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虞大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虞大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一、图片激情:
1、出示“诺曼底号”图片,简介。
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这是一艘怎样的邮轮?
2、揭示课题,理解“遇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字词。
初识词语:谁来领读? 薄雾、呼号、„„、剖开、„„、葬身鱼腹、汹涌湍急、失魂落魄、你推我搡、一生读第一行。
师:为什么念“呼号(第二声)”?找找这个词在哪里? 生:第八段。
师:想一想,为什么念“呼号(第二声)”?那是指人们干什么? 生1:呼喊,号叫。生2:求救。师:由呼号“(第四声)”吗?什么时候念“呼号(第四声)”? 生3:入队时。
师:本文中指人们在呼喊号叫,呼喊不是喊口号,所以念“呼号(第二声)”。第二行谁来念? 一生读第二行。
师:剖开,解剖,剖鱼,都是这个词。第三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行。
师:同学们预习充分到位,所以读得很好,建议读时尽量做到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如(教师范读2个词语),来,一起读。生齐读。(有力了)
师:拿起笔,在练习纸上抄写你认为有价值的词语。学生抄写词语,教师巡回点拨。师:这个男孩写了“一瞬间”,“瞬”的笔画比较难写。这个同学选择了写“葬”字,„„,互相交换,检查是否都对了。如果每一个字都是对的,请自豪地举手。说明你非常地细心。(有学生错了)哪里错了? 生:肇祸的肇。师:现在写对了吗?
三、沉没:
师:好,第二个任务,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诺曼底号沉没? 生:2、4、7段。
师:作上序号,大声读,读完用一个词语说说这是一场怎样地灾难? 学生读段落。交流。
生1: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师:还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生2:恐怖的灾难。生3:突如其来的灾难。
师:谁知道突如其来的意思? 生:突然来临的灾难。
师:谁都没预想到突然发生的灾难。想看灾难的录像吗?但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不会留下影像资料的,是看不到的。但是有人讲类似情况的邮轮沉没拍成了电影,知道是什么电影吗? 生:《泰坦尼克号》。
师:相信看看这个片段也同样能感受到诺曼底号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可怕。(播放录像资料)师:可怕吗? 生:可怕。
师:这个同学长大了嘴,那个同学呆呆地看,„„,大家都很投入。读这样的课文就必须是凝重的。快速浏览2、4、7段,哪句话让你感受最可怕,大声地读这句话。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这是最最可怕的灾难。学生浏览句段,划写句子,朗读句子,教师巡视。交流。
师: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1读“一瞬间„„,可怕的震荡。”
师:他读的为什么能让我们感到可怕?哪些词语读重了? 生1:一瞬间、可怕的震荡。
师:还有一个词:剖开了,也读得很重。知道剖鱼吗?谁能描述一下? 生2:鱼从嘴到尾巴都被割开了。
师:现在,整艘诺曼底号就像一条大鱼,船底被割开了,可怕吗?一齐来读读。生齐读。
师:虞老师特爱看这个女生读句子的样子。因为她脸部凝重,眉头紧锁,她沉入到课文中了,这就叫会读书。(师范读:有力、凝重、可怕)一起读。生一起读。
师:还有其他段落里的吗? 生2读“震动可怕极了,„„”
师:注意到没有,他读(人们的表现)越读越快,声音越来越高,这就叫会读书。谁来读? 一生读。
师:你让我们看到了可怕的场面,这就叫会读书。(师范读)准备,一起来。学生齐读。
师:第四段中还有一个句子,虽然不长,但是太可怕了。生3读“„„哗哗往里„„”(“湍”字读错了)师:很遗憾,一个字读错了。生齐读“湍”。
几个学生一个一个读一遍。
师:最让我们感到可怕的是哪个字? 生:灌。
师:思考一下,往里灌,往里流,有什么不同? 生1:灌程度深。
生2:灌更快,流比较慢。师:速度上的差异。
生3:灌可怕,流不可怕。
师:咱们来梳理一下,哪一个速度快? 生:灌。
师:哪一个力量大? 生:灌。
师:哪一个破坏力大? 生:灌。
师:哪一个强? 生:灌。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没能强调“灌”字,又一生读。再请一生读。师:把灌字强调出来。
再请一生读,又错了“湍”字。师:把这个“湍”字标注出来。(师范读,强调了灌字),一起来。生齐读。
师:你读,肯定行。一生读,比较好。
师:第七段中,有让你感到可怕的句子么? 生:„„疯了似的„„ 师:哪里最可怕? 生:疯了似的。师:(范读),念。生齐读。
师:疯了似的,强调一点,再读。生再齐读。
四、哈尔威船长
师:通过朗读,大家感到了灾难来临时人们心头的可怕,以至于当时的场面乱得不可开交。(板书:乱得不可开交)这样的灾难往往导致怎样的结局?船会怎样? 生:沉没。
师:人会怎样? 生:葬身鱼腹。
师:咱们用四个字概括是? 生:船毁人亡。
师:这样的结局真是太惨了,但是文中的结局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除了谁之外都脱险了? 生:船长。
师:而且不可开交的局面变得井然有序是谁的作用? 生:船长。
师: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生:哈尔威船长。
师: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极高的评价,在哪里? 生:在最后一段。师: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你想接着研究什么问题?(板书:哈尔威
井然有序)生:为什么作者要给他一个这么大的评价?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什么?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将诺曼底号遇难过程比作悲壮的画卷的话,船长的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1:沉入深渊的印象。
师:这是课文的第十段,如果给它一个小标题的话,会是什么? 生1:舍己为人的哈尔威船长。师:不太好,是船长与„„ 生1:诺曼底号一齐沉入深渊。
师:再缩减:与船同沉。还有什么画面让你难以忘怀? 生2:哈尔威船长大声吼叫的画面。师:那是在大声地指挥。当人们乱得不可开交时,只有船长哈尔威在镇定地指挥。还有哪里?
生3:哈尔威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给个小标题。生3:对话。
生4:有力的对话。生5: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让我们走进三幅画面,解决我们的问题。(出示幻灯第五自然段)这是第五自然段,我们将自己当作船长,站在船头指挥,与船徐徐沉入大海。读读这段话,反复练读。
生反复练读这段话。一生读。
师:为什么要读得那么急促? 生1:时间紧张。
师:作为船长,船在下沉,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又为什么读得那么响亮? 生1:为了让惊慌的人们都听见。
师:他读得真好!急促而响亮。谁再来指挥一下? 一生读。
师:一起指挥一下。(师范读)预备,起。生齐读。
师:灾难来临之际,人们惊慌失措,只有哈尔威船长在镇定自若地指挥,别人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就是(板书:在灾难面前的镇定自若)。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沉默。
师:妇女先走,感受到什么? 生2:绅士风度。
师:还能感受到什么?看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29名船员„„)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数字.师:作者为什么将数字详细呈现给我们,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3:船上共有61人,但他说把60人救出去,他把自己忘了。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有空白,你可以写上去“他把自己忘了”。生写。
师:一起读补写的第六自然段,读出我们的感动。生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船长的什么品质? 生:舍己为人。(师板书:舍己为人)师: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生齐读评价。
师:不能与溻相提并论的是他的(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走入第二幅画面,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幻灯出示对话)有三个角色,一是„„,二是„„,三是„„,请你自由读三人之间的对话,置身于徐徐下沉的诺曼底号上,只读对华。生读。
师:你们愿读谁的话? 生:船长。
师:我读„„的话,请注意,你们是置身于徐徐下沉的诺曼底号伤。师生互读。
师:能再有力一点吗?配上当时的嘈杂声(配音),再来互读。(师生互读)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船长,我想问几个问题:你问还有多少分钟,指的是什么? 生:指船完全沉没20分钟。师:你说够了,什么够了。生:救 60人的时间够了。
师:我明白了,船长用20分钟救60人够了,你清楚在撤离前不能„„ 生1:不能乱得不可开交。师:不能„„ 生2:不能„„ 师:不能„„
生3:男人不能先走。
师:所以,你下了一条死命令,读。生齐读“谁胆敢„„就打死他”
师:在这里感受到船长的绅士风度,所以雨果评价他(一齐读),不能相提并论的是„„船员和人们都脱险了,这是最后一个画面(幻灯出示,教师动情地读:哈尔威船长屹立„„大海。)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让我们静静地凝望,让我们将画面中的每一个字刻入心中。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船长?
生1:你为什么不到小艇上去? 生2:你为什么不救自己?
师:你又有什么问题想问作者?
生3:你为什么把他比成黑色的雕塑? 生4: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静静地凝望这幅画面,让我们将每一个字刻入心中(沉默片刻)为什么连薄雾都是阴惨惨的? 生:他死得惨,连薄雾也在为他哭泣。师:为什么把他比作黑色雕塑? 生:歌颂了船长的高尚品质。师:船长的高尚品质是丰碑,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你又为什么不走,而与船同沉? 生:因为他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你们知道吗,诺曼底号对船长而言意味着什么? 生1:朋友。
生2:更是生命。
师:作为船长,他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从这幅悲壮画面中,大家一定感受到他的另外一种品质。船长是一个(板书:坚守岗位)的人,正因为这样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师示意生齐读)学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是船长的„„。这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真正的强者是具有自制力的人。你怎么理解“自制力”或“控制力”,真正的强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镇定自若„„的人。
师:这场灾难中,除了船长,还有强者吗? 学生一片沉默。
师:机械师、大副是吗?在灾难面前能完成这样任务的人是强者吗? 生:是。
师:还有谁是强者? 生:乘客。师:为什么?
生:他们能井然有序地离开。
师:能服从命令。还有谁是强者。
生:所有的男人。因为他们没有抢在女人的面前。师:还有谁是强者?
生:还有玛丽号的人也是强者。他们肇祸后没有离开,而是去救,敢于积极承担责任。
师:所有的强者都是由船长创造出来的。想不想见船长?(出示幻灯)这就是哈尔威船长这就是长眠大海的哈尔威船长,这就是在大海中永生的哈尔威船长。把最想对船长说的话记录下来。学生写话。交流。
生1:我敬佩你的镇定自若„„ 生2:你是一个„„的强者。
生3:你真伟大!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生4:把生德„„,死的„„,你是一位真正的强者。生5:在海底永生的强者。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记住他的名字“哈尔威”,他是一位在海底永生的船长,是一位„„的船长,是一位英伦海峡上无人与之相提并论的船张。下课。
第二篇:听虞大明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听虞大明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里,我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一节展示课。虞老师执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诺曼底号遇险的时候,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充分发挥了绅士风度,解救60人于危难之中,自己却如一尊黑色雕像与诺曼底号徐徐沉入水底……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是一位可敬的船长!
虞老师在课堂中展现的值得我们学习与品味的东西很多,归纳一下,主要可从以下四点以窥一斑。
一、善于引导孩子朗读
在课堂中虞老师抓住典型段落反复赏析品读,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占领教学的“制高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充分的读中,感受场面的悲壮,船长的威武高大。学生真正把书读到了心里,船长的形象也就走进了学生心中。这样,朗读揣悟,体验激情,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碰撞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如:诺曼底号遇险之时,情况万分危急,为了学生能置身其中,虞老师不仅播放了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几个场景,更是放起了噪杂的声音,与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激情朗读,亲历此情此景。
二、设置认知冲突,激活动力
第一处:课一始,虞老师让同学们看图。介绍“诺曼底”号油轮。让孩子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一艘()的油轮。
接着话锋一转,就是这样的一艘油轮,却发生了一场灾难。----引题。很好地为本课的朗读作了铺垫。
第二处:诺曼底号遇难之时,船上是乱得不可开交,学生推测其结局是船上的人们将葬身鱼腹,可读了文章结尾却发现后来船上井然有序,人们安然获救。到底是什么使忙于逃命、丧失理智的人们瞬间变得有序?学生急于一读。
三、善于重建文本
虞老师将原文“诺曼底号上有28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改成“诺曼底号上有29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学生很快发现,船上一共有61人,哈尔威船长惟独把自己给忘了。这忘却的一人恰恰就是哈尔威船长自己,这也正是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体现之处。
一、善激冲突
冲突最能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冲突是最能激活人们的思维。在课堂中,虞老师从文本与生本出发,为我们设置了两大冲突。一是诺曼底号遇难之时,船上是乱得不可开交,学生推测其结局是船上的人们将葬身鱼腹,可读了文章结尾却发现后来船上井然有序,人们安然获救。到底是什么使忙于逃命、丧失理智的人们瞬间变得有序?学生急于一读。二是船上明明有61人,哈尔威船长却说要让60人全部脱险,这又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急于探究。无须老师的动员,学生已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学习的动力。这是何等的艺术!何等立竿见影啊!
二、善搭台阶
人们习惯把老师比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虞老师说,他更愿自己是一
个铺台阶的人。虞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中,虞老师为学生搭了两个台阶。一是在课前活动时,虞老师与大家玩了一个猜乒乓球在哪
个杯子下面的游戏,在游戏中,虞老师特意请了两名女生、三名男生上台比赛,比赛前又特意征求学生意见,让谁先试,从而从学生嘴中得出“女士优先”,这是一种绅士风度。当课文上至哈尔威船长说“女士先走”时,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到课前游戏,一下子就想到了绅士风度。一个教学难点,就在愉悦的游戏中,就这样不经意间地豁然消逝。这是何等的艺术!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期盼。二是船上明明有61人,哈尔威船长却说60人,这忘却的一人恰恰就是哈尔威船长自己,这也正是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体现之处。然而,这一点学生是很难自己发现的。于是,虞老师又为他们铺设了一个台阶,将“诺曼底号上有29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这段话出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数字写得这么翔实,从而是学生很快发现,船上一共有61人,哈尔威船长惟独把自己给忘了。无须老师再说什么,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印在了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中,塑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善于导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我们往往容易走入为读而读的误区,一遍遍地要求学生哪个字读重点,哪个字读轻点,带着怎样的情感读……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读得乏味,老师听得窝火。在虞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并不少,有的句子甚至读了十来遍,但没有人感到厌烦;相反,每一次朗读,都能更深层次地引领学生,不,更恰切地说,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了文本。究其原因,用虞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一是老师要善于铺垫,善创氛围。如学生在课前游戏中玩得开心至极,然而,一上课,虞老师就要求学生收起灿烂的笑容,因为大家即将走进的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可敬的船长。又如,诺曼底号遇险之时,情况万分危急,为了学生能置身其中,虞老师不仅播放了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几个场景,更是放起了噪杂的声音,与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激情朗读,亲历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二是朗读指导要不急不躁,选准切入点。如作者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在课堂中,学生读了不下十遍,由不解到理解,由理解到领悟,由领悟到悟化,层层深入,丝丝相扣,水到渠成,斧琢天功。第三点虞老师没说,但我们已在课堂上充分领略,那就是他那精彩的朗读,将学生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四、善赏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孩子,都是值得信任的。看虞老师的沉着冷静,看虞老师的轻松自如,那不仅仅是因为自信,更源于对学生的信任。“我们的孩子是非常出色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孩子。”我将永远记住虞老师说的这句话,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平等对话。
第三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范文模版]
“ 诺 曼 底 ” 号 遇 难 记
雨 果
﹙一﹚教学规划:本篇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观察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思维较弱的孩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浅入深,从感到析的巧妙过渡,因此先从画面感强,大家容易感知的电影片段入手,让他们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收获,再感性的评价,后过渡到文字的阅读与理解,使学生在主体的把握中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二﹚课前准备:
老师剪辑《泰坦尼克号》有关沉船的片断。学生先写一个读后感,初读此文的感受
“ 诺 曼 底 ” 号 遇 难 记
雨 果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人格、精神的描写方法。2.体会文中议论句的含义及作用。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处乱不惊,镇定自若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教学过程:
【意图阐述】 老师们都很注重语文教学的揭题,因此,不同的课,揭题的时机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为什么要揭题?除了告诉孩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当属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激起孩子阅读的期待。一个成功的揭题,应该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牵住孩子的心。笔者认为,要达成这一目的,“设置认知冲突”应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试想,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顺着常规的思路思考,表达,且不知,原来事情发展的结局与他们想的、说的截然不同,大相径庭,此时,他们该有多诧异!此时的震撼还有多强烈!
1、引入:每当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不约而同的会想到一个人(板书:哈尔威船长),在人们极度恐慌时,在一片混乱中,他镇定自若地指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下面老师将用视频再现那混乱场面,如果你身为其中一名乘客该是什么样的心理呢?放映“沉船部分”看视频后发言。
3、正因为人们极度恐慌,急于逃生,才会如此混乱。而此时,哈尔威船长出现了,大副、水手在他地指挥下,顺利地救出了乘客。(出示图片哈尔威船长、大副、水手)这样出色的哈尔威船长,文中是如何刻画的呢?
下面请看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人格、精神的描写方法。(2)体会文中议论句的含义及作用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处乱不惊,镇定自若的良好心理素质。
4、带着这个目标,我们一起走入文中,课文中对哈尔威船长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动,让你震撼?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内容,从中感悟人格力量的伟大。
【意图阐述】 朗读教学一直是本色语文不可或缺的主题。因此,语文课中,不难见到“书声琅琅”的场面,这是可喜的现象。但透过“琅琅书声”,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过多地运用范读,引领孩子,致使孩子一味地“鹦鹉学舌”而缺失了自主的感悟;二是教师过于强调孩子的自主感悟朗读,对于孩子的朗读,教师缺乏引领和指导,很难达成增量。读,是内心世界的外显,如果将“读”与“悟”割裂开来,读,必定会因为莫名而苍白,悟,也会因为孤立而无味。要追求理想的朗读教学效果,走“以读促悟,以悟激读”“读悟结合”之路,没错。在朗读训练中,融合关键字词的比照和辨析,营造朗读的情境、落实练读准备、再合理运用教师范读,一定会使朗读训练增量明显,效果甚优。
5、当同学们读到或老师自己说出最欣赏的,情境对话,叩问心灵: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 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话语再现,让学生欣赏。欣赏后下面我们一起完成深入理解,体会语言特点。
(1)简短有力(2)合乎危急的情境,刻画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从容指挥的英雄形象。
语言描写要:符合情境;透露内心;表现性格
6、生动的语言描写,哈尔威船长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雨果认为这远远不够,他还非常喜欢在作品中运用什么呢?
7、精彩品读:下面咱们要发挥小组的力量了,请找出课文中议论句,组内讨论:这些议论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后回答,教师配合出示。
8、老师配乐朗诵进行一个小总结: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作为船长,除了保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之外,还应保证船的安全,虽然撞船的责任并不在他,但高度的责任感、自我牺牲的勇气,使他做出了“人在船在,船亡人亡”的决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种彻底履行一个船长职责的举动。
老师也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想送他两句话:(1)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2)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老师配乐朗读)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送他的话呢?发言
三、小结:那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总结人物刻画和议论的作用,教师配合出示。
四、深化拓展(提高部分):哈尔威船长是英雄,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这些人同样是英雄,(出示图片)
五、课堂训练:(出示图片)下面老师也给你们一个做英雄的机会。模仿本文的描写方法,将特定情境下的你指挥同学撤离时的语言动作描写出来一定要显示出你的英雄本色(字数100字以上)。
六、作业:
(1)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2)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第四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人生路上,免不了会有一些困难,那每个人不同,解决的办法也就不同。
我就很佩服《“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哈尔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哈尔威船长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想当时哈尔威船长肯定是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才下定决心要把大家救出去,但是哈尔威船长肯定也想过自己的,只是他已经下定死亡的决心。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很伟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
其实不但船长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这种临危不乱的精神呢!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又有谁不着急、慌张呢?而哈尔威船长却能静下来仔细思考,这并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回顾起我们的世界,几乎公共汽车站,汽车一经过时,迎上去的总是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的人们。是啊!现实生活中的哈尔威船长太少了。是不是我们的世界应该多培养几个哈尔威呢?虽然不用像哈尔威船长一样舍己为人,但起码也要学习他的先人后己,不是吗?
第五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值得敬畏的船长
谈南路小学 五年四班 陈柳
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一次照例的航行,却因一次碰船事故,使“诺曼底”号和那位值得人们永远爱戴和怀念的船长—哈尔威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在危急的二十分钟内,他的决定和命令拯救了60个生命,但却从来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命和安危。他是船长,他的职责就是挽救所有旅客的生命,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他的命令得到了执行,救援是那样的有序。从始至终,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着、主宰者和领导者大家。他的镇静和果敢,给了大家安慰,给拯救这场灾难赢得了时间,二十分钟,六十个宝贵的生命得救了,可他却随着他的船一同沉入大海。除了救人和发布命令,他没有留下一句话,也没有一个手势,只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犹如铁铸,那样的刚强。
读到此,我的咽喉哽咽了,多么感染的故事和多么令人钦佩的船长。那种心中只有他人生命而没有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一个甘愿牺牲自己却换取他人生命的毅力,临危不惧给了大家鼓励的精神,生命宝贵,但时间就是生命,是他的冷静和及时的命令挽救了船上的其他人,但自己他已忘记。
这则精神不仅在过去需要,今天我们更应发扬他的精神。如果有这样的精神,或许很多年前乌鲁木齐的那场大火就不会失去很多儿童的生命,很多家庭就不会失去孩子,很多人就不会指责那些领导干部先走。
时代在变,但这种珍重他人生命,牺牲自我换取大家生命的精神永远不会改变。让我们牢记这种船长精神,在新时期把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