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2: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

第一篇: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

备课的基本理论

一、备课应体现的理念

1、生本理念。新课程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本理念要求在教学备课中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法上要注重“授之以渔”,在教法上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2、反思理念。反思是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生成理念。备课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加工,尽管在备课中考虑了课堂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的备课内容必须根据课堂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备课五步

按规范的教学要求,我们要做到五步,即:

(一)学期(年)总备课;

(二)单元备课;

(三)课时备课;

(四)课前备课;

(五)课后备课。下面分别从内容上做个简单的叙述。

1、学期(年)总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钻研《课标》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期(年)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B、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步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C、考虑教学方法。D、做好教具准备。学期备课可写成文字,也可以到表格,视需要和学校的安排而定,切忌在通览教材时走马观花,一味浏览,一启遍之后所获无几,也不可细细品味,玩味不已,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几课,设有达到通览的目的。

2、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目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备课,拟定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A、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B、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教及教学步骤;C、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D、以单元为单位,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时备课

总备课和单元备课虽然已为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全册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来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备好每一节课显得非常重要。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的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一个“从全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体”的原则。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所占地位,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与旧知识和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胸中有数。

4、课前备课

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老教师,自以为教材已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材了。结果教学效果总留有遗憾。因而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但绝非前边提到的去背教案而是要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熟悉环节,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前备课,已经不再是熟悉教材,默记流程,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悉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多年的老教师曾经说:“我备好了课,还有最后三道工序:前一天,默念讲稿,组织语言,理清线索,备全教具;前一小时,澄清过滤,去粗取精;前十分钟,还要在脑子里重温一遍。”因此把大家要把它养成一种习惯,从而使教学效果超尘拔俗。

5、课后备课

有人说:“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是一个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的教师”。可见,要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们也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课后的二次备课。

课前备课它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效果,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往往在讲完课后才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我们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课堂上讲懂,才能真懂。因而,我们的“教后记”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可以帮助我们修改教案,积累经验。

三、备课的基本环节

1、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题目,包括章节在内;

2、教学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要用可观察(测)到的行为动词作为中心词进行表述;

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如下:

(1)、研究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明确本年级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范围。

(2)、钻研教材,要求明白编者意图,编者为什么选这些内容?前后次序为什么这么安排?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3)了解学生。要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

3、教材分析: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本章节的地位、作用;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需要学生学会和掌握运用的知识点集合; 教学重点的确定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1)就整体而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都可以列为重点。不弄懂这些概念就无法学好该章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就学科而言,各学科在其不同的阶段上有其自身的重点;(3)具体到每篇课文、每个单元,则应从教材实际来确定重点;(4)从某一节课来看,不同的教学目的就会有不同的重点。教学难点:是根据所面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难点:

(1)、根据教材确定难点。教材中的重点,可能是难点,但并非所有的重点都是难点。教材中比较抽象、比较复杂、一时难以理解、难以把握其规律性的问题,大多是难点。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也往往成为难点。

(2)根据学生实际确定难点。难点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每个人的知识水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某学生构成难点的知识,对另一学生而言或许一点都不难。

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教材并不难,但由于学生缺乏直接经验变得难以接受。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力。

4、学情分析: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实现关注学生、以学定教的前提和基础。纪律、习惯、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学情。教学应以学生潜在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学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集体备课活动中要通过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潜在水平,在学生“发展”上下工夫。学生会的不要一遍遍地讲,学生不会的要浓笔重墨的讲。

要研究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学生学习的障碍,调整教学策略,采取相应措施。错题统计实际上也是学情分析,而设立错题集和错题重做是对学情分析后采取的对策。分层教学实际上也是对学情分析后采取的对策。

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学业检测试卷分析。坚持课改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考试结束后,如果总是忙着在课上分析试卷,而往往忽视给学生自己分析试卷的机会。在发试卷后不急于评析,而是要求学生(1)订正错误;(2)分析失分原因;(3)制定自我提高的措施。尤其要求学生在分析失分原因和制定自我提高上做足文章。要求学生填表帮助分析:实际得分、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概念不清失分、不会失分。分析失分原因可从分析试题失分原因和考试自我归因分析两方面进行。要求学生考试自我归因分析,把归因从“外因与内因”、“必然与偶然”、“可控与不可控”三个维度分别设计选项。

有了学情分析,教学才有针对性(概念、知识、技能、方法、审题、规范);才有分层教学和分层设计问题,化难为易或由浅入深;才能把握教与学的分寸(深度和广度);才会更具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准备:师生课前相关资料、资源、活动及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设备的准备。

6、教法与学法。在备课中,要做好教法设计,究竟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还是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教师心中要有数;学生学习的方法选用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教师在备课中要有充分的思考。

7、教学流程设计(实验流程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中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作业的环节也要进行设计(练习题目:包括课前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作业),要体现层次性和创新性);

(1)学生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2)教师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活动、教学方式。教法不能空,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定。)

8、作业布臵:适量而有效的作业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业不能过量,也不能是简单重复的抄写。教师课堂所留作业应是能使学生基本能掌握基本知识,促进基本技能发展的作业,更应是个性化的、分层次的作业。

9、教学参考资源:该教学设计所参考的资源和设计者所见到的可以参阅的相关资源目录,其中包括地方资源、校本资源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音频、视频、图片等。此为选择性环节。

10、教学设计改进建议:对施教过程提出建议意见,可涉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增删、教学形式的变换、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文化的营造等;

11、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及教学回授

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参与热情、参与效果),反思教与学方法的是否得当等。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有必要时及时改进回授,进行纠错“补救”,同时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实践中反思教学的有效与否,也要从反思中去不断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四、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要做到“八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与学法、备学生、备教态、备感情、备语言、备教具。

1、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学生评价、教师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作为教学的补充材料。

2、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及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娜些知识,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研究学法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掌握教学内容和目标后,必须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想观点的方法,必须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来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补白法、反证法、表演法、从读现代讲法、发现法、加设法等。所以选择教学方法应适应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在课堂的主要活动都列入备课设计之中。

4、备学生。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问、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5、备感情。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教师的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老师和我在交流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的,愉快的而且信心百倍的,那一定会讲得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听得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如果课前自己心情不畅,那么这节课的气氛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上课能感情充沛、心情愉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闭眼深呼吸,抛弃杂念)养养神(回忆一下讲课的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经松愉快,娓娓动听。

6、备语言。讲课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怎样都离不开艺术。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使你知识极为渊博,如果不能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也是一种遗憾,有人说:“老师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学生的思维”。据调查统计:学生最喜欢语言风趣,有幽默的老师上课,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气氛.。我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激情饱满的语言是课堂上具快人愉情的最佳道具。还有,大家是否留心过:我们听过的名师大家的课堂,很少有课件,道具,大多就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把课上得非常精彩。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可见,我们也不可小看课堂上的语言。

7、备教态。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我们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的讲课姿态,有时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好办法。在这指的是对于有疑点,自己不放心的环节,可以利用散步等时间,边走边讲,当然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讲出声,仅仅是自己的练习而已。

8、备教具。上课前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便于接受又能为课堂节省时间,这其间数学老师,理科备用的能多一些,这样免得上课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效果。

五、怎样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听课时竟忘了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课太精彩了。课后,他问那个历史老师:“你备课花了多长时间?”那位老师说:“我备这堂课直接时间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只要我们努力着,实践着,我们也会走进“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

(1)、整体通读、定点

备课肯定要先读教材,对于语文来说吧,我们要先放声读一遍,不可多读,读多了,对课文所有内容结构的“枝叶”都了然于胸,反而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该讲什么,怎样讲了,只要我们能认真地,仔细地读一遍就行。读完了,就去记忆中抓住教材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文中最突出的特点。因为读了一遍之后就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应该是文本的根本所在,抓住这点,就抓住了中心。

在备课时,只要我们找难点,在我们的心目中目标就自然的确定了。(2)、注意实质,求简

“内容决定形式”只要我们把握了教材的内容,当然这里的内容不仅指文章内容,也包括要落实的目标把握住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便会在构思中诞生。但在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时,一定要简洁平实,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复杂繁琐,也不能华而不实,当然,这里也包括目标的设制,这些我们都要做到“择要而教”一篇教材,特别是语文,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但我们的教学却有时间限制,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必须有取舍,其实,这其中蕴含着一种辩证方法: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就让我们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切忌不要做一个贪心的老师。

(3)、理清思路,调控

我们之中,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有把握,把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细致。但是,教学设计只是上课前教师一厢情愿对教学的预设,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变化。因此,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设计几个大步骤,训练方法,主干性的问题,主要板书等,而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应该在教学实际中随机调控,因为教学是师生双边及多边的活动。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信息,并机动灵活地给予处理。苏霍如林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并能灵活调控。”他还说:“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是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其实,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应该做到: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所以,特别是处在新课改下的老师,我们更应具备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去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六、有效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韵味的。作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母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展示真、善、美的天地;是师生智慧萌发,心灵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是师生体验幸福,享受快乐,升华情感,憧憬未来的精神家园。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以期融入课堂,感受其真谛。在实践中,我领悟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一)“四心”相通,才回融会贯通。备课是我们和文本的对话,我们和生活的对话,我们和学生的对话,我们和未来的对话。因此,备课时教师的心要与作者、编者、学生心的相通,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点,用活教法,上出韵味。

1、与编者沟通——此为备课之“本心”。备课要备根本,离开课标,课堂教学如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甚至偏离目标,南辕北辙。备课要充分考虑编者的意图,因为编者是以课标为指针,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不是纯粹的阅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的。所以我们要以“依标靠本”,此为资源,准确定位,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目标。

2、与作者对话——备课需要“诚心”。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学特色及相关作品等,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于永正老师常常是把通篇课文背诵下来,他的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作者和文本深入而又独到的解读。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从教材看来的,而是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感悟到的。抓准“文眼”就容易把握“课眼”,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

3、和学生融合——备课要备“童心”。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心中无学生,势必无好课。关键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了解要考虑学生知识停靠点,学习的兴奋点,兴趣的热点,认识的盲点难点等,还要考虑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等养成。

4、挑战自我——此为备课之“慧心”。备课是教师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创新过程。备课时要经常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考虑用具体的步骤,策略突破重难点,课堂调控的方案,教学资源的挖掘、使用,在备课中自身的素质、修养得以不断提升。

这四心关系密切,时缺一不可。四心相通了,对人,对文,对目标,对方法就了然于胸,这是备课最基础的工作。这样既能较好地预设课堂,又能较为从容地应对面对突发的,临时的生成问题,做到宏观运筹,微观调节,满怀信心去实现从预设走向生成互动的课堂。

(二)、把课文读“薄”,再把课文变“厚”

备课要深入,设计要简出。备课简洁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处理教材关键是要把课文读“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力求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手段灵巧朴实,避免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课堂资源浪费”现象。把课文变“厚”——胸怀大语文观,在课堂上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考虑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环节,还给孩子感悟、体验、静思的时间,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快乐,搭建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联想情景,把握节奏。很难想象失去情感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比其他教师多点激情,多点浪漫,多点想象,多点创造。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各个板块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凭借我们以往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授课时课堂的情景,这样有利于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预先感知课堂的可能的气氛,组织教学的语言,酝酿激情……这也是课前反思的重要方法,是教学前的头脑“热身操”。联想预设的课堂,会避免在授课过程中不必要的繁琐环节,摒弃累赘的语言,无效的说教等,让课堂更民主,更开放,更有活力,更高效;联想预设的课堂,会发现教学的盲点和误区,让执教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联想预设的课堂,会自然而然把学生的活动考虑其中,在现实教学中会更机智,更灵活应对和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的联想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课如歌,好课如诗,好课如画。课堂要是像有引人入胜情节的戏剧,充满意境的中国画,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幽默逗趣的相声,……大处起波澜,小处见优美,那该有多美!因此在设计教学手段时还要注意课堂的节奏美。根据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在备课时注意动静结合,快慢搭配,高低起伏,疏密适当,课堂必然抑扬顿挫,高潮迭起!我们可以用游戏,比赛,辩论等方式,以及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情境朗读等策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也可以通过沉考,默读作批注,欣赏画面,小练笔,闭眼想象等让学生静下来,课堂稳下来。当然,这里的节奏本质上是指思维的律动,而非单纯场面的冷热。

一位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三)认真钻研教材,做到“五读”。

一读教材。“教科书(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应该也必须把当天(或第二天)要教学的内容(课文)放声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特别是纠正方言音)、读流利、读出感情。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读,或读不好,你怎样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你就不敢也无法示范;你没有读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你的指导针对性就不强、效率也不高;你就无法以情激情。其次要潜下心来,默读内容(课文),做到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何谓“读懂、读透”?笔者认为,至少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并对怎样把握作者、编者意图;怎样抓住重点、重点训练;怎样突破难点、强化训练等等问题要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如果老师读不到位,你如何指导学生读懂、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静下心来、把心放进文章中,与作者、作品充分对话,读懂、读透课文;并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中,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你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深入、全面与学生主体交流,成为“交互主体”,并在此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第三要熟读成诵,重点段落、精彩语句等尽可能背诵。读的内容还包括“导读”、“预习”(“阅读提示”)、“生字”、“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等等。

二读《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读教师用书时做到:全册教材《说明》常读;每课“学习目标”熟读;“教材说明”对照读(对照自己在读教材时的理解);“教学建议”琢磨读(指导自己的设计与理解);“参考资料”结合读(结合自己查阅到的资料,整合到自己的资料中,能够粗略地介绍给学生)。

三读学生。学生是备课要吃透的“另一头”,是提高教学方案适切性、针对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是备课的核心工作之一。备课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了,你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如生生互助,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同时教师也在这种资源中获益,教学相长。备课时,还要充分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并在教学中活用这些资源。这样,课堂上才能自在自如,全心对话。

四读资料。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的读书、阅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中有意识地搜集与学科、特别是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整理、归档、保存。如某教师教学《向命运挑战》(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4课)时,展示收集的《福州日报》(2002年8月13日C版)上刊登的一篇《霍金,当今爱因斯坦》(介绍霍金于2002年8月9日到中国,参加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国际数学大会的情况及霍金小传)让学生传阅,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遥远的伟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其次老师还可以购买相关的书籍,如小说《红岩》(对应课文《狱中联欢》人教版第十一册)、《爱的教育》(对应课文《争吵》人教版第八册)等,备课时(或平时)认真阅读,开拓视野;然后把书、资料推荐、或借给学生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拓宽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思想的领悟,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养成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五读环境。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是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完整文化”。因此,备课时,读环境至关重要。“环境”包括教育情境、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习惯、教学设施设备等。备课时,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盲目性,造成一头“热”(教师积极)一头“冷”(学生冷淡),使教学失败。笔者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上,想改变一下“传统”做法,来一些“新鲜”花样——讨论、小组合作等。由于一贯都是“接受式”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形成定势,这会儿你突然“这样”,学生很不自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偏不“这样”。

(四)做到“五精”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五精”。教学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非文本式的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编者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中暗示。你可以结合自己“钻研教材”所得,决定是照用,还是进行一些调整。而具体到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达到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3、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大修订版教材(人教版)在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其中之一是减少了问题的数量、提高了问题的质量,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直面文字;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你所提的问题,一是以“思考〃练习”为依据;二是引导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指向——为什么提、怎样提、怎样思考、怎样解决等十分明确。问题少而精,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纳入教学思路中。四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全面的估计,有充分的准备。届时,你的指导针对性才强、效率才高。

4、精心设计指导。这里的“指导”,主要是指“导思”、示范和讲解。

“导思”,即引导思考。例如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寻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引导学生向人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上网等等。示范。①范读——教学开始时,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情朗读时,范读让学生模仿、学习;体验时,范读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②范答——当学生的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模棱两可时,你说说“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再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讲解。学生理解不对、理解不深的地方要讲解——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如课文有关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前沿科技动态;课文涉及的相关人物故事;相关语法常识等,应该适时、适当地讲解。

5、精心设计作业。事实上,大部分的作业已经由编者和有关人员给设计好了——“思考〃练习”、“积累〃运用”——教材编者设计;一些版本的教材还配套编写了同步练习等。如果你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时根据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再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思考〃练习”进行改进,当然很好,但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如笔者执教《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时,设计的课堂作业“请你找出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如果你不想写,把作者描述的语句背诵下来,再摘抄一二句也行。”设计的家庭作业(任选一题)①收集描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文。选择其中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写装帧。②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

七、备课应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

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造成教学的失败。

误区五:备课等于写教案。

对于一名名师,教授上课可以不写教案,但千万不可以不备课。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假如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好比剧作家皆导演,学生是主角。在这个精彩的“剧本”中蕴涵师生的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备课其实就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和教法都考虑成熟并熟记在胸。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情况。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当然也包括写教案等。而写教案占具备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上课的“备忘录”--它既可以供执教者在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料积累,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课不能只备于纸,背于口,而要备于心。教案就像一个“作战计划”。执教者在上课前对计划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执行中才会得心应手。

八、备课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教师应从三个层次把握教材。首先是基础层次。其次是发展层次,即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课文看课文,从更大的范围来理解运用课文内容,审视课文目标,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深化,也是前一个层次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但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这三个层次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能截然分开。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要达到这三个层次,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判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而“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2)师生间是否能充分交流思想感情,是否有“霸权”现象出现;(3)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是否都有表现的机会;(4)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性等;(5)教学中的问题是否与学生协商解决。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但关键的一条就是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对话”,不应“唯我独尊”,这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3、学生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学生间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激发灵感,进行创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重视调查研究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例如:(1)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如何;(2)学生间是否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并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3)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所占比例如何;(4)学生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情况如何。

4、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学习的动机、目的、情感、意志、自制力以及学生的性格气质等,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进展快慢,完成程度以及与师生的配合程度等,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尽量发挥学生的优点而克服其弱点。

3、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的材料,也是激起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另外,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运用的能动作用。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学生是否熟悉,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特点学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第三考虑的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程度。参照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三个层次,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也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可能达到创新层次,而后进生可能只达到基础层次,甚至有些学生基础层次都达不到,只理解个别的片断.当然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优秀生可能对某些基础知识不理解,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思维,但不管哪个层次我们都必须分析其达到这个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基本上能掌握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这些正处在新课程理念漫卷中国教育之即的老师们,更就在备课上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有更多的涉猎,更厚的积淀,更多的思考,更妙的方法。使我们能很快地步入到“用一辈子备课”的那种境界。

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的同年级同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学校同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三是以文科综合(政史地)和理科综合(理化生)为单位组织的年级跨学科集体备课。三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尤以第一种形式开展得最普及、最深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集体备课的主要优势

1.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3.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四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备课形式上要做到“四定”:(1)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1~2课时;(2)定地点:各年级组教师办公位臵基本按各备课组排位,这样便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4)定中心发言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应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1)备“课标”和“说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2)备学生和学法。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症下药地讨论议定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内容设计学法指导,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3)备教材和教法。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4)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作业,达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目的。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备课目标上要做到五“明确”:(1)明确基本知识点;(2)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3)明确思想教育结合点;(4)明确知识迁移结合点;(5)明确重难点。

(4)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5)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6)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四、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五、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六、集体备课应端正的几点认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也还存在着种种名不符实的形式主义做法。在集体备课问题上,需要端正以下几点认识: 1.集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参与,共同研讨,决不能把它理解成为备课组成员间的轮流备课或分工备课。如果备课组成员采用“值日”式的轮流备课或协作式的分工备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投机取巧,其效果与个人备课相比,只会差不会好。

2.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由发挥。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同一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3.集体备课≠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备课,机械地使用他人撰写的教案,既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总之,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集体备课既可以凝聚集体智慧,使教案更加规范和科学,又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同科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忌流于形式和半途而废,更有待于在今后去完善和发展。

第二篇:集体备课

答:教师之间要更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成员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足准备工作,比如熟悉集体备课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

备课组成员的备课质量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集体备课前,可以根据每一位的特长分配“主备”内容,尽量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点、长处,并使之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集体备课时应少讲特殊的、或者本班特点的内容,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言:(1)、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深入分析教材内容。(2)、说明教学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作业设计意图。

交流时,每一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集体备课中和集体备课后,每一位成员还要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特点对“共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集体备课中,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时,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或作修改,或在空白处作必要的旁注,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上完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尽量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应先交流上次集体备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可以是反思性的汇报,也可以是展示性的汇报。

为了适应新课程对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在重视同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有时也可以采取拓展型备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在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第三篇:集体备课材料

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主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合作探究作为科学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合作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合作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其实不然,像有的教师为学生选好了实验器材,规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也没有提高。

基于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研究主题。

三、主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互动合作、自护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前期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前期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具体采用以下四个策略来进行主题研究:

1、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探究性趣

2、活用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3、提供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课例展示

光与热教学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板书设计

光与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教学设计再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故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你们说说是什么帮助希腊人民取得胜利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奥秘呢?等我们研究了《光与热》这一课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2、同学们,通过前节课学习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光源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讲到太阳、蜡烛等)

师说:像白炽灯、蜡烛、太阳等这些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同学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行走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热呢?(阳光很强烈等)热也说明温度---------(较高);这时太阳下面忽然飘来一片薄云,你的会感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不热了也说明温度——(不高)梳理并板书:

光强 温度高 光弱 温度低

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

(一)、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到底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觉得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猜猜!同组讨论交流,并填在记录表上。

2、科学仅靠猜测可以吗?(要通过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1)、想想怎样才能收集到强光和弱光,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提示:可以用上一些仪器)小组讨论后汇报:

(3)、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大家同意吗?这么说,我们就有这么多种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因条件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这些仪器,那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先拿出温度计、手电筒让学生说说名称,接着说今天以手电筒为光源,用它(拿出凸透镜)来收集强光。认识它吗?知道它的聚光特点吗?

老师介绍凸透镜

(4)了解它们,我们就可以分组做实验了,该怎么做呢?(小组交流一下)打算先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再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不同的凸透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这时该怎么处理?(请一小组上来演示两把手电筒、两面凸透镜。

(5)、仅靠一次实验能把问题搞清楚吗?那么我们要做几次?科学研究一般至少要做三次!我们就做三次吧!

(5)为了保证实验科学准确,你们觉得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每组的实验时间要控制一样,每组反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手不要晃)

(6)大家想得真周到,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还要分工合作。谁拿温度计读温度,谁拿凸透镜、手电筒,谁记录,分工以后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做3组实验,每次时间为3分钟,为了让温度计读数看的更清楚,可以在桌上它底下放一张白纸。

3、学生做实验

4、在整理数据时,请各组派一名组员上来,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5、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三次实验中我们用的工具有什么变化?手电筒和凸透镜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光的强度也越来越——强。它们的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上面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研究结果)和你们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7、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科学家们常常把这些数据画成柱状图。你们会画吗?指名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小组合作画柱状图)

引说:通过柱状图,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光越强,温度越————;光越弱,温度越————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运用

1、从上面研究中,我们知道了能用凸透镜得到很强的光线、很高的温度,现实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仪器,也到很强的光,很高的温度,大家想想有哪些仪器?(PPT出示凹面镜)谁来说说?(先让学生说说凹面镜与平时看到的镜子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再说明它是凹面镜)

2、老师介绍凹面镜(做成ppt演示,(动画))

3、人们正是利用这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先让学生说说.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教师再补充.认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便携、折叠式太阳灶北京奥运会采火、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

四、课的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收获环节可有可无)

五、课后拓展

1、用不同面镜子等方法继续研究光与热的关系。

2、用冰块制作凹面镜点燃火柴。教学反思: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环节,老师要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问题。我以学生身边和故事中的的天气引出话题,一下子拉近学生的距离,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

2、为了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关系”这个问题时,要采用什么仪器,以什么为光源呢?如果,按课文内容,要求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的反射来探究光与热的关系,那就得以阳光为光源,而阳光是个不定数,不是你想要就有。假如阴天或阳光不强时,课前我做过多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更不用说雨天。而且这节课是县优质课评比,时间教育局规定的,没办法另选。我先后用手电筒、充灯,用了好几面镜子反射,温度计一点也没变化。后来我想用到用100瓦白炽灯做成的台灯,结果一试,也不好。怎么办呢?那几天为这个问题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请教了好几位科学老师,他们都说,这次的课题有点刁钻,也说不出所以然。

第四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一是定好“集备”时间,确保使“集备”有时间保证。

二是实行超周备课、公开说课,注重说课过程质量。公开说课一般由学科组长先示范,重点培养对象多说课,青年教师学说课。说课要求全学科人员必须参加,由说课人重点说目标与能力培养,说学法与教法,说考纲与教纲,说重难点师生互动双突破,说教学案例与典范„„说课过程要求边说边演示。

三是抓好“集备”评析,共同分析,查漏补缺。此环节由该学科全体教师评析说课人优缺点,学科组长总结评析结果。说课人做好记录,及时修正教学案,扬长补短。

四是重点培养对象点评,学科组长把关。待说课人查漏补缺后,将教学案交重点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在“集备”时点评。其点评不仅能看出该培养对象的整体水平,也是其得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点评不足之处由学科组长补充、把关。

五是抓好“集备”成果授课关。整理好的教学案,统一印发,分头上课。同一个年纪几千名师生共享同一个教学案。经过认真细致地抓好以上“集备”五环节,有利于重点培养对象在集体智慧中得到老教师的真传和青年教师的创新启发,在群策群力中迅速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使全年级学生共享最优秀教师资源。

第五篇:浅谈集体备课

浅议集体备课

吕振伟

一、集体备课的定义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个人备课之后授课之前,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备课组成员对本节课进行集体研讨的一项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包括: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纲要求、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的教法和学法、本节的课堂结构、本节的教学流程、本节的板书设计与小结等。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它对于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意义重大。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1.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前,教师应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

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资料,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弱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还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个人初备时要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以便共享交流。初备时要标出自己有疑

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集体研讨(也叫说课)

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

集体研讨内容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课堂调控,说板书设计,说时间安排等。

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1)说教材(也叫教材分析)①说本节教材的内容。

②说本节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后对今后的学习有何影响。

③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说本节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④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说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一般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情况;二是教师感到不好教的地方;三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关键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往往会考虑知识点的妥善安排或教学手段的巧妙设置,其实就是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这些安排和设置就是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2)说学情(也叫学情分析)

①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积淀,预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引导学生步入“最近发展区”。对学生中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矫正策略,对下阶段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讨

论等。

②说教案的可适性。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

(3)说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

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和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要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而定。要注重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重点说说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④为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需要说清楚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和再创造的情况。(4)说学法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④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5)说教学流程(也叫课堂结构)

以学案教学为例,学案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复习提问上节内容(语文和外语学科上课时,有必要提问早读内容)。②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③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可采用提问、点评的方式进行。

④处理学案上的习题。可首先公布习题的答案以及错误率高的题,针对错

误率高的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讲题,教师予以点评。

⑤课堂巩固训练,教师点评。⑥回顾总结,布置下节学案。

在以上步骤中,要以知识为载体,设计好有效地师生活动,以师生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每个师生活动都应有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形式,各教学活动形式尽可能不要重复。各教学活动形式都要有具体的教学措施作保障。每个师生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6)说课堂调控

因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面的交流,其过程不可能与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完全相同,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出现最多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师生活动期间,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其原因可能是问题太难,或学生一时无法理解,还有就是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活动刚刚开始,学生就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问题较容易。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要求教师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至于出现其它的一些情况,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一切以学生为重。

(7)说板书设计 ①画好板书小样。

②说清楚板书的书写过程、作用和效果。(8)说时间安排

说清楚40分钟的课在各教学环节的大致安排。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各环节的时间应如何调整。

说课中应注意:说课不是备课,说课不是讲课,说课要突出“说”字。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说出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应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说课的时间以每天

30分钟为宜。

3.完善教案

通过说课,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集各家之长、避自己之短。“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后交流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1.合作原则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实效原则

集体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

3.研究原则

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做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整个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4.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进度、学案、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5.超前性原则

集体备课要在上课前一天完成,以便为教师完善教案腾出时间。而个人初备则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完成。

五、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

1.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第一责任人,对集体备课要全面负责、全程负责。学校要给予备课组长适当的补贴。

2.备课组要按照集体备课的流程进行。

3.集体备课活动应有详细的记录,年级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4.要做好反思。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上节课的得与失,并对集体备课的成果吸收内化。

5.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对各备课组实行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附一:

备课组长职责

备课组长在年级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备课组的教学和集体备课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每学期初组织本组教师商讨、制定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单元测试计划。

2、组织本备课组教师每天定时举办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的形式仍以“说课”为主,备课组长要做好活动记录。

3、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授课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4、负责对本组教师课时教案、作业批阅、听课记录、教学反思的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组织本组教师精编学案上的习题、课后作业题,督促教师搞好跟踪训练,两周搞一次“错题集锦”训练。

6、组织好本组的周练、月考。要精选习题,严格测试、流水批阅、认真评讲、仔细分析有关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尤其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和擦边生工作。

7、组织本组备课教师搞好竞赛辅导,有旗必争,有奖必夺。

8、协调好本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上要互帮互助,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并协助年级主任督促本备课教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附二

备课教师职责

一、服从备课组长有关备课要求和内容的安排。

二、根据备课组长的安排认真备课,并在备课组集体备课前将自己的课备好。

三、在集体备课时,按说课的流程积极发言。

四、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笔记上写出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五、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具。

六、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专题课、实验课),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或方法作相应调整。

七、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重点考虑班内前50名的学生,同时兼顾班内50名以后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备课教师在备学生作业时,作业量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作业要分层布置。

下载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备课

    《吃水不忘挖井人》 集体备课 一、二年组教师: 备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上课伊始,创设......

    关于集体备课

    关于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因此要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必须做到成员先进行个性的文本解读,把学生的“需要”挑拣出来,把挑拣出来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成递进性、关......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每月推出一人讲课的方式,进行听课、研讨。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几......

    集体备课稿

    集体备课 一、说课 主持人: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随文识字,激发兴趣”。下面请王红花老师来谈谈她对二年级下册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想。......

    集体备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演讲辞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制定人:信丰六中 黄金凤 一、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演讲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

    集体备课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简报互帮互助凝聚集体智慧 合作研修推进高效课堂药草学校语文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为......

    集体备课初稿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搭支架》集体备课 尊敬的各位市教研培训的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尼尔基二中小学部的逯华老师。今天参加我们集体备课的教师有:姜......

    集体备课

    《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年 级 三 年 级 学 科 语 文 姓 名 刘 卫 民 .《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