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3 02: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模式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亲历过程: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2、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3、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4、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1、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2、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3、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4、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5、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1、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2、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3、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1、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2、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3、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2、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

3、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学习方法要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行动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技巧及模式。

3.通过教师各种有效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素养。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2)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3)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4)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的总结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程度,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备课、根据要求、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个案跟踪法。在研究的启动阶段,确定特定的特长生和后进生作为个案对象,制定跟踪培养方法。在自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多关注,记录课堂上师生有效性过程和状况,培养他们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确立志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1月)1.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14年12月——2017年2月)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结题报告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5、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4、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讲座稿)

材料来自吴卫东博士的讲座记录,引用请说明。

吴卫东老师结合大量的具体案例,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专题讲座中,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有效教学的意义

吴教授指出,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而我们又很难以某一行为判断出来是不是有效教学。她认为,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并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2、为什么探讨有效教学?(1)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负面影响有:禁锢思维、压抑个性、摧毁自信(2)我们的标准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我们的理解:有效教学,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

教学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每一段过程都是师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对话,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可以去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你想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学生的起点是什么? 距离在哪里?

3、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1)基于学生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自:生活经验,直觉体验和学习积累。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用课前谈话或凭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A、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吴教授的回答是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B、如何处理生成性的学习材料?

生成性的学习材料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尴尬、精彩。

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思维落差造成的。(a、层次不同:教师的狭隘与学生的创意;b、角度不同:数学思考和人文思考。)C、如何利用错误资源?

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指经过认真思考)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展示经历,引导争辩、讨论,转化成有利的学习材料。即发动群众斗群众。(3)采用针对性的学习方式;(4)运用发展性的即时评价;

A评价可以分为:错误的评价、无效评价(重复学生的回答)、低效评价(简单肯定与否定、指令性的集体评价)、发展性评价。B、发展性即时评价具有:激励功能,概括功能,导向功能。C、发展性评价的内容指向:类化思维成果,揭示思维过程,欣赏学习品质。

D、发展性评价的表达形式:口头语、体态语。(吴教授指出有待于研究)

体态语又有象征性的体态语和说明性的体态语。(5)达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理想落实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这时人们想到的是“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人们认识到无论是“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人类发展到今天,个别化教学向今天的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突出的矛盾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到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1. 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笔者日前在上海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三英语课。整节课学生都整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除了时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外一直都保持鸦雀无声。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安静?学生为什么那么服服帖帖?每一个要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师唯一想要的就是让学生背下答案和一字不落地听写在黑板上。难怪她自己下了课也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其实还是在搞应试教育。”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教师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士也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老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20世纪初,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问,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说什么“这是我的课堂,你要是不想听就给我滚出去”、“你看你的作业像什么样,闭着眼睛做”、“重做”之类的话。更可气的是,有的老师竞打着“今天打你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就明白了”的幌子,漠视甚至戕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殊不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奉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第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2,核心思想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3,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

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在处理学生的困惑和错误时,遵循“最小代价”、“最少干预”、“最多受益”的三最原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所谓“最小代价”是指老师在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时,力求花最少的时间并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因个别学生迟到而株连全班学生不能按时下课显然不是经济的处理方式。

所谓“最小干预”是指老师以尽可能少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提升其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疱地直接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学生。所谓“最多受益”是指老师在处理个别学生的错误时,尽可能使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充当旁观的看客。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什么?

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第一,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目标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四、“有效性”现实困扰 三维目标的割裂化

教学内容的泛化

教学活动的外化 教学效率的低下化

教学方式形式化

数学本质的淡化

1、课堂现象

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有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有的课堂,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有的课堂,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有的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

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 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五、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什么?

课堂质量、课堂效率

——质量和效率筑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具有有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教的有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 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实效性课堂呼唤有效型教师

——我心目中的有效型数学教师

深刻领悟教材:为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给予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学科历史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素材,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育;

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

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 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 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2、学的有效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

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3、课堂效率

教师能否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成本意识”?必须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获取暂时利益。

六、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思考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对策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

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对策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思考

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对策

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张奠宙)

思考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对策

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 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 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①为什么要关注预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②为什么要关注生成?

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以真诚宽容地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这样课堂生成才有“着陆”的基础。

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③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

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思考

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 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对策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6、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结束语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精彩画卷的创造者。创造的起始阶段就像我们的学习,也许来自于临摹的。临摹是可以的,但是画笔在不同的模仿者手中,即使临摹的是同一幅画卷也会带着各自的神韵。所以简单地临摹是初期,重要的是在领悟之后,赋予自己的思考后的再创造。

因此,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赋予新的内涵。即使是临摹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也要重在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领悟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在实践中赋予教师再创造的个性色彩。不久的将来,你的经验和思想也将成为别人临摹的样张。下面就以孙晓天专家的话结束我们的交流:

一堂有效的好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期待我们共同的提升。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何小萍)(1)学习方式要有效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每节课都得让学生使用这些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进行恰当的选择。如在解决立体图形在分与合的过程中,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们没有选择让学生被动听讲,而是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豆腐、蛋糕等,在课堂上亲自通过动手切、动眼观、动脑想等,在直观的过程中去理解、感悟。从而得出,立体图形在分与合的过程中体积不变,但表面积要发生变化。形象、生动、直观的操作,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实效不言而喻。(2)教学方式要有效 ①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数学课堂中常常出现:设计的教学内容完不成,练习量不够等现象,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时应自觉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时间进行预设,在不同的课堂按不同实际进行调控,从而尽量减少压堂和知识“贷帐”现象,提高课堂效率。

②机智把握课堂预设与生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③充分关注差异。

如果课堂教学中以一个标准或大部分时间以一个标准去实施教学任务,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因此,关注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才能充分提高课堂的实效。(3)设计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

所谓灵活的作业练习是指能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练习,所谓多样的练习是指设计游戏、儿歌、探险、寻宝、解难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选择、连线、找朋友、补缺题„„习题形式的多样性。那么怎样才能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呢?

1、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

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2、设计有层次和整体性相结合的练习。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制的,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3、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练习。我们都知道: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有效课堂应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有效性,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学生学得会,二是学生的能力得到确实的提高。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情境

有效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

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三)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

二、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情境对于整个课堂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以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

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此才能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中,实施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一)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组织。有没有生动活泼的情景,有没有耐人寻味的材料,能不能诞生新颖别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东西,无动于衷,激不起心中的波澜,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弹劾体现有效性探究活动在当下数学课堂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是活动的开展是个人独立钻研,还是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切都仰仗教师的调度安排。不同的课堂,课堂中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都应该坚持。另外,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最后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欣赏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被吸收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更多的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1、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四、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精心练习实际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至智力的开发,数学思维培养与发展都必须通过—定数量与质量的练习来完成。实践证明,小学数学的大部分能力都是在解题的实践中形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练促思,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重每节课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并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做到精心编排,巧妙练习。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如:在学习了加减法计算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创设一个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货架上摆着:玩具车7元,布娃娃娃10元,帽子20元,足球50元,手表42元,键子2元。

(1)请小朋友每人买两样,算算多少钱?

(2)老师手中有52元钱,猜猜老师想买哪两样东西?(3)现在老师只有50元钱,哪两样不能放在一起买?

选择这样生动有趣的材料作为练习,问题也开放,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喜欢的问题算,学生能从多种信息中获取有效果显著信息来解答,从而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收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积极因素,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才能提高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3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而我们又很难以某一行为判断出来是不是有效教学。她认为,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并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1)基于学生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自:生活经验,直觉体验和学习积累。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用课前谈话或凭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A、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B、如何处理生成性的学习材料?

生成性的学习材料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尴尬、精彩。

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思维落差造成的。(a、层次不同:教师的狭隘与学生的创意;b、角度不同:数学思考和人文思考。)C、如何利用错误资源? 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指经过认真思考)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展示经历,引导争辩、讨论,转化成有利的学习材料。即发动群众斗群众。

(3)采用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什么?

具有有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教的有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可以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深刻领悟教材:为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给予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学科历史文化,提升数学素养。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素材,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育;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 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 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 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2、学的有效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 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3、课堂效率

教师能否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成本意识”?必须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获取暂时利益。

五、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思考: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对策: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

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对策: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思考: 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对策: 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思考: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对策: 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 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 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①为什么要关注预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②为什么要关注生成?

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以真诚宽容地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这样课堂生成才有“着陆”的基础。

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③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 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思考

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 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对策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6、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精彩画卷的创造者。创造的起始阶段就像我们的学习,也许来自于临摹的。临摹是可以的,但是画笔在不同的模仿者手中,即使临摹的是同一幅画卷也会带着各自的神韵。所以简单地临摹是初期,重要的是在领悟之后,赋予自己的思考后的再创造。

因此,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赋予新的内涵。即使是临摹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也要重在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领悟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在实践中赋予教师再创造的个性色彩。不久的将来,你的经验和思想也将成为别人临摹的样张。下面就以孙晓天专家的话结束我们的交流:

一堂有效的好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第五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4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1)基于学生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自:生活经验,直觉体验和学习积累。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用课前谈话或凭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A、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

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B、如何处理生成性的学习材料?

生成性的学习材料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尴尬、精彩。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思维落差造成的。(a、层次不同:教师的狭隘与学生的创意;b、角度不同:数学思考和人文思考。)C、如何利用错误资源?

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指经过认真思考)却大凡是一种经历。

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展示经历,引导争辩、讨论,转化成有利的学习材料。即发动群众斗群众。

(3)采用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什么?

具有有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教的有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2、学的有效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3、课堂效率

教师能否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成本意识”?必须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获取暂时利益。

五、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思考: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对策: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 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对策: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思考:

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对策:

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思考: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

数学概念是否内化?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对策:

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 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 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①为什么要关注预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②为什么要关注生成?

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③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思考:

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对策: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6、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精彩画卷的创造者。创造的起始阶段就像我们的学习,也许来自于临摹的。临摹是可以的,但是画笔在不同的模仿者手中,即使临摹的是同一幅画卷也会带着各自的神韵。所以简单地临摹是初期,重要的是在领悟之后,赋予自己的思考后的再创造。

因此,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赋予新的内涵。即使是临摹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也要重在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领悟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在实践中赋予教师再创造的个性色彩。不久的将来,你的经验和思想也将成为别人临摹的样张。下面就以孙晓天专家的话结束我们的交流:“一堂有效的好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下载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吕江平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精选5篇)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多方面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对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使学生在数学......

    如果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如果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圪垱店小学安发利 【摘要】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