几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稳定,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只停留在肤浅状态,一些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甚至有些只是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时髦的“机灌式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迫切课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可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图象,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接受新知识。如:我在教授《数数》一课中,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多媒体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鸭妈妈和鸡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鸡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鸭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分小组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应以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特别是涉及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单靠传统方法是讲不清,理不明的。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难点,其中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学生肯定是体验不深的。此时,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把圆分成8、16、32、64份„„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这样利用解决知识的重难点切入进行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 37+18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又利用计算机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37朵黄花,和18 朵红花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能否找到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先从37朵黄花中拖2朵黄花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学生从18朵红花中拖3朵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还有的将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将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还有的将10朵红花拖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7朵,再将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也有的先将30朵黄花拖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48朵,再将48朵和7朵合在一起即:18+30+7

„„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拖动花朵寻找计算的方法,由于计算机设计了返回程序,所以有的学生一人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法,学生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讲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通过学生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多向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时,放录像观看商场里商品的标价,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研究的目标和范围。导入新课后,教师提出:“怎样比较 0.1米、0.10米、0.100米 的大小以及0.30、0.3的大小?”并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各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用电脑演示出来,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猜想”什么样的小数大小相等,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小数,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验证“猜想”,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这一规律。这样的教学进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的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培养了探索精神。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以往教师课堂上的统一节奏统一策略难以照顾不同差异的学生,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改革途径。学生可以利用键盘或鼠标控制学习节奏,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或帮助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学生从过去“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他们可以以“研究者”的身份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能力的提高。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交互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检测与反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等,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大家应该积极投身到新技术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努力创设多媒体化的数学教学情境,积极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数学教学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参考》2008第1-2期

[2]《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摘要》2007年

[3]《我们是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期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12月.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信息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为聋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工具和手段,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从教学的整体出发,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并恰到好处运用课件。本人结合一个学期的实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要选好课题,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课题若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题材的选取,要从

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深入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十二章中的“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是考察聋生空间想像能力,聋生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对于他们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聋生很难画全,如果把它设计成动画的形式,使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聋生的面前,便于聋生的理解,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不断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把握好聋生,了解其知识、能力,使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切合聋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发展聋生的主体性,便于聋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聋生的能力,提高聋生的认识。

3、充分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课件,使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功能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聋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中的课件“摆火柴棒”,原来是静态的一个正方形,通过按钮“分开观察”,把它演示为动态,让聋生直观地观察到总结到的规律,使聋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顺序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论到实践,归纳到演绎,这是聋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无序或不适时使用课件会分散聋生的注意力,如上面提到的“摆火棒”中原来课件的呈现秩序是点击每种方法,直接显示:4+3(X-1):4,4+3,4+3×2,4+3×3。在实际使用中,我作了如下修改,点击分开观察,出现分开观察图形;再点击,出现4,4+3,4+3×2,4+3×3;再点击出现4+3(X-1);最后点击,出现4+3×(100-1)。如此的呈现秩序,让聋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向聋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演示与点拨相结合,适时进行调控 多媒体教学具有对动画、图像、文字等资料有重复演示的功能,快现,慢现以及逐步展现等调控方便的特点,因此在使用课件时,应坚持演示与点拨相结合,合理控制课堂容量和进程,使聋生既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点拨,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聋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与聋生的动手操作想结合

课堂上聋生的动手实验不能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代替。实验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它能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但实验可以与课件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方体的截面”,可以通过课件进行演示、观察,然后再通过实验,如动手切萝卜等进行验证,加深聋生的感性认识。

总之,一个优秀课件的设计和演示,应该以充分发挥聋生的潜能,促进聋生更好地学习,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聋校教师应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是各科教学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其概念抽象,公式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公式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需要投入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全方位投入的精神状态很难长时间保持,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具有必要性,文章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基础教育改革的快速实施,让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积极去探索数学知识。[1]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对于这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儿童来说,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和直观具体的形象,造成一种强烈的有效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作用,通过预设的教学软件,使学生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慢慢地接近直到重叠,三角形右下的顶点不动,上面的三角形按逆时针的方向旋转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右边的三角形沿左边三角形的右边向上平移,直到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容易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化静为动,促进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抽象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首先用计算机演示一幅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的运动是相对(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这样,学生轻而举地形成了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概念。

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电脑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突破知识难点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图形问题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加之农村学校设备不齐全的影响,往往是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图形是静态、呆板的,将丰富的图形世界简化为死板的几条线段,学生不能亲手经历测量、实验、操作,更谈不上空间图形的理解,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图形问题更应该有机地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将圆形平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并展开图像的动态变化,很容易得出结论:圆形朝两边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其实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便于得出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在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唤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4]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用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然后,我?⒎⒀?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了电脑演示的启发引导,学生纷纷动手,进行了多种推导的尝试。在学生充分尝试之后,我再通过电脑演示两个全等的梯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很快就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时,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得到发现规律、创新的灵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了解规律,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的习惯,迸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结语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十分重要。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更应该注意到既不能用的太滥,也不能唯课件是从,更不能“附丽趋美”,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结合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精心的设计,适时的穿插,用它的“神来之笔”去点“画龙之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2]李建芹.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杨东云.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5).[4]丁斯琴.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内蒙古教育,2012(4).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努力以崭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变得易懂易学而喜欢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丰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经常被认为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轻而易举地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东南西

北的位置与方向,我设计了《西天取经》的数学课件,虽然学生已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概念,但位置与方向知识仍然很抽象,它的引入效果对于今后学生正确判断图上某物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在刚上课时,我播放动画课件:“路在何方”音乐起,唐僧一行四人在四面环山的山地上向前行走,他们背后山坳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定格)。我提问学生:能说说他们是朝那个方向行走吗?生1:去西方取经呗!生2:因为他们背后远处太阳在升起。说明背后是东,东西相对。所以他们是朝西走的。……

在整节课上,我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位置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会了初步的判断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凭借多媒体课件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画面,以声、形、像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的眼前,变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因此,只要有效地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且准确把握、巧妙运用,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副自制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变化时,长方体的体积也随之发生变化,让这一教学难点瞬间突破,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这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课件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不同的颜色飞入,并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变抽象为直观,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不仅能清晰地展示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收。

1、利用动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 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的一系列演示动画。在演示的过程,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都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学习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面积公式时,利用下载的课件:屏幕上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屏幕左上角有“一堆”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将左上角的小卡片拖动到长方形中沿长摆好,每排摆5个,再拖动,沿宽摆放,可以摆放3排,再得出这个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积,继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积。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学,效果较好。学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声情并茂。

二、信息技术促进思维的羽翼翱翔。

三、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四、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

五、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大家提供一种视角,请同行指出不足之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三角形

教学

运用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在一起,为教学服务呢?本文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促推思维的羽翼翱翔。

在班级人数多达五十人的今天,谈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或许只是理想的追求。但信息技术的介人,却使得这一理想很快成为现实。

例如:在“在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设制“起跑线”、“加油站”,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冲浪”,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对话。计算机充满人性化的即时判断,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然于胸,以便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调节:或一路闯关,满面怀信心接受新的挑战;或寻求来自教师、电脑等的帮助,扫除障碍,继续前进。在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全班整齐划一地练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一切都得听从老师的摆布,一切都得服从大局。在课堂上,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面对五十双渴求得到不同发展的眼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信息技术所独具的交互特性,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开拓思路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声情并茂。

在上“三角形”一课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呢?随即播放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画面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徐徐展现:蓝天中展翅翱翔的双翼飞机,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杨浦大桥……孩子们屏息凝视,感受着三角形稳定性的广泛应用,陶醉在这个色与声交织、音与形交融的世界里……

“三角形的认识”所展示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上网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制成幻灯片进行交流。这使得远在天涯的美妙景象近在咫尺,一幕幕生动形象的画面在眼前展现,既看得见,又听得到。三角形,不再是老师口中念叨的一个抽象的图形,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个生动的、立体的、眼光可触及的活生生的事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三角形的世界是美丽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劳动竟然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一切,都是来自活生生的三角形世界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薄薄的教科书就是学生的唯一世界,黑板加粉笔主宰了一切,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受“教师——课本”这种单一传递模式的限制,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空洞的说教,乏力的语言,学生的体验是浅层次的,感悟是不深刻的。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学生多彩的书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以其无穷的张力,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伴随知识得以同生、共长。

三、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提倡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观,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显然已经远远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借助信息技术屏幕切换、及时反馈等功能却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就使得这一操作较之常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因为它缩短了“学生练习——教师批改——集体订正”的周期时间,使得反馈更及时,也更具人文性。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更好更快地掌握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四、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不平等趋向平等,然而这种平等极易引发新的不平等——生强于师。就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学相长。信息技术,创造了一种平等和谐不断发展的师生新关系。

五、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回归,我们不难想像这种场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漫无目的地漫游而一无所获,在讨论区中自由地发言而不围绕主题。这样放任自流导致的后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规定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因此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在学生自由快乐地冲浪的同时,教师积极地旁观,加强了指导与调控,辅导、点拨,让学生走好每一步。

当然,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一步步展开深刻思考,则信息技术整合就失去了灵魂。信息技术为教师换取一两声喝彩的花拳绣腿和表演道具。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这句话在信息技术整合的今天,我们仍应积极地倡导主导作用并且身体力行。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傅美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大寨小学郭正卫[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澧县九澧实验学校孙向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 苟玉国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 堂 因 “你” 而 精 彩 ______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永宁县宋澄小学 郑宏文 永宁县第三小学 盛会珍 [内容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