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起步作文研讨
从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看习作教学的课程化建设
瞿 风
语文教学中,由于作文与人的气质、审美、志趣、习惯等个性因素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常常是最不可琢摩的。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像教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的技能性训练而得到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常会感叹,作文教学几乎无规律可言!如何开展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哪些要素能构成习作教学的“基本动作要领”?它们又具有哪些共性?如何让孩子们的作文回到“我手写我心”的真实状态中?如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习作教学现状
从教师方面看,有以下表现:
(1)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基本功——篇——个性作文),因而收效不大。
(2)作文指导程式化,束缚了师生思维。传统作文教学追求共性的教育(接力赛跑,跑出集体荣誉感;秋天,收获),作文指导课总是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活泼烂漫的天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作文教学对孩子束缚太多有密切的关系。
(3)作文指导过于细致。教师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开头,中间怎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又应怎样结尾,都一一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其结果却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越雷池半步,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
二、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课标核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自由表达:其一,命题选材的自由。其二,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其三,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全册11次习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选择,不适宜本班情况的,或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换内容,还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习作不要成为学生的负担,选做的题目应尊重学生,不要强求一律。
三、策略
从培养兴趣入手,分清三个阶段、开辟两种渠道、落实三项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系统。
1、重视激发习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
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喜欢写比写什么、写得怎样更重要。因为“喜欢写”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情绪、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前进;其次,他喜欢写,在写中自然而然促进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三,写得好,又提升兴趣,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愿写,你逼他写,他就写不好,写不好就更不愿写、更没信心,恶性循环。
2、分清三个阶段
传统的作文训练三阶段是:写句子——写片段——写成篇的作文,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我以为,应该是从“基本功——篇——个性作文”。(三年级解决叙述,四年级解决描写,五六年级解决说明、议论)
作文基本功: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归纳出读写结合“五十”项基本功。简单罗列如下:
(1)句子;
(2)句群:连续结构、递进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
(3)构段:主从结构、点面结构、因果结构、承折结构、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具体或相反、并列、先点后面或相反、主从、先因后果或相反;
(4)文章开头:交代四要素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问开头、描写引入开头、抒发情感开头。
(5)文章结尾: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情感结尾、描写结尾。
(6)谋篇: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
(7)记事: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事序为主、时序为辅的顺序。
(8)写景状物:景色描写、建筑物描写、植物描写、动物描写、场面描写。
(9)写人: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人物综合描写、一事表人、几事表人、几方面品质表人。
这九大类别五十个基本功,属于能够训练的作文范畴。
3、开辟两种渠道
(1)让作文技术渗透于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
哪里来?叶圣陶说: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这充分说明,作文所需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阅读教学对习作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
以学习课文时尽可能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
比如: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首先初步认识冒号、引号并学习其用法;进而了解对话的四种形式,第三,引导学生发现以人物对话进行分段的写作方式;到《说声对不起》《惊弓之鸟》等课的反复渗透,就能基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时标点混乱、对话不分段的状况。
《说声“对不起”》一课重点教心理活动描写,结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再创设一些情境,如被父母或老师冤枉时、公开课上的紧张等,结合《一只小鸟》的续写,学生就能初步领会并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了。《小镇的早晨》可讲并列结构;《丑小鸭》一课初步渗透“对比” 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用“瑟瑟的秋风”和“飘落的树叶”烘托丑小鸭极度的伤心,让学生较深的感受到景物描写与人物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七色花》则渗透重复中的变化。《海底世界》重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渗透,在介绍海底生物或写一段说明文字时,学生才可能做到清晰、有条理。
学习三(上)第5组《说声“对不起”》第一段时,学生对“为什么向别人承认错误比埃二十大板还难受呢?”充满了疑问,继续探究的兴趣很浓。这时可趁机告诉学生:像这种先写出结果再来探究溯源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你体会到运用倒叙方法有什么好处吗?学生纷纷发言,在学生对倒叙有了充分的了解后,鼓励学生:如果你也想吸引别人阅读自己的作文,不妨在习作中尝试一下倒叙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的许多课文中也有很好的训练点。《装满昆虫的口袋》:先概括后具体的构
段方式;《山沟里的孩子》并列式的构段方式;《松鼠》练习有条理地叙述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田忌赛马》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炮手》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气来代替“说”的词;《美丽的小兴安岭》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避“超标”的嫌疑。但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和“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
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提倡师生共读,以《木偶奇遇记》为例)
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风格,积累语言。(《飞鸟集》,冬天的雨,飞落在我的雨伞间,唱着忧伤的歌,久久不愿离去;秋天的雨,洒落在我的窗前,悄悄地提醒我:天凉了,多穿衣呀!)
(2)激活生活空间,引导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力——习作教学回归生活
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
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即写作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内容,之后才谈得上“技术”。
众多作文研讨课,展示课上,演一个小品、讲一个故事,开展一次活动、做一个试验,学生用当场“生成”的内容写作文。这是否解决了素材问题?表面看来,是解决了,实际并非如此。传统作文教学下的每一次远足、每一个游戏、每一回实验、每一篇作文,背后都存在一个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教学圈套。只要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便不难发现,学生“收集素材”“选择素材”的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是老师将准备好的素材端到了学生面前,而不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摘取的。
如何解决素材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活动,都是可行的,但这不是全部,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
学生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千篇一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学生缺少的不是素材,而
是发现。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教给学生两个方法。
a、推想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一个游
戏一个游戏地想,一个争吵一个争吵地想:
今天我哭过吗?笑过吗?后悔吗?尴尬吗?
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被批评过吗?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吗?学到新东西了吗?
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和同桌有什么事?
今天我和同学闹过意见嘛?看到谁笑了吗?看见谁哭了吗?
今天有谁忘了关电风扇吗?有谁过生日吗?有谁忘擦黑板了吗?
今天我听到什么新闻吗?老爸有什么反常举动吗?
今天妈妈笑过吗?爸爸笑过吗?
今天老师笑过吗?发脾气了吗?街上有什么引起我注意的事吗?
今天我看什么书了吗?有人生病了吗?
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想起了什么往事吗?„„
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慢慢地,学生就会学会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b、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一天的事情就会蜂拥而至。那些能“跳出来”的事情,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写的事。
观察时,依傍的不只是眼睛,更是心灵。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去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心灵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粗浅看来,上课、作业、活动、吃饭,总在重复昨天。但细细品来,却那么多的新鲜、那么多的变化。
每天有那么多的事,记录哪一件有意义、有价值,写出来后别人感兴趣,想读,这就要选择。坚持这样的训练,将使学生筛选、积累材料的能力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终养成发现和思考的习惯。
4、落实三项训练:观察、思维和表达
(1)观察——关注丰富的内心世界
观察训练历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观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也是重要的。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纠缠于机械的“训练型”观察。观察一个橘子,远看,近看,闻一闻、摸一摸、剥一剥、数一数、尝一尝;观察一双手,就是盯着手写,手打开,看指头的功能和形状。作为一种训练,未尝不可。但这不是作文,是做数学题。橘子本身没有思想、没有思维、没有情感。那橘子的背后是什么?是妈妈的爱!是环保!是卖橘人的诚信!
在现实的写作世界里,不大会有人在作文前拿着个橘子神经质般地进行观察,不可能有哪件事等你反复观察够了以后再行消失。世事稍纵即逝,当你觉察到这个事情有意思的时候,事情本身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这种机械式的观察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的本质应该是自然的、不自觉地敏锐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写作教学中的观察,更为重要的内涵是帮助学生修炼一双“发现”的眼、内视的眼。写一个橘子,要让橘子的图像显现在头脑里,在脑中反复地去看它,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观察不到的地方,用想象去弥补,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修复。看到橘子背后的东西时,人的情感和思想已自然渗了进去,从而在文章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作者的气味和情绪。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会去关
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想呼应的,作文是可以抵达心灵的。
(2)思维——培养学生个性的思想观点,从无序思维走向有序思维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引导儿童把常见的事物进行形象化描述、个性化的表达(【案例一】);在阅读后,或推测事物的发展续写故事,或依据部分段落进行扩写、改写训练等。
【案例一】个性化的思维——秋天在公园里能听到什么声音?
我听见了落叶的叹息声。
对了,趴在地上,我也许会听到田鼠挖洞的声音,它们准备藏粮食过冬呢。
大清早,田野里农民忙着耕耘,有镰刀割麦子的“刷刷”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脚步声。花谢了,花瓣落下来,“呜──呜”哭着,她们很伤心,她们舍不得离开这美好的世界。
【案例二】无序思维——有序思维(例:说给 的话)生活空间:亲人、同学、社会
选材的个性知识空间:体育、音乐、历史、文学、新闻人物
想象空间:童话、科幻、神话、虚拟世界
(3)表达——让训练服务于自由写作
作文训练本质上是无法序列化、训练化的。不是所有的作文能力都能训练出来。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背后还与“人的禀性、情感、阅历”等相关。“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滋养修炼的过程。因此,任何训练都应服务于自由写作。
a、落实细节训练
细节是写作上的一个核心能力,也是一个难点。训练内容有:怎样捕捉说话、怎样捕捉神态、捕捉瞬间、捕捉心理、捕捉静物、捕捉外貌、声音、捕捉环境、捕捉场面等。可以参考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训练,它主要包括“静物素描”、“自然景物素描”、“人物对话素描”、“房间陈设素描、”“周围环境素描”等。每个素描训练,都需要我们设计多次训练,以求在多次训练中获得作文的基本能力。同样的,每一项细节训练不是一练了事,需要不断反复。以“捕捉说话”为例,可以分为以下几次来教学:
(1)认识冒号、引号,会正确书写;
(2)认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
(3)认识表示“说”的词,写好提示语;
(4)提示语在前、在后的写法;提示语在中间,内容在两头的写法;
(5)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气来代替“说”的词;
(6)认识没有提示语的说话句的表现力;
(7)说话内容要符合人物身份;
(8)将一段叙述的话,以对话为主要手法,展开描述。
b、听读作文课
教师读一组文章,一般2—3篇。每组文章都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共性的写作技能。一组文章听下来,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碰撞,学生大多能对这些技能有较为具体、清晰的认识。
主题有(1)妙用景物描写(2)比喻与写景;(3)拟人与动物;(4)把人写“活”;
(5)奇妙的构篇;(6)诱人的悬念;(7)童话的真实;(8)开头与结尾;(9)过渡;(10)外貌与心理;(11)幽默与夸张;(12)构段方式等。
5、重视修改作文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关于修改,要开几堂课,讲列夫托尔斯泰、欧阳修、韩愈、贾岛等名人的修改轶事;讲修改符号,让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一次次修改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修改习惯:
1、通过轻读,查看和修改错别字、错标点,不通顺和不恰当的词;通过默读,查看和修改内容和结构;通过朗读,查看和修改语言,特别是语气的流畅、节奏是否响亮。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也就是选择学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让学生弄懂怎样改作文。
还有一点,也应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来,都改正,应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来考虑,确定每次学习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譬如,改正错别字,病句,用错的特点,文章层次不清,写的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
虽然早有人批评过将习作教学分解训练是机械化、教条式的行为。但是,如前所述,用此方法对培养高层次写作人才当然不可取。但在小学阶段,选择一些习作教学的基本点,探讨一些习作教学训练的基本定式,即有意识地进行习作教学的课程化建设,以此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过程的起步指导,使习作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效率,从而实现习作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其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篇:起步作文教学研讨
作文教学交流稿
(起步作文——快乐学)
汇川区北关小学 贺亚辉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实当我接到参加今天经验交流的安排后,我感到惶恐不安,也很惭愧。说实在的,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自己在工作的一些做法、探索和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文,是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创造者。它综合地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作文刚刚起步,这是一个作文教学的关键时刻。不过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始终较差,情感容易转移,再加上三年级开始从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上升到了书面写作,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承上启下,具有过渡的特殊性,学生一时很难适应,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因此,三年级这个过渡阶段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儿童心理、年龄的特点,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作文教学既生动又活泼呢?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我试着将作文教学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学好写作。
一、从导入开始,驰骋学生的想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导人作文教学时,乐于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敞开心扉,提高教学效率。以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为例,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很多的小孩都举手,有的说:“我喜欢公鸡,因为它看起来很威武”,有的说“我喜欢爱捉老鼠的小猫”孩子们对聊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个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有话可说。特别是听到我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特征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公鸡有大红鸡冠,身穿五彩衣”。有的孩子还用我们学过的儿歌给我说他喜欢的兔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还有爱吃萝卜和青菜”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补充他知道的信息。这时我就抓住契机,和孩子们聊他们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引导孩子们抓特征,他们很高兴地和“小白兔”一起学习写作。整堂课,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开始上作文课时的紧张感。这样充满了童趣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习作的热情,给与了孩子认知的快乐。在教学上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臵情境,可以启发想象;也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二、摘抄优美名段,接受模式训练。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孩子知道一些事物,但是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描绘,文章怎么写也不具体。这是很苦恼的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们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可以是课本上的,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甚至是听到的都可以积累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好词佳句就自然而然多起来了。同时要鼓励学生把一些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为孩子创设一种临摹仿写的机会,让学生在仿写中进步,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坚持让孩子写心里话,坚持回话。
我认为教学中要增加学生求知的乐趣,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的和谐、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学生才会乐学。因此,我鼓励孩子们每天写心里话。刚开始时,一个懒惰的孩子在写话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老师,今天我没什么话要给你说的”,当时我看到这样文字,说实话,很生气但没有放弃,我找到那个调皮的孩子,和他交流谈心,我发现他并不是真的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该给我说什么,因为他认为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不是他的小伙伴,于是干脆放弃不写。我试图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聊一些在学校看到的有趣的事,和他说动画片《黑猫警长》,用这样的方式来拉近我们的距离,鼓励他写下心里最深处的话语。第二次他这样写:“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希望你原谅我”当时的我看到这样的心里话时,我给他回了他这样的一段话“好孩子,把我当你的知心朋友好吗?期待着你的答复”当我期待的第三次写话交上来时,我看到了这样的内容:“老师,你最喜欢看《黑猫警长》里的哪个故事呢?”我知道孩子和我一样的期待看到答复的内容,我抓紧时间回了一段话,同时留了一句“你能告诉我你喜欢哪一个故事吗?为什么呢?”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对话中,他找到了朋友,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平常孩子们在写的时候,我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地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孩子在富有儿童情绪的动感中,在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学习作文,变懒惰为勤奋,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巩固训练,发展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动笔描写无疑是一大难题。对初步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不断扩大视野范围,从身边的小事写起,逐步使内容越来越丰富。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在练习习作时难免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于是我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比如在教学写《校园一角》时,我让孩子们走到操场去观察,去尽情的玩耍。很多孩子欣喜地告诉我,这样的课堂可有意思了,玩得都不想听到下课铃声了。我及时地引导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说出“快乐体育园”的特别之处,要么就让文静的女孩子们说出花坛为什么让她们流连。在谈话中,在玩耍中,孩子们知道了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说具体。聪明的孩子们很快就能举一反三,等我教学“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那些孩子们就知道该怎么来记录自己的开心历程了。这种以游戏加想象的形式,使孩子们易于接受,有助于孩子们对写作的理解,也培养了孩子去探究,去创新的学习精神。他们在玩中练,在练中玩,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更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就改变了以往作文教学中的机械式操作,增加了思维的含量,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写作技巧。
五、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小学的学生,作文教学如果不创设竞争情境,那么孩子们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习作比赛。例如:“我是小老师”的比赛,同桌互相学做小老师,“ 小老师”必须认真阅读对方的作文,并帮助对方纠正错误。孩子始终是孩子,即使有的学困生只是帮别人纠正了一个错别字,我们也应当给予肯定。我还把优秀习作的发给同学们,进行“找好词佳句”的游戏。平常孩子们都是在名家名作中积累好词佳句,我一改常态的做法很受用,无论是小作者,还是好奇的孩子们都很兴奋,表现欲望都很强,我知道,他们在羡慕中比拼,在竞争中收获。
六、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这点我也是从别人的作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时常要概括出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适时点评写法,学生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当然,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修改提炼成两句话就是:“像扩写句子一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 “像修改病句一样改作文中的错误”。现在我举例来说说“像扩写句子一样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比如写《妈妈笑了》,有些学生就缺乏具体形象描述的能力,可能干巴巴的两句话就说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扩句是怎样做的,我们写作文写妈妈笑了,还要写哪些内容才能让人读了感到形象生动。他们自己就会提出我们还写妈妈为什么笑,笑的原因要讲清楚;妈妈怎样笑的,她笑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她可能说什么,她心里还会想什么等等。学生小的时候,看自己的作文时,因为对所写的内容很熟悉,写完后读作文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很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也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习作修改多采取同学互评,相互指正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学习别人写作上的长处。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作文。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想只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会有进步的。
再此,我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心,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第三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试着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识事物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学生只有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在写文章时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能真实、生动。所以,我这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比如说,在教学生写《美丽的秋天》这篇作文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秋天的图片,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发现的,最后再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学习总结,概括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他们的思路活泼了,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每次在作文教学之前,会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遵循他们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自然的交流过程中主动地说,积极地说,畅快地说。但有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无从说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去埋怨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低,而是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发表意见。比如,在教学《回族的风俗》这篇作文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风俗,结果学生都抢着说,课堂上气氛活跃,情绪高涨,作文都写得很好。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写作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学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或对事物看法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也会运用文学来阐述,做到从说到写,从述到作。
三、加强指导写的方法
习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关键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明确有什么可写、懂得该如何去写,如何才能写好。在教学《元宵节》这一习作时,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1)展示元宵节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先观察。(要求:认真、仔细观察)(2)说一说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记记,越详细越好)(3)列提纲。(生自由畅谈:先介绍元宵节的时间,然后写灯展,再写烟花,最后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使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只要用心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要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并长久地保持这种兴趣和自信!
(作者单位 青海大通回族女子中学)
??S编辑 张珍珍
第四篇:三年级起步作文初探
三 年 级 起 步 作 文 教 学 初 探
清水县东关小学 樊代成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怎么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作文课,喜欢上写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使你的学生轻松作文、快乐作文。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很简单。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孩子最初学习写作,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学的。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要让他们的热情燃烧。我们要把握好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活动、多媒体手段等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兴趣中学习,一边玩一边写,触动思维,作文就会很生动。一定要想办法排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比如,我在初次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的写作教学时,先用游戏导入,让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画像,不告诉别人画的是谁,但要让别人看了画能猜出画的是谁。然后展示
并让学生猜,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这中自由表达、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悄然体会到了作文的乐趣,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怎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呢?孩子写作文的火种,自然而然就会燃烧起来,就会有话可写,有话想写。
二、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生活素材。
写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好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让他们主动参与,充分体验,自由表达。我觉得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首先观察自己家里面的变化,比如家庭条件的改善、爸爸、妈妈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亲戚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等等。其次细心观察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的活动,比如体育课的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玩沙包等等,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校外参观、春游、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的运动会、手抄报展览、大课间活动等。这样,通过积累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的作文就会有真情实感,不至于到写作时,冥思苦想不知从何处下笔。
三、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学习了《小摄影师》一课后,要求为课文续编一个结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引导学生交流,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其次,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想、说、写”五个步骤引导学生作文。想:就是让学生构思,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我想表达怎样的情感,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可以运用那些优美的词语等等。说:可以说部分,也可以说全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建议运用说部分,分为说开头、说中间、说结尾三个部分。写:就是把刚才说的想的用语言文字写出来。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学生写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多了。
四、引导学生修改草稿,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文初步写成后要进行修改,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这里的“念”即朗读的意思,如有用词不当,有句子缺少成分,读不通,写错的字等。在读中发现问题,又在读中进行增、删、调、改,达到修改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总之,三年级学生作文教学应根据其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应接
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乐于表达,愿意动笔;同时还要顺应时代潮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挖掘学生的潜力,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真正地喜欢作文。
第五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浅谈
三年级起步作文浅谈
--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蓝田县泄湖镇中心学校 谭岳维
【内容摘要】: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最害怕做的作业就是习作,往往觉得自己无事可写,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头疼的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不仅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要勤于观察,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还要有一种乐于表达的强烈欲望;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兴趣 观察 表达 积累 经验 【正文】:我从教小学语文虽已整整十年,但一直以来教的都是高年级语文。去年九月份,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跟岗学习,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我任教三年级语文。由于以前任教的都是高年级学生,从学情上分析,高年级学生已经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在作文教学方面略显轻松。而这次面对的是三年级学生,起初我认为城市孩子见识广,家校的和谐教育也能与时俱进,但半学期下来,在习作中,我发现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害怕写作文,尤其是孩子在二年级启蒙作文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到三年级就要写一篇文章,学生难以适从,此时的我,迷茫了。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写作文的起步阶段。经过这半学期的摸索和实践,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他们学习的过渡阶段,才开始写作文,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要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在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看到、听到很多新鲜事,经历了这些事,你还会有一些感受和想法,作文其实就是把我们看到的、提到的、想到的等五官的感受写出来。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这是多么有意思呀!学生听了,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从而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勤于观察,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观察生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在指导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如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时,让学生看一看它的样子,摸一摸它的身体,听一听它的声音。如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去找春天,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刚开始时可以先从一个小的景物开始,比如,春天树叶的变化,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变绿了?形状、颜色的变化。春天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并及时记下来;在教学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你从哪儿感受到春天来了?学生都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看到的,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几句记录下来。这样,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前三分钟,我都用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昨天你在学校看到了什么事?在上放学的路上是否看到了新鲜的事?或者是在报纸或课外书中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有一双洞察事物的慧眼,即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再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有的放矢。难的作文,长的作文,学生们怕写,那我们就从简单的短的开始练习。比如句子、段落的仿写;循序渐进到篇章的仿写。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不仅义辞精妙,内容丰富,而且其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句式仿写。比如在教学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这单元的语文天地“读一读”中,我先让学生读,再观察这个句子运用的写作方法,接着我说了一个例句,然后,同学纷纷举手发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2.段落仿写。三年级的课文都写得很美,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灌输一些写作的技巧,或者让他们把自己喜爱的内容背诵下来。比如《风筝》一课,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是如何放风筝,写得多么具体多么生动。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当中,若是写放风筝,就可以模仿这一段来写。结果一个星期后,在有关春天的习作中,有学生写了自己在春天放风筝,并且恰当地运用了这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们把所学文段与实际生活更好的结合起来。
3.篇章仿写。特别是典型的例文,让学生深入理解例文,掌握例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指导写作。如学习了《松鼠》一文,我要求学生按“先描写动物的外形,再写生活习性的写作方法,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实现从抱到扶、从扶到放手的过程。其实学生学那么多知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学会运用。有些学生就会把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运用,那就需要我们去点拨了。
四、阅读中积累语言、生活中积淀素材。
1、阅读中积累语言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之外,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才行。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难,但要看什么书,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都需要我们详细的布置。
一般,我把读书笔记的内容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比如自己所看到的名言,趁热打铁记录下来。(4)诗歌摘抄。文中学过的诗歌中优美的诗句的摘抄。(5)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
读书笔记一般不作硬性的时间规定,过多的要求易成学生负担而适得其反。一般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抄阅,比较谁积累的量最大,力求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上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乐趣和兴趣
2、生活中积淀素材
要想作文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首先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有趣的事情,有让人高兴的,令人难过的,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写出来,就是一片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学生和家长上公园时,都会看到许多吸引人的奇异的植物或动物;每天上学路上观察到的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还有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例如这学期刚开展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当天我就布置回家写一写;期中考试过后,让学生动笔写考试后的体会或感想,这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有多观察生活,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教师,我们都具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效果,孩子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昌发 成功是成功之母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语文》
2006年3期上
2、田荣俊
《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 》
2001年
3、《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三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版
4、杨树芳主编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三年级起步作文浅谈
蓝田县泄湖镇中心学校
谭岳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