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发布时间:2011-6-17 16:40:50 来源:游憩中国网 作者:天创智业提供 浏览次数:160次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并发挥枢纽作用的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
乡村旅游开发是中心城市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政区划的中心城市一般都存在城市与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许多中心城市都涵盖了大面积的城郊地区,不少中心城市的城郊面积甚至大大超过了中心城市主城区。从地域上看,中心城市的城市郊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假日经济的启动,旅游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专线旅游不断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旅游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特征
1、旅游资源特征
1、圈层分布。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圈层状的特征。一般由近郊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中郊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和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带3个圈层组成。
①近郊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
近郊为紧邻城市市区的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市设施和城市景观的延伸,也有交错分布的农村田园,呈半乡村景观。这个区域的乡村农业生产资源大多是以时令果蔬、花卉、苗木和药材等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这些经济作物的物产以及形成这些物产的条件和生产过程所具有的景观环境,构成了以经济物产资源为主的、城乡气息交融的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
②)中郊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
离城市稍远的“中郊”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农民生产劳作和生活场景为主,形成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观。田园风光结合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和人文风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中郊乡村所具有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通常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开发利用最普遍的资源,也是最典型的乡村旅游资源。
③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带
在这一区域中,乡村旅游资源与大面积的山林、河和湖等自然资源相结合,并与颇具特色的乡村社区生活方式构成乡村旅游资源。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乡村性和生态性互相交织。
(2)、同一圈层的乡村旅游资源差异不明显,呈现同质化的趋势。由于中心城市涵盖的城郊,在同一圈层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十分相似,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成条件大体一
致,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大致相同,本身没有太大的差异,呈现出外部相似的宏观特征和资源同质化的趋势。
2、旅游市场特征
中心城市既是旅游客源地又是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中心城市主城区的本地居民以及外地中心城市来的游客。
(1)、本地居民客源市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较好,通常与城郊地区有通达的公路和便捷的班车往来,游客乘车方便,旅途时间短,城市居民周末出游具有便利的条件。中心城市的本地居民客源覆盖面很广,既包含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高消费人群,也包含普通工薪阶层、离退休职工和学生等,尤以后者为众。旅游方式以散客和家庭式出游为主,团队旅游较少。旅游时间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客较少,其中假日客源最多,无明显淡旺季。由于距离近和交通方便,属大众化消费,重游率较高。
(2)、外地游客客源市场。外地游客是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潜在市场。中心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外地客源市场充足。同时,许多中心城市还是优秀旅游城市,每年有数以百千万计的外地客源。中心城市的光环效应会辐射到城郊的乡村旅游,中心城市巨大的客源优势也会影响城郊的乡村旅游,并由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一般情况下,早期吸引外地游客的是少数典型的乡村旅游地,随着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不断开发,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愈渐明显,中心城市逐步成为城郊乡村旅游游客的中转站和疏散地。
3、旅游产品特征
与其它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其所具有的乡村性和复合性。从乡村性特征来看,当前一部分乡村旅游产生于城市近郊,展示的是现代农村、农业的风貌,如农业高科技园游览等,但乡村旅游的主流产品仍然是具有原生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实践证明,成功的乡村旅游产品总是充满着浓厚的乡村性。
从复合性特征来看,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业资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它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和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生态、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优势互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合社会效益三统一,是现代旅游业和农业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一般旅游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乡村旅游走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示范点”示范相结合的道路。自2001年推荐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候选点以来,各地都很注意示范点的建设,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也都设有乡村旅游“示范点”。
由于各种原因,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产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同质化倾向
由于乡村旅游是资源依托型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必然会影响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加上乡村旅游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服务,乡村旅游同质化相对比较严重,表现为产品定位模糊,有雷同趋向;活动内容简单,项目互相模仿;主题形象不鲜明,缺少营销策划;缺乏创新性的经营理念等。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的原因除了资源同质化、产品初级化以外,还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道路有关。在资源同质、文化同源和地理位置邻近的背景下,首个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产品,在示范中树立起了榜样,但也有一些地方盲目仿效和跟风,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由此加剧。
(2)、质量参差不齐
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地一般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加上乡村一般缺乏发展旅游所需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乡村旅游点大多面临着开发和保护不力、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乡村旅游点,尤其是政府扶植的示范点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开发了成效显著的旅游产品。例如,2009年厦门市市、区两级政府投入了1200万元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致力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培训及宣传促销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五峰村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启动,截至2010年2月,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民的直接收入达270多万元,同比增长480%,带动了五峰村周边劳动力107人就业,远远走在了同类旅游产品的前面。
(3)、空间分布以点状、轴带状不连续分布
许多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点,尤其是小规模的“农家乐”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它们在空间上以点状分布为特征,散落于各处。若有聚集,则大多与资源的自然禀赋有关,或者与交通线路相联系,在这种状况下,乡村旅游地就呈轴带状不连续分布,乡村旅游活动大多数以—地游或—线游(尤其是—地游)为主。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策略
1、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充分利用各圈层资源的不同特色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而对同一圈层的同质化旅游资源则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错位开发,使各产品之间、各产品线之间存在横向或纵向的互补关系,而非同质关系。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首先要以科学的市场分析、资源调查以及合理的产品定位为基础,对开发地和开发项目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排除掉不适宜开发的项目。为了避免开发者盲目逐利或跟风开发某一种产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如对有特色的产品提供优惠政策和专业支持渠道等。此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地域分布特点的不同,对乡村旅游的类型、结构和规模进行统一合理布局力避乡村旅游“一窝蜂”发展。在旅游产品和项目的设计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客源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分别向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忠诚度,总体上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构建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点主要分布在城郊,与其它景点一起环城形成不规则的游憩带,环城游憩带的形成与建设已经引起国内外许多中心城市的关注,但对大多数区域性中心城市而言,环城游憩带尚处于发展初期。
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可以将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置于整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背景上统筹考虑,使乡村旅游产品更好地与主城区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对接,在充分满足目标客源市场需求的同时,合理分工协作,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各个乡村旅游点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效用,分享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构建环城游憩带首先要将环城游憩带的规划纳入到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和建设。通过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以项目和资金两个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确定开发重点,并在资金、土地、配套设施建设、宣传促销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开发理论,优化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实行“以重点景点为依托的据点式开发和以点穿线的开发相结合”,即以具有一定发展条件的重点旅游点为基础,建设和开发形成中心城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然后逐级扩散,开发次一级旅游区域,最终形成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点轴系统。
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同时,对城乡旅游一体化和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环城游憩带的构建,不但可以满足中心城市居民及中心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城市中心旅游热点的环境压力。二是环城游游憩带的构建可以与城市旅游相辅相成,提升中心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三是环城游憩带上的各个片区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定位,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旅游产品体系。
3、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
标准化的思想是对基础标准、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生态保护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既可以维护乡村旅游者的利益,也可以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行为,还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2004年,上海市率先发布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而后不少省市也相继出台有关规范,对经营“农家乐”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提出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在实践中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务部《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更是促使乡村旅游的管理深度得到有效拓展。但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标准的针对性、体系化还必须加强,而且标准的颁布多用于衡量,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要执行和参照执行各种乡村旅游的标准和规范,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制定新标准前应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且要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订完善。
做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实施与推行。大力加强对乡村社区的标准化宣传教育,发挥乡村旅游标准化先发地区和优秀经营户的示范效应,对乡村旅游标准化实施动态管理,大力推动优秀旅游乡村的发展,注重乡村社区的参与,加强参与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等。通过乡村旅游
标准化的实施,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
4、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城乡统筹发展
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区域性中心城市往往既是区域旅游目的地,又是区域旅游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它承担着区域旅游经济的组织和协调活动。因此,应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
(1)、城乡旅游产品互补
市场需求多样化是当前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旅游地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城乡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导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旅游产品各具特色,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打造城乡互补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类旅游者的需求和同类旅游者的不同层次需求。
(2)、城乡客源市场的互补与共享
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一级客源市场为中心城市居民,二级客源市场可以是来自中心城市旅游的分流客源。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农村居民利用农闲时节,到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构成城市旅游客源。鉴于此,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促进城乡旅游市场的共同繁荣。另外,从大区域来看,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同属中心城市旅游,可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应进行整体营销,进行统一的形象定位,共同开发中心城市以外的客源市场。
(3)、共享中心城市的旅游业资源
在城乡统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理念,统筹区域规划,整合资源,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培训及宣传促销等,以促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共享中心城市的旅游业资源,最终实现城乡旅游共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水平。
本篇文章来源于 游憩中国网|原文链接:http:///news/Inv_view.asp?id=1113
第二篇: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旅游地开发策略
旅游地开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一个旅游地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首先必须凭藉其旅游资源的优势,或保护环境,或筑亭垒石,或造园修桥,使之成为一个艺术化的统一游赏空间,让原有风光更加增辉添色,更符合美学欣赏和旅游功能的需要。旅游地开发的策略,根据人工开发的强度及参与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资源保护型开发策略。对于罕见或出色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要求完整地、绝对地进行保护或维护性开发。有些景观因特殊的位置而不允许直接靠近开发,它们只能作为被观赏点加以欣赏,其开发效用只能在周围景区开发中得以体现,对这类旅游地的开发,其要求就是绝对地保护或维持原样。
2、资源修饰型开发策略。对一些旅游地,主要是充分加以保护和展现原有的自然风光,允许通过人工手段,适当加以修饰和点缀,使风景更加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山水风景的某些地段小筑亭台;在天然植被风景中调整部分林相(林业术语,指各种植物群);在人文古迹中配以环境绿化等,就属于这类开发。
3、资源强化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指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强化手段,烘托优化原有景观景物,以创造一个新的风景环境与景观空间。如在一些自然或人文景点上搞园林造景,修建各种陈列馆和博物馆,以及各种集萃园和仿古园等。
4、资源再造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不以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仅是利用其环境条件或设施条件人工再创造景点,另塑景观形象。如在非资源点上兴建民俗文化村、微缩景区公园等。
(二)旅游路线开发策略
旅游路线开发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最有利于企业竞争为指导,遵循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具有以下几种旅游路线产品的组合策略:
1、全线全面型组合策略。即旅游企业经营多种产品线,推向多个不同的市场。如旅行社经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产品,并以欧美市场、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等多个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企业采取这种组合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
2、市场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向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如旅行社专门为日本市场提供观光、修学、考古、购物等多种旅游产品;或者以青年市场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开发探险、新婚、修学等适合青年口味的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对特定的一个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各种需求,开发满足这些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但由于目标市场单一,市场规模有限,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整个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少。
3、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只经营一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同一类需求。如旅行社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推向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因为产品线单一,所以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较少,易于管理,可集中企业资金开发和不断完善某一种产品,进行产品的深度加工,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但采取这种策略使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增大了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
4、特殊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如对欧美市场提供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对日本市场提供修学旅游产品,对东南亚市场提供探亲访友旅游产品;或者经营探险旅游满足青年市场的需要,经营休闲度假旅游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等。这种策略能使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的目标市场,使产品适销对路。但企业采取此种策略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投资较多,成本较高。
第三篇:分析乡村旅游的老年市场产品开发策略
分析乡村旅游的老年市场产品开发策略
乡村旅游因其休闲性、体验性深受国内旅游市场的欢迎。而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市场在整体旅游市场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然而目前国内对老年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因此该类产品的开发显得十分有价值。本文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探讨如何以老年旅游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一、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老年旅游者开始更注重休闲养生、享受大自然,乡村旅游刚好迎合了老年旅游者的需要。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的老年群体人数庞大,并迅速上升,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在旅游市场上,针对老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需要,研究专项化乡村旅游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基数大且增长迅速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由此可见,老年旅游者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
(二)有较多的经济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老年旅游者的收入组成更加广泛――退休工资、儿女提供的养老金、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和自己的平时积蓄等,而用于日常的基本生活开销也低,因此老年旅游者有更多的闲钱。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改变,老年人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们开始追求一些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新鲜事物,旅游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深受老年旅游者的喜爱。
(三)怀旧心理明显,出游时间灵活
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且有怀旧情结。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故地重游,或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老年旅游者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更倾向于淡季出去旅游,这样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节奏更适合老年旅游者的
需求。
(四)出游的欲望强烈
闲居在家的老年人,与外界的社会接触减少,由于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的改变,他们的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会有很强的失落感,精神上比较空虚。通过参加旅游活动,可以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开阔视野,在获得积极的休闲享受的同时,还有助于克服老化的心理,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老年旅游者具有很强的旅游动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通过上诉对老年旅游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老年旅游市场是值得旅游从业者深入研究的。
三、老年旅游市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一)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亟需政府的大力扶持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老年人个人、旅游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年人在年轻时为社会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老年时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怀,以减少产生身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乡村旅游让旅游者回归到大自然中去,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其次,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将会给旅游业带来很高的利润。
总之,老年旅游市场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帮助政府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扶持老年旅游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政府应该十分重视,将此做为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减税、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奖励企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该项内容的开发中来。
(二)以老年特色为亮点,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老年旅游者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旅行社在安排线路时不宜过长,景点不宜过多,应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一站接一站的快餐式旅游不适合老年旅游者,行程不宜过于紧急,这样老年旅游者身体吃不消。开发旅游产品,应针对老年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老年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专项旅游产品。例如在行程中应注意速度不要太快,应该充分给予老年旅游者足够的时间,享受大自然。老年旅游者大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历经艰苦岁月的他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因此,在饮食上,可以吃农家饭,不仅满足老年人对饮食的清淡的要求,还比较
实惠。
(三)讲求细节,完善旅游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应配备专业的导游员。一个优秀的导游员,应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服务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应做好相关景点的介绍,对于老年旅游者,讲解速度应慢些,态度温和,有耐心,有爱心。导游员应注意察言观色,感觉旅游者不解的地方,应不厌其烦的解说,不应嫌老年人??嗦,还要注意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针对老年旅游者来说,应配备一支医护人员随行。老年旅游者容易突发一些疾病,而这类突发事件,导游人员并不能处理好,但如果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很可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生命安全。配备一些医护人员有助于这类突发疾病的及时抢救,保证旅游者的安全,让他们能够游得安心,无后顾之忧。当然,也不应该因为配备了医护人员而提高旅游的价格,应让利于消费者,可以争取得到政府的扶持。
(四)结合乡村旅游的特点,注重养生
随着经济收入增加,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他们在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休闲养生,寻求一些延年益寿的方法。乡村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应注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养生功能进行开发。乡村旅游中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养生功能。
例如乡村的空气比城市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有养生功能。现代科学证明当负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搭配出特色的养生产品。农耕活动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开发以农耕活动为主的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体验古老的农耕文化,而且能够适当锻炼老年人的身体,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农业的魅力;乡村的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气等。可以将乡村资源中有益于养生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以例如扭秧歌等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授给游客。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养生的功能;可以利用乡村的特色有机食品,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得体质,开发养生食谱、养生宴、养生套餐等实现食品养生的目的。
(五)重视口碑效应
口碑效应,是指在市场有效和信息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客户通过传播自己的客户满意度和消费经验的感知,影响企业当前客户后续的购买模式和潜在客户的未来购买模式。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信息一般来自与亲朋好友、同事的介绍或者由单位组织,可见他们更信任传统的宣传途径,重视“口碑效应”。老年旅游者处事往往非常谨慎,他们就算是听到一百个好,只要有一个说不好,他们都会犹豫。因此,在接待老年旅游团时,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细节。一次满意的旅游是每一个满意的一个小阶段组成。也就是要由始至终的服务好游客,让游客做到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一篇满意的欢迎词就要有一篇满意的欢送词。因此旅游产品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旅游企业要将重心放于此。
总之,针对老年旅游市场,不断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能给旅游企业乃至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同时能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总体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需要旅游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建设的,也是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四篇: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本站推荐)
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家庭宾馆管理的楷模
——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先进经验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重渡沟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的南部山区,交通闭塞,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67户,1455口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未开发乡村旅游以前,全村耕地面积300余亩,人均可耕种面积不足叁分。并且有85%为45度以上的山坡薄地,是潭头镇最贫穷的一个行政村,又因交通闭塞,美丽丰富的山区资源和自然风光得不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全村年人均经济收入不足400元。祖祖辈辈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几分薄地,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过着守着“金碗”要饭吃的贫穷落后生活。
1999年7月10日重渡沟风景区正式打出“乡村旅游”金字招牌,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辟蹊径的发展谋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重渡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来,重渡沟村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产业品牌,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形成了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成熟产业基地,探索出了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乡村旅游新路子,为丰富和延伸“栾川模式”内涵,实现栾川县委、县政府建设“全景栾川”的富民梦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渡沟风景区距洛栾高速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下站口10公里,距洛栾高速重渡沟下站口5.6公里。由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和农 耕村等景区组成。是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购物为一体,拥有大小景点200余个,瀑布百余条,翠竹万余亩,可游览面积60余平方公里的特色乡村旅游胜地。重渡沟水源丰沛,竹茂林密,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68000个,是中国北方绝无仅有的一处天然氧吧。
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如今重渡沟村共有农家宾馆328家,有星级农家宾馆68家,其中特殊三星12家,三星18家,二星38家,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依靠乡村旅游接待脱贫致富。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说:“重渡沟不仅是一处很好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而且也是旅游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极强的产业发展基地。”原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到重渡沟实地考察后,称赞重渡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是农家宾馆的楷模,是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中国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根据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发展规模之大,档次之高,管理之规范,拉动社会就业之广泛,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五个方面位居全国之首,称赞重渡沟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2012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6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直接收入1.3亿元,上缴税金676元。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使重渡沟景区所在的潭头镇等周边乡镇实现社会综合收入5.8亿元。
重渡沟风景区依靠乡村旅游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推动新型农村建设,拓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副产品产销渠道的发展模式,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重渡沟现象”。尤其是依靠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农家宾馆“集群式”发展的先进经验,被编入中国义务教育“教科 书”。2005年8月至今,重渡沟风景区先后获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十佳景区,河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二、主要做法:
重渡沟风景区2004年以前,属潭头镇管辖的乡镇企业,2004年8月,栾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从栾川旅游的大局出发,率先对重渡沟风景区进行了改制,现为私营股份制企业。成功改制后,重渡沟风景区不惜投入6.6亿元,对景区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品牌打造、环境保护等进行了深度开发和提升,使重渡沟不仅成为栾川乡村旅游的龙头景区,而且也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省的乡村旅游知名景区。
——发挥优势做好“水”文章。重渡沟风景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紧紧抓牢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做“水文章”,在重渡沟风景区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著名的金鸡河、滴翠河。金鸡河的发源地在重渡沟风景区金鸡谷的半山腰,因山势落差较大,形成一路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滴翠河出自重渡沟风景区的水帘仙宫,碧透的山泉水跌下水帘仙宫,穿过数十里竹林长廊,再过数座小桥,流经百户人家之后,和金鸡河交汇一处,形成了每秒1立方米流量的河流。1999年7月,重渡沟风景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开业迎宾的当年,就打出了“既有重渡沟,何须下江南”的金字招牌,迅速赢得了游客的青睐。2005年至今,改制后的重渡沟风景区累计投入基本建设、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开发、形象宣传等资金6.6亿 元,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碧波荡漾的关公湖;投资400多万元开发了河南省唯一一个能在秀竹间漂流的重渡沟乡村漂流;投资1200万元先后建成了江南韵味十足的两条小吃水巷、能与游客和村民互动演出的“亲水乐园”及水打轮、水打磨、水波球;投资160多万元,开发了今年“五一”小长假前投用的“关公湖”水陆两用战车等水上娱乐项目,这些水上娱乐项目不仅填补了豫西伏牛山区乡村旅游项目的空白,而且也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同时也为洛阳市争创国际旅游城市和栾川县委、县政府“全景栾川”建设的战略思想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发特有资源,唱响“竹”字戏。重渡沟风景区有数万亩竹林,为让竹成“金”,重渡沟风景区利用公司+村+农户筹措开发资金。已开发成功的数十里竹林长廊、数千米竹林幽径、竹筒米饭、竹制办公用品、竹制旅游纪念品、纯粮酿造的竹筒老酒、清淡高雅的竹叶清茶等。开发以竹林传说、竹乡土文化、竹饮食文化,利用景区独特的竹资源,鼓励村民跳竹杆舞、唱竹字歌、自编竹字戏。目前这些和竹子有关的乡村文化已声誉中原,已成为重渡沟风景区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招揽四海宾朋的亮点。截止到2012年底共开发竹产品,竹日常生活用品,竹工艺品180多个,精美的竹桌、竹凳、竹椅、竹花蓝、竹花筐等深受游客喜爱,其中以重渡沟村命名的竹编工艺品曾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如今,重渡沟景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出美观精致的手工艺竹制旅游纪念品。2012年,仅此一项就为重渡沟村的1300余口人增加旅游收入200多万元。——敢为人先开发“农家乐”。从I999年7月10日至2012年,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十几年间,有一组数字,见证了重渡沟风景区农家宾馆健康和谐发展的里程:1999年,景区有农家宾馆5家,5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5万余元;2000年,农家宾馆达到70家,150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800万元;2001年,农家宾馆130家,3000张床位,旅游接待收入2100万元;2005年到2008年,农家宾馆增至280多家,其中有星级农家宾馆20多家,拥有床位8345余张,截止2012年底,农家宾馆发展到328家,有星级农家宾馆68家,其中特殊三星农家宾馆12家,三星农家宾馆18家,二星农家宾馆38家。现重渡沟同时接待12000名游客住宿就餐,2012年仅家庭宾馆的旅游接待综合收入就达到1.3亿元。目前,重渡沟村拥有私家轿车134辆,占全村总户数的40%以上,拥有观光车53辆,满足游客到重渡沟观光游览的需求。特别是按照国家乡村旅游接待标准,投资1.6亿元建成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为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形象打造和进一步升级改造树立了新形象。
为加强对农家宾馆的管理,重渡沟风景区成立农家宾馆自治联盟和农家宾馆管理协会,制定出农家宾馆建设管理“四统一”和“四个规范化”即:“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和“‘建设风格古朴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内部设施现代化,外部环境田园化”。与此同时,景区还不惜花钱按照不同文化层次,分级分批定期对农家宾馆从商业户进行礼仪礼节、服务技能、普通话等接待培训,为重渡 沟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接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渡沟景区实行给农家宾馆挂流动红旗,定期让游客为农家宾馆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评比打分,农家宾馆的服务质量好坏,让游客说了算。每个月要给游客满意的农家宾馆“挂星”,对在规定时间挂不上星的农家宾馆,重渡沟风景区和重渡沟村委要出示“黄牌”警告,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直到符合河南省家庭宾馆星级标准为止。
——舍得投入夯实乡村旅游促销路。重渡沟风景区完成改制后,除花巨资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完善,增力娱乐项目之外,乡村旅游促销资金的投入逐年翻番,近几年来累计投入旅游宣传资金1.2亿元。仅2012年初至目前就和百余家旅行社签订了客源市场开发协议,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山西、湖北、河北 等地。并分别在郑州、太原、徐州、石家庄、西安等地市设立旅游促销办事机构。与龙门、少林寺、老君山、鸡冠洞等著名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及当地旅行社联手,利用报纸、电视、车体、杂志、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对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进行广泛宣传。为做大做强旅游促销宣传工作,努力提高重渡沟风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几年来,重渡沟风景区除了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1-8套及《河南日报》、《中国旅游报》、《大河报》、《北京晚报》、《郑州晚报》等省内外主流媒体打造重渡沟风景区形象品牌之外,先后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备受省、市、县宣传部门关注的22集电视连续剧《家园》。与著名笑星潘长江合作拍摄电影《别惹小孩》,并分别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重渡沟一年一度的啤酒 狂欢节和山水狂欢节增加了游客到重渡沟的欢乐元素。这些宣传模式极大提升了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的形象品牌。提升了重渡沟乡村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主要成效:
——乡村旅游拓宽了农业产业化的产销渠道,带动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脱贫。一业兴带来百业兴,重渡沟景区的成功开发带动和拓宽了重渡沟村及周边乡镇的农业产业化的产销渠道,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与出、供与求的链条,也为绿色农业的产品开发创造了无限商机。比如,重渡沟村和周边乡村山山岭岭盛产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山野果,现在这些山野果便成了香悖悖、抢手货、引资或村民自己集资建成了山野果酷厂、饮料厂,这些纯绿色饮品上市后,深受游客和消费者喜爱。目前类似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厂,在重渡沟村和周边乡镇就10多家,年产值达9640多万元,人均2410元。以重渡沟命名的农副产品就有90多个。如重渡沟柿子醋、重渡沟红薯粉条、重渡沟山果饮料、重渡沟纯粮食酒、重渡沟绿豆面条、重渡沟炒瓜籽、重渡沟根艺、重渡沟竹木手工艺品的雕刻、绘画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为重渡沟村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拉长了潭头镇及其周边乡镇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副产品的产销渠道,最重要的是带动山区广大群众增收脱贫。到2012年在重渡沟风景区从事乡村旅游开土特产商品店的有270家,从业人员1860人,开农副产品加工的商店有85家,从业人员230人,其他和景区关联的从业人员达8000人。由于重渡沟乡村旅游带动和“蜂鸣效应”,重渡沟周边数乡镇群众或经商、或加 工、或种养殖、或运输、或餐饮服务等社会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仅重渡沟所在的潭头镇和重渡沟生态旅游管委会就有65%以上的农民依靠乡村旅游人均增收2700元,使广大群众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
——乡村旅游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村风文明。1999年以前,重渡沟村是潭头镇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行政村,村里有“四多”,闻名几十里,即:“娶不到媳妇的光棍汉多,聚众赌博搞不文明活动的人多,正常生活靠赊欠的户数多,适龄儿童不上学的多。”几年的乡村旅游开发,不仅让重渡沟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来。而且村民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明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重渡沟村的“四多”变成了“四没有’”,即:“‘失学儿童没有了,光棍汉没有了,聚众赌博的不良陋习没有了,靠借货生活的人没有了。”在与游客的交往中,重渡沟村民用语文明,说话和气,就说村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留胡子,留长发的,他们个个西装革履,举止端庄。连续三年来,村里没有出现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如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旅游接待活动中,村民们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就有12人次,金额达2万多元。为提高村民们的整体文明素质,景区投资1200多万元,在重渡沟风景区中心区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演艺广场,投资600多万元于去年5月建成投用的奥斯卡4D影城。不仅为重渡沟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而且也为广大游客到重渡沟旅游提供了获得快乐的娱乐场所。如今,每逢夜幕降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及游客到演艺广场或唱歌、或跳舞、或参与互动演出,尽情享受富裕生活的快乐与甜 蜜,尽情释放一天紧张旅游接待的疲惫。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并自编自演一些反映乡村旅游开发、体现农民新生活、抵制不良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小节目,到演艺广场进行演出,为富了之后的村民提供美好的精神粮食。
——乡村旅游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村旅游让重渡沟村富了起来,乡村旅游也使重渡沟村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这些“富民效应”不仅使重渡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而且也推动了重渡沟周边乡镇新农村建设进程,走在了栾川县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去年以来,重渡沟村借助乡村旅游的强势东风,注入资金2300多万元,对全村的300多家“农家乐”(即农家宾馆)按照统一图纸,统一风格,统一配置,统一亮化,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建设,使重渡沟的家庭宾馆彰显出了统一山区特色,统一古朴风格,统一设备配置,统一农家院落,统一青砖蓝瓦的格调。如今的重渡沟景区是一排排古朴典雅的农家院落,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柏油道路和石铺幽径,一条条涓涓流淌的山泉之水,一首首歌唱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民间小调,一棵棵挂满果实的葱绿果树,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在重渡沟景区的充分体现。前不久,重渡沟景区总经理原彦红和村支部书记余长生在接受央视一套记着采访时说:“借乡村旅游开发,重渡沟村民富了起来,家家户户不缺钱,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村里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村文明之风把村里的麻将桌、酒桌全都挤翻了,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给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所带来的灿烂曙光。”也就是这样一个靠乡村旅游大开发富了起来的重渡沟村,由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现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而受到各级领导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树立重渡沟风景区的形象品牌,去年至今年景区又投入基本建设资金3000多万,对景区的主要旅游通道,公厕、标识标牌等,按照国家AAAAA景区要求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景区主要旅游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安装了路灯,对景区内11000米排污管道进行了改造。目前均已投用。此举不仅使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的档次再度提高。而且也极大提高了重渡沟村民的生活质量。如今,我们正借势国家《旅游法》的颁布及实施,借势国家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借势栾川县委、县政府“全景栾川”建设的富民梦,结合重渡沟风景区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使重渡沟风景区尽快挤进国家AAAAA级风景区行列,把重渡沟风景区打造成中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发展愿景
——着力打造AAAAA级景区,全面提升农家宾馆服务品质。结合重渡沟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完成对重渡沟乡村旅游愿景的整体规划,加大对重渡沟农家宾馆的升级改造力度,加强对景区内农家宾馆的亮化和对农家宾馆周边环境的绿化,进一步提升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品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景区内农家宾馆、经商、餐饮、娱乐服务质量,加快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步伐,全面提升重渡沟农家宾馆的服务品质。树立重渡沟新的乡村旅游形象品牌。
——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更好发展。借助栾川 县委、县政府建设“全景栾川”的战略思想,利用重渡沟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集群化。借助栾川县重渡沟生态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加强景区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特别加强对重渡沟农家宾馆的管理,形成重渡沟与周边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促进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同发展、共繁荣。全面树立重渡沟新的乡村旅游的形象品牌。
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四日
第五篇: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浅谈
【摘 要】近年来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成为各地旅游的新亮点,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目前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开发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了解、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乃当务之急,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探讨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
rural tourist camp exploitation of self-driving——self-driving tour in the forest camp as an example pocun
miao kun
自驾车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以自由、灵活、个性化等突出特点被旅游者接受和喜爱。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应运而生。
笔者在读研期间参与了“松潘县川主寺镇林坡村藏式风情自驾游体验区概念规划”。在此期间对自驾车旅游营地国内外的相关开发模式和案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期从中找到一种较成功且较合适的开发模式。
1.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而言,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
1.1 独立开发。
(1)营地产品在选址建设中,不依托与任何既有景区,而选择尚未开发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良又有足够项目用地的地点进行营地建设。
案例:台湾嘉义县松田岗四星级休闲露营农场。
(2)松田岗露营农场把东南亚风情作为自己的特色,整体园区的生态打造也是强调东南亚风情,所以种植了大量的棕榈科植物。平常除了供游客欣赏之外,这里还和很多中小学校、大学院校建立植物科普课堂合作。露营地内拥有专门的房车露营区域,停放着从国外进口的房车,供游客体验居住,里面电视、冰箱、浴厕一应俱全,非常适合想在郊外露营过夜,却又不习惯睡帐篷的人,当然也可以特地来体验一下睡房车的感觉。松田岗休闲露营农庄可说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露营农庄,不管是园区的植物生态展示,东南亚风格的景观,适合台湾人口味的美食,特色娱乐节目,多样的住宿方式,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感觉。
1.2 依托既有景区开发。
(1)营地多依托于既有景区进行营地产品开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景区内部设立营地,即在景区内部划分特定区域进行设施配套,提供营地服务产品;二是在景区周边设立营地,单独配套营地设施。
(2)案例: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露营区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的露营区已经颇具规模,借助黄石公园的天然景观,和公园内完善的公路系统、公共设施,使得这里成为露营者的露营必选地。黄石公园有完善的公路系统,其中八个环形状公路经过公园主要景点。步行道路有1600公里之多。园内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旅社、露营地、食品店、商店、餐馆、诊所、加油站等。公园可以进行钓鱼、划船、漂流、滑雪,野生动物观赏、地址考场,徒步健身等活动。
1.3 依托旅游城镇开发。
(1)旅游城镇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镇,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与保障,是旅游者集散地和旅游设施的集中地。营地在城镇内或是城镇周围形成布局,还可兼而发展旅游地产。
(2)案例:台湾台中县新社乡村型小路露营地。
新社花海:素有“中部阳明山”美誉的新社乡,拥有独特的河阶台地自然景观,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成为国人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农委会为推动中部地区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乃利用农地空闲期间,于新社大南河阶台地种苗改良繁殖场第二农场规划50公顷的田园花海。壮阔的花海景观衬托美丽的山川景致,营造出足以媲美日本富良野的美丽大地风景,让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民众,再也不必远赴日本就可以尽情赏花。小路露营地位于台中新社,日文意为秘密基地。营地地处双翠湖峡湾,环境清爽舒适且地点处于山中隐密之处,因此以隐喻秘密基地,命名为“小路”。天空湛蓝纯净,风轻。阳光穿越悠然的山颠垂落的灿烂金线映照着这片营地,暖意十足。小路邻近居民稀少,形成了最自然的景观与丰富的生态环境,是喜爱大自然的游客最佳停留之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充分放松身心。营地虽然不大,但是草地柔软,随处可驻扎帐篷,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游客更能感受到自由的气氛。
表1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
1.4 依托节庆式旅游项目开发。
(1)营地的建设较为随机性,依托节庆活动,开阔一块已有场地,或活动内部场地,进行营地建设,如节日、庆典等。(2)案例:张北草原音乐节。
张北草原音乐节一直是热爱音乐、喜欢自驾游驴友们的最佳选择。音乐节主办方规划出可容纳1000台车的汽车露营区,让自驾的朋友们可以将帐篷扎在爱车的旁边,享受草原最自然最美妙的音乐。
1.5 四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见表1)。
2.在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中的运用
2.1 项目现状(见图
1、图
2、图
3、图4)。
2.2 区位条件。
(1)松潘县位于阿坝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成都至松潘西环线336公里,东环线600公里,沿途风光旖旎。成兰高速机铁路开通后,交通将更为便利。
(2)林坡村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南,县道120一侧,与世界自然遗产黄龙相邻,是西环线至黄龙的必经之路。距县城23公里,距九黄机场18公里。
(3)旅游资源:
松潘县位于九环线的西环线上,县域自然景观复杂多样、门类齐全、品味极高。有以黄龙风景名胜区、牟尼沟为首的自然风光;以“毛尔盖会议”革命遗址和“沙窝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松州古城为核心的大唐传统文化和藏羌回多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
(4)宗教文化:
松潘境内藏族属安多藏族,信仰苯教。
安多藏族饮食习惯与卫藏、康藏藏族没有较大差异,均以青稞酒、酥油茶、糌粑、牛羊肉为传统饮食。安多藏族的服饰更为富丽,冬季藏袍以丝绢为面料,毡帽以裘皮为主,颜色多为绿、金、黄及红色。安多藏族节日可分为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主要民俗节日有藏历新年、赛马会、祭山神节、德朵节、扎崇节。节日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五、六月,恰逢旅游旺季。
当地藏民住宅建筑外墙多采用赭红色、泥黄色、青灰色与白色,住宅一层布局通常厨房、卧室在前,牛棚在后,具有人畜共院、采光通风差、旅游景观少的缺点。
安多藏族信仰苯教,苯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对西藏及其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林坡寺是松潘境内五大苯教寺庙之一,历史悠久,是游客体验苯教宗教文化的理想场所。
(5)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客源量大。b.林坡村既可以依托于九寨沟、黄龙景区进行开发建设自驾车旅游营地,也可以依托川主寺镇。c.宗教文化是当地最大旅游资源亮点,宜大力打造,吸引游客前往。
2.3 项目定位。
依托九寨沟、黄龙景区和川主寺镇以及该村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特点,以全面实现生态立村、产业富民为目标,通过依托既有景区开发与依托旅游城镇相结合的自驾车旅游营地模式,在现状民居及道路的基础上,建造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自驾车旅游营地,同时塑造生态景观怡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藏家风情民俗生态体验区。
2.4 项目开发。
(1)根据林坡村居民聚居点分为两片,山林面积广大的现状条件,在保护生态环境本底的前提下,将露营登山等活动布置在广阔的山林区域。结合藏民聚居点,形成以景观核心区为中心,自驾游览接待区为龙头,露营区及登山区为两翼的分散放射状布局结构。
(2)根据所依托景区、城镇的产品特色及所面对的目标客源市场消费特征,开设8个不同功能区。营地各功能区之间通过营地内部交通系统予以联通。
(3)自驾游览接待区:
用于接待游客,包括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登记、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等。根据《汽车自驾游基地标准》,经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过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的考核,达到全国汽车自驾游管理办公室规定的要求。自驾游览接待区有专职负责咨询和接待的人员,游客问询和来电能得到及时、热情、满意的解答(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总平面图见图
5、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功能分区图见图6)。
(4)露营服务区:
为露营登山活动提供汽车及帐篷租赁、购物、救援医疗、沐浴等服务。为露营区提供电及天然气,营区用水应通过建高位水池解决。
(5)景观核心区:
结合谷地及流水规划中心景观带,为游客与藏民提供集会、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平措德吉广场是景观核心区的核心点。
(6)藏家风情体验区:
可让游客体验藏式饮食、建筑、服饰、风俗习惯。部分游客可选择在藏民家中住宿就餐,可接待游客的藏家户数大概为15户。
(7)牧草养殖区:
主要种植高寒草甸草地及高寒灌丛草地。牧草养殖区为藏民放牧或种植牧草的场所,须严格保护。
(8)宗教文化参观区:
以林坡寺为核心,为游客提供体验苯教文化的场所。
(9)露营区:分为汽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和混合露营区。
汽车露营区分为房车露营区及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区域内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可防止烧烤野餐等活动造成火灾。房车露营区可保障游客的私密性,适宜于游客长期停留,易于辨识。普通自驾车露营区建设费用低廉,遇旅游旺季可灵活调整车间间距,游客也可自由选择空间搭帐篷。帐篷露营区规划在地势较为平整,排水良好的区域,一般2-3顶帐篷集中布置。
帐篷露营区区域内设置以生态渗水地砖铺地的停车场地,每隔1000m规划简易服务性建构筑物,内有公厕、垃圾桶、水电等设施。营地与外界规划有生态植物围墙,与外界有明显界限。
混合露营区布置于林坡寺西北处较平坦区,内为生态草场,交通便利,离林坡牧民居住点较近,可进行少量帐篷露营或汽车露营。(10)登山区:
分为丛林野趣区、山林体验区和登高望远区。其中丛林野趣区可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如真人cs、攀岩等;山林体验区可开展森林探险活动,登高望远区可开展徒步登山、骑马等活动。
3.结语
(1)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模式多样,且组合形式多样,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是一个关键。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不可能在所有条件都较为成熟,没有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有条件的乡村,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资,让政府逐步从主导变为监督与指导。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一般不宜采取独立开发模式,因为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太大,风险较大,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宜采用依托于既有景区开发模式和依托于城镇开发模式。
(2)受限于研究条件,无法进行大规模实地调研,仅能通过对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各地自驾车旅游营地情况缺乏总体把握,这导致林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实证研究中对营地开发的产品、开发的时间序列缺乏更详尽、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旅游论坛,2009年2月.[2] 林福煜,《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3] 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月.[4] 赵鹏,李享,刘磊,《旅行社与汽车俱乐部经营自驾车旅游的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5] 吴娲,《论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技术与市场,2007年3月.[6] 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7] 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8] 崔祝南,董志文,《国内主要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状况研究》,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9] 许靖涛,《“魅力网”概念下的景区边缘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方法探讨》,硕士学位论文.[10] 陈敏,涂艳,《稻城亚丁自驾游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月.[文章编号]1006-7619(2014)02-21-066
[作者简介] 缪鲲(1988.4.18-),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人,现为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