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讲稿

时间:2019-05-13 02: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写作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写作讲稿》。

第一篇:论文写作讲稿

第一章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意义

开展教育改革,离不开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研究、探索出的经验我们怎样才能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呢?示范是一种办法,但范围有限;口头介绍是一种办法,但口说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把探索的结果写成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发表后,能使教改成果:传播的范围要宽得多,传播得时间要久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例如 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如果不发表,其影响就有可能仅局限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方。

当前,我国的教育科研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他们很少接触教育、教学实践,而是关起门来看外国的教育著作,关起门来写教育科研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很难谈得上有实际指导意义,一般老师看不懂,也不愿意看。另一种人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主要是教师,他们则走向了另一面:埋头苦干,而不去总结经验,不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提高“做”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另有一种情况:“做”的时候并无明确的写作目的,“做”完成后觉得有一些体会,想写成论文,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作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这样回顾与总结,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的老师,教了几十年书,对自己的教学很少做过反思与总结,结果是年复一年原地踏步,教学少有长进。若坚持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经常总结,就不但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很快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离不开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一)它可以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需要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应是比较前卫的理论,若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基础,仅列摆事实、教例、文章的“含金量”不高,那是很难成为教育科研论文的。所以,写论文,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即“逼”着自己去读书,去啃那些自己原来并没有真正领悟的教育理论。每写一篇论文,就学习了一次教育理论,论文写得多了,理论素养就自然渐渐提高了。

英国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早于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可惜卡文迪什的文字功夫太差,他未能用书面文字及时地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阐明自己地学术观点。他在一生近50年地科学生涯中,连专论也没写过一篇,留下的只是一堆杂乱的手稿,因而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不大,本人的知名度也不搞。倘若他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能及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那么物理学上著名的“欧姆定律”恐怕就要更名为“卡文迪什定律”了。

(二)它可以促进教师广泛地吸取信息。

写论文,可以“逼”教师去广泛收集信息,看看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已经探索了一些什么,哪些探索比自己高明,哪些探索还不如自己。信息多了,教师就会站的比较高了。

(三)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教学实践,但光有实践肯定不行。离开了研究、分析、反思、总结,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可能出现“高原”现象。

(四)可以促进教师成为名师乃至成为教育家。会教书又会写文章的教师很快就可以出名;而会教书不会写文章的老师出名就很难了,这是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 教育科研论文的特点

教育科研论文属于议论的范畴。议论文,是用议论、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一般具有理论性强、概括性强等特点。教育科研论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教育、教学及其规律的一种议论性质的文章。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源于实践

一、实践性 : 2.受实践检验 3.在实践中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理论性

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其基本特征便是“论”,有论点、论据,并且运用恰当的议论方法,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具有指导性。

三、科学性与逻辑性 科研的任务不是记叙事实,不是抒发感情,而是要揭示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南。

立论上: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

要求 论据上:要求真实可靠,占最多的资料 形式上:注重逻辑性,使文章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四、针对性

主要是针对现实情况,从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从中筛选人们十分关心而又未能解决的课题。

五、创造性

第三章 教育科研论文的分类与基本模式

大致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心得体会。

一、实验报告(研究报告)

△实验报告是把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进行总结的文章。

△实验报告终结后,可以写;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可以写。(没有进行实验,研究,是写不出好的实验报告来的)

实验报告的写作,一般须写清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的缘由。为什么做这个实验,面对的是什么实际情况,受到了什么启示,依据

(课题的提出)怎样的理论。

△实验的措施和过程。(课题的开展)实验如何操作的,分几个方面实施,分几个阶段开展。遇到了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的。——且报告的主体部分,要写得详细,让读者能仿效操作。这才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

△实验的成效。坚持实事求是,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课题的研究成效)△问题的讨论。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可有可无)对于如何实事求是地总结实验的成绩上,要有说服力,注意:①如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比较,必须有可比性,实验班本来基础较好,就不可能把通过实验后仍然高于非实验班,都归因于实验的结果。②实验对象在实验初与实验结束后成绩的对比,提高幅度也不能单以考分来评定,因为考题难度也不会完全一致。

二、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表达研究成果的议论性文章。

基本形式: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1.序论:又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由来或背景。

2.本论:侧重详细论述作者的研究成果,应有层次展开论述。3.结论:是本论部分的结语。又的学术论文含在开头或本论中。

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把调查情况、研究问题取得的材料提炼出规律性认识后所写成的文章。它与实验报告的区别在于,实验报告重在写自己实验及结果,调查报告重在写教育、教学客观存在的现状。

△模式:

调查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要具有以下内容:前言:交代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问题、对象和方法。

主体:归纳调查的状况,并加以说明和论述。结论:结论性认识。

四、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把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成的一种教育科研论文。这是教师写得最多得一种教育科研论文。

△经验总结与学术论文的比较:

共同点:都属于论说文的范畴,都要说道理。

不同点: ①学术论文(篇幅长):侧重于理论论述,要全面、深刻、系统,可摆事实,也可不摆事实。②经验总结(篇幅短):以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为名,实践特征强,注重摆事实,而且大多结合个人的实践来摆事实。

△写好经验文章的四句话: 1.一个好论题,口子宜开小。2.一组好例子。(作论据用)3.事实加分析。

五、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也就是教育杂文,其素材既可以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可以是读书读报,或看了别人的教学而产生的心得体会。篇幅一般千字左右,行文也比较活泼。

关键是要有一个好事例:新颖、有内涵、发人深省。

第四章 教科研论文写作前的准备

写作前的准备指下笔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愈充分、愈扎实,写作起来就愈顺利,文章质量也会提高;反之,写起来就会遇到很多麻烦,觉得材料不够用,论证不充分,等等,又要搁下笔来临时再去补充,阻阻滞滞,停停打打,无法一气呵成,不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写出的文章也没有那么流畅。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就等于走完了写作全过程的一大半。准备工作包括四个方面:思想理论准备、开展教育研究、进行实际调查、搜集积累资料。

一、作好理论准备

学术论文,本身就是一种理论的阐述。

经验总结,同样离不开理论基础。首先,没有理论基础,你的经验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也难以特别清楚。

例如,过去在语文教学上流行一个“讲深讲透”的口号。在这个口号下,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刨根问底,抓着一个小处都要去发掘微言大义,好像这样做了就使学生收获很多,认识最深。其实,这又是忘记了《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深度的标准。违背这个标准而笼统地、简单地提出“讲深讲透”都是会产生严重负面效应地。举个例子,初中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上本科读中文时,还会遇到《背影》;如果读研究生,专攻现代文学,还得读《背影》;你如果成了专家,专门研究朱自清你还要研究《背影》。那么在初中就要“讲深讲透”,这个“深”与“透”是要达到本科标准还是研究生标准呢?可见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你若缺乏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很赞成这个提法,认为这是负责任的,是最能显示教师水平的,是让学生有收获的,这就是凭主观所产生的“想当然”的错误。

△没有真正的理论水平,又最容易机械地、错误地套用理论。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三年级)短语“大摇大摆”时,机械套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例子。其实,三年级学生对“大摇大摆”并不陌生。

最后,理论上的准备,以长期的、渐进的,不能靠突击。当然,在集中研究某一问题时,针对性地学一些理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开展教育科研

这里的教育科研,并不狭义地指课题实验,它指包括课题实验研究在内的一切教育教学的研究,当然也就包括我们日常工作中所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了。

三、进行调查研究(略)

四、搜集积累资料(略)

第五章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对教师的要求

“文如其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写作活动就是写作者自我展示的过程。作者的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文化底蕴、实践经验、写作技能,都能在其所写的文章里得到反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对教师的要求有:

一、较完备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所有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学法规、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以其中的教育思想为例,就涉及到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这些往往与一名职业教师的认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二是教师个体所从事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教师应掌握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师应掌握英语方面的知识。

二、丰富的教学实践

丰富的教学实践,对于写经验文章而言,它是基本材料;对于写理论文章而言,它是论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就没有论文。

三、深厚的底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长久而广博的学识储备,必定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论文创作而言,必将有如神助。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底蕴,说到底时一个学识储备问题。所谓学识,即学问知识。这里的学问知识当然包括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学问、知识,但主要指的是除此之外的学问、知识,如人文知识、艺术修养、严谨的逻辑思维等。

例如,作者一般都知道写论文要围绕主体选取必需的材料,要选取典型的材料,要选取新颖生动的有特色的材料。可有的人,一旦面对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材料时,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这里就有一个“慧眼识珠”的问题。“慧眼”靠的是就是作者的文化底蕴。

四、翔实的资料文献(略)

五、不懈的写作追求(略)

人只要有这种执着精神,成倍地付出别人所不愿付出的代价,他总会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写作并不只是妙手偶得之,只有凭天赋才可能办到的事。

第六章 教育文稿题材的捕捉

教育教学文稿的写作,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要想写好教育文稿,光听几个讲座,看几篇理论文章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写作实践。在自己不断写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应该怎样写和怎样才能写好。下面就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这个角度,谈谈教育文稿写作中题材的选择。

一、从教学实践的成功中捕捉

和生活是创作源泉一样,教育文稿写作的源泉是教育实践。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会有令人欣赏的成功的实践。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很大的成功,可以是自己满意的一堂课,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的问题解答,或者一次高效的作业训练等等。成功了,不妨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会成功?类似的成功有没有了?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广泛地想,说不定就能捕捉到一个好题材。

二、从教学实践的失误中捕捉 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老教师有,新教师也许更多。本来设计得好好的,可是一上讲台,结果讲得乱七八糟;原以为这样教是很不错的,可一试,完全行不通。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弥补?等等。对失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总结,也是教育文稿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从学生学习的成功中捕捉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商的高低和勤奋与否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学习的方法、技巧、个性等因素。就是说,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成绩突出,并不就是智商特别高或特别勤奋,可能是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智商无法借鉴和学习的,假如是方法、技巧和个性等因素,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总结,并设法加以推广,让广大同学都受益。

四、从学生的失误中捕捉

学生学习的失误,是指应该或可以得到好成绩而没有得到,没有得到的原因不是因为基础太差或根本不懂,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某种方法和技巧,或是缺乏某种经验,或是受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定势、心理眩惑等)的干扰。对于这种失误,教师最好事先进行指导或提示,予以防止,也可以事后总结,以防止再次发生。如学生的失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可撰写成文章,让更多的人明白。

五、从听课评课中捕捉

听课评课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自己是怎么教的,别人是怎么教的;自己是这样评的,别人为什么不是这样评的,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为什么人家会这样教,这样评,只要深入地思考,必定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作为教师,听课和评课是很多的,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而应该把它当作是一个捕捉写作题材的极好机会。在听课中,可以捕捉到大量的写作素材。

六、从阅读别人的论文中捕捉

对于一个有志于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经常阅读别人教育文稿是很有必要的,它既可以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触发自己写作的灵感。阅读别人的论文,当然不是为了跟着别人去写,看他们写什么自己也连忙去写什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和联想,发现他们还未说到的东西。阅读论文,范围要尽可能广些,不要只限于自己的学科,最好也不要只限于教育这方面的。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要适当看到别的专业、别的行业的文章,没有时间,只看看标题和内容也好,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七、从浏览报刊杂志中捕捉

写教育文稿和写其他文章一样,要做有心人。论文题材的来源是相当于广泛的,它不只来源于教学,也不只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要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要留心一般的报刊。在浏览书报杂志时,要经常想一想:与我的教学有没有关系?与论文写作是不是相通?有些材料,粗粗一看,毫不相干,看细细一想,说不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材料。

八、从与师生的交流中捕捉

在课余,和学生交谈是常事。就其内容来说,大多是属于教学方面的,又以学生询问和请教为多。在交谈中,教师要时时留意,因为学生的询问和请教往往是有感而发的。在和教师交谈中,同样可以捕捉到不少题材。

九、在讲课过程中捕捉

在讲课过程中,或者是自己实践就得到某种悟性,或者是受到学生发言的启示,有时会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的材料,或者突然闪过灵感。对此,要及时记录,常常是稍纵即逝的,如不及时捕捉,很有可能失之交臂,以至永远也不再来。一节课下来,要用几分钟时间仔细想想:课堂上有没有新的东西出现,有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有,可用简洁的语句把它记录下来,最好在不显眼处,以便常见常思。

十、从钻研教材中捕捉

钻研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学的前提是钻研教材,教师不能只看参考资料而自己不去钻研教材,不能只听别人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如有新的认识或新的观点,并有比较系统充分的理由,又能作具体的阐述,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篇教研论文。有些教师认为:教材很熟,许多都是一目了然,有什么可以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呢?而且参考书上也分析得非常详尽了。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教材不论深浅,只要深入而冷静地钻研,任何教材都可以捕捉到尚未挖掘出来的东西。

第七章 论文的病例与修改

一、题目的修改 1.大题小作

题目涉及面太宽,而文章的内容却较窄。如:《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改革的思考》。写的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命题的改进意见,而“考试改革”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考试制度、考试频率、考试结果的表达。考试形式(笔试、口试、开卷试、闭卷试);考试命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项。因此这个文题就应改为:《对义务教育阶段测试命题的思考》

2.小题大做 题目不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浅谈跳高教学步骤的模式设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以跳高教学的模式为例谈开去,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标题的题义就偏了,宜取为《从跳高教学看体育课教学模式设计》。

3.题意不明

即文题的语言存在歧义,令人捉摸不定。例如《信息化语言教学刍议》。对此问题有两种理解:①将“信息化语言”堪称一个短语;②使语言教学信息化,让学生理解语言,重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如意义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等。

4.文题有语病

如《中学说话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现状”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存在问题”。即《中学说话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5.用语不得体

如《淫雨菲菲,连阴不开——谈作文教学的困惑》 ↓ ↓ 描写性语体 论说语体

因为混杂使用,所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另外,题目的含意也不明,到底是教师对教感到困惑呢?还是学生作文思路“不开”,觉得无话可说而感到困惑呢? 这样的文题,有时作者自己还会很得意,自认为很形象,很新颖,不曾想到人家阅读的效果会这样差,真叫弄巧成拙。

修改:⑴《解放思想,激发兴趣》——谈解除学生作文的困惑。⑵只用副标题。

二、提纲的修改

1.提纲与题目错位

题目表述的是这个意思,提纲从表面上看似乎也在表达这个意思,但仔细一审视,就会

发现它实际上表述的却是另外一个意思,两者错位了。例如:充分利用教材,突破人物写作教学的难点(幻灯14)⑴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抓住特征 揣摩教材中富有个性的外貌描写

⑵人物的动作描写要生动细腻 领悟教材中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

⑶人物的语言描写要符合个性 品味教材中典型的人物语言

⑷人物的心理描写要真实感人 理解教材中含义深长的心理活动

根据题目,这篇文章应着重写“怎样充分利用教材,突破人物写作教学的难点”。比如:

“揣摩教材中富有个性的外貌描写”,“品味教材中典型的人物语言”。“理解教材中含义深长的心理活动”等。这样,题目与提纲逻辑关系是一致的,提纲是题目的具体体现。而这里的“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抓住特征”等提纲,实际上是在讲一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经验,而不是在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不是在讲如何“利用”和如何“突破”。它虽是教研论文的题目,但不是教研论文的提纲,两者错位了。

2.提纲与小标题错位

如果我们把论文的题目、提纲、小标题分成三个级次的话,那么它们的逻辑关系应该是:

提纲要围绕题目,为题目服务,而小标题则要围绕提纲,为提纲服务,这样层层紧扣,环环相连,才能说是逻辑严密。有些论文,题目与提纲之间的逻辑关系倒还过得去,可提纲与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发生了错位,思路比较混乱。如下面这个例子: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⑴领导重视 常抓不懈

①培养儿童正确的写字姿势 ①鼓励教师练好基本功 ②鼓励教师练好写字基本功 ②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③摸索写字规律,提高写字质量 ③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 ⑵激发兴趣,持之以恒 ①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②经常进行写字竞赛 ③成立写字兴趣小组

这里我们不说题目与提纲之间的关系,只说一个提纲与下面三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提纲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按理下面的小标题就应该围绕这个提纲展开论述,可是当我们一个个审视后就会发现,有几个小标题就不属于提纲所包含的范围之内。比如,“培养儿童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恐怕不是领导直接去做的事情吧,而应该是教师的职责。再如,“摸索写字规律,提高写字质量”。摸索写字规律,这恐怕也应该是教师的事,而不是学校领导的事;至于后半句“提高写字质量”,下面的提纲和小标题都应该是它的具体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正像一辆自行车有轮子、车杠、把手、座凳等几个部件组成的一样,部件就是部件,在轮子的地方就应该是轮子,把手的地方就应该是把手。如果在该安轮子的地方不放轮子而安上一辆小小的整车,那就变得不伦不类了.这个提纲下的小标题如果作如下改动,其逻辑关系就比较顺了: ⑴鼓励教师练好基本功 ⑵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⑶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三、标题的修改 1.标题间的互相包容

一个提纲下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并列关系,不应该是种属关系或交叉关系.所谓并列关系,就是小标题之间逻辑关系是在同一范围内的、相互排斥的、单独成立的子项之间的关系.但在有的教研论文中,同一提纲下几个小标题之间关系混乱,有的构成种属关系,有的构成交叉关系。

2.标题排列顺序不当

同一层次上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并列关系,但不能因为是并列关系而随意排列,必须充分考虑它的内在逻辑性。比如,时间上、程度上、主观上、等级上等方面的顺序,让并列的子项也有一定的逻辑内涵。但有些论文的提纲或小标题虽是并列关系,但在排列的先后顺序上不大讲究,逻辑顺序比较混乱。

3.标题制作技术粗糙

一篇好论文,不但逻辑框架要合理恰当,而且在提纲和小标题的制作方面还要力求规范,语言上力求统一协调,让人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这虽然属于技巧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是否缜密严谨,反映出作者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逻辑问题。从现实来看,有不少论文内容较好,思路也大体清楚,但就是缺少精加工,在逻辑上还经不起深入地推敲。

四、材料的修改 对材料的要求是要求要能证明论点,与论点完全保持一致。

对于材料,还有个表述问题。初写论文的人在这方面常出的毛病就是爱对事实性材料作形象性描写,把事情的过程写得很细、很长。其实,论文不是靠形象、情感去打动人,而是靠道理说服人。引用一些事例也只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可靠,有事实为证。所以写事要尽量简约,要用概述,介绍清楚了就行。

五、序言的修改

序言,写在文章的开头,有的称序论、前言、引言、绪论,长篇的实验报告也有的称“问题的提出”。短篇的文章都有序言,大多不写出“序言”这个标题来,只是写一段话,放在文首。序言主要说明文章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作者对此持什么观点,即揭示观点。序言要写得很简短。短是相对全文而言的。如果全文很长,序言自然也可相对长一些。如果全文2000字,序言一般就不要超过200字了。序言太长,就会影响整体结构的匀称,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六、论证的修改

论证的任务是要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论证得越充分、有力,论点就越能让人理解、信服、接受,今儿内化为读者认识素质,又影响其情感、行为。

初学写论文的人,容易犯以下几种毛病: 1.缺乏规律性的概括论述

这类毛病在文章形式上的表现就是“论点+事例”。一个分论点提出后,没有必要不理解分析,马上就来一个“例如”,举出一个例子来。这样做就会存在缺陷。一是论点往往是概括性的,其内涵是丰富的,需根据行文表达的需要进行规律性的概括论述,二是例子有时负载的信息页是丰富的,也需要明确其在文中的论证方向。

2.相关概念阐释不清

阐释也是一种论述,写作时对文中所用的概念,如果是大多数读者感到陌生的,就应加以必要的解释,以减少阅读障碍,也使自己行文更显流畅。

3.缺乏前提,推理不当

推理是一个由已知的判断推导出的思维过程,它在论说的写作中经常用到。要得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要有充分的前提条件,条件不足,而又硬推出结论来,就犯了形式逻辑上的错误。

4.条件不足,牵强附会 文章论证过程说不出充足的道理,生拉硬凑作出结论,使人无法信服。尤其使写取得某种成果时,看不出有力的足以产生这种效果的措施,使人觉得只是瞎吹而已。

5.由述到论,归纳不当

一般议论段得结构都是小“三段论”式,先点题,再论证,后归纳。那么这个归纳应该顺着论述作总结,有水到渠成之势;而且这个结论又是全段中心得一个深化。可是有的文章把结论作偏乐,似乎另立出一个中心来,使人读起来难抓要旨。

七、语言的修改

教育教学文章总归是论说文体。论说文体的语言自有它的特点,特别强调规范、简洁、平实、明快。写出来的论文要能让读者理解。同一个意思,你写的别人看不懂,你就不高明;人家写的,简单几句,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人家就高明。写作一定要为读者着想。初学写论文的人喜欢堆砌词语,尽选漂亮的往上面搬;有的人也爱故作高深,生造一些词语,新术语成串,让人看了云里雾里,这启示有点故弄玄虚。语言要规范,要无明显的语病。句子尽量写得短一点,不用结构复杂得长句;遇到长句,可以切分开来,用两三分句去写,让人读起来又轻松感。

第二篇:论文讲稿写作指南

论文&讲稿写作指南

Part 1论文

1、注意中英文字体(包括数字!),注意上下标;

2、注意“

一、摘要”后是冒号,其他标题后不需任何标点符号;

3、一定要保存成PDF格式再打印,否则设置好的行间距等格式会出问题;

4、摘要部分既要写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又要简明写得到的结论;

5、“上次实验中”这种模棱两可的语言不能出现,要明确写“在XXXX实验中”;

6、注意有效数字,比如测pH哪怕是算平均值也只有1(或2)位数字;

7、注意插入的图表格式美观性,并且统计图、统计表等最上端要写名称;

8、可计算的要进行计算(这是查资料时就应做好的事情),比如分析误差时不能只说“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产生误差”,而要有精确的计算,相对误差是多少;

9、引用参考文献:文中引用的部分要在引用内容右上角以上标形式标明,如【1】,数字与文末列引用文献的排序一致,若引用了多次每次在右上角写同一数字;(此部分有待完善)

10、小组分工部分,不能把“撰写讲稿”“讲解”拆成两部分,要写在同一格里,因为这两项工作并非互不相干,而列在不同格里表示互不相干。若这两项工作由同一人完成且无需设计验证试验时,可有同学轮空或增加一人查找资料。凡在文末分工表格里列出的同学均需列在论文标题下的作者栏中,按贡献大小排序,不需分出第一、第二作者,即不需在名字右上角标“1”“2”;

11、不要写“作者”“所在学院”“完成日期”这几个字;

12、若是多页要装订。

Part 2讲稿

1、讲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阅读者应该只读讲稿就能完全明白在说什么,不需借助PPT。即,在PPT中出现的图表也应出现在讲稿上;

2、讲稿不能完全复制粘贴论文中的内容,要转换成口头语言,即理论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出现在讲稿上;论文与讲稿的顺序不一定要完全一致,讲稿应符合思维逻辑;

3、讲稿的开头要说明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文末要写结论以及致谢;

4、讲稿的题目下只写讲解者姓名;

5、多页要装订。

第三篇:实用写作讲稿(2013班组长)

第六章 实用写作——变枯燥为乐趣

管理者的魅力最根本的源头来自于个人的学识和修养,面对组员、面对领导,在各种场合我们不仅要能出口成章,而且要做到提笔能成文、登台能讲课、即兴能演讲,而这种能力就来源于我们对各种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节 工作总结

一、总结的种类

按内容分:工作总结、安全分析、技术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等。按时间分: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学期总结等。

按范围分:全国性总结(如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

按性质分:专题总结、综合总结。

二、总结的概念和作用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

总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回顾过去,二是评估得失,三是指导将来。或叙述为: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客观的回顾、检查、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然后书写成文,这就是总结。

通过总结,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吸收成功的经验,借鉴失败的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通过在单位内部或外部进行组织交流,可将某些典型理念,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促进全局甚至全路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的写作技巧

总结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①基本工作情况的梳理和回顾;②工作的成绩和经验;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训;④今后的打算。

工作总结的内容一般是这样的:xxxx(x季度)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工作中的不足、一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今后的改进措施、下一(季度)工作的展望、最后是总结的具体日期。

1.基本情况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一般要把总结的对象、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做扼要的交代,简要地说明某一时期所做的各项工作(综合总结)或某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专题总结),并要清楚地反映出工作的开展过程,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

情况的概述和叙述这部分需要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例如,对于重点部分和领导不是很熟悉的专业知识,术语部分要多写笔墨进行描述和解释,对重点部分要做到让人一看就懂;对于次要部分就没有必要大书特书,一带而过即可。

情况的概述和叙述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对于每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的;得到了哪些帮助和支持;开发了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在什么条件下开发的都可以提及。

2.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要求用平实准确的语言叙述工作展开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心得和体会。做到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成绩和缺点对于成绩的描述可以借助表格和图表的形式进行,最好有对比,这样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让人一目了然。

3.存在问题和教训

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求客观公正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的是造成的影响和失误,有的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分析出现失误的环节和主客观原因,仍然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既要与常规工作、中心工作和长远计划相结合,又要与本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应,使计划具有可行性。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2 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四、总结的写作要求 1.明确总结的用途

用于报刊杂志的总结,篇幅不宜过长,重点放在经验、具体做法上,以便起到导向、宣传、教育的作用。如果是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就应围绕全局工作的重心来写,尤其要注意写出特色来。如果是面向本单位全体职工的总结,就应全面、具体,力争详细,把成绩讲透,该表扬的切不可吝啬,该批评的更不可回避,明确领导的指导思想。

2.全面掌握有关材料

在动笔写作之前,应对所做的工作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对涉及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搜集和整理。

3.实事求是

只有客观公正地回顾和评估过去,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4.点面结合

总结并不是有事必写,堆砌材料,而是要求通过分析、比较、研究,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做到点面结合。

5.语言朴实、简洁

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文章力争简短。

五、总结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

1.专题性总结的标题: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如《××客运段×车队十一月份安全总结及分析》

综合性总结的标题:单位名称+时限+文种。如《××车站运转车间××行车班组月度工作总结》

2.公文式标题:这是类似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的公文标题形式。如《关于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总结》。

3.新闻式标题。在标题中概括出总结的内容和特点,侧重于专题性总结(即经验材料)的标题。有两种形式:①单标题;②双标题,正标题点明主题,副标题说明单位、时限、内容、文种,如《把平安捎回家——车站2008年春运工作经验总结》。

(二)正文

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1.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背景或对主题做一些提纲挈领的表述。前言的写法很多,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概述式。概括介绍基本情况,简要地交代工作背景、时间、地点、条件等。②结论式。先明确提出结论,使人了解经验教训的核心所在,然后引出下文。③提示式。对工作的主要内容作提示性、概括性的介绍。

④提问式。开头先提出问题,点明总结的重点,以引起人们的注意。⑤对比式。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有关情况进行对比,显示优劣,说明成绩。2.主体。其内容由基本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和教训、今后的打算几部分构成,其结构安排从纵横两个角度来组织材料,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四段式

这是以“工作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今后的设想和努力方向”或“主旨——做法——效果——体会”为顺序,分成四大部分依次来写。由于这种形式容量大,眉目清楚,头绪分明,适用于大型的、综合性的工作总结。

②阶段式

这是把总结工作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阶段来写。每个部分把这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采用这种结构,全文脉络清晰,便于看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总结时间较长,阶段性又很明显的工作,大都采用这种写法。

③贯通式

它是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或事理发展的层次,抓住主要线索,层层分析说明,总结工作的全过程。它按自然段落安排层次,前后贯通,一气呵成。这种结构适合于内容较单一的专题性总结。

④总分式

它是先写一个前言,开宗明义地说明总的工作情况,指导思想和评价。然后把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分为若干项逐项总结。每个分项里又较为具体地总结各方面的成绩、经验和问题等。分写时可以冠小标题,这种结构纵横交叉,重点突出,常用于全面工作总结。

⑤并列式

它是按内容的逻辑关系,即问题或工作性质,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有相 4 对的独立性,表现为并列着的不同方面,各部分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都同时为中心内容服务。每部分可用小标题或数字标明。写作时,可以以经验体会为序,分条列项,夹叙夹议介绍情况与成绩等;也可以以工作项目列条,着重引出经验教训。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专题性经验总结。

3.结尾

总结的结尾通常用简短篇幅作出结论和说明努力的方向、今后的打算等。但结尾不是总结报告结构的必备部分。

(三)落款

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署名,即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总结单位或个人;时间,在署名下用汉字小写字写清楚年、月、日。

第二节 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是班组长晋升技师时需要上交的材料,写好技术工作总结也是班组长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技术工作总结的内容基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开展工作情况、业绩情况、专业技术特长情况等。

第三节 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是对本单位、本班组或班组长本身以往一个时期安全工作的简要回顾,材料要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选取,总结的观点要从具体工作中归纳。

安全分析的开头部分主要反映概况,它或者交代有关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或者说明写作的指导思想,或者扼要提示主要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有些专门介绍经验的总结还在开头说明动机、目的,以便引起注意。

安全分析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工作及体会。主要工作即成绩,是指工作中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体会或经验是指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方法等。这些内容要求材料翔实,言之有物,条理清楚。在这一部分,要总结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往往相互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次序安排,才不致于造成内容混乱。对于这些内容,可按照它们的逻辑关系安排;或以主次为序,或以轻重为序,或以因果为序;或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这一块内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分析。一是贯彻上级及局有关的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工作安排情况;二是执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情况;三是落实安全例行工作情况;四是人员工作安全情况; 五是主要生产完成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问题是指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缺点和不足也就是反面经验,能发现问题,接受教训,分析才有意义。和成绩经验相比,它的份量不可太多,一般是指存在的有代表性、或共性的问题。写作时,一般放在成绩经验之后,简单说明,也可以单列一项,较具体地阐述,也可以将内容相近的经验和教训合并在一起写,联系起来分析,正反对照,相得益彰,更显得突出鲜明。在总结中,成绩和教训是一分为二的,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二者本身是分不开的,这样安排内容,可以避免内容前后重复、前后使用。

(3)下一步工作打算。这一部分内容是与上述“主要工作、存在问题”相对应的,作为完整的工作总结,既然存在问题,就应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提出解决办法,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此外,也可结合下一步的工作特点、气候特点、工作计划和上级有关精神进行有重点地安排部署,力求工作内容清楚,简单明了。

结尾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下一步的任务,提出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结尾应与开头对应,篇幅可长可短。

第四节 计 划

一、计划的种类

(一)从性质上分类

1.工作计划:为开展工作而制定的计划。

2.学习计划:单位或个人为开展学习而制定的计划。

3.科研计划:单位或个人为进行科学研究而制定的计划,包括项目申报计划、项目研究计划。

4.生产计划:厂矿企业围绕生产而制定的计划。

(二)从时间上分类

1.长期计划:一般五年。如“十一五”计划、“十二五”计划等,均是长期计划,每期五年。

2.中期计划:一般三年左右。

3.短期计划:一般是一年或一年之内,如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三)从内容上分类

1.单项计划:针对整体工作中的某一项或某一方面所做的具体计划,其任务 单

一、内容集中。如《××班组×月人身安全专项整治推进计划》是对“室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互控”制订的对本班组人身安全专项整治的推进计划。

2.综合计划:针对整体工作所做出的总计划。

(四)从范围上分类

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科室小组计划、个人计划。

(五)按效力(权威性)分类

1.指令性计划:是国家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计划,有关单位或部门要严格地贯彻执行。

2.指导性计划:根据政策法令,利用经济杠杆,对下级单位给予指导,作为下级单位或部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的依据。

3.一般性计划: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工作、活动的计划。

二、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国家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特定的任务而事先制定的方案。计划是一个统称,凡是对未来所做的打算安排都可称为计划,如规划、安排、打算、设想、方案、要点、意见等。

规划:适用时间较长(三年以上),范围较广,内容较概括。安排或打算:适用时间较短,内容较具体。设想:内容较粗略。

工作要点、工作方案、工作意见:领导机关向所属单位布置的工作,交待的政策,提供的工作方法。

三、计划的特点 1.预想性

由于计划是事前制定的,即事情还未开始做之前就要明确要做的任务和指标,以及为实现任务和指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所以计划有明显的预想性。

2.针对性

计划总是针对某项活动或某项具体的工作而制定的,有比较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并且由特定的人员去完成。

3.可变性

在计划的完成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这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计划加以修改,以便顺利地开展工作。

四、计划的写作技巧

一项完整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目标和任务 是指在计划的时限内总的工作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也就是“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

2.措施和办法 为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安排哪些部门或人员,如何分工协作等,也就是“怎么做,由谁去做”。

3.步骤和时间 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在程序和时间上的安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一步什么时候完成”。

4.检查和督促 在计划的完成过程中,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对要检查的项目、评比和奖惩等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规定,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一)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计划的具体内容、制定计划的根据(情况分析)、做什么(工作任务和要求)、怎么做(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情况分析、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班组的目标分析可行性,对比本的数据,分析下一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找出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工作任务和要求根据需要与可能,制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是计划的核心,有了目标才有怎么去实现目标的方法。

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是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①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②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找出优势和困难,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③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部门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 8 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

(二)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该清楚的包括:学习项目,学习时间,预计对部门工作产生的效益,以及希望车间给予的协助。

为了班组学习能有序地进行,就必须制订好班组学习计划,然而要想制订好学习计划,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计划要尽量全面

学习计划是指学习的具体安排。要想真正完成好学习计划,在考虑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对班组的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应包括社会工作时间、为集体服务时间、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及娱乐活动时间等。这样,在学习时间内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2)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在订计划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班组知识和能力;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

(3)安排好集体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4)注重效果,不断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之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效果不好,应找到原因,及时调整。

五、计划的写作要求

(一)指导性与务实性相结合

制定的计划不仅对实践要有指导意义,而且要符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具体指标时要量力而行,若指标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积极性;指标过低,不能充分发挥潜力,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明确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计划中的目的、任务、措施、办法、步骤,以及分工的职责、奖惩的规定,都要十分明确,便于执行、检查、督促、奖惩。

在制定计划时,目标要量化,并且主次分明;措施要得当,有针对性,并且要切实可行。另外,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要规定得过死过细,因为在实践中,有些条件有可能要发生变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必要的修改、调整、补充,所以在一些具体做法等方面应留有余地,这样还利于执行人员开拓创新。

(三)领导意图与群众意见相结合

俗话说,要做好工作必须吃透两头,即上头和下头,上头指的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下头指的是具体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也不例外。一个好的计划,既要符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又要顺应民意,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六、计划的基本格式

从形式上看,计划有文字式、表格式、文字表格结合式。文字式:以文字叙述为主,多用于定性的计划,最为常见。

表格式:用表格的形式把各项加以罗列,适用于定期的、任务具体、时间性和程序性较强的计划。

文字表格结合式:既有文字表述,又有表格呈现。文字式计划的写法: 1.标题

(1)只有文种,如“计划”;

(2)时间+文种,如“2011年第二季度计划”;

(3)时间+内容+文种,如“××班组×月人身安全专项整治推进计划”;(4)单位+时间+内容+文种,“××中间站2010职工教育方针目标及培训实施安排”,多用于专题性计划。

如果计划尚处于征求意见、讨论、修改等阶段,上述四种标题,无论用哪一种,应依据实际情况在“计划”二字后加上括号,并在括号内写明“初稿”,或“草案”,或“讨论稿”,或“征求意见稿”,或“修改稿”等。

2.正文

计划的正文,通常由前言、主体、结束语三部分组成。(1)前言

这是计划的开头。是解决“为什么做” 的问题。要写明:①指导思想,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制定此计划,制定此计划的依据是什么;②本单位的基本情况。

写前言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如果计划的跨度时间较长,要把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写得详细些、具体些。如果是时间跨度短的计划、季度计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力争简短,或者省去“基本情况”。②如果是写作申请“上市公司”或“新建项目”的计划,需要上级部门批准,应在“前言”部分充分说明计划的依据和理由。如果是本单位例行工作的计划或季度生产计划,则完全可以省略“前言”。

10(2)主体

主要包括计划的“四要素”,针对不同的计划,这些要素可以有所侧重和取舍,不一定面面俱到。

具体的写法有条文式、小标题式、贯通式。

①条文式。即分条列项的写法,应注意条目的顺序要清晰,数码层次要有区别,可以按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主次轻重排列。

②小标题式。利用小标题概括和提示内容范围或标明层次。

③贯通式。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分段来写,可在每一段开头用一句话来提示一下本段的内容是什么。这种写法常用于短期的、单一的、具体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3)结束语

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写或不写。如果写,可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也可说明计划的制定过程或修改情况,或写明执行时间应注意的事项等。

3.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和制定时间,如果标题中已写明单位名称,落款处只写日期就可以了。有的工作计划还在落款之后,注明报送单位。无论是上报领导请求批准的计划,还是内部使用的计划,一经通过,就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应加盖单位公章。

第四篇:公文写作讲稿

关于综合文稿写作的几个问题

第一部分 如何认识和看待综合文字工作

一、什么是综合文字

综合文字,就是把企业工作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上级的政策措施、基层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加以汇总、提炼和加工而形成的系统的文字材料。

综合文字工作是融综合功夫与文字功夫于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抽象、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从实践经验来看,搞综合文字要先琢磨“事儿”,后琢磨“字儿”。也就是说,相对于文字表达能力来说,综合能力更为重要,它是第一位的。无论搞哪种体裁的综合文稿,只有先掌握大量的“素材”,并把这方方面面的“情况”加以分析、归纳、提炼,然后才谈得上文稿的谋篇布局以及具体的文字表述问题。如果不掌握这些“情况”,即使有再好的文字功夫,搞出来的文稿也只能是空洞的甚至是毫无价值可言的(这就是有些专门秘书专业的大学生 写出来的材料得不到领导认可的一个原因,只会琢磨字,不会琢磨事)。

琢磨“事儿”,就是要了解、掌握和研究好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吃透上情,就是把与文稿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出台的政策、作出的工作部署弄明白、研究透。二是掌握企情,就是把企业面上的情况,包括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已形成的工作基础、特色优势;面临的不利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清楚地掌握起来。三是摸准下情,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或者调度汇总,把基层的情况,包括先进典型、落后典型以及特殊情况等清楚地掌握起来。四是了解外情,就是从横向上,对外单位的经验、做法或者教训等加以了解,以便分析、比较。所谓“综合”,就是在掌握了以上“四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形成思想观点,谋划具体思路,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做好结合文章”。琢磨好了“事儿”,还应在谋篇布局和文字表述上下功夫,也就是要琢磨“字儿”,二者不可偏废。

二、综合文字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综合文字是实施组织领导、沟通各方情况、指导全局工作的重要手段。综合文字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以文辅政”。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说,综合文字是一项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能力,是一项基本功。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工作以至于总结汇报工作,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综合文字。要做到会干、干好,就必须掌握综合文字基本功。从严格意义上讲,那种所谓“会干不会说”的现象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会干”,则意味着思路清晰,工作有方,成效显著。很难想象,一个连目标、方向都不太清楚,对上情、下情、外情都不掌握,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干了些什么都表达不出来的人能把工作干得很出色,让领导很满意。因此说,能搞综合文字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能力,它是一个人思想、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包括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到基层指导工作,都要有这种表达能力,这是机关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 撰写综合文稿的基本程序

撰写一篇综合文稿就像加工一件产品,也需要一定的工艺流程。有些产品之所以显得粗糙,或者只能箅是次品、残次品甚至废品,都与加工过程是否精细密切相关,要想出成品乃至精品、上品,就不能不在工艺流程 上多下功夫。根据多年的经验,完成一篇文稿,大致需要以下五大步骤、15道程序。

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非常必要,切不可拿过稿子来就盲目动笔。

1、明确要求。比如文稿想主要阐述什么观点、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如果领导没有明确要求,也要把握文稿的主要观点。

2、了解背景。就是这篇文稿做什么用。召开某个会议或开展某一活动,是上级部署的,还是根据需要自己开展的?是首次部署还是前面部署过?以前部署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这次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等,都要了解清楚。

3、掌握议程。如果是会议(活动)用稿,要搞清楚会议(活动)共有几项议程,谁主持会,哪些人参加,这些人与会议(活动)有什么关系,会议(活动)地点在哪儿.有几个领导讲话或嘉宾发言,等等,都要明白无误。这些因素对领导讲话稿的内容、篇幅以及语气等都有影响,必须考虑到。

4、文稿定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基础工作,可以给的文稿作一个定位:①是什么体裁,讲话、汇报、发言、主持,还是活动致辞?②对上,对下,还是平行?③对内, 对外?④如果是会议讲话,初次开会还是例会?是部署工作的会还是调度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是总结表彰会?这些都要弄清楚。给文稿定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如果定位不准,将会走很大弯路。

5、查阅资料。根据需要,可从报纸、网络或平时积累的资料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特别是最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必要时,也可参考外地类似会议精神。如果会上出台了文件,起草时一定先学文件,以便在大的方面保持一致,又不至与文件内容重复。

二、撰写阶段。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就进入了对材料的“综合”阶段。主要是通过汇总、分析、提炼,梳理出一个较完整的提纲。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材料是否有高度、有深度、有分量,能否出彩,关键在这个阶段。揣摩、梳理好了,文稿就成功了一半。

6、锤炼观点。也就是为文稿“定好调”,鲜明地表达出文稿的主旨。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切不可模棱两可。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配套、支撑的中观点、小观点。

7、谋篇布局。也就是为文稿“搭好架”,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谋划文稿的结构必须服从主题需要,有利于清晰地表达主题。文稿结构除开头、结尾外,重要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把主体部分摆布好。

主体部分通常有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向组合式, 即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如:集团公司向职代会作“十三五”规划的说明,就包括编制过程、编制原则、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分项目标、支撑措施等几个部分。

②横向组合式,即几个板块之间大致呈并列关系。如领导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如,工作总结、部署安排;经济运行、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党建工作等。

③纵横兼用的复合式,这种很常见。如,分析形势、安排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文稿谋篇布局应尽量避免程式化,关键要合乎逻辑。

8、提炼标题。标题一般分主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是文稿的“眼睛”,是传神之处。一篇文稿的标题往往成为留给读者的主要印象,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提炼标题有几点要求:①与内容高度相符。②充分体现观点。③句式相对整齐。如“坚持不懈地抓好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就不对称了。④语言力求精炼。⑤层次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一多则乱。⑥防止序号交叉。如“一是……二是……”里面套着“一是……二 是……”

三、整改阶段。这是文稿的加工阶段。

9、初改。一般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①都要有整体观——从统篇来考虑。②都要从领导的高度来考虑。③大到观点,小到数据、术语、提法,都要准确无误。

10、反复打磨。“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不反复打磨一定会有疏漏。①初稿形成后,一定与主题和提纲反复对照,修正不足,该补的补,该删的删,该调的调。②要逐句逐字地审核、推敲,努力做到准确、严谨、到位。这个过程一定要反复几遍,每遍都会有收获。有时候说某个材料很见功夫,就是因为经过了用心推敲、精致加工。

11、整体把握。在基本成稿后,还要统篇读一遍,从整体上把握一下。看:①重点是否突出;②文章各部分比例关系是否大致协调;③篇幅是否合适,考虑会议时间或与其他领导讲话衔接。必要时,要对文稿作适当调整。

四、送审阶段。这是付出辛勤劳动后待领导检阅的重要一步,需格外细心。

12、仔细校对。任何一个小的闪失,都会严重影响文稿的成色。要坚决克服忽视校对的倾向,不论个人认 为多么有把握,都不能省略或疏忽这一环。在校对上出问题是“眼高手低”的表现,是一种低级错误。2008年仲秋节,四川省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在仲秋放假通知中出现了“过一个平安祥和的端午节”字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校对文稿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细而又细。①对照修改稿校,决不能只读清样。②从标题到落款,一字不落,一个标点不漏。③校字体,保持同级标题字体一致。④校序号,防止出现“第一、第三、第三、第四”或“一、二、二、四”,或者“一是、其次、第三”,或者只有“一方面”而无“另一方面”,或者二级标题用“一是、二是”,三级标题中也用“一是、二是”等种种情况。

13、提报领导。注意几点:①再对照清样仔细看一遍,检查有无漏页、重页、白纸、非法字符等情况。②装订时仔细检查有无顺序或页码错乱以及纸张倒置、反置等情况。③符合领导要求字号。④多出一份清样备用。

五、完善阶段。完成以上步骤还未到“万事大吉”的时候,应善始善终地做好收尾阶段的工作。

14、再改。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再作微调甚至“动大手术”都是正常的,应认真对待。修改时应充分领会领导意图,确保体现领导要求。

15、交付印刷。注意几点:①按主办单位要求安排 排版。②对照领导签字稿认真校对,必要时实行二人读校,若发现重要错误需作较大改动时,应请示有关领导。③按字号、份数要求出好领导用稿。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撰写综合文稿必须按一定流程来进行,关键在一个“细”字。

2、综合文字工作是一项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必须沉下心来。心浮气躁、粗心大意成不了好文稿,更出不来精品。

3、搞综合文字必须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不必为快而快,只要时间允许,就要按以上程序来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求快,事实上,只要掌握了规律,具备了一定综合文字功夫,自然会又好又快。

第三部分 好的综合文稿的标准要求

评价一篇综合文稿是优是劣有无标准?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总还是有些基本的标准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上的正确性。综合文稿的观点、内容以及具体的文字表述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这方面,一般不会出大的问题,但如果不加注意,有时无意中也可能出现与上级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等有相悖之处。比如,“由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企业改革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这样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是站不住脚的。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基层,应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而不能把发展中的问题归咎于上级政策。除了以上例举的明显有违上级政策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是一些重要讲话、重要文件中的一些明确、固定提法,特别是法律法规和上级报告中的一些述语,引用时不可擅改,不能出半点偏差。比如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能再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法。

保证综合文字工作在政治上不出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天天学,时时学,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保持头脑上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审核文稿时要特别留心,靠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止在政治上出问题、政策上出偏差。

(二)内容上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主 要是对领导讲话稿来说的。一篇讲话稿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有没有分量,是不是“管用”,主要看以上这“三性”。(杜绝假大空,倡导严短实)

所谓针对性,就是讲的内容应当是人们关心、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某项工作进展不快,是思想认识不统一,还是对政策把握有偏差,还是工作方法不当?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要在讲话稿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要做到有针对性,就要搞好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所在,先对症再下药。

所谓指导性,就是指讲话能够站在领导角度和全局高度,做到有思想深度、有工作力度。既然是领导讲话,就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就事论事。给基层工作指明方向。比如,对某项工作是积极稳妥、慎重推进,还是大刀阔斧、全力以赴?要有明确指导意见,而不能模棱两可,让下面无所适从。要做到有指导性,就要把上情和下情都吃透,做好结合文章,让基层根据上级政策要求,结合自己的基础条件,知道究竟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

所谓可操作性,就是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解决问题,提出在实际工作中能行得通的措施,便于 基层操作和运用。要想做到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强,就必须熟悉基层情况,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弄清突破点,提出真正管用的实招。

(三)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结构上的协调性。(控产能、提煤价、降成本、增效益)

逻辑的严密性,就是指文稿各大部分与主题之间、各大部分之间、每一部分的领起文与正文间保持合理的关系,内容上无交叉、重复和矛盾之处。具体说来,①主题要发挥好统帅作用,各大部分对主题形成一种拱卫关系。②各大部分之间应当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交叉、包容,更不能发生冲撞。这就有一个排列的先后顺序问题,遵循的原则,一般是由认识层面到操作层面,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具体到各个层次也应按上述原则来安排先后顺序。③具体到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段落,小标题要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集中地、有层次地阐述领起语提示的内容,表达标题体现的观点。

结构上的协调性,是指文稿各大部分或各部分内部层次之间大体上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力求使整体骨架坚实匀称,防止畸轻畸重。

要达到文稿逻辑严密、结构协调的效果,关键要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在拟制提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逻辑 关系问题,包括哪个大、哪个小,谁与谁是并列关系,谁与谁是包容关系,排列顺序上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在动笔之前就把主要内容摆布好。二是稿子形成后,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好,做到主体框架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网络图,发现不合适、不和谐的地方,及吋作出调整。

(四)格式上的准确和文字上的精确性。格式、文字在一篇文稿中虽属形式上的东西,但它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有好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正如一座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有艺术功能,有好的外在形象。不同体裁的文稿有不同的格式要求,特别是公文,对规范格式要求更高,应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及格式标准正确运用。文字好不好,决定一篇文稿是不是有神韵,能不能给听众或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综合文稿的文字风格要求,应当是平实、庄重、规范。在这一大的前提下,还要达到这样几种效果:一要准确。就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合乎逻辑,遣词造句确切体现要表达的意思和精神。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分寸,经得起推敲。准确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表述要适当留有余地,尽量避免绝对化。二要精炼。就是尽量用较短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表达丰富而深广的内容,能用一句话表述的不用 两句话,力戒堆砌文字。三要通俗。力求用通俗生动的、易于基层和群众理解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但是要注意通俗绝不是大白话,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语言是有约定俗成的,公文就要用程式化的书面语。四要得体。就是综合考虑文稿的定位(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等),用稿者的身份,应用的场合、氛围、受众等不同情况,从角度、语气、感情色彩等方面准确把握,以使文稿达到应有的表达效果。特别要掌握受众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基本素质等,用宜于他们接受的说理方式、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来写。从角度上看,对上级要体现充分尊重,保持平和、稳重的姿态和恭敬谦和的格调,但不是越谦卑越好;对平级要体现友好平等,保持谦逊、诚恳和热情;对下级的工作要求既要严肃,又要体现出关切之情。这一点,公文也好,讲话也好,都要讲究。

(五)与领导风格的适应性。综合文稿特别是讲话稿是领导用的,不同的领导往往有不同的讲话风格。内容上,有的重于讲理论、讲政策,有的善于分析基层的典型经验,有的长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文风上,有的庄重、严谨,有的朴实、生动;甚至在篇幅上,有的领导喜欢透彻分析,“有话则长”,有的喜欢短小精悍,点 到为止。一篇综合文稿只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真正讲领导想讲的话,适应和体现领导风格,才能为领导所接受。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服务,才算得上是优质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平时留意领导的言论,多听、多记,特别对领导在调研或座谈工作中的即席讲话、发言等,更要认真整理,细细揣摩,从中发现领导讲话的规律性特点,把握领导的讲话风格。

(六)观点、结构、语言上的创新性。创新才能出彩。在具备了综合文字基本功、熟悉掌握各类综合文稿的特点和规律后,要力戒拘泥、僵化,力戒“八股文”倾向。可根据主题和内容需要,通过深人思考、辩证分析,努力挖掘新理念,提炼新观点。同时,在结构布局上、语言运用上充分体现灵活性,力求有所创新,从而把文稿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第四部分 常用综合文稿的特点、规律和撰写要求

各类综合文稿在写法上既有共性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又根据文稿的类别以及用途不同,有不同的撰写要求。这里,主要就20种常见综合文稿(不包括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简要提示。

(一)领导讲话稿(10类)

1、工作报告。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其基本要求:①主题要鲜明。如今年集团公司职代会报告的主题是:聚焦转型发展,致力创新突破,为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而不懈奋斗。②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如集团公司工作报告,对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从面上都要照顾到,但重点一定要突出。③结构要完整。一般说来,都要包括:回顾工作、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提出目标、部署任务、配套措施等,但可根据需要对上述几块内容加以整合。④文风要庄重。语言上要规范、严谨,特别是一般不用口语。

2、综合性会议讲话。如季度工作会、财务工作会、领导干部会等,都是为统一思想、把握大势而特意安排召开的。①要根据讲话者身份来确定讲话内容,主要领导讲话应定调子,在全面讲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各位分管领导主要就自己分管的工作讲情况和意见,分析要透彻,要讲实。② 要有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立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专业会、专题会讲话。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讲话稿。如果是例会,内容一般包括:总结成绩、分析 形势、提出目标、部署任务。但可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比如,总结部分不再列小标题,只是在讲话稿开头归纳一段;如果形势有重大变化,可分层次加以分析和阐述等等。但如果是初次部署,①要用相当篇幅来讲认识问题,可从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等几个方面分层加以阐述;②要提出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③要交待具体的工作措施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工作调度会、推进会讲话。这种会主要是在某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进展不顺利或难以按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召开的,目的是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而主题集中、专一。①简要总结,肯定已做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这一点是必要的。②重点分析形势和问题,如上级的要求、外单位对我们形成的压力,我们在主客观方面面临的困难,尤其是主观上存在的问题,等等。③针对存在的问题,澄清模糊或错误认识,统一思想。④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措施要过硬,有新招,有力度,切忌老生常谈。

5、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这类会议的目的在现场启发、推广经验、推动工作。讲话中,①要点评现场特点,概括和归纳其经验所在;②总结面上工作情况,分析问题,指出学习推广经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对 学习推广经验,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6、经济运行分析会讲话。这是我们企业接触最多的一类。主要包括:①要对经济运行的态势及发展趋势作出比较明确的判断。②重在分析,重在数据。要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总量、速度、比重、结构、质量、效益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既要纵比(自己与自己比)又要横比(与外单位比);既要同比,也要环比(同比看增长,环比看趋势);既要比成绩,也要比差距。通过比较,找出各类数据间的关系,对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定量、定性的分析。③既要分析自身,还要分析大的形势,分析大势对自身有利或不利的因素,从而对发展前景作出预期。④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和工作措施。

7、总结表彰会讲话。一般包括颂扬成绩、提出希望、号召学习几个部分。①重点在总结表彰。因此,总结成绩要全面,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精神、品质给予充分褒扬;②提出希望和要求部分不同于工作会部署任务,原则性强一些。③语言上忌枯燥,要有感情色彩,鼓动性要强。如,集团公司两年一度的劳模表彰会。

8、庆祝会、纪念会讲话。主要是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①追溯历史,阐述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②挖掘庆祝、纪念主旨,就某一时代主题或现实课题进行阐述;③号召人们发扬优良传统,做好当前工作。需注意的是,一些大的庆祝纪念节日,国家、省都有一些领导人讲话、纪念文章或社论等,要注意参考,以便准确把握调子,防止盲目拔高。

9、座谈会、研讨会讲话。这类会议,一般是对一些尚拿不准的问题,进行一定范围的座谈讨论或共同研讨,以取得进一步的认识,为领导决策服务。①对座谈、研讨的主要成果进行归纳、概括,肯定成绩;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今后的研讨方向和重点,或围绕几个基本问题发表指导性意见;③不同于工作会讲话,一般不用命令式语言,除研讨话题外,一般不布置具体工作任务。

10、礼仪性讲话。这类讲话十分常见,主要是出于欢迎、答谢、祝愿、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会议、仪式或场合的讲话稿。①重在一个“礼”字,要充分考虑活动主题,弄清对上、对下还是平行关系,准确表达想要表达的礼仪,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②根据活动现场氛围,准确把握措词(包括称谓),准确把握感情色彩;③语言要富于文采;④篇幅宜简短。

(二)汇报稿、发言稿(5类)

1、工作汇报。①把握“对上”关系,注意在文中充分体现上级关心、关怀和领导、指导。②根据需要,主要汇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③汇报下一步工作打算时,要重点汇报上级领导关注的内容,同时在目标的确定上要适当留有余地。④可酌情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

2.典型发言。①重点介绍做法、经验以体现典型性、示范性。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开头部分即概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正文部分着重介绍具体做法,最后谈取得的经验或主要体会。②“做法”部分要写实。把如何统一认识,如何把上级要求创造性地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釆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克服了哪些具体困难等,一一讲清楚;经验或体会部分可虚一些,但也不是纯粹讲空话、套话,可以虚揽实。③总体上宜采用“汇报”的口气,体现谦虚的态度。在介绍经验时,应适当体现领导关怀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结尾时还应简要谈下一步打算,或对未来发展作一下展望。

3、表态发言。一般分为重大工作部署时基层单位的普遍表态发言和少数工作后进单位重点作表态发言两种。无论属哪一种情况,都要:①非常明确地言明态度。②少分析、少阐述,重点谈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③ 如有特殊困难,可适当点到,同时表明将重点关注,集中力量加以克服。④宜采用短句子、短篇幅,做到条理清晰、简洁明快、一气呵成。

4、情况介绍。主要用于平行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间考察、交流情况。①应简要介绍本单位概况和发展的大致情况,使对方有一个总体印象。②重点介绍对方关注或考察的内容、事项,关键要把工作特色介绍出来。③态度要谦虚。如对方来学习交流,可在了解对方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应向对方学习之处,并请对方传经送宝。也可适当点出自身不足之处,请对方提出意见建议。④要注意礼节,酌情表达未来加强交流合作意向,并预祝友谊长久、合作愉快。

5、内部交流发言。①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并紧密结合自身角色定位来确定发言内容。作为分管人员,最好选择一个与分管工作密切相关的话题,提出明确规点,集中加以分析、阐述。②充分考虑参会人的层次,必要时,发言要有一定理论色彩。③文风要朴实,篇幅长短应与会议时间、发言人角色适宜。

(三)其他综合文稿(5类)

1、主持词。会议或活动的主持人处在总指挥的关键角色,搞好主持词对保证会议(活动)的顺利进行,提 高会议(活动)的整体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不要轻视主持词。①根据与会(或参与活动)人员的情况、不同的场合和主持人的身份,选用合适的称谓。一般用泛称,如“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特殊情况下用特称;宴会、晚会等纯礼仪性场合,也可以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这类称谓。②开场白宜开门见山,也可简单介绍一下会议(活动)的背景、目的,但都要紧扣主题,用精炼的语言吸引听众,自然引出下文,不要兜圈子。③在介绍出席人员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上级后下级,先来宾后主人。还要注意具体称谓,不能直呼其名。如果是官方正式会议,一般称“同志”;如果是商务活动,可以称“先生”或“女士”。④在顺次推进各项议程时,正规、庄重的会议一般用“会议进行第一项”、“会议进行第二项”这种介绍方法;而如果是座谈会之类或者是其它活动,则不要千篇一律, 可以用“首先……”、“下面……”、“接下来……”或“下一个议程是……”等比较灵活的介绍方法。同时,在两项议程中间,主持人也可以作一个简短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自然地把两项议程“串”起来。⑤结束语部分,如果是礼仪性、纪念性活动,可以简要总结活动收到的效果,表达祝愿之类,也可直接用“××活动到此结束”这类话自然收住;如果是工作会议,除总结会议主要内容外,还要站在主持人的角度,对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狠抓落实等提些简短要求,但一般不要展开讲。必要时,还要就有关事项作出安排,如合影、就餐、领取资料等。

2、领导署名文章。以领导个人名义通过各种报刊公开发表文章,大致有四种情况:一种是介绍工作情况和做法、经验等的文章,一般在上级报刊发表,主要起宣传作用;一种是就某项工作分析形势、找出问题、提出观点和要求的文章, 一般在本级刊物发表,主要起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的作用;再一种是理论文章,既可在上级刊物、也可在平级刊物发表,主要是参与研讨、争鸣或介绍学习体会等;还有一种是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往事、缅怀人物、颂扬某种精神等,挖掘纪念意义,促进当前工作。起草领导署名文章应注意:①不论哪种情形的文章,都要符合当时形势,紧密联系工作,决不能脱离实际,“为文而文”。②结构、语言等要比讲话更为严谨,尤其要通过准确提炼小标题,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③要充分考虑文章发表后的效果,有些适合在会上讲但不宜公开对外讲的内容,就不要在文章中出现。

3.信息。要注意:①要有时效性。②要善于从众多动态性信息中总结归纳综合性信息,尤其是领导关注的 决策落实情况等反馈性信息。③要善于从领导调研、视察、讲话等活动中捕捉信息,发挥信息在交流情况、指导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4、调研报告。①调研报告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调查”和“研究”出来的。必须选当前领导关注、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带着问题去研究。②调查报告的视野要开阔,要有数字情况的详细分析,必要时还要有与外单位的比较,以更全面地反映历史和现实。③要有贴近领导决策的鲜明观点。④要注意把握调研成果报送领导的时机。

5、新闻稿。除满足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外,应特别注意①新闻标题既要庄重,又要新颖,防止呆板、单调和会议报道中的“千会一面”。②根据活动的特点,除重要程序不能少外,一般不要按会议或活动顺序面面俱到,而应突出主题,把握重点,把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突出出来。③活动中涉及到的领导同志的名字和职务一定要准确,排序一定要正确。另外,地点、单位名称等务必核准,防止出错。

结论:对一篇综合文稿来说,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表述准确是其共性的要求。但不同的文稿有其不同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在接到综合文稿起草或修改任务时,首先要弄清其属于哪一类文稿,然后再根据领导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第五部分 领导讲话稿几个重要内容的写法

一、关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分的写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或者不统一,工作很难开展,更谈不上做好。因此,领导讲话稿常常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阐述思想认识问题。一般说来,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或者重要政策推出,都要出台一个全面、系统的文件,作为基层传达贯彻和执行的依据。而领导讲话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指导和帮助基层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文件精神,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保证。从实践情况看,这部分内容不太容易写好,特别是基层代为起草的稿子,往往这部分内容偏差最大,是审核、修改的重点。代拟稿一般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就事论事,认识上缺乏应有的高度。二是脱离实际,一味拔高,显得假、大、空。三是逻辑混乱,层次不清,让人读后一头雾水。四是缺乏针对性,基层在认识上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讲话稿只从“那方面”来阐述,或者只从 一般意义上阐述,而缺乏对现实、紧迫问题的分析。五是文字表述不当,缺乏准确、精练的归纳。

以个人的经验,该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从“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几个层次依次进行分析和阐述。这种写法一般适用于首次全面部署某项工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听众对该项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1.重要性。主要是从正面谈意义。可按照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如“是×××的客观要求”,或“是×××的题中应有之义”,或“是×××的重要内容”。也可连用几个“有利于×××”等。应当注意的是,不要凡事硬往“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促进社会和谐”等大道理上扯,要更多地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相联系。特别要讲究与时俱进,使意义分析体现时代感或阶段性特点。

2.必要性。主要联系自身实际,如工作中存在某些突出问题,必须重视加以解决等。文字上可以表述为“是×××的必然要求(选择)”。

3.紧迫性。主要通过分析形势,分析面临的竞争态势等,谈做好某项工作在时间上或者完成任务的迫切。文字上可以表述为“是×××的迫切需要”。

4.可行性。主要分析面临的有利条件,如政策环境,自身的物质基础、工作基础、群众基础等。

(二)如果是首次部署某一单项工作,可以用“上级有明确要求”、“外单位有成功经验”、“我们有有利条件”这样的结构来摆布。其中,“上级要求”主要交代上级的最新工作部署或政策规定,以体现某项工作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或某项政策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政策机遇。“外单位经验”主要通过介绍外单位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对本地工作产生启发和借鉴作用。“自身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工作基础、群众基础等。

(三)如某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基层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原因,致使工作进展不理想的,可以用“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XXX工作的紧迫感”这样的写法。“肯定成绩”部分可简要总结前期所做的工作,肯定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也可总结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以增强工作信心。“正视问题”部分可着重分析基层在对该项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或误区,进而指出这种思想认识问题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增强紧迫感”部分可综合分析上级的工作要求,我们面临的形势,着重分析做好该项工作的迫切性,最后对有关方面提出增强紧迫感的要求。

(四)连续用“充分认识XXX”、“统一对XXX的认识” 或“进一步提高对 XXX的认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XXX 上来”这样的结构来布局。这样的写法比较灵活,既可以谈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也可以谈对上级政策部署的理解,也可以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问题、差距,还可以谈下一步的指导思想或工作重点。领导讲话稿从来是不拘一格的。这部分内容重点谈什么、分几个层次来谈,完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领导风格而定,有时或许重点分析形势,有时或许只查摆问题或剖析典型经验,有时或许兼而有之。但对文稿起草者或审核者来说,有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第一,必须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做到认识有高度、思维有深度、视野有宽度。如果没把某个问题认识透,没在头脑里理清楚,起草或审核时就难以驾驭好。

第二,必须对基层情况有真切的了解,对某个问题究竟是不是认识问题,基层思想是不是统一,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等,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分析势必盲目,也难以对症。

第三,必须有较高的分析、判断和归纳、概括能力,只有分析归纳准了,条理才会清晰,文字才会精练,才会避免就事论事。

第四,必须立足于以理服人,通过必要的数字分析 和例证说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达到指导和帮助基层提高思想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的效果。否则,只靠空洞、枯燥的说教是难以服人的。

二、关于存在问题的写法

剖析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方面,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针对性。工作中存在就是存在,不能凭空去想。

(二)普遍性。领导报告是针对全体的,因此,将问题应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个性问题不应放在工作报告中去写。

(三)倾向性。或者说苗头性。有些问题虽然不大或者存在的单位不多、刚刚出现,但处理不好会引起连锁反应或形成一种趋势,这样的问题要写进去。

(四)严重性。或者说影响性。要看问题的严重性,尽管问题存在在少数单位或少数人身上,但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也要写进领导讲话。

总之,不要大而化之,只写“工作不平衡”、“作风不扎实”等空洞的语言,要有具体的描述。

三、关于“强化工作措施”部分的写法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只提出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 工作重点,而没有相应工作措施作保障,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领导讲话稿中一般有一个部分专门讲“强化措施”。从大的方面讲,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制度的、经济的、行政的以及技术的等几个方面,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工作开展。

(二)经济杠杆。即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工作进程。

(三)加大投入。指为加强对某项工作的扶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资。

(四)技术支撑(或科技支撑)。指从技术上为某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五)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措施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三是培训;四是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

(六)舆论导向。形成一定的宣传声势,加强舆论引导等,目的是为工作的健康顺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八)典型引路。这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法,目的在于以点带面,通过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如先易后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

领导讲话稿中的工作措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实 际需要,按照必要、可行和管用的原则来确定,一定要抓住关键环节、工作重点,而不必面面俱到,做到什么措施管用就用什么措施,哪方面的问题突出就相应采取什么措施。比如资金问题是最大瓶颈,就应重点谈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技术瓶颈问题最突出就应重点谈技术措施。总之,要立足实际,灵活运用。

四、关于“加强领导”部分的写法

领导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领导讲话稿中“加强领导”部分的作用,就是要求基层领导同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为某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保证落到实处。“加强领导”部分常见的写法有:

(一)摆上位置。就是要求基层切实重视起来,从领导班子的时间、精力上,从工作摆布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必要时,应从各方面予以倾斜,或者作为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组织保障。指成立专门结构并组建工作班子靠上抓。必要时,增设常设机构或者原有机构升格,或者增加人员、充实力量等,保证该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落实责任。实行责任制或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工作责任夯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或人员。相当于“立

军令状”。

(四)部门配合。要求有关的方面如何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明确相关任务。

(五)建章立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或建立工作机制,以便于工作协调和落实,像联席会议制度、情况定期通报机制等。

(六)政策支持。为保证工作落实而建立奖励政策、补助政策、扶持政策等。

(七)督查考核。督查是促进落实的有效手段,考核对基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这是行政手段中十分常见的两种。但督查和考核都有相应工作制度,不能随意把某项工作纳入督查、考核内容。

(八)兑现奖惩。这是对基层工作情况的直接评价,目前广泛应用。

领导方法就是工作方法,讲话稿中“加强领导”部分讲哪些内容,完全取决于实际工作需要,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不必面面俱到,更不能落于俗套。有时也可以与“强化工作措施”部分结合在一起讲。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讲稿

记叙文写作讲稿

构思篇

第一讲

审题

写作者是对命题人给就的题目或者材料进行审阅和分析,以求领会题意,掌握写作要求,这就讲做审题。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要求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了解题目的写作要求,明确题目的重要含义,然后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最后确定写作的最佳思路。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考场命题的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其中命题有以下几种题型:题眼型、直陈型、时空型、无主型、比喻型、难辨型、填空型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

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如;我最喜欢

要求;1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你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属什么命题。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常见于题眼型命题。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 《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

四、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 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例 那段是《早读》一文的开头一段?(甲)“一摸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我的脸上。我伸了伸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看表,六点了。想起昨天和妹妹订的外语学习计划,就一骨碌翻身起了床。”(乙)“天色晚了,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一边,直留下半边羞红的笑脸,映红了西天上的晚霞。晚霞的红光慢慢的沿着树干移动,越移越高,从树干移到树梢。”

甲段扣住题目的限制选择材料,把所写的事件放在题目要求特定的时间中“一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点明了题目中的“早”的意义。而乙文则是写了太阳落山,晚霞还没逝去的黄昏的景色。2.弄清处所限制

《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者发生在校园。例文

课余生活小记

“咔嚓”,我迅速的按动着快门,拍下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咦,朋友,你怎么老盯着我?哦,你不明白我在干什么,告诉你吧,我正在拍摄90年代学生生活景集,我要把宝贵的课间十分钟里发生的一切都拍下来,俨然,我像是个记者对吧?走,随我走走。保你大开眼界。

(一)操场上

快,瞧,那个穿红毛衣的女同学是全校鼎鼎有名的踢毽子“冠军”。动作多么优美,她的手脚一前一后搭配多么自如,毽子在空中玩杂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他都毫不客气的“回敬“毽子一下,一会儿一个“海底捞月“,一会儿又是一个”跨步触电“》满脸通红,脸上还漾着汗珠,他全然不顾,他的优美姿态吸引了很多同学,围着的一群同学在为她数数、喝彩。她投来一个微笑,快,流下这个瞬间动作。

(二)教室里

“小红,这道题也可这么理解。”哦,是小红和李林正在研究一道化学题,他们每次总是这样,对每一道题总是那么精益求精,解出一道题,她们还会思考是否有比这更简单的方法,然后互相琢磨。有时会有一场舌战,有时是一阵沉默。别打搅她们了,留下他们并肩的背影吧!

(三)校园大树下

“老师,我错了。”“好了,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不过以后好不要太莽撞,以免旧病常犯罗。”“恩,老师我知道了。这肯定是我们李老师,我敢保证。走,看看去。我没说错吧,李老师正在与王东同学谈心,王东同学粗鲁行事,把教室玻璃打破了。我们的老师总是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老师两鬓已出现几缕白发,那是日夜操劳导致的。不,老师应永葆青春,让我拍下她那和善的笑脸。

朋友,还想和我转吗?不啦,已了解了?哦,那再见了,我还是继续进行我的工作,我要把发生的一点一滴拍摄下来,构成我的“校园生活“影集,”拜拜“,瞧,又一个好镜头,我赶紧按动快门,流下了珍贵的一页„„

这种方式符合时空型命题。I还如《雨中》《教室中的笑声》《窗口》

3.弄清数量限制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 《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弄清人称限制

例如 《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 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弄清难辨型命题 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7. 弄清线索型命题的线索 这种题型的题目往往告诉你写作的线索,它限制了取材的范围和揭示内容的重点。《当我唱起_____的时候》《我的第一次》《童年拾趣》第一个题目中“歌”就是贯穿本文的线索。而第二、三个题目线索是什么? 五.审题的方法

1.剥笋式审题法

也就是将题目一层层分解开。如以一句话作为题目,运用剥笋式审题,就要寻找题目中的主干的词语。如〈我为此而自豪〉〈我忘不了他〉〈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等题目,分别抓住“自豪”“忘不了”“经历”,再选用充分的材料,用合适的角度去表现这个词语,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鲜明。

2.探索式审题法

以词作为作文题目,常见于比喻型的命题。以词作为题目,有两种情况:

(一)一眼即可看出文题要叙写的内容,是文章内容概括。如:《同桌》。

(二)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第一种把题目具体叙说就可以,而第二种就要采用探索式审题。所谓探索,就是要在弄清问题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文题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具体方法:1找准比喻点 2善于联想,利用相似点

如红烛 从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可联想到人们的奉献精神。春蚕吐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路〉先弄清它的本义:往来通行的地方。再探究它的延伸义:思想或行动的方向或途径。从引申义出发展开思路:(1)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2)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就一定走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路。(3)要准备走曲折之路。因为人生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定会有曲折,要有思想准备克服困难。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比喻义。题意才会一清二楚。

训练题目:就〈绿叶〉和〈落叶〉分别展开想象 3.附加式审题法

附加式审题法常见于无主型命题。如《微笑》《生日》《启迪》等题目,它没有人物也没有地点。但我们可以为这些题目贴加人物对象使之成为有主命题。——《奶奶的微笑》《生日的那一天》《老师对我的启迪》《妈妈在深夜的灯光下备课》。这种方式可将大题目化为小题目,使我们下笔更容易。4.补题式审题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半命题作文,就是所命的题只给定一部分,其余的部分由同学自己去补足,补足的部分有时就是我们的写作重点。审题时首先要明晰“已知条件”(既命题所命题的半部题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已知”推断“未知”(补充题目所要求的另一半内容。)具体方法:

(1)推敲“已知条件”

补足的内容要与半命题相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补足内容要与符合命题者提供的词语。这就需要仔细推敲半命题部分的词语,然后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要求。如〈记

趣闻〉,首先从“记”字上理解本文该写成记叙文,从闻字上知道所写的是耳闻所得,从趣上明白写的事应是“活泼有趣”。弄清楚这些,再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校园”“街头”“家庭”等。

(2)按“已知”条件进行联想

对于半命题作文,审清了题目中所给的词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后,然后就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联想。根据“已知“条件联想与之相关、相承或相反的事物。如《我的第一次

》,要围绕”第一次“展开联想,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受表扬„„选择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件来写。

训练题目:1《

变了》〈

见闻〉〈

激励着我〉

2〈我有这样一个好

〉〈我终于

3〈让我 的一件事〉〈记一堂

课〉

第二讲

立意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立意有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 题必须正确

作者写文章时应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出的结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记叙文就要通过作者来反映客观生活实际,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如《课余趣事》就是通过对课余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描述,来表现课内外完整的健康的学生生活。二. 立意必须集中

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说的就是主题必须集中。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是说从不同得角度、不同地点看庐山,会有不同形象的感受。一种生活现象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可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如《运动场上》可提炼出: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训练题目:《街上见闻》《这堂课》你可提炼出哪些主题? 三. 主题要深刻

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开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深。深刻,不是表面文章。如第二册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有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得本文平中见奇。为〈〈最美的人〉〉设计主题 四. 主题必须鲜明

鲜明,指的是确立的中心不遮不掩,不似是而非,爱憎分明。这种鲜明与否取决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褒贬态度,比如要写“我敬佩的一位老师”就要直截了当的写出这位老师那些地方值得你敬佩,对你有什么影响,千万别含糊其辞的让人去猜。

五.主题必须新颖

主题新颖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时代气息、独创性。或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是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等。新颖可指角度新鲜,我们可在老话题中通过换角度使主题标新立异。还可在内容上标新立异。如我常写爸爸是我的老师,但有同学写我给爸爸当老师,这就使主题变的新颖。

如何使你的主题标新立异,常见的立意法有:

一. 独辟蹊径法

改变传统的习惯的写作视觉,单独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使文章的内容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新意,这就是独辟蹊径法。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扩展式,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二是反常式,也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训练题目《我发现他的美》

命题: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动人的小镜头,让你难忘,使你感动,是展开这样的小镜头,并揭示其意义。《一次素质测验》 二. 小中见大法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一件看来简单平凡不起眼的小事,实则蕴涵深刻的道理,很有意义。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去给人深刻印象。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看似平淡,如果放在铁定的环境中,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寻常的意义。如何将平凡的小事产生不寻常呢?即平中见奇。(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而要将平凡的事放在生活矛盾中去写,并联想到名人伟人怎样重视平凡小事的,干好平凡小事对个人品德的成长、集体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今年建党80周年,人们纷纷为当作贡献。

训练题目《我帮妈妈做家务》

《一件小事》《微笑》

三. 探幽显微法(深入开掘)挖掘到生活的最深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确立最有思想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主题,这就是探幽显微法

训练题目:1欢笑引起的联想

2春天里的故事

3我家的喜事

主题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突出题眼法

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有些文章的标题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题眼就是中心思想的聚焦点,作文时突出题眼就是抓住了中心的关键。

五.首句标目

首句就是作文的开头,“标”是标明,“目”是题目。首句标目就是平时说的开头点题,入手扣题。这样做不宜跑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劈头第一句便点题,有的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点题,有的是将原句原封不动的重复,有的则是取题目词语的意思,而又另换表达方式。

六. 卒章显志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之为之义也。”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尾点题。往往能够把中心思想表现的显豁,突出能给人流下深刻的印象。方法很多,如题目就是中心思想的,便再扣题;有的在结尾处将中心思想升华一步;有的直截了当的揭示中心思想,有的含蓄的暗示中心思想。

下载论文写作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写作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文写作讲稿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指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是方针、政策、法规、政令和信息、情况的表现者、运载者,是机关实施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发挥着上令下达、......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 一为什么要写文章? 写文章的动机无非三种: 1.有感而发——激情之作 2.兜售自己观点 3.应景交差。 一般来讲,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往往觉得有很多问题可以写,但自己没有的完......

    论文写作格式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作学专学 目者 院 业 号二〇年月日 指导教师湖 南 科 技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

    如何写作论文

    请大家注意论文格式要求: 因电大要论文的电子版备案,请大家务必把最后“合格,打印版的”《论文》电子版发回给我。 注意排页的要求如下: 首页:论文的题目-------- 你的 姓名:-----......

    论文写作格式大全

    论文通常由题目、作者、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构成。1、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眉目。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写作的方法是:·直接在题目中揭......

    论文写作

    论文是建模中最后的一环最关键的一环 (word中数学公式以图片保存,多则易死机,写论文常按ctrl+s) 【1】 对于摘要,全国赛中或许还能看看,但美赛中只要第一轮通过摘要的筛选就可以获......

    关于论文写作

    关于论文写作: 外文文献翻译 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外文文献翻译过......

    论文写作

    摘 要 本论文着重阐述了公司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的整体过程。介绍了采购管理系统的开发的软硬件环境及系统的开发工具关键词:管理系统 数据库 模块化 I Abstract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