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此理论的支持下,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理解、感悟能力。(2)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观察体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不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说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落到实处,仿照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点名认读后集体认读。2.认读本课词语。
3.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二)观看动画,初步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1.播放动画,教师讲解课文一二段的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2.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有谁能将这八只大铁牛捞上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智慧的宋朝人民是怎样捞铁牛的。板书课题《捞铁牛》
(三)细读感悟,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分,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2.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怀丙的聪明才智 3.体会怀丙出色的才华
(四)超越课文 延伸课外
(五)作业布置:
1.仿照《捞铁牛》一课言之有序的方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查阅资料,找找现代有哪几些打捞方式?
七、说板书。
我采用纲目式板书,清新明快,一目了然。
第二篇: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捞铁牛》,下面我分六部分展开论述:
一、教学分析
本文叙述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重点语句和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学习本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能力。但学生对以事写人的文章,接触的较少,又缺少浮力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呈现打捞过程,使学生懂得打捞准备工作的必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遇事善于思索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理解怀丙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我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丰富的资源从以下几个环节设计了教学过程。
本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二、三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第一环节:看、听、感、读——“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黄河发洪水)
设计意图:目的是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的起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孩子,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呢?同学们回答的起重机、直升飞机等都是现代化的工具,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这些工具,要想捞起铁牛,谈何容易!怀丙和尚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捞铁牛》。
第二环节:问、读、评、情——“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打捞的准备工作单凭学生朗读,教师讲解是难以理解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此处将文本与信息技术合理恰当的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设计过程:此环节我为学生提供打捞准备工作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自读,画出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用精准的词语概括四项准备工作的内容,最后点击多媒体课件,讲一讲每一步准备工作。如:学生点击(第一步潜水摸牛)
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学生可能边看边说边抓住了课文重点词语“潜、摸、陷”。目的是和文本结合,不单纯让孩子看动画,更是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语言用词的准确性,让孩子学会抓词抓句。点击:(第三步并船搭架)
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再现,将原本抽象的说明变得真实具体,学生理解了课文中并船的“并"和搭架子“搭”的含义。
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了教学重点。真正体现了“人机互动,人文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第三环节:看、读、想、议——“交流互动”
“捞”这部分,默读思考:这些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再观看(动画:捞铁牛的过程)“砂减少—船上浮—绳绷紧—牛拔出”。 (这里这个环节我把时间都交给孩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白了怀并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我以“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为策略,使学生惊叹浮力的神奇,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对打捞过程的理解,学生体会到怀丙和尚具有科学的头脑,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把描写人物的方法,适时的渗透给孩子。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知道了借助水的浮力来为人类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更便利、更高效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第四环节:说、查、想、用——“总结延伸”
先请学生在网站查寻“水的浮力”有关资料;课后将查到的资料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份<<爱科学报>>!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的课外延伸作业,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
课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六、教学效果:
1、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亲自操作捞铁牛准备工作及打捞的过程,将学习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影音和动画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悟。
3、延展活动利用网站查寻水的浮力有关资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丰富的资源将学习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捞铁牛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的需要。
2、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学习作者言之有序。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怀丙说的:“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做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以趣激趣。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兴趣比作“炸药”,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和认识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故事讲完了,我又故设悬念,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把大家逗乐了?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就能找出和尚说的话。
(二)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课文时的“初读”。理解分析时的“细读”。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工作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说、体会,便落实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本,从而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的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如1、2自然段的学习,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你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最后再请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在齐读一遍后,看了录相,然后请同桌之间将这段内容互说一遍,从而促进了同桌之间的互助学习及交流。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所以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铁牛到底怎么捞上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回去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再有没有比和尚更高明的办法?或者你认为和尚的做法还有哪些弊病。从而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采用个别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始终把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通过小组内的读书、思考、讨论,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精读,深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领悟作者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三)练说,促进能力转化。学了第3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请同学们就你做过的某一件事说一句或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这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四)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下午回去自己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再给老师汇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7、捞铁牛
“叫水送回来”
潜水摸牛
准备工作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牛绑架
捞铁牛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此理论的支持下,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2)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观察体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说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落到实处,仿照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点名认读后集体认读。
2.认读本课词语。
3.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二)观看动画,初步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1.播放动画,教师讲解课文一二段的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2.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有谁能将这八只大铁牛捞上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智慧的宋朝人民是怎样捞铁牛的。板书课题《捞铁牛》
(三)细读感悟,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分,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2.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怀丙的聪明才智
3.体会怀丙出色的才华
(四)超越课文 延伸课外
(五)作业布置:
1.仿照《捞铁牛》一课言之有序的方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查阅资料,找找现代有哪几些打捞方式?
七、说板书。
我采用纲目式板书,清新明快,一目了然。
捞铁牛说课稿4
教学内容分析: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
板书:划船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捞铁牛说课稿5
教学内容分析: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捞铁牛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的。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教学难点:
⑴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
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由他联系到怀丙,从而激起同学对怀丙的兴趣。
2、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中教给方法。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交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4、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并及时地教学生要爱科学、学科学。
五、说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介绍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之事,由他联系怀丙,激发学生了解怀丙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㈡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质疑课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完课题后能更有目的去读课文内容。
1、谁去捞铁牛?
2、究竟为什么要去捞铁牛?
3、他是怎样捞铁牛,捞到了吗?
㈢带着以上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整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字词。
1、初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看课文后字表上的读音,或查字典。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先要认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3、回答阅读课题时质疑的前两个问题。
㈣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1、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打捞铁牛的工作分为几步做的?
3、再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4、和尚把铁牛送了回来,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
5、从和尚的所作所为中,让学生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㈤练说话,促进能力转化。
1、学了第3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就做过的某一件事说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这一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2、学习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科学家的一两个事例。
㈥课后让学生思考并去实验: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给老师汇报。
第三篇: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捞铁牛》,下面我分六部分展开论述:
一、教学分析
本文叙述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重点语句和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学习本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能力。但学生对以事写人的文章,接触的较少,又缺少浮力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呈现打捞过程,使学生懂得打捞准备工作的必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遇事善于思索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理解怀丙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我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丰富的资源从以下几个环节设计了教学过程。
本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二、三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第一环节:看、听、感、读——“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黄河发洪水)
设计意图:目的是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的起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孩子,现在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呢?同学们回答的起重机、直升飞机等都是现代化的.工具,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这些工具,要想捞起铁牛,谈何容易!怀丙和尚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捞铁牛》。
第二环节:问、读、评、情——“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打捞的准备工作单凭学生朗读,教师讲解是难以理解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此处将文本与信息技术合理恰当的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设计过程:此环节我为学生提供打捞准备工作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自读,画出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用精准的词语概括四项准备工作的内容,最后点击多媒体课件,讲一讲每一步准备工作。如:学生点击(第一步潜水摸牛)
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学生可能边看边说边抓住了课文重点词语“潜、摸、陷”。目的是和文本结合,不单纯让孩子看动画,更是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语言用词的准确性,让孩子学会抓词抓句。点击:(第三步并船搭架)
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再现,将原本抽象的说明变得真实具体,学生理解了课文中并船的“并"和搭架子“搭”的含义。
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了教学重点。真正体现了“人机互动,人文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第三环节:看、读、想、议——“交流互动”
“捞”这部分,默读思考:这些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再观看(动画:捞铁牛的过程)“砂减少—船上浮—绳绷紧—牛拔出”。 (这里这个环节我把时间都交给孩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白了怀并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我以“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为策略,使学生惊叹浮力的神奇,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对打捞过程的理解,学生体会到怀丙和尚具有科学的头脑,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把描写人物的方法,适时的渗透给孩子。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知道了借助水的浮力来为人类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更便利、更高效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第四环节:说、查、想、用——“总结延伸”
先请学生在网站查寻“水的浮力”有关资料;课后将查到的资料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份<<爱科学报>>!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的课外延伸作业,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
课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六、教学效果:
1、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亲自操作捞铁牛准备工作及打捞的过程,将学习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影音和动画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感悟。
3、延展活动利用网站查寻水的浮力有关资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丰富的资源将学习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捞铁牛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的需要。
2、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学习作者言之有序。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怀丙说的:“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做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以趣激趣。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兴趣比作“炸药”,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和认识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故事讲完了,我又故设悬念,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把大家逗乐了?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就能找出和尚说的话。
(二)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课文时的“初读”。理解分析时的“细读”。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工作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说、体会,便落实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本,从而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的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如1、2自然段的学习,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你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最后再请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在齐读一遍后,看了录相,然后请同桌之间将这段内容互说一遍,从而促进了同桌之间的互助学习及交流。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所以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铁牛到底怎么捞上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回去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再有没有比和尚更高明的办法?或者你认为和尚的做法还有哪些弊病。从而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采用个别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始终把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通过小组内的读书、思考、讨论,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精读,深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领悟作者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三)练说,促进能力转化。学了第3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请同学们就你做过的某一件事说一句或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这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四)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下午回去自己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再给老师汇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7、捞铁牛
“叫水送回来”
潜水摸牛
准备工作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牛绑架
捞铁牛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此理论的支持下,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2)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观察体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2)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说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落到实处,仿照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点名认读后集体认读。
2.认读本课词语。
3.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二)观看动画,初步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1.播放动画,教师讲解课文一二段的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原因
2.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有谁能将这八只大铁牛捞上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智慧的宋朝人民是怎样捞铁牛的。板书课题《捞铁牛》
(三)细读感悟,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分,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2.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怀丙的聪明才智
3.体会怀丙出色的才华
(四)超越课文 延伸课外
(五)作业布置:
1.仿照《捞铁牛》一课言之有序的方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查阅资料,找找现代有哪几些打捞方式?
七、说板书。
我采用纲目式板书,清新明快,一目了然。
捞铁牛说课稿4
教学内容分析: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
板书:划船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捞铁牛说课稿5
教学内容分析: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2、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捞铁牛说课稿6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捞铁牛》,《捞铁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最后讲怀丙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的。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教学难点:⑴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以情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由他联系到怀丙,从而激起同学对怀丙的兴趣。
2、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中教给方法。
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法,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交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4、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并及时地教学生要爱科学、学科学。
五、说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介绍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之事,由他联系怀丙,激发学生了解怀丙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㈡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质疑课题,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完课题后能更有目的去读课文内容。
1、谁去捞铁牛?
2、究竟为什么要去捞铁牛?
3、他是怎样捞铁牛,捞到了吗?
㈢带着以上疑问让学生初读课文,整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文章的字词。
1、初读课文,不会读的字看课文后字表上的读音,或查字典。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先要认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3、回答阅读课题时质疑的前两个问题。
㈣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1、怀丙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打捞铁牛的工作分为几步做的?
3、再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4、和尚把铁牛送了回来,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
5、从和尚的所作所为中,让学生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㈤练说话,促进能力转化。1、学了第3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请同学们就做过的某一件事说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这一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2、学习全文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科学家的一两个事例。
㈥课后让学生思考并去实验: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给老师汇报。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捞铁牛
1、时间:宋朝
2、人物:怀丙
3、原因:被水冲走
4、准备:备船装沙,拴船搽架,拴牛连架
5、打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故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捞铁牛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方法的设计有效度。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
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
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怀丙,遇事多动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学习概括段意,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2、教学难点:水的浮力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以及扩展思维,创设用现代科技捞铁牛的方法成为本课的难点。
三、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操作上,我去了琐碎、分散、游离于教学主线外的环节,减少了浅层次的活动环节,压缩教师讲述、讲解的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自读自悟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法保证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过程
1、本课教具准备;彩色挂图、小黑板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课后3题的一段话(4自然段内容)。
2、预习准备:水的浮力实验、查字典自读自悟部分字、词、句,根据预习要求,作好自读练习。
3、围绕重训点,分五大环节来教学:
⑴情景描述与简笔画结合,导入新课
师生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简笔画演示直观图“河中府”、“黄河”、“浮桥”、“铁牛”。用语言和图示把学生引入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学习体会故事内容,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和伟大作好准备。此环节安排2分钟。
⑵抓顺序和重点词句,自读字悟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上来的情景,完成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自然段主要是学生自读自悟,用“我读懂了……”“我知道了……”的语言介绍自悟的字、词、句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抓“先……然后…….再……又”理清准备工作的四步,结合默读、速读,概括步骤内容。
四自然段重点字、词、句的突破,辅以课后3题和拔铁牛的剖面简笔画学习。学生抓题中带点词和图示中沙、船、绳、铁牛的联系箭头图,只管、形象理解了沙少──船浮──绳紧──拔牛的过程,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水的浮力有了意会。
五自然段言简易懂,我让学生用质疑法多向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解疑中深刻领会此捞铁牛法的科学性和怀丙聪明才智。
六自然段抓“这样的方法”,练习复述前面捞铁牛的经过,并学习课文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协作手法。此环节安排18分钟。
⑶以预习作业“水的浮力实验”介绍,巩固学生有关捞铁牛的过程的领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靠自己的智力积极性和动作主动性来完成水的浮力实验的操作。“船”、“河水”、“铁牛”的代替材料自行设计,采用讨论法分组介绍实验过程这比单纯的填空法理解更有趣。它能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水的浮力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去试验。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特殊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此环节安排5分钟。
⑷教师设向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和“用现代科学技术捞铁牛的新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讨论、发言气氛热烈使之达到一定的高潮,让“新方法”不断产生,向更省力、省时、省钱方面改进和创设。此环节安排10分钟。
⑸用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收获来结束学习,深入悟情,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此环节安排5分钟。
五、帮助学生理解,精心设计板书
为了帮助记忆捞铁牛过程的顺序,突出教材的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板书设计注意了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指导性强,形象直观四个方面。本“板书设计”抓住捞铁牛的动词为骨架,按顺序排列,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服务。
【板书设计】
略。
第四篇: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
马娜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以“智慧”为主题。《捞铁牛》是一篇经典的叙事记叙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读懂怀丙捞铁牛的办法,从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2.培养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二、说教法
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导学才能井然有序。本节课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读悟和激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好说、好奇、好表现的年龄特点。
三、说学法
1、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看课件和尚是怎样一步一步捞铁牛的?
2、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法──通过学生共同合作,使课堂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学生真正动起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我先以故事导入,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进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交流科技发达的今天,如何打捞铁牛?最后引入课文,以“出色”一词为抓手,将学生带入文本中,使师生对话顺畅进行。
(二)整体感知,明“出色”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这一环节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情研法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课文,然后品词析句,领悟写法,最后概括小标题,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加深情感体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他们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对怀丙的出色表现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对怀丙的做法进行质疑,接着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四条船,两条船装沙,两条空船,让学生思考,学生明白了反复用这两船沙,就能打捞出八只大铁牛,这样既节省了沙子,又不堵塞河道,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其次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也是给了他们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这是课堂的又一精彩之处。
(五)课堂总结
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怀丙的出色的才华,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更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智慧,由此产生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感情朗读,深化中心。
(六)布置作业
我设计了二个作业,一是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锻炼学生有条有理地复述课文的能力。二是看课外书搜集更多反映古人智慧的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文字形式,力争将板书变得既清晰鲜明,又能体现本课的重点内容。
第五篇:《捞铁牛》说课稿
《捞铁牛》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须要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首先可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3)使学生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学生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思考。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学生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1.出示投影,读句子(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学生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现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场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担打捞铁牛的责任,更衬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5.抓行动描写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部分,把表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找出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说出意思。
(3)讨论。①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②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什么?(怀丙先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在确定打捞铁牛的具体办法。这正体现了怀丙不单凭想象而通过工作细致、周密、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4)再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因果重叠。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指导朗读第3、4小节,强调停顿和重音,这样表达对怀丙的敬佩与赞叹。(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4)演示操作捞铁牛的经过,认识水的浮力的知识。边演示边提出问题。(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齐读第6自然段,提问:
(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让学生练习复述。
(2)课文为什么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使学生明确写作时材料的处理要详略得当)
(五)、总结全文
1.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此时点出“出色”水到渠成,令人佩服,有助于突出中心)
2.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又让水把他送回来,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呢?(人的力量大。怀丙考虑周到,指挥有方。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科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捞铁牛”一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六)、作业及课外延伸
1. 请你想出比怀丙更好的捞铁牛的办法。
2. 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
话。(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登上企鹅岛》说课稿
张大华
《登上企鹅岛》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第十四课。南极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使人向往的地方,那的企鹅更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这篇课文记叙了小作者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大陆登上企鹅岛的所见所闻,这篇课文通过对企鹅的样子、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的介绍,说明了企鹅的可爱,表达了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课文,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了解世界,放眼世界,知道他们身边以外的事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先讲述了企鹅的种类、特点,最后讲的是企鹅的生长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细致具体的描写了岛上的三种企鹅:金企鹅、帽带儿企鹅和阿德雷企鹅。通过文中“它的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他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我刚踏进他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了”等细致描写,抓住了这三种企鹅的特点:金企鹅漂亮;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阿德雷企鹅凶猛。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充满童趣。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渴望知识的年龄,他们对万事万物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尤其喜爱小动物!对我选的课文,他们有极强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文中的企鹅很是好奇,但是,南极大陆离他们生活太远,在他们面前是一个神秘遥远的世界,另外,就三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的难点语句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电教媒体的突破和运用。使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也可以在直观的感受中自然的产生对企鹅的喜爱之情,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我的电教手段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收到满意效果。
这篇课文能力训练主要是:
1、默读,即通过默读思考,找出描写三种企鹅特点的句子,从而概括出三种企鹅的特点;
2、理解,通过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理解句意,从中体会三种企鹅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即使学生能把自己的体会、感受通过读来加以表达针对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z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围绕南极企鹅十分有趣这个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来写的。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读议法、自读自悟法、电教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结合《登上企鹅岛》一文的具体情况,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是这样安排第二课时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情景:和小作者一起到南极大陆的企鹅岛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企鹅。因为学生从没去过南极大陆,也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小企鹅,所以学生对此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运用这种心理,创设情境,便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整体感知,激活探究需要。
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这里的企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符合认知规律,并训练学生能读有所得,为后面深入的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成千上万”这个词,让学生细细品味,通过想象、看图片、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这里的企鹅非常多。
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指导朗读。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成年企鹅与小企鹅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清楚了。并着重让学生理解“六十多厘米高”和“一摇一摆”这些语句,采用了用手比一比、站起来走一走、有语气地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企鹅的可爱。
四、展开想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几种企鹅,对喜爱动物的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请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当学生找到了企鹅的特点之后,再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谈谈是怎么体会到的。接着通过图片等形式给学生一种直观地感受,采用直观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对企鹅的喜爱之情。然后师生共同填空,加深对企鹅种类、特点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角色扮演,积累运用语言。
对于5、6自然段,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企鹅,把企鹅长成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学生通过讲故事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训练。
六、读写结合,体验探究乐趣。
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登上企鹅岛》的学习气氛就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课堂上导游的姿态、语言,课堂上学生们认真的表演,我和同学们都仿佛身临其境。在整个教学中,我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导游,更是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去体现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这篇课文我以“童心体验、童趣引导、学玩同乐”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饶有兴致的与学生一同参与学习,一同《登上企鹅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