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花魂》教学案例
《 梅 花 魂 》 教 学 案 例
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小学 汤展蓬
【教学背景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经过几年的学习理解、分析课文,学生能够运用“听、说、读、写”等方法,体会人物情感,品味人物高尚品格。《梅花魂》这课把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之处有一些难度,但由于学生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很多,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那些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因此,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受的。
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以读带说,读中感悟等方法理解课文。初读课文,谈自己的浅淡的理解,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根据问题再次深入学习课文,通过读、说、看、听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此特别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的13自然段梅花的品格、梅花的秉性加以深入理解,让学生明白外祖父不仅在赞赏梅花,还在喻人,更是想通过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来表达自己那颗爱国之心。【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在其平实的语言中饱蘸作者对深爱梅花实为爱国的外祖父的深深怀念与敬仰。【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片段一)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寒来暑往,四季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季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其实,夏天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秋天有“风霜挺立直”的荷花,而严冬则有“一身傲骨”的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质疑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地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注重沟通学生的心灵,增进相互了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并尽可能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时刻保持愉快的情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
三、精读课文,梳理分析文章
1、含泪赠梅花
“梅花图”是外祖父的挚爱,是他最宝贵的画,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刻他却送给了外孙女? 学生带着这疑问仔细的阅读12 —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便读边批注。(2)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
2、真心赞梅花
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就像文中写道的:“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与秀气!,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1)体会几个“愈”字体现了梅花得怎样的品格?(2)这三个“有„„有„„有 „„”是在说梅花的什么?
学生可以自由谈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对句子理解加以评论,或是以读的方式抒发情感。师:你们见过梅花吗?想看看吗?(出示:傲雪中的梅花)
3、赤诚喻梅花
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吗?不,他是在借花喻人,是在赞美着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气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把自己了解的有着梅花精神的人和他们的事迹在班级中交流。教师再通过图片和感人事迹,让学生在感受上得到升华。让学生从中品味出外祖父也是许许多多中华有气节的人物中的一个,他珍藏墨梅图对梅花的赞美是在表现他的一颗爱国心。不仅如此外祖父也希望自己的外孙女能受到自己的感染,把自己的那颗爱国之心延续到下一代,直到子子孙孙,到此,学生对“梅花图”是外祖父的挚爱,是他最宝贵的画,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刻他却送给了外孙女的理解已经不言而喻了。】
4、呼应课题,深化主题
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梅花象征着什么?(1)学生纵览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或者资料和组内同学讨论。(3)全班自由交流。
5、赋诗,回归课文
教师出示一副梅花图,请同学根据学过古诗或自行编写诗句或用文中语句给梅花图赋诗。【设计意图: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清规戒律,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开发其创新想象的潜能,我认为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各学科中,让各个学科有机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片段二)
师:同学们,外祖父侨居异国他乡,为什么每当读到文中那些诗句时就会潸然落泪呢? 生:因为外祖父非常思念故乡,读到这些诗句,便引起他的同感,所以他会落泪 生:因为外祖父身居异国他乡,这些诗句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句子,所以容易勾起他的内心伤痛,因此他流泪了。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从“冰凉的泪珠”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外祖父心里有一种强烈而又深沉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外公在外面很孤独,很想回去可是回不去,所以他那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变成泪珠滚落下来。
师;很生动啊!可有一件事老师不明白:外公为什么如此珍爱他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呢? 生:那幅图画上有梅花,梅花代表着中国。生:那幅图画有梅花,梅花具有十分珍贵的品格。
师:说得好,那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幅图在外祖父心里还是“图”吗?它已经幻化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恰当地点拨是课堂调控的“妙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而且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课堂生成许多鲜活的东西。】
生:这幅墨梅图已经是祖国的象征了。
生:这幅墨梅图代表着中国人民,它表示的是像梅花一样的中国人民。墨梅图在外公心里已经幻化成了一种珍贵的爱国情意。师:太精彩了,三位同学的发言都很正确。这样的一份“爱国情意”是多么珍贵,多么纯洁,多么不可侵犯啊,所以外公把它珍藏于心,别人“碰也碰不得”。
师:可就是这样一份珍贵的情意化身,为什么在“我”即将回国的时候,外公却把它送给“我”,在外公的心理究竟 怎样的情感秘密呢?
【设计意图:合理转承是教学调控的常见手段,我在这一转承的时候,不仅揭示了外公“珍爱墨梅图”这一事实的情感真谛,而且把“外公不能回国而像小孩一样‘呜呜’大哭”的内容留下,为的是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同时,转承下来的这一设问具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第12、13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同桌间展开讨论。
师:(4分钟后)谁弄明白了这个问题,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生:因为这幅图代表着祖国,外公把它送给莺儿,是希望她好好保存。
生:外公不是很想回国吗,在急得呜呜大哭的情况下就把这幅心爱的墨梅图送给作者,算代表他自己回国去了。
师:„„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也很新颖,是正确的。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设计意图:期待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调控。当学生学习情绪仍旧高涨时,老师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并从语言、神情上保持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这也是很值得推崇的教学强调手段。】
生:我认为外公把这幅图给莺儿是希望她有梅花的秉性。师:那你说说“秉性”是什么意思?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秉性”就是“性格”,梅花的性格就是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有骨气。师:你回答得很正确。请同学们把“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句话轻声读一遍,琢磨一下,你从这句话里还能明白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外公不仅希望莺儿有梅花的秉性,而且希望所有中国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师:理解得太好了!外祖父送墨梅图给自己的外孙女,是希望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一种情感的传承,更是一种民族气节的传承——这就是外祖父送墨梅图给莺儿的内心秘密。
师:既然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莺儿是希望她有梅花的秉性,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祖国,那么当莺儿临行时,他为什么又送了一个手绢给莺儿呢?想想此时的外祖父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再支配呢?
(短暂的沉默后)
生:外公舍不得莺儿走,送手绢作纪念。
生:作纪念送什么不行,为什么非要送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一个同学不由自主地插嘴说)
师:是啊!看来纪念不是外祖父的主要用意。生:我觉得外公还是想表达他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师:嗯,这是你的理解。还有谁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延迟评价是课堂调控的另一种手段,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深入,同时也是给更多的学生留下更多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值得适时运用。
生:我觉得外公有两种思想感情在支配:一是他借手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二是他真的舍不得莺儿她们走,想送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生:我对她的发言作补充,我觉得外公还有一层意思是把自己的爱国情寄托在手绢上,让莺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师:补充得非常好!外公的这种心意作者也是深深领会并做到了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外公的“寄托”是不是对莺儿起到了作用。
师:(转承)好。同学们准确地理解了外祖父心中那份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外祖父在莺儿身上的真挚感情。那么,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外祖父的这些思想感情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方法表达出来的呢?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生:作者是通过叙述事情来表达的。
生:作者是通过写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达的。
师:(小结)同学们能踊跃发言,很好!我们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叙述他所做的事情实现,在叙事时不要忘记写好人物的神情、语言和动作。(板书:叙事抒情,写好神情、语言、动作)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比较深刻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较长,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文章深刻的内在含义,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我的教学设计的主要想法是通过课题这个“题眼”,开门见山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并且没有按照文章的编排顺序流水式的进行讲解,而是大胆地进行重组,以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设计始终贯穿于一条思维情感的发展线,努力创设空间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到文章内容中去积极地思维,深入地体会。
从学生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无疑,能让课堂如此灵动来源于学生思维的开放。
第二篇:《梅花魂》教学案例及反思
《梅花魂》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四、布置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高尚)的灵魂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自始至终尊重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从学校“异步教学,差异发展”的课题课改理念出发,注重差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整合,还能促使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第三篇:《梅花魂》教学案例
《梅花魂》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分析:
对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经过几年的学习理解、分析课文,在阅读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方法的运用,能够体会人物情感,品味人物高尚品格。《梅花魂》一课它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课把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之处有一些难度,但现在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那些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因此,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教学主题:
《梅花魂》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从而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细节: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三、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它自古以来以它高洁、傲霜的品格历经岁月的风霜而愈加引人向往,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想一想文章围绕梅花写了那几件事?
2、读这五件事,想一想哪几件事你能读懂?在哪件事上有疑问要和大家一起交流? 生:从第一件事那几句思乡的诗句,谈外祖父黯然落泪的原因。生:我能通过读体会外祖父当时的心情。
生:从第三件事体会到外祖父想回国,又一次痛哭。„„
3、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含泪赠梅花
“梅花图”是外祖父的挚爱,是他最宝贵的画,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刻他却送给了外孙女? 学生带着这疑问仔细的阅读12—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便读边批注。(2)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
2、真心赞梅花
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就像文中写道的: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与秀气!,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1)体会几个“愈”字体现了梅花得怎样的品格?(2)这三个“有„„有„„有„„”是在说梅花的什么?
学生可以自由谈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对句子理解加以评论,或是以读的方式抒发情感。
3、赤诚喻梅花
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吗?不,他是在借花喻人,是在赞美着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4、呼应课题,深化主题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2)、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针对这一问题,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亲的情感。
5、小结:
梅花,傲霜斗雪,顶天立地,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是中华民族的化生,是英雄的化生,独在异乡异国的外祖父就凭这朵朵寒梅寄托满腹思乡之情。今天学了课文后,是什么震撼了我们?是一颗爱国心,是梅花的精神,愿大家也做梅花一样有一身傲骨的人。
板书: 梅花魂(民族魂)黯然分外失声 泪下爱惜痛哭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爱国心 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一篇独立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注重了《新课标》的运用,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本课来说,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是关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感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教后评析: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几个环节还存在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所讲的五件事情还应该给以总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更充分。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尽可能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时刻保持愉快的情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这一方面还做得不够。对于阅读教学的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第四篇:《梅花魂》教学评析
6.《梅花魂》教学评析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对于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外祖父,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之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
孟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落实了本课目标。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
在第一课时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大意,本课上的是第二课时。上课伊始,由冷艳的梅花图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引入本课主题并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重点感悟作了铺垫。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谈感受,渗透学习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像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2、品析词句,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深入到语言文字中进行独立思考。有老师的引导、点拨、深化,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提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不同,所感受到的角度也不同。如感悟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时,有的学生抓住了外祖父的训斥的话,有的抓住了对古玩和墨梅的不同态度,有的则抓住了外祖父的动作“轻轻刮”慢慢抹”,等等。整个课堂给我们的感觉是激情荡漾,生机勃勃。所以,我们要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深入挖掘多下功夫,上出语文的味道。
3、调动多种感官,深层感悟。
在体会梅花精神时,运用视觉引导,想象比较,谈体会,激情朗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理解感悟梅花的精神。观看在雪中傲然开放的朵朵冷艳的梅花,想象此时百花已经凋零,对梅花的喜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配上激情的声声朗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原因之一。
4、预设铺垫,设计有梯度。
对于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说出有气节的人物时有点难度,根据本班学情,先解释气节的含义,再列举这样的人物。难度降低了,和学生以前的认知有了链接,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自然而然的说出了王二小、雨来、江姐等人物。在介绍事迹时,让学生生生互动,互相补充,又让他们介绍获取知识的途径。这样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有了合作意识,又适时点拨拓宽孩子视野,多渠道获取知识。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能力需要提高。
1、教师的评价语有待提高。教师虽然也及时评价了学生的表现,但是针对性较差。例如:当学生读外祖父的训斥时感情不到位时可以引导他,“外祖父心爱的墨梅图被弄脏了心情如何?”换位思考,如果是你心爱的东西被人破坏了,你心情如何?当学生读的生动时,可以告诉他,“你真会读书,你已经走进老人的心里了!”来鼓励学生。
2、运用小组合作,弥补欠缺。当学生举例说有气节的中国人的事例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不充分,课外阅读知识匮乏,说出了人物名字,但对人物事迹不了解时,学生说不出来,虽采取补救措施,让知道的学生补充,但学生知之甚少,这个环节欠生动。可能学生没有放开,有知道的但不敢回答,此时可以设计小组内交流的方法,既给了每个同学展现自我机会的平台,又做到了知识的互补。
三、建议
课堂上的某些环节能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及对上节课所学效果的反馈。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眼光不止要放在课堂上,更应着眼于课前的预习,只有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会水到渠成,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梅花魂
梅花寄情丝 读中悟真情
——《梅花魂》说课
有一种花是孤独的,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独开独放;有一种花是平凡的没有茉莉的芳香,没有玫瑰的妖娆,可是她是高贵的,经风雪而不凋,耐严寒而不谢,她就是冰清玉洁的梅花,被喻为中国气节的梅花。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梅花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2篇文章。本单元以思乡为主题,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谓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首先编排的是《古诗词三首》,三首思乡的诗词,为《梅花魂》一文中交流“外祖父读到哪里思乡的诗句会落泪”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课文一共写了五件小事:外祖父读诗落泪,真爱梅图,不能回国而落泪,赠送梅图,送梅花绢等。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文章应该不难,但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会,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因而在课前重视预习,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稀罕”等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情怀。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的描写中,体会其中寄托着的外祖父爱祖国的情怀。
四、教法学法
教法: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提出问题,启发点拨,讨论交流 学法:自主探究,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五、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的真情流淌。整篇课文的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首先出示梅花图,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梅花时,设xx三读课题,读出梅花的形象、品格、骨气。接着质疑:回顾课文围绕梅花写了那几件事,感知文本的主线。再结合学生说的具体事件,整合出课文是从老华侨爱梅颂梅、眷恋祖国两个内容来叙述的,并找出其段落。这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做铺垫。
2、品梅花秉性,悟爱国深情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以“梅花”为题,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品梅花,为悟情铺路。课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写梅花的名句,对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炼梅花的特质。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勾画文中描写梅花的诗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紧扣关键词,从“冷艳、幽芳、4个愈3个最”中更深层次的体会梅花的魂,即是梅花的精神,也是坚强耐磨的气节。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
第二步:品事、悟情
教学中,我将引领学生体会五件事中,主人公老华侨的不同情感变化。将其归纳为“落泪、生气、郑重其事”三种情绪表现,同时把品“落泪”作为重点。读全文,我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落泪?
第一次是吟诗落泪,扣诗句,悟诗情,品人思。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第二次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这部分分角色读,体会外祖父思恋祖国,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第三次是离别赠绢外祖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写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最后抓住契机,响起《中国心》的音乐,外祖父想对莺儿说什么,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说什么?让学生触摸老人的心声。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让学生透过任务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恒古不变的爱国情。学生的感悟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对文中其余两种情绪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勾画重点词句去独立领悟。学生能从“训斥、玷污、大发雷霆”等举措和用词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气,对比先前的慈爱,不难领会出对“梅图”的珍爱,后来,老人郑重地将心爱的珍藏赠与我时,再读老人对花的赞赏,那么自然清晰的理解了花与老人间的情在何处了。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名族气节
文本的精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让学生主动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我本堂教学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道理好懂,品质难求,所以这一步的“品”一定要学生自主的“品”,主动的“品”,老师只能无痕的“引”。
所以,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让学生结合品花品情的过程去寻找为什么梅花能成为国的象征?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再次读外祖父赠梅的那番话,会和文中的“我”一起寻找具有和梅花一样特质的中国人,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含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样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浓缩到文题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文本为起点,又以文中拓展,学生每一次寻找有梅花魂的中国人的过程中,在每一次被这些人物的感动中,把梅人的秉性也渐渐植根在自己的心里。
3、题文结合,写法呈现
从题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样的民族气节,学生对于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已经是心中有数,教师再次将二者结合,通读全文,让学生寻找文本的写作特点,引出“首尾呼应”,再次深化“主题”,明确花魂贯穿全文,承载着老华侨深切的爱国情,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4、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们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不断激励着我们。
六、板书设计
黯然泪下 分外珍惜
梅花魂 失声痛哭
中国心
临别送图 含泪送绢 在板书设计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于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论是花还是老人,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我们学生要去体检和追寻的。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带给我很多的感动,整个设计我有两点收获:
1、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交流孩子收集的诗词时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深厚的文化底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一定的深度。
2、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深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情真真、意切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