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体育教学常规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落实体育教学常规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青浦区白鹤中学
谷小兵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课堂教学来说,良好的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法宝。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以“开放性”的方式为主,于是,课堂常常出现了过于“活跃” 的现象,而有的学生则乘机游离于课堂,形成了假学习的状态,教师对其难以监控,如果强行制止和管理,则会干扰其他学生的正常思维进程,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已成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点。
课程改革重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聚焦课堂、关注教学,加强常规管理、关注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白鹤中学在强调落实新课程计划的同时,并采取了多种落实新课程理念所必需的保障措施,一手抓好常规教学,提高常态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手抓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以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就我们学校体育学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承教育教学的常规和传统略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有人说学校体育要淡化技术教育,只要学生玩的开心就是,甚至“放羊式体育教学”“披着新课程的外衣”粉墨登场,学校体育常规、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正在被淡化,如,有的体育课上课不集合整队了,教师也不点名,或清点人数,不向学生宣布本课的任务,教师和学生站在一堆儿随便说几句就开始上课了。运动技能和运动负荷也被淡化等等。造成体育课松散、组织纪律缺乏,运动技能含量下降,教师示范不到位、口令不清晰,学生运动负荷不足、运动能力下降。使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甚至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与健身新课程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不理解。
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
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而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也是符合学校的有关教学规定,并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程序相匹配的教学制度。
体育学科的特点比其他学科更具小社会的雏型,一组综合练习,一个分组练习,一场教学比赛等等,以其不同于德育和智育的特有本质及其独特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的发展。
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它是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某些具体体现。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三、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一般包括: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点名或清点人数、宣布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安全教育、集中注意与激发情绪、准备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教育和教学上都有其各自的意义。而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体育常规,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体育课堂常规,这些新“常规”也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学习和尝试的。
1、提出思考问题
这是在发现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课上必然要有的内容,也是这类课的课堂教学常规。课前向学生提出一两个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关于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问题,谦虚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2、组建学习小组
这是在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体育课上必然要有的内容,也是这类课的课堂教学常规。学习小组的合理组建与成功地运转,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运用此类学习方式时,教师必须做好合理的分组,确定合适的组长人选,帮助小组制定学习目标等工作。
3、尝试性的活动和比赛
尝试性的活动和比赛是在快乐体育教学课和球类运动的领会教学课上经常要有的内容,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是这类课的课堂教学常规。快乐体育一般强调要有“在自己原有水平体验运动乐趣”的阶段;在球类课中运用领会教学法,在课的开始,一般都有“尝试比赛或游戏以发现技战术问题”的阶段,其中尝试活动和比赛就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4、实施多元学习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素养
教学评价基本目的是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大致包括:给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客观认定,促使学生学习,可分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生课堂活动评价以及学生自我与小组相互评价。
四、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注意点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本质,就在“常”和“规”两字上。所谓“常”就是“经常做”,所谓“规”就是“规范”,有一个比较固定模式的上课内容。在我十多年的工作教学中,我始终把常规放在第一位,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不断摸索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去注意的和领会的。
1、教学常规要体现素质教育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2、教学常规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不可搞形式主义
3、教学常规要具有稳定性,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4、教学常规要权威性、严肃性,并要坚持严格执行
也时逢青浦教育改革三十年,在抓规范方面已经跨出了三大步。三十年来,使我们认识到了教学常规与教改的关系,抓教学常规与抓教改实验,实质上是引导师生强化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学常规是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被看作已知教学规律在教学上的运用。教学改革是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是在已知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向未知领域的开掘。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常规是教学改革的基础,而教学改革的深化必将促进教学常规的进一步完善。确切地说,改革是常规的升华,任何一所学校如果离开教学常规抓教改,是注定难以成功的。这种不抓基础工作,忽视教学常规管理,指望抓几个教改实验项目就能上档次、上水平的想法,显然是极为有害的思想倾向。
以上是我任教体育学科多年的一些浅谈,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细抓无法忽缺的基本元素主要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流畅、安全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教学措施。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二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烟台南山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课堂教学常规
1、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进度所规定内容的30%(以学时计算)。
2、教师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掌握授课内容、组织教法,了解学生情况、场地情况。课中讲解应简明扼要,示范准确,教法得当。
3、教师在开学第一堂课应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进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4、教师应提前10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程准时开始。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授课,按时上课与下课,不得擅自停课。
5、严格按照规定的授课地点上课,不得随意更改上课地点。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上报教学部,经批准后才能实施。
6、教师应于课前协助学生到器材室填写借物单、领取器材。在课后清点数量并安排学生送还器材室。教师应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和器材,若器材丢失或损坏,需按原价进行赔偿,罚款需交到学院财务室,并将收据上交教学部备案。
7、教师上课应穿运动服、运动鞋。携带点名册和教案。上课时教师宣布本堂课的内容、任务与要求,严格考勤;下课时应进行小结。
8、教师上课不允许接听电话、扎堆聊天,不允许戴影响运动的饰物,不允许离开教学现场。
9、教师上课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确保各种场地和器材的安全使用。教师每堂课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10、严格请假制度,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需提前一天向教学部和教务处提出调停课申请,并通知学生所在的二级学院。
11、教师应按统一规定的考试时间和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2016年11月 公共体育教学部
第三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的合作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写好教案后,上课前应与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联系。说明这节课的内容与要求和场地布置的方法、练习时间与次数的安排等。使他们心中有数,才能有目的地配合老师上好体育课,做好课前的准备,起到助手的作用。教师还要了解本班前一课时与下一课时的课程及对学生的影响,课后教师应征求同学对本课时教学的意见,以及对课堂中练习强度与密度的适宜情况,写好课后小结,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学生请假制度
由于课改后选择项目上课,必须控制和掌握出勤情况。学生因病痛不能跟班上课时的课前应向教师说明情况。女生例假可通过女班干部登记。教师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布置见习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如随堂听课、协助保护、安全防护、场地器械的布置、担任裁判等工作。见习生应愉快地接受,积极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见习生应站在本小组的排尾。在见习时不得聊天或随便离开场地。
三、学生上课的服装要求
师生上体育时应着装轻便(运动服与胶鞋)。冬季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头巾、手套,夏季女生不穿裙子、不准穿高跟鞋、穿皮鞋等,上课时不佩戴徽章、项链、戒指、手表,不携带小刀、钢笔、锁匙等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物品。教师上课时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学生着装有碍于运动和安全时,应教育学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
四、上课队列的要求
每课次学生集合的地点和队形应相应固定。一般上课四列横队,男前女后。使学生养成习惯。上课铃响,体育委员快速整队、点名、报数。报告出勤人数。并师生问好(师生问好不仅是礼节问题而且是组织教学措施之一,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对动员上好课有积极作用)、教师宣布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提出课堂要求。课堂教学要调动队形,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中,在交换练习场地与项目时应建立常规调动信号。体育课队列练习与队形变换要做到快、齐、静。这对组织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焕发精神,培养他们正确的身体姿势、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和娴熟的调动队伍、变换队型和一些基本口令的应用。
五、学生练习时的要求
上课时学生应按教师布置的内容与要求进行练习。由于各项教材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练习时应提出不同要求。如对举重、双杠、技巧等体操教学应规定学生练习出列、入列路线、保护和帮助办法。对跳绳、实心球、橡皮筋、哑铃等轻器械体操教学如何分发、收回器材等都要有具体的规定。在投掷教学中要强调安全,要排好横队同向投掷,集体捡回器具,不准往回投。如发现应及时严格教育。各种的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练习和活动。
六、爱护器材
课前,体育教师应认真检查教学场地和运动器材是否安全、牢固并指导学生布置场地、布置教具。课后应组织学生整理场地、归还器具。针对各种不爱护器材情况,如:拖拉棕垫,骑坐单、双杠。踢篮、排球等现象应给予批评教育。注意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
第四篇: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当前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要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是基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而选择多样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精心组织教学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总之,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 课堂教学 高效
当前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内,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即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坚持时间优化意识,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向课堂时间要质量,要效益,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如何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备课,加强计划性。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准确,而且备好所有教具设施,课堂教学系统严密。
2、精心设计运动项目,注重启发性、有效性,做到精练、简洁、准确,让学生多练多动。
3、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基本保障。教师在备场地器材时应考虑本班人数和学校器材的数量是否可以满足课堂要求,课前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首先做珍惜时间的表率。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5、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主体活动时间,努力实现学生全过程学习。
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的高效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的预期效果。他是在体育教学中经过师生双方努力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必须是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学目标不合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应以这一核心理念为依据。第一,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使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若教学目标太高,学生难以实现,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教学目标太低,没有一定的难度与坡度,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考虑体育教师自身在课堂中教学个性的发展方向、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切不可贪大求全,生搬硬套,否则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三、多维度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与她满足我们的需要。”兴趣是学生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对有兴趣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兴趣,再愉快的活动对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教学中应架设师生交流的平台,创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兴趣体育教学能极大的满足学生学生的个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兴趣体育教学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实施“差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打造课堂高效性
高效体育课堂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效课堂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差异”被尊重了,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主题才能平等的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差异”教学可以形成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因为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扬长促短”,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应容许学生在练习项目、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水平和期限方面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如果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能自行选择,还是“一刀切”、“齐步走”,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也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也不能体现高效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应首先根据学生的需要,努力去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科学分层”。
1、学生分层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差异主要由身体、技术技能、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兴趣特长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是综合的表现出来的,而且在差异上存在着某些共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根据学习水平结合自我评价来分层,一般按强、中、弱分为A、B、C三层。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我们对A层学生比较强调练习的综合性和发展提高性;对B层学生则以“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提高性练习”为主;而对C层学生则强调以“学习性练习——复习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为基本练习手段。这种分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缩小“知识掌握”与“获得发展”之间的“剪刀差”,最终求得各自举一反三的高效性。这种分层是动态的,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其中包括:学习任务的难易、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目标的高低、学习方法的优劣等。如果在分层中属于低层的,则允许他们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放慢学习速度,达到较低目标,同时在学习方法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目标分层
怎样才能将不同的水平目标落实到我们的“差异教学中呢?课堂教学中我们大体上可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我认为目标分层并不是和学生的分层一一对应的,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实用的,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必须从基础目标开始,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高层次的学生既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可以直接按发展性目标学习。
3、教学分层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无论是田径、球类,还是趣味游戏或是其他项目,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己选择的,所以人人都有事做,没有一个是被忽视的个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分组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说,任务不再是集体性的讲解示范,而是了解学情,给与个别指导,与学生一起探讨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分层教学要求,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来确定。
4、评价分层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摆正教学和评价的位置,把评价作为手段,借此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教学“要求我们不仅在目标制定和项目练习中针对差异,实施分层,在测评中也要采取不同的难度标准,及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及时矫正和调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双向重叠。
五、精心组织教学,增强课堂的高效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精神生活----他的智力发展、思维、记忆、注意、想象、情感、意志,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体力的'活跃程度'。”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身体素质是其他各素质的物质载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1、精心能导“活”。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对为什么教----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什么----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怎样教----课程的教法和手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把体育课上好上“活”。
2、精心能激“趣”。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兴趣取向,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和发挥教材内蕴的魅力,采用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组织游戏,陶冶情操;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动作模仿,激发兴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等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和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3、精心能排“扰”。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对于体育课一般都是在运动场上授课的,由于教学过程是开放式的,这样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较好的课堂纪律保证。一堂体育课圆满、有效或高效的完成,与课堂纪律的好坏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做到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情况,灵活善变地调整教案,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处于良好的状态。例如:队列训练时,往往会有个别顽皮的男生,去拍拍旁边同学的脑袋,或去踢踢前面同学的屁股。对这种违纪动作,教师不能当众羞辱他,说:“你有病啊,吃错药了”之类的话。他们顽皮、违纪,通常是由于他们本性好动而又动得不适时产生的。为此,教师要针对这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组织“拍球比多”、“跳进去拍人”、“小足球运球接力”等游戏,把不良习惯引导到健康、有趣、正常的学习上来。
惟有精心,才能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增强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在“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等方面,获得最可能大的效果。
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高效性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体育课要想实现高效,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要求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讲解、准确娴熟的技术动作示范、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使体育课堂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的选择与运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启发诱导法、情感激励法、鼓励表扬法、合作学习法、游戏竞赛法等教学方法,使运动技术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2、优化练习方法。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如在前滚翻练习时,可以采用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手段应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需要遵循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即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每个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学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能否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变化,巧妙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符合教学情理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同时,也要从课的内涵出发,深层次的挖掘,探索出更多、更精的体育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课堂。
总之,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J]2005(1);2006(3);2009(12);2011(1、2、3、4期)[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3]于向.影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 ,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 2004(6).[4]季浏.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5]移素林《关于有效教学中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2008(4)
[6]西陵教育信息网·(2010-12-13)
分享:
喜欢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
为了全面“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下列试行相关制度与措施。
一、备课制度
1.备课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项艰苦再创造,需要教师个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驾驭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的使用,为上课做好准备。教师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在备课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要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后学习教学参考书,不能以“参”代“钻”;要对他人经验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要对自已过去的教案,做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要做到超前备课,不能临教临备,决不允许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进一步熟悉教案,并进行教前修改。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考试。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的环节进行。集体备课在学期开始应固定时间作为各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并由教研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提前一周个人备课,集中半天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定中心发言人,采取临时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或人人发言,最后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并由相关教师执笔形成教学预案分发给各位教师,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再修改进行个人精备,并形成个性教案或导学案(四年级及以上必须用导学案备课)。教研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作好活动记录。
4.备课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手写教案或者电子教案,这两种形式的教案都是备课的物化成果,其作用都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手写教案直接填写在教案上,电子教案可打印后粘贴在教案上或独立装订成册,也可直接存放于个人办公电脑(学校办公电脑一人一机)。多媒体课件只可以起辅助教学作用,绝不能替代教案。
二、课堂教学制度
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反对满堂灌,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一般授课不超过20分钟,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内练习,强化落实,练习要适量适度,精讲精练,符合教学规律,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教学;严格按课表上课,按计划和进度教学,如有变动应在教后记中注明并适当调整下一课时的教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时计划,不得私自调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中途不得擅自离开课堂,课堂上禁止接听手机,上课时应把手机调成静音或振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不得挤占该时间上课;禁止教师下课拖堂;严禁坐教、上课吸烟和酒后上课;全体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进入课堂必须清点学生人数。
三、当堂检测制度
1.当堂检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落实,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有当堂检测这一教学环节。
2.当堂检测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要点:(1)、训练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训练时间要充分。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次训练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和体现学习目标。(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四、教学反思制度
1.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反思除反思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何地会”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教学反思应逐渐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2.教务处要引导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追求反思的深度和效度,克服形式上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如下:
(1)、课后思,即教师每节课结束后要在教案或导学案后写简单的教后记。
(2)、月反思,即教师每月写一篇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文章在学科组内交流。(3)、学期反思,即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500字以上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报告在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五、教师听评课制度
一、听课数量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学副校长、教务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二、听课要求
1、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案是否相符。
2、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听课时不能泛泛而听,每节课要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听课,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当堂检测等。
3、听课后要填写好听课记录,并根据《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者进行认真评价。
4、鼓励学校教师跨学科听课,各学科之间做到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三、评课要求
1、评课可以视学科、规模而定。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然后人人发言,评课采用“1+X”模式进行,即每位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说一处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多处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
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更多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最后由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作出总结,使所有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
六、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做到“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课外阅读等。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好作业的平衡协调工作。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重视作业的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4、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每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备有纠错本,各科任教师要逐步建立起班级学生的纠错档案。
七、学生辅导制度
教师辅导要坚持“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1、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注重辅导的针对性。
2、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
3、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
4、辅导学生要做到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可以有个别辅导、课外辅导、心理辅导、应考辅导等。
5、教师对学生培优辅差情况要进行真实、及时记录。
6、严禁教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体音美课的时间进行学生辅导,严禁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严禁教师要求学生征订上级部门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严禁进行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八、教学效果检测制度
1.教学效果检测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要把学习效果检测与学习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检测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成长的唯一依据。
2.各科任教师要实行月考、期中、期末检测制度。对毕业班实行月检测管理,对非毕业班实行单元过关制管理,每次检测后各学科要做好质量分析,教务处、教研组长要做好每次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工作,并将材料存档。
九、教研活动制度
校本教研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使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现将学校教研活动作如下要求:
1、要有计划性。每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要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教研时间固定化。教研组长会议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教学环节检查教务处每月组织一次。要求活动记录详实,效果实在。
3、“三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教务处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引领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4、要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听、评课活动(具体要求见制度一和制度五)。
5、教师要积极进行个人教学反思,并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具体要求见制度四)。
6、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务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存入学校业务档案。学校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及时表彰和奖励。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