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水一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经验总结
赤水一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经验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是直接反映一所学校实施新课程水平的标志性课程。它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对自然、社会、学生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现代公民意识、综合素养方面的积淀,是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2010年,我校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在积极实施与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上且行且思。2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实现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过渡,正从常态化、系统化向校本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统一目标,统一安排。
从干部到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尝试之中。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有关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制定《赤水一中综合实践课程设置意见》、《赤水一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赤水一中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等,领导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评价考核等工作,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校在推进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坚持十六字原则:“全员参与、有序推进,步子稳健、不断创新。”
二、立足学校实际,全面构建特色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我校在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时把课程按我校实际情况分为三大部分: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包括
1、军训:包括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
2、社会调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的调查。3、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其它活动:如: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清明扫墓或参加赤水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等。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年设置一周,三年共3周,每周2个学分。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进行,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学分。
高二年安排一个“社会实践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建设、人文景观、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的实施等进行调研,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完成者得2学分;
其他2学分在高三集中或分散安排主题活动,也可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期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天。
学校组织的活动由学校的政教处统一记录,录入《赤水一中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校外实践活动要有相关单位的认证材料或证书,学校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确认活动成效。
自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特别是“社会实践周”,学生们组成小分队,深入乡镇,深入街道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然后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校也利用各种资源,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为更好的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我校还与赤天化纸业公司、红赤水股份公司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并且在校长的亲自带队下,派出两个小分队到公司进行参观和实践,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
2、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除白色垃圾等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帮助那些社区中的孤老、重残及生活有困难的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做家务,帮助购买生活用品,与孤老户交流谈心,表演文艺节目活动,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到来自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感觉社会的温暖。
4、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5、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6、参加“文明使者在行动”交通协勤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组成队伍深入社区,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并认真填写《赤水一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表》,活动的内容涉及环境保洁、黑板报和橱窗制作、看望福利院及社区空巢老人等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对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加社会活动的意识得到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检验。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包括:
1、学科类:指源于学生所学学科的相关课题
2、自然环境类:如赤水丹霞环境保护、景区生态建设、能源利用等方面与赤水旅游风景区背景相关的课题。
3、社会生活类: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学校社团管理及社团活动、赤水交通管理、市场研究等与学生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历史文化类:如赤水乡土文化研究、赤水民俗文化研究、红军四渡赤水历史遗迹研究、赤水一中校园文化研究等相关的课题。
5、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师生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以研究性学习为纽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它改变了学科之间的封闭局面。我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纽带,将科学与社会、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汇合于实践,在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研究中学研究„„拓展研究性学习的领域。
三、反思与展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化品牌。(1)、已有经验。
1、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了调查研究,学会了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信息资料,学会了分析所占有的资料、数据,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展示,潜能得到了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激活了一批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爱他人,视野拓宽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道德水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对自身的认识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师们清醒地意识到:必须走向社会,必须不断“充电”,只有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
3、综合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原来总想控制课堂、控制学生的老师们终于肯“放手”了。课堂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转变。
4、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这门全新的课程,使师生几乎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明显减弱,师生间距离缩小了,感情亲近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
(2)、存在误区。
2年来,我校全体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亟待研究与矫正。
误区之一:部分教师课程定位不清。
有些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作是简单的活动,没有将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实施与研究。
误区之二: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明。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存在着一包到底的现象,教师是活动的主角,学生是活动的配角,没有体现学生是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也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随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活动,只有到活动结束时,教师才与学生一起分享活动“成果”。这样的活动往往无法深入开展,达不到预期目的。
误区之三:课程评价相对滞后。
学生评价方面,走走过场,简单了事;教师评价方面,没有相应的评价细则与措施;学校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评价仍不够完善。
当然,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其它不足,在活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困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解决。我们将积极探索,拓展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课程开展的有利氛围,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学校将通过长效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化建设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我校学校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赤水一中
2012年6月21日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结2010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结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杜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课程形态,也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我校在邯郸会议上有幸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校,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我校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把我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课程管理与开课情况。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是负责课程实施的全面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资料管理等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年级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我校3到6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是以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为主,两部分学习领域基本是各占1课时,另1课时多数为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共计3课时,完全按照文件规定开设。大多数班级都能够保正开足课时。但也有个别班级课表只是形同虚设,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其他学科所占用。综合实践课主要由教务处主抓,综合实践课程由班主任兼职,其他教师为活动辅导教师。
二、有开展教研,强化课程实施的指导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近几来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观摩研讨、活动反思交流、活动沙龙研讨、综合实践评优活动,家长反馈交流会等。研讨活动的开展逐步改变了许多教师在实施可过程中的迷茫,现在我校的教师在开展活动中不仅对自己所组织的活动有较准确的定位,而且能找到较充分的理论支持,大大提高了活动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太尉老师执教的《自行车小医生》一课被评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省级优质课并获二等奖;马小静老师指导的活动《探究蔬菜的种植》获宣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展评”一等奖;李建忠老师撰写的《认识身边的蔬菜——活动反思》获宣化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教学反思论文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宣化区综合实践现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杜敏执教了《家乡古墓探密》成果展示课,受到与会领导及老师的好评,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被评为张家口市综合实践创新案例一等奖。杜敏撰写的活动案例《探究蔬菜的种植》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杜敏老师和赵永老师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并获得结题证书。青年教师黄玮楠说课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水》获区级优秀奖,并参加了市级说课比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开展进行全程指导,指导主要体现在:学生选题、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等环节。
1.选题指导。
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研究主题凝聚着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智慧,体现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创设情境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2.分组指导。
小组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学生确立课题之后互相选择研究实践合作伙伴,或者在确立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因兴趣一致,志同道合而形成小组。教师在指导建立研究小组过程中,必须秉承学生自愿、倡导合作和限制规模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合理安排,避免因分组使学生产生不愉快而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首先我们所处是农村,学生相对比较分散,分组是否恰当对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很大;其次我们认为一个成果远不如多个成果,即使是同一专题,在最后的汇报交流时多个成果间也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分组基本上是以自然村为单位,自愿组织,推选组长,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男女搭配等因素。
3.指导研究方案制定。
研究课题确立后,学生各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帮助下,根据研究实施的需要,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研究性学习方案可以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的过程计划、组内分工安排、研究实践的条件准备、安全措施、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
4.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都需要指导老师跟踪指导,特别是研究成果如何展示交流,更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展现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自主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在地域空间上为其实施者提供了积极创新,展现特色的平台。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展现特色”这八个字开展工作,确立了:“统筹安排,师生互动,弹性发展”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线。其活动内容由校本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组成,以阶梯式、序列化的原则呈现。校本内容以劳动与技术教育蔬菜花卉的种植为核心,拓展活动主要有设计叶子粘贴画,种子画,泥塑等。各个年级纵深开展,以河北省综合实践资源包与我们校本课程为选择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开展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
自选内容由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本班实际,教师特点,学生需要等因素自行选择。
如各年级活动内容:()
三年级:
1、校本内容(A认识蔬菜;B 我是合格的小学生)。
2、自选内容。
四年级:
1、校本内容(A探究蔬菜的营养;B校园不良行为习惯追踪)
2、自选内容。
五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种植;B 小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
2、自选内容。六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销售及经济效益;B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2、自选内容。
我们下八里中心小学地处宣化的西北郊,古为辽代契丹人统治管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与我校毗邻的山脚下现已发现了大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辽代古墓。我们07——08的工作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的辽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努力在特色教育有所突破。08——09年我们主要以农科所实践基地为主,开展调查活动。09—10年主要以身边的环境为主,拓展一些宣传实践活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训工作与听评课制度。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2008年5月,我校杜敏老师,参加了区组织的综合实践课堂观摩二级培训,并对下八里小学的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的现状与出路》理论上的培训,传达了邯郸会议的精神。2008年10月,主抓综合实践的杜敏老师参加了省里的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把课程实施纲要和前沿的理论带给全校教师,并对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主题的二级培训,使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是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考验教师良知的行为,使体教师的课程意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综合实践评优课,教学研讨活动,使兼职教师逐步达到专业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
五、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从村校合并上来一些教师,因为长期在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广大教师给予帮助。
2、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需要外出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在外出活动时有时不能得到时间上保证。外出活动时学生的安全也是一大困扰。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总结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杜敏
第三篇:会宁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汇报
实践出真知活动育人才
---会宁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
2010年秋季,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扬帆起航,作为重头戏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正式启动。我们学习和领会相关文件精神,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摸着石头过河”,逐渐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现将实施情况作一汇报。
一、端正思想,确立实施目标
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改变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实施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学习培训,树立新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一种创造性的课程,它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理解和把握了这门课程的理念才能实施好这门课程。我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它对推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发展的意义,其次,有关人员在先行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理念、实施目标和实施方式。通过学习,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课程理念:(1)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2)学习者自己是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的被动接受者;(3)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验,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独特性;(4)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课程评价的唯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5)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其职能主要有:
一、统一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方案;
二、协调校内、家庭、社会的关系,开发社区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组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及校外活动的协作单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
三、收集、整理、保管综合性学习的信息资料;
四、承担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探讨与交流,总结与推广,以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地开展,并不断成熟与完善。教导处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工作,政教处、团委和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和所在社区特色,我校每学年制定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每学年制定一个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每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结合课题特点,认真制定相应的指导活动计划。根据方案计划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
3、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新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定》《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体育室、广播室、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关于研究性学习推行导师制的有关规定》等。
4、指导与评价。我校对实施的过程进行了必要的指导,对教师进行“如何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如何帮助学生选题”、“如何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如何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记录和展示活动研究的成果”等方面都进行专题辅导,在学生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督查,期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成果汇报展示交流会、验收活动记录与成果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估。
四、配置人力物力,奠定实施基础。
1、派备指导老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人员参与,我校在安排各班班主任为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指导老师的同时,鼓励科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各班都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2、灵活安排课时。我校实行弹性课时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安排学校教学时间与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相结合。研究性学习每周两课时,课余一课时,安排在高
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共完成3个课题(项目设计)。社会实践每学年一周,实施三年。社区服务安排在高
一、高二,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
3、拨付专项经费。学校统筹安排新课程实施工作启动经费,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的课时费,研究性学习经费,军训、行万里路、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经费,社区服务必要补助等。
4、硬件设施建设。我校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餐厅。体育器材及场地充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图书馆藏书超过13万册,订阅最新报刊杂志书籍多种,配套大型阅览室多间。建成了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系统覆盖所有教室,多数教室已安装电子白板。另外,所在社区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多次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和其他帮助。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诸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的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通过研究,最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高一学年初,通过讲座、电子白板等渠道,对高一学生进行通识培训,然后确定课题,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研究。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我们提供的参考课题主要有:
1、会宁一中进一步发展的制约问题与解决建议。
2、会宁县小杂粮种植与经营情况的调查。
3、会宁县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4、会宁县家长陪读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5、祖厉河水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6、学校绿化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7、某一植物的栽培与研究。
8、某一动物的特征与特性研究。
9、会宁县城垃圾废物处理的调查与研究。
10、学生一日三餐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11、桃花山、东山、西岩山的绿化与旅游资源开发。
12、会宁闹元宵风俗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3、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14、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15、高中生厌学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16、双休日百姓休闲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17、残疾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18、广场舞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19、青少年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与建议。
近两年,我们收到的结题材料多达上千份,其中环节完整、论证
严密、有参考价值的有上百份,学校已保存,总体上呈现出课题多样,研究形式灵活,学生积极性高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果显著。
六、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校引导学生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根据我校实际,每学年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并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有:
1、组织志愿者到烈士陵园“清明扫墓”,2、五四前夕团委主办“歌咏比赛”,3、感恩节举办“学会感恩活动”,4、高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5、高一第一学段开展“新生军训”,6、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如:歌咏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等,7、今年4月举办了“校园红歌赛”,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品味,8、利用假期“参加农村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艰辛,明白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实现价值,9、在会宁县红色旅游节开幕期间,“做红色旅游志愿者”,10、“参观旅游景点”主要有会师园、景园、桃花山等,11、“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主要有穿衣(鞋)、叠被、整理物品、食品制作、简单手工、家庭理财、家庭投资等,12、“学校运动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定期举行,学生全员参与。
13、今年四月,学校首次举行“万里行活动”,锻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
14、“参加社团”,如组建校园文学社,筹办会宁一中校报、校刊、壁报、墙报等活动。
七、服务社区,共建和谐会宁
我校要求高
一、高二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
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为会宁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主要活动内容有:
1、中秋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2、五一节前夕响应县上的号召“深入社区”,进行卫生保洁、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3、“3.5学雷锋活动日”上街搞卫生,4、“知识宣传活动”主要有法制、交通法规、保健知识、环保知识、科普宣传,时政宣传等,5、“一对一”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八、看清问题与困惑,“莫让乱花迷人眼”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走入社会,投身于一种别开生面的学习生活,孩子们的生命和童真有机会在生活教育的阳光里真实地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步入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学生流利的对话、熟练的操作、高深的见解和奇特的想象常令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了不起!”然而,当我们冷静反思一些课堂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1、课程实验基地建设滞后,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2、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问题,3、活动的“形式化”和“浅层次”现象明显,阻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实现,4、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规律,明确活动目标和具体要求,实施“知识基础上的活动”和“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已成为目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根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深入探索研究,才能有效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今后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力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主题教育: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