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系主任评估报告
2007年7月30日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系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全体教师对评建创优工作进行了长期、精心的准备。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基本概况、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建设中的本科教学、特色项目建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概况
(一)前身
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的前身为原河北职工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与卫生事业管理系,于2006年10月,两系合并而成。原河北职工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82年,下设预防医学专业(专科,1982年始建)和临床检验技术专业(专科,1997年始建),原河北职工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始建于1984年,下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科,1984年始建)、健康教育专业(专科,1985年始建)、医疗保险专业(专科,2003年始建)和药品营销专业(专科,2003年始建),其中,原卫生事业管理系的健康教育专业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开设专业,于1985年首次全国招生,具有悠久的历史。自2006年7月,我系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
(二)师资状况
我系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师系列28人,实验教辅系列3人;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13人,占师资总数的50%;具有教授职称人数14人,占50%,副教授8人,占28.6%,讲师5人,占18%。45岁以下教师占85.7%。
(三)机构设臵 我系下设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卫生学教研室、卫生化学教研室、健康教育学教研室、卫生事业管理学基础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室7个教研室。
我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下设卫生学室、卫生毒理学室、卫生微生物学室和医学检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220M2。
(四)学生状况
2006年9月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在河北省首次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23人,目前处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在校学习阶段。
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注重学生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我系所遵循的本科培养教育理念。在此理念导引下,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文件,包括《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并贯彻在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过程中。
三、建设中的本科教学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新专业,不断完善本科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设臵,是我们在对河北省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相关机构的人员数量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查,学习了有关国家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了当前河北省公共卫生形势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即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通过实验、见习、实习、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教学计划是学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直接关系着学生培养质量。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我们学习借鉴国内重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果,注重把握好“三个比例”,即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把握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课程的学时比例;教学计划的讨论稿提交教师、学生讨论,并邀请校外专家对我系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专家论证,最后由医学部教学领导办公室最终确定的。通过以上的工作,以确保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培养目标定位相一致。
2007年3月我系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对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公共基础课课程设臵及其学时进行了重新修订。
(二)全方位规范教学管理
我系把本科教学作为管理的重心。从申请专业设臵到首批新生入学,从课程管理到专业管理,我系自始至终地将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工作宗旨,严格把握标准,边建设,边完善。我们本着“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在专业开办之始,我系领导班子将本科教学规范化管理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并显现出良好开局。
1、建章立制,完善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我系于2007年3月制订了《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本科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细则》以及《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实验室管理规则(修订)》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完善的系-教研室-学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相关制度。
2、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教学管理水平
我系采取措施,提高我系教研室主任教学过程管理水平。教研室主任直接担当着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教研室主任对教学过程规律及其管理知识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教研室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我系本着“以规范促质量建设”的指导思想,狠抓了教研室建设。我系多次召集教研室主任会议,贯彻系领导班子的质量建设思想,并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教研室主任的管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水平,教研室主任在教材选用、新教师培养、教学大纲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管理更为主动、更有计划性。
3、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除了在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外,系级、教研室级两级召集会议和组织学习活动等,促进我系教师系统性学习和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系、教研室组织教学工作会,专题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强化专业基础课教学等内容的研讨。
(三)强化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改革 随着本科专业的开办和下一步申报精品课程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教学研究的立项、论文和成果对于提升我系办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克服这一瓶颈,我系加强了这方面成功案例的宣传工作,并将鼓励与下达硬性指标相结合,在系内营造出了重视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了多项河北省科技厅、河北大学等级别的教学研究课题。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当前教学改革成果,转变“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观念,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点带面地逐步实施。
(四)大力建设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
自2005年至今,医学部投入近90余万元围绕本科教学建设我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为了更好地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我系多次组织了教研室主任会议,论证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并积极争取医学部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近两年先后购臵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生化荧光发生仪、示波极谱仪等大型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
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同时,我们还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重新修订了“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实验室管理制度”,制订了“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实验室开放制度”,明确职责,专人负责,提高了效率。
我系与医学部教学工作办公室实习科紧密联系,针对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我系业已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包括天香乳业等食品加工厂、保定市自来水厂、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保定市四八二厂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学科见习基地。临床实习基地已确定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专业实习基地已确定为河北省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保定市疾病控制中心。
(五)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水平提高
我系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本系教师参加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以多种形式提高本系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
针对我系30岁以下青年教师缺乏,我系近年来新进青年教师补充教师队伍,使师资结构在职称、年龄更为合理,并具有发展潜力。我系选派1人参加了英国斯旺西大学访问学者的英语培训,先后有8人在职获得硕士学位。根据医学部的安排,我系派出教师到北京、山东、河南等外地高校参观学习。
我系在各个学科整体稳步发展的同时,根据自身规模小、高端人才缺乏的特点,重点扶持、发展相对具有优势的学科。把学科建设作为强系之基、强系之根本。重点建设两个学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扶持两个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同时,注重交叉学科发展,已显现出研究潜力。
自2002年以来,我系科研能力快速提升,2005年米光明教授主持卫生部专项课题“参与式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资助资金40万;2003年张红杰副教授主持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课题“农村育龄妇女性传播感染现状及病征处理研究”,资助资金20万;2002年陈首英教授主持河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不同经济地区高血压社区干预效果比较研究”等,均在当时创下了医学部课题申报资助金额、申报等级等之最,另外,我系教师主持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局、保定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7部,参编教材10余部。
2006年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被医学部评定为A类重点发展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被评定为医学部B类重点发展学科。目前,我系组织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两个学科点申报2007年硕士学位点,力图整合河北大学的学科力量,在我系学科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六)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处于一个重要地位,关系着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造就。
1、根据系情,建立了我系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制订了《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培养规定》、《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学生工作指导性文件。
2、配备高学历的兼职班主任
我系选派高学历人员担任本科班班主任,以保证班主任能够在学习、专业思想方面全面指导学生,并为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参与班主任老师科研活动创造条件。
4、有计划、常态地开展学生课外活动
我系积极组织本科学生参加校级、部级的学生活动,发挥团组织、学生会作用,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举办活动注重全员参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5、早期开展现场调查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系还精心设计、举办具有我系特色的学生活动,发挥我系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自学生第一学期末即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生力所能及的现场调查科研项目,撰写论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科研素养,又接触了社会,增强了人际交流技能。
四、特色项目建设
在本科专业建设之初,我系就确立了“起步抓规范,全面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指导思想,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订,到教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系始终遵循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按照普通本科学生的教育规律,开展科学管理,以规范促质量建设,在专业开办之始,即全面、系统、规范地打造我系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我系办学资源,办出我系特色,更好地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我系领导班子就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下一阶段特色项目的确立进行了研讨,现将研讨结果及其论证情况做一汇报。
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下一阶段本科教学特色项目确立为“发挥预防医学学科优势,以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即发挥预防医学学科研究人群的学术特征,精心设计学生可参与的科研项目,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其中,通过这些高效率、多功能的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确立这一亮点项目,我系具有以下优势和条件:
1、系领导班子有共识 该亮点项目是经我系领导班子充分讨论而达成的共识,现场调查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条件时开展现场医学咨询活动,又可作为学生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现场调查活动同时伴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民情,班子认可程度高,重视度高,有领导实施的机制保证。
2、具有学科优势
预防医学学科以人群为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心理等联系密切,而现场调查是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同时,有关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资料整理分析和论文撰写是我系主讲课程的一部分。我系教师具有多年预防医学领域的科研经验,在研项目多采用现场调查技术收集信息,这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学科基础,易形成稳定的特色。
3、我系有开展专科生科研活动的经历和经验
自2005年始,我系已开展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活动,其中,我系米光明教授指导史大缓、杨永肖等同学参与现场调查撰写的论文《全国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大学生志愿者实地调查预试验研究报告》,代表医学部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评选。刘凤阁教授、陈首英教授指导、学生参与的两篇论文获2006年医学部学生优秀论文二等奖。
4、师资有保证
我系教师具有多年开展预防医学领域的科研经验,在为学生设计科研题目、指导科研活动上具有资历和丰富的经验,目前我系在研项目多以现场调查、现场干预为主要内容,也为今后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提供了条件。
5、其他
我系在科研实验设备、教师指导时间、现场组织协调、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也具有开展学生科研活动的条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本科教学中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今后有待改进: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相比,我们还没有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我系教师对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研究认识不足,忽视了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只重视本学科研究,而对于教学工作未作为专业进行研究。
3、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水平总体不高,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
第二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浅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浅谈
【摘要】公共卫生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传染病发病率高、精神疾病急剧增加、食品安全威胁大等诸多挑战,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传染病;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94-02
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SARS、H7N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民众也认识到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各级卫生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1077起,尤其是芦山地震、青岛的输油管线事件、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强化监测预警等卫生应急准备,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是迫在眉睫。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预防医学具有价值导向的超前性、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独特性等多重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基准点,促进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都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主体,两者的服务对象相同,工作内容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本质和角度上却差异较大。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提供的是一种策略,而公共卫生是以社区为基础,已经逐渐从医学范畴中划分出来,形成了社会医学的属性。总的来说,预防医学通过公共卫生来实现,公共卫生则是预防医学服务于科学与民众的桥梁,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2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
维护和增强人民的健康是我国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传染病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16418例,其中甲乙类3057463例,丙类3358955例,死亡16592人。虽然较2012年死亡率减少了4.65%,但因传染病而致死人的数量还是非常大的,且艾滋病、丙型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究其来源,主要包括新的传染病种的出现和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这两个方面,因此,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加大工作力度,集中精力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2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焦点
食品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仅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使消费者消费信心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甚至摧毁整个食品行业链条。但是,近年来的德芙巧克力吃出活蛆、人造鱼翅、新西兰涉毒奶粉、老鼠肉冒充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可见,强化食品安全已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加大对食品生产者的宣传力度,让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使食品安全成为行业生产的高压线;完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和食品经营的管理制度,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促进食品生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3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且我国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忽,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我国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约有70%~80%所患疾病与心理问题有关,且患有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尤其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包括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被迅速放大,造成一些弱势人群心理失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专家指导、专业讲座等方式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解决民众常见、多发的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等,特别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心理援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3.1以健康为中心,重视社区服务
“以健康为中心”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也是人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卫生工作的全体性和社会性,将卫生工作作为全民事业的重点来抓。这其中尤其要提高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社区作为普通民众疾病预防的最前沿,必须通过不断打造基层专业队伍;整合优势专家资源,开展健康服务;瞄准社区重点人群,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管理,才能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才能真正做到“贴近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赢得民众的认可。由此可见,通过卫生工作能有效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能逐步推进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3.2打造综合性卫生服务体系
在卫生服务中,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对于健康所提供的服务都必须是综合性的。因此,要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大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让公共卫生工作成为预防疾病发生,减轻群众治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几年的发展,让全国基本形成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卫生服务体系。
4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健康的期望,对卫生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自上而下,从领导到基层群众都要形成一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整体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极大的方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的效果,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温群文,孙健.公共卫生的发展与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2):132~133.[2]陈伟江.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J].中国化工贸易,2014,6(1):413.[3]李文先,叶冬青.中、美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579~582.
第三篇: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
科学管理代表人物:美国人泰罗、法国人法约尔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具有二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决策过程,包括了对任务、目标和行动过程的抉择。
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
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管理: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环
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内容表现在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3)反馈原理
(4)封闭与开放原理
(5)弹性管理
(6)能级管理
(7)主观能动原理:管理活动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人是
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8)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物质、精神、信息动力。
(9)竞争原理(10)效益原理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
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其服务对象是整体人群;
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特有的特点。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
WHO把成人识字率,尤其是妇女识字率作为评价卫生保健服务接受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联合国对老龄化人口提出两个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7%。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要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政策、卫生组织、卫生计划与评价、卫生资源、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实态性调查研究(现况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及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念:国内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策略,是引导个人和团体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目标、资源和形式。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官方决策者如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如政治党派、利益集团、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智囊团等。
公共政策客体: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二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或目标团体);三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形式:一是实现政策的手段,如措施、方法、技术等;二是政策的表现形式,如路线、方针、计划等;三是政策的文字形式,如指示、决定、条例、章程等。
公共政策的特点:政治性、价值选择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稳定性。(会根据一段话选择是什么特点)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指导、协调、控制、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目标,规范方向;二是教育指导,统一观念。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元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民的合作医疗属于具体政策。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
从筹资形式上看,国际上较常见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方式主要有四种:自费医疗筹资、政府筹资、健康保健筹资和社区筹资。
英国是典型的政府筹资的国家。社会健康保险筹资以德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采取这种形式。私人保险筹资以美国为代表。储蓄医疗保险筹资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负担方式: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自费。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章
组织管理的内容: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目标价值分系统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系统)存在的前提。
管理分系统的核心是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
卫生行政组织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说明其组织的隶属关系、职权范围、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法制化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合理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服务性原则、民主化原则。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与管理难度成正比。管理宽度要适当,管理层次要简化。
中国卫生行政体制:中央---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市卫生局、县区级卫生局、乡镇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国家卫生部的主要职责p41
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p41-42 掌握各机构职能。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由国家机构与人民团体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其常设机构为爱卫会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内,中央爱卫会办公设设子中央卫生部内。会区分卫生专业组织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卫生专业组织分为: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医学教育机构。
医疗机构仅指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指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站(所),不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站;基层卫生组织:乡镇卫生院、厂矿门诊部、街道卫生院、个人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等;医学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后两者是专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
第四章
计划分类:按时间分:长期计划(大于10年)、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小于1年)按范围分:全面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
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职能分: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
常见的卫生计划: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卫生发展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1、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原则
3、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向结合原则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依据:
1、国内外卫生发展的理论、相关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当地人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拥有的和现在的卫生资源状况
制定计划的程序: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具体措施、监督和评价、编制活动预算、确定活动日程表
形势分析的内容: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卫生资源情况、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状况
形势分析的基本思路: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
需求种类:表达需求、标准需求(专家定义的需求)、认识到的需求、相对的需求;
需求分析原则:公平、高危人群
明确目标的内涵:包括5W1H:p64
常见的卫生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服务指标、人群健康指标
活动时间图(甘特图)是最常用的活动日程表。
第四篇: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原因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③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④病原体变异 三级预防:一级: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或提高机体抵抗力来预防疾病发生。二级: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恶化。三级: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治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疾病分布论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4疾病预防控制论 5疾病流行数理模型
流行病学基本原则: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健康疾病连续带HDC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过程,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或健康标志发生,这些标志形成一个连续带 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4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5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评价效果,6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发病率incident rate一定期间内(多为一年),特定人群某病新发病的概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同发病率,但时间缩短为日周旬月,人群范围也缩小
续发率2nd attack rate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间,续发病例人数占易感接触者人数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率
疾病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随年龄增长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发病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又称为时点流行或爆发。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
长期变异的原因①病因或者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②抗原型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③诊疗技术的进步,防制措施的改善④社会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的改变
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频率变化,常用于急性疾病,如传染性疾病。
散发sporadic某病发病人不多,而且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发病水平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迅速蔓延,地域广,时间短,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流行水平
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的现象
流行病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2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3参考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5结合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6控制调查过程保证研究质量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过期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现况研究: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研究的用途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了解疾病病因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效果4早期发现病人5确定机体某项指标正常值范围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一种方法。
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 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中某病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率的差值,表示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而导致的某病发病率
队列研究 优点1研究是亲自观察获得,较可靠
2由因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3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因素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缺点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过大2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3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较多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结局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1
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又称预告值或诊断价值,表示实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概率。
拟然比likelihood ratio病例中某种试验结果出现概率与非病例中该实验结果出现概率之比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去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水平,通过比较各组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1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由果至因一般只能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而难以证实因果关联3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1初步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比值比OR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意义OR与RR相同,但是,在不同患病率或发病率下,OR与RR的接近程度不同。疾病频率小于5%时,OR与RR较接近。
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1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3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病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4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暴露率很低的因素2常难判断暴露与疾病出现的先后顺序3选择研究对象时易选择偏倚4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回忆偏倚5易发生混杂偏倚6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1施加干预措施2前瞻性观察3有平行对照4随机分组
流行病学实验三大原则1设置对照2随机分组原则3盲法 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具体内容称双盲
混杂偏倚confounding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其中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筛检screening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1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和趋势2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3评价干预措施效果4预测疾病流行5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1敏感性2及时性3代表性4阳性预测5简便性6灵活性7可接受
暴发调查的步骤1准备与组织2核实诊断3现场调查4暴发调查分析5提出假设6验证假设 7完善和实施控制措施
暴发调查处理的关键点是病例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生活方式管理life style management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①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②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⑤预防性治疗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1重视危险因素收集2医患双方共同决策3注重连续性4以健康咨询为先导5合理选择健康筛检内容6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临床预防服务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系统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咨询5A模式
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随访安排
常用戒烟药物及使用方法1NRT类药物 通过向人体提供外源性尼古丁以代替从烟草中获得尼古丁,从而减轻尼古丁戒断症状。2盐酸安非他酮 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抑制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以及阻断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3伐尼克兰 新型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有助于缓解戒断症状,同时阻止尼古丁与受体结合,减少吸烟欣快感。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戒断效率。有效联合药物治疗:长程尼古丁贴片+其他NRT类药物;尼古丁贴片+盐酸安非他酮。
烟草控制的MPOWER战略:Monitor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Protect免受烟草烟雾Offer提供戒烟帮助Warm警示烟草危害Enforce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aise提高烟草税
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发生反应,形成理化性质与第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①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非特异性疾病多发、致癌作用②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破坏平流层臭氧层
公害病: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诊断指示1生活在缺碘地区或高碘病区的居民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3排除甲亢、甲状腺炎、上发展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必需脂肪酸EFA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①增强胃肠功能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④预防结肠癌
合理营养即平衡而全面的营养。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2保证食物安全3科学烹调加工4合理进餐制度和良好饮食习惯
有氧运动aerobics activity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运动处方对运动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身体状况,结合生活环境,用处方的方式规定适当的运动,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感染谱一种传染病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称为感染谱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意义1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2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还可影响疾病流行特征。传染病的防控策略1预防为主 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2加强传染病监测3建立传染病预警机制4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5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疫情监测和人体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vaccination指将抗体或抗原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空气中人为有害物质1工业生产2交通运输3生活炉灶4建筑材料5室内人员活动
二次污染物从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
甲状腺肿瘤等疾病
分型标准1弥漫型.甲状腺均匀肿大,质地较柔软,可摸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2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常见于缺碘的承认,特别是妇女和儿童3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与人体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限度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的疾病称职业病
职业有害因素指生产劳动过程及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是重要条件的总称
职业中毒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3群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效果良好5重在预防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食物进入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使用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2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3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无传染性
毒蕈中毒: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临床: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特点①突发性②普遍性③非常规律分类①重大传染病病情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③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④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定时间内(2周),在某个相对集中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情况
特点: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
卫生服务卫生系统借助一定卫生资源,向人群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活动
卫生系统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
功能:提供服务 创建资源 筹措资金 监督管理
卫生保健公平性:指按照需要公平、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机会从中受益,包括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
公共卫生体系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
双向转诊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间、专科间或综合与专科间转院诊治的过程
医疗保险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及社会医疗救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费用控制措施:①供方:按病种给付方式、总额预付费、按人头预付方式、按服务单元付费②需方:起付线、共付比例、封顶线
医院安全管理通过对医院有效科学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卫生服务过程中,不受医院内在不良因素影响和伤害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人们必须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能保持健康2能运用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和伤残导致的痛苦,健康地进入成年和老年并安然地告别人世3公平分配一切卫生资源,使所有个人和家庭能在可接受和提供的范围内通过充分参与,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4使人们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有力量摆脱可避免的疾病桎梏,创造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生活。
初级卫生保健 最基本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基本内容是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社区康复;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①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②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③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④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向导的持续性服务⑤提供综合服务⑥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⑦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⑧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第五篇:预防医学材料
1.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加健康的1门科学。
2.健康: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要有健全的机体,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4:环境: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6: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1种平衡状态。
7:生态系统:在1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借助于各种功能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是组成生物圈的基本单位。
8:生物富集:某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浓缩,叠加的过程。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1种生物以另1种生物为食,另1种生物再以第3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1个由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
1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及其他生物生存的现象。
13:1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的,其理化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4:2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1次污染物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理化性状与1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18:细菌总数: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37°C培养24h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是评价水质清洁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标准规定引用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20:职业有害元素:在生产劳动过程和生存环境中存在和产生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造出危害的因素。
21:职业病:当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时间和强度超过机体的代偿范围,造出1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影响劳动能力。
28:刺激性气体:1类对皮肤,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具有腐蚀性,常见氯气,氨,光气。
29:化学性肺水肿是刺激性气体中毒对健康的最大威胁,其发展为4期: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积极预防肺水肿是抢救中毒的关键。
30: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肺水肿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结局。31:窒息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而直接引起组织却氧的气体。
32:一氧化碳中毒机制:CO经过呼吸道进入血液组织,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带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33:氰化氢中毒机制: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可在吸入后1-6s内无任何征兆而突然昏倒,2-3min内呼吸停止,出现'闪电样'死亡。
34: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7:听觉适应:短时间在强噪音环境中,听力减弱,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分数恢复。
38: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强噪音,听力损失严重,脱离噪声环境后,听力不能恢复,形成不可逆移位。
40:营养素的热能系数:1g供能物质在体内产生的课利用的热能值。41:基础代谢(BM):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必要的能量。
4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的额外热能消耗。
43:必需氨基酸:人体蛋白质是由20多中氨基酸组成,其中9种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提取的。
4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混合食用,使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补,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23.矽肺: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影响面最广,发病率最高,进展速度最快,危险最严重的肺尘埃沉着症 24.食物中毒:是指人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当做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非传染性疾病
33.环境:相对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34.三级预防:一个从健康道疾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发生发展都有一定规律在机体的发病前发病中,发病后的各个阶段采取的相应措施成三级预防。二.填空:1.环境的要素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环境污染来源(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其他污染)
3.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由于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飘尘)排到大气遇到多雾逆温等不利的气象条件。
4.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由于(汽车尾气)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 5.水俣病主要由(甲基汞)痈痈病主要由(镉)
6.温室效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臭氧层被破坏尤其是(氯氟烃)酸雨主要前提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7.碘缺乏的临床表现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8.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四类指标(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示,细菌指标,放射性指标)
9.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水的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0.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11.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表现为(铅溶和贫血)12.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13.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汞中毒较为常见,1.兴奋性,2.震颤,3.口腔炎)
14.噪音对人体的危害(特异性危害:听觉适应,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阀位移,噪声性耳聋)噪音分为(特异性,非特异性,)15.(肺结核)是矽肺患者的并发症
16.人体的热能消耗主要有(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各种体力运动)17.维生素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ADEK 水溶性维生素BC)
18.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9.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20.河豚中毒以(卵巢的毒性最大,肝脏次之)21.表述身高是(变异系数)
22.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23.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品和盐)
24.HFA∕2000: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PHC是初级卫生保健。25.铅 汞 苯中毒是由(呼吸道排出尿道)
26.各种氯化消毒剂在水中均能水解生成(次氯酸)27.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指标用(标准差)2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1%的美蓝)29.三大产热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0.主要由动物性食物来源中毒的是(沙门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32.疾病的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
3:健康的影响因素是:环境,行为,医疗卫生,遗传。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群健康。4:12:环境污染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工业3废:废水,废气,废渣。生活3废:垃圾,粪便,污水。
15:人体内含碳,氢,氮,硫,磷,钙,镁,钾,钠,氯11种元素,占人体重量的99.95%。16: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生物性地方病主要由媒介传播。17:生活用水的指标:感官性状和1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22: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因素:生产物毒性,生产性粉尘。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可以检测.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常具有群发性,能早期诊断和处理,可预防。
23: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搞好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贯彻3级预防措施.加强劳动过程监督,执行劳动卫生法规.加强健康教育,搞好健康促进。
24: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作用。吥啉代谢紊乱是铅中毒较早的变化。铅还可以作用于红细胞,使其脆性增加,导致溶血。25:神经系统铅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系统铅中毒:腹绞痛。中度铅中毒:腹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26:苯主要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苯的代谢物在骨髓进一步转化并抑制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7:急性苯中毒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慢性苯中毒的表现:造血系统的损害。长期吸入低浓度苯蒸气可引起神经和血液系统的损害。
31:窒息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而直接引起组织却氧的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32:一氧化碳中毒机制:CO经过呼吸道进入血液组织,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带功能,导致组织缺氧。重度CO中毒:出现"急性CO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35:矽肺的并发症:肺结核。矽肺的诊断依据:职业史和生产劳动条件为前提,技术质量良好的后前位胸部X线平片为依据。
36:防尘8字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具体为:加强组织管理和防尘措施,革新技术和设备,加强个人防护。
39:营养素分:1.产热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 2.非产热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水。
40:营养素的热能系数:1g供能物质在体内产生的课利用的热能值。3大供能系数为:糖类16.8Kj(4kcal),脂肪37.7kj(9kcal),蛋白质16.8Kj(4kcal)。
4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的额外热能消耗。3种产热营养素产热量:蛋白质16%-30%,脂肪4%-5%,糖类5%-6%。最理想的热能分配比例:蛋白质10%-15%,脂肪20%-25%,糖类60%-70%。
43:必需氨基酸:人体蛋白质是由20多中氨基酸组成,其中9种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提取的。分别为: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内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譤氨酸,组氨酸。
45:脂类包括脂肪,类脂,脂肪即三酰甘油,又叫中性脂肪,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功能为:供给热能,提供必需氨基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增进膳食的可口感和饱腹感。
46:糖类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能来源,是构成机体组成的重要成分,同时具有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的作用。维生素可根其溶解性分: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C)。缺少维生素A可导致夜盲症。47:全面营养评价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调查时间为5-7d。48: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膳食应能提供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素,应保证营养素的比例均衡,科学的储藏和烹调加工,建立科学的膳食制度,对人体无毒无害。
49:平衡膳食宝塔:成人每人每日300-500g蔬菜和200-400g水果,鱼,肉,蛋125-200g,奶300g,28g,/豆30-50g。
50:社会因素的特点:双向性,广泛性和持久性,协同性和非特异性,变异性和叠加性。51:家庭: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建立的1中生活群体,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可分为:核心家庭,扩大家庭,异常家庭。扩大家庭又分为主干型家庭和联合型家庭。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烟 酗酒 滥用药物等。论述,简答:
14.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2.行为干涉3.做好疾病监测和高危人群筛查4.消除心情精神紧张 15.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原发性高血压2.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3.肥胖4.糖尿病5.生活方式 16.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种类有 计划免疫扩大,免疫计划加强,卫生免疫)2.二级预防:是指疫情发生后,采取的防止疫情扩散尽快平息,1.对传染源的措施2.对患者的措施3.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对易感人群的措施有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预防)3.三级预防:1.尽可能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防治病情恶化防止复发转移2.减少疾病所造成的损害和残疾,减少并发症3.对伤者进行康复治疗
18.食物中毒的发病共同点?
1.潜伏期短突然发病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患者2.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3.发病于食用某种食品有关4.容易造成集体发病,人与人之间不能直接传染 19.诊断职业病进行几方面的考虑?
1.职业病接触史2.现场危害调查评价3.临床表现核试验检查 20.水的净化和消毒?
1.净化的目的主要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部分微生物,以改善水的感官性状2.水的消毒是指杀灭水中病原体的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流行病学安全。氯化消毒法是消毒法中最常见最有效的 21.矽肺的预防应采取以防尘为主的综合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和防尘管理2.革新技术和设备3.加强个人防护 22.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出现头痛、头昏、发力肌肉关节疼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2.消化系统:出现口内金属味,食欲缺乏,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3.血液系统:表象为铅溶合贫血
2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1.防止食物污染2.控制病原体繁殖及毒素形成3.彻底加热消灭病原体及毒素破坏
24.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膳食应能提供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2.应保证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均衡3.科学的储藏和烹调加工4.建立科学的膳食制度5.对人体的无公害 25.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2.慢性中毒:神经和血液系统的损害
26.生活饮用水的基本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保证流行病学安全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身体健康危害3.感官性状良好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27.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急性中毒:1.煤烟型烟雾事件2.光化学烟雾事件3.生产事故。二.慢性损害:1.慢性中毒2.水俣病,痈痈病。3.非特性慢性损害 三.远期危害,包括致癌作用,致畸胎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四.间接效应:1.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3.酸雨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渍食品。
28.什么是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换个体征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经确认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治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尽量恢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