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时间:2019-05-13 02: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

第一篇:教育学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1、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2、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2)学科知识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4)课程理论

4、课程理论流派: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 基本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评价:优点:(1)按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编制课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局限性:(1)以知识为中心编制课程,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

(2)编制的课程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来,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1)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2)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3)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及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

基本主张:认为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但不按学生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而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

评价:优点:(1)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2)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局限性:(1)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科学本身的系统性及学生本身的需要(2)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3)夸大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

5、课程目标: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6、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7、课程内容: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理解的三种观点:(1)课程内容即教材(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8、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直线式与螺旋式(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9、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和条件

类型:(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区分)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功能特点区分)

(3)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课程资源(按学科科目分)(4)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

(5)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按存在形态区分)(6)可预设的课程资源、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按形成过程区分)

10、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11、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4)科学文化知识

12、课程组织的要素: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13、课程组织的原则:(1)连续性(2)顺序性(3)整合性

14、课程的设计模式:

(1)目标模式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①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②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③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④课程评价

⑤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2)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15、课程实施: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6、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2)相互调适取向(3)创生取向

17、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改革本身因素(2)学校内部因素(3)学校外部因素

18、成功有效的课程实施的特征:

(1)课程实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但包含教材的改变,也包含组织的革新、角色或行为的变化,实施者对实施的课程也应有理解并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新课程有关的知识(2)单凭行政命令或权威机构的运作,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成功,因为这种动作仅掌握影响课程实施成败的部分因素

(3)课程实施需要周详的计划,对于实施目标、实施策略、调适的设计及实施的评价,都应有妥善安排

(4)课程实施应当更重视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扮演共同决定者的角色(5)课程实施应安排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可能的效果显示出来

(6)影响课程实施成败的因素很多,实施者应周全地加以剖析,努力促使这些因素成为助力而非阻力

19、课程评价: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诊断、决策、促进发展 2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

步骤:(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作比较

(二)CIPP评价模式:步骤:(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

21、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课程结构的变革(2)课程标准的变革

(3)教师角色的变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学习方式的变革(5)课程评价的变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6)课程管理的变革

22、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23、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三项工作:(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教法

三个计划:(1)学年或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2)单元(课题)教学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4)语言艺术

(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板书规范(7)态度从容自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来。包含四方面的含义:

(1)教学原则是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服务的

(2)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起着指导作用

(3)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教学原则确定的基础

(4)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2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

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固有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利用规律,而不能取消、改造和制造规律。教学原则不同,它是由人们制定的,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所以,正确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活动。

2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28、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主要有:

(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2)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4)注重学生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

(5)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6)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

29、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讲读、讲述、讲演、讲评)(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做好读书笔记)(4)演示法(5)参观法(6)实验法(7)练习法(8)实习法(9)讨论法(10)发现法

3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31、教学过程: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

32、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3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

35、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含义: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基本特点:(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2)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的单位(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优越性:(1)它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

(3)它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局限性:(1)它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二)个别化教学

含义:指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的独自学习

特点:(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再照顾到班上学习速度慢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2)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等为依据

(3)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4)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扶着走”向独立过渡

优点:(1)个别化教学可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2)它可调动每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不致失去信心,优生不致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受益(3)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自负学习责任、独立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4)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

缺点:(1)若长期把个别化教学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会削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

(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以致削弱对学习的热情,容易疲劳

(3)个别化教学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有些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可能会拖延学业(4)个别化教学“代价昂贵”,需要比其他教学形式花多得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5)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运用个别化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学习的步调(2)教学目标

(3)学习活动或材料(4)评价学生的手段(5)个别辅导

(三)分组教学

含义: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类型: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36、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2)反馈调节功能(3)区分和鉴别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能

37、教学评价类型:

按评价的标准:(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教学活动中的作用:(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1)他人评价(2)自我评价 按评价范围的不同:(1)单项评价(2)综合评价

38、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和可行性统一原则(3)主体性原则

(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9、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0、常见的教学模式:(1)范例教学模式

步骤的四个阶段:阐明“个”阶段、阐明“类”阶段、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阶段(2)抛锚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41、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一)导入技能:(1)衔接导入法(2)悬念导入法(3)情境导入法(4)激疑导入法(5)演示导入法(6)实验导入法(7)实例导入法(8)典故导入法

(二)提问技能:过程分以下阶段:

(1)拟题阶段(2)引入阶段(3)列题阶段(4)听答启发(5)评价阶段

(三)讲授技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授的科学性(2)讲授的适应性(3)讲授的教育性(4)讲授的启发性(5)讲授情感性

(四)板书技能:

(1)板书的功能:①吸引学生的注意 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③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⑤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

(2)板书的内容:①教学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 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③教学内容的补充说明

(3)板书的主要格式:①提纲式②词语式③表格式④结构式⑤图示式⑥板画式

(4)板书的基本要求:①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②语言科学、准确 ③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④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⑤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 ⑥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五)结课技能:

(1)结课的类型:①认知型结束 ②开放型结束

(2)结课的过程:①简单回忆 ②提示要点 ③巩固应用 ④拓展延伸(3)结课的原则:

①结束时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并使之条理化 ②归纳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提示知识结构和重点

③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等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 ④结束时要提出问题或采取其他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⑤归纳总结要简明扼要,有些内容要拓展延伸,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 ⑥结束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巩固知识又余叶无穷

(六)“三笔字”技能

(1)粉笔字技能(2)钢笔字技能(3)毛笔字技能

42、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43、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2)评价性说课(灵活性、广泛性、实效性)(3)检查性说课

(4)主题性说课(5)示范性说课

44、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①说体系、结构 ②说大纲 ③说目的 ④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程序设计:

①说课型的结构设计 ②说课堂教学设计流程(5)说效果

45、说课的评价:

(1)评说教材(2)评说教学(3)评说教学程序(4)评说效果

46、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47、面对复杂的教学智慧类型,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努力:

(1)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2)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

(3)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8、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

49、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

①题目 ②署名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正文 ⑥参考文献 50、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论题 ②收集资料 ③确立主题 ④安排结构 ⑤修改润色 ⑥投稿发表

51、教育叙事的特点:

(1)事件的真实性(2)事件的典型性(3)情节的完整性(4)具有问题性(5)讲究细节性(6)结构的灵活性(7)具有感悟性(8)教育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52、教育叙事的分类:(按照写作的文本分)

(1)叙议式(2)反思式(3)陈述式(4)比较式(5)点评式(6)质疑式

53、教育叙事的标准:

(1)事件真实

(2)描述的情境有意义,反思的视角独到,引人思考

(3)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提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

(4)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54、教育叙事的写作规范:

(1)正确认识教育叙事的文体(2)注重一事一得(3)注意细节描写

(4)养成善于观察与勤于思考的习惯(5)博览群书,注重学习

55、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矮小活泼。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形式有: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等

56、教育随笔的特点: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57、教育随笔的结构:(1)借事说理(2)夹叙夹议

58、教育随笔的写作要求:(1)要新颖、独创(2)要做教育的有心人(3)小中见大

(4)列举事例要具体生动(5)借助语言文字为文章增色加彩

59、教育案例的特征:

(1)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2)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

(3)注重分析、强调典型

60、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1)叙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2)叙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但案例可研究分析多个事件

(3)叙事强调事件的完整性,而案例可以是在事件中的某个片段,强调局部的完整

(4)叙事中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而案例中没这么多要求

(5)叙事与案例的结构不同 61、写教育案例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去(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究,提高听、评课教研活动的实效

(4)有助于老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62、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

(1)标题(2)引言(3)背景(4)主题(5)案例问题(6)情境与细节(7)问题的解决(8)反思与评价(9)附录 63、教育案例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确定主题(2)关于教育案例

(3)关于案例分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事求是、要有独到的见解)(4)常见的毛病及对策:①主观色彩太浓(要尽可能客观)

②叙述过于详繁(进行概括、提炼,突出中心)

③案例描述过于平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④重事例叙述,缺理性分析(深入分析,透视哲理)

64、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矫正或引起他人思考的文字(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发展的基础)65、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教学实例(简)(2)得失(成败)分析(3)理性思考(重点)66、教学反思的内容:

(1)记成功之举(2)记“败笔”之处(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见解

(5)记再教设计

67、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4)从转换时空处反思(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68、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69、教学工作计划特点:

(1)预见性和可行性(2)指导性和可变性 70、教学工作计划的表现形式:

(1)条文形式(2)表格形式(3)文件形式 71、教学工作计划的格式:

(1)标题(2)正文(3)落款 72、教学工作总结的撰写要点:(1)要实事求是,不是主观臆造

(2)要把握好教学工作总结的中心(3)要善于总结典型的问题和经验

(4)教学工作总结中既要有记叙,又要有议论

第二篇:教育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益阳桃江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牢固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改善、大提高、大稳定、大提升”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的促进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发展,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奠定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基础。

一、加大财政主导投入,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促进办学条件“大改善”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桃江县坚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援助为辅,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比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9898万元,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5.7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25675万元,占全县教育经费支出85.87%,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教师工资不仅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还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援助。2008年,该县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呼吁在外乡友、成功人士关心桃江教育、关爱桃江学子,相继成立了桃江县教师奖励基金和育才、开吉、明鸿等助学基金,两年来共争取捐赠受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整改不合格栏杆3.6万米、改造危房面积3.5万平方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大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桃江县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业务精、师风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公开考录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公开考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到2009年,共考录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桃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2009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小学教师为40.6岁,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3岁、3.5岁。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传道”是身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先正其身,后正其人”。教师素质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桃江县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组织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师德标兵评选,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制定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并纳入了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从2005年开始,全县教师队伍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和有损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行为,全县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举办班主任任前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班,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两年共组织6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县城、中心城镇的名牌中小学与农村薄弱学校携手,通过名师送教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差距。2009年,全县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8次,有24所师资雄厚的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引进的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40多名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转变支教模式,变“县内支教”为“乡内支教”,充分调动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支教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来,全县共有4人获“省优秀教师(校长)”称号、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6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40人获“桃江名师”称号,其中农村教师24人。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队伍“大稳定”

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他们能安心农村工作,倾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子,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桃江县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稳定了农村教师群体。一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农村绩效工资差异性补贴,按照地域远近,合理调剂绩效工资,把全县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分为7档,县城教师与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在收入差距上每月最高可相差300元,最低为40元。二是加大评先评优晋级倾斜力度。对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在评先评优和晋级指标分配上,农村教师每年的名额数量都超过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职称晋级不受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晋级条件均可获得晋升。2009年,有80人次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有353人次农村教师晋级,与城镇教师相比分别超出68人次、269人次。

四、统筹教育整体发展,突出教育发展重点,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统筹教育整体发展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县教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对桃江来说,统筹教育整体发展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桃江的莘莘学子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成长、成才的光明途径。一是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积极实施“双线五步劝学法”、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健全完善保额控流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到92.3%;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以内。普高教育注重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近两年高考全县本

一、本二上线创历史新高,达到3443人,高考成绩在益阳市领先。二是积极壮大职业教育。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就业本领的重要途径。县教育、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着力打造以县职业中专为重点的职教品牌。2009年,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与湖南省女子职业大学成功“联姻”,正式挂牌成立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桃江教学基地”。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桃江教育特色鲜明,空军招飞、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充分发挥桃江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校一特”的特色教育品牌。桃江一中和桃江四中被确定为国家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9年全县共有18名考生被录入空军飞行学院;桃江一中和桃江七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人才;桃江中学生定向体育运动在全国领先,近两年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桃江、定向世界”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定向越野媒体精英赛”,着力打造了桃江定向越野活动品牌。

城乡教育发展三大不均衡 影响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发言的题目是《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张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张平指出,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时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人民网-时政频道)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仍偏多;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代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现象严重。——教育论坛

我国初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的状况也不理想,存在着大量的民办、以工代干、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要忙于农活,“田里土里一把抓”,最后往往荒废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近年来,国家对于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使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重大转换时期,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和补偿的利益群体很多,国家财政不可能对教育给予过多的倾斜力度。因而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投资短缺带来的并发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的短缺,造成了种种配置过程中对各个地区、各个利益群体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了往往需要义务教育的地方而实际中却“不义务”的境地,也是导致贫困地区大量适龄儿童留学务农的动因。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平性,要特别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当然,我们在强调教育投资的公平性的同时,不能以完全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既要注重教育投资的近期利益,又要注重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既要强化教育的社会利益与整体利益,又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操作呢?一方面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倡和引导社会渠道的投资,增大教育投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此外,为了使贫困地区教育摆脱困境,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生均经费标准。当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达到该标准时,国家和省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予以补足。保证公平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在资金分配上力求缩小已有的种种差别,至少不应加剧原已存在的不平等。我们应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大程度上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摘自《现代教育科学》

第三篇:教育学

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

——走进影片《小孩不笨》

看完了影片《小孩不笨》后,百感交集。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很滑稽搞笑的,但更多的是反映了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这一个过程主要有三大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在我就这影片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说到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影片里的一切就是现实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缩影。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便出现了好几个问题,例如:孩子长大了,怎么教?我们真的会教孩子吗?是不是有教不好的孩子?勤劳和努力就不笨吗?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很容易回答,在行动上却很难与说法一致。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教导呢?

影片中的“Tom”说到“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其实它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多么深刻地揭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本点在于: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影片里的话说得好“大人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二、父母只看重成绩,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如影片中的Jeery,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妈妈”就不再允许他去参加班级上的活动;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们做得对,挨骂,做错,更加挨骂,即使做得好也不会没得到半句的赞赏。影片中的Tom是写博客的高手,得了大奖,“妈妈”不但没有赞扬,还骂了Tom。影片里中的Jerry说了“说什么都会被骂,慢慢变成哑巴。”

四、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在影片中,Jerry送给他的爸爸的生日礼物竟然是爸爸在黑夜中的身影,因为看到“爸爸”的时候总是在晚上。有一天,问题都陆续出现了。Jeery偷钱,Tom因为涉及抢劫被勒索而去偷弟弟的钱。其实Jeery偷钱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他的演出。与“Tom和Jeery”物质丰富相对的,生活上贫苦的“成才”也有其不幸,从小就被他父亲打,试问,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成长能不受影响吗?答案很显然了。但实际上,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因为“成才”被学校开除了,他为了求别的学校接收“成才”,连ABC都写不好的成才的父亲写了163封英文信给新加坡大大小小的中学,只是为了求其它学校愿意给成才上学的机会。

再次说到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师们的教育。影片中的学校将学生们分成两类班次,一类是快捷班,剩下的是普通工艺班。显而易见,快捷班的肯定是被看好的,有前途的;而工艺班的是无可救药的了。学校是一个教育基地,其主体就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其实工艺班的不是笨小孩,而是老师们认为他们是笨的,放弃了他们。在家里没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也挨老师骂为“烂苹果”。校长一味地重申“According to the law”,冠冕堂皇地在礼堂公开鞭打学生,在媒体前公然说校长有鞭打学生的权利。被鞭打的学生在皮肉上受到的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受到了摧残。学校是借着“校规”这个幌子对学生采取极端的惩罚手段。影片中教华文的老师大骂学生是“烂苹果”。“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是谁让我们烂的?”学生的回答不得不让作为老师的深思。其实华文老师是爱学生的,他自己出钱给学生买字典,希望学生能把华文学好;华文老师还经常帮学生们补课。可为什么在老师付出爱的实际行动时还是没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呢?是因为老师从来没肯定过学生们,成绩进步了没被表扬,成绩不好就会被骂。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鼓励学生不断向前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老师的教育目的是对的,影片中的华文老师一再强调对学生这个个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是在对待采取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对应学生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中从一个小角度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影片中的“成才”和Tom因为凑不够钱给勒索的两个冒牌警察,想到了去抢老奶奶的项链,当他们拿着抢到的项链奔跑时他们迷途知返了,以为回头把项链还给老奶奶就没事了。岂料引起老奶奶身边的群众的一致质疑“还了就不叫打劫吗?抢了就是抢了,把他们抓起来,交给警察”。我们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群众们能够宽容一点,宽容两个已经知错的孩子,就不会引起慌乱,就不会在慌乱中有一人死去。血的教训是如此深刻,可这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有个性化。”孩子们承受着太多大人施加的压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回到家里还是成绩。在成人看来成绩好才是王道。如此一来,很多的孩子并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只认为学习是对他们的一种束缚,所以会使孩子们产生厌恶学习。作为学生,厌恶学习意味着恶性循环要诞生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父母不喜欢,所以厌学;因为厌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更加看不起,父母变本加厉地指责,所以厌学……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影片的后来,家长们醒悟了,懂得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沟通和关爱。老师也醒悟了,懂得学生需要什么—肯定和鼓励。影片中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很好地说明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去挖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师赐教。

第四篇:教育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

1、普通高校

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中小学校

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

3、出版社、报社

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4、政府单位

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级学校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信息化时代下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和方法问题、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际课程教学理论及流派的系统梳理和介绍等内容的研究。该学科重点培养高层次的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与管理、以及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包含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社会学、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的传统与变革等研究方向。

第五篇: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5.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它是当时建立的一所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机构。

8.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9.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0.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11.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12.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全部改为学堂,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终结。13.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4.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年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5.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16.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18.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为德国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威廉 冯 洪堡,1801年创办时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确定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为办学方针,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1877年将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合并创办东京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

20.高等教师专业化: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1.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和设想。2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2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25.1989年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7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7.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10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28.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9: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所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各有其特殊的任务,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几

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整体作用的有机结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为智育、体育、美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与提供发展的动力,智力是核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体育卫生、审美感受和艺术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体育为其他诸育的实现提供健康的生理条件,美育则起着协调身心发展,把德、智、体诸方面引向和谐的精神境界,按照美的原则来发展人的素质,使人享受人生的乐趣。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自由的发展.31.高等学校课程分类:P128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2.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P13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3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34.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学历)

35.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

36.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37.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P149教学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38.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P161: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9.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方法

40.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相关的器材和场地、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1.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优异

42.诊断性评价: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43.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44.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45.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P188: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46.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整体素质要求: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等。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48.如何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P224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9.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50.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构成51.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52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P25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

53.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54.高校校园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55.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

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

56.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7.精神文化的特性:P273品格特性: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性: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性: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58P277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2)以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3)以传统道德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1)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校园设施的现代化(2)努力营造,提高软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文化组织具有两个层次: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组织机构

59.高等教育国际化: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60.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与构成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

61.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既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62.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307:(1)高等教育的国家化:跨国家、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主体构成多样化、筹措资金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高等教育的终身化(5)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63.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316:(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重构---素质教育观(2)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更新---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下载教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教育学的发......

    教育学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 2.17世纪队班级授课制给予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教师应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

    教育学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

    整理教育学

    2010级2班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要努......

    教育学

    教育学 1、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点: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产生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

    教育学

    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历史性、永恒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2.教育的现代特征 答: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

    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教学机智教师反思 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课程隐性课程 整合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合作学习学习迁移 教育法......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广义: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