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2:3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

第一篇: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

XXX区XXX乡人民政府办公室 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

开发工作方案

根据XXX市X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区 2011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XX府办〔2011〕65号)要求,为扎实推进我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结合我乡乡村旅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为抓手,以增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加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扩大旅游就业规模,为我乡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提供有力的旅游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从 2011 年开始,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提点,有计划和有目的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开展培训。

三、工作任务

(一)宣传文化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1、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乡乡村旅游的实际,制定《XXX市XXX区XXX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并落实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机制,根据需求及时研究、制定、修改相关制度。

2、统筹、协调全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3、制定并落实全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按照《全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大纲》对旅游相关人员进行礼仪、客房、餐饮、卫生、安全等实用知识系列培训。

4、负责落实全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信息的上传下达。

5、在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评定过程中做好乡村旅游(农家乐)业主、从业人员的培训引导动员工作。

6、积极组织大龙潭乡辖区内从业人员参加省、市、区级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一)党政办公室

加强对本辖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的开发力度,做好本辖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贯彻制定落实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扶持政策;积极组织本辖区从业人员参加省、市、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三)经济发展办

负责协调沟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在乡宣传文化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配合下对全乡有意创办乡村旅游企业的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城镇失业人员提供普遍培训。

(四)乡财政所

负责协调落实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的培训经费。

(五)乡民政办

结合我乡民族地区实际,负责组织协调将我乡少数民族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全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培训计划。

(六)乡卫生院

按《乡村旅游(农家乐)食品安全控制与环境卫生》的要求,做好乡村旅游(农家乐)实用人才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

(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建设、评定有机结合,在乡宣传文化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配合下对全乡乡村旅游接待点经营业主、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包括乡村旅游企业半年内新招员工)进行普遍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加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特成立“XXX乡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杨国江同志任组长,乡党政办、乡经济发展办、乡宣传文化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乡财政所、乡民政办、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乡卫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宣传文化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由张天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成员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积极推进我乡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

(二)强化经费保障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旅游实用人才培训投入机制,对全乡旅游实用人才实行免费培训,乡财政所参照区旅游发展专项培训资金的三分之一用于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经费比例安排资金,并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乡民政办对少数民族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落实刘奇葆书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旅游”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旅游先导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加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为抓手,加强领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切实加强辖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领导,确保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为倾力打造“中国西部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工作添砖加瓦,各成员部门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各成员部门要结合实际和行业特点,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并有计划地实施。

(三)加强沟通,及时报送

各成员部门每月 20 日前将本行业本部门组织开展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情况报区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对在培训工作中取得的好的经验、取得的积极效果等情况要及时总结上报,务必确保信息畅通。

XXX

区XXX乡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休宁县2010乡村旅游工作方案

休宁县2010乡村旅游工作方案

在2005年初夏,休宁县委、县政府就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积极迎合山水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立足自己的生态、文化优势,在全国最早提出了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福地”的口号,最早启动乡村福地示范点建设,确定了极具区位、生态、文化等旅游特色的盐铺、隆光、溪西、阳干、双龙、月潭、溪洲、黄村、桃林、右龙等10个村为首批乡村福地示范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星级农家乐等创建为抓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依托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休宁县乡村旅游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努力把休宁县打造成真正的“中国乡村旅游福地”。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4.5亿元,省级旅游乡镇达到5个,旅游专业示范村达到6个,省级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达到35户。逐步构建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发展新格局。

三、具体方案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

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根据市、县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具体发展计划、实施办法、工作目标和奖励政策,加强对辖县内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领导。

2、注重规划,统筹发展。重点乡镇要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以解决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季节波动性大等为重点,精心制定本乡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暂不具备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乡镇,认真谋划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各乡镇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的原则,引导乡村旅游合理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对旅游公路进行绿化美化;加大对旅游景区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及旅游标识牌统一设置工作;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4、继续开展乡村旅游创建工作。按照《旅游专业村标准》和《农家乐(乡村酒店)服务质量标准》创建标准,对镇、村、户三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系列服务标准规范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力争2010年底省级星级农家乐经营户达到35户,省级旅游乡镇达到5个,旅游专业示范村达到6个,新增乡村酒店2户。

5、推进文旅农旅深度结合。加快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充分挖掘休宁道教文化、状元文化及休宁传统民俗节目,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徽文化特色。推出齐云山、古城岩、阳干等22个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摄影点,成立摄影产业领导组,加大摄影点建设力度,完善摄影点标识标牌,丰富摄影点内涵。进一步

加强农旅结合,以花果山、霞溪生态农庄、海宁生态农庄等农业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培育农业旅游产品。

6、深入开展旅游“三进”营销。深入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活动,拓展旅游营销“三进”模式。针对不同客源群体,分不同季节适时推出学生游、休闲游、舒适游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我县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7、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并实施休宁县乡村旅游人才规划。积极组织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和乡镇干部四类人才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8、研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鼓励并扶持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快自主创新,做大做强旅游商品产业,使休宁“三茶”、“四雕”及万安罗盘等产品形成产业化。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参与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附加值,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

9、制定政策,激励发展。县旅委将按照《关于加快休宁县旅游发展的决定》,对各乡镇进行考核,并对先进单位实行以奖代补,推动各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第三篇: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本站推荐)

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家庭宾馆管理的楷模

——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先进经验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重渡沟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的南部山区,交通闭塞,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67户,1455口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未开发乡村旅游以前,全村耕地面积300余亩,人均可耕种面积不足叁分。并且有85%为45度以上的山坡薄地,是潭头镇最贫穷的一个行政村,又因交通闭塞,美丽丰富的山区资源和自然风光得不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全村年人均经济收入不足400元。祖祖辈辈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几分薄地,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过着守着“金碗”要饭吃的贫穷落后生活。

1999年7月10日重渡沟风景区正式打出“乡村旅游”金字招牌,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辟蹊径的发展谋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重渡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来,重渡沟村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产业品牌,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形成了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成熟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乡村旅游新路子,为丰富和延伸“栾川模式”内涵,实现栾川县委、县政府建设“全景栾川”的富民梦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渡沟风景区距洛栾高速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下站口10公里,距洛栾高速重渡沟下站口5.6公里。由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和农 耕村等景区组成。是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购物为一体,拥有大小景点200余个,瀑布百余条,翠竹万余亩,可游览面积60余平方公里的特色乡村旅游胜地。重渡沟水源丰沛,竹茂林密,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68000个,是中国北方绝无仅有的一处天然氧吧。

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如今重渡沟村共有农家宾馆328家,有星级农家宾馆68家,其中特殊三星12家,三星18家,二星38家,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依靠乡村旅游接待脱贫致富。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说:“重渡沟不仅是一处很好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而且也是旅游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极强的产业发展基地。”原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到重渡沟实地考察后,称赞重渡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是农家宾馆的楷模,是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中国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根据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发展规模之大,档次之高,管理之规范,拉动社会就业之广泛,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五个方面位居全国之首,称赞重渡沟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2012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6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直接收入1.3亿元,上缴税金676元。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使重渡沟景区所在的潭头镇等周边乡镇实现社会综合收入5.8亿元。

重渡沟风景区依靠乡村旅游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推动新型农村建设,拓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副产品产销渠道的发展模式,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重渡沟现象”。尤其是依靠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农家宾馆“集群式”发展的先进经验,被编入中国义务教育“教科 书”。2005年8月至今,重渡沟风景区先后获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十佳景区,河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二、主要做法:

重渡沟风景区2004年以前,属潭头镇管辖的乡镇企业,2004年8月,栾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从栾川旅游的大局出发,率先对重渡沟风景区进行了改制,现为私营股份制企业。成功改制后,重渡沟风景区不惜投入6.6亿元,对景区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品牌打造、环境保护等进行了深度开发和提升,使重渡沟不仅成为栾川乡村旅游的龙头景区,而且也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省的乡村旅游知名景区。

——发挥优势做好“水”文章。重渡沟风景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紧紧抓牢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做“水文章”,在重渡沟风景区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著名的金鸡河、滴翠河。金鸡河的发源地在重渡沟风景区金鸡谷的半山腰,因山势落差较大,形成一路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滴翠河出自重渡沟风景区的水帘仙宫,碧透的山泉水跌下水帘仙宫,穿过数十里竹林长廊,再过数座小桥,流经百户人家之后,和金鸡河交汇一处,形成了每秒1立方米流量的河流。1999年7月,重渡沟风景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开业迎宾的当年,就打出了“既有重渡沟,何须下江南”的金字招牌,迅速赢得了游客的青睐。2005年至今,改制后的重渡沟风景区累计投入基本建设、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开发、形象宣传等资金6.6亿 元,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碧波荡漾的关公湖;投资400多万元开发了河南省唯一一个能在秀竹间漂流的重渡沟乡村漂流;投资1200万元先后建成了江南韵味十足的两条小吃水巷、能与游客和村民互动演出的“亲水乐园”及水打轮、水打磨、水波球;投资160多万元,开发了今年“五一”小长假前投用的“关公湖”水陆两用战车等水上娱乐项目,这些水上娱乐项目不仅填补了豫西伏牛山区乡村旅游项目的空白,而且也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同时也为洛阳市争创国际旅游城市和栾川县委、县政府“全景栾川”建设的战略思想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发特有资源,唱响“竹”字戏。重渡沟风景区有数万亩竹林,为让竹成“金”,重渡沟风景区利用公司+村+农户筹措开发资金。已开发成功的数十里竹林长廊、数千米竹林幽径、竹筒米饭、竹制办公用品、竹制旅游纪念品、纯粮酿造的竹筒老酒、清淡高雅的竹叶清茶等。开发以竹林传说、竹乡土文化、竹饮食文化,利用景区独特的竹资源,鼓励村民跳竹杆舞、唱竹字歌、自编竹字戏。目前这些和竹子有关的乡村文化已声誉中原,已成为重渡沟风景区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招揽四海宾朋的亮点。截止到2012年底共开发竹产品,竹日常生活用品,竹工艺品180多个,精美的竹桌、竹凳、竹椅、竹花蓝、竹花筐等深受游客喜爱,其中以重渡沟村命名的竹编工艺品曾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如今,重渡沟景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出美观精致的手工艺竹制旅游纪念品。2012年,仅此一项就为重渡沟村的1300余口人增加旅游收入200多万元。——敢为人先开发“农家乐”。从I999年7月10日至2012年,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十几年间,有一组数字,见证了重渡沟风景区农家宾馆健康和谐发展的里程:1999年,景区有农家宾馆5家,5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5万余元;2000年,农家宾馆达到70家,150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800万元;2001年,农家宾馆130家,300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2100万元;2005年到2008年,农家宾馆增至280多家,其中有星级农家宾馆20多家,拥有床位8345余张,截止2012年底,农家宾馆发展到328家,有星级农家宾馆68家,其中特殊三星农家宾馆12家,三星农家宾馆18家,二星农家宾馆38家。现重渡沟同时接待12000名游客住宿就餐,2012年仅家庭宾馆的旅游接待综合收入就达到1.3亿元。目前,重渡沟村拥有私家轿车134辆,占全村总户数的40%以上,拥有观光车53辆,满足游客到重渡沟观光游览的需求。特别是按照国家乡村旅游接待标准,投资1.6亿元建成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为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形象打造和进一步升级改造树立了新形象。

为加强对农家宾馆的管理,重渡沟风景区成立农家宾馆自治联盟和农家宾馆管理协会,制定出农家宾馆建设管理“四统一”和“四个规范化”即:“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和“‘建设风格古朴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内部设施现代化,外部环境田园化”。与此同时,景区还不惜花钱按照不同文化层次,分级分批定期对农家宾馆从商业户进行礼仪礼节、服务技能、普通话等接待培训,为重渡 沟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接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渡沟景区实行给农家宾馆挂流动红旗,定期让游客为农家宾馆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评比打分,农家宾馆的服务质量好坏,让游客说了算。每个月要给游客满意的农家宾馆“挂星”,对在规定时间挂不上星的农家宾馆,重渡沟风景区和重渡沟村委要出示“黄牌”警告,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直到符合河南省家庭宾馆星级标准为止。

——舍得投入夯实乡村旅游促销路。重渡沟风景区完成改制后,除花巨资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完善,增力娱乐项目之外,乡村旅游促销资金的投入逐年翻番,近几年来累计投入旅游宣传资金1.2亿元。仅2012年初至目前就和百余家旅行社签订了客源市场开发协议,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山西、湖北、河北 等地。并分别在郑州、太原、徐州、石家庄、西安等地市设立旅游促销办事机构。与龙门、少林寺、老君山、鸡冠洞等著名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及当地旅行社联手,利用报纸、电视、车体、杂志、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对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进行广泛宣传。为做大做强旅游促销宣传工作,努力提高重渡沟风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几年来,重渡沟风景区除了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1-8套及《河南日报》、《中国旅游报》、《大河报》、《北京晚报》、《郑州晚报》等省内外主流媒体打造重渡沟风景区形象品牌之外,先后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备受省、市、县宣传部门关注的22集电视连续剧《家园》。与著名笑星潘长江合作拍摄电影《别惹小孩》,并分别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重渡沟一年一度的啤酒 狂欢节和山水狂欢节增加了游客到重渡沟的欢乐元素。这些宣传模式极大提升了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的形象品牌。提升了重渡沟乡村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主要成效:

——乡村旅游拓宽了农业产业化的产销渠道,带动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脱贫。一业兴带来百业兴,重渡沟景区的成功开发带动和拓宽了重渡沟村及周边乡镇的农业产业化的产销渠道,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与出、供与求的链条,也为绿色农业的产品开发创造了无限商机。比如,重渡沟村和周边乡村山山岭岭盛产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山野果,现在这些山野果便成了香悖悖、抢手货、引资或村民自己集资建成了山野果酷厂、饮料厂,这些纯绿色饮品上市后,深受游客和消费者喜爱。目前类似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厂,在重渡沟村和周边乡镇就10多家,年产值达9640多万元,人均2410元。以重渡沟命名的农副产品就有90多个。如重渡沟柿子醋、重渡沟红薯粉条、重渡沟山果饮料、重渡沟纯粮食酒、重渡沟绿豆面条、重渡沟炒瓜籽、重渡沟根艺、重渡沟竹木手工艺品的雕刻、绘画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为重渡沟村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拉长了潭头镇及其周边乡镇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副产品的产销渠道,最重要的是带动山区广大群众增收脱贫。到2012年在重渡沟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开土特产商品店的有270家,从业人员1860人,开农副产品加工的商店有85家,从业人员230人,其他和景区关联的从业人员达8000人。由于重渡沟乡村旅游带动和“蜂鸣效应”,重渡沟周边数乡镇群众或经商、或加 工、或种养殖、或运输、或餐饮服务等社会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仅重渡沟所在的潭头镇和重渡沟生态旅游管委会就有65%以上的农民依靠乡村旅游人均增收2700元,使广大群众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

——乡村旅游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村风文明。1999年以前,重渡沟村是潭头镇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行政村,村里有“四多”,闻名几十里,即:“娶不到媳妇的光棍汉多,聚众赌博搞不文明活动的人多,正常生活靠赊欠的户数多,适龄儿童不上学的多。”几年的乡村旅游开发,不仅让重渡沟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来。而且村民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明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重渡沟村的“四多”变成了“四没有’”,即:“‘失学儿童没有了,光棍汉没有了,聚众赌博的不良陋习没有了,靠借货生活的人没有了。”在与游客的交往中,重渡沟村民用语文明,说话和气,就说村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留胡子,留长发的,他们个个西装革履,举止端庄。连续三年来,村里没有出现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如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旅游接待活动中,村民们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就有12人次,金额达2万多元。为提高村民们的整体文明素质,景区投资1200多万元,在重渡沟风景区中心区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演艺广场,投资600多万元于去年5月建成投用的奥斯卡4D影城。不仅为重渡沟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而且也为广大游客到重渡沟旅游提供了获得快乐的娱乐场所。如今,每逢夜幕降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及游客到演艺广场或唱歌、或跳舞、或参与互动演出,尽情享受富裕生活的快乐与甜 蜜,尽情释放一天紧张旅游接待的疲惫。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并自编自演一些反映乡村旅游开发、体现农民新生活、抵制不良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小节目,到演艺广场进行演出,为富了之后的村民提供美好的精神粮食。

——乡村旅游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村旅游让重渡沟村富了起来,乡村旅游也使重渡沟村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这些“富民效应”不仅使重渡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而且也推动了重渡沟周边乡镇新农村建设进程,走在了栾川县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去年以来,重渡沟村借助乡村旅游的强势东风,注入资金2300多万元,对全村的300多家“农家乐”(即农家宾馆)按照统一图纸,统一风格,统一配置,统一亮化,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建设,使重渡沟的家庭宾馆彰显出了统一山区特色,统一古朴风格,统一设备配置,统一农家院落,统一青砖蓝瓦的格调。如今的重渡沟景区是一排排古朴典雅的农家院落,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柏油道路和石铺幽径,一条条涓涓流淌的山泉之水,一首首歌唱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民间小调,一棵棵挂满果实的葱绿果树,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在重渡沟景区的充分体现。前不久,重渡沟景区总经理原彦红和村支部书记余长生在接受央视一套记着采访时说:“借乡村旅游开发,重渡沟村民富了起来,家家户户不缺钱,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村里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村文明之风把村里的麻将桌、酒桌全都挤翻了,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给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所带来的灿烂曙光。”也就是这样一个靠乡村旅游大开发富了起来的重渡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现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而受到各级领导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树立重渡沟风景区的形象品牌,去年至今年景区又投入基本建设资金3000多万,对景区的主要旅游通道,公厕、标识标牌等,按照国家AAAAA景区要求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景区主要旅游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安装了路灯,对景区内11000米排污管道进行了改造。目前均已投用。此举不仅使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的档次再度提高。而且也极大提高了重渡沟村民的生活质量。如今,我们正借势国家《旅游法》的颁布及实施,借势国家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借势栾川县委、县政府“全景栾川”建设的富民梦,结合重渡沟风景区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使重渡沟风景区尽快挤进国家AAAAA级风景区行列,把重渡沟风景区打造成中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发展愿景

——着力打造AAAAA级景区,全面提升农家宾馆服务品质。结合重渡沟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完成对重渡沟乡村旅游愿景的整体规划,加大对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升级改造力度,加强对景区内农家宾馆的亮化和对农家宾馆周边环境的绿化,进一步提升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品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景区内农家宾馆、经商、餐饮、娱乐服务质量,加快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步伐,全面提升重渡沟农家宾馆的服务品质。树立重渡沟新的乡村旅游形象品牌。

——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更好发展。借助栾川 县委、县政府建设“全景栾川”的战略思想,利用重渡沟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集群化。借助栾川县重渡沟生态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加强景区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特别加强对重渡沟农家宾馆的管理,形成重渡沟与周边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促进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同发展、共繁荣。全面树立重渡沟新的乡村旅游的形象品牌。

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四日

第四篇: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浅谈

【摘 要】近年来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成为各地旅游的新亮点,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目前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开发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了解、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乃当务之急,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探讨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

rural tourist camp exploitation of self-driving——self-driving tour in the forest camp as an example pocun

miao kun

自驾车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以自由、灵活、个性化等突出特点被旅游者接受和喜爱。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应运而生。

笔者在读研期间参与了“松潘县川主寺镇林坡村藏式风情自驾游体验区概念规划”。在此期间对自驾车旅游营地国内外的相关开发模式和案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期从中找到一种较成功且较合适的开发模式。

1.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而言,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

1.1 独立开发。

(1)营地产品在选址建设中,不依托与任何既有景区,而选择尚未开发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良又有足够项目用地的地点进行营地建设。

案例:台湾嘉义县松田岗四星级休闲露营农场。

(2)松田岗露营农场把东南亚风情作为自己的特色,整体园区的生态打造也是强调东南亚风情,所以种植了大量的棕榈科植物。平常除了供游客欣赏之外,这里还和很多中小学校、大学院校建立植物科普课堂合作。露营地内拥有专门的房车露营区域,停放着从国外进口的房车,供游客体验居住,里面电视、冰箱、浴厕一应俱全,非常适合想在郊外露营过夜,却又不习惯睡帐篷的人,当然也可以特地来体验一下睡房车的感觉。松田岗休闲露营农庄可说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露营农庄,不管是园区的植物生态展示,东南亚风格的景观,适合台湾人口味的美食,特色娱乐节目,多样的住宿方式,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感觉。

1.2 依托既有景区开发。

(1)营地多依托于既有景区进行营地产品开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景区内部设立营地,即在景区内部划分特定区域进行设施配套,提供营地服务产品;二是在景区周边设立营地,单独配套营地设施。

(2)案例: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露营区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的露营区已经颇具规模,借助黄石公园的天然景观,和公园内完善的公路系统、公共设施,使得这里成为露营者的露营必选地。黄石公园有完善的公路系统,其中八个环形状公路经过公园主要景点。步行道路有1600公里之多。园内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旅社、露营地、食品店、商店、餐馆、诊所、加油站等。公园可以进行钓鱼、划船、漂流、滑雪,野生动物观赏、地址考场,徒步健身等活动。

1.3 依托旅游城镇开发。

(1)旅游城镇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镇,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与保障,是旅游者集散地和旅游设施的集中地。营地在城镇内或是城镇周围形成布局,还可兼而发展旅游地产。

(2)案例:台湾台中县新社乡村型小路露营地。

新社花海:素有“中部阳明山”美誉的新社乡,拥有独特的河阶台地自然景观,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成为国人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农委会为推动中部地区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乃利用农地空闲期间,于新社大南河阶台地种苗改良繁殖场第二农场规划50公顷的田园花海。壮阔的花海景观衬托美丽的山川景致,营造出足以媲美日本富良野的美丽大地风景,让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民众,再也不必远赴日本就可以尽情赏花。小路露营地位于台中新社,日文意为秘密基地。营地地处双翠湖峡湾,环境清爽舒适且地点处于山中隐密之处,因此以隐喻秘密基地,命名为“小路”。天空湛蓝纯净,风轻。阳光穿越悠然的山颠垂落的灿烂金线映照着这片营地,暖意十足。小路邻近居民稀少,形成了最自然的景观与丰富的生态环境,是喜爱大自然的游客最佳停留之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充分放松身心。营地虽然不大,但是草地柔软,随处可驻扎帐篷,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游客更能感受到自由的气氛。

表1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

1.4 依托节庆式旅游项目开发。

(1)营地的建设较为随机性,依托节庆活动,开阔一块已有场地,或活动内部场地,进行营地建设,如节日、庆典等。(2)案例:张北草原音乐节。

张北草原音乐节一直是热爱音乐、喜欢自驾游驴友们的最佳选择。音乐节主办方规划出可容纳1000台车的汽车露营区,让自驾的朋友们可以将帐篷扎在爱车的旁边,享受草原最自然最美妙的音乐。

1.5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见表1)。

2.在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中的运用

2.1 项目现状(见图

1、图

2、图

3、图4)。

2.2 区位条件。

(1)松潘县位于阿坝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成都至松潘西环线336公里,东环线600公里,沿途风光旖旎。成兰高速机铁路开通后,交通将更为便利。

(2)林坡村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南,县道120一侧,与世界自然遗产黄龙相邻,是西环线至黄龙的必经之路。距县城23公里,距九黄机场18公里。

(3)旅游资源:

松潘县位于九环线的西环线上,县域自然景观复杂多样、门类齐全、品味极高。有以黄龙风景名胜区、牟尼沟为首的自然风光;以“毛尔盖会议”革命遗址和“沙窝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松州古城为核心的大唐传统文化和藏羌回多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

(4)宗教文化:

松潘境内藏族属安多藏族,信仰苯教。

安多藏族饮食习惯与卫藏、康藏藏族没有较大差异,均以青稞酒、酥油茶、糌粑、牛羊肉为传统饮食。安多藏族的服饰更为富丽,冬季藏袍以丝绢为面料,毡帽以裘皮为主,颜色多为绿、金、黄及红色。安多藏族节日可分为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主要民俗节日有藏历新年、赛马会、祭山神节、德朵节、扎崇节。节日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五、六月,恰逢旅游旺季。

当地藏民住宅建筑外墙多采用赭红色、泥黄色、青灰色与白色,住宅一层布局通常厨房、卧室在前,牛棚在后,具有人畜共院、采光通风差、旅游景观少的缺点。

安多藏族信仰苯教,苯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对西藏及其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林坡寺是松潘境内五大苯教寺庙之一,历史悠久,是游客体验苯教宗教文化的理想场所。

(5)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客源量大。b.林坡村既可以依托于九寨沟、黄龙景区进行开发建设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可以依托川主寺镇。c.宗教文化是当地最大旅游资源亮点,宜大力打造,吸引游客前往。

2.3 项目定位。

依托九寨沟、黄龙景区和川主寺镇以及该村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特点,以全面实现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目标,通过依托既有景区开发与依托旅游城镇相结合的自驾车旅游营地模式,在现状民居及道路的基础上,建造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自驾车旅游营地,同时塑造生态景观怡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藏家风情民俗生态体验区。

2.4 项目开发。

(1)根据林坡村居民聚居点分为两片,山林面积广大的现状条件,在保护生态环境本底的前提下,将露营登山等活动布置在广阔的山林区域。结合藏民聚居点,形成以景观核心区为中心,自驾游览接待区为龙头,露营区及登山区为两翼的分散放射状布局结构。

(2)根据所依托景区、城镇的产品特色及所面对的目标客源市场消费特征,开设8个不同功能区。营地各功能区之间通过营地内部交通系统予以联通。

(3)自驾游览接待区:

用于接待游客,包括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登记、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等。根据《汽车自驾游基地标准》,经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过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的考核,达到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规定的要求。自驾游览接待区有专职负责咨询和接待的人员,游客问询和来电能得到及时、热情、满意的解答(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总平面图见图

5、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功能分区图见图6)。

(4)露营服务区:

为露营登山活动提供汽车及帐篷租赁、购物、救援医疗、沐浴等服务。为露营区提供电及天然气,营区用水应通过建高位水池解决。

(5)景观核心区:

结合谷地及流水规划中心景观带,为游客与藏民提供集会、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平措德吉广场是景观核心区的核心点。

(6)藏家风情体验区:

可让游客体验藏式饮食、建筑、服饰、风俗习惯。部分游客可选择在藏民家中住宿就餐,可接待游客的藏家户数大概为15户。

(7)牧草养殖区:

主要种植高寒草甸草地及高寒灌丛草地。牧草养殖区为藏民放牧或种植牧草的场所,须严格保护。

(8)宗教文化参观区:

以林坡寺为核心,为游客提供体验苯教文化的场所。

(9)露营区:分为汽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和混合露营区。

汽车露营区分为房车露营区及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区域内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可防止烧烤野餐等活动造成火灾。房车露营区可保障游客的私密性,适宜于游客长期停留,易于辨识。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建设费用低廉,遇旅游旺季可灵活调整车间间距,游客也可自由选择空间搭帐篷。帐篷露营区规划在地势较为平整,排水良好的区域,一般2-3顶帐篷集中布置。

帐篷露营区区域内设置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的停车场地,每隔1000m规划简易服务性建构筑物,内有公厕、垃圾桶、水电等设施。营地与外界规划有生态植物围墙,与外界有明显界限。

混合露营区布置于林坡寺西北处较平坦区,内为生态草场,交通便利,离林坡牧民居住点较近,可进行少量帐篷露营或汽车露营。(10)登山区:

分为丛林野趣区、山林体验区和登高望远区。其中丛林野趣区可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如真人cs、攀岩等;山林体验区可开展森林探险活动,登高望远区可开展徒步登山、骑马等活动。

3.结语

(1)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多样,且组合形式多样,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是一个关键。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不可能在所有条件都较为成熟,没有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有条件的乡村,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资,让政府逐步从主导变为监督与指导。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一般不宜采取独立开发模式,因为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太大,风险较大,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宜采用依托于既有景区开发模式和依托于城镇开发模式。

(2)受限于研究条件,无法进行大规模实地调研,仅能通过对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各地自驾车旅游营地情况缺乏总体把握,这导致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实证研究中对营地开发的产品、开发的时间序列缺乏更详尽、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旅游论坛,2009年2月.[2] 林福煜,《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3] 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月.[4] 赵鹏,李享,刘磊,《旅行社与汽车俱乐部经营自驾车旅游的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5] 吴娲,《论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技术与市场,2007年3月.[6] 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7] 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8] 崔祝南,董志文,《国内主要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状况研究》,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9] 许靖涛,《“魅力网”概念下的景区边缘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方法探讨》,硕士学位论文.[10] 陈敏,涂艳,《稻城亚丁自驾游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月.[文章编号]1006-7619(2014)02-21-066

[作者简介] 缪鲲(1988.4.18-),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人,现为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镇规划。

第五篇: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

于 村 旅 游 开 发 的

思 考

——以淮安区平桥镇为例

关 乡

目 录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三)相关文献综述

1、主要观点

2、评述

(四)本文的理论依据

1、旅游产业竞争力

2、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二、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1、乡村旅游的定义

2、乡村旅游的内容

3、乡村旅游的特点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研究

1、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前景

2、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主导思想

3、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原则

4、乡村旅游开发与乡镇产业结构优化

5、乡镇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

三、淮安区平桥镇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平桥镇整体情况简介

(二)平桥镇旅游开发的资源特征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交通优势

(三)平桥镇旅游开发的困境与不足

1、景点单一,结构不足

2、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3、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四)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现状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政策引导不力

2、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

3、旅游规划滞后,产品开发不够

4、对外宣传不够,影响力不大

5、人才资源缺乏,业务素质偏低

(五)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的意义

1、平桥镇发展旅游业面临良好机遇

2、发展旅游业对平桥实现跨越赶超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旅游业对平桥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巨大推动力

4、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平桥农业转型

6、加速平桥镇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

四、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科学意识,完善理论

1、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思路

2、深入研究,确立发展基本原则

3、科学规划,突出平桥地方特色

(二)壮大经济实力,强化硬件

1、加快项目招商,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2、多种渠道筹资,重视农民参与

3、多元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制度保障,优化引导

1、加强领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2、强力宣传,打响千年古镇品牌

3、健全环保机制,避免景区污染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

——以淮安区平桥镇为例

摘要: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综合作用。乡村旅游开发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掘平桥镇的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平桥镇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乡镇产业结构合理有效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乡镇领导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关键词:乡村旅游 建议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符合世界旅游的发展潮流,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一种形式。目前,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国家、省市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发展旅游业给乡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某些地区显露出来,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社会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乡村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强,对于推动乡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进乡镇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具有重大意义,是乡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选择产业之一。所以,对乡村旅游业的研究已成为乡镇领导的必修课,如何充分利用本乡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全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乡镇领导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作为淮安区的南大门的平桥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平桥镇旅游业跨越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目前,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 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 乡镇旅游开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虽然目前我国乡镇旅游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但不少乡镇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仍存在开发思路不明确、开发战略模糊、开发模式单

一、开发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我国多数乡镇地区陷入旅游开发的困境。所以加大对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为乡镇进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就有了极大的必要。本文意在通过旅游开发的研究思考,为平桥镇下一步推进旅游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确保平桥镇的旅游业能以科学的、高效地、和谐的方式发展,进而带动平桥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在借助本文与其他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一次思想上的交流、理论上的探讨。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结合旅游、统计学、市场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以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为主进行研究。

(1)查阅文献法。通过淮安区图书馆、中国知网数字资源等查阅与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的有效文献。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平桥镇在乡村旅游开发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所需的实际数据,为本文提供切实有效的案例素材。

(3)实地走访法。深入调查地,现场问询有关人士,包括现有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和游客,从中获得一定数据。

(三)文献综述

1、主要观点

进入21世纪后,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学术界对其展开了广泛研究,形成许多系统、全面、创新的研究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主要从乡村旅游产生的空间范围、旅游资源依托形式和旅游产品类型等角度进行定义。对乡村旅游类型的划分,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标准,将乡村旅游分为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的标准,将乡村旅游分为城郊型乡村旅游、边远型乡村旅游、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总结出多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田园农业模式、民俗风情与主题文化体验模式、农家乐模式、休闲度假模式、村落乡镇与企业庄园模式、科普教育及主题博物馆模式、自然景观模式等。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农户+公司”模式、“公司+社区+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股份制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及将乡村旅游目的地当地经营者及外来经营者纳入共生单元的共生模式。

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经济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改变了乡村传统的经济格局和经济社会形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内需”。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效益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乡村旅游推动了乡村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第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为游客提供服务,使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同时得到增值。第四,增加农村的资本积累。城镇居民到乡村去旅游,在农村就地消费所带来的资金必然流向农村,从而为农村的资本积累提供支持,有助于资金的均匀配给。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对环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厚重的历史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改善村容村貌。消极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乡村实体景观的吞噬。乡村旅游的开展使乡村田园景观规模缩小,破坏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和谐度,乡村建筑景观的本土性和独特性丢失,乡村农耕景观传统性被弱化。第二,自然环境恶化。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旅游者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旅游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导致了乡村环境的污染。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是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冲撞与交汇的窗口,乡村旅游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十分突出。第一,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在经营乡村旅游时,必然要与游客交流,由于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这就要求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客观上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高;第二,繁荣了农村的文化事业,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乡村旅游发展,鼓舞当地居民充分挖掘和欣赏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成自豪感,激发当地村民将一些原来趋于消亡的特色传统又重新继承和发扬下去,对乡村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同化。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城郊的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同化,能体现乡村性的乡村文化景观在乡村地区越来越少。

2、评述近年来,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这些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乡村旅游的概念、分类、开发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自身资源的特性来研究,很少从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及环境保护学等方面进行多视角研究。第二,尚未建立起乡村旅游研究的方法体系。乡村旅游的研究早期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研究、数学模型等被不断引入,但这些方法和模型大多是简单的套用,未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研究的方法体系。

(四)本文的理论依据

1、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1)概念界定

所谓旅游产业竞争力就是具体到旅游业这一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其内涵是具有独特性、延展性、有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是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产生效果和影响,最后形成竞争优势。

(2)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素

旅游资源争力。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大小。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来评价。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收入高低,因此它是衡量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是旅游开发的主体,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媒介,它直接参与旅游竞争,是旅游竞争的操作者。旅游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区域内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结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旅游企业竞争力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旅游企业只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现有资源,采取科学的竞争战略,以提高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旅游基础设施竞争力。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其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基础设施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各类硬、软件设施。对基础设施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硬件设施的配套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两个方面来衡量。其中配套能力包括交通设施、供水、供电设施、通讯设施、卫生设施等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配套服务水平包括信息咨询系统、交通标识和引导系统、投诉系统等。

旅游环境竞争力。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自然环境能够保障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强有力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状况如何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包括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环境决定了发展旅游的后备力量,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因而,经济环境如何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经济环境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开放程度、产业配套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

政府竞争力。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因此,旅游区域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越大,其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影响着旅游发展所能取得的成绩,这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政府竞争力已经成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构件之一。对政府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宏观调控能力、大规模接待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

2、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区域经济概念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国民经济和部门经济而言,区域经济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及不平衡性的特点。

区域经济具有四个主要属性:系统整体性,即区域经济实质上是由一定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的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空间差异性,即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区间经济活动关联性,即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导致的区域之间要素和商品的供求关系或发展上的互补性;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即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区域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每个区域都有其自己的经济利益,由此决定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竞争。

(2)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中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其中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两大类,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社会基础;资源的配置能力主要有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资源配置能力本身就是旅游产业核心竟争力的内容,因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能力;区位条件决定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和约束条件,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联系和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三个方面,由于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所以外部环境必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3)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有: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是基于赫希曼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及其转移,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出现了经济梯度,这就形成了通过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缩小地区差异的战略理论。这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证明。我国一些学者把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认为通过梯度推移,首先让高梯度的东部地带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梯度较低的中西部推移,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带在产业技术加速转移中会逐渐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二战后影响最深刻、应用最广泛的经济学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得到较好的验证,是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依据之一。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创立,后经英美一些经济学家补充、发展而成的。目前,增长极理论已发展成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即所谓的“增长极”就是经济发展不是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它是以不同的强度按不同效应对整个区域发生影响。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首先以不同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以此作为区域增长传递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这两个理论是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和组织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二、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1、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开发是区域旅游开发的一种,即以乡镇为区域单元,依托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的一种旅游开发。其中,又以乡村旅游为直接的开发形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可以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源,发展城郊生态旅游,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欧洲联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因而乡村旅游应该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建立在乡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旅游类型。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复杂性和复合性,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国内外难以达到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同乡村性是吸引乡村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国内方面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也有学者从狭义方面阐释乡村旅游,即是指在乡村地区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综合不同理论观点来看,我认为乡村旅游的定义应该是,凡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田园风光或乡村特点的民俗化、农业文化、生态文化、聚群文化、民居文化等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

2、乡村旅游的内容

乡村旅游既然是以乡村的产业景观及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依托并发生于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那么,其内容就理应涵盖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民情旅游、乡村建筑旅游、乡村食文化旅游、乡村商品文化旅游、乡村农耕文化旅游等乡村文化旅游。

(1)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主要指以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手段、产出物等为旅游吸引的专项旅游,其中重点突出“农业”二字。主要有:①农业观光旅游。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已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氛围,渴望回归自然,体验、感受乡村农业产业生长过程中的原汁原味,渴望在山清水秀、碧空万里的自然风光里彻底放松自己,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农业观光旅游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是人们返朴归真的最佳选择。②农业教育旅游。当今社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缺乏对农业知识最基本的了解。而乡村正好是一个集农业知识、考察、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区,可以给他们进行一次实地的农业教育示范。③农业参与旅游。主要包括采摘类和品尝类旅游。乡村旅游者可以在乡村参与果品的采摘,参与农作物的收割,参与一些特产食品的品尝等。现在一些地方推出的“采摘一日游”或“一日品尝游”都属此类。例如:昆明团结乡开展的“农园采摘游”,杭州龙井村在采茶季节推出的“做一天茶农”等旅游项目深受中外游客欢迎。④农业康乐旅游。乡村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无疑对都市里的人们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需要疗养的人们来说,富有乡野情趣的绿色农业之旅可使游客放松身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同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恢复人体机能和提高环境适应力。

(2)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25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对象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3)乡村民俗民情旅游

乡村民俗民情旅游是以当地民间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文化来吸引外来旅游者,反映出特定地域上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民情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它从民俗民情生活的空间角度,分为山村民俗民情游、水乡民俗民情游、渔村民俗民情游等:从产品性质角度分,又可分为观赏型、参与型、休闲型等。同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民俗民情主要有服饰民俗,例如:衣服、鞋帽、佩带和装饰等穿戴打扮方面的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例如:传统民间节日、居住、婚姻、礼仪民俗。游艺竞技民俗,例如:武术、放风筝、赛龙舟等。饮食民俗,生产民俗等。

(4)乡村建筑旅游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祀建筑以及其它建筑形式。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建筑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景观意象很独特。乡村宗祀建筑,例如:气派恢弘的祀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反映出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建筑文化是乡村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乡村中,人一村落一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处于一种生态上的平衡,保持了居住中与环境的真实接触,在那些朴实简陋的乡土建筑中显现出精神和物质的完整性,表现出对人本性深刻的了解和自信,为寻找精神本质的城市游客提供了一种人性回归的可能,例如:江西流坑、安徽宏村、西递等都属此类旅游目的地。

(5)乡村食文化旅游

我国的乡村食文化非常丰富,例如:云南傣家的香竹饭、拉枯族的鸡肉稀饭、哈尼族的长街宴、白族的三道茶等都是餐饮中的奇葩。另外,还可挖掘“饮食与诗歌”、“饮食与文人”、“饮食与健康”、“饮食与习俗”等旅游资源,使“吃”这个简单的事情变的丰富,吃出文化,吃出品味。而且乡村旅游景观可使游人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享受在喧闹城市中难得的宁静,让美丽的田园风景与传统的饮食文化巧妙结合,把饮食文化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6)乡村商品文化旅游

乡村商品文化旅游主要是指游客所购买的乡村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商品要有“三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同时,具有“三风”(中国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从而以其浓烈的乡村地方色彩和深刻的乡村文化内涵令城市人痴迷。乡村旅游纪念品,例如: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油纸伞、摺扇、风筝、剪纸、竹编、泥塑等,另外,像少数民族的傣锦、藏毯、苗锈等都可让游客享受到一种乡村传统民间文化的情趣。

(7)乡村农耕文化旅游

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围湖造田、渔鹰捕鱼、采藕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村农耕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乡村农耕文化,例如:哈尼族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梯田农耕文化系统。乡村劳作形式越古老,其萌生的乡村传统农耕文化意象就越独特而鲜明,也就越吸引游客。

3、乡村旅游的特点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在需求牵引和供给推动的双重促动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产品特色。我国学者张建雄认为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在发展特征上并无本质差别,他概括我国的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平民性、原生性、注重体验、参与性强、花费较低的特点。我国学者李伟认为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是一种普及型的旅游产品,他从供需两方面指出乡村旅游具有相对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可依托的旅游消费城市、旅游消费时间的集中性、消费水平的中低档性等发展特征。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乡村旅游也颇具特点。首先,乡村旅游的资源出自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在那些来自大城市地区的乡村旅游者眼中,乡村旅游地所有一切与城市不同的事物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其实,这些乡村旅游资源也就是村民的生活和环境,乡村旅游者需要通过在当地生活、观察和参与来感受乡村与城市的不同。因此,乡村旅游者是作为在当地短暂生活的村民身份,与一般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始终是以一种外人的身份和姿态出现在当地社会和居民生活中有所不同。其次,乡村旅游处处体现着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要在乡村旅游的内容、接待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处处体现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要求。第三,乡村旅游资源价值和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层次性。从乡村旅游者感知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资源是由表层部分和深层部分构成。能够被所有的乡村旅游者感知到的,包括乡村自然风景、动植物、农产品、村落风格形貌、村民农事活动、日常饮食起居、礼仪祭祀等器物层面的乡村旅游资源是表层资源。只能被一部分人感知到的,例如:乡村的景观美学价值、环境生态价值、社会伦理价值、道德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等则是深层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层次性决定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层次性。第四,乡村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具有自然原生性。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城市居民)离开居住地,到乡村地区旅游的最大起因,就是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决定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组合中可以作为最重要的素材和着眼点的地位。天人合一式的环境,健康、朴素、简单的生活,可以读到的历史,可以看见的美德,正是这些传统乡村地区所独有的魅力,也就是乡村与现代化城市环境、生活的差异成就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因此可以说,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第五,乡村旅游是一种环境教育和城乡交流形式。乡村旅游中可以实现对乡村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这是乡村旅游体现生态旅游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研究

1、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前景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在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下,旅游项目和内涵不断丰富,市场持续拓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休闲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以江苏省为例来说,江苏省区域发展向苏北转移,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联动,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发展。进一步支持苏北加快振兴,以推进产业转移为重点,以更大力度落实“四项转移”等政策,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2008年江苏省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苏北地区加快发展政策意见》,江苏省旅游局以“江苏旅游新天地、苏北旅游”向国内外市场进行推广。以及淮安市旅游关于乡村旅游的人文古迹、乡村风情、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主题项目的总体规划,这些都将给平桥镇等乡镇营造良好的大旅游环境氛围。

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乡村旅游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和农村产业改造和升级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能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产销、旅农、科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乡村旅游能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乡村旅游开发在中国旅游研究和实践中已成为热点之一。对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是我国旅游产业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乡村旅游开发战略主导思想

虽然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不少乡村旅游开发思路不明确,开发战略模糊。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分析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平桥镇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避免重蹈某些乡镇在发展中的覆辙。

抓住“江苏旅游新三角”区域联动、城市互动、品牌带动的大好机遇,树立科学旅游发展观,以“旅游扬名、产业增效”为理念,以“创造产品、提升形象、引导消费、发展经济、升华文明”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特色发挥其后发优势,在旅游市场细分的前提下,合理策划旅游项目与产品,大力提升规划区的旅游景观环境,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与功能,培育规划区独特的市场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扶持龙头、塑造精品、做亮特色,促进乡镇三次产业升级、产业链的延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将平桥镇建设成为“淮安一流、江苏著名”的乡村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强镇,全面带动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区县的经济增速。

3、乡村旅游开发战略原则

产业融合原则: 依托现代化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实现农业与旅游旅游共享,提升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旅游。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新旅游发展方式,将旅游业充分融入现代服务业中。将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环境改造尽可能与重大招商项目的引进建设、城镇改造提升、工农业生产等进行充分对接,形成复合型经济模式,实现旅游和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达到农旅互动、工旅共生。“城镇——旅游”互建原则: 将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城镇旧区改造、新区景观美化、品牌营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融为一体,凝练城镇的文化主题,提升城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优化城镇的旅游休闲环境,打造整个城镇的旅游特色和个性,把城镇打造成最大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基地,并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整个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文化性精品建设原则: 很多乡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实施文化渗透与精品开发行为,认真对待未来旅游业激烈竞争的发展环境,从文化传承、新生与发展的角度,将乡镇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到新开发项目与景点、设施和服务行为中,融入到整个城镇建设特色中。突出乡村旅游的靓点、卖点和拳头产品,强化特色,注重旅游项目的精细化开发建设,始终确保“建一处亮一处、亮一处带一片”,打造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并在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独特性、吸引力上做文章,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对接原则: 对接相邻县区旅游,就平桥镇来说可实现镇农业产业(西瓜、水产、大棚蔬菜等)、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缅怀与本土淮安区及淮阴区的相关旅游产品高度对接,形成资源共享、产品联动、客源互流、信息互通、市场共建、管理互动、利益双赢的良性竞争和精诚合作局面,实现区域一体化。

生态环保发展原则:乡村旅游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推行集约化、低碳化开发理念,转变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重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三步战略构架,即按照“狠抓一个龙头、筑好发展条件、强力招商拓展”三步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好乡镇生态园项目建设,打造特色生活服务休闲品牌,形成相应的接待能力,并带动全镇旅游业发展。同时,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观环境、旅游形象宣传以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招商政策等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项目的招商推进,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可主推四大旅游产品,即乡村休闲与养生度假游、美食品尝与生态游、文化体验与科普教育游、新农村建设成就观摩游;推进五个协同发展,即旅游开发与环境提升协同、项目建设与效益产出协同、产品经营与产业互动协同、旅游发展与富民工程协同、环境保护与乡镇建设协同(环境保护含文物保护)。

4、乡村旅游开发与乡镇产业结构优化

乡镇产业是指乡镇区域内构成乡镇经济的各行各业。乡镇产业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指乡镇经济中产业组成要素构成和诸产业部门间质联系及量的比例关系总和,也就是乡镇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或者是各产业部门的组合方式,表现为乡镇各产业系统中经济资源的相互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国内学者对我国乡镇产业结构变动历程及趋势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乡镇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有学者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产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了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使乡镇产业结构在逐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同时,向农产品优质化、工业消费品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镇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依托农村旅游资源,把发展旅游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既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发展农业旅游的一项重大举措。乡村旅游还是调整乡镇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点。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推动乡镇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引进大量资金,对改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城市化。

具体来说,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对乡镇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第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第三,增加农民收入;第四,通过有效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影响乡镇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需求数量及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推动乡镇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的优化、乡镇产业间的需求结构的优化、乡镇产业间的投资结构的优化、乡镇产业间的就业结构的优化、乡镇产业间的技术结构的优化,以及乡镇产业间的区域配置关系的优化,最终实现乡镇产业结构高效化、乡镇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乡镇产业结构合理化。

5、乡镇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 一般旅游业会经历自发阶段至政府主导阶段,最终进入市场的运作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业由于起步较晚,乡村旅游开发正处在自发阶段至政府主导阶段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促进乡镇一级的旅游业尽快发展。因此,在各地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对于大多数旅游业刚刚起步的乡镇,其旅游开发应该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即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从本质上分析,政府主导型战略是一个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同时兼存、分工明确的战略。

氛围营造者。乡镇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规范旅游市场中的行为,为旅游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各方利益主体都能从旅游业中受益,避免因市场的不规范出现大的质量、秩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应在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加强旅游景区和乡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二是搞好农家及个人卫生,不仅是已经对外经营的旅游项目,其余村寨、农家也一样。此外,要营造友好、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同时,不能忽略当地居民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是乡镇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目的之一。旅游业的顺利开展不能离开当地居民的配合与支持,因此乡镇政府在扮演旅游发展氛围营造者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社区参与。首先要进行大力宣传,培养农户的旅游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旅游业发展的好坏是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激发他们开发旅游的热情。其次要使农户真正地加入到旅游业中来,可通过发展农家接待户和招聘当地农民成为旅游企业的员工等方式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但要加强对其专业服务技能等的培训。第三,要将一定比例的旅游经济收入用在改善当地生活质量如修建医院、兴办学校等公益事业上。

市场开拓者。在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政府必须首先承担起市场开发的主要任务;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开发项目贷款贴息及补助、旅游规划编制及产业发展研究和旅游宣传促销等;要切实保证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的资金需求。此外,在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乡镇的市场知名度较低,旅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无力承担整体旅游形象推广的重任。因此,政府还要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制定旅游促销方案和计划,整体策划,突出重点,塑造品牌。重视主动宣传、集体促销,加强与同区域内其它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乡镇的区域协作。政府应在旅游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旅游地形象是一种公共产品,其营销处于“市场失灵”领域,应当由政府承担。旅游地形象塑造决不是单个旅游企业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行业管理者。由于旅游起步较晚,行业管理水平较低。政府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切实有效地发挥行业管理者的积极作用。在乡镇干部及政府工作人员中普及旅游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发挥组织、监督、协调的作用。

招商引资者。乡镇一级发展旅游业的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所以政府要在招商引资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必须致力于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扩大开发,吸引外来企业。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开放性特点,通过创建开放市场机制,宣传旅游资源,推出旅游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二是完善政策,扶植本地企业。其次要重视引进资金。一是拓宽引资渠道,可通过旅游规划的编制争取获得县市、省和国家专项资金的补助和国家发行的旅游国债的无息贷款;还可通过市场运作争取部分民营资本和风险资金。二是对成功引进资金的机构、个人予以一定程度的奖励。

利益协调者。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政府必须扮演好利益协调者的角色。首先要对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明白各自的利益诉求点在哪里,利益矛盾在哪里。其次要理顺利益关系,每个利益相关者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理顺两两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三通过各种手段,如行政手段来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求大同,存小异。如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可通过政策允许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来让其履行保护环境、扶助社区等社会义务;对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旅游收入对公益事业的投资来缓解村民由于旅游发展给其生活带来不便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政府在协调利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旅游收入的分配。因为无论是政府、经营者或是农民,都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从中获利,追求经济效益是他们的共同目的,同时也是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所在。村民因利益分配不公而与政府、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冲突的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乡镇政府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因旅游业越红火,矛盾越尖锐。

三、淮安区平桥镇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一)平桥镇整体情况简介

平桥镇地处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区南首,南与扬州市宝应县接壤,西傍京杭大运河,北与上河镇相连,东与施河镇毗邻,有上千年的建镇历史,曾名列江苏省百家名镇。该镇交通优势优越,淮扬公路、京沪高速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14个村及居民委员会,242个村民小组,人口37404人,10874户。2012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6.75亿元,增长25.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增长46.7%;财政收入2627万元,增长44.5%;农民人均纯收入9479元,增长19.7%。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帮助下,在平桥镇党委、政府自身努力建设下,平桥镇在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党政建设的全面加强,锻造出一支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党员干部建设队伍,农业设施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新业绩、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集镇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安深入推进,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些为下一步大力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的资源特征

据《山阳县志》记载,公元560年就有了平桥的称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镇历史,其悠久灿烂的文化、方便发达的交通、美丽自然的风光和香飘天下的美食让这座千年古镇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资源优势。平桥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三名”上,即名菜、名寺和名会。

名菜,即平桥豆腐。说到平桥豆腐,首先要说说可算是中国国粹之一的豆腐。瞿秋白在他的遗书《多余的话》中,就曾写下这样的绝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人们常说四季平安菜就是白菜烧豆腐。听说四大菜系八大风味中,每个宴席中都不可缺少豆腐这道菜。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和尚、尼姑没有豆腐就很难维持了。豆腐在素菜馆中是唱大戏的。因此,说豆腐是国粹也就不是过分之辞。豆腐的产生自然要归功于淮南王刘安,他为了求得“仙丹”,炼丹不成,竟制成了豆腐,“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便成了人们的一句俗语。

传说中平桥豆腐的成名与乾隆有关,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古镇平桥,决定在此小憩,平桥豪富林百万为了迎驾皇上,发动家中厨师用鲫鱼脑子和平桥豆腐制成了一碗豆腐羹。乾隆皇帝吃下了这碗豆腐羹后,连连称赞:“好菜、好菜,此乃天下第一菜”。从此,平桥豆腐广为传开了。据说,开国大典中,周总理特意安排了淮扬菜作为主打菜,其中平桥豆腐作为第一道菜被推荐使用,也有平桥豆腐是开国第一菜的说法。正宗的平桥豆腐制作精良,工序讲究,从原料的选进,到制作成功,工序复杂细致。豆腐制成后,不见热气,但十分烫人,其白如纯玉,细如凝脂,质地柔嫩,仿佛刚刚出水的处子那娇嫩的双手。因为这些独特之处平桥豆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2009年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价值。现在,平桥豆腐已成为平桥镇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品尝。

名寺,即东圣寺。东圣寺原名东圣院,又被称之为兜土庵。据史料记载,李缘,(现为淮安区上河镇人),年过5旬,膝下无子。为保一方平安,捐修东圣寺,变卖了所的家产后,仍没能修好。于是他不顾年老体衰,形单衣薄,四处化缘。善良质朴的平桥人群起效之,用衣角从运河边兜土填塘建庵。据讲,用运河边的土填塘后,地基牢,承受力强。在广大善男信女们的鼎力支持下,加上不少外地人员的捐钱捐物,兜土庵很快就建成了。后来,们发现参加过兜土的人求财得财,求子得子,便纷纷效仿,在来兜土庵烧香前,从运河边兜土到庵,了却心愿,兜土庵因此越扩越大。相传清玉琳国师曾在此弘法。历史上,东圣寺有土地20余亩,房屋40余间,建筑宏伟,构思独特。后因战火毁了建,建了又毁。现在的东圣寺是当地佛教信徒于1998年开始复建的,占地 15亩,建筑面积2500m2,拥有殿宇及生活附属用房33间,总投资达400余万元,全部来自全国各地信徒的捐助。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气势恢宏,主体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天王殿等,药师殿正在建设之中,还将投资300万元规划兴建藏经楼、综合楼、放生池和牌楼等建筑。香客较多,香火旺盛,每年接待来自周边三乡五镇的香客3000余人。

历史上,与东圣寺同时代的还有归一庵、圆通寺。古平桥傍依京杭大运河,交通便捷,从南庵到北庵相距三里三。南庵名字叫“归一庵”,北庵叫“圆通寺”。建于南宋时的这两座寺庙象征喻意企求国家统一,政通人和。据《山阳县志》记载,公元560年就有了平桥的称谓。乾隆皇帝在平桥登岸后,又亲笔为圆通寺题写横匾,横匾一直保存到文革期间,可惜的是这幅横匾在文革中被毁,归一庵与圆通寺也毁于战火,颇为可惜。

名会,即笑人会。过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称作“小人”的贫民百姓,为借助宗教显示自己的力量,繁荣本地经济,自发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小人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小人会总阄首指挥着身穿各式服装的各班会员,列队前往东圣寺兜土敬香,尔后在主街道上开展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营活动。后来,小人会逐渐加上了浓重的文艺色彩,淮戏、马戏、高跷、龙舞、旱船、跑驴、链湘、评书等各路艺人竞相亮相,热闹非凡。1989年,恢复后的小人会改名为笑人会,恢复后的笑人会最多一年达到20余班。笑人会是平桥群众文化的一大亮点,对提高平桥的社会知名度及美誉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央、省、市、区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都作过专题报道。

此外,平桥镇九洞村境内还有潘勋古墓,石人、石马、石羊等一批文物保存较为完好。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电视连续剧《村支书》选择在平桥镇陆桥村拍摄就是对这里原生态自然风光的一种认可。

2、区位优势。平桥镇地处淮安区南首,与扬州市宝应县接壤,距淮安城区和宝应县城均仅十几分钟车程,容易与淮安城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网开发,形成大区域旅游板块。

3、交通优势。平桥镇紧临京杭大运河,新修建的237省道穿境而过,离京沪高速公路出口不到3公里,离宿淮盐高速公路出口不到5公里,水路交通均十分便利,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的现状

虽然平桥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其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品牌和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前来旅游的人还不多。其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景点单一,结构不足。由于乡村旅游在平桥地区发展的时间较晚,因此,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局限于现有的东圣寺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挖掘严重不足,宣传不到位,缺乏对客源强有力的吸引。从功能上看,平桥镇的旅游活动还主要停留在提供人文景点参观、简单的餐饮和住宿等低层次服务的水平上,而在联系周边自然景观和传说轶事、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

2、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要吸引游客,必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一方面,平桥的地方特产仍局限在平桥豆腐这一地方美食上,旅游产品品种过少;另一方面,在旅游产品包装上、档次等方面缺乏特色和品位,没有统一的产品包装,这不仅会降低游客的购买欲,也不利于平桥特色产品的对外推广和宣传,不能形成舆论效应。

3、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 其经营管理体制很不健全。主要表现: 一是乡村旅游大多由农民自发经营, 面临着观念、技能上的劣势, 难以避免产品和服务初级发展阶段通常存在的缺乏应有的开发与促销的局面;大多数的经营者采用家族式管理, 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完善,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管理粗放, 效益不高。二是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劣势, 导致当地居民集体淡出旅游业的管理竞争, 存在使得大量外来经营者涌入的隐患。

(四)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现状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政策引导不力。目前,发展旅游业在平桥干部群众中尚未形成共识,部分干部群众对平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平桥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市、区两级在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时都没有将平桥镇纳入其中。

2、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近年来,虽然平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等矛盾依然突出。去年,全镇虽然实现财政收入1055.86万元,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376.64万元,真正可用财力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政府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也没有资金投入到旅游景点建设上,从而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规划滞后,产品开发不够。对旅游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指导,既未制定全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也未制定具体景点建设计划。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4、对外宣传不够,影响力不大。平桥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品包装推介手段缺乏,宣传途径也比较窄,除了平桥豆腐广为人知外,大家对其他旅游产品知晓甚少。

5、人才资源缺乏,业务素质偏低。我国乡镇地区的旅游人才极其缺乏,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匮乏更是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旅行社极少,多数是民间个人承包,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中本科生凤毛麟角,业务素质偏低,缺少区域合作与联系的旅游业管理人才,更缺少能了解游客心理需求,熟知临江地质地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景观传说的导游人才。

(五)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的意义

1、平桥镇发展旅游业面临良好机遇。当前,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于旅游的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较长时期,我国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0%以上,到2020年中国将跃居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淮安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开发大旅游”作为中心城市“五大建设”战略之一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层次逐年提高,来淮旅游的人数快速增加。去年,全市接待游客101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7.8%。淮安区紧紧围绕“文淮安、景淮安、金淮安”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紧抓不放,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区景点建设日益加快,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这些都为平桥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难得机遇。

2、发展旅游业对平桥实现跨越赶超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对于平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一是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产业关联度高,龙头带动作用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收入增加1元,可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大力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各种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在更大程度上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植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平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旅游业对美化城镇环境,吸引人流、信息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改善平桥形象,提高平桥知名度;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和吸引更多客商到平桥投资创业,促进平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旅游业具有创造财富的叠加功能,不仅对投资者“一次投资永久受益”,而且是“开发一片景区,富裕一方群众”。大力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既为平桥财政增加了重要和永久性财源,也为当地人民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可以说是一项富民强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四是旅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新增1个就业岗位,可拉动相关产业增加5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3、发展旅游业对平桥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巨大推动力。旅游业的大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催生了富有朝气、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崛起,可以改善平桥镇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速度、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四统一。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促进平桥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第二,转移平桥镇现存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平桥镇农村劳动力素质;第三,增加平桥镇农户的经济收入,直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第四,通过有效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促进平桥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要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旅游必然成为人民必需的精神粮食。所以,繁荣旅游业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当地旅游业发展起来、繁荣起来,给本地区人民奔向小康搭桥铺路。

5、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平桥农业转型。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十分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可形成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第三产业活动的新需求这样一种良性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促进以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为重点的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第二,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第三,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第四, 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6、加速平桥镇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发展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在开展乡村旅游以前, 大多数的民俗村, 特别是山区, 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等均很差, 交通和通讯十分不便利, 道路多为砂石路, 雨天泥泞不堪, 很难进入。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 乡村也采用集体出资或个人投资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状况。这些努力使民俗村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电视接收等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乡村旅游的高水平发展,必然能为平桥镇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进程带来巨大推进作用。

因此,加快平桥旅游业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客观要求,也是平桥实现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更是平桥人民的热切期盼。平桥镇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开阔视野,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真正把旅游产业作为关系平桥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产业,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四、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科学意识,完善理论

1、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思路

加快平桥旅游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平桥镇党委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组织动员全镇上下共同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以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景点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战略,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深入研究,确立发展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商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政府调控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商文旅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

市场运作,提升三次产业层次。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挖掘各类资源旅游功能,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服务业的大提高,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转型。

整合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合理配置城乡旅游要素,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和网络化运营,实现旅游业优化升级,提升旅游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突出特色,推动乡镇经济跨越发展。发挥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旅游经济在乡镇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科学规划,突出平桥地方特色

乡村旅游业是立足于乡镇村,服务于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规划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按照淮安市、淮安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组织专家高质量地编制平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将平桥旅游线路纳入市、区旅游规划,积极寻求市、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根据平桥镇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旅游发展定位,突出地方特色,高水平策划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重点在休闲游上下功夫,将平桥的历史文化和农家乐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潘勋墓——东圣寺——平桥美食(农家乐)一日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品尝美食。在发掘平桥镇旅游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平桥具有的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要还重视生态保护,乡村农业旅游属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范围,发展农业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开发性”破坏,保护平桥镇的农村自然景观,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二)壮大经济实力,强化硬件

1、加快项目招商,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一要选重点、上规模。以现有的东圣寺、平桥豆腐为基础,不断完善现有的旅游项目建设,并不断挖掘周边的旅游资源,扩大现有旅游规模。二要抓大商、选好资。按照旅游经济规律招大商、选好商,实施定向招商,推进整体招商,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三要抓特色、提品质。要突出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全市重点景点景区和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打造更多更好的具有淮安特色的精品景区景点,提升全市旅游品位和形象。

2、多种渠道筹资,重视农民参与

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因此,一方面,市政府要力争国家在规划、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精心设计旅游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基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商引资,从各种资本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投资新格局。应加大对宾馆、酒店、商场、景区景点、城市环境、交通沿线环境等旅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环境,使每一位来平桥游玩的客人既感受到平桥的秀美风光、人文古迹,更享受到平桥人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游客满意而来,尽兴而归。同时,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鼓励农民开办家庭旅馆,引导农民开发、加工地方土特产,采用政府、民间、个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鸭旅游经济带,把农家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只有让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决策并得到实惠从旅游消费中受益,乡村旅游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3、多元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围绕乡村旅游服务,加强基础配套建设,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要完善水电设施,饮水源要清洁、干净,供水设施要达卫生标准。要兴建排水系统,尤其在雨季,避免洪涝灾害发生。电线电路要合理布局,保证正常供电照明。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舍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游览。加快景点之间的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潘勋墓、东圣寺等景点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吸引各类资金前来投资旅游综合开发、兴办旅游企业和开发旅游产品。

(三)加强制度保障,优化引导

1、加强领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要真正把旅游工作纳入平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全镇上下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断提高平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引导和培训当地村民办旅游,引导他们提高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识,成为自身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和保护者,从而在对自身文化资源利用中获得利益。进一步提高群众文明礼貌修养和文化品位,树立平桥良好的对外形象,努力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和优越的旅游氛围。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应急处置、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旅游活动安全健康有序进行。

2、强力宣传,打响千年古镇品牌

旅游业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知名度越高越有吸引力,宣传营销是做强做大旅游业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精心策划,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对外介绍平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紧紧围绕千年古镇和平桥豆腐做文章,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平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市区和淮安区旅行社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发挥好旅行社组织引入游客的积极作用。

3、健全环保机制,避免景区污染

随着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一些游客随手扔垃圾、随意刻字等不文明行为已严重影响了这些旅游景点的可观赏性,部分地区的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无烟工业”,这使许多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认为旅游行业无污染,对环境无影响,不存在环境监管问题,以致于在修葺旅游景点或开辟新景点时常常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为避免乡村旅游景区生态资源遭到污染和破坏,应健全环保机制。对到旅游区旅游的单位、个人要制定一系列的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禁令和制裁措施等,使旅游区走上一条保护———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为此,有关部门要做好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和卫生旅游,使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亲近、了解和保护大自然。要使公众认识到,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对自身生活、健康产生危害,让游客自发行动起来,自觉保护旅游环境。平桥镇政府应经常性地向公众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经济和健康的损害,并通过对旅游活动项目的宣传介绍以及安排,有意识地增加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以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景区居民的环境、生态和绿色旅游意识。

五、结语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乡村旅游在推动乡镇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乡村旅游在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正在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战略决定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成败。只有系统全面地确定乡村旅游开发战略,为旅游开发具体推进提供宏观蓝图,乡村旅游才会得到科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本乡镇推进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平桥镇党委、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深入研究分析,充分发掘本土潜在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土乡村旅游产品,走出一条适合本土的有自身特点的旅游发展之路,来推动乡镇产业结构合理有效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振兴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B.[2]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等.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2)B80.[3]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5.[4]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5]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21(9).[6]楚州年鉴:2011,2012.[7]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1(9).[8]汪杨伟.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9]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 [10]洪红,朱孟伟,徐崇.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5).[11]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10).[12]吴文静.“农家乐”内生式发展机制探析[D].浙江大学,2010.[13]陈海鹏.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4]徐清.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乡镇经济,2009(03).[15]黄海辉.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6).[16]曹卫斌.乡村旅游游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17]刘冰.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社会资本变迁与乡土重建路径选择[D].西南大学,2013.[18]崔仁杰.聚焦文化旅游 优化经济结构 全力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J].发展, 2014(01).[19]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3).[20]张云,杨晓霞最近10年国内地理类、旅游类学术期刊所载乡村旅游文献综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1]孙文秀,陈国忠.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化趋势探析——以北京市乡村旅游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01).[22]魏鹏.乡村旅游发展的绩效、困境及其原因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23]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065. [24]琚胜利,杨淇深.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资源,2012.28(12):1143-1145.[25]刘法建.政府在乡镇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812-814.

下载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乡2011 年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旅游的开发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亲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就近来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

    《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问卷

    《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农民朋友: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政府开展农村旅游帮扶工作提供咨询,促进农村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关于农村旅游开发等问题的......

    2018年本土人才乡村旅游总结

    本土人才乡村旅游能力提升培训班总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将贫困地区的青山绿水变为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企业经济》 作者:唐 勇 黄俐波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

    福建乡村旅游开发的冷思考

    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热潮下的冷思考近日,首次来闽考察乡村旅游的台湾专家团,在对我省6个设区市、18个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8天实地考察过后,于1日为我省旅游业者做了一场关于福建乡......

    关于乡村旅游人才开发培训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关于乡村旅游人才开发培训的调查与思考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以说,这个......

    齐伯乡2011年度旅游开发工作总结

    齐伯乡2011年度旅游开发工作总结 2011年,齐伯乡旅游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游局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平坝县齐伯乡2011年度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有关内容,根据年初......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1(精选5篇)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 12 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 20xx 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共有 359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