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发展策略
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是重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有利于促进重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缩小“三个差距”。
一、问题
(一)管理机制障碍。一是重庆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由于旅游业包含的行业范围很广,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行政管理部门,造成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多头管理”。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功能不强。当前,重庆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政务管理、行业监管,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造成在业务指导方面的“真空地带”。
(二)经营资源缺乏。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缺乏人、财、物、信息等经营资源,从而在基础物质资源层面限制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一是缺少经营管理人才。据调查显示,63%的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由当地农民投资和经营。由于大多数农民缺乏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经营经验,导致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二是缺少资金。由于融资难、贷款难,导致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资金缺乏,严重制约其发展速度、规模。三是缺少设施、技术。由于受成本、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在开发、运用高科技技术与设备上投入很少,从而导致其技术含量较低、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四是缺少信息。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在建设信息设施、信息系统方面投入较少,从而不能够有效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整体上仍然处于产品类型同质化、服务功能单一化的粗放发展阶段。农家乐是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主要形式。目前重庆虽然已有两万多家农家乐,数量多但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产品与服务缺乏特色,导致行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严重。
二、对策
(一)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强化旅游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转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以服务旅游企业为导向,强化服务职能,为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营销宣传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出台税费、土地利用、金融信贷、财政补助等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基于资源整合思想,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将相对独立的政府、企业、高校、协会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系统的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平台以收取会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资源
共享服务。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能够借助于资源共享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相关非核心资源,既瘦身了组织机构、减少了经营成本,又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三)成立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联合体。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出发,由行业协会牵头,将分散独立经营的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联合起来,成立松散型的企业联合体。在联合体机制下,成员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业务合作与经验交流,进行统一的市场开发和营销,共享预订网络、信息服务、集中采购和人员招聘与培训等,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联合体实行松散型的契约式管理,成员企业通过对话与协商,减少分歧以增进合作。
(四)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重庆市应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发展。基金管理采取“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方式。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微型企业业主可以向基金申请低息资助,且获取资助无需任何形式的抵押担保,仅需分期偿还。创新基金融资方式:一是协调旅游局、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委、市扶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财政拨款、补助等统一划拨至专项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二是设立旅游发展税以补充基金池,按照乡村旅游收入的1%至2%征收乡村旅游发展税,用于专项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三是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例如集资、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吸收多元资本投资基金。
(五)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重庆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应构建以乡村旅游景区(点)为核心,以“食、住、行、游、购、娱”多要素为辅助,以“农、林、牧、渔”等为延伸的产业链条。一是合理规划以“食、住、行、游、购、娱”以及关联产业的旅游企业的数量比例及档次结构;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构建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防止行业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恶性竞争。二是创新特色性、体验性、文化性、主题性的“食、住、行、游、购、娱”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制订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推广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四化”,即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环境品质化。四是重点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商品,突出乡村性、特色性、文化性、艺术性特征,注重CI设计和包装,加强广告宣传,提高旅游商品的品牌价值。五是创新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业等关联行业的市场卖点。例如开心农场项目既可作为游客参观游览的景点,又可组织游客开展农业体验劳动,同时又是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旅游搭台、农业唱戏”,营造农业节庆经济。
(六)培育知名品牌。一是成立专职机构负责培育与推广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品牌工作。二是由旅游局牵头,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评定著名乡村旅游企业品牌;品牌评定实行“定期评定、动态管理”。三是政府部门出台品牌扶持政策,对于著名品牌在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银行贷款、市场推介、营销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扶持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四是引导著名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实施品牌经营,通过品牌输出、品牌营销、品牌资产管理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五是广泛开展著名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品牌的商标注册,保护品牌的商标权。
第二篇:微型企业发展的力量
微型企业发展的力量
在《半月谈》中看到一遍报道,报道指出重庆的微型企业发展不仅给很多“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穷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还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帮助。在减轻政府支出的同时,为国家增添了税收。
微型企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扶持,发放救济补助金,为他们创办微型企业来解决待业人口。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微型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微型企业进行后续帮扶指导的实施意见》,涵盖了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诸多方面。开设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网》《微型企业创业平台》等网站,为创业者提供很多的方便与服务。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找工作实在是很难,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想创业却没有经济支持。导致社会上的待就业人口越来越多,而对国家的负担也是越来越重。
很多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四处漂泊,很多大学生有着自己的梦想却难以实现。自微型企业发展以来,通过政府的扶持,解决了很多待就业人口的问题,他们的生活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更是减少了政府的支出,还给国家增添税收。
微型企业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就业的渠道,减轻了待就业人口的经济压力,给有技术,有专长,有知识的人,提供了创造的平台,还培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稳定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希望,更多的城市把微型企业发展的更加完善,发挥出它给社会带来的力量。
第三篇: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背景资料
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服务品种单
一、经营规模小的企业组织,具有行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据有关国际资料和去国外考察过的人士介绍,世界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都曾经或正在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当年比尔盖茨就是凭800美元起家,创办微软变成了今天世界的500强企业之一。我国过去对此有所忽视,不论是在经济学辞典里还是在政府的文件中,都没有微型企业这一词。
2010年上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微型企业是介于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有别中小企业,也有别于个体工商户;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发展连环,可以使企业从微小到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涉及民生和就业,虽然投资不大,是“草根企业”,但意义重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践行以民生为导向的重庆发展之路。在组织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同时,2010年6月25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市政府出台了《关
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若干意见》等文件。市政府文件的界定是:“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
第四篇: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摘要]体验营销是一种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营销方式。随着乡村旅游者需求的改变,“体验”已成为乡村旅游者购买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剖析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苏州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更成为苏州旅游市场的助推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08年9月,由苏州市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苏州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编制的《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正式出台,表明苏州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重视及理性思考。苏州的乡村旅游在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研究体验经济下苏州乡村旅游的营销问题,对于推进苏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营销的概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体验营销从消费者的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策略。体验营销的理念突破了“理性消费者”的传统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
旅游本身即是一个持续体验的过程。旅游者所购买的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这决定了旅游与体验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区域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对象,以农业旅游为主要形式,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情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作为典型的体验型行业,乡村旅游必须提供给旅游者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顾客体验,根据不同的资源特征和消费环境,展现不同的体验诉求。旅游体验是由某些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反应,它产生于消费者所消费的真实的或是虚拟的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体验需要。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在增加,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
二、苏州乡村旅游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虽然近些年苏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产品层次的初级化,也出现了盲目建设、项目雷同等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批起步较晚的乡村,由于缺乏专业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因而在实际乡村旅游中,乡村旅游主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官僚主义、“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旺山生态园乡村旅游在营销上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对市场的分析;经营理念低俗化倾向严重,仅停留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层面;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本质;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促销推广手段传统落后,客源市场开发不足。这些问题在整个苏州乡村旅游营销中也都普遍存在。
从乡村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体验和经历”,给游客提供一个认识乡村、体验乡村生活和民风民俗的机会。从乡村旅游者的需求来看,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农业观光游,更追求的是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借助参与产生互动,加深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体验”已成为乡村旅游者购买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从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来看,目前苏州乡村旅游对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采摘活动、乡俗节庆活动仍有极大的依托性,造成了整个行业乡村旅游产品同构化严重。因此,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深入研究游客的体验需求,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以吸引旅游者并增强其忠诚度。
三、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对策建议
(一)整合各种感官刺激
感官式体验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体验所设计到的感官刺激越多,就越是难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营造田园诗意的吴地乡村景观。整合各种感官刺激,让旅游者参与其中,使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
在各种感官刺激中,视觉是最主要的体验。视觉印象会在第一时间紧紧地抓住人的注意力,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因此,苏州各地的乡村旅游地的视觉景观设计要注意在色彩上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比如,景区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应该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还要注意到购物场所、休憩场所乃至洗手间等的建筑设计风格,要力求这些乡村旅游设施的外观形态与主题保持一致。除了建筑的外观形态之外,暴露在游客视觉内的所有硬件设施,如游客休息的长凳、宣传栏等,也需要起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效果。又比如,乡村的种植景观和一年四季各类花草果蔬的色彩变化搭配,也要注意带给旅游者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另外,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也是感官刺激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对旅游者的体验产生重大的影响,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有助于旅游者形成难忘的旅游体验。比如在听觉方面,保留各个乡村旅游地吴侬软语的苏州方言、评弹、船歌等,让游客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鸡鸣、犬吠、鸟唱、蛙鸣、虫叫等。
(二)满足多种情感诉求
情感式体验是指通过与消费者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激发和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偏爱,进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体验方式。情感营销的核心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牵住顾客的情感,扣住顾客的心,向顾客提供他们真正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对于符合自己心意,能满足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能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在增加,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回归自然乡村、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亲情天伦、怀念往昔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乡村旅游者的基本情感诉求。情感体验是通过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在旅游过程中,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使消费者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来。比如,在一些农耕文化园、农业博物馆等,展示和再现几十年前的农耕器具和场景,对都市旅游者特别是老年游客,能引发其童年回忆,从而获得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激发游客思考探究
思考式体验即通过开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思维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惊奇、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自我成就感。乡村旅游可以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具有较好的引发思考的功能。
比如,可以将乡村旅游产品布局成观赏农田、瓜果园、花卉苗圃、动植物饲养场等区域,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农田风光和自然生机,也可以布局成浓缩的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经营模式的示范区,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知识。比如,在一些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内,可以对大棚蔬菜、花草树木、昆虫、家禽等进行生长知识介绍,激发都市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激活其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并由此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以苏州旺山生态园为例,可以充分利用茶园、葡萄园的现有资源,开辟游客通道,在满足采摘乐趣的同时,利用对农产品种植技术的知识传授达到启发游客思考探究的目的。
(四)增强参与互动内容
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并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其中,按照消费者的意识和消费需求,使他们对最终产品满意,同时使其兴趣、爱好、想象力和抱负也得以实现。由此,顾客可以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而不是传统地接受企业千篇一律的固化服务。通过角色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得以改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
在乡村旅游景区的布局上,可将其设计为村舍民居、社区活动场所,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种植技术、农家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也可以布局成采摘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的产品区,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以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开展新村新貌和特色产业参观体验、农业DIY、农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乡村生活、生产的某一过程,住农家院、品尝农家饭,感受浓浓的乡情和淳朴的民风;还可以自己下地种植采摘瓜果、自己动手制作农副产品等,切实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创造的喜悦。
四、结论
乡村旅游的体验本质决定了乡村旅游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深入研究游客的体验需求,通过整合感官刺激、满足情感诉求、激发思维、参与互动等方式,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开发设计中,不断提升苏州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第五篇:固镇县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固镇县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12年3月28日)
按照省市传真电报要求,现将固镇县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固镇县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做法及现状近年来,固镇县委、县政府牢牢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和谐兴县、创新推动、城乡统筹、民生优先”六大战略,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固镇县小型微型企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截止2011年底,固镇县共有小微工业企业1090户,占全部企业的95.6%。主要涉及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其中,小微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9%;医药化工行业小微企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3%;装备制造业小微企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2.53%;建材工业和纺织服装产业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8.1%,我县小微企业初具产业规模。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九条金融财税政策和安徽省出台的小微企业发展意见,依法减免小微企业税款约4000万元,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固镇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10条意见》和《固镇县乡镇产业集中区(创业园)建设奖励补助办法》。金融部门也先后下发了《改善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办法》、《关于固镇县金融支持全民创
业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创新推出小企业联保贷款、公务员授信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信贷品种,不断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2011年,各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75亿元,县财政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资金1007万元,重点支持了一批产品适销对路、发展前景较好的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二)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一是严格考核,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目标落实。制定固镇县全民创业和工业经济考核办法,对乡镇新增规模工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入库税金等目标进行量化细化,认真考核,狠抓落实。同时对全民创业、工业发展先进单位、创业之星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有效地激发全县发展小微企业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创业氛围。重点开展对市、县创业之星、各类创业典型户的宣传报道,实行典型带动;在电视台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重、鼓励、支持、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兴业环境,一年进行二次小微企业负担情况调查,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三)加快园区建设,构建发展平台。一是按照“科学规划、企业集聚、滚动发展、基础配套”的思路,着力抓好乡镇园区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县全民创业园、4个乡镇创业园区(刘集、新马桥、仲兴和石
湖)为支撑的“2+4”园区发展格局。二是筹建位于我县新马桥的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台湾工业园)总规划面积45.6平方公里,分为现代农业发展区、工业产业发展区、功能配套区三大区域。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结对合作示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安徽省皖北最大的承接铜陵资金、台商资金和产业转移的省级产业园,将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同时,对于入驻企业,按照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实行房租、水电减免、免收物业管理费等规费和登记类、证件类、管理类等行政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享受财政全额贴息,兑现各项补贴金额750万元。
(四)促进银企合作,破解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召开专题银企对接会。一是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产业集群专业镇银企对接会,2011年达成协议项目6个,协议贷款资金1000万元;二是与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创业企业银企活动,2011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0户,共计1600余万元;三是开展工业园区专题银企对接会,县工行、徽行等六家银行分别与40余家企业签订3.7亿元的意向贷款协议,已经落实
2.5亿元,履约率达到67.57%;四是进一步完善担保法规政策,由县财政进行担保,采取质押、抵押、联保、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发放小额信贷1500余万元,进一步拓展融资担保渠道,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五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认定后,按照小企业贷款实施贴息财政扶持,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五)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为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先后成立了县创业辅导中心和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固镇县中小企业服务网(暨固镇县全民创业园网),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发布、政策信息、融资、土地等咨询服务活动。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据统计,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科技三下乡活动,共发布创业项目220个,发放企业培训补贴50万元,开展初创小微企业专题培训4期,创业培训20多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3500人次,400余人实现了成功创业。同时,开展小微企业专题分析会议4次,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微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创业成功率。三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小微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针对不同需求,不同时段,不同形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式培训和“菜单式”自选专业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满足各类小微企业用工需求,2011年累计输送各类用工10000余人。同时,抓住每年春节、中秋节等传统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7000余人达成了就业意向,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六)加强对外合作,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小微企业对外合作。2011年参与筹办了3次对外合作活动,一是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会,共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签订项目47个,总投资达64.3亿元。二是皖粤经
济合作发展贸易洽谈会,合作项目5个,投资额34.9亿元;三是蚌埠装备制造业对接会,对接项目14个,投资额63.15亿元,在项目投资的拉动下,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得到明显提高。
二、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存在问题及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县大多数小微企业运行正常,部分小微企业运转不畅。据统计,2011年全县倒闭小微工业企业10户,停产小微工业企业20户,分别占工业企业总数的3.5%和7.0%。不能满负荷生产的小微工业企业40户,占小微工业企业总数的14.2%;流动资金困难的小微工业企业中,仅有不到10%的小微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90%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社会融资;有80%的小微工业企业用工紧张,有扩建改建项目的小微工业企业,90%的用地指标不能及时审批或用地指标不能满足需要。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一)生产经营成本升高,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减少。我县小微工业企业大部分产品为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和产业转型加速,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快,多种原材料价格涨幅激增,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薪酬也同步增加,及货款回笼慢造成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导致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原本很薄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呈现出来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我县小微工业企业多数分布在乡镇工业集中区或农民工创业园,租赁厂房的企业较多,没有可供抵押的土地房产,加之小微企业内部多为作坊式、家庭式管理,缺乏银行贷款前置条件。另外,担保体
系不健全,融资成本过高,也制约小微企业贷款。据统计,2011年,全县仅工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就高达7.3亿元,实际获得贷款1.2亿元,融资难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
(三)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用地偏紧。受国家从严控制用地审批和客观地理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小型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2011年,我县申报园区小型工业企业土地指标1500亩,经审批的用地指标不足700亩,土地成了制约我县小型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小微企业人才匮乏。我县小微企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全县101家小微工业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为省级技术中心企业,4家为市级技术中心企业。且以上5家技术中心的企业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多为产学研合作的外聘专家,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又一障碍。
三、建议:
省政府依据国九条制定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和实施细则;同时省财政设立扶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小微企业在初创投资、成长期扶持、贷款贴息、企业培训、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