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二稿)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广安实验学校课题组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们2012年12月结合我校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实际,自主选择研究的校本课题。近一年来,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此时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本课题是从学校低段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实际的作文教学内容,更好地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探究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作文起步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小学:以习作的需要,本课题暂以广安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作文起步: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
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的习作。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作文起步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是实施作文起步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的方法模式。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
1、探究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方法,研究如何运用小学起步作文的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加强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作文观。
3、研究探索构建作文起步教学应用模式。
四、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作文训练的序列,建立词—句—段—篇写作循序渐进内容的体系,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作文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及他人互评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实践性原则。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自由开放的,便于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一种教学天地。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可用“活动教学”进行组织,创设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氛围,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多读书、多活动、多作文,形成“人本、开放、多维、自由、创新”的新教学理念。
4、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系统整体内部与认识世界外部有着辩证的关系。《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从内容着手,由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5、创造性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作文教学原理和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6、发展性原则。起步作文教学犹如作文大厦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之路的发展。在研究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我要写,为我想写,使学生朝着更好更高的写作之路不断迈进。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书籍、网络查阅相关现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资料、文献,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开展学校文化策划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整理分析,在他人研究、总结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切入点,确立实践探索的方向、定位研究主题。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分析总结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资源的点滴经验,反复实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具有规律性,可行性、创新性的经验成果。
3、比较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充分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成果,针对学校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实际做法 3
和创新做法,比较研究前后学校成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变化,总结中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和效果。
4、行动研究法。采取“诊断、计划、实施、反思”的研究思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通过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资源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学校实际层面入手,寻找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出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中小学德育策略。
5、调查法。在研究准备阶段,针对研究问题调查问卷,确定研究课题及目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了解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效,证实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资源开发及在小学的应用的价值,以便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围绕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研究主题,采取如下措施开展研究工作:
1、建立并完善研究机构,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学校成立了教研室主任为课题组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决策力及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加强研究过程管理,促进研究有序进行。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分工负责、各施其职,责任到人,相互配合,整体协作,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顺利进行。学校教导副主任王雪莲担任课题负责人和主研者,主研人员落实分班级重点研究和具体指导参研教师开展实验,及时总结和撰写研究文章。研究过程的严格管理,做到了每年度初有计划,年度末有总结,研究过程有监督和评价。
3、设立专项研究经费,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从公用经
费中专列出5%以上的教科研经费,用于校本、普教课题研究和奖励。保证了研究人员能够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和平常研究所需的基本开支,着力消除了研究人员的畏难情绪和一些具体困难。
4、扎实开展活动研究,从中探寻客观规律。针对课题研究主题,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讨课,交流研究情况,以课改为核心、全面提高学校作文教学效果质量,形成作文课程教学的特色。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成适应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需要的学校管理特色师资队伍。
5、及时总结提炼成果,大力推广成果运用。课题组研究人员以活动为载体,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大面积普及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实践验证,增强成果的先进性和普适性。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培养作文兴趣。
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大胆的写,激发学生用自己方式记录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事与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发动学生说话练习之后动笔写一写,只要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完整,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尽可能用激励性的评语,把佳作在班上大声朗读,增加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每学期让学生挑一二篇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作品,分发到每位学生家长的手中,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又让学生在家长那里得到一种新的激励,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使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 5
语文。”作文就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活动,低年级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不多,生活经验贫乏,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
1、以社会为课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说写结合,发展学生语感。
1、说话。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
2、写话。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循序渐进写作,多种方法练笔。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学生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动笔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循序渐进写作,多种方法练笔,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
1、句子排序。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不适宜马上放手,而应先“遵法而入”,然后才能“破法而出”,也就是说要先教给学生写话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间的有序性尤其重要。
2、连词成句。从每课中挑几个词语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由于是给熟悉的字词筛选、重组、加工、整合,学生从未感到这是一件苦差使,反而每次坐在那儿苦思冥想,想方设法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产生出全新的的信息。
3、学写作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话”源泉,只是学生不曾留意而己。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使他们懂得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内容就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气息。
4、仿写短文。模仿是创新的开始。仿写也是扶着学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条捷径。有课文句式作铺垫,学生写起来就觉得轻而易举。
5、续写课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是作者留给读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处,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此挖掘、延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倾吐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可谓一举多得。
6、看图写话。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
7、展示作品,促进提高。由于孩子的表现欲望十分强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展览,抓住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把他们的作品通过学习园地、玻璃橱窗等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每位同学们欣赏、学习、借鉴与评价,逐步引导,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八、研究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教师的变化
1、教师形成现代化的作文教学观念。
2、教师掌握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与操作途径。教师能合理地运用作文起步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教学。
3、教师增加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教师主动寻求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热点问题,合作开展研究,不断促进自身的科研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的变化
1、学生作文的改变。学生形成适合社会发展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作文观。
2、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意识等不断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变化
1、作文教学形式变“灌输”为参与、渗透。
2、作文教学效果变无效、低效为有效、高效。
九、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充分关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的特殊性、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小学生写作基本规律的结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主研人员:王雪莲
王小映
柏教平执笔人:
柏教平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步步高:中段》 张玉仁主编 天地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 【2】《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笔记》 王有声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06月第1版
【3】《小学心理学》胡振坤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申纪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 【5】《作文循序教学法》包全杰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6】《黑河教育》,2002.05, 董江华
【7】《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叶圣陶,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8】《教学艺术论》,汪刘生、百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 【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第二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吝店镇中心小学
张亚田
二O一五年一月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缘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三)概念的界定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以音乐欣赏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课内、课外的学习契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成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
2、探索出符合中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课堂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或模式。
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特征,提炼出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模式或策略。
3、深入分析音乐欣赏课现态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课型。
4、认真探索和实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行为,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 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听唱结合。
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欣
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 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课题方案,多方论证、申报立项。
(3)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4)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1)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展开音乐教学。(3)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4)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
(1)完善总结(课题名称)实践研究,形成成果并推广。(2)汇集研究资料。
(3)整理好各方面材料聘请领导与专家审议结题。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对参加研究的老师做实验前后的比较,认为,本课题已达到了研究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不仅仅是聆听参与还有节奏参与、体态参与、乐器参与、歌唱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音乐的主人。
(三)探索并验证了“五参与”的教学策略,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经过实验探索并验证了一套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五参与”的教学策略:
1、聆听参与
聆听参与昌最主要的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的“听”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的有意识的听,每一
位学生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只有通过想象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它是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2)促使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情感渗透。音乐欣赏中的移情就是通过由音乐及人、由人及音乐的途径,关注音乐内涵,强化音乐的力量,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节奏参与
表现节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学生将自己对于乐曲的情绪体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
3、乐器演奏参与
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或固定节奏型,学生可以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奏。
4、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和舞蹈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的情绪与节奏,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既感到有趣又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学生的听觉、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5、歌唱的参与
“听唱结合”改变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以单一聆听音乐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耳朵听是第一感受,它仅是感官上浅层次的参与,要想真正内化感受必须引入唱,“听唱结合”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
由于教材中涉及到欣赏的内容很多,就需要我们把握教材,进行分类,融入听唱结合。
(1)声乐作品——聆听中跟唱歌词。
(2)将民歌、名曲的曲调编配歌词。如,《口哨与小狗》轻松活动的旋律我配发简单明了的歌词,让学生边唱歌边表演,孩子们乐此不疲。
(3)器乐作品——聆听中哼唱主题。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曲调简洁而富有代表性,可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哼唱,以此强化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引导,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全方面参与的活动中学习了音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乐器演奏,或合作表现歌曲,学生的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四)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经过实验,学生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对音乐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多种方式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初步养成了一定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方法。
另外,通过实验形成了自己典型的欣赏案例,书写实验方案,积累多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撰写有关科研课题的论文。
七、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积累学生们音乐鉴赏的经验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应该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在多方面去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创造者。
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成员还没有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还缺少专家给我们做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好的经验提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理论水平还有等加强,更深入地学习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教师的角度看,则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课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按说《课程标准》提的要求并不高,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在课内,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文篇目,错别字很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虚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4年9月—10月
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填写申报表,完成小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
选定试验班级,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主要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这几个话题,认真学习了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王传文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编制调查问卷,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我在实验班发放课题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我还对我们语文组教师发放课题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情况,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认真上好实验课,并邀请本组教师听课交流,不断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编写文言文简易学习教材及课外练习材料,增加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我选择编写了一些简易、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杞人忧天
掩耳盗铃宋人疑邻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免
鹬蚌相争等。将这些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材料,定期布置任务,定期检查落实,并利用配套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和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等文白相间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阶段:2015年5月—6月结题阶段 1、2015年5月: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2、2016年6月: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学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我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先将课文重要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合作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课文提出问题,或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还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我不断开发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使得文言文学习形式多样,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如:古诗文教学采用朗读比赛形式进行,文言文故事采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敬畏到不害怕,再到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古诗文朗读由以前的没有节奏感到会断句了,能带着感情去读文章了。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要重视积累,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和摸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们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学校以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我担心课题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影响成绩。所以,课题研究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又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不够大胆,思维不开阔,有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的实效;有时为了学生掌握的牢固,形式又不免刻板;有时两者兼顾,课堂时间又不允许。因此,在文言文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依旧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摸索。
2.由于个人能力,学校财力的支持投入不够,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效。又有“教无定法”的约束,不是人人都用一个模式,文言文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研究过程 中,很多时候,我因为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同行们意见难达成统一,或者很难对我的研究成果有个很好的界定。
第四篇: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台洪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的内容是“古诗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古诗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古诗文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文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题就“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进行探究,即在古诗文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策略,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古文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新教材的编排也增加了古文的数量。因此,让小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通过对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课题研究策略和内容
我们提出了《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 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读”
1、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
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编写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可适时启发儿童展开联想、想象,让他们在脑海中生发美的意象,把他们带入美的意境。(1)、引入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在诵读前,编讲一些跟古诗词相关的故事,既能激趣,又能帮助理解意思。比如在教学岳飞的《满江红》时,我们就先给学生将一些有关岳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岳飞,从心底里佩服岳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学生自然就把岳飞当时的那种满腔爱国之情表达出来了。岳飞的故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 4 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四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2)、创设优美情境。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小学生能在良好的情景中放松心情,积极学 5习。我国的古诗文有很多篇目本身就拥有很好的情景,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情景有感而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诵读《小池》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山水诗。许龙游老师在教这首诗时,首先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庐山风景图”:香炉峰冉冉升起的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气势磅礴的瀑布,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的世界里,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古诗是抒情言志的艺术,它以其特有的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而成为千古绝唱。古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部分古诗中音、意的差别,古诗独特的韵律美也需要教师的范读来引领。开始教学时,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有所选择,通过教师动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表情、节奏去读。在《示儿》一诗的诵读训练中,教师用低沉、悲壮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音乐,把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但有无法看到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有了诵读的兴趣和激情。
3、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6 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都可使学生受益一生。教学中,我们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表扬,通过教师一步步的鼓励,让学生仿佛身在古诗文所描写的情景中,其美丽、幸福读得情真意切,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也就得到充分的激发。如陈琼老师在教《赠汪伦》时的激励: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4、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
诵读古诗词时,我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师生、生生对诗;小组诵读;生单独诵读等多种形式,既可以加深理解,又能为学生的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课题组负责人奚东升老师在教学《题临安邸》时,联系同课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以前学的《示儿》。让全班同学模拟回到当时的历史时期。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了几出短小的历史剧。然后谈体会,再朗读。学生的朗读质量马上就有了质的飞跃。
5、自由生动的表演舞台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所选择地挑选一些篇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引用歌曲中的歌谱唱读古诗文。学生在表演中,在唱唱、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了古诗文的熏陶。(1)、配乐朗读。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诱发情感体验,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请看以下片段: 师:好的,再来!
生3:《春晓》。(配乐,齐诵读)
(二)、创造条件促进“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了解未知的世界。许多孩子都有《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课外书。许多家长也不惜花钱给孩子买书订报。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老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让学生知道,除了童话和科普书,在中国古诗文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感人的情境,发人深省的道理„„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然后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从本课题立项之日起,洪畴中心小学的六(1)班就作为实验班,加强了对古诗的诵读。一个学期来,围绕这个课题。具体地做了以下这几项工作:
1、保证时间。实验班除了利用早读、自习指导学生诵读,每周还可专门用一节课进行诵读指导。
2、营造氛围。仅仅教会学生诵读几篇古诗文,并不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学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染。具体的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氛围。①成立了古诗兴趣小组。②每月出一期古诗专题板报。③进行古诗词书画比赛。④自编诗歌比赛。⑤古诗知识竞赛。
3、推荐篇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里收录的古诗文篇目较多,如果我们老师按部就班,依《读本》顺序逐一指导、安排学生诵读。势必错过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因此,我们老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诵读的篇目。(1)、《读本》中引进与教材所选古诗有关联的古诗文。每一册语文教材都编有古诗。在教完教材上的古诗后,我们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引进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帮助理解,又扩大古诗文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2)、根据时令推荐篇目。比如阳春三月,向学生推荐了李白的《春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金秋时节,则推荐王维的《山居秋瞑》、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中秋节那天,则和学生一起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3)、根据情景或创设情境推荐篇目。比如春天,带领学生去田野踏青时
(四)、开展活动强化“读” 小学生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学生读书的成果。例如,利用班会课举行赛诗会、诗文朗读会;进行诗文接龙游戏;成立小诗社;举办诗文“交流会”;举行“诗词书法绘画赛”、“诗词演唱会”,还利用元旦庆典之机,开展“庆元旦古诗文系列活动”等,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古诗文。
如陈晓玲老师在参考了大量资料后,参照网上现成资料,在三(2)班组织了一次“把古诗带上太空”的古诗阅读活动。方案如下: [课件展示]神奇的太空图,慢慢地出现一个卡通形象。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太空旅行社社长杰克,欢迎小朋友到神奇莫测的太空旅游。这一次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那里的朋友们一听说你们要去都高兴极了,可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展示]一群极富童趣的卡通形象。(太阳公公、嫦娥姐姐、彩虹妹妹以及一群小星星等等。)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太空作客!我们早就听说古诗是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希望你们把古诗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好吗? 杰克:小朋友们,快,让我们坐上太空飞船出发吧!(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坐人1号、2号、3号、4号、5号机舱)
[课件逐次展示]虚拟的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风光。同时播放相关录音。第一站:太阳城诵古诗
1.太阳公公:孩子们,我最喜欢听你们背诵古诗了。你们五个小队来个比赛。第一轮是古诗接龙。一队接一队背古诗,接不上来的就淘汰,看哪队背的多。第二轮是配乐朗诵。每组选择最好的配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首古诗进行朗诵。可一个人也可小队集体朗诵。优胜的小队将颁发给奖品。2.各小组先进行充分准备。3.分两轮进行比赛。4.颁发太阳公公的奖品。11 第二站:月亮湾写古诗
1.嫦娥姐姐:小弟弟妹妹们,欢迎光临月亮湾。我先带你们去观赏一下月宫。2.嫦娥姐姐:大家看到月宫里有这么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我想如果在这些柱子或石碑上题一些诗就更好了。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3.各小队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用铅笔或毛笔写下来。4.赠送嫦娥姐姐的纪念品——小玉兔。第三站:彩虹桥画古诗
1.彩虹妹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身上有哪七种颜色吗?
2.彩虹妹妹:我们彩虹桥里的居民们最喜欢画画。一听说小朋友们来了,都争着要和大家比试比试,愿意接受挑战吗?
3.彩虹妹妹:我这儿有几首古诗,就请各小队选择其中的一首,想像一下再画下来。哪一组画得最好我就送给他们一支“七彩神笔”。4.出示下列几首古诗。《咏鹅》、《咏柳》、《望庐山瀑布》、《小儿垂钓》、《悯农》、《锄禾》、《江雪》。5.各小队各自讨论、构思画面。6.各小队成员合作完成画。7.展示各小队作品,并进行评比。8.颁奖。
第四站:星星国演古诗
1.小星星:嗨,小朋友们,快来星星国做游戏吧!2.游戏规则 ①各队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另外四队猜一猜这一小队表演的是哪首古诗,并背诵出来。
②哪一队表演时,其余各队都猜出了,就荣获最佳表演奖。哪一队在其余四队表演时,把四首古诗都猜出来的,就荣获“小星星奖”。3.进行游戏。4.评奖、颁奖。第五站:太空广场音乐会
1.杰克:地球上的中国小朋友们,我们这会儿已来到了太空广场,将和各星球的居民们举行一个古诗音乐会。请小朋友们选择一首古诗,再选择一首歌,把歌词改成诗词,然后唱出来。可以是独唱也可是合唱。结束后。评出“金话筒”、“银话筒”奖。2.各小队自行准备。3.各小队依次唱古诗。4.评选“金话筒”、“银话筒”奖。
古诗文诵读不仅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华千古美文的奇文瑰句,也使他们的思想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仍能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背诵我们自己选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现在,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还会“有的放矢”地应用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1、在研究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在研究与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古诗文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们在古诗文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古诗教学方面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不少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学生受古诗文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写诗作品。就拿实验班六(1)班来说,起先是一两位同学在日记中出现一些顺口溜似的“诗”,教师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宣传。课题组老师专门针对这首诗进行讨论,给有志于古体诗创作的同学提出四点建议:
1、分析古体诗语言结构形式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和律诗等字数、句数上的特点;
2、感悟古体诗的“韵律”,注意学会古诗“平仄”、“对仗”等常识;
3、注意积累意思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文言辞汇,如“之、勿”等词。就这样,班上这点作诗的“星星之火”,逐渐地愈演愈烈。有一天,一位同学写出这样的一首诗:六一佳节乐开怀,大小朋友一起来。人人脸上喜洋洋,我们过节多愉快。虽然不成方圆,但是,对于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学生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13
4、由于老师们不断地激励,充分调动起同学们读诗、写诗的热情,许多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写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喜一忧都付诸于诗,如王宇宁同学随父亲游玩了临海市的桃渚抗倭古城,回家便写下了七律《桃渚旧事》:明时倭寇如豺狠,八九人家聚冤魂。忽报飞将今犹在,永保祖国东大门。不仅文辞精炼,而且对仗工整,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不已。再比如周炼同学的《兰花》诗,有“北风一到草木零,唯有兰花笑严冬。”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兰花精神的领悟。
5、为了宣传和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研讨活动。2007年5月,我们课题组对全校老师开展“我爱古诗文”观摩活动,活动中,同学们那和着音乐饱含激情的朗诵,那精采的古文课本剧的表演,客人老师现场命题作诗挥笔立就的深厚的诗文功力,都令与会者瞠目结舌,惊叹不已;我们还多次组织“辩论会”,将《三字经》、《增广贤文》中的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语句摘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来进行批判或辩论,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书明理”。
六、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对学生参与古诗文学习的态度情感、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参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很浓,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在现实的课堂里,实用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质量考查的因素,我们还是过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往往是给学生总结出大量的文言词汇,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甚至死记课文翻译。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常常出现学习好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来死记老师讲述的文言知识却很少会灵活运用;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不学不背。致使古诗文教学处于一种枯燥沉闷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文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由于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学生们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很难读懂的,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也才能成为可能。例如:在疏通文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和现代文不同的字、词、句,对照注释加以理解,并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让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解惑,共同探讨学习。对于文言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也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加强积累,不断总结,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古诗文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许多课题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细化地延伸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经典古诗美读篇》,辽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薛瑞萍《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小学语文教师》,2006(4)
第五篇: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告
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于2008年4月10日申报经市、省教育学会课题专家组评审后于2008年5月审核通过立项并顺利开题年。在省、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实有效的实践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现历时四开展了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
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
但关键是
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
逐步形成教我们不禁自问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有效吗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官林二中是一所乡镇农村中学随着凌霞实验官林二中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三个年级中有中学的创办和外来民工子女的逐年增加一半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厌学思想严重
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课堂气氛极其沉闷
教师情绪浮动师生关系紧张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发现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已经成为农村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
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
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理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
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
以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
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
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
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2.有效教学的含义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为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改变。2.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3.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变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并通过尝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学科有效的教学方式。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进行课堂有效学习活与激发动组织行为、辅助管理行为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官林二中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组际间集体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第一、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
认真研读
制定方案
提炼升华
撰写课题研究举行开题论证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会。第二、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第三、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
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第四、策略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2年3月)根据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制定第三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攻关骨干教师队伍
出台教学研究课方案开设课题研究课、骨干示范课、行政督查听课、实验教师会课及对外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进行强势推进开展“问题---困惑---小课题”的校本化问题即课题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构建官林二中“自学展示反馈”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体系。近年来学校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为契机2010年上半年中期课题评估后
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
以课题《初
自
根据校情及时调整课题研究重点和方向
从下半年起着手进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校本化专题研究和实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重树教学制度构建新的教学文化认真制定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随着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深感到一所学校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于是我们从2011年上半年起积极探索个性化的办学之路在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上初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收到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明确提出了“10+25+10”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究展示25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教师点拔引导不超过10分钟。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怀疑、不解。学校课题组对这种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在全校营造科研的氛围
通过一轮轮的课题理念培训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带领参与实验的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与省级影子培训借鉴省内外其他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第三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干教师带头上研讨课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等班子成员定点科组督查指导强势推进使全体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形成共识
大胆进行课题实践
最后由全体参与实验的教师上过关课进行业务考核。经过一年半的课改实践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学校扎下了根。在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我们立足课堂、聚焦课堂关注课堂的教与学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它最接近于新课程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载体。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引入导学案改革备课模式。导学案是有效课堂的方向盘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指南针是有效学习的“牵引线”。为了解决教师个体素质能力和教学经验等不均衡导致备课质量差距明显的问题课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共享学校内部的优质教育资源
让全体任
使上课前都大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选用导学案这一备课模式我校在借鉴南京竹山中学和溧水东庐中学备课模式的基础上----既是教案又是学案试图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的高水平的演出“剧本”。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充分调动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在能力水平提前一个月由备课组分工安排主备人提前备课。我们在编制导学案前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目标达成、重点难点的化解以及采用什么配套习题等进行全面、宏观的把握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成导学案初稿经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形成导学案。教师上课前对导学案进行再加工、再补充、再完善使导学案详案凸显个人特色更适合个人教学实际。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一是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上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思考尝试解决合作探究部分。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实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即将深入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实现“先学后教”的课改要求。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组间点评质疑、教师点拔提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探究和发现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过
及时掌握学程和方法。三是教师借助导学案在课前、课内、课后的三次学情调查反馈功能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
拓展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渠道
赋予学生话语权
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中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合力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使学生得以进行有效的组内沟通通过充分展示和反复体验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中实现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学生可以将各自思考和理解的结果积极地在组内与他人沟通、交流和碰撞达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良好效果。各小组综合小组全体成员的思考向全班同学展示从而达到了班级集体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目的。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和教学基本功稍差的教师能把导学案这个“剧本”在课堂上用好、“演好”我校一方面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开展基本功培训在此基础上
另一方面组织实验教师到东庐中学我校集中课题研究攻关小组成员
并达成基本共识
竹山中学等课改先进学校观开展了如何结合学校工作实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集体智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引领课题研究摩学习取经际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大讨论慧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
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形成自己的教学品牌特色。学校自2011年初从初一起始年级开始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7门学科全面进行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学习评价为武器的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尝试攻关
现已推广到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八门学科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把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自主学习馈检测
10分钟左右、合作展示25分钟左右、反10分钟左右三大步每大步又大体分成三个小段自主学习阶段主要包括教师的情境创设或激情导入、学生背景介绍或材料积累展示、师生共同完成的复习回顾和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成果等合作探究展示阶段主要包括教师明确围绕探究问题按小组进行分配任务及学法指导点拨、学生自学或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等反馈检测阶段主要包括师生小结反思学习得失、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内容的拓展提高等。随后学校通过校内研讨课、行政调研课、实验教师学期会课、对外观摩交流活动等把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向全校及市内兄弟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展示。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新模式每月进行研讨交流
每学期参与实践的教师撰写新课改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并以学科为单位把导学案、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在除音体美和地方课程以外的课堂全面铺开实践
使这一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不断趋于完善成熟。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在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深感到作为学习本身必须要有评价与反馈。这是学生激励的武器是学生成长需要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需要
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需要。没有评价反馈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单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
不应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偏重于对课堂学习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在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实行了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共同关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几点
1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着重抓好以、课堂学习评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要及时评价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一种鼓励。对合作较好的小组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要做到四个关注
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关注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①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要进行全面评价从导学案的预习、黑板板书、展示的质量学生对展示内容的讲解、点评质疑、检测反馈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②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到学习小组每周和月由组长、教师共同评价小组内成员。③量化赋分。根据学习小组在每节课中预习、展示、点评、检测情况给予量化打分
起到激励作用。
2、日常行为评价。合作学习小组要每日对组内学生完成学习、值日卫生、遵章守纪、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考核量化量化结果具体到学生个体
反馈到教师
学生个体考核作为学生民展报告单
作为评选优秀团队的依据。填写的依据之一3班级利用各项量化结果考核合作学习小组、综合评价。期中、期末每次考试后对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及格率情况结合每月统
4、结果计结果在班内及校内对学生个体、小组团队及学科小组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利用 ①每周统计的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
由班长汇总后在下周一班会课上进行通报表扬好的团队
取需要努力的团队及本周学习、生活要求 ②每周将统计结果汇总后总分在前三名的为班级本周星级小组第一名的学习小组为周优秀学习小组。并在考核公示栏给予表扬贴上红五星。并在三个优胜小组内由班委、小组长、班主任根据个人量化评价情况评选出各星级个人。③各班每月根据各学习小组周获星情况红五星获得最多者为校级先进学习小组由学习在宣传橱窗展示表扬。4.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策略研究
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生命
在教学中
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
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发展潜能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面对我校近年来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科基础差学生底子薄个体差异较大。特别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学校的质量形势比较严峻学生中考平均分数比较低。同时近年来我校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老化、退化。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自2011年上半年起在初三第二学期中考复习中尝试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践。其基本操作模式是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果行政班为一组一套班子
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两个
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的一种分层教
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定为“A层次”学模式。把“具有一定学科贮备知识较明确学习目的组成一个班把“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定为“B层次”组成一个班。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做法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状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针对一些主要学科时按各自的程度根据学校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班级去上课。走班教学和快慢班教学完全不同。快慢班教学是把最好的师资分配给最优秀的学生而走班教学保持师资力量不变只是在教学细节上更有针对性。分层走班教学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各学科在保证每个学生完成共同的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分别设计出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我校本着按照“先行试验整体规划稳健推进”的原则在初三年级中考复习阶段实施走班制。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
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
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从两年的操作情况看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五、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实践集、研究论文集、导学案设计集及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专集
出台官林二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课堂评价标准。将实践经验加以提炼汇总形成课题成果并进行推广。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特别是课题中期评估后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致力于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从而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主要措施如下
1刚柔相济全面铺开。学校下大气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尝试使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采用“一学、二仿、三结对”的方式推广普及教学新模式。“一学”就是挑选对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理解较好
并参与学校前期课改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把握运用好、效果明显的教师在学科组内为其他教师上展示课进行技术指导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为全校教师上好示范观摩课
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二仿”就是在观摩课堂教学新模式、评课研讨的基础上消化吸收、领会理解新模式的内涵模仿新模式实施课堂教学
先从形似入手
逐步达到神似
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三结对”就是通过推门听课的形式把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效果差的教师筛选出来与实施效果好的教师结成帮扶对子
并把行政人员与学科备课组进行结对
强化了督查和指导在共同探讨协助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齐头并进确保了新模式的全面有效实施。2树立标兵过关考核。为了让老师们尽快完成教学角色的转变适应新课改要求分享新课改的成果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学校启动了每学期进行一次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会课活动
成立了会课考核小组制定了周密详实的计划。首先制定了学校课改先进个人评选制度将各学科选出在新模式入轨实施阶段表现较突出、教学效果较好的老师确定为新模式教学标兵
通过不断试讲完善备课和教学环节
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其他老师随堂听课学习并通过说课、评课活动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其次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每周指定各学科一名教师上一节校级新模式研究研讨课同一学科教研组全员参与听课并及时进行评课、议课。第三每学期新课结束前对每一位教师参与新模式实验的学科教师由学校课题研究考核小组进行全面的听课验收并把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同时为了增强教学新模式的可操作性学校指定课改骨干教师形成专门的班子
根据新模式的特点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确定了导学案模板和一般教学模式重新制定了官林二中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评
“众星捧月”群策价的重要依据以此达到全校同步助推教学新模式实施的目的。3群力。无论是制作导学案的备课过程还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学校始终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强化集团作战意识
落实集体教研
扎实抓好“三轮备课制”第一轮蹲点行政深入备课组与大家共同探讨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形成集体意见明确分工由一人负责主备
其他教师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主备人完成导学案样案即“众星捧月”教案初稿形成后再由备课组集体活动对导学案进行二轮讨论完善修改审核后进行印制
最后由教师本人融进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第三次个备。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打乱学科间的界限开展广泛的听评课活动各学科间相互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共同进步提高。同时我校注重用政策和制度助推课题研究让广大一线任课教师参与根据工作实际修订了《教学常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把集体教研、导学案的制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听课评课、达标考核活动和课堂实施效果、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内容写进规章制度既成为管理者的指挥棒又成为检查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的依据标准
加速了课题研究的推进进程。4博采众长内外兼修。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立项为课堂
为学校构建新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教学改革搭建了很好的研讨交流平台础。立项之初学校就明确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课题研究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于2010年下半年制定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重点攻关计划。适时提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策略推动课题研究和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初步实现了课堂“功在课前、效在课中、跟踪落实提升于课后”的良性循环。我校一方面立足校本和课堂要求参与实践的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积累学习心得、案例
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面自主学
把实施“小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镜子并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查摆出来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形成“问题---困惑---小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氛围。另一方面我校放眼省内外课改先进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分六个批次组织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赴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南京竹山中学等课改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参加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与外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反复历练中增长才干
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使用经验和竹山中学的“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弥补自己的缺漏理念
多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学送经完善和丰富新教育
为老师们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也使先后接待了本市十三所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反复历练中日趋完善和成熟。
六、研究成效 从2008年6月课题立项以来学校依靠专家的指导引领和骨干教师的实践带动以及教师队伍的集体智慧举全校之力借助导学案这个载体依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实践抓手立足课堂、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有效的教与学
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大幅度提高了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让学生、老师、学校受益匪浅。
一、“活”起来的课堂——一个打破常规的行动策略 学校研究发现传统的“排排坐”的影院式座位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合作研究性学习
为此课题组大胆进行改革
让实验年级学生的座次变为“团团坐”依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成六个6—8人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是“我的学习我作主我的课堂我主宰”老师由主角退位于次主角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可唱、可跳、可站、可坐堂堂正正地挺起腰杆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交流和课堂活动中来并做到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
多种角度
力争创新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在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的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稍有差错时
得到的也是赏识性的评价和鼓励的话语
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进入了“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教师一个惊喜”的佳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起来的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展示平台我校实施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以课堂教学改革前后500人进行调查统计 喜欢 有兴趣 一般 害怕 讨厌 课改前 90 100 210 70 30 课改后 200 220 70 6 4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们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大多数学生提到“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再也没有了“开小差”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与互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还深有感触的说“通过我个人上讲台去讲、去说、去演、去唱等
大大增强我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为我创造了一个发展爱好、完善个性的机遇。”
2、学生学习主体充分体现以课堂教学改革前后500人进行调查统计
自主学习会自学 敢质疑问题 会合作学习
独立思考 会学习课改前 25% 20% 23% 15% 27% 23% 课改后 90% 85% 65% 87% 89% 78%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了学生们学会提问题了。一位教师坦言“我被学生的问题难住的时候不少。”有了问题就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不了
也就有了研究问题的氛围。
师生在课后接着研究和讨论。有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稀奇古
也感到欣喜。“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时才真的感
平时更加钻研教材怪、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教师们既感到意外到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一些教师为了尽量避免被学生的问题难住阅读课外相关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们深切意识到了充分备课的重要性“不这样结果很可能是在课堂上被学生们问得‘下不来台’冷了场。”经过近二年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
几乎每节课都有让我们感到惊奇的亮点特别是从问题点评中所提出的问题有时让我们很难相信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解决问题的观点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从问卷调查还可以看出学生“单干”的少了合作的多了。以前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向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请教问题的时候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不愿意讲。现在不一样了
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合作意识都增强了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合作的好处懂得了“双赢”的道理——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多数学生都这样议论“课堂让老师与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每节课都在积极的交流对话中度过学习变轻松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3、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初一年级数学期末成绩为例 班级平均成绩 及格率% 优秀率% 课改前
63.7
46.2
17.2 课改后
80.4 26.7 由以上数据可知年上升学困生也逐渐减少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后
学生的学业成绩逐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连那些原来考试得三、五分
并且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教师们“刮目相看”。的学生也有了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懒”起来的教师——一个由“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 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使教师从劳神的备课和教学设计等耗时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研究学生、反思课堂
并结合教育新形势、新理念、新课改完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明确变讲和灌转化为导和引变多讲为少讲、精讲由原来关注学生的知识的接受等智力因素转到转到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
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促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变“懒”了。这就要求课下的教师更“勤快”要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编写导学案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还要开展集中备课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根据各自收集的学生反馈的预习信息相互交流、相互研究讨论使备课更合理更有利于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全体实验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注重平时工作的积累把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以论文、随笔等形式提炼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总结新的理论逐步由“教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自2008年课题立项以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
94表15057部门组织的教学案例评比、课件评比、基本技能大赛等有多位教师获奖。的学校——一个由“薄弱落后”向“特色品牌”的转变 众人拾柴带来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观
师唱“独角戏”、学生为“看客”13位教师市三优课、优质课比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和分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
七、问题与思考 打造有效计本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1
2我们所总结的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