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2 22: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人、事、物、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故事、游戏、活动,创设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多彩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精心设计了以下活动。

1.动态演示,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上课伊始,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是任意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着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也可以拼成长方形。这是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所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得到的。这是把三角形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应。

2.动手操作,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提出问题: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呢?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梯形纸片进行实验。学生的操作归结为四种:①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④用两个任意的梯形拼不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展示后,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寻求突破点。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梯形上底、下底、高有何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展示、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学会了新知识,达成了预期目标。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多样化练习

设计多样化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和保证。

在 “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制作了这样的一个练习课件:把班上的座位表出示在屏幕上,学生按问题说出座号,被说出座号的学生就站立起来。①座号是最小质数的;②座号是最小合数的;③座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④座号是质数的;⑤座号是合数的;⑥座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⑦站立两次的;⑧只站立一次的。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第一课时时,我设计了“搭火车”的练习题:每组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每个同学说出和这个分数相等的一个分数,说对的就能搭上火车,说不对的就下一站搭车。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责编 金 铃)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13年春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赛什斯镇克岔小学 彭振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有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非常的幸运,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做的各位教师值得深思的教学话题。今天聆听几位教师的献课,显示各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勾画出赛什斯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一道道亮丽的教学风景线,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教学流程上都有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可谓教学有法无定法,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在教学中一些需要共同谈讨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结合辅导站举行的小学数学同科异构的活动,就小学数学有效地教学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教。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 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习要优化。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要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

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

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

到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广泛实行,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并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的安排和设计。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由于所教授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殊——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我们必须安排、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自身的实际教学中,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我们低、中年级所用的数学书是冀教版的实验课本,而冀教版的实验课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一个教学内容分层次、分年级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本节课所需要把握的“度”。比如《新课程标准》指出了空间观念在分析和抽象层次上的表现,如“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所以每个年级安排的“观察物体”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的话,就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超出教学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钻研好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又如: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二年级只需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 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而三年级却与“统计”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所以在教学二年级的教师特别要注意在教学延伸方面的安排,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延伸到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去。

除了要把握教材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度”,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内容(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体验方面的内容。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接着,就可以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情感。第三,要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关数学背景知识或有趣的数学思维性题目(即课外补充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认识6-9”时,我首先就让学生来说说他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若听到学生说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让他们说说在幼儿园中过“六一儿童节”的情景,这时学生的情绪很兴奋,接着再引入教学的例题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也是在快乐中产生的。除了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们还需要活用活动和游戏来巩固新授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活动,如:观察、测量、演示、“传口令”、“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赛”、“找朋友”等游戏。学生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一年级上册《得数是10的加法》内容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男女生两个小组,进行青蛙跳比赛。要求每个小组都来进行加法计算,而且做的题目也是相同的。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最先使青蛙跳到对岸。一声令下,每个小组都开始积极的思考,不甘示弱。学习的兴趣被激起,课堂学习效率非常的高。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善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化静为动、互相竞赛,相信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达到百分之百了。

三、重视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从有效的调查中表明,只有当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时,他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愿意听你的教学。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能轻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1.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2.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 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总结

东营完全小学

夸卓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总结

东营完全小学夸卓本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现将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经常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等,这些为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成效

(一)教学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三、反思总结,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问题:

1.无效的情境

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

2.自主探索的“度”难以把握

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仍需进一步探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显得匆忙、零乱,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规律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兴趣的提高等难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

2.把课题作小、做实,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卢峰镇屈原学校 刘建梅

摘要: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

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3.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措施

1.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活动。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计算类的题目,教师就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当然还要针对一些学生的弱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弥补弱项。

3.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到航天科技,小到买菜做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例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于是在上课之前就收集了很多带有百分数的实物资料,通过这种实物对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的内容,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还应该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在讲到“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手工劳动:找一些圆形的实物,根据这些实物来学习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点;把自己画出来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圆的特性,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一些圆心、直径、半径等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软件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如果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就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

总之,小学数学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教好这门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卢峰镇桔花园小学 刘桃香

多数农村小学现代化设施比较落后,而远程教育为农村小学插上现代化教学的翅膀。远程教育中的数学资源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以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通过其形象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并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数学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在引入新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小乌龟比年龄”的“flash”动画,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老师讲小乌龟比年龄的故事,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比年龄”的活动,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可见,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着这个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察后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听“大角”和“小角”的对话,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道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例如:北师大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奥运会”(统计图选择)这一课,利用远程资源制作三幅统计图:第25——29届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图(扇形),第25——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变化情况统计图(折线)。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学优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很容易理解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而且学差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点拨下也容易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图象有变换——旋转”一课,风车是怎么旋转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发现旋转的特征,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直观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很清楚地观察到风车旋转的过程及在方格纸上画出的按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使学优生在观察、思考后轻松掌握并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学差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很快掌握了知识。

四、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数学教师通过观看光盘和网上资源,如课改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与点评、数学教学优质课等,使我们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新课改信息,获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更新观念。

2、利用《示范课》,提高教学水平。要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充分利用好农远教育的示范课。利用示范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教师目睹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由于地区差异、教材版本各异、学生情况差异等诸多因素,很多资源是不可以直接利用的,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因此,要以远程教育接收到的资源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能适合我们本地区教育教学的资源,可以利用收集下来的素材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切实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桐木溪学校 黄伟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

【关键词】思维;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3.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实践

卢峰镇桔花园小学 肖志妮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接触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他们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描述这些事物在形状上的特征,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对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激励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帮助他们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便成为每个数学教师施教的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基本落实在计算图形面积或体积上。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让学生掌握“S=ah÷2”这一公式,不论是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设计,均会安排大量的各种纯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便把几何教学当作了计算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的形成和培养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空间与图形”教学几点粗浅的认识与探索。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并制作一段“篱笆”。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小棒、吸管、绳子等材料,仿照生活中的篱笆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帮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既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又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上课时,学生们分别拿出自己设计、制作的“篱笆“,有三角形架构的,有四边形架构的,我选出其中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篱笆”进行拉动实验,学生轻易地发现:三角形架构的“篱笆”拉动时不会变形,而四边形架构的“篱笆”拉动时很容易变形。整个环节,学生感到很轻松,原本感觉难以讲授的知识,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并掌握,并且还向老师指出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提出了许多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问题。有了这些亲身的、生活的体验,学生思路打开了,上课时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要解决空间与图形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问题”进行教学,“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探索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索的起点,更是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在出示情境图后,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有三条路)(2)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中间)(3)设问: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学生处于无法解释原因而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4)揭示: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探索上面的问题„„这种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情绪,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的原因,而主动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的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重视实践活动,实践得出真知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图形,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例如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一开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几何形体,很快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它们的表面;接着,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如红领巾、三角尺、晾衣架、道路交通警示牌等,创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的学习活动,在充分感知这些物体表面的基础上,引导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从而顺利的实现将非形式化的数学体验“数学化”的教学目标;接下来,从实例入手,让学生操作量出红领巾、三角尺等三角形物体的高度,引出底和高的概念进行教学;最后通过数学实验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进行应用――把摇晃的椅子加固。这些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恰当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应用电视机、DVD等现代教学设备,有声有色地再现了生活情境,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使学生更直观而形象地认识了三角形;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具――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材料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自主的实践操作中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过程,既体验了探究学生的乐趣,也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再如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制的硬纸板三角形分组合作操作拼四边形、拼组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在“玩乐”学习中学生感觉到数学活动的有趣性和挑战性,也使学生发现了图形的联系和变化,感受图形的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立足兴趣培养 发展数学才能

卢峰镇桔花园小学 周淑君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中一个很主要内容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其在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数学才能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下面我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谈谈数学奥林匹克辅导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培养的意义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其次,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一门学科能经久不衰,足以说明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运用了数学时,才能真正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人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奥林匹克的兴趣使其学好数学奥林匹克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位科学家只有对这么门学科才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深入钻研,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如:伽俐略原始学医的,由于对物理实验发生兴趣,专心研究终于发现摆钟原理,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也因为中学老师的一次生动的启示让他对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才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奋研究,终于在世界数学领域创立了“陈氏定理”.可以说只有喜欢数学奥林匹克,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奥林匹克。

二、兴趣培养的方法

1、注重学生的选择从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的实践看,作为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学习的学生,一般选择班级中学有余力学生为宜。人数控制在10%-15%。他们平时的数学成绩可作为选择的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注重他们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平时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独创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选择应该是呈金字塔式的方式进行。我国参加国际数学竞赛(IMO)的学生就是从全国数学奥林匹克(CMO)中层层选拔的。

2、注重内容的选择(1)内容具有超前性事实上无论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还是全国初中生数学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华罗庚金杯赛的内容就有涉及初中一年级的知识。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未知的知识领域充满好奇,事实上也只有学生感到新鲜的内容才可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对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的学生来说课本的内容本身就是“吃不饱”的。由此,竞赛数学中常常是低年级上高年级的内容,甚至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也是小学数学奥林匹辅导其别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2)内容具有知识性小学数学奥林匹辅导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不受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限制,有着丰富的内容选择。这就有求辅导教师要力求通过辅导,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体现数学的特点的同时,注意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如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等。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而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所学内容可以选择如:“二进制和十进制”等内容。

(3)内容具有趣味性小学数学奥林匹辅导也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以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里一方面要求教师注重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研究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是否受学生欢迎接受。可以鼓励学生出主意,想点子。中国古代数学往往都有一个故事,趣味性非常强。如:填“九宫格”“韩信点兵”等。另如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也常会感兴趣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内容的趣味性并不是等于时下大家热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数学注重的是思想方法,而这类题目近似于游戏。

(4)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几年的素质教育的提出,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更加突出了,这也使得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放性是最大的特点。内容的开放,更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及灵敏度。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内容的开放,主要表现为:题目条件开放、情景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结论开放。这些环节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并使得学生能体验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学到学习知识的知识。辅导实践证明;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的选择内容、组织内容越开放,就越是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促使学生的思维更趋灵活与全面。(5)内容具有教育性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手段。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他们虚心好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可选择“月球上有他的名字——祖冲之”,培养刻苦向上的学习精神的可以选择“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3、注重组织形式的选择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的组织形式,不同于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其富有吸引力。具体形式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组成形式一般以全校为单位,具体辅导时则可以再分小组,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辅导下因材施教的开展个体活动。

第二、辅导的形式一学生自主练习讨论为主,教师则主要以组织资料,解答疑难为主。一个辅导组的教师可以是多个的,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作专体讲座。

第三、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成绩评定,一般可以采用平时成绩记载、年级组或校际间的竞赛的形式。竞赛的形式也不局限于书面的考试,还可以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即口试)。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进行小组间的数学团体赛等的活动往往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组织各种各样的形式主要目的是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更早的也有从学龄前的启蒙教育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了。它的教学周期之长又具有很强的后续性,实非一般的课外学习所能比拟。在大量时间的辅导过程中,师生的感情交流远远超出平常任课中的师生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师本身的知识面及学习态度方面,而且表现在教师为人处世的态度方面。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不能狭义的理解为参加全国竞赛,实际教学中应重点放在兴趣培养上,让学生觉得学数学奥林匹克是一件乐事,激发他们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就可以水到渠成。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观摩[大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观摩 学习心得 邹友明 2010年的9月24——26日,我有幸参加了宜宾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观摩课活动,于宜宾教院现场观摩了天津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初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小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无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对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使学生在数学......

    如果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如果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圪垱店小学安发利 【摘要】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1 本学期,随学区安排我有幸到三一小学参加了数学高效课堂课改观摩课活动,聆听了边强老师和杨冬梅老师的课。......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