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学习方式,增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整合,兴趣,效率
我们学校虽然地处较为偏僻的棋盘山开发区,但是我校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却是非常先进的。并且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教学知识、组织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措施,使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作为一名初二英语教师,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围绕《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积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经过两年来的运用和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学习方式,增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案例1:在教牛津8BChapter5Reading时,先用多媒体放映的水的各种来源图,并介绍祖国的水资源丰富地区的优美的风景图,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些图片逐渐变化而深思,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水的各种来源,以及每个来源水的特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尤其是说到自己和水的亲密关系时,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二、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2:在“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教学时,笔者运用动画Flash的形式,展示了图片上一格家庭正在准备圣诞节的情景。当学生们看到这中温馨的生活场景后,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教师紧接着问:“Tom is putting stars on the Christmas tree.Look at his sister Lily , What is she doing ?大家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变得很活泼,语法难点迎刃而解。
三、运用多媒体,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不同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只有8-10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案例三:在进行9AChapter3 Reading(牛津版)的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了渔民在水中用鸬鹚捕鱼的详细情况,学生们身临其境,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大大延长。
例如:教学生学动词单数第三人称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个语法的含义,笔者用多媒体显示了一些明星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eat,sing,dance ,act 等动作,通过大屏幕,让学生说出自己做这个动作的动词。然后又说出明星做这个动作的动词(用单三的形式)让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又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效果很好。
四、运用多媒体,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英语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英语,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英语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英语。
案例四:在教牛津英语8B 的对话内容时,除了拍摄与课文有关的对话录像,还可以自编学生在生活中问路指路的对话小品。让学生在初步认知地基础上了解一些具体的会话句型。然后学生们总结出这些重点的句型。第二次再播放录像。让学生们检验句子的准确度。等第三次重播时只放画面,不放声音,由学生们一一说出录像中的句子。最后请同学们模仿表演。用这种电教手段,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加工成为动态的视听小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对课文的机械记忆、半机械记忆过渡到知识的活用。
在英语听力训练时,多媒体教学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去听具体的内容,无疑降低了听的难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信心。使学生在把难的任务化简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听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自身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英语教师既要备课,又要根据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教学软件,教师如何适应并掌握多媒体教学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从我校目前来盾,虽然有的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有一些接触和掌握,但对照熟练运用多媒体、编写课件的要求,知识储备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一位成功的多媒体英语教师是一位既掌握英语教学技能,又能自己动手编写程序、制作课件的英语教师。按照这样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每位英语教师要在计算机应用学科尤其是运用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课件制作上下功夫,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运用这种新教学手段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般要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提高对已有的英语教学课件的斟别能力,选择优秀的课件。
总之,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把多媒体辅助手段融入进去,以文字、图画、摄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形式,把原来课本中抽象、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直观可感知的、动态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地人文、地理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熟知的知识加以综合,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再现课本内容。这种立体化的再现既源于原有课本的基础知识,又超越了原有知识的表现形式,是教师的第二教材,是学生的第二课本。使学生们认为多媒体让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具体生动。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优化 【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庄智象,黄卫,王乐.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7(1).[3]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 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1).
第二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关键词:多媒体 促进认知 培养美感。认知审美 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充分地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
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重视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其无论从素材搜集、资料来源上说,还是从制作软件和功效上说,都有着其它工具无可比拟的特性。我们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帮他们找到自信的支点,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观察方式,促进认知,培养美感。
投影作为中国目前大多数校园中较通用的一种电化教学媒体,它的运用就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但使教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使学生变得乐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投影的运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可使观察者有观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优化了观察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的感知活动不但得到了优化,而且具有了审美的特点:首先,这种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审美的情趣;其次,这种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稳定地引向特定对象;再次,这种感知还具有整体性,把个别感觉组合成为有关对象的完整印象,即表象。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发展了审美感知,进入了审美境界,既促进了认知,又培养了美感。
三、运用语音设备,展示教材文字的语音美,认知审美,和谐统一。
现代汉语的语音明朗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可见现代汉语是一种极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的语言。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都配有课文范读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读课文时轻重缓慢的节奏感掌握得都很好,有的还配有音乐,不失为师生朗读的范本。我们教学生如何读好课文,大多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来获得感知——充分展示教材中文字的语音美,让学生受到课文语音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加以摹仿,最后可举一反三,进行个体的创新。
不同体裁的课文,运用录音设备的方法应当有所不同。小语教材中,选用了多首古诗。而诗歌这种文体,特别讲究语言的韵律美。诗歌语言的声音本身就暗寓和传递着审美信息,所以在教学诗歌这类课文时,听录音磁带的反复范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录音带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范读,可以把诗的情绪通过音乐般的语音表现出来,诗的思想感情也会在有节奏的声音起伏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美妙的韵律,同时也领悟了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现行的小语教材中更多的还是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因为这些文章有许多都出自名家的范文,故极为崇尚语言的音乐美。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韵味隽永,富于音韵美和节奏美。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叠音词,它们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表意又自然传神,真是美不胜收。除了运用录音整体感知外,可把节奏强、音韵美的重点句、段多次感知,这样学生在反复欣赏录音范读的过程中,感知了文字所体现的优美意境,领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语言文字的精工细雕,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从而达到了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四、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实施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他们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和思想意识的综合性表现。实践证明,运用录像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运用录像,强化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主体对审美活动产生的一种迫切盼待的心情。审美期待越强化,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就越能得到激发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期待。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水鸟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教师就可充分运用录像,让学生充分认识翠鸟的外形小巧玲珑,各种翠鸟的羽毛色彩并不相同(不止课文中讲的一种)。特别是写翠鸟捉鱼动作敏捷的词句中,有不少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如“贴着水面疾飞”,“水波荡漾”,“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要通过录像一播放,直观明白,这些难理解的词句就会迎刃而解。同时,由于录像内容比课文更丰富,学生自然喜闻乐见。这样的教学强化了审美期待,审美具有了主观要求,审美能力的提高自然是高效率的。
运用录像,开拓审美视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开拓审美视野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感知是美感的门户,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条件,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去努力发现、领略大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录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呈现活动图画的优点,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天南地北,宇宙星辰,摄于面前;一年四季,上古未来,尽收眼底,岂不美哉!在教学战争题材的课文时,可放映一些有关长征的录像片断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开拓视野;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时,更可放映一些有关星空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看星星的运动,看看北斗星是怎样绕北极星转动等。把这些在内容上与课文紧密相关,又有延伸的,同时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录像适时地放给学生看,怎能不激起学生美的情感呢?审美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审美的视野获得了开拓,这种感知多了,学生审美的能力自然获得了提高。
运用录像,提高审美认识。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的认知目标单有感觉,没有思考,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能真正鉴别其美与丑的,就更谈不上去深切领会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而录像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摄影手法,突出观察的重点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编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更具代表性,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的石拱桥,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极为贫乏的。在学习这篇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意蕴美的熠熠光泽——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就应该把能反映赵州桥雄伟气势的特写镜头放大给学生看,让它那震撼人心的雄壮美感动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赵州桥的确非常雄伟。另外,还可放映一些古代石拱桥的录像给学生看,扩大知识面,同时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结构别致,真正认识到赵州桥在当时为
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学生看了这些录像,心中自然产生对赵州桥的一腔赞美之情和浓厚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不但觉得赵州桥本身值得赞美,而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值得赞美,是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赵州桥,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美的,他们的劳动成果是美的。这样学生对课文中蕴涵的美产生了新的领悟,对事物的认识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识。
五、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象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这不仅符合直观教学的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而且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使受教育者,在审美教育的启迪下,更加地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我们相信,随着电教媒体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它在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中的所起到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合理应用 问题
在农村中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开始使用,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农村孩子受到城市孩子平等的对待。
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创设语言教学情景,丰富外语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强英语教学的情境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语言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语言环境,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录音录像、光盘、课件等授课材料能把较为真实的情景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接触到各种真实的背景文化和异域风情,藉此有更多机会接触各地不同人的语言及文化习俗,起到补充和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兴趣与动机、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各种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光盘及课件材料能以直观、立体、动感形式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真实的语言环境等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采集到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外语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比较而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强大的优势不可替代:多媒体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本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融合,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再加上通过电脑的制作使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文相互感应,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组合来展示新信息,创设出语言使用所需要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活灵活现地学习和使用语言项目,并使其有可能来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
2、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论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习惯如何,都一视同仁,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其连贯性,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要求则难以保证,初中学生自入学以来,小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很难去除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声、光、像各种媒介综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极大地集中,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发地去发现学习中的机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识运用,自觉利用尽可能的一切资源来自主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过程由于有了更多的自主的选择而得到优化,学习效率也随之得以提高。
另外,学生们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还能主动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内容、录音录像材料、光碟中的视听感观,为自己创设一个英语“境界”,以自我分析力和模仿力来达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境界,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最佳途径。
3、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在过去旧的教学模式里是很难做到的,而有了多媒体技术作保障,教师就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3、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协作精神。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课堂容量。对课堂的优化,使得学生们自主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同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合作机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更容易、也更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地交流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观念,而且使他们养成团结协作、互助的协作精神。
第四篇: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词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
华德·加德勒看来,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个音乐家。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早在生存在母体内的胎儿时期,音乐就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成为联系胎儿与外界的纽带。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我们人类左脑掌管语言的发展,而右脑则掌管音乐。掌管音乐的右脑潜力很大,它不仅能储存很大一部分词汇、能阅读,还有很多高级功能。抓住以上两个特点,我设想:如果将音乐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效果会怎样呢?于是我尝试将音乐大量融入到英语的教学中,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看到了音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面谈谈我将音乐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一、听——在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倾听英语歌曲,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
音乐是无国界的,英文歌曲所具有的异域特色则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小班刚开学阶段,孩子的年龄偏小,常常有哭闹现象的出现。于是我们播放既简单又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英文歌曲,如《 Little Star》、《Birthday Song》。我们发现孩子立刻停止了哭闹,很用心地倾听起了歌曲。孩子很自然地对英语、英语歌曲有了一定的感知,对英语的学习建立起了初步的兴趣。
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不成熟,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幼儿期我们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兴趣的培养上,充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我们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播放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给他们听,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早晨入园的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午睡时的歌曲《rock a bye baby》,这些英文歌曲的曲调在幼儿平日玩的各种电动玩具中也会经常出现,幼儿是非常熟悉的。歌曲中有了不同于母语的歌词,那么他们就会因好奇而逐渐注意这些歌曲时,学习的愿望也就随之产生了,兴趣也就初步建立起来。
二、说——让孩子有节奏的说唱英语歌谣。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本身就对节奏很敏感也很感兴趣。有节奏的chat不仅让孩子对说唱英语歌谣感兴趣,同时还能掌握很多单词和句型。例如小班的chat:“Give me a banana.”孩子不仅能掌握apple、pear、banana等单词,还能掌握“Give me a…”和“Here you are”的句型。幼儿天性好动,在学习歌谣时常常以动作相伴,像在表演又像在玩游戏。此歌谣中,一个孩子在跟另一个孩子要各种水果“Give me a banana.”,一个人就给他“Here you are”。又例如中班的chat:“What’s this?”,孩子可以掌握cat等很多小动物的单词,还可以掌握句型“What’s this?”歌谣中有小动物的叫声,孩子特别感兴趣,边模仿动物叫声边表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唱——学唱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动静结合,增强趣味性。
唱歌是幼儿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歌曲优美的弦律清除了语言不通的障碍,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英语歌曲活动中,孩子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和其他表演,对歌曲歌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了初步的兴趣。如歌曲“It’s raining.”中,带领孩子在雨中玩一玩,孩子了解了歌词,也特别感兴趣。优美的歌曲配上动作,孩子们学到了句型:It’s raining.和其他很多单词与句型。诸如此类的歌曲还有很多,大班的“Listen to the animals”,孩子们把手放在耳朵旁做出听的样子,然后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动作和声音,句型“Listen to the…”孩子们掌握得很牢。良好的兴趣使孩子们学得好,学得好孩子又对英语学习特别感兴趣,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英语。
四、玩——妙趣横生的英语音乐游戏,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自在,随意创作。在游戏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英语单词和句型,在用不同方式与周围幼儿交往的同时,又促进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Finger family”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游戏,当中有五个人物,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小宝宝,这些人物我分别请孩子来表演。整节课中孩子都很活跃,孩子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这首歌,还学会了5个手指的英语表达方法。回到家中仍饶有兴趣地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基于游戏的特点,我们将传统的故事、游戏、儿歌进行改编,服务于英语教学。我们将《老狼,老狼几点了》改编成《What’s the time Mr.Wolf?》(It’s one,two,three a’clock etc.)来练习关于时间的句型。将《小兔子乖乖》改编成“Rabbit baby.Rabbit baby.Open the door, Hurry up.Mommy comes back.”来练习日常用语。另外,像《抢椅子》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边唱《Apple I love you》英文歌边走,等歌曲结束时抢椅子……。
以上听、说、唱、玩,我在英语教学中并不将之成为独立,而是是相辅相成的,玩中有唱、说中有玩。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了音乐在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只要善于并合理利用,无疑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英语学习。
第五篇:谈多媒体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体会
谈多媒体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体会
宁会敏
摘要:
现代科技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应用电脑课件进行英语教学不仅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记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使学习内容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改变了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
关键词:
电脑课件 吸引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 体验语感和情景 充分训练
英语,这门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育已成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英语教材的不断更新,已充分证明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怎样让学生更好更多的掌握英语知识,已经是家长和老师必须探索的问题。随着农村和城市差距的缩小,以往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也在农村的教室出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切给山村的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设施,给山村的孩子带来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更给山村的教育添上了飞翔的翅膀。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极大促进教育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改变以往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只粉笔”的局面,利用现代技术---电脑用于教学是势在必行。
一、使用课件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习的过程更是需要外界刺激和自身的兴趣去认知。事实也正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孩子们之所以坐在电视前纹丝不动,正是因为画面对他们的刺激,吸引他们各个感官;他们之所以对电脑游戏迷恋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并且能闯一关又一关,正是他们对它不停变换的形式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如果能让一种教学手段也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何愁学生不认真学习呢?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并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了他所听到的内容,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他所掌握的内容量将大大增强。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听到的同时看到,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调动了学生的耳、眼、手、心、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非常有利于知识保持持久的记忆。
给我们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多彩的画面,但这些内容和画面都是静止不动的,看上去很直观,必须让自己展开想象。运用多媒体使学习内容单一化变为信息的灵活呈现,一改书面知识呆板和枯燥。比如,在人教版初二上册里,有一话题: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这一单元中主要练习同学们怎么去上学的,在同学回答时,都能回答出这样几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乘火车、乘地铁等,课本上直观给出这些内容,学生要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勉强过关。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可以这样展示:一个不停走动的人,在下面显示walk/on foot;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学生,再配上“丁零零„”的声音,下面显示:ride a bike /by bike;一辆配有喇叭声、正在走动的公共汽车,下面再显示 take a bus /by bus ;一列响着汽笛声的火车和地铁,在他们下面分别显示 take the train /by train 和 take the subway /by subway。除了这些课本所告诉的交通工具外,还可以显示这样的画面:一艘带着划水声的小船,一艘响着汽笛声的轮船,一架“嗡嗡”飞的飞机,然后在画面的下面分别显示 boat,ship,plane。这样,学生在看到自行车的同时,他听到是bike ;看到飞机的同时听到的是plane。这比老师刻意地领读每个单词、特意强调什么意思效果更好,更能让学生持久地记忆,同时,又不仅限于课本的知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知识面,掌握英语中对乘坐交通工具两种表示方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生动美丽的画面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优于古板的传统教学效果,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课件制造会话环境,充分体验语感和情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的发展和运用离不开语境。我们都知道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就能说出长篇大论的母语,就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说自己的母语。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在中国的外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和中国人自由交谈,只听声音,猜不到他是“老外”,就是缘于他被包围在汉语这个环境之中。而许多呆在国内学了好多年英语的中国人,仍无法流利和别人用英语交谈,这就是缺乏语言环境。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工具,那么英语就应该不断地被放在应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要一改往日“只注重句型的学习,而忽略了句型的具体应用”的***惯。在以往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即使老师想创设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去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交际,也会是很不理想的效果。要么冷场要么就是半途而废。而利用多媒体,使老师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的生活情景,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不仅让课本上死板的内容“活”起来,而且吸引了学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激发了他们急于表达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手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学生注意力的迁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种具有动感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轻松活泼、多姿多彩氛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初二人教版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这一单元主要学习How to 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reported speech。虽然不利用多媒体也能创设一定语言情景,但效果远不及利用动感的语境。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画面:A teacher said to a boy :“You are a good student.”动作表情:和蔼的老师将手轻放在小男孩的肩上,另外,有两个学生再旁边对话:--What did our teacher say ?---Our teacher said the boy was a good student.这些语句又很快展现在屏幕上。利用多人介入的动画场面,再展现不同时态的对话句子,同时,把句中前后发生变化的词用引起注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用老师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以非常明了地掌握了知识点,接着,让学生按例进行实际语言练习。这样,在课堂上呈现的“社会性”交际场所,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地体验会话的语感和情景。
三、增大课堂容量,达到充分练习的目的
小小的计算机能展示无限的内容,且在瞬间之内,这种速度远远大于我们手上的粉笔头,而且黑板“内存”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这种高速度的展示方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在进行复习时,学生要通过各种练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则能通过大屏幕的显示,不仅省时,而且省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除此之外,试题的讲解,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甚至作文批改都可以进行,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使课堂容量更大,学生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学生掌握零碎的知识更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再者就是对记忆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再合适不过了,能让他们从强化练习中记得牢固,提高成绩,进一步产生更高的兴趣。
总之,电脑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为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农村的教育走上新的台阶增添极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英语(培训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河南教研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4年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