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碛中心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小学校 2016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切实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制定本学期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断的提高,基于我校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结合与应用相对滞后,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还比较欠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钻研业务知识,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按照区教委的要求开展校本研修工作,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教师专业成长学期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促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营造浓厚的研究学习氛围,提高有效教学手段,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团队。(二)阶段目标
1.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能促进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融为一体,进而使教师产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建立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引导教师自主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进一步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修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4.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以科研引领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5.继续开展合理使用校本教材,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利用和课程执行能力。
6.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研修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提升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7.积累较为成功的校本研修案例,提炼和总结校本研修的经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8.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组的职能作用,多举行课件制作比赛及有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
三、研修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1.紧紧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技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3.实施好联邦带工程,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多让他们走出去进行学习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校内的教学骨干,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4.加强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激活教师参与研修的主体意识,逐步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反思的新型的教学研究风气,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
5.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如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教师参加培训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等,通过完善和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促使校本研修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变成有序。
6.强化集体备课,进行教案的改革与创新,要注重作业布置,要分类分层,规定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体现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及完成作业时间。7.要注重教学反思,要引导教师学会反思,找出“备课”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促使教师学会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研修的方式和途径
1.自主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每月写两篇高质量的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2.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学校将借助网络进行专题学习。
3.广泛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以评促研。学校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教学开放周,要求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集体备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案改革,在语文与数学科目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倡导使用导学案,研讨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研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
5.观摩教学过程:积极组织教学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触控一体上课展示,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运用技能。
6.促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使用多媒体课件、触控一体上课后要注重反思,形成总结性材料,在教研组内交流,每月交流两次。
五、研修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校本研修管理网络。校长胡佐勇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石开文为副组长负责校本研修工作,教导主任罗学玉具体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的设计和规划、组织和落实,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组员。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各项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3.经费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保证经费投入,根据研修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
4.专业保障。学校将邀请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修活动和承担具体指导工作。指导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5.管理保障。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将各研修项目任务、措施进行具体落实,校本研修要和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小学校
2016年9月
第二篇:洛碛中心校文明标兵自查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校
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自查报告
洛碛中心校是1987年由重庆市命名为文明单位,1996年渝北区教委命名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在这些年来,认真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明单位建设为推动力,以“特色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积极开展 “六好”活动,即:组织领导好、工作业绩好、道德风尚好、安全教育好、环境建设好、创建形式好,把提升“文明单位”水平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努力营造了“文明校园”、打造了“平安校园”、强化了“健康校园”、建设了“数字校园”、创设了“文化校园”、塑造了“书香校园”。现将“文明单位标兵”自查报告如下:
一、健全机构,科学规划,落实责任,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
(一)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措施
学校成立了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标兵”领导小组,由校长胡佐勇任组长,周祖柏书记、蔡永康校长任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任组员。领导组下设创建“文明单位标兵”办公室,蔡永康任主任。创建工作做到“二结合三保证”。把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办学总目标相结合;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各班级和每位师生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经费。同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发动,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1
(二)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工作开展。围绕创建规划,学校制订了《洛碛中心校创建区文明单位标兵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创建“区文明单位标兵”的奋斗目标。结合工作目标,制订了《洛碛中心校建设文明单位标兵工作方案》,《学校师生礼仪常规》,注重考评,建立部门负责制,建立系列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考核,保障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师生个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内涵全方位提升。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六个好“开展创建活动。
(一)组织领导好
1、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订了建设文明单位实施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将建设文明单位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对班级和教职工进行考核,实行奖惩。
2、班子团结,作风民主。在班子队伍建设中,认真落实“三会”制度(教代会、行政会、支委会),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布置落实具体工作,积极开展“三好班子”建设活动:每位班子成员管好一条线,蹲好一个组,教好一门课。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勤政治校,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二)工作业绩好
1、建设文明单位工作卓有成效。几年来,我校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数字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创建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分别接受了市、区验收,全部合格;获得“语言文字示范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信息技术工作先进
集体、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教研月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组织学生参加区“健康杯”运动会获团体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区科技模型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学校办学水平连续15年获区督导评估一等奖。学校评出了“五心四好”少年6名,李雨蔓小朋友被评为区“五心四好”少年。
2、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坛新秀优质课比赛、“永远跟党走,终身学习”演讲比赛,岗位大练兵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还组织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赴张关、太洪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 活动,组织班主任参加渝北区教研室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活动,获得一、二等奖。
3、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抓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有关精神,落实教育民生工作,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管理,责任明确,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完善了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建立了和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的制度,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师生对应帮扶,真正做到了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创建了留守儿童“浪花佳苑心理咨询室”、“亲情聊天室”、“亲情电话室”,定时免费开放。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视频聊天、亲情通话服好务,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环境。
学校结合长江特色文化的打造,利用已建好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个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集体生日、师生一一结对帮扶、师生资助、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与留守儿童做朋友、广泛联系社会支持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快乐、自信、健康成长,争做最美的浪花。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民生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道德风尚好
1、学校以德立校,倡导和谐,崇尚文明。通过党、政、工、团、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职工运动会,我校教师参加了长江片区的首届教职工运动会获团体二等奖,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坚持每年开展“奔之风”学生运动会、跳绳比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工会每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拔河比赛等主题活动,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提升了师生的精气神。
2、学校工作注重全面、协调推进。通过家长委员会会议、每期开展3次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家长开放周、家访、家长联系校讯通平台、《告家长书》等方式,与社会及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逐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共识和合力;我校学生普遍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健康活泼、越来越文明。妇女工作、计划生育由专人分工,做到了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爱国卫生、防疫工作由教导处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主管部门好评并获得嘉奖。
3、扎实开展创模工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中,学校把创模工作和环境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和教师考核之中,做到高度重视,有领导分管,专人具体抓。学校把创模工作和绿色学校创建、创设环境优美的校园有机结合起来,每月开展了专题活动(每月开展一
次学生手抄报比赛,每月至少一份创模工作简报,每月一次班级黑板报评比)并及时上报活动情况,为师生创造了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4、学校开展了“三进三同”联邦带工作。学校对口帮扶幸福村给幸福村买电脑5台,人民币5000元添置办公用具。65名教职员工分别与幸福村的贫困户结对帮扶、结穷亲。周末、节假日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他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帮扶,解决实际困难。今年6月30日开展了“红歌下村颂党恩 帮困促和谐”活动,有力地发挥了文明传播作用。
(四)环境建设好
1、我校办学条件一流,建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综合楼、新食堂、塑胶操场,有独立的闭路电视、智能广播、校园网、班班通、监控等系统,拥有自己的校园广播站,各种硬件设施达到了市级一类标准化学校标准,现有班级26个,学生1292人,在编教职工78人。投入资金25万元基本完成学校绿化,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率达56%。
2、学校将“校园管理”版块纳入到《学校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就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项卫生制度,主要有《学校卫生打扫制度》、《学校禁烟措施》等;进一步壮大了后勤工作人员队伍,确保了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
(五)安全教育好
1、全校师生遵纪守法,强调安全教育,建立《安全台帐》,做
到意识强、措施实。通过强化门卫管理,完善警报系统,加强防范教育,以各部门的协同努力,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天天平安,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师生违法违纪案件和刑事犯罪,无“黄、赌、毒、邪”在校园发生。
2、通过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黑板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向师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向家长发放了“森林防火、交通安全、溺水安全”告知家长书;请派出所警官、铁路警官、消防警官等来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开展了以“珍爱生命防止溺水”为主题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进行了全校性的安全知识竞赛等。
(六)创建形式好
1、通过开展巾帼示范岗、争创五好党支部、绿色文明办公室评比、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通过开展“家校联手、警校联手、社校联手、师生联手”活动,牵手共建“平安校园” “文明校园”、。为了提升师生群体素质,组织行政下年级组指导、教师护导、学生红领巾监督岗、文明之舟考评、爱护公物之舟评比、节约之舟评比、书香之舟评比,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学生文明道德建设。
2、学校于2011年7月20日创建了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小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立了“八室两场一台”:音乐培训室、美术书画室、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网络媒体室、塑胶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并添置完善了相关设施设备,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结合长江地域文化特色,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十二项趣味活动项目:“奔之魂武术队”、“大江鼓号队”、“涛声合唱团”、“艺舟书画社”、“帆船舞蹈队”、“浪花佳苑心理咨询室”、“奔之韵经典诵读”、” “浪花文学社”、“奔之腾科技制作组”、“远航网络培训班”、“奔之风运动队”、“碛乐卫生保健队”。每个培训项目均配备了教师辅导员和志愿者辅导员,并严格按照少年宫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农村孩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乡村少年宫的节目《长江是我家》选送到重庆大剧院展演,受到了区宣传部黎部长和区教委谢主任的一致好评。展示了洛碛中心小学校全体师生的文明风采。
三、结合中央、市里安排的重要工作,开展系列活动。
加强文明细胞建设,广泛开展了“道德讲堂、学雷锋、餐桌文明行动、文明交通、我们的节日、喜迎十八大”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文明素质。
近几年来,各项创建工作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在创建工作中丰富了自己的发展内涵,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憧憬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继续抓好学校的“文明单位标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形象,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渝东窗口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校
二0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第三篇:洛碛中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一、现状分析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12年,原名“渝北区洛碛镇中心小学校”,几经变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座落在洛碛镇开发区中心,毗邻巴南区和长寿区,北临洛碛镇汽车站,南靠洛碛镇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现址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16815平方米,校舍面积250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余名;教职工71名,专任教师65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名,小学中级教师38名,本科学历 人,专科学历 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面对新形式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结合上级的要求,为将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农村示范小学,我们必须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
二、办学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开放高效、科研先导、彰显特色”。
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一切与教师有关的工作都要立足于教师的成才、成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
开放高效:在管理上,继承传统,深化改革,精细化管理,开放办学,努力探寻新的办学体制。增强学校的幅射功能,加强与外校的交流,不断增强学校活力。
科研先导:充分发挥学校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在“质量” “示范”二字上下功夫、作文章,立足课堂,加强教学管理;移植和引进教育科研课题,顺时应变,与时俱进,大胆突破,实现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改革发展的飞跃,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突出特色:全面贯彻渝北区教委“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教育方针,近期重点发展科技学科和足球训练,使之成为强项特色,成为我校师生与众不同的鲜明特长。以后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完善丰富学校长江文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做好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科技先进单位工作,打响科技学校、足球示范校知名度。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办学目标
1、远景目标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已任,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师生人才,成就师生“乘风破浪,百折不挠”坚毅性格,奠定人生梦想,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动力的“追梦人”,努力创建“渝北区农村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窗口”与示范作用。
2、近期目标:
继承我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初步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基本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师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师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综合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良好的审美素养和扎实的动手创作创新基础,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来实现。审美素养和创作创新基础则通过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来实现。
(二)、具体步骤
1、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学会负责、学会合作,突出德育核心,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2、创新教学科研工作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手段),教育科研诸方面,形成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动手、会创造,突出创新和实践两个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教师发展为本,实施“名师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自身教学特色、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提升学校档次,紧紧抓住校园网工程这一契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5、改进总务后勤工作。
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树立后勤人员面向全体师生全方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认真做好后勤财务基本管理,为学校“开源节流”,做好学生资质工作,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等工作,强化总务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三、工作措施
(一)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措施: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新《中小学生守则》, 深入开展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最美浪花、优秀学生、各项标兵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博学、勤学”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校园保洁行动,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和人文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知心姐姐”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2)以规范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①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课改之路。
②深入推进课改实验。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③做好评价工作。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实施月月清制度,还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科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着重探索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足球和科技教育课程,创建本校教学科研特色。
2、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逐步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3、更新学生观,创新学习方式。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逐步形成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现代学习方式。
4、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创新学生评价方法,创建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的评价体系。
5、创新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和方法,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热情,构建校内课题研究网络,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力求教育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2、强化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听课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3、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
4、积极实施“合格课”和“名师”工程。要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积极督促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合格比率100%;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措施:
1、校园网建设:一期工程完成多媒体教室设备更新。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更新维修教室“班班通”设施设备,提高设施效果。三期工程完成校园一网通,条件成熟开设网上学校。
2、队伍建设: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系统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培训。采取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系统集成的培训、学校组织内部培训等方式,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3、资源库建设: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及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其意义比之校园网本身更为重要。我校校园网从师生实际需要出发,拟在资源库的建设上重点投入,使之最大可能地满足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4、办公室信息化:无纸化办公逐年扩大,实现网络化管理与发布。
5、教学手段现代化:力争形成本校特色,成为周边学校的示范性现代教学模式。抓住校园网开通之机,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实现备课无纸化,课程网络化,方法手段现代 化。2016年年底实现教师人人有教学电脑,2018年实现校园网络教学。
(五)改进总务后勤工作措施:
1、抓好总务后勤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后勤人员全方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完善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职工考核制度。认真核查教师月度考核数据,按时准确发放教职工工资。
3、认真检查校园安全设施设备,及时维修维护;加强学校食堂监管,提高学生“营养午餐”质量。根据学校“长江文化”特色,继续完善校园美化、绿化工程。
4、严格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
5、认真细致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和困难教职工慰问工作。
6、增大学校财务管理透明度,坚持财务公开。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其目标的选择是依据本校具体的环境背景,其发展目标仅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规划过程,实乃一所学校对自身认识与思考的过程。为将其办学思想转化为每个教师、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规划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还需广泛征求上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意见,作出实时修改和调整,在操作过程中更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规划”付诸实施,共同创建我校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高效课堂构建这个中心工作,按照“走进课堂”的思路,改进教学管理行为,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通过规范示范创建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整体素质。
二、研修主题
以“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数学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和“学习互动、校际合作、校校联动、师师和师生协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研修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1月
四、研修形式:个人学习、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研讨。
五、具体措施、认真听课评课,加强备课电子化。数学教师要加强做题。把握教材的准确来自于教师的多做题,获取信息。教师在解题时往往能启发自己对知识的广度、深度的拓广。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
2、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教学中积极探讨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4、积极探讨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量规标准,循序渐进,促进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总之,结合远程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驾驭现代课堂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第五篇:2016校本研修计划
2016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主题: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一直在对作文教学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围绕中心富有教育意义”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引下,我们的作文教学侧重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思想升华的指导上,致使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乏然,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形式满篇的照猫画虎、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式的写作,让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因而谈不上写出优秀的作文。正在我们为此而寝食难安的时候,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我们就可以以它为指南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摒弃“模式作文”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作文返朴归真。并使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活动。
英国教学家洛克曾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又说:“所有潜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小学作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兴趣培养,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兴趣,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这样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修目标
本项研究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立足个体成长,努力探索作文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而让学生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兴趣,有所创新。
三、研修价值
本项目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开放式、个性化、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是教与学的大改革。
1、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创新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拓创新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改革的观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乐园。重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意识的研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主动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使作文生活化。
2、教师的教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激发兴趣,注重教法的新颖性;创设情景,创造认识的冲突性;反馈调控,突出教与学的针对性;体验成功,强化求知的进取性;民主合作,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性。逐步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3、学生的学活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逐步形成了独立活动、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使学生能 勇于质疑、释疑,善于发现规律,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延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创新的课延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
5、学生们一方面实现了“厌倦写作”到“主动参与写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到“言之不尽、言之有物”的转变。
四、研修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践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兴趣培养的实践一定要与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作文兴趣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与各种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掘兴趣,发展个性。
4、“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
五、研究的内容 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写好一篇作文,除了有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来源的材料之外,还需要有浓厚的写作兴趣。那怎能激发写作兴趣呢?因此,根据本校实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围绕这一主课题,我们还设定了以下八个子课题: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好观察日记。
2、培养学生参观、记录的兴趣,写好参观记录的一系列作文。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比赛的兴趣,写好比赛纪实作文。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写好劳动实践作文。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购物实践活动兴趣,写好自我体验的作文。
6、培养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兴趣,写好调查实践作文。
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写好读书笔记。
8、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
六、研修过程
(一)问题研究阶段(2016.3-2016.5)
1、准备阶段
传达,学理论,明确课题意识,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责任人及组员,形成完整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方案,并进行搜集和积累有关资料,组织实践上公开课,开展相互听课,共同研讨活动。
(二)具体实施过程(2016.6-2016.9)
1、制定实施方案。
2、明确阶段目标。把开展教育科研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新一轮课程标准的理念,靠兴趣吸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
3、注入“源头活水”。我们是一所乡镇的农村中学,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学校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学校、家庭、社会三线齐上,通过阅读、欣赏、参观、实践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生活。我校每年利用 “教师节”、“ 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或举办歌咏、演讲比赛,或举办手工制作、书画展览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十分乐意参加,既丰富了学生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为其写作提供了素材。使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4、突出研究重点。我认为校本研修的着力点是如何促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在研究中,我们努力使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做到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 —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着重写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把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5、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围绕上述“需要、自主、真实、创新”的着力点,我们写作训练时,尽量少用命题作文,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真实表达”,再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赏一赏的方式,达到“活动——写作—— 互评——体会”的良性互动。切实培养全体学生写作兴趣。评改适宜,赏识个性。如果老师能给以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教师只有学会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说实在话,有时学生作文,某些教师拿上来一看就头痛:错别字一大堆,更别说语句通顺、词句优美了。可静下心来细细一看,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再加以认真批改指导,一篇篇好作文便渐渐产生。
6、搭建展示平台。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我们觉得仅仅班内交流、评赏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搭建起展示才华的更大的的舞台。
(1)开展语文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2)、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设计语文手抄小报。
(4)、活跃师生课余生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热爱生活。因此,在严谨的课堂学习之余,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余活动,如美化校园、观察植物、决战篮球、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又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还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5)、开辟班级“学习园地”。我们的班级“学习园地”,其实就是各班教室里的黑板报。因为在这块黑板报上,有学生们工整的字体,有趣的故事,感人的心得,社会的经验和科学的知识等等。学生们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自己,学习同伴;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他们在几平方米的希望园地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期待着收获的季节。(5)合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学校每周五次通过“红领巾广播室”广播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定期通过宣传橱窗公布发表学生习作的情况,加大对学生写作的宣传力度,效果十分明显。
7、提倡教师“下水”。如果一个老师自己基本不写文章,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的。我们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写文章,不仅可以体味作文甘苦,不会对学生过分苛求和指责。还能体会写作得失,指导学生作文更得法,更能一语中的,批改学生作文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使其指导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三)实践总结阶段(2016.10-2016.12)
在开展作文兴趣培养实践教学探索中,我们注意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认真总结学生生活源泉与作文兴趣培养的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创造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经验。特别加强了对学生作文兴趣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对作文教学相关问题和基本问题的探讨,对作文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课题组每一位成员至少拿出了一篇作文教学案例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具体任务1、2、教研论文、教学叙事。完成校本研修报告册。
预期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师生的作文水平。
2指导学生在县级或市级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